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年例,几多欢喜几多愁!!??? (4人在浏览)

结婚摆酒还有封包收,甚至还会有赚!
年例亲友过来就是几斤咭子。

年例对穷人来说真的是一种负担,相当于一年就要摆一次酒,而且没有封包收的。
 
“花了钱,人们就多了一种追求,一种拼搏。”?那人们卖“六合彩”,是花了钱,但是是追求吗?是拼搏吗?“吃白粉”也花了钱,又是追求、拼搏?真是邪理!!!
 
QUOTE(lianwu779 @ 2005年10月07日 Friday, 01:34 AM)
不做年例,人民就会有钱了?她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1、会令你的儿童时代更加丰富多彩,更多一种寄望。
2、可培养亲情、友情。亲戚朋友就有互访的借口。
3、传统菜式流传和发展,我们就会经常品尝到无穷的美味。
4、就会有灿烂的乡村文化。
5、花了钱,人们就多一种追求,多一种拼搏。
[snapback]750778[/snapback]​


同感!
 
QUOTE(zhou @ 2005年10月07日 Friday, 08:31 PM)
“花了钱,人们就多了一种追求,一种拼搏。”?那人们卖“六合彩”,是花了钱,但是是追求吗?是拼搏吗?“吃白粉”也花了钱,又是追求、拼搏?真是邪理!!!
[snapback]753722[/snapback]​



把年例跟六合彩、吃白粉等同比较,是对家乡文化习俗的侮辱。
 
QUOTE(半个人 @ 2005年10月08日 Saturday, 10:08 AM)
把年例跟六合彩、吃白粉等同比较,是对家乡文化习俗的侮辱。
[snapback]754323[/snapback]​


就是嘛!
 
干脆我们结婚、进宅、生子出月、上大学也不办酒,我看你就做不到。钱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看的,会捞钱的,办大一点又有何妨?不会捞钱,那就简单一点。谁叫你们互相攀比?农村少了风俗习惯就不叫农村了。
 
风俗也有好有坏,有积极有消极,要不国家怎能提倡“移风易俗”。这就证明有些风俗是要打破的,是要取缔的。“家乡文化习俗”如果有不利一面也应制止。前几年就有政府提倡破除年例的旧风俗,报上也作过报道,半个人你不是这样寡闻吧。再说博贺镇(以前是龙山)港口原来每年做二次年例,现在破除一次,还做一次。这就证明年例有不利一面嘛,港口村当官的为民所想,从咸轻村民的负担出发,是明智之举。
 
我并不认为政府的做法是对的,更不认同所谓的“专家”论证。如果没有年例,很多人的童年会更加孤独,特别是这个独生子女的年代。小时候因为年例过村串(亲戚)门,才认识那些表哥表弟,要不然可能到现在我还不知到底有多少亲戚呢,呵呵。
民俗也不带有强制性,假如你不喜欢做年例,也可以不搞的,不必要总是对任何需要消费的活动带有消极悲观的态度。
假如电白吴川一带没有年例习俗,可能当地的经济更糟糕,每到年例等节日,我们这些身在外地的电白人总会往老家汇款给亲人用,这样一来刺激了当地消费,经济才没这么惨淡。
正像楼上有人所言,电白的美食能保留下来和发扬光大,“年例”中培养出来一大群体的厨师起得作用是很大的,电白的美食可以说是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此习俗功不可没。
 
31楼,年例怎能跟结婚、进宅相比。结婚、进宅人生有多少次,而且办酒宴也收红包的,现在谁家办酒宴不是有得赚,就是没赚也是很多年一次,亏得起。与年例每年一次根本是二回事。年例不收红包,绝大多数是亏,而且每年一次,穷人亏得起吗?(这里不要跟贪官或者富豪相比,他们每天花天酒地都不怕,一餐一万几千元,是穷人一年的生活费。)
生子出月、上大学摆酒宴也是有计划的,来贺者都是比较相好的亲友,不象年例,一个亲友带一大人,搞得主人措手不及,互相难堪。
 
哈哈.......半个人,原来你们每个年例均有一笔可观的经济寄回家,捞外边的钱回家乡使,这是好事,家人做年例又不用愁钱。但没有家人在外捞钱,而在家又没有什么经济收入的呢?你知道每条村有多少贫困户吗?看来富人的心态跟穷人是不一样。
 
电白美食全省全国有名?论坛上有人说‘电白大吃大喝才吃出腐败’,半个人,你又怎样看法?
 
《广州文摘报》10月10日报道,海南省一特困家庭学子考上北京一所高校,本来该生申请了扶贫助学金,但家人在海南省昌江县一酒店摆了20桌升学宴,不但花了近一万元,但最终被取消扶贫金。还被有关部门调查出特困难户是假的,一升学宴引出一大问题,值吗?
 
农历十月十八(林头姓蔡人的年例)林头到林头来看看,那个阵势才吓人~~
 
博贺镇港口村,原来每年正月初五、八月十九做两个年例,现在村官为村民所想,将每年两次年例改为正月初五一次,取消八月十九的年例,村民拍手称快。
 
一年做两次年例的确不必要,做一次年例就够了。我县大多数地方一年都是只有一次年例的。
 
QUOTE(齐达内 @ 2005年10月05日 Wednesday, 01:52 AM)
严重反对去除年例习惯.
[snapback]743106[/snapback]​


顶个支持
 
对待年例可就象对待结婚摆酒, 有钱的大办, 无钱的旅行去. 惹不起可躲得起.
 
形式完全不同,儿子结婚,不摆酒宴,儿子与儿媳去旅游,其佘家人在家同样喜庆。年例全村人做,你一家关门闭户出外,路人看了认为这家人有什么不幸的事呢。不吉利。
但穷人若有钱出去旅游,也有钱做年例了。
 
钱不是万能,但没钱是万万不能。
 
QUOTE(zhou @ 2005年10月05日 Wednesday, 12:09 AM)
face3.gif
年例,几多欢喜几多愁!!???
年例,这个民间风俗,有人欢喜有人愁。
年例,在粤西电白县愈演愈狂,它掠夺了多少经济?造成了多少家庭负债累累?人们无法去统计,这个民间“包服”,不知还要为害多少年代,为害多少人民???
在电白县,从麻岗镇的年初五开始,至正月十一树仔镇的登楼、前海;正月十五的树仔、旦场;三月初三旦场镇的红花、电城镇的楼阁;一直到八月十六博贺镇的博美、博贺村,直至到冬至。除去六月没有外,其佘 每个月基本都有。年例,涉及到全县二十几个镇,无数户家庭。有钱者、当官者喜欢做年例;贫困者,无钱做,不想做,但也要借钱赊债来做。人做你不做,丢面子。
年例,对于有钱者来说,是小菜一碟。一年一景,亲朋相聚,好友相贺,聚旧添新,多多益善,而且不伤“筋骨”。有些还在相聚中做成生意;对于当官者来说,却是一年一次发财的机会,互相巴结的机会。但是,年例,对于贫穷的村民来说,是雪上加霜。本来拮据的生活,没钱买种子、没钱给孩子交学费,但为了做年例,不得不借钱赊债,要打胀面充胖子,但过了年例,一屁股债全家忧愁愁。
年例,花费多者一万几千,少则几百或一二千,全县有多少农村家庭?全县要花多少钱?有官方统计过吗?关心过吗?如果把做年例的钱用于建校办教育,能盖多少间学校?能解决多少贫困学生上学?如果用于扶贫,又能解决多少下岗职工的困难?帮助多少贫穷的农民?但是上千百万的钱,就这样在一声声吆喝中花掉了,我们的官员,我们的民众应怎样反省呢???
[snapback]743013[/snapback]​
 
什么!!!谁叫穷人不自量力呢??
年例本身就是电白的习俗,你叫官来管个屁啊!!
 
老兄,话不能这样说,凡事不利生产发展,不利社会发展,政府不应管吗?只有腐败官才不作为。风俗同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