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年例,几多欢喜几多愁!!??? (4人在浏览)

QUOTE(hxzem00 @ 2005年10月16日 Sunday, 08:41 PM)
什么!!!谁叫穷人不自量力呢??
年例本身就是电白的习俗,你叫官来管个屁啊!!
[snapback]766922[/snapback]​



本贴的本意也并不是指望官方来取消,而是要官方关注引导农民把资金用在关键方面;而农民兄弟也要破除这个旧陋习,把资金用在发展经济、发家致富上。
 
还好,我家/我村还没有做年例的习俗.
 
冬至一过,一年的年例就基本收场,农民伯伯可以松口气了。挣了钱又来应付明年的年例,年复一年,钱就这样花光。
 
年例是有钱人宴请达官贵人拉关系、亲朋好友套交情的有利时机,是有钱人讲排场、比阔气大好机会。可却是穷人呢?平时求米下锅已成问题,过年也不敢多花点钱买年货,把一年辛辛苦苦挣来的那点少得可怜的血汗钱留到年例。来年的孩子学费、种子费又只能靠借了。
 
这些习俗是不可能取缔的.就像春节不可能取缔一样.穷苦人家只能说量力而行了.
 
年例就是年例,几百年传统能轻易取消吗?年例可以带动消费,现在政府都鼓励消费带动市场经济发展.继续摆下去.我喜欢你喜欢大家都喜欢反正不用红包的,不带桔子也欢迎来做客.
 
年例量力而行即可,不要求统一格局。
就正如婚礼一样。有的二三十台小车,一百多围喜酒,沸沸扬扬;而有的却参加集体婚礼,发几个喜糖给亲友就算了,也不是一样结婚生子过自己的日子?无非就是当时人们谈论一下罢了。
 
春节一过,各村的“年例”又开始了,电白的乡村又开始演绎了一轮“做”与
”吃“的大比拼:
财大气粗的富贵人家、锦衣还乡的高官人家高朋满座,举杯欢畅。
而贫穷家庭则是一个“苦”字难言,为了应付年例,要借钱又要赊数。年例前后还要愁孩子们的学杂费。“年例”,对贫穷家庭来说,到底是锦上添花或是雪上加霜,吃客们的感受又如何呢?
一些没良心的吃客还嫌主人的菜式差呢,这些怨言随村听到。
本人的看法可能又会令一些有钱人家或一些专吃年例的”豪客“的反击,但这是真心话,是为贫穷的农民兄弟吐真言,为评击旧习俗而呐喊。
 
鹏爷 2006年01月31日 Tuesday, 02:43 PM 发表于: #1
年例是传统节日,但现在成了陋习.没有了节日的意义,多了吃吃喝喝,办年例的集全家之财力人力于一日,忙得不亦乐乎:吃年例的使出浑身解数,分身乏术.真是做的辛苦,吃的难受.
  有钱人讲排场,广邀亲朋戚友,军政要员,吃山珍海味,摆千里宴席,显示面子何其大.没钱的也不甘落后,为做年例四处奏.有人想不做,但终归还是脸皮不够厚.
  所以,年过了,年历做了,孩子又要开学了,手也空了,钱也没了,债也多了.对有钱人,年例是个机会,对穷人,年例就是活受罪.

  我听说,有些地方把年例减少了.沙院镇有个地方在村里的一位大官的劝说下,年历不做了,把钱留给孩子读书.
  所以我说,为什么不把年历的内容换一下呢?少一点吃吃喝喝,多一点文化色彩.不是一家一户自娱自乐,而是大众同乐.
-------------------------
每年在一阵阵的“吆喝”声中,电白要喝掉多少钱?要毁掉多少学生的前途?
人们不应深思反省吗?
 
我是反对年例的:朋友亲戚平时来相聚好点,话也可以多聊,做年例时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根本谈不了话。说真的,年例真的要花好多钱,镇上的人就不做年例,光吃,他们肯定不知道村里办年例的辛苦啦。
但春节就一定要保留,呵呵,有过节气氛,我喜欢。
可惜但我老爸坚持要搞年例。
 
我有个朋友最有意思,每年年例交点钱回家就带一群朋友回去,看着家人忙碌,自己找个位置坐下大食,食完就走。
不过他家人也乐意,反正有钱交回来,又有这么多城里人来,高兴呀!
 
QUOTE(平常人 @ 2006年08月03日 Thursday, 04:14 PM)
我有个朋友最有意思,每年年例交点钱回家就带一群朋友回去,看着家人忙碌,自己找个位置坐下大食,食完就走。
不过他家人也乐意,反正有钱交回来,又有这么多城里人来,高兴呀!
[snapback]1415508[/snapback]​



不孝子,这么大了还要父母劳碌!!!有本事就外包给别人做。
钱,不是“大晒”
 
年例是一种传统,来自于民间,是一种民间文化,不是谁或者某个红头文件就能取消的,亲朋好友相聚一堂,本是好事,就看你从那个角度去看了.
一个传统,如果没有再继续传承下去的必要,那么它在民间就早已灰飞烟灭....
 
不做年例,人民就会有钱了?她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1、会令你的儿童时代更加丰富多彩,更多一种寄望。
2、可培养亲情、友情。亲戚朋友就有互访的借口。
3、传统菜式流传和发展,我们就会经常品尝到无穷的美味。
4、就会有灿烂的乡村文化。
5、花了钱,人们就多一种追求,多一种拼搏。
[snapback]750778[/snapback]​


赞同!
年例小有小做,大有大做,最重要是亲朋好友齐聚一堂,联谊聚旧,看看亲友中的新姑爷、新媳妇、新娃娃、说说谁谁谁又上了大学,谁谁谁又发了财,谁谁谁又找到了好工作,谁谁谁又适婚待嫁要帮忙找朋友了,谁谁谁又遇到了困难,很多时候危机有了转机,好的点子和机遇由此而来。
有钱的可以大摆,没钱的杀只鸡上盘扣肉也可以,反对攀比,主人不必攀比,客人不必攀比,年例最主要是联谊感情而已。
但反对不顾主人家实际情况,呼朋结友一大帮人,一边吃一边还要议论纷纷,然后拍拍屁股就走人。
现在的人都太忙,很多时候都为了手头上的锁事和工作忽视了亲情,有年例,就有一份固定的召唤,那时候,你该回来了,大家一起回来看看吧!
 
年例是一种传统,来自于民间,是一种民间文化,不是谁或者某个红头文件就能取消的,亲朋好友相聚一堂,本是好事,就看你从那个角度去看了.
一个传统,如果没有再继续传承下去的必要,那么它在民间就早已灰飞烟灭....
[snapback]1415868[/snapback]​


不做年例,人民就会有钱了?她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1、会令你的儿童时代更加丰富多彩,更多一种寄望。
2、可培养亲情、友情。亲戚朋友就有互访的借口。
3、传统菜式流传和发展,我们就会经常品尝到无穷的美味。
4、就会有灿烂的乡村文化。
5、花了钱,人们就多一种追求,多一种拼搏。
[snapback]750778[/snapback]​


赞同!
年例小有小做,大有大做,最重要是亲朋好友齐聚一堂,联谊聚旧,看看亲友中的新姑爷、新媳妇、新娃娃、说说谁谁谁又上了大学,谁谁谁又发了财,谁谁谁又找到了好工作,谁谁谁又适婚待嫁要帮忙找朋友了,谁谁谁又遇到了困难,很多时候危机有了转机,好的点子和机遇由此而来。
有钱的可以大摆,没钱的杀只鸡上盘扣肉也可以,反对攀比,主人不必攀比,客人不必攀比,年例最主要是联谊感情而已。
但反对不顾主人家实际情况,呼朋结友一大帮人,一边吃一边还要议论纷纷,然后拍拍屁股就走人。
现在的人都太忙,很多时候都为了手头上的锁事和工作忽视了亲情,有年例,就有一份固定的召唤,那时候,你该回来了,大家一起回来看看吧!
[snapback]1416094[/snapback]​

我会更加尊重平时相互来往的亲威或朋友,信任也会更多。亦更喜欢年三十晚一家人团圆吃饭的幸福,年初一放炮、初二探至亲、初三开始同学互访那种生活也留下很深的记忆。
当然,年例里同学相聚的那种情形也是难以忘记的。但自工作后,年初七开始就要离开家乡了。

亲威和朋友,不应该靠年例来维护,而是平时的相互来往。试问:年例里谁还有空跟你聊天呢?都忙着准备那一餐了。

年例,绝对是花费钱的,不管你有钱还是没钱。且,有钱的都搬城镇了,城镇是比较少做年例的,年例发生的地方一般在农村,试问:农民一年可以存多少钱?他们又一般用了多少钱来做年例?试问:现在月薪超过五K的在座有几个?

年例,我不否认它有好的一面,但大家也不否认,它确实花费了某些人一年的积蓄。

历史,会不会淘汰它,言之过早!

我一直在游说我父母放弃年例,却没成功,他们说:大家做,你不做,不好吧!
heng.gif
 
QUOTE(wuguangqin1998 @ 2006年08月04日 Friday, 12:23 PM)
[FONT=宋体]量力而为,不要死爱面子!
[snapback]1417403[/snapback]​



正如主题“几多欢喜几多愁”
 
QUOTE(平常人 @ 2006年08月03日 Thursday, 04:14 PM)
我有个朋友最有意思,每年年例交点钱回家就带一群朋友回去,看着家人忙碌,自己找个位置坐下大食,食完就走。
不过他家人也乐意,反正有钱交回来,又有这么多城里人来,高兴呀!
[snapback]1415508[/snapback]​



有劳民伤财之感,呵呵,想不到更好的词语来形容。

QUOTE(风中追赶者 @ 2006年08月03日 Thursday, 06:49 PM)
年例是一种传统,来自于民间,是一种民间文化,不是谁或者某个红头文件就能取消的,亲朋好友相聚一堂,本是好事,就看你从那个角度去看了.
一个传统,如果没有再继续传承下去的必要,那么它在民间就早已灰飞烟灭....
[snapback]1415868[/snapback]​



是一种好的文化?是一种好的传统?中国的人的随众心理特别强烈是无可置否的。“亲朋好友相聚一堂,”的确,吃喝给大家一个相聚的机会,但已经变成了为吃喝而吃喝,实质意义已荡然无存。

QUOTE(和珏 @ 2006年08月03日 Thursday, 07:41 PM)
赞同!
年例小有小做,大有大做,最重要是亲朋好友齐聚一堂,联谊聚旧,看看亲友中的新姑爷、新媳妇、新娃娃、说说谁谁谁又上了大学,谁谁谁又发了财,谁谁谁又找到了好工作,谁谁谁又适婚待嫁要帮忙找朋友了,谁谁谁又遇到了困难,很多时候危机有了转机,好的点子和机遇由此而来。
有钱的可以大摆,没钱的杀只鸡上盘扣肉也可以,反对攀比,主人不必攀比,客人不必攀比,年例最主要是联谊感情而已。
但反对不顾主人家实际情况,呼朋结友一大帮人,一边吃一边还要议论纷纷,然后拍拍屁股就走人。
现在的人都太忙,很多时候都为了手头上的锁事和工作忽视了亲情,有年例,就有一份固定的召唤,那时候,你该回来了,大家一起回来看看吧!
[snapback]1416094[/snapback]​



反对以集体的吃喝为借口的聚会

感觉跟大跃进时代的饭堂公社开饭的情景,全村集体大进食,难道除了大吃大喝,没有更好的聚会理由了?现在连月饼都已变成摆设的时代,谁还真的能消化掉那桌菜啊?纯粹是对粮食的糟蹋啊……

不过相信待整体素质提高的时候,也许会改观吧。一时间很难改变,毕竟已经吃了那么多年了。不过好象各地都有大吃大喝的习惯,北方有冬至,香港有大盆菜……

南方网发展论坛有篇电白人发的正面记述的文章:

电白“年例”

--------------------------------------------------------------------------------
2004-08-29 00:15
"年例"作为粤西地区特有的风俗节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盛行于茂名两区四县和吴川部分地区.年例就是每条村在一年里选定一个日子,作为这条村的节日,"年例"多集中在正月,各个月份的年例的都有.在这一天,各村装扮一新,搭牌楼,装花灯,插彩旗等等,各尽所能把村庄打扮漂亮醒目,营造节日气氛.各家各户亲戚朋友陆续起来作客,然后主人茶酒相待,互相问候,而且举办各种文娱活动,比过年还要热闹.
过"年例"时,各村多大多都要请演出团体来演出,有钱的村庄连续几天做大戏,少钱的在年例那一天做一场粤剧大戏也是不可少的,演出项目最受欢迎的是大戏(粤剧),还有露天电影,木偶戏,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木偶\电影已经不常见了,近来杂技,音乐会也很受欢迎.每到茂名"年例"集中期,茂名就形成一个庞大的演出市场,省内外很多演出团体争相来茂名h食.
茂名的“年例”节日,以其独特的风味,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http://bbs.southcn.com/forum/index3.php?jo...detailid=523812
 
也许是电白现在唯一的经济增长点
 
其实唔止电白有做年例葛习俗,好多地方都有噶!
本人认为楼猪讲得都唔系拥览砀,不过黎D系祖先留底葛习俗.
本人觉得都系要量力而为好D咯,不过楼猪话要废除就唔多好啦.
因为黎个系电白葛一大特色!~!
同埋我O黎D小朋友有利是钱兜窝,几好呀!
仲可以见返D亲戚朋友添!~!~!~!~!
 
年例是一直以来的习俗,不可改!对于经济这方面,应有政府给白姓们分担下.
 
年例快到了!
在未取消年例之前,赶紧行动吧!
吃年例咯!
se.gif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