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咬文嚼字:《口技》中的“惊觉”应该是jīng jué (1人在浏览)

这个问题,我已经不想扯皮,我的意见已经表达很清楚。
 
QUOTE(湖海山人 @ 2014年04月06日 Sunday, 08:42 PM)
这个问题,我已经不想扯皮,我的意见已经表达很清楚。
[snapback]3628511[/snapback]​


你可以无知,也可以说“惊觉本身就是一个常用的词・・・・・・”,但不要栽赃林嗣环!

林嗣环是明末清初进士,他的作品《口技》属于古代笔记文这点你没有异议吧?

古人把笔记列入小说类,古代的小说和我们今天的小说是很不相同,他们所说的小说指的是“残丛小语、”“街头巷议直说”,一般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长则千八百字,短则寥寥数语。《口技》一文,连带标点符号,只有451个字,写的却是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描写三个场面: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由醒而梦;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表现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这点你也不会怀疑吧?要在这450多字交代完这三个场面,惜墨如金是必须的,如果像你所说的“惊觉”是一个常用词;“欠身”也是一个词,以此类推的话,写得了吗?

古汉语今译,首先要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首先要对原文有正确的理解。如果连原文的意思都理解错了,自然谈不上准确翻译了。

我们不妨举个例子比照下:

例: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对译可译成:〔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原句连标点符号18个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后32个字才能准确表达。

同样,我们不妨用对译法翻译“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这句看看:

“远远地听到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被)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摇着丈夫说起夫妻之间的事”。

就这句话按常理推测:只有在睡意未足被惊醒才会打呵欠,才会伸懒腰,如果把“惊、觉”读“jue”音甚至看成一个词,那么,这个妇人充其量也只是竖起耳朵警觉地静听声音来自何处而已,绝不会有下文的“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

本帖俺就说那么多,不想再和你纠缠,希望继续无知。
 
“惊觉”是“惊醒”的意思――不管是睡梦中醒来还是真人睡而无梦中醒来,古今中外已经达成了冒名人说的“充分的共识”,无须讨论。
我们要讨论只是“觉”在这里的意思
“惊觉”并非李进士第一次用,因此,汉典上有这个词,其中好几个的例子我已经粘贴。
因此在汉典看来,“惊觉”就是一个词。
同时,不要以为古文就没有词。这个例子就不多举了,李樵夫既然有知,当然知道,否则还以为自己有知,真的是要“哀哉尚飨”或“伏维尚飨”了――你看这不是两个词了吗?
不过,“惊觉”这里是词还是临时组合,似乎都无助于解释“觉”的意思。
“惊觉”如果作为一个动补式结构的词,完全可以解释得通。李砍柴应该知道词有这种结构是存在的。
 
语文社中的资深编辑尚不能说服语文社的人,全语文社不能达成充分的共识(当然这是因为资深编辑没有命令全社统一签字同意接受惊觉就是惊动(醒)睡觉的意思的意见),因此虽然有知膜拜英雄但自己可悲的又不是真英雄的可怜的李砍柴,对于无知的我也没有说服力。
李砍柴继续你的有知,我还是继续我的无知。
 
这里的“觉”理解为“睡觉”肯定是不对,与惊字的组合跳跃太大了,但是从单字的角度理解为“睡醒”还是可以讲得通。
不过个词已经在汉典看来已经是一个词了,而且汉典中有古人使用的例子。
明天再找几个例句来看,我本人就可以结案陈词了。
 
QUOTE(湖海山人 @ 2014年04月08日 Tuesday, 12:23 AM)
这里的“觉”理解为“睡觉”肯定是不对,与惊字的组合跳跃太大了,但是从单字的角度理解为“睡醒”还是可以讲得通。
不过个词已经在汉典看来已经是一个词了,而且汉典中有古人使用的例子。
明天再找几个例句来看,我本人就可以结案陈词了。
[snapback]3628687[/snapback]​



放你的屁,别不懂装懂,人家教你你又不受!还自认为“硕士”,做人得谦虚点!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