•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中国社会的一千个细节 (1人在浏览)

七十七、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虐待生命 
  
    我们每天吃鱼
    鱼眼睛也被抛置一旁
    我们吃鳝鱼
    把它钉在案板上剖腹
    我们会因禽流感 疯牛病虐杀大量家畜牲禽
    我们管这叫“扑杀”
    我们吃胎盘 吃死婴
    还吃毛鸡蛋 还得在厕所外吃
    
    我们践踏草地
    超度了多少生灵
    我们砍伐森林
    让多少生命流离失所
    我们制造温室
    让北极熊迁移南极洲
    我们修建水坝
    让那些鱼类不能迁徙产卵 断子绝孙
    
    其实我们每天
    都在虐待生命
    
    那些因虐猫事件而愤怒的人
    是否该去念佛
    那些因虐猫事件而愤怒的人
    是否会觉得自己虚伪
    那些因虐猫事件而愤怒的人
    是否具有正常的逻辑习惯
    那些因虐猫事件而愤怒的人
    是否就是在无聊中寻找意义
    
    纵然公安机关参与调查
    能耐她何
    法律对此没有任何规定
    何况这是人类本身的问题
    
    只有网络
    能把这样的事件无限放大
    只有网络
    能让这样的老女人大放异彩
    
    这件事情的唯一结果
    就是那个类似芙蓉姐姐的人物
    又出名了
    这件事情的唯一后果
    就是那些爱骂街的网络人士
    又找到了一个无极出口
    
    人类最高等
    所以就有权主宰低等动物的命运
    我们是中国人
    所以我们就可以滥用民族主义情绪
    我们是北京人
    所以我们就可以歧视河南人
    我们是男(女)
    就可以歧视异性
    我们对异性结婚更着迷
    就可以否定同性婚姻
    我们要保护妇女权益
    就可以忽视男性被骚扰 被强奸
    我们要
    ……
    我们
    ……
    我
    ……
    
    ……
    
    其实我们每个人
    每天
    都在
    虐待
    生
    命
    !
 
 
七十八、后偶像时代
    
    网络上又有了新偶像。有人说她是草根偶像、是中国的孔庆祥,有人说她背后藏着一个极高明的策划,有人说她是精神病的一种、至今无法命名……
    然而,我要说,她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映射到大众、网民的人心里,确实不是简单的几句讽刺比喻就能打发的。
    
    章子仪有什么了不起?
    陈红会演戏吗?
    一副苦相的徐静蕾有什么呢?
    还有那些大量来自朝鲜半岛的韩国淘金者又怎么样呢?
    杨谰又为我们的文化做过什么呢?
    张艺谋的武侠电影能告诉我们什么?
    
    从《非常6+1》到《星光大道》再到《超级女声》,明星速成体系基本确立。但其共同的特点是媒体操纵。
    看看《开心辞典》,看看《同一首歌》,我们已经产生了赶紧换台的生理感受。
    我们看够了媒体的炒作,看够了那些包装出来的玩意儿,看够了扭捏造作。
    我们决心站起来对他们说:这些个玩意儿,我们也会。
    
    越来越多的包装和越来越豪华的炒作使得人们对如此而来的偶像产生了普遍的厌倦。
    当我们一次次被这些明星大腕和他们的作品整得哑口无言,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
    垃圾永远是垃圾,哪怕它是上亿人民币打造的垃圾。
    
    网络新偶像或许也是垃圾,但她是低成本制造的垃圾,比起《功夫》、《英雄》来更有平民、草根气息。
    所以我殷切希望网络新偶像能从垃圾堆崛起,达到连好莱坞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正像行为艺术号称“人人都是艺术家”一样,在网络上,人人都可以是偶像。
    无须媒体吹捧,只要自我炒作,一切皆有可能。
    
    在政治年代和专制社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因为这样那样的事迹而闻名。我们管这些突然屹立起来的人物叫作“英雄”。英雄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一个前电视时代精神生活的质量。
    想一想,如果一个时代没出什么榜样性的人物,那么这个时代是不是有些那个,就跟老天阴沉沉老是憋着不打雷不下雨的,很不痛快,容易得抑郁症。
    于是统治者需要经常树立一些忠臣、孝子、烈妇之类的以资传扬。虽然野史、评书也把他们当作娱乐资料,但他们还是人们的崇敬对象,而不是娱乐对象。他们在神坛上经受着烟熏火燎,还有神性在。
    这就是政治偶像的时代。物质相对贫乏,资讯更是落后。人们还没有选择偶像的权利,但还有躲避偶像的机会。
    那些隐居尘世的人,他们不崇拜政治偶像,他们和网络新偶像一样,以自己为偶像。
    
    伴随政治偶像而生的是文化偶像。文化偶像的出现需要更多的历史机缘。何以选择你而不是别人,何以你身上的文化元素成为时代的发光点,凭什么你就能一夜成名鸡犬升天。殊不知,这文化偶像比政治偶像要复杂许多。
    王朔是著名的文化偶像,北京制造。京味儿文化是善于制造偶像的一个文化。它即平民,又贵族,既下里巴,又阳春白。它不光产生了痞子文学,还把很多玩意儿也弄得跟时尚似的。
    王朔之所以能风云天下,这和他的生活是分不开的。他是个退伍军人,在大院里长大,做过倒爷,在部队当个卫生员。一直闷神儿于小说创作,具有北京人那种浑不吝的性格,终于在和冯小刚的密谋之下一举成名,号称自己在写《看上去很美》的时候终于可以为自己写作了。他在性格上有一些自卑和不自信,说自己是码字的,这和网络新偶像那股上帝赐予的自信劲儿真真是天壤之别啊。
    
    从偶像数量上来说,政治偶像属于凤毛翎角,他们完全依赖一个时势甚至是他人的牺牲。而文化偶像就相对来说多一些,任是什么文化只要迎合了大众的口味,都有偶起来的机会。
    那些曾经时尚的文化在没落之后就受到保护,变成国粹,比如京剧、相声。那些现在依旧时尚的文化,如小剧场话剧、电影,已被越来越多的商业元素所侵染。
    
    于是,我们今日看到的更多是商业偶像。
    他们大多很年轻,具有金玉其内的素质,只需半透明的包装和生猛海鲜般的炒作,就能在已经春色满园的大花坛里绽放那么一阵子。可是,他们成星的方法太平常了,这或许注定了他们的星途不会平坦。
    
    一个人可以因为一件事名满天下,这全赖媒体帮助。媒体的目的远非商业那么简单,它融合了政治、文化、商业等诸多元素,才锻造出许许多多的媒体偶像。像饶颖,以一个终极受害者形象破土而出。媒体在使很多事情更清晰的同时,又使很多事物变得模糊。事情有真相吗?或者说,事情只有一个真相吗?一个案件,一起官司,一场暴光,一次事故,都可能有一个或几个手中握有真相的人成为焦点,变成偶像。最后我们只能说,事情不止有一个真相,或者说,事情有没有真相并不重要。
    
    当年刘邦看到巍巍乎的秦始皇的时候说,真男人啊。
    而项羽看见秦始皇的时候却说,我要取而代之。
    无论诗人刘邦还是贵族项羽,他们的成名都依赖于推翻秦朝。没有秦的历史,就没有偶像皇帝的出现。
    可见一切偶像的诞生,都有赖于机会、时机、时势、命运、贵人相助、瞎猫碰死耗子、历史的巧合与重复。
    
    然而,在现今的互连网时代,偶像完全可以通过自助方式冉冉升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有了互连网,天行不健,君子一样可以自强不息。
    
    比如网络新偶像。
    她的坚持不懈终于有了回报,出名了。用自己的方式,独特,而且普适。
    人人都可以这样做,但难保人人都成功。
    就怕一招鲜,下一个新鲜招和使招的人在哪里呢。
    我们不由得有了类似江湖中人一样的心理,期待着又一个大侠横空出手。
    
    一个自助偶像的时代。
    一个口水而不是物欲横流的时代。
    一个虚无而有活力、无意义而充满生命感的时代。
    一个以网络为基础、以娱乐为主要消费方式的时代。
    一个对媒体、包装、炒作、造势无比蔑视和反讽的时代。
    
    总之,这已是后偶像的时代。
    
    也许有一天,我们在街上看到的小广告不是什么办证、机票之类,而是frjj的玉照。
    也许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不小心,成为了谁谁的宠儿,成为了大众的偶像。我们没必要胆战心惊、不好意思,想想网络新偶像,我们就好受多了。
    
    想象一下,公元3000年时的后偶像时代、后后偶像时代。
    我的天!
    网络新偶像早已香销玉陨,然而她所开创的时代却一直继续、延续着。
  
  
 
七十九、知识改变不了命运
  
    电视上经常会出现“知识改变命运”广告,无非是农民学会了科学种田、专业养殖,打工者掌握了一技之长。于是乎命运为之一变,可以养家糊口发财泡妞了。这,就是命运的改变么?或许说得过去,但知识何曾改变过命运呢。那文革时代的知识分子,还有受到法 轮 功欺骗的广大工程师们,他们空有一身知识却落得身败名裂、走火入魔。
    在一般老百姓(对不起,我本该使用“公民”一词)眼里,知识分子就是拥有知识的人,就是明白人,就是能把握自身前途的人。可是,知识分子大多有自己的专业,决非全知全能,而往往用进废退,对社会现实的感悟反而拘泥于知识之门。其视角专向而苛刻,其看法特有那种泛专业化的倾向。
    而农民学会科学种殖,打工者掌握生活本领,一切渴望知识者得到知识,充其量只是使自己的命运恢复到得以延续,远谈不上改变。贫困农村的学生考上大学,不过是又诞生了一个专业知识分子。这个学生首先要屈从于高考制度,在他那里更谈不上素质教育。而当他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本科毕业证而变成一个城市知识分子的时候,他丧失的东西很可能更多。他就是用这些失去换得了一个专业的生存环境。
    虽然知识没能改变命运,命运却可以改变知识。一次次命运的教育使知识分子、准知识分子、小知识分子、非知识分子和知识精英们懂得了沉思的价值。命运使人认识到自身的渺小,使人逐渐反思社会制度。这时候,知识分子又站到时代的桥头,高喊,拯救人文精神。
    在这里,得以改变知识分子知识的是人文精神。那么什么才是这需要拯救的人文精神呢?人文及其精神或许是知识分子可以达到的最高信仰了。与此相关或相似的还有:人文关怀、终极关怀、以人为本。
    终于听出来了,改变命运的也是这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上帝,是圣经,是桃花源,是香格里拉,是德先生和赛女士的血脉,与道同源。可是,哪里去导出这人文精神呢。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中有这样的东西吗?既然人文精神都需要拯救,那么人文精神失落的命运又是谁来改变的呢?
    看来,在人文精神的背后似乎还应该站着一个改变者、拯救者。它是谁,是什么呢。中国知识分子受到鲁迅的拿来主义影响太深了,在奉其为圣的过程中也把拿来主义当作教条。既然我们的文化疆域里曾经出现过那么多思想的圣人,势必还将有新的思想巨人。人文精神只不过是一种养成巨人的文化制度气氛。每个知识分子为这样的气氛增加人文的气息,我们终将有那么一天。或许没有思想的巨人,但一定会有巨人的思想。它就涵概在每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和被知识恢复了命运的人们心中。
    能改变命运的恰恰是命运本身。
  
 八十、 第一娱乐规律:无耻而后勇 
  
    2005是超级娱乐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们着实看到了很多娱乐大戏。它们超越了舞台本身,全方位地包容着娱乐本身应有的路子。
    总结2005,只能说,这是向着娱乐共产主义快速迈进的一年。
    而娱乐共产主义的内涵,就是人人都能充分享受到娱乐圈、明星们的无耻。
    
    2005上半年,芙蓉姐姐以摧枯拉朽的力量征服了网络、媒体和世界。
    她的奇迹效应是对传播学的致命一击,直接导致很多理论参数的改写。
    很多人忿忿然,一个其貌不扬的草根怎么会这么日出江花红胜火呢。
    其实,芙蓉姐姐与我们大众的审美趣味没啥不同,但她会把虚荣变成勇敢。
    不是知耻而后勇,而是无耻。
    无耻而后勇,是芙蓉姐姐成功的秘诀。
    
    这个秘诀,被年终大片《无极》继承和发扬了。
    不仅无耻,而且无极。
    《无极》当中诸多的逻辑漏洞以及搞笑片段已经被网络无数次地筛选过了,而且其象征意味(诸如:鸭国、鸟人、汉堡包、哈日)也被无数次描摹勾画,直到失真。
    依据《无极》产生的诸多搞笑巨制当中,《一个馒头引出的血案》无疑是最可观的。
    如果说电影《无极》是陈凯歌、张炭理念剧本之上的加工品,《一个馒头》就是电影《无极》的深化产品。
    正值中国电影一百周年之际,我们终于能看到电影并非到电影为止的这一可喜现象。
    是网络的力量让对电影《无极》的骂声凝结出《一个馒头》这样精彩的视频拼贴。
    《一个馒头》将《无极》的无耻性放大到最大,使得所有品尝了《一个馒头》的人都会由衷地说,无耻之极。
    
    贯穿2005,还有一个幽灵一样的人物,白灵。这个有点儿像鸟的名字确实严重撞击着我们的眼球,红眼儿病、眼底结膜炎一时大作。
    她的路子和芙蓉姐姐基本一致,只不过更无耻。
    她更喜欢露出自己干瘪的肉体。关于其肉体干瘪的程度我就不说了,和《无极》一样有目共睹。她的睡袋胸已到了登峰造级的程度,让人一见不是眼前一亮,而是昏昏欲睡。
    这样的人物居然也能深得娱乐三味。
    我只想说,原来好赖屋也是一个大鸡场。
    鸡年确实还没过去呢。
    
    章子仪在《艺伎回忆录》里的表演再次表明她是一个没有演技和耻辱感的国际明星。还有巩俐,她们为什么那么爱出演风尘呢,而且还是日本文化里的风尘?
    韩国女演员拒绝了斯大导演的邀请,于是后者把目光转向了中国。
    章、巩、杨,居然全来了。
    国仇(日本与中国的历史恩怨)、己辱(从艺伎到卖身)、异国情调(日本文化、美国导演)三者合在一起,倒是蛮有看头。
    此可谓无耻而后勇的极端了。
    
    不要指责那些买盗版盘的人无耻,因为我们的娱乐界本身就不值得尊敬。
    他们的无耻系数是天文数字。
    相对制造盗版光碟,他们的无耻行为没有丝毫风险,而且收益巨大。
    于是,他们就成了这个时代的见耻勇为者了。
 
 八十一、美女的自恋 
  
    美女必然自恋,否则她就不是美女。但自恋不一定是美女,她可能是网络偶像。所以说,自恋不是网络偶像的错。
    美女究竟有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呢。要说社会的标准,只要看那些电视上的广告就能明白了。其实,那就是商业依循了社会的一般认识再加进去自己的理解而产生的标准。美体,瘦身,丰乳,嫩肤,修甲,去毛,纹眉,去脂,束腰,丰臀。
    而美女也就在这样的社会商业标准中百炼成钢。她虽然自恋,然而标准却是社会给的。从她记事开始,就不断有父母、有广告、有老师来指导她形成一个美女的标准。直到最后,她完全依赖于商业的标准为止。但想想,那些父母、老师、同学、同事、亲朋,他们的标准不也是来自于社会与商业吗。
    于是我想问,在每一个美女的内心,是否也有一个自己独特的标准呢。
    美女如果自恋,就必然是恋着一个自己的标准,而非社会的共有标准。想来想去,我想不出来。恐怕也没有哪个美女会说,我和你们的美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以自美为美。
    忽然,我能理解那些网络猛女了。我相信在她们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坚强地亭亭玉立着。
  
  八十二、具有中国特色的狂欢文化
  
    每年的北京,都能看到一次彩车大游行穿过假骨董遍街的平安大道。那些演员有的是外省的,有的是国外的,一边向两旁的观众抛媚眼,一边很不认真地跳着过去了。据说这就是北京的国际艺术节的开始,也算是北京的狂欢节了。
    还有一种狂欢的样式,就是天安门广场上的集体舞。像申奥成功的时候,二十一世纪来临的时候。集体舞,顾名思义,组织起来的。摄影机转到哪儿,哪就开跳,有个指挥调度的导演在。还是组织起来的狂欢。
    怎么说呢,只能说我们还没有过真正的狂欢。这或许跟中国人、汉人的性格和文化有关。孔夫子曾有谆谆,“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也就如此了。傣族的泼水节算是狂欢吧,也就那么一天、几个小时,很是温和啊。
    但一看到巴西的桑巴、西班牙的奔牛,就对什么是狂欢有了一个疯狂的概念。想想国内这些温文而雅的活动,就会觉得那只是个过场,和任何的个人都没关系,只是用来看的。
    然而,当我站起来回顾我国的历史,在那不是很遥远的几十年前,却能看到甚至比巴西、西班牙更加疯狂的狂欢形式,简直就是丧失理智和良心。
    
    不容否认的是,中国人内心当中的狂欢情结一直就在。据说我们的文明很早就形成了,也在很早时候就达到了很高的地步。中国人很早就生活在统一的国家、家族、行会、家庭当中,每个人都会在行动之前想到别人会怎样作为、思考、看待和说话,即使是狂欢也概莫能外。
    五、六十年代的政治运动,像三反五反、反右运动、对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及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这些运动可说是民族狂欢的数次热身,也是四九年之前解放区系列运动的继续。
    到了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则是热身之后的大表演。它不仅是中国人的想象力达到了宇宙的边缘,而且也极大地抒发了被各种政治洗脑弄得压抑无比的性情。放卫星是大跃进狂欢节当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节目,这已不是政治热情所能解释。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有主动放卫星的政治冲动,谁能放得最高最漂亮,谁就能赢得喝彩。那些极其新鲜的狂欢创意还可能引来《人民日报》的关注,从而引发整个中华大地的狂欢烈火。
    到了红卫兵时代,造反有理更是把民族狂欢带到登峰造极的田地。大跃进的基本特征还是想要搞建设,像大炼钢铁和亩产万斤。而红卫兵运动的主要特点就是破坏,而破坏是狂欢的更高形式。大跃进时期把好锅炼成废铁,把良田弄得绝收,但那只是为了永久的收获――跃步进入共产主义而进行的暂时性破坏。而红卫兵小将们干的事却是把那些文物、那些佛像壁画、那些庙宇殿堂、那些古董珍宝砸个稀巴烂,不能不说是彻底、痛快、解气、极其抒情的狂欢。
    西班牙只斗牛,文化大革命是斗人。这可说是中国狂欢文化的最高形式。文化大革命既是对中国文化和知识分子的迫害,也是狂欢文化的自我毁灭。昨天还是造反派,今天就成了阶下囚。今儿个还是革命者,明天就能变成反革命。狂欢走到了它的对立面――痛苦,也意味着人的理性有了自省的可能。
    以上这些都可看作是民族的政治大狂欢,群众运动的魅力即在于此。虽说这些还是组织起来的狂欢,却可见国人的狂欢精神能在瞬间爆发为影响历史进程的动力。
    
    到今天,媒体、网络狂欢更是一种绝好的形式。但这不再是自上而下的组织狂欢,而是自发性的狂欢了。网络猛女的一路走红、还有超级女声的崛起,似乎都在预示着中国人的狂欢文化有了新的变化。但其中表达出来的狂热的非理性品质,又和红卫兵造反以及文化大革命何其相似。
    对网络猛女的追捧可以说就是红卫兵新生代的又一次文化造反,而对超级女声的全民热浪也是对目前主流电视文化的新革命。我们的狂欢文化似乎从来就不是以狂欢者个人的表演为基本内容的万花筒,而是众星拱月式的金字塔。
    即使使用了网络的虚拟形式,狂欢依然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现实的经济利益,现实的广告效益,现实的道德标准,现实的文化批判。这种自发性的狂欢还是被继政治挂帅之后的商业头脑所操控,难以有那种自由奔放不羁的豪情气质。
    因而,我们依然不能看到我们的狂欢在自由的天空下得到彻底的挥发,虽然我们这个民族其实并不缺少狂欢的文化基因。
    什么才是狂欢呢?
    那就是一系列的取消。取消组织者,取消舞台,取消主持人,取消话筒,取消偶像,取消商业广告,取消赞助,取消主办方,取消功利,取消政治,取消评委打分,取消短信参与,取消场外嘉宾,取消那些必须和应该取消的一切其它。
    但愿具有中国特色的狂欢节日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在超级老生也谢幕之后,在网络猛女销声匿迹之后,来到我们身边吧。
  
 
 八十三、信息垃圾堆里的甲骨
  
    公元一八九九年,王懿荣发现了一片甲骨,上面刻着很奇特的符号。王懿荣确认,这就是殷商文字――甲骨文。商朝的信息已经大量丢失,或者封尘于地下。所以甲骨文就显得格外珍贵,它所特有的文字体制打破了以《说文解字》为代表的小学对汉字理论的禁箍。虽然我们至今从那出土的十万片甲骨上能够读到和读懂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但这些信息的价值却是难以估量的。
    信息是对世界元素的组合,但并不是任意组合。也就是说,不是任何组合都能产生有价值的信息。信息的意义,就在于它的价值。所以,什么才是信息的价值,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同类信息完全可以组成一个群,姑且叫做信息群。比如商朝信息群,现在可以得到的,主要是商代文物、甲骨文、传统古籍、史记。而甲骨文是对当时社会的直接记录,就显得尤为珍贵。当初,河南安阳小屯村民大批挖出甲骨,把它当作能治疗妇女病和虚弱症的中药材“龙骨”出售给中药店,或在安阳每年春秋两季庙会上作治外伤的“刀尖药”零售。甲骨文就是经过这样的“药材时期”和此前的“埋藏时期”、“破坏时期”后,才为人所认识的。
    王国维在《古史新证》里提出“二重证据”法,以地下之材料(如文物、甲骨文)与纸上之材料(即传统古籍、史记)相互应证,来更准确地了解历史、研究殷商文化。后来的学者还提出了很多研究方法,为认识甲骨文、认识商朝信息群不遗余力。但至今,所认识的甲骨文字也不过一千字左右。
    于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由于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信息才对人有价值,它是人在付出一定生命量之后获得的。而不付出生命量就能获得的,根本就不是信息。
    试问,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信息还有什么意义?在一个无所不能的虚拟世界里,信息可以任意组合而不失去其合理性。上万上亿次的组合可以在瞬间完成,它们丝毫也没有生命量的痕迹。我只能说,它们是没有价值的。
    那么,在如今这样一个IT社会里,还会不会有类似甲骨文这样的珍贵信息(也就是IT甲骨文)呢?有的,它少而又少,却包容着人的心灵史。信息社会的发达,更多地是信息垃圾生产能力的发达、信息垃圾生产产量的激增。
    所以,这些信息垃圾就像是覆盖在这IT甲骨文上的厚厚土层,历史等待着一个新的王懿荣去识破它们。
  
 
八十四、年味儿在哪里?
  
    在网上看到《中国人为啥要过圣诞节》后,我就想:
    我们为啥要过年?
    我们为什么要回家?
    我们为什么要突出去、冲进来?
    我们为什么要大吃?
    
    周围的同事都在张罗火车票,要提前请假回家过年。他们将加入到春运的潮流里,此可谓是中国定期都要开展的大运动。
    
    在火车上,飞机里,到处都是回家的人。这时候,“我要回家”成了一个主义,一种信仰。它如此简单、如此短暂(即将实现),一路平安就显得特别关键。
    我们为什么非要回家呢?
    为什么非要在同一个时间回家呢?
    
    难道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的这个精神遗产,就是为了让我们人头攒动地去挤上交通工具、忍受二十个小时的人肉桑拿吗。
    我们在承受着某种自找的精神、肉体的折磨,我们的民族每一年都会经受这样的无谓的阵痛。
    痛并快乐着,此年味儿之一。
    
    年三十儿的重要性和平安夜一样,都是在等待一个重要时刻。西方人恭候耶稣出生,我们期盼春天孕育。可见中国人还是喜欢对自然主义的信仰,一直延续到现在。
    贴春联、剪窗花、买年画、打年糕、放花炮,这些传统的庆祝方式似乎已过时,或被看作贼土,或被看作与建设节约型社会不符。
    春节联欢晚会本来就是一个十分被动的庆祝方式,依旧沿袭了中国人“看”的习惯。
    我们何时能过上一个春的狂欢节――“春欢节”。
    庙会是有的,而且每年都会增加,这可能就是“春欢节”的雏形吧。可我们还是要遭遇到人流的汹涌,几乎和到火车站、飞机场赶集是一个滋味儿。
    “年”,这个传说中的大怪物到底在哪里呢。它会比斗牛更有趣,还是能跳出高于桑巴舞的节奏感?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想找点儿什么玩的国人。他们焦虑于不知道能玩儿点什么,因为这可是最重要的节日啊,不能白白地让它过去了。
    于是,风景区人满为患。而大街小巷却是空荡荡的,因为这里的人都出去过节了。似乎春节就得出去。
    这里的人到那里去,那里的人到这里来。
    城里的人去城外看风景,城外的人到城里看热闹。
    围城,此年味儿之二。
    
    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嘉宾们也围坐在桌子边吃着什么,大大小小的酒楼饭店更是推出了超级年夜饭、大套餐。饺子,年糕,汤圆,八宝饭,涮羊肉,烤鸭,鲍翅宴,满汉全席。
    中国的春节,仿佛就是“吃”与“看”。
    我们为什么要大吃大喝?
    因为我们把‘吃”当成了一种社会、社交、文娱活动。我们不是为了吃而吃,我们是在吃文化。
    可是,我们吃进去什么,又拉出来什么呢。
    我们可以集体吃,却不能集体舞。
    于是肚子越来越大,脸也笑圆了,却不会使用我们的双腿。
    看了吃、吃了看,此年味儿之三。
    
    我们只是在过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却离过年越来越远。
    我们只能期待“春欢节”的出现,但愿吧!
    但这肯定是民间自发而起的,决不能是政府为民办实事中的一件,更和主旋律无关。
 
八十五、江郎才尽的标志:作家的自我写生
    
    一个作家如果以自己的生活为写作素材,或者以类似自己生活的故事为情节,就会进入到封闭的创作状态中无以自拔。这有些近亲繁殖的意思,更像是两面镜子相对形成的深渊。从而有了江郎才尽的时机。
    王朔与冯小刚狼狈为奸的又一个电影作品《一声叹息》,写的就是一个作家的婚外情。卫慧的小说《上海宝贝》,写了一个女作家的白日梦。廖一梅编剧、孟京辉导演的话剧《琥珀》,前半部分就是木子美故事的再造。主演刘烨以一个书商的眼光来欣赏和贬损木子美的下半身作品。果然,王朔再没写出什么玩意儿,卫慧不再有小说面世,而廖才女的新话剧也了无新意。
    这些作家为什么要以作家的生活故事为素材吗,难道真的如王安忆所说的,城市无故事吗。王安忆写过一篇《城市无故事》,意思是城市里的事件是离散的,不像农村那样带有生长的意味。城市里的人是分立的,不像农民那般彼此有很深的联系。所以城市里没有基于土地而繁殖的故事,只有根据门牌号而出现的事件。
    她只说对了一半。城市里的故事固然分散,但那是城市里故事的特点。再说,难道居住在城市里的王安忆就不写城市的故事了吗。她的一个解决之道是去采访,这和深入生活在精神上无二致,更简易罢了。她还写了一个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纯粹的上海大都市的历史故事。
    
    在《长恨歌》这一长篇都市历史故事中,可以看到王安忆所标榜的“城市无故事”的精髓,那便是线性的时空流转。她把城市写得像农村一样,精致的语言好似精耕细作,罗里罗嗦的叙述犹如大娘纳鞋底子密密地,流水一般的记录仿佛农妇田间地头上的想象。这其中的根由便在于王安忆对故事的那份执着。
    小说是个人体验的作品。或者说,它就是个人经验本身。小说是在虚构世界,故事是在发现世界。小说是人工合成的化工产品,故事是自然形成的矿物。
    故事明显地区别于小说,它的目的只在把情节交代清楚、把悬念留到最后。讲故事的人仅仅作为一个说书人,至多表达些世态炎凉人生无常的感慨。他不是那个对时空异常敏感的海森堡的微观粒子,也不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里的一个实验者。他只是在用传统说话,而没有自我对时空的发现与体验。
    于是就能清楚地发现,原来王安忆竟是在用写农村的那种故事手法来写城市里的无故事,用庄稼生长的逻辑来贯穿城市的无逻辑。虽然《长恨歌》里的女主人公王绮瑶是旧上海选美大赛的获奖选手、名噪一时的交际花,却更符合一个村姑那种故事形象。
    
    扯着扯着,这议论的白帆竟然到了上海的外滩。再扯回来吧。作家的写作是精神体验,是体验的状态,根本就不能构成密实的小说情节。在写作过程中当然也包含很多生活内容,但作家的生活和一般人没甚不同。硬是要把这种精神体验状态掺和到生活细节当中去,只能以失败谢幕。因为它打乱了一个自洽的叙述时空,使观众或读者在这个时空当中找不到方向。
    如此一意孤行,正像王安忆所说,既然“城市无故事”,只有去采访,去探听别人的私事,如果还不行,只得走向自己。于是,作家走向写作的“故事”,也就走向了穷途末路。还要背上江郎才尽的黑锅,不知何时才得昭雪。
 
八十六、缘分还是猿粪
  
    网络上曾流传过这样一个笑话:
    一个黑猩猩不小心踩了长臂猿拉的大便。长臂猿温柔细心地帮她擦洗干净后他们相爱了。结婚那天,别人问起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黑猩猩感慨地说,猿粪,都是猿粪哪。
    这个笑话可说是对缘分的极大嘲弄。
    但在很多人看来,缘分是神圣的,是上帝一手操纵,是土地爷精心策划。当然这只是假设。越是神奇,越是浪漫,就越是自我欺骗。
    缘分是一个可以解释正反两方面的词,邂逅是缘分,分手也是缘分。汉语里有很多这样的词汇,我称之为矛盾词。
    那么,缘分到底是什么呢?是偶然性里的必然性,还是必然性里的偶然性?
    过分的辨证只会让理性无法释怀,使感知无从皈依。说到底,缘分就是一种美好的祝愿,预设了上帝的存在,把极其偶然的偶然当成必然。不如此,那些海誓山盟就将失去理论基础,爱情也将变得苍白无力。
    但这些依然是一相情愿。其实决定人与人相识的,根本不是什么所谓的缘分。而是,趣味。只要趣味一致,这两个人即使相隔千里、天涯海角,也能闻着味儿凑到一起来。
八十七、“孩子他妈” 
  
    有孩子,还是没孩子,对一个家庭甚为重要,那是婚姻的纽带。对生孩子的女人也很重要,从此她就成了“孩子他妈”(简称“他妈”,请勿加“的”)。
    以前叫“亲爱的”,有“的”。现在有了孩子,“亲爱的”或者别的昵称怎么就说不出口呢,只有“孩子他妈”了。
    从直接称呼变为间接称呼(经过“孩子”),标志着这个家庭从此只有温馨而无浪漫,说明儒家的父父子子又一次代替了庄子的逍遥游。
    那个曾经可人儿的宝贝儿从此就如仙鹤一去不复返了吗。
    那个曾经天天都花看的女子以后就要直接面对淋漓的尿布了吗。
    那个曾经如花似玉的情人儿将来只能茶米油盐了吗。
    难道就是因为生了孩子、生理心理天翻地覆、做爱不爽了吗。
    “孩子他妈”!
    拷!
    一辈子就这么交代了。
 
 八十八、对这个没有售后服务的电影市场,我们还能要求什么 
  
    在这个没有售后三包(包退、包换、包修)的电影市场上,我们能说什么呢。
    我们只能干瞪眼被骗上当,看了像《无极》这样的影片,连吐都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去退票。
    即使想到这一层,票根也早就灰飞烟灭了,哪里还能找到带自己指纹的,除非到公厕里找个办证电话去搞个假的。
    可是,人家退给你钱吗。没可能,从来没这样的规定或先例。
    
    像《无极》、《十面埋伏》这样的影片,采用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消费者被骗进影院和别人一起做了一个春秋大梦,结果梦醒时分杨柳岸晓风残月。
    又能怎样,到《无极》官方网站上骂骂算了。
    如果有《无极》的枪手回复,就算售后服务了,别的还能期待什么呢。
    那些挨千刀儿的导演、制片、投资者在被窝里肯定没事儿偷着乐呢,正揉着数票子的手指头呢。
    
    好了,现在胡哥来了。
    《一个馒头》可以算是包换的替代品吧。用《无极》换《一个馒头》,就跟一盘发现苍蝇的葱爆蟹换成了西红柿炒鸡蛋,也可以了。
    凯哥还不谢谢人家啊,人家为了您的售后服务没少操心啊。
    
    至于保修,那就算了吧。消费者的心已经伤透了,再也不想买《无极》的什么衍生产品和第二代、第三代了。
    保修还不如不修,连用都不想用。
    可是,《无极》似乎连做个保修的姿态都没有,还要告胡哥。这简直就是狗咬吕洞宾啊,太不近人情了。
    消费者的心又一次受到了伤害,保修个屁。
    心灵受损了,怎么修呢。
    精神损失,怎么补呢。
    
    还是算了吧。
    在这样一个极其不成熟的电影市场里,我们除了读一读《纪念陈凯歌君》这样的产品说明书,也就只有把《无极》剧照权当作用户手册扔进历史的马桶里算了。
    算了,算了。
    再也不用这个厂家的东西了,就当它现在生产的是鸦片算了。
 
八十九、全民总动员
  
  中国人确实是一个很适合搞运动的群族。即使是二十一世纪,依然能很快地被发动起来,达到全民总动员的程度。
  这让我想到抗日救亡运动。时逢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媒体正大张旗鼓地宣扬民族的空前团结,播放各类记录电视片。我终于能够看到一些新鲜的音像史料,于是便对那次全民运动有了更多的认识。民族的危亡激励着每个人,暂时放弃表面的利益争斗,为了血脉的连续而奋斗。
  我想,更可贵的却是,在和平时期,我们依然能有这样的凝聚力。进一步地,如果这个凝聚的核心竟丝毫不关乎生死存亡、而且也与自身利益无关,那么这样的凝聚与动员就越发高尚而高明。民族的灵魂又一次获得净化。想来,这样的全民动员肯定不是政治的运动。
  先是网络新偶像的不断出现,骚扰了全民的神经。善男信女、老少上下的,全被这样的另类惊呆了。后有超级女声的蓄势而发,使得全国人民为之轻狂。举出这样两个例子已经足够。综观全民总动员的各个特点,非常遗憾地说,现在的和抗日救亡运动时一个样。
  
  学生们往往首先被发动,他们在在QQ、UC、MSN和论坛上大游行。
  他们挥舞着荧光棒和标语牌,呼喊着时尚口号。
  他们的激情和脸上的青春痘一同消长,他们的热情跟专业素养无关。
  他们的支持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就像爱情不需要理由一样。
  他们把他们支持的超女偶像当成了可以相恋相知的人,因为超女都是平民的身份。
  他们也许就是下一个超女、超男,这怎么能不让他们驿动的心颤抖呢。
  或许,他们就将成为他们曾经的暗恋者呢。
  
  市民阶层里,不同的社会角色也有不同的主张。
  大妈们喜欢这些女孩,一个人儿一个样儿,萝卜青菜可以自选了。
  大叔们想着能有这样的一个女儿或者儿媳妇,晚年一定很幸福。
  商人们想着自己怎么就找不到这样一呼百应的发财机会呢。
  白领们则更多地关注其中的内幕、黑幕和灰幕,他们需要白后面的更多的信息。
  小姐们在干完活儿后就会呆在电视旁,继续她们的灰姑娘梦,但她们更期待继续干活。
  
  文化阶层的人士自然要矜持一些,表述自己看法往往要慢半拍。
  想那周孝正还是一脸严肃地说,这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真的有帮助吗。
  一些文艺老将纷纷展出来给超女撑腰说,想唱就唱,你们真幸福啊。
  文化公司的老板在想,预计图书市场又要被一帮不会写作的人给霸占了。
  天文学家说,流星,F5。
  王蒙停下写作随笔的笔感叹,我的“季节系列”出得太早了。
  
  在国际上,各个大小国家也要评论一下超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新经济现象。
  日本人说,把超女引进成人频道。
  美国人说,这是抄袭。但,这是十分高明的抄袭。
  韩国人说,她们还需要韩流吗。
  国际人权组织的发言人说,喜看中国的娱乐民主。
  
  我在思考一个很抽象的问题,全民的注意力资源是否是有限的呢。
  假设全民的注意力资源总量为D,就像光速一样,该是个常量。D需要释放,就如同当年的日本和德国要转嫁经济政治危机一样。
  注意了超级女声,就必然要冷落网络偶像,而且没有回头路。等到超女们出唱片的也出了,出国的也走了,出嫁的也嫁了。超女就算尘埃落定,下一个全民总动员的馅儿饼又将落到谁的头上。
  D= ð * ß
  其中,ð是关注的人数,单位是“个”。ß是宣传的力度,单位是“牛顿”。
  这个公式就是说,人越少的时候,宣传的力度就要越大,就越需要媒体的共同努力,直到把媒体当成关注的人。如果只有一个人关注,而有无数媒体的参与,依然能充分利用注意力资源,直到把全民都吸引进来。比如张艺谋的电影《十面埋伏》,其宣传的投入可与票房相比。
  关注的人越多的时候,宣传的力度就要小,以免树大招风,必须低调处理。像举办“超级女声”的湖南卫视就不想得罪中央电视台和广电总局。虽然宣传力度小,但关注的人还是那么多,这说明关注者也加入到宣传当中。无须过多宣传,依然能聚集媒体的镜头。这就是人气和创意的力量,直到独家垄断一切。
  最后,这个公式还说明了,关注者与媒体的共谋。ð与ß看上去是相反的力量,其实他们是相成的关系。他们一个红脸,一个白脸。ð是娱乐的消费者,ß是娱乐的供应商。而ß又当中的个体又都可能是ð,ð一样需要ß提供作秀的平台。这样分析下来,D是否还如光速那样是个常量呢。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正是ð与ß的共谋,才有了全民的总动员。
 
 九十、 后父系时代
  
  汉字可算是父系时代的标志了,那些女字旁的字大多是男权的反映。现在网络、通讯、媒体都很发达,文字已然成了附庸。如今读图时代,大量信息通过图象、录象和现场直播方式传播,完全颠覆了文字的地位。
  于是女人找到了发泄她们几千年郁闷的机会,仅仅通过作秀她们就回到了中心舞台。女为悦己者容,女人的美色真的是由男人来定义来决定的吗。以前是,现在不是了。她们面对镜头就已经找到感觉了。镜头那一端可以是条狗,可以是片大海,也可以是人。
  
  这时候,我们可以在时代的山崖边看出一个仿佛地质年代的断层。反映到媒体上,像电视那么多频道,同时谈论那么迥异的内容。一个讲粮价如何艰难,一个大谈IT投资,一个正在播秀场风云。地质断层,沟通是不可能的,理解没有万岁。
  有的男人还在父系时代里瞎混,他们把责任扛起,以为愚公可以移山。他们把自己累得贼死,然后对女人说一句台词,还不是为了你、为了这个家,之后倒头便睡了。他们有为夫的责任,也有为父的责任。碰上个婀娜多姿的小女人,他们没准儿还有为姘夫的责任,反正是负责惯了,概莫能外。那些贪官污吏,很多其实都是这么犯的罪,伸的手。他们以为这样才是真男人,伟丈夫。他们对妻子包感情,对家庭包责任,对情人包供给,可谓“三包男人”。
  还有一些人,当然属于比较明智,抑或对时代发展把握准确、顺应时代潮流。他们决心当个三不男人,就是不负责、不主动、不拒绝。他们已然进入后父系时代,因为这个时代要求他们这样做,这个时代的女人们也要求他们这么做。女人们追求快乐,当然也不打算负责,所以她们对那些迫切想负责的男人有反感、有抵触、有厌恶,感觉上就像被三包了一样。
  
  在后父系时代,家庭依然会继续存在,不然何以繁衍。但是家庭观念日渐淡薄,也是一个趋势。
  首先是离婚率增长,这说明那种经久不息的爱情确实不如钻戒那样可以永远流传。
  其次是爱情观念的转变。男女双方对忠贞的要求和期翼是同样的,爱情或许可以转变为亲情,但亲情不能替代爱情。
  再次就是性生活多种多样。这点其实古人早已做到。但现代人掌握高科技和网络,有可能造就出虚拟的快感和更加奇特的意淫方式,从而减少对身体的依赖,使性生活趋向完美的精神体验。
  最为重要的是,在后父系时代,女人不再以责任要求男人,不再按照男人富有的程度决定婚姻的可能。男人也从“男子汉”、“大丈夫”的窠臼中解脱出来,还原出自然本性。
 
 九十一、网络新偶像的伟大意义
  
  新偶像浮出网络,意义重大。它在向现实岸上诸君展示曼妙的同时,也在向那些著名的高级且时尚的娱乐垃圾挑战。
  那些高级娱乐垃圾之所以高级(参见第四十八章《中国文化垃圾论》),是与比较低级的网络新偶像比较而言的,毕竟前者都是在社会上已经相当成熟的垃圾,而且是专业人士忝着脸皮搞出来的,其海拔水平自然在网络新偶像之上。而大多数的人因为其常见,也就不以之为垃圾,其臭气反而有越来越香的可能。
  但是,已经出水的新偶像以其独特的清芬提醒了我们:垃圾永远是垃圾,即使那是上亿元才堆起来的。
  正是高级娱乐垃圾的滋养,使得网络池中有了新偶像的种子。再加上大众的心领神会,终于出水。出水的新偶像立刻照出那些高级娱乐垃圾的丑陋。
  它们就傲然屹立在我们的生活大平原上,它们就在我们熟视无睹的日常中侵蚀着我们的理想,它们有着合法的外衣与学术的支撑,它们以文化暴力压制着我们的呼吸。
  出水的新偶像喊道,看哪,那些大个儿的垃圾山啊,多么郁郁葱葱,可它们就是我身下的河泥啊。
  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越高贵的垃圾山越臭不可闻。
  这,就是网络新偶像的伟大意义。
九十二、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中国的儒家是伦理学派,而且拒斥逻辑。其中的概念都是先验的,或者说,是不能论证只能实践。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又开了一个先验的哲学源头。从此一切可表述的东西,其核心是逻辑演绎或分析的东西,都成了等而下之。即使形而上的逻辑,也不及老子的一个道、孔子的一个仁。
  后来的思想大多是在儒道基础上的发扬。其体系的建立,也多是先验的方法。
  由于春秋思想的早熟,使得对大自然的研究被放置在从属地位,以致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使得人事代替了天象自然,使中国人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人学上,而不是科学上。
  对比古希腊哲学,我们在百家争鸣时代确实没有多少自然哲学。先人们似乎早就明白,他们去思考大自然的问题是瞎耽误工夫,是“名可名,非常名”。于是,发达的科学代替了古希腊幼稚的自然哲学,二十世纪的科学哲学把科学从实证的道路推上哲学的高峰。
  屈原有《天问》,可见对大自然的兴趣,文学家甚至超过了思想家。除去墨家一些实用科学外,诸子从来没有把科学上到哲学的层次。前面说了,我们的先人已经把一切可表述的逻辑演绎或分析的东西(包括科学哲学、宇宙问题),都归入等而下之的部分。
  一种哲学,只当被本民族的语言说明白的时候,才标志着这个民族真正地理解了。自然哲学来自西方,但并不是说所有哲学都来自西方。
  我们的先哲既早熟又独断,既智慧又无奈。他们所留给我们的哲学(思想)财富到今天并没有被说清楚。那么,我们是否急于创造新的哲学呢。
 
九十三、IT文学之路
  
  IT文学就是信息时代(Information Time)的文学。实际上,这个时代的灵魂不是网络,而是信息。网络传递了信息,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观念。所以,真正渗透到人们心里的是信息。
  身处在信息时代的我们会发现,信息时代与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了历史学。以前我们看到的历史,是存储在纸张、碑石、木头、竹简、甲骨和人的记忆里的历史。这些历史信息极其有限,而且经过了人为的筛选和篡改,真假难辩。王国维在《古史新证》里提出“二重证据”法,想以此更准确地研究历史文化,但“二重证据”也不过是一种简陋的方法。正是真实信息的绝大量丢失,才使历史学和历史考古学如此发达。
  现在,人类发明了磁存储技术、光存储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它们完全代替了纸、碑、木和人的大脑,能够完整并安全地存储信息,不再会有信息丢失这种情况。历史考古将变得没有用处,历史学将转化为信息提取学。
  那么,IT(信息时代)文学是什么样的呢?
  中国人自古讲究的就是历史与命运,向来以命运的想象力来补充个人史的缺陷,从而构成个体的命运史诗。而信息的极大丰富,使我们不再有历史的沉重感,从而使我们对待命运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信息的极大丰富,为想象提供了无限多的样式,从而彻底超越了古典主义。宇宙是无限的,人的想象力也是无限的。想象是快乐之源。
  我们身处在前信息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这样一个时期,各类传统的文学母题依旧存在,诸如:爱情、童年、历史、土地、苦难。而信息时代的各种概念又蜂拥而来,像:网络、基因、光、硅、知本。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凝聚着这两类不同时代的观念,既彷徨又焦虑,既充实又迷茫。但我们终是知道自己的前途的。
  一批批新生代小说家走上了时代的舞台,他们带着经济殖民地特有的蓝色新鲜气息,虔诚地向着西方遥拜。他们的小说技术没有多少长进,但内容上却异常大胆,但他们是找不到自己的一代。他们没有了爱情、童年、历史、土地、苦难,他们也没有网络、基因、光、硅、知本。他们晃晃悠悠,穿街过巷,无所事事。他们再无对事物进行深理穷究的毅力和知识能力,而是满足于时代表面的光怪陆离和丰富多彩,并自以为无所用心才是时代的潮流。
  而IT文学不是这样。它将以信息学的眼光看待历史,把历史作为前信息时代来反衬信息时代。
  IT文学真诚地对待信息这个幽灵,认识它,解剥它,理解它为人性之本。信息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幽灵,它与文字艺术的结合是大势之必然。
  真正的IT文学,需要极高的想象力才能和信息时代相匹敌,科幻将会与文学完美结合。人们不再生活在匮乏的世界里,所以人的想象力也充满了科学意味和智慧色彩。新的母题文学将不断被创造出来,文学想象力不再受到传统习气的约束和影响。
  IT文学以信息为自己的灵魂,从而与空洞的网络文学泾渭分明。它必将为才有八十三年历史的中国现代汉语找到新的时代道路。
 
 九十四、《围城》证明钱钟书患有贫血症
  
  《围城》一书是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研究其思想与文学相结合的最好文本材料。在《围城》里,钱钟书的聪明俯拾皆是。吊书袋,吊洋书袋,写《管锥篇》写多了,吊吊也无妨。
  书中人物多是知识分子,写得也是惟妙惟肖、呼之欲出。男主人公方鸿渐是个不学无术但又不甘寂寞的人,每每发表高论似乎看破世尘,却总是被现实教训得体无完肤。还有众多的其他人物,各自担当了知识分子(《围城》里只有社会科学的知识分子)一种或几种的性格。他们相互冲突,彼此勾结,仿佛一卷知识分子的生态图景。
  但钱钟书在知识分子人物上描写得越生动,越让我确认其贫血症的存在。因为这本书似乎该是在讲一个存在主义命题:围城。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这是一个多么苍白的命题啊,它的含义怎样才能进一步引申呢。
  《围城》只不过在揭示各个知识分子的各个性格,人人都有缺陷,而最正派的人物居然就是方鸿渐了。他能采取批判和自我反思的方法来看待事物,能在高校长、报社及老婆的姑妈面前采取高姿态,能不与李梅亭这样的龌龊之辈同流,还能看破婚姻等等。作者显然是通过方鸿渐及第三人称的叙述采取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
  可惜的是,这种批判现实和“围城”命题有何相干呢。作者论及“围城”,还说过另一个比喻:笼中的鸟想飞出去,因为觉得不自由;而笼外的鸟却想飞进来,因为可以有吃有喝。可惜的是,这和知识分子的现实生态有何关联呢,难道就是为了说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名达天下与归隐山林之间的辨证关系么。
  作者之所以要把这部长篇叫做《围城》,恐怕正是私下嫌自己的作品没有一个好主题,完全不知这种对知识分子的现实批判能有怎样伟大的内涵,又不甘于自然写实般地一路下去,就弄来个貌合神离的名字和命题张冠李戴。纵然文中有再多的至理名言、人情练达、聪明论调、文化比较、中英混杂,却更加证明了其贫血症的毋庸置疑。
 
九十五、中国标语的潜意识
  
  中国的很多标语一般来讲是纸老虎,很吓人。有些鬼符的意思,可能是专门用来吓鬼的。至于人,看得多了,也就不怕了。
  进而言之,那些标语大多在宣传国家和当地政府以及标语墙所有者的政策、想法、观念、广告。这些内容混合在同样一种文体当中,足见出中国特色是政、经混合,权、商不分。
  
  由于毛主席他老人家特别喜欢发动群众,也包括生孩子,所以不让节制人口。于是后来人只得搞起了计划生育,在广袤的乡村就出现了很多相关的标语。
  宣传国家人口政策的,如:
  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男人的地位依旧强大)
  见证怀孕,持证生育!(中国的证实在是太多了,建议一证制)
  普及一胎,控制二胎,消灭三胎。(跟当年刘伯承的“达一个,夹一个,看一个”异曲同工啊)
  坚决打击流产女婴!(应该补上“的行为”)
  一人结扎,全家光荣!(启发人们的荣誉感)
  
  引导生育生产活动的,有:
  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孩子多养猪!(迎合农民心理的佳作)
  结贫穷的扎,上致富的环。(加:今天是个好日子)
  农村想不穷,少生孩子养狗熊。(把孩子与狗熊相提并论,和旧上海“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近似)
  
  放狠话的,显然是被上级的指标给逼急了,很可能是一票否决的硬指标啊。这些标语的核心就是不破不立、赶尽杀绝。如:
  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三光政策”吧)
  宁要家破,不让国亡。(十足的忽视个人利益,很像人民公社时代大炼钢、大办食堂的劲头子)
  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洪水猛兽,苛政猛于虎的表现)
  谁不实行计划生育,就叫他家破人亡。(罪莫大焉)
  喝药不夺瓶,上吊就给绳。(他人即地狱的搞笑版)
  
  那些关于结扎的标语看上去跟兽医行径似的,如:
  超生就扎!(干脆,鲜明)
  一人超生,全村结扎!(明显侵犯人权,但为了达标也顾不上了,实行连坐与保甲制度)
  一胎生,二胎扎,三胎四胎刮!刮!刮!(一、二、三、四!)
  一胎环,二胎扎,三胎四胎杀杀杀!(从人多力量大到杀杀杀,怎么跟杀右派相仿)
  该扎不扎,见了就抓。(跟阶级斗争差不多了)
    
    关于强制人流的标语也特别多,而且都有个“流”字,真是鲜血淋漓啊,只有真的猛士才能面对。如:
  能引地引出来,能流地流出来,坚决不能生下来。(措施齐备,防患未然,决不能亡羊补牢)
    宁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个。(只求政治指标的完成,不顾人民死活)
  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还能说什么,暴政)
  
  以上这些与计划生育有关的标语特别醒目,每个火车上的旅客在窗前吃苹果的时候都能看到。当我们坐在火车里享受着人性的服务时,在火车外、铁道边,侵犯人权的标语口号却如此赫然而出、扎眼地存在着,着实令拿苹果的手抖上几抖。
  但如果回头想想火车票如此难买、黄金周如此拥挤,也就继续吃下可人的果实,即使里面有些小虫,但更甜了。
  
  还有一些政治、经济、教育方面的标语口号也是耐人寻味,如:
  以三个代表指导我们的屠宰工作。(这简直就是在讽刺)
  集体上访违法、越级上访可耻!(愚民是肯定的,关键是还引入了荣辱观)
  [贫困县]我们的工作重点是管好两个口,填上面的口,堵下面的口。(贫困并不限制想象力啊)
  [归还农业贷款]人死债不烂,父债子来还!(太狠点儿了吧)
  谁侵犯投资者,谁就是人民的罪人。(谁能代表人民?)
  农村信用社是老百姓生活的贴心人。(还好)
  不娶文盲妻,不嫁文盲汉!(和文盲结婚就不能帮助他脱盲吗)
  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养儿不读书,就象养头驴!(狠)
  [大庆油田买断工龄职工刷出的标语]青春献给党 老了没人养。(早就该想明白,上山下乡难道还没把你们教育明白)
  
  在这些标语中,能够看出政府和民众(公民)都想通过标语这个中国特有的政治文体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意志。
  至于有用没用就另说了,至少能起到起码的心理调节作用吧。
  政府这样自我安慰,不是没做宣传工作啊,不是刷了黑白标语了吗。领导来视察一定能看到,再配置些彩旗一衬托,行了。
  民众(公民)也会想,一口恶气算是出了,再说吧。
  
  再看打击违法犯罪的,这些标语的修辞方式就是“吓唬”:
  坦白从宽,回家过年;抗拒从严,牢底坐穿。(一点不符合新的法治精神,但却把坦白不坦白的结果说得很直白、形象,而且直指人心)
  放火烧山,牢底坐穿。(玩火自焚,而且牢房里没火柴)
  横卧铁轨,不死也要负上法律责任。(果然是吓鬼用的)
  抢劫警车是违法的!(这就不仅是吓鬼了,还自己吓自己)
  武装抗税是非法行为。(给自己壮胆儿)
  私设路障违法,拦路抢劫判刑。(普法教育的废话)
  偷税漏税,来世罚作尼姑。(诅咒式)
  不怕死的就到十八里乡来作案!(简直就是空城计)
  坚决打击挑脚筋。(具体指出了可怕的罪行特征)
  严禁触摸电线,5万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看来不触不行了)
  [厦门鼓浪屿]违法越界观光,小心枪弹扫光。(看台军也是观光项目之一啊,怎么就取消了呢)
  
  如今电信建设大发展,光缆遍布广大地区。偷光缆的人总认为那里面肯定有值钱的东西可以去贩卖,于是很多标语就得以“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格式来教诲一番:
  光纤没铜,偷也没用!(有铜没铜总得打开来看看吧,谁教科普不到位呢)
  光缆无铜,偷盗有罪!(但里面总有金属吧)
  偷割光缆,讨死。(至少不会被电死)
  
  这些涉及法治[法制]的标语简直就是直接写给罪犯的判决书,让看见它们的良民们焦虑、不安,感觉就跟背后有只枪、前面有个监视头一样。
  当然,真正的罪犯是不怕这种威慑的,该偷盗还偷盗,生活所迫、欲望所至。
  倒不如一些更人性化的标语或许能深入人心,人人(良民和犯罪嫌疑人)见了不说立地成佛,至少也能叶公好龙吧。像:
  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不要出交通事故啊)
  小草凄凄,踏之何忍。(请勿损坏花草树木)
  
  在长途旅行时,会有很多标语如同风景一般提醒着脑神经,这里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
  热烈欢迎人大代表来我校明察暗访!
  热烈欢迎全国某某系统领导来日!
  敬爱的各界群众,请携带你们的发情母牛前来配种。
  外地车辆在巫山境内一般不被处罚。
  [某镇内衣厂]发展内衣制造业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请您便溺入池。
 
 九十六、男人、女人@爱
  
  男人爱女人,爱的是女人的自然属性。相貌、身材、声音、笑容、皮肤、头发、眉毛、嘴唇、耳朵、鬓角、发迹,都是男人梦魂萦绕的对象。而女人最可宝贵的自然属性当然就是纯洁了。于是,修补处女膜的生意不出意料地火开来,这可算是办假证行业的最高端技术了。
  老辈人会语重心长地嘱托,女人要持家能干。可我们已经不在乎了,有保姆呢。但我们不能不看时尚节目,也躲不开集中营一般的广告。从这上面我们了解到社会崇尚什么、鄙夷什么,什么可以投其所好,什么只能弄巧成拙。凡是关乎女人的广告,大多和女人的自然属性相关,其焦点集中在皮肤、容貌、牙齿、身材、生理。
  女人的美貌和青春是最可炫耀的,这是商业社会赋予她们的可供交换的资源。大自然里很多资源都因其自然属性而具有商业价值,像木材、煤炭、空气、水等等。女人更是这样。当然三十岁以后女人的价值另当别论,这就好比木材已然烧成木炭,完全是两种用途。
  看到一个赏心悦目的女的是什么感觉,见到一个呕哑嘲哳的又是怎样刻骨铭心。人吗,就追求那么一点点内心的快感。女人们当然明白这点。她们宁肯化很浓的妆,随时开着空调,也不愿素面朝天。因为这样可以增强其自然属性的分量,并有扬长避短之效。她们去商场买的大多也是首饰时装化妆品,她们其实是去寻找和她们的自然属性相配的商品,使之得到维持和升值。
  
  女人爱男人,爱的是男人的社会属性。男人的社会属性可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两大部分,女人都感兴趣。女人需要男人的社会属性来和自己的自然属性门当户对、天造地设。于是,女人的自然属性因男人的社会属性而发扬光大,男人的社会属性也因女人的自然属性而有的放矢。
  现在的女人不会爱一个天然的男子,即使这男人相貌堂堂、或者小白脸一个。这很可能是受到了当代流行文化思潮的影响,那些漂亮的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大银行,那些丑陋的男人一般都是成功人士。看来,爱天然男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没赶上,也肯定赶不上下一趟。这很悲哀,但没辙。
  男人的美貌很少在这个时代被提及,也很少有这方面的欣赏知识能够大面积传播。你可以说这是男权造成的,但很多男人一样希望了解一二。如今,连美貌、美丽这样的词汇都不是用来形容男人的,否则就是语病。而男人只能讲很英俊,这就是那么一种感觉,挺拔、壮实、英姿飒爽、健康。其实这英俊还是归结为安全感,还是能使女人因此联想到其内在的社会属性,即使那是幻觉。而更大的安全感就来自男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知识财富。
  男人们为了自己的社会属性而奋斗打拼,甚至不惜行贿受贿、买官鬻爵。他们如此争来的社会属性就如同雄孔雀的开屏、火鸡的红嗉子。这些招摇过市的男人总是根据自己社会属性的高低强弱来寻找合适的女人,并把后者身上的自然属性与自己的社会属性一一对照,以调节身心平衡,把握下一个目标。
 
九十七、大话孔子
  
  甲:今天你想请教点儿什么?尽管说,别客气。
  乙:还挺牛。
  甲:牛?啊,我再牛,也就是只孺子牛。
  乙:嘿,还挺会当的。
  甲:说吧。
  乙:我最近特苦恼。
  甲:怎么了?
  乙:失恋了呗。我对生活都快没信心了。
  甲:噢,那我要跟你谈一位古人了。
  乙:谁呀?
  甲:你听说过孔子吗?
  乙:太听说过了。
  甲:他说过一段话曾经对我的婚姻特有指导作用。
  乙:他在哪儿说的?
  甲:在《论语》里说的。
  乙:《论语》?我怎么在《论语》里没见过呀?
  甲:说了,就那里说的。我对那句话印象特深刻。
  乙:怎么说的?让我也开开眼。
  甲:“三人行――,必有――我妻!”
  乙:咳!
  甲:还有哪!“择其善者而娶之,其不善者而弃之。”你瞧孔子多坏呀。
  乙:歪解呀。那应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怎么“师”变“妻”了?
  甲:怎么是歪解呀。这是正解。后来也不知道谁,把“妻”给改成“师”了,
   变得不阴不阳的。是不是你作的案呀?
  乙:我有天大的胆子也没恁么长的胳膊呀。好么,两千年哪!
  甲:也是,有点儿难度。啊,我想起来的,冤枉你了。我看过《孔子徒孙考》
   这本书。
  乙:有这本书吗?胡扯吧你就。
  甲:没有?没有那就是你干的。你赶紧承认了吧?
  乙:啊好,那就算有吧。
  甲:什么叫“就算”呀,就是有这本书。那上面说了,孔子死后,他的弟子颜
  回一翻孔子的语录,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妻,择其善者而娶之,其不善者
  而弃之。”心想,这话要是流传百世,甭说孔子了,我颜回的脸也得给丢尽
  了。还想当什么万世师表啊,也就能做个婚姻介绍所主任。所以啊,他就
  把那几个字给改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乙:GG,别编了,再编中国两千年的历史都让你给编没了。
  甲:你是不是特崇拜孔子?
  乙:是啊,我特崇拜他。
  甲:其实呀,孔子没想做什么万世师表,都是后来他的弟子篡改语录吹牛拍马,
   拍出来这么一个“万世师表”。做圣人,那有什么好的呀?
  乙:怎么不好了?
  甲:你去过北京的孔庙吧?
  乙:去过。
  甲:你见到孔子站着双手合一的像了吧?
  乙:看见了。
  甲:我真想为他老人家大哭一场啊。
  乙:怎么了?
  甲:孔子他老人家多辛苦啊,在中华大地就这么站着一站就是两千多年啊,该
  歇歇了,该歇歇了。你说说,做圣人有什么好?多容易得腰脊劳损关节炎
  呀老这么站着,还是露天,两千年有多少风风雨雨啊。
  乙:你不能这样说呀。孔子是累了点儿,可华夏子孙沾尽了他老人家的光啊。
   没有他,我们的文明能这么灿烂吗?
  甲:你可真幼稚。孔子,我比你了解他。他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乙:什么意思呀?
  甲:他说呀,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学点儿骗术了,三十岁就能独立门户了。
  乙:净胡批。那“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呢?
  甲:四十岁就一点也不担心会被人识破了,五十岁就明白这是天意啊――。瞧
  人家孔子,多“君子坦荡荡”啊。看看你,什么“不能这样说呀”、“净胡
  批呀”,整个儿一“小人长戚戚”。别这么替孔子遮遮掩掩的,你这是瞎操
  心。人家孔子,――告诉你我的最新发现,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撰写忏悔录
  的哲学家。
  乙:歇菜歇菜!别把孔圣人给糟贱了。
  甲:歇菜?歇菜多少钱一斤?哪儿有卖的?
  乙:没这菜。
  甲:没这菜你吆喝什么呢?
  乙:算我说得急了点儿。
  甲:还什么“糟贱”?你想糟贱人家孔子还糟贱不上呢。孔子说了,我六十就
  听不见别人骂我了――“耳顺”了嘛,七十就算胡说八道谁也拦不住了―
  ―“从心所欲”了嘛,但我从不超越历史的发展阶段去骗人――这就是“不
  逾矩”啊!
  乙:歇,歇,别说了!你简直就是个跳梁小丑,跳到我们伟大的孔子鼻子上去
   了。下来,快下来,再不下来老老实实的,我,我,我就去找警察了我。
  甲:G我说你不是声称特崇拜孔子吗?儒雅点儿行吗?
  乙:还不是给你气的!
  甲: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道什么意思吗?
  乙:有什么不知道的。我倒要听听你怎么歪解。
  甲:这句是说你的。孔子劝你,别生气了,生那门子气呀,就算人家不知道你
   是只披着狼皮的羊,你不也活得好好的吗?
  乙:你高,你高。啊,我,我,看看你吧,你整个儿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甲:孔子啊,听听吧,您的学生夸您呐!
  乙:怎么呢?我明明是说你呐,跟我祖师爷有什么关系?
  甲:你不知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出自《论语》吗?
  乙:哎呦,对了,嘿!你,你,你开始的时候说什么来着,那句?
  甲:三人行必有我妻,择其善者而娶之。
  乙:对了,你呀,“吾未见好德有如好色者也――”
  甲:你夸我呐。你怎么那么客气呀,太客套了吧。
  乙:我怎么对你客气了,这明明是骂你呢。
  甲:你听啊,看看是骂我还是夸我。“吾未见好德有如好色者也。”就是说,你,
  就是你说的“吾”,从没有,见过,像我这样的,追求德行和猎取女色一样
  造诣深厚的,人啊――。对吗?
  乙:诶,怎么回事儿?哪儿出错儿了?怎么骂变成捧了?
  甲:哪儿出错儿了,要我告你吗?
  乙:你一定得告我,我是知错就改的人,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
  甲:改完了接着夸我,是吧?
  乙:行行,只要你告我,我也不做孔子传人了,改做你的门徒。咱们一起,跟
  当年孔子和曾子似的,也搞他个七十几个闲而又闲的闲人三千个吃了还吃
  的吃客儿的。
  甲:吃客儿?吃谁呀?
  乙:得谁吃谁,这不,都吃了几千年了嘛。
  甲:我跟你说,你跟着我呢,目的可只能有一个。
  乙:什么呀?
  甲:弘扬中国文化。首先,就要这个――弘扬孔子!
  乙:对,你说怎么弘吧?G,刚才到底是哪儿出错儿了?
  甲:孔子呀,他老人家最大的本事就是――会捧人。
  乙:哦噻,原来那句话是捧人用的。
  甲:跟着师父我你就长学问吧你!
  乙:怪不得两千年能长盛不衰呢!原来秘密在这里呀。说说,孔子捧人还什么
   绝的,赶明儿我也用用,得点儿实惠。
  甲:G,这你就态度不端正了。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正好用你
   身上。
  乙:太厉害了。
  甲:孔子捧人,可不是为了私利。不然能恁么“吹而不厌,捧人不倦”吗?那
   是一种精神力量。
  乙:太感动了。老师,我总觉得生活空虚,你说说,有什么能让我特充实吗?
  甲:你呀,平平淡淡才是真。子曰:“每天琢磨琢磨,不也能乐呵呵的嘛。有狐
  朋狗友闻着味儿从门儿外踅摸进来,不也挺有意思嘛。”按照孔子说的做,
  你不就活得充实了嘛,不就不会那么空虚了嘛。
  乙:老师,我能问个问题么?
  甲:说吧。
  乙:“朽木不可雕也”也是可以用来捧人的吗?
  甲:“大哉问”!你问得太好了!孔老二高就高在这儿了。我给你解释完了,你
   就算入门儿了。
  乙:您说,您说。
  甲:说美人“天然去雕饰”,是吧,你说什么自然美的东西不需要雕琢呢?
  乙:朽木啊!
  甲:哎,对了。瞧我这学生,真够聪明的。天份不亚于孔子。“后生可畏”,“后
   生可畏”呀!
  乙:老师,您这么说我可就不敢当了。这么一来,把您往哪儿摆呀。
  甲:啊,还挺知书达理的。
  乙:老师,是得谁都可以捧吗?
  甲:那可不行。有的人不经捧,一捧就完,就晕,这不行。得找那经得起捧最
  好是久经考验的。要不怎么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呢。瞧瞧,孔子
  连松柏都不放过。
  乙:孔子是捧人的天才。他是天生就会捧吧?
  甲: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他是后天努力学习前人才有所建树的。“圣人无
   常师”啊,要多向生活学习。
  乙:这样吧老师,您呢给我来个分类教学。比如,相貌啦,衣食住行啦,分开
   来一个一个说,好吗?
  甲:你有点儿上道儿了。你说,先捧什么吧?
  乙:这人长得比较丑,能不能捧捧,让她也美滋滋的?美人呢,就算了吧。她
   们已经很自满了。
  甲:是,美人儿用不着咱《论语》捧,有《诗经》呢。
  乙:那您就说说,她怎么就不美了,就丑了呢?
  甲:子曰:“过犹不及”啊!
  乙:噢,美过了呀!
  甲:对了,不是不美,是太美了,美不胜收,美得都不美了。你老师我解释得
   怎么样?
  乙:好,真是,啊,您对《论语》的理解谁人能及呀!
  甲:你这可有点儿过了啊,“过犹不及――”!
  乙:那“衣食住行”的“住”怎么捧?
  甲:……
  乙:G,我先说一下。现在这住的吧有人特宽敞,那种就不用咱们去捧了,他
  们已经没这个需要了。要咱们捧的,都是那些几代人挤一间屋一大家子靠
  拉帘子分居的。对他们,该怎么捧――!
  甲:啊,我这徒弟还挺仁义的。能体察民情,知道中国的老百姓不容易!
  乙:老师,来一个!
  甲:比如我吭,走进了一个大杂院儿,屋檐低矮,污水横流。抬头,看见一家。
   这家主人还挺热情的,请我进去坐坐。我一进屋,“嘭”,磕门框上了。
  乙:小心点儿,老师。
  甲:G,我眼前一亮,脑海里就想到了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乙:好!您真为我们老百姓争气。
  甲:别谢我,要谢就谢孔子吧。
  乙:嗯。咱们再安慰安慰那些住在这里的人吧,那些收入低的、下了岗的,安
   慰安慰他们,老师。
  甲:“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乙:孔子有傲骨啊。
  甲:可不。孔子还说:“富贵于我如浮云。”
  乙:老师,孔子这么穷横儿穷横儿的,他对大吃大喝肯定恨之如骨吧?
  甲:不啊,他对大吃大喝也捧得厉害着呢。
  乙:怎么?他还赞扬过?您给我说说。
  甲:“子在桌上曰:‘吃者――如斯――,不舍――昼夜。’”
  乙:啊!
 
九十八、合同制婚姻
  
  合同制婚姻,听上去挺新鲜。事实上婚姻登记制度就是一个合同,但这是个长期有效的合同。合同双方在有效期内必须信守合同条款。可以提出解除合同,也就是离婚申请。合同没有规定违约责任,这是和一般合同不一样的。于是合同就可以轻易撕毁,受伤的大多是女方。
  到了广泛征求民意后实施的《新婚姻法》,就规定如果一方不忠于合同、与第三者发生关系而提出离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这样的违约责任包括了受损害一方在经济和情感上附加的诉求。如此看来,自《新婚姻法》颁布,合同制婚姻就真的完善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想不到婚姻登记处登记而由双方自行签定一份婚姻合同。这样的合同可以一年一签,也可以签一个长期的。双方在法律上是同居关系,但在合同上则是婚姻关系。合同里当然可以按照双方的意愿规定一些权利与义务,也可以就未尽事宜另行签署补充协议。双方可以在合同到期前规定时间内提出续约要求,经对方同意就可续约或另行签定新的合同。这样的想法已经被潘军搬上话剧舞台,剧名就是《合同婚姻》。
  合同婚姻看上去很没人性,很商业,事实上很多家庭在实际操作中就是这么干的。
  
  先说那些看在钱的面子上嫁给(或傍)大款的,就是冲着一纸婚姻合同去的。虽然很多事项没有落到纸面上,但在精神气质上却是灵犀一点通。就感情而言,那就只好放到第二位,她们(他们)以为至少是可以培养的吧。只要浪漫的氛围在金钱的营造下像那么回事儿,只要玫瑰花达到九百九十九,感情或许就能从无本之木上、从无源之水里生发出来呢。
  再说说那些无爱情的婚姻。那些家庭可以陶醉在某种天伦之乐里,可以把一切幸福从孩子身上找拨回来,可以用亲情来代替爱情。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也不能让他们释怀,那就是隐藏在他们心中的那一份合同书。他们可能从来未提及这样一份家庭重要文件,只是默默地默契地互相支持执行着这份合同。越是心照不宣,就越是让合同占据了家庭的重要位置。这样的家庭生活难道不味同嚼蜡么。
  最后说说那些频繁结婚离婚的人。他们手里一定有很多种类的合同文本,这个不合适了就换那个,那个不合适了还可以再换回来。他们不知道哪一份合同适合自己,自然也不能明白哪份合同适合对方。他们漂泊在合同制婚姻的幻想里,不断地修改合同条款,以为这样就能适应新的两性关系潮流。
  
  婚姻,即使披着再美妙的爱情外衣,也是一种利益的结合。
  爱情在婚姻成立的那一刻起,就会变成另一个形式上类似合同的心灵契约。
  它比婚姻合同更长久,应该说也更不易泯灭和解体。很多人即使婚姻关系已经破裂,那份心灵的契约依旧保存完好。
  保存好心灵的契约,比维持所谓的婚姻关系,对一生来得更加重要。
 
九十九、中国后现代社会的开始
  
  中国的地理形势是西高东低,西部多大山、高原、沙漠、草原,东部多平原、三角洲、半岛。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社会势必呈现极其不平衡的信息生态。当西部山区还处在通信基本靠吼的原始状态时,东边已经把网络玩儿到了如此无聊的程度。
  不可否认,共同富裕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奋斗目标。但信息生态上的共同富裕似乎更加遥远。在信息生态的大片贫瘠的土地上,我们的同胞还在为希望工程孜孜不倦。而在信息生态的超富集的池水里,一个无意义的滋生物迅速蔓延。
  我们的后现代性居然在网络偶像的孵化下诞生了。
  
  说到后现代的无意义性,不能不提我们的周星星和他的无厘头。
  看过周星星的许多经典电影,发现其中的无厘头虽然搞笑,但电影本身还是很有世俗而庸俗的意义。
  即使是《大话西游》,一样充满意义的波澜,那对爱情的由衷赞叹,让我们根本无暇顾及无厘头的风景。
  到了《功夫》,那种除恶扬善的道德情怀更是甚嚣尘上,哪里还有什么无厘头的影子。后现代的时针也被拨回到现实主义的表盘上来了。
  
  然而,网络偶像超越了周星星,让我们、让我们的媒体都大惊失色。何以玉体横陈、下半身文学火不过网络偶像?何以生理上的无聊为精神上的无聊所代替?我们何曾见过如此彻底的无意义呢,简直是全身肌无力。我们慌忙到处寻找那无意义中的意义,难啊,大家的眼球都直了。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徘徊在现代中国社会网络世界里的幽灵。它粉色透明,有着足以令现代人羡慕的未来时设计。它庄重典雅,似乎根本就是一贾宝玉二代。
  它一路过来,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炒作学,使那些醉心于包装的公司、炒作大王们血本无归;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偶像精神,使那些偶像花容失态、乱了猫步,对经纪人说,滚;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学者权威,让他们在重估一切价值的时候先把价值重新定义;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理想,把德先生和赛博士赶回了上个世纪;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独裁,代之以无轴心的民主、众生喧哗的狂欢;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知识,让文盲有了啸傲江湖的机会;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哲学,把驴唇马嘴奉为圭臬;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社会学,把周孝正弄得语无伦次;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经济学,把张朝阳的眼球也给气掉了;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新闻学,使之向非典预防科学取经;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精神病学,对治疗抑郁症贡献良多;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历史学,让人类记住了一个比自由女神更高大的虚拟背影。
  它颠覆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它甚至颠覆了我们对无意义的理解。
  
  在网络偶像的广泛影响下,一个追求无意义性的粉丝族形成了。
  他们和网络偶像其实在精神气质上非常近似,
  他们早已接受八卦文明史的滋养,
  他们从头到脚都是极限运动留下的烙印,
  他们眼睛里充满网语的密码,
  他们脸上挂着大话的神情。
  他们早就在等待着一位姐姐型的精神领袖出现,
  好带领他们超越木子美的青春沼泽,
  躲避流氓燕栖息的神秘小树林,
  直接抵达他们要去的动感地带。
  
  当网络偶像倒下,我们却看到一个幽灵飞起。它多像那第一个核糖核酸分子,在蛋白质的包裹下开启一个新纪元。它直接开启了中国后现代社会的大门。
  那些水木清华的莘莘学子,那些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的小资、那些呼哧带喘游荡在绿茵场上的运动员,那些买房子是为了卖房子的小市民,他们都将以期待网络偶像百倍的热情期待着后现代的到来,就像春的钟声。
  在后现代的飞地上,我们的网络偶像已经被后来者所唾弃。但网络偶像的伟大抱负也将在这些后来者身上得到附体与还魂。
  那么,就请听听《银乌金拉》的歌唱吧。
 
一百、 银乌金拉
  
  银――乌――金――拉――
  我一直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怀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就是我
  是的
  自我诞生
  
  每个清晨都有受孕的可能
  我就念起咒语
  银――乌――金――拉――
  
  我的梦总是给我很多恩赐
  这些恩赐超过了现实给我的教训
  
  这个世界每天都死成百上千的人
  还要诞生十几位他妈的明星
  我真是搞不懂
  他们的名字为什么那么怪
  唱出来的歌却很普通
  
  街上都是影子
  影子里罩着跳动的金
  
  女孩们在没明白过来的时候都傻里傻气
  等明白过来就以挺为美
  
  我不是瞧不上她们
  我是得不到她们
  
  我和行走在盲道上的智障一样
  在黑色的世界里漂流
  必须赶紧学会行走
  不然瞧谁都不顺眼
  
  银――乌――金――拉――
  
  必须把我的想法赶紧告诉他们
  我怀疑自己就要丧失表达能力
  
  当我还是个咿呀学语的孩子
  说话是让人心颤的快乐
  
  当我看到电视里的表演
  才觉出交谈有多么可耻
  
  语言失去魔力
  人就在背后笑话它
  侮辱它
  用泥巴把它打倒
  
  银――乌――金――拉――
  
  我的叫声像阳光凝成的硬币
  掉在正午的广场
  没人看见
  
  广场西北已干干净净
  成了个大花坛
  
  我记得十年前在那里买过雪糕
  
  多谢我的梦
  让我的背变成气垫
  
  银――乌――金――拉――
  
  这四个字像饱嗝一样
  不由自主地冲出了
  我的喉咙
 
一百○一、爱情需要怎样的计算
  
  爱情是这个时代、每个人共同而唯一的信仰。当日常生活当中的其它事物都以沉落为世俗的附庸时,只有爱情还如海市蜃楼般亦真亦幻。
  爱情需要金钱来保障,这毫无疑问。但在使用金钱的时候,其中还埋伏着爱情的经济学,这就不是谁都能明白的了。
  
  首先是自然价值的交换。男女双方在接触当中会给对方一个自然价值的判断,比如“帅哥”、“美女”、“善良”、“有气质”。在这一综合判断完成之后,在双方交换情感的同时,也在交换着物质财富。这些物质财富的表现形式一个是礼物(信物),一个是享乐。
  享乐是最初的交换形态,比如吃饭、K歌、游玩。在这时候,男女双方共同享有,女方只得到了一半,故而比较容易接受。等到了男方送礼物的时候,女方就会掂量一二。过于贵重的自当不接受,女方自以为其自然价值尚不至于此。
  有时候女方会请男方,那也是对男方自然价值的肯定。如果送给男方礼物,就更能说明赞赏之情了。当然,这也可能是客套。如果是客套,只会有一到两次。当到了第三次的时候,就不是客气,而是意气相投了。
  一般来说,物质财富总是从男方流向女方,因为相对来说女方的自然价值更大一些。美女们尤其料定了这样的交换,也就更加着意自己的装扮,以便使得男方在交换当中保持心理平衡。但自然价值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在交往的普遍撒网阶段,女方会充分利用这一点。
  
  另外,浪漫的爱情更是和经济学上的浪费分不开的。把玫瑰花送给爱人,这就是浪费。它产生不了饭菜所提供的热量和营养,它也没有书本所具有的知识,它更没有衣服的实用性。再看送衣饰。那些浪漫的衣饰往往都不实用,都含有浪费的气质,或者叫锦上添花式的多此一举。还有去KTV包房唱歌,它不会使人对艺术有任何的长进,仅从发泄(好听点儿,叫“抒发”)的角度看,倒是通过浪费达到了调节身心的目的。
  浪费得越多,越让爱人觉得浪漫,直到登上泰坦尼克号去浪费生命。梁祝的爱情故事,首先是浪费了学业。要不是因为同在杭城求学,他们也不会相识。当梁山伯一听说原来祝英台是个女的,就立刻拜别师母下山而去。他们还浪费了自己的青春。本来可以一起私奔的却偏偏要化蝶。为什么?因为这样更浪漫。
  就那些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爱情而言,谈什么哲学、文学、社会学,都不如商场打折、房子掉价、汽车跳水来得浪漫。那种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的豪情时代已经过去了。在这个情感与商品一同过剩的时代,浪漫和浪费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爱情的发展也伴随着对双方社会价值的深入认识,尤其是女方对男方。在爱情初期,男方通过自然价值的交换已经全面地了解了女方的基本属性与功能。到了这个发展期,社会价值就成为双方考察内容的首选。而社会价值又可以集中表现在经济价值上。
  女方一般将男方评价为上升股、下降股、潜力股三种。上升股自然要追捧,买涨不买跌也是此时爱情中人的普遍心理。要是下降股的话,就要考虑其是否有变成垃圾股的可能,需要心明眼亮,更要手段坚决。只有潜力股难以抉择,是买是抛,必须费尽思量、承担风险。
  男方则用经济专业的水准来要求女方,希望女方不仅在婚姻家庭方面能像会计那般精明,更要在如何看待自己这个重大问题上能如分析师那样有长远的眼光。
  
  爱情里的经济因素在其向婚姻转化时尤其强烈地表现了出来。这时候,爱人还是爱钱就很难分清了。如果说女方是因为男方有钱才嫁过去,这未免有些赤裸裸。可如果说女方是因为爱情才嫁给男方,确实难以服众。
  其实,自爱情一开始萌芽,它就已经和经济纠葛在一起。那时候,含情脉脉的爱情还对钱字羞于张口,这很像我国早期的社会主义。
  可当到了谈婚论嫁之时,经济的重要性就通过订婚戒指表达了出来。它预示着婚后的生活方向和生产潜力,宣示着家庭稳定的基本原则。
 
一百○二、这都什么时代了!
  
  站在2006的幽州台上,我听到周围尽是这样的呼号:
    这都啥时代了!
  
  尽管大街上到处都是双截棍和霍元甲,虽然很多少男少女都哈韩哈日,但我们依旧生活在距离推翻清王朝94载、而不足百年的今天。
    我们距离五四运动87年。八十七年前的那个时代比现在的思想似乎更活跃,似乎可以说明那个北洋时期可能更民主,毕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需要一个温和的政治环境的。
    我们距离中国第一部宪法产生84年。那是1922年,湖南军阀宣布自治,响应各界要求,居然搞出了一部全民公投的省宪法。
    我们距离新中国的诞生,只有57年。那时蒋介石刚刚踏上台湾,惊魂未定。他回眸大陆,准备开始土改了。在大陆,一个新政权才诞生,以后的风风雨雨直到如今还是触目惊心、余音绕梁。
  而我们距离大跃进也就49年,不到五十年。而且我们现在正在继续着大跃进、全民总动员,只是从以政治为核心变成了以赚钱为内核。
    我们距离毛泽东去世只有30年,以致于对毛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莫衷一是。
  文化大革命在30年前结束了,于是“新中国”的“新时期” 开始了。
  
  从此,一切都被冠以“新”。“新问题”、“新时代”、“新事物”、“新情况”、“新经验”、“新模式”、“新现象”、“新思潮”、“新写实”、“新权威主义”、“新左派”、“新农村”、“新新人类”。这些“新”被统称为“中国特色”。
  而更多的中国特色体现在新创词汇上。“双轨制”、“与国际接轨”(终于抛弃了一条便宜的,保留了比较贵的)、“转制-买断-下岗――再就业”(大喘气)、“官倒-批条-双规、双指”、[什么都是]“一条龙”、“从海龟到海带”(犹如从奴隶到将军)、“大话、戏说、Q版”、“保先教育”(保鲜吗)、“非典型”。
  “中国特色”到底是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资本主义,还是具有资本主义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底是计划专制下的自由市场经济,还是自由消费中的计划垄断;到底是压抑性的时尚、火暴、流行、炒作,还是流行语录修饰性的思想贫困。
  一头雾水!
  
  作为一个七十年代人,我所经历的天空比八、九十年代的蓝,我所玩儿过的石器时代的游戏(像:拔根儿、瓷片儿、洋画儿、烟盒儿、剁刀、弹球、沙包儿)是他们没见识过的。可我决不应瞧不上八十年代的穿着和九十年代的游戏。
  因为我们一脉相承,都是属于这时代的人。
  这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电信资费靠着超前发展和区域垄断居高不下;
  汽油价格只在国际油价涨的时候才与国际接轨;
  房价上涨的速度永远大于收入的增长;
  到处是摄像头和牛皮癣,可为什么摄像头治不了牛皮癣、却能治夜间违章;
  环境污染的面积和青藏铁路延伸得一样快;
  农民依然是二等公民,城市的也就一等半;
  超级女声的人气肯定超过才气;
  ……
  我们距离农村海选已经15年;
  距离废除《收容遣送制度》仅3年;
  虽然不知道废除《劳改制度》还要多少年,但更不清楚公民代表到广场上演讲、辩论要多少时候;
  至于普选,X年;
    至于X,XX年;
  至于XX,XXX年;
    ……
 
一百○三、网通、电信的南北朝,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
  
  信息产业部好比是个联合政府,下辖六大省,分别是:电信、网通、铁通、联通、卫通、移动。嫡系当然是电信和网通了。
  想当年,偌大的中国电信受到入关的刺激,一早醒来觉得应该效法美国AT&T,拆分自己,革自家的命。于是以引进竞争机制为荣,一分为二,南北对峙,形成了如今的电信、网通南北朝。南电信继承了中国电信的衣钵,拥上海、广东、深圳诸鱼米之乡,以老大自居。北电信与小网通兼容,摇身一变成了大网通。划江而治的愿景实现了。
  接下来就是互派特务,进入彼此领地抛沙子、拆墙角、搞破坏。以前是同事,现在变成了对手,各事其主。
  
  如果你是网通的用户,休想痛快地访问挂在电信下面的网站。比如我在北京家里通过网通的ADSL访问可爱的天涯杂谈,就很慢。而在公司有电信的宽带,访问起来就爽。我想天涯一定既有电信的接入,也有网通的接入,这是非常必要的。但还是电信的带宽更宽些吧。
  网通的特工手段隐蔽而高明,但再高明也逃不过电信人的眼睛。因为网通跟电信彼此限制,手段雷同,一丘之貉。既然是一丘之貉,何不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合并算了。又何苦合久必分,明争暗斗,伤了和气。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两大阵营还要合并,到时候就相视一笑泯恩仇了。
  可苦的是那些提供内容服务的ICP和广大的网虫们。他们(我们)可笑得出来么。最多也就是破涕为笑,玩笑结束了,生命被践踏了。
  
  语音为什么互连互通没问题呢?因为网通和电信之间有结算,比如长途,按6分钱(每分钟)来计算利益。
  而互连网是资源共享式的,对方过来的IP包不仅是免费的,而且还会占用自己的资源。
  信息产业部在互连网的互连互通上无所作为,这很像中国足邪对待黑哨和赌球的态度。
  
  电信和网通分家,带来了竞争,但作为消费者并没有因此享受到电话服务上的实惠。当他们彼此进入对方领地,没有自己的语音驻地网资源,只有放手发展VOIP(网络电话)业务来冲击对方的市场,这很像地下党在活动。
  而在他们自己的领地,对VOIP(网络电话)则嫉恶如仇,到处封杀,可比当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们几乎就是采取了两面派的手法与极其流氓的手段来壮大自己。
  我们的电信资费(电话与宽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原因,就是这帮子垄断者不愿意放弃自己垄断利润的结果。
  
  电信和网通都是国资委下计划单列的大型一级国有企业帝国。他们对待那些有很多网络盲区的铁通、联通以及没有地面网的卫通,更是充分表现出了一个帝国主义者的嘴脸。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自私到极点,而且这还不是自己的产业。
  哪天他们的头头就跟各大军区司令相互调动一样也来个彼此换防,还是会表现出那种蛮不讲理的垄断者的本性来的。
  那些电信系统厂家把他们给惯坏了。
  我们这些消费者也容忍惯了,从技术专制到服务垄断。
  一切都在习惯当中被不了了之,一切都在文化沉淀当中得到稀释。
  
  像宽带带宽这种商品服务,拿什么去约定其服务质量呢?
  到底他们提供的2M的带宽实质上有多少,该不该找他们赔偿?
  1M的ADSL上传到哪里,还能保证1M的速度?
  我们的宽带服务在带宽资源共享中被打折、被降级、被肢解了。
  
  对电信和网通的怨气简直罄竹难书,不比当年打土豪时的控诉大会差吧。
  可是,我们即使控诉了也得不到田地。
  我们能得到的,只是一纸断线赔偿书和一个无法除掉的电脑病毒。
  
 
 一百○四、问问你,我们的领导人幽默吗?
  
  看看我们的领导人一演讲就拿个稿子念,那稿子肯定也是秘书写的,所以念起来未必感于心、动于怀。既然是念稿,面部表情就不如脱稿来得轻松自如,更谈不上幽默了。
  无论怎么说,幽默作为对领导人的要求已经是相当地高了。也许他们在私下很幽默,但我们看不到。我们只能通过媒体和传说来了解,从他们的投足举首来观察,从他们的口语思维来体味。
  我们的领导人幽默吗?
  不怎么幽默。
  
  那至少也该活泼一些吧,我们的经济形势不是一片大好吗,国际地位不也是牛势冲天吗。干吗一开会就绷个脸,台上的人一本正经地讲问题,台下的人正襟危坐地记笔记,跟个课堂似的。
  看着人家法国人夺得世界杯时,法国总统希拉克高兴得让法国队的小伙子们站到他面前的桌子上跳舞庆祝;
  看着当南非搞狂欢节的时候,曼德拉也在一旁和众人翩翩起舞;
  看着阿富汗的卡耳扎伊登上时装杂志封面;
  看着布莱尔和夫人一起唱歌;
  看着美国总统很帅气地从空军一号里走下来;
  我就想:
  我们的领导人啥时候也能这样!
  
  胡哥长期从事党务工作,说话严谨,表情严肃,语速较慢。
  温哥曾长时间担任防汛抗旱总指挥,到处跑大堤,很亲民,但有些放不开。
  铁娘子吴仪给我的印象比较深,风度可以,以前担任北京市副市长的时候雷厉风行,把北京的卫生搞得很好。
  李岚清是个学者,退休后出了本谈音乐的书。
  而薄熙来作为商务部长,不仅口若悬河,而且能吐莲话妙语,我还是很欣赏滴。
  
  如果我们的领导人都难以在公共场合、媒体上一展自己的个性作风,那么普通人呢?
  
  毛泽东就不用说了。诗词、毛笔字、口才、学问都不错。就是那个小红本不该发行。
  此外,陈毅的诗、朱德的字、邓小平的桥牌也都不错。
  以前的江总书记还是比较喜欢展现自己的,不仅是书法在《中国书法大展》上挂在最头里(值得商榷),而且能歌善弹,还能当音乐指挥。算有才了。后来上了回黄山,也作诗了。
  然而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幽一个默的却是凤毛麟角。
  
  长期以来,我们的领导人习惯了残酷的政治斗争,保持了严肃、紧张的工作作风。面对残酷的现实,很难再幽默得起来。
  在镜头面前,首先要展示的是自己的权威和意志。幽默总是有娱乐大众、作秀之嫌,所以极力避讳。
  他们的发言稿和谈吐中顶多引用一些古典诗词名句,而原创的幽默和能够传扬的风趣少之又少。
  似乎再大、再高的幽默个性都被毛泽东的光辉给掩盖了。
  还是一切(幽默)从发言稿做起吧!
  我就希望,我们领导人的发言稿在结尾的时候能不能不说“为了XXX而努力奋斗,争取更大的胜利”……
 
一百○五、家庭股份制公司
  
  男女双方根据感情(爱情)的契约,到国家婚姻登记处去注册一个家庭股份制公司。他们都是股东,各占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一般来讲,男方自动就任CEO(首席执行官,总裁),女方自动就任CFO(首席财务官,总裁助理,财务部经理)。
  公司的主要收益来自双方的社会性收入,首先是出卖自己的劳动、技术、智能而获得的工资和奖金。
  其次是进行家庭投资。孩子是双方共同认可的首选产品,不过这是长线投资,有一定风险。孩子从小到大,不仅需要物质投资,更需要感情投资,能否得到回报还要凭孩子的孝心和男女双方的寿命而定。孩子如果是女的,还需要在选择夫婿的时候进行风险评估。孩子如果是男的,就需要对其孝心进行重点培训。各种技能、才艺的训练投资是为了使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使产品具有差异性的竞争优势。
  此外,家庭投资还包括了家具更新、装修、一日三餐等,这些开销都被记入公司生活性开销当中,属于CEO与CFO共同的付出,必将在日后解体时得到清算,除非不解体。
  CEO与CFO经常在饭桌上和席梦思上召开经营会议,探讨过去的失误和将来的机遇。同时为了使公司团结向前,他们还要在会后做爱以增进相互的感情与了解。于是,做爱从非理智的冲动转变为一种日常的沟通仪式,类似下午茶时间。
  就家庭股份制公司而言,两位股东对公司的感情胜过了对对方的感情。即使对对方有所不满,也应该看在由心血凝结成的产品以及家庭本身上,把一腔悲愤放到事业的建设中去融化掉。家庭股份制公司因为利益和投入等的既得与既成,应该说是相当稳定的。
  在这样的股份制公司里,没有找麻烦的工会,也没有类似罢工的危机,更没有太多破产的可能。应该说,日子是相当甜蜜的,公司的前景也相当明朗。
  但一旦另外一个家庭股份制公司的CEO喜欢上了这里的CFO,或者那个公司的CFO非要这里的CEO跳槽,问题就出现了。
  首先是家庭股份制公司的解体。两个公司都面临解体危险,这当然会对它们都带来损失。这样的损失不仅是收入、经济上的,还有孩子应该如何继续投资以及获得回报可能要打折扣,更有进入新公司后的风险。
  但如果势如骑虎,也只好如此。这时候清算旧公司的资产和债务成了一件很烦琐且有些伤感情的事情。但既然是50%的股东,既然曾经付出那么多心血,自然要把清算进行到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迎接此后家庭股份制公司的重组工作。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