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交流 所谓爱心所谓梦想!我拿去喂狗了。 (1人在浏览)

封谁我都没评论资格,封蛙,我就心花怒放!一个梦想是移民的人,呸呸呸!
我移不了民,但我梦想移民,移民是国家允许的,并不犯法!
有能力移民,意味着你是成功人士,大量的某二代、某三代都移民了,穷鬼是移不了民的。
 
那么喜欢移民,只因鬼佬的猪大肠?
 
可能人家是移民去缅甸也有可能啊!或越南,我都有两个同学移到缅甸了!
 
楼主是少有的能看清中国的人
凌晨十二点五十八分发的帖子,此时他看不清自己,却对这社会看得很清,要是给台车他,交警对他验得更清。
 
人家只说你们几个是猪狗吧,你这死人渣要是活在文革时代不知要害死多少人
小丑又跳出来了,果然是一丘之貉。
 
淡定吧,各说各话就行!不一定要有共识的!合则同饮,不合则你茶我酒!
 
观点与角度不同,看问题就不同,即使专家学者也会为同一问题争论不休,但是不管怎样争论,都是以事论事,不会人身攻击,不会上刚上线。至于荣誉会员称号,只是代表论坛会员的资历,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撤或留都无伤大雅,何必为此而长篇大论?
 
荣誉称号好像是发帖量跟在论坛的时间有关吧?
真心不喜欢那种持才傲物的人,在我眼里不管你贫富还是职位高低,又或者是才高八斗的大文豪,都没有盛气凌人的权利。
 
可能人家是移民去缅甸也有可能啊!或越南,我都有两个同学移到缅甸了!
移民去缅甸是搞赌业吗?地球那么大去哪里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感谢管理员

开始启蒙之途和还没启蒙之间的距离

一如哈维到盖伦的距离一样遥远

本不想纠缠于如与山野闲人等的无用功,看山野闲人那么执着于启蒙,还是随喜下

我坚信山野闲人终有一天会到达我现在这里,完全没有觉得山野闲人没跟我讨论的资格,讨论本来不需要资格,只需要意愿,我当下确实没有跟山野闲人讨论的意愿,因为没那么多时间,要谋生干活,要谋爱泡妞,哪那么多时间花费在如此无所用功上面

转贴关于开膛手哈维的一篇文于后,切题,哈维本身是启蒙时期的启蒙者之一,开启启蒙之途的哈维跟对立面的纠缠,对当今论坛有借鉴的作用?
 
开膛手哈维的热血往事
原创: 李莘莘 知识分子 今天
17e1ddc2b52180e23813ebb42499ea65.jpeg

撰文 | 李莘莘
责编 | 丹 阳 陈晓雪
● ● ●


640

记一次活体解剖讲座

1636年,纽伦堡。
一个瘦小精干的英国人走进阿尔道夫大学(University of Altdorf)一个专门用于教授解剖学的礼堂。木制的解剖桌上插满了刀,观众席前排坐满了资深教授,后排则挤满了年轻的教师、医生、学生和各行各业的市民。
讲座开始了。这位来自英国的解剖学家作为主讲人,简要概述了自己关于心脏和血液系统的研究观点。与此同时,一名助手将一只狗带上了解剖台,并将狗的四肢固定在桌子四角。
640

主讲人提起刀,干净利落地切开狗的胸膛,一颗血淋淋的心脏顿时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起一落地跳动。
主讲人找准时机,又割开了狗的肺动脉,血液喷洒而出,溅射到前排几名教授的袍子上,观众席一阵骚动。主讲人大声道:“你们仔细看,血液喷涌的时候正是心脏收缩的时候,心脏的收缩正是供血的动力!并且,每次收缩都有如此大量的血液喷出,机体是不可能随时产出这么多‘新’血的,血液是‘循环’的!”
在观众席此起彼伏的争吵、讨论甚至是咒骂声中,这颗心脏的生机越来越微弱,最终停止了跳动[1]。
640

盖伦:制霸医学界1500年
640

http://williamharvey302.blogspot.com/
如果你是1800年前的医学生,盖伦(Aelius Galenus或Galen of Pergamon,AD 129-210)的学说是你必修的医学经典——哪怕时间再往回推一千年,盖伦同样被当时的医生奉为圭臬。盖伦这个名字制霸了医学界将近1500年。
盖伦的学说承袭了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著名的四元素论(人体包含4种液体:血液、黏液、黄疸汁和黑疸汁,人体的疾病通常是四种液体不平衡造成的),并以之为基础发展出了心脏和血液的工作原理理论。
盖伦认为人体内有两套血液系统。第一套由肝脏和静脉组成,肝脏利用食物中的营养造出暗红色的静脉血供给全身,部分静脉血会流入右心室,进入第二套血液系统。第二套血液系统的核心是心脏,进入右心室的血液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通过肺动脉进入肺,经过呼吸作用排浊,剩下的部分则通过心脏隔膜上的孔进入左心室。在左心,血液会经历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加入通过呼吸获得的“元气”。“元气”是血液里最重要的元素,它是生命的源泉,“元气”将暗红色的静脉血加工成鲜红的动脉血,最后通过动脉流经全身,把“元气”供给大脑和四肢,我们才得以思考和行动。
简而言之,在盖伦的体系里,肝脏是血液的原料厂,肺是佐料厂,心脏是加工厂,负责把肺提供的“元气”和肝提供的原液“咕嘟咕嘟”炖成一锅。盖伦还认为,心脏的运动是被动的,各个器官主动从心脏里吸血。在放松的自然情况下,心脏呈收缩态。器官一下一下地吸血,血管内血液的潮起潮落,形成了脉搏。
从公元2世纪开始,盖伦就在医学界确立了无与伦比的权威地位,但是科学发展的路上永远少不了挑战权威的人。
解剖医学家安德雷亚斯·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伊本·纳菲斯(Ibn al-Nafis)和瑞多·科伦博(Realdo Colombo)都先后指出过盖伦理论中的错误,但这些都未能撼动盖伦的地位。直到17世纪,在神坛上统领千年的盖伦终于迎来他最重要的挑战者。
640

终极挑战者哈维上线

640

http://williamharvey302.blogspot.com/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年出生于大英帝国肯特郡的一个农场。作为家中长子,父亲老哈维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帮助家族实现阶级跃迁。从古至今,实现阶级跨越的途径莫优于学医。聪明勤奋的哈维不负厚望,于1593年被剑桥凯斯学院(Gonville & Caius College)录取。
始建于1348年的凯斯学院是剑桥最古老、最富裕的学院之一,也是牛津、剑桥两校众多学院中产生诺奖获得者第二多的学院(第一是剑桥的三一学院)。凯斯学院的名人堂可谓星光熠熠,DNA结构发现者之一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盘尼西林之父霍华德·弗洛里爵士(Howard Florey, Baron Florey),与我国渊源颇深的著名生化学家李约瑟(Noel Joseph),无需介绍的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以及今天的主角,比以上几位早出道300多年的哈维,都是凯斯学术明星中的翘楚。
1597年,哈维在凯斯学院获得了学士学位,随后进入当时全欧洲最好的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University of Padua)求学。要知道,当时伽利略就在此任教。1602年,哈维从帕多瓦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回到剑桥,同年获得了凯斯学院的医学博士学位,并加入了皇家医学院(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除了担任医生的本职工作之外,哈维在37岁那年被皇家医学院任命为卢姆雷恩讲师(Lumleian lecture),教授解剖学。
昔日的农场男孩终于成为了高贵的绅士,干着体面的工作,拿着丰厚的薪资,还娶了一个皇家医生家庭出身的妻子,不到40岁的哈维绝对算得上是人生赢家。
还能有什么烦心事呢?
然而,哈维确实有一件烦心事,那就是盖伦。
彼时哈维在解剖课上教授的内容仍然以盖伦的学说为主,但他毕竟不是照本宣科的老学究,无论如何也难以忽视那些明显与事实相悖的谬误,比如心脏隔膜上没有孔,血液无法像盖伦描述的那样,越过隔膜从右心室进入左心室。哈维在教案上备注了大量对盖伦的质疑,但当时的他既没有公开质疑的勇气,也没有足够多的证据,因此他决定自己动手,研究心脏的功能。
640

拔刀吧,开膛手哈维

640

http://williamharvey302.blogspot.com/
哈维在他位于伦敦的小房子里设置了一间解剖实验室,每天结束了医疗和教学工作之后,便在自己的密室中潜心“开膛”。
哈维自己饲养牛、羊、马、狗作为实验对象,同时委托肉店老板为他保留所有能留下的温血动物的心脏。泰晤士河里的美味水产,从鳟鱼、鲤鱼、鲱鱼、鲻鱼,到黄貂鱼、胡瓜鱼、比目鱼、马鲛鱼,还有青口和蛤蜊,全都是他实验室的常客。在国王的特许下,哈维还可以解剖皇家公园的鹿,有时也能得到皇家医学院提供的死刑犯的尸体。但是沉迷开膛的哈维仍不满足,他还会亲自在野外物色试验对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凄风苦雨的英格兰,一个瘦小的英国男人提着刀在林子里抓蛤蟆的场景,画面实在太美。
640

哈维很受国王查理一世的器重,这也是他晚年备受刁难的原因http://williamharvey302.blogspot.com/
凭借着丰富的解剖材料和日复一日的开膛实验,哈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首先,哈维再次验证了人类心脏隔膜没有孔,他绑住实验体的肺动脉,通过腔静脉向右心室灌入大量液体,发现没有液体能通过隔膜进入左心室,而是从右心室先进入肺,再进入左心室。
在一次活体解剖中,哈维切开了一只狗的主动脉,血液喷涌之际,哈维观察到,血液的喷射随着心脏的收缩周期性出现,心脏的主动收缩是促使血液喷出的动力,这与盖伦所说的“心脏只是一个被动的血袋子”完全相反。
更重要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血?按照盖伦的理论,心脏每一次流出的血液都会被内脏“吃光”。但是根据哈维的计量,心脏每次输出约4.7ml血液,假设心脏每分钟只跳动30次,心脏每天需要输出225.889千克血液,我们每天又怎么可能生产消耗掉比自己体重还多的血液呢?(注:这是哈维极为保守的估算,按心脏实际每分钟跳动70次估算,这个数字要翻一倍还要多。)
产量的问题哈维想不明白,他把目光暂时移到了血液运动的方向上。
盖伦的反对者之一、意大利解剖学家科伦博认为,血管上遍布了很多小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血液的流通,目的是使血液均匀地分布在全身,否则血液全部涌向手脚,手脚不就撑爆了。
哈维重复了科伦博的实验,在助手的小臂上绑了止血带,小臂靠手一侧的血管就会鼓起来,无论怎么用力地击打、挤压血管,都不可能将血液“赶到”末端(心疼助手一秒)。哈维并不认为血液只是被卡在了一道道小门上,并且与盖伦所谓“血液可以往复流动”的观点相反,哈维认为血液本身的流动方向是单向的。
upload_2019-11-17_8-41-8.png

血液的流通方向是单向的http://williamharvey302.blogspot.com/
好,让我们来仔细考虑考虑,末端的血液单向往回流,是往哪里流呢?
答案是心脏。
心脏喷出来的血液,是往哪里流呢?
答案是各种器官以及末端。
哈维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一个光辉的词汇冲击着他的脑海,循环。
这就完美解释了为什么心脏每次收缩都能喷出来那么多血,这些血液是循环的。
640

心血运动论

1628年,哈维出版了《心血运动论》(De Motu Cordis,Anatomical Account of the Motion of the Heart and Blood),这是医学史上最重要的论著之一。
哈维预想到这本书一定会引起主流学界的强烈反响,他在书里列出了很多他认为盖伦派会提出的质疑,逐一进行了反驳。在这本书的出版前后,他还积极筹划了一系列“推广活动”,邀请其他学者来他的实验室观看解剖,以及去各地举办如开篇所说的解剖公开课,用活生生的实验为自己证明。
640

17世纪典型的解剖讲座http://williamharvey302.blogspot.com/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血淋淋的事实摆在眼前,主流医学界还是认为他的循环理论离经叛道,无法接受。甚至有人嘲讽哈维总是在小黑屋里开膛,心理极度扭曲,才想出来如此荒谬的理论。
现在看来,哈维对心脏供血的定量研究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但这种计量手段却被当时的主流医学界视作难登大雅之堂:计算和计量是航海员、测绘员的专利,怎么能用来研究神圣的人体呢?
对于当时还跟哲学穿一条裤子的医学界而言,理论指向的意义比是否符合实验事实要来的重要。在盖伦的学说中,心脏把“元气”供给全身,可以完美地解释我们灵魂和心智的产生,至于那些不符合事实的地方,也是小小不言的细枝末节。哈维的理论虽然有大量实验结果做基础,但缺少了哲学性的解释,远不如盖伦的主张有吸引力。
就在此时,恰恰出现了一个反对这种医哲不分家的人,他就是哈维的头号大粉丝——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认为肉体的归肉体,灵魂的归灵魂,哈维的循环理论恰巧给笛卡尔的二元论提供了基础,心血管系统的循环,乃至整个人体的运行可以跟机器的运行一样,与心智和灵魂统统无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哈维的循环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逐步被主流学界所接纳。但他的晚年并不顺遂,由于受到皇室器重,在英国内战爆发期间,议会派的圆颅党洗劫了哈维的住所,蓄意毁坏了大量研究笔记。战后的哈维失去了很多财产,又饱受病痛困扰,也无心从事更多的研究。
哈维一生没有子嗣,《心血运动论》就是他最珍贵的孩子。然而在他有生之年,始终没能见到自己的孩子获得应有的殊荣。
在人生的最后岁月,哈维捐献了一大笔财产给英国皇家医学院,并捐出自己的藏书设立了图书馆。或许他曾心有不甘,但更多的应当是期许,希望那些在图书馆里学习研究的年轻人们,终有一天能够理解他的心血。
可惜的是,哈维的图书馆在1666年的伦敦大火中化为灰烬,未能留存至今。
但威廉·哈维的热血往事没有被忘记。
他的家乡,英国肯特郡福克斯通镇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医院;他上课用过的鲸鱼骨教鞭被珍藏在英国皇家医学院;在1956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生理学奖得主沃纳·福斯曼(Werner Forßmann)的获奖感言中将哈维誉为心脏学的创始人—— “在《心血运动伦》发表这一年,心脏学诞生了。” [2] 实际上,哈维的工作不仅对心脏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严谨扎实的研究方法为整个现代生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哈维也被誉为现代生理学之父。
640

哈维的鲸鱼骨镶银教鞭珍藏在英国皇家医学院Copyright © 2015Photography Mike Fear, ©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威廉·哈维的热血往事将随着每一次心跳声,被科学史铭记。
640


17e1ddc2b52180e23813ebb42499ea65.gif
参考文献:

[1]Wright,Thomas (2012). Circulation: William Harvey's Revolutionary Idea. London:Chatto.

[2]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1956/forssmann/lecture/


最后补充一点,活体解剖实验十分残忍,现在已经不被法律允许。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科研道德准则来评判哈维,但是我们应当感谢那些在实验中遭受痛苦和献出生命的生灵,以及哈维那些没有姓名的助手,他们的贡献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步。
 

附件

  • 17e1ddc2b52180e23813ebb42499ea65.jpeg
    17e1ddc2b52180e23813ebb42499ea65.jpeg
    177.8 KB · 查看: 299
  • 17e1ddc2b52180e23813ebb42499ea65.gif
    17e1ddc2b52180e23813ebb42499ea65.gif
    13.9 KB · 查看: 225
学术味太浓了,估计很多五毛看不懂!
 
呵呵。。。
我看不懂,太长了,没有阅读快感,看不到一半就乏了。晚上或许能静下心看看。。
 
转贴言外之意不外如斯:启蒙不是件愉快的事,那是件血淋淋、解剖自我、直视生死的无畏勇者之行。我黄叶即是,汝等无知浅薄之辈懂个卵(以上臆测臆测Biggrin@2x)。。。
 
转贴言外之意不外如斯:启蒙不是件愉快的事,那是件血淋淋、解剖自我、直视生死的无畏勇者之行。我黄叶即是,汝等无知浅薄之辈懂个卵(以上臆测臆测Biggrin@2x)。。。
他等你追赶他!
 
蔑视不懂,蔑视故作高深,若站在对立面,皆为臆测,我妈看到邻居发了财,就会觉得别人看她的眼光都是蔑视的,于是就整天嚷嚷,你有钱就了不起啊,你有钱就看不起人?其实别人并不这么想。
 
有酒一切都好说,,
 
论坛藏龙虎,汉奸亦其中,宣扬伪民煮,其实是肛毒。
 
哈维跟盖伦,我是第一次知道,我根据个人的认知,将他哥俩放启蒙的框里传播下,哈维不仅仅是血淋淋,更加是血肉丰满,盖伦制霸医学界1500年,遇到哈维更新医学认知,我坚信哈维在启蒙时期是重要人物之一……哈维到盖伦最遥远的距离是认知距离,不是1500年的时间距离……
且盖伦得到当时大多数人的认知共鸣,一如当下兔国的普罗大众于已经开启自我启蒙之路的少数人一样,何其相似?
说山野闲人一定会到达我现在这里,是基于一个判断,山野闲人已经开启自我启蒙之路,只是欠缺一些要素,人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灵长类,自我启蒙是与生俱来的,并且启蒙一定要发心,外力是不可能拽着谁往启蒙的踏上走的…所以坚信山野闲人一定会到达,认知不需要中庸,是就是,非就非。生存哲学需要中庸,别拿生存哲学当认知天条

炒下冷饭,这个也是交流不需要资格的注脚,我随便往这里一贴,就已经是交流

然后说态度问题,也是山野闲人们一直强调的要素,我一直不看重的要素
拿哈维和盖伦说事
盖伦态度再好,他还是盖伦,哈维态度再不好,他还是哈维。关于人体心血管的认知,不因盖伦态度好就变成哈维的认知,不因哈维态度不好就变成盖伦的认知,他哥俩的认知差距就在那里,当然盖伦跟哈维的态度我只是假设
然后说点跑题话,在认知上计较态度,是不是中国特色?唯有中国才将态度上升到如此高度!也是中国式处世哲学的一个投射。我一般将处世哲学说成生存哲学,这套生存哲学蔚为大观,是中国特色?的一种,中国式生存哲学跟认知对错有半毛钱关系吗?
临了,提一句话
不读中国历史,不知道中国的伟大
不读西洋历史,不知道中国的不足
听说是西南联大一个历史教授的话,感觉很有道理
有时间,我要读读西洋历史补课,否则连哈维和盖伦都不知道是什么人,多丢人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