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征集】影响"我"的十本书 (3人在浏览)

呵呵,我不知道哪本书对我影响最大。我记忆中的好书有:

《十万个为什么》遗憾的是二中图书馆只能借到一本。几年前买了一套,却成了“藏书”。
《马克思恩格思选集》第四卷 上高一时看了第四卷自然辩证法,看了之后就开始对高等数学产生了兴趣,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范文阑:《中国通史》 蔡东蕃《中国通史演义》
尼克松《领导者》 尼克松《角斗场上》
基辛格《白宫岁月》

谭浩强《C 程序设计语言》
Dennis Richie +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万明英《三命通会》
徐子平《渊海子平》
邵伟华《周易与八卦预测学》
《滴天髓》(忘了作者)

我还想列出几本教科书,当然不是我专业的,所以才会觉得是好书。
 
杂志
少男少女---------中学时代十分喜爱的一本杂志
读者-----从中学到现在还在读
漫画-----也是爱不择手,图文并茂.笑中有理,寓教于人.
南方窗-----时政.社会与财富于一炉,喜欢!
三联新闻周刊-----新闻时事,内内外外,深深浅浅,让人耳目一新!
.............
其余的就是专业刊物了!!!
 
好象俺看的书也不少......
但说到具体哪本影响了一生....
似乎有点言过其重了
现在还会经常翻看的倒还有几本

《小王子》有段时间经常带在身边,关于爱情,关于友情,关于大人和小孩,让人感动的故事,作者传奇的一生也让我佩服。这是他写给妻子的情书。

《疾隙碎笔》,史铁生,第一次读他是中学时代的课文《地坛》,钟情于一切暴风雨后的沉淀。史铁生的人生思悟,个人认为还是值得一看的。

《悟空传》,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网络小说。高中的时候一次无意中翻同学的书看到的,后来想尽办法买了本,翻来覆去的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小人物的恩怨情愁,让人感动到想哭。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自述--挑战作文还是青春宣言》,买的时候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兴起两届了好象,但自己一直都没怎么关注,直到买了这套书。他们的自述比作文好多了。

《辩护大师丹诺》,“智慧并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知识,因为知识会随着情况的改变而改变”,“一个人的生命比整个地球还重”,“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那就为否定自己而活着”,等等话语都是让人受益。

《伟人的母亲》,家庭造就了人。在家庭中,一个人的心灵开始敞开,习惯开始形成,理性开始觉醒,善良或者邪恶的品格开始初具雏形。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生命的追问》,前者讲述海伦的一生,后者作者为张海笛,尽管没有史铁生的人生感悟深刻,但都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

以前看的书很杂,在书中寻找乐土,现在看的都是与专业相关的书,书架上的书都蒙了尘了,思想开始枯竭,惭愧。。。。。。。
 
小时候,有个老头摆地摊,学校门口、东湖常能见到,他的生意就是租“公仔书”给我这样的学生看。每当看到别的小孩蹲在摊边,一页一页地翻着,羡慕啊。这时,如果不识趣想走近一起看,他一定不给,因为他是要付钱的。

曾经疯狂地看小说,其它乱七八糟的也行,只要不是课本。上课时看小说有点象搞地下工作。先把课本竖起,把头缩低,悄悄地把小说从桌肚子里拉出来,露出半截,一边观察老师的动静一边看小说,渐渐地进入了小说的世界……忽然间,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抬头一看,老师正虎着脸站在身边,俺被捕了。在家看小说也不容易,家长管得严,一般的课外书不准看。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这点小事难不倒俺。回家前,把小说贴着肚皮夹在裤带间,衣服遮住就不会被发现了。回家后找机会把书藏在被子里或枕头下,睡觉时再拿出来看。晚上关灯后看书,为了不让家长发现,找根小手电,躲进被窝里,看得津津有味,这时,家里的那只猫钻了进来,在被窝里找个角落倒头大睡,时不时伸伸懒腿,哈,俺的床算是名副其实的猫窝。唉,一人一猫一书,青春年少,那空虚无聊的日子就这样静静地流淌着。

几年前看过有关调查,犹太成年人一年平均看二十本书,乘乘,咱们中国成年人估计二十年就看一本,差距太大了。有人比较中国人和犹太人谁更聪明,我想,中国拿什么人跟犹太人比,富豪名人科学家,犹太人随随便便拿出一个也是鼎鼎大名,咱们也就只有吃老本,近代差远了。连我们最新的歼10战斗机,最初的设计也是从以色列那里搞来的。中国人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注重现实,没有长远战略。智慧不是天生的,是要学习和磨练出来的。最近看报,科学家发现,不断学习的人才会越来越聪明。历史以来,中国人总瞧不起读书人,称之为书呆子,读书人也是最下等的职业,比妓女不如。一个不尊重知识的国家,怪不得会衰落,连小小的日本鬼子也敢蛇吞象。

电子书籍看着累,俺这代人恐怕是习惯不了。纸质书,可以坐着看、躺着看、蹲着看、站着看、歪着身子看、把腿抬上桌子上看,吃饭时也可看,上WC时看,最刺激的莫过于考试时偷偷地看。书除了看,还有别的用处。以前泡妞时送过书,赔了。过年搞清洁,找不到报纸,家里人把俺的读者杂志五马分尸了,看来今年不能参与任何赌博活动,因为书(输)没了。

吱吱歪歪地说了一通,恐怕要被大家拍死,且慢,正题还没说。俺推荐的书是《平凡的世界》。该书以主人公的悲欢离合,诉说了改革开放前后时代的大变迁,故事是从学校开始的,高梁做的窝头是黑色叫“非洲”,最差。玉米做的黄色,叫“亚洲”,中等。白面做的当然是白色,叫“欧洲”,最好……这本书可以说是影响我的一生,它使我从虚荣走向脚踏实地,从逃避到面对现实,至今我仍大概记得它的点题语:我们不能决定收成,但必须辛勤地劳作。该书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金奖,作者路遥已故去,这本书在2004或2005年大学生问卷调查中(主题好象是影响人生的100本书),名列榜首。好书总是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有兴趣的朋友看一看吧。
 
影响我人生的书

性格决定命运,或说信念决定命运,如果要改变命运,先改变信念。不知道这些话对不对,但我的人生是这样的。以下的言论、书籍和影视作品都深刻地影响过我的心灵,有些改变了我的信念,使人生轨迹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折。

1.《震惊世界的飞碟劫持案》(贝蒂•安德烈森劫持案)(1982年左右,载于广东文联出版的《百家文艺》)。
这篇很长的文章(可能是报告文学)激发了想象力,教我对星际文明特有兴趣。曾手抄绝大部分。但几年前已经找不着。
2. 《黄山拾翠》(中间含好多篇)(《湛江日报》或《南方日报》)。这篇散文让我开了窍,我当时全文抄录,可惜书已经丢失了。至今也不知道作者是谁。如果知道,说不定登门致谢。(1982年)
3.古语:“善有善有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到时就报”,詹老师传。
这句话叫我深思了好久。我想,做坏人自由一时,对人不利,可能下场凄凉。做好人拘束一生,有利于人,结局轻松。我最终决定此生成为了一个好人。后来才知,这个是我一生中第一个重大决定,决定了一生的轨迹。(1985年)。
4.《古今楹联故事》(1985夏)。楹联我是自学的,从此知道老祖宗的文化不可小看。
1985年9月后
5.《小说月报》(1985年下半年某期)。里面有一篇小说让我知道什么是小说,因此疯狂爱上文学。此期间我读了大量的半懂不懂的文学作品,也促使我决定报考中文系,影响甚大。
6.电视剧《深深的大草甸》。我知道电视剧原来也是艺术,而不只是娱乐。(1985年)
7. 电影《良家妇女》和《湘女潇潇》(电白瓷厂放的)让我知道电影真是艺术。(1985,1986年左右)。后来看《红高粱》,实在高!现在的《一堆馒头引出的血案》(黄金甲),听说看了要洗眼。
8. 《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宋词(特别是李煜的词)、毛泽东诗词。《千家诗》有插图,效果好。这期间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给我打下了坚持的文学基础,是一生的一个重要关头。高一、高二的文学作品阅读耽误了成绩,真至主动退学――但老爸不同意,因为我看到读书的无聊。但文学作品的阅读却是影响了我的一生,成为我后来读中文的强烈动机。
高中的文学修养的培养对于我一生是很重要的。错过了中学,人已经大大失去了对文学的敏感度。因此,我并不后悔高中因文学而暂时影响学业,文学给了不知是多大的幸福。

9. 《快速记忆法》系列(锦州记忆研究会王维等).特别是其中的成人高考文科记忆系列,帮我考上大专。我可以说,没有这些书,我应该完全不可能在仅复习一个学期的条件下踏入高校的大门,虽然大学的牌子不怎么样。这几些书以技术的方式改变了我的人生。(1989年)
10. 《快速阅读法》(锦州记忆研究会王维等。这套书让我逐渐学会快速阅读法。要不,当语文老师就有些不便。当然很多语文老师都有这种职业能力(1992年)

1989年9月后
11. 《周易》、《老子》、《孙子兵法》三书本让我知道中华文明不是吹出来的。《孙子兵法》和《周易》是我到图书馆借的书。看了《周易》就知道批评《周易》的杨振宁不懂《周易》,他谈《周易》和我谈科学没有两样。看了《老子》知道在讨论老子是唯物还是唯心的专家学者都是胡扯或无知。天上地下,我最喜欢的就是老子,以为最美的、最潇洒应该是庄子。《周易》(含十翼和各卦爻),我在大专时基本能背一半,《老子》能全部背诵,这为我的古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背诵一些精彩的古文,对古文学习者相当有用。
12. 《当代》(1989年)。
13. 人生能从其所好就是幸福了。
14 杂志《?》(1990年)
15 邵伟华《周易预测学》(1990年或1991年)。此书促使我关注易学――毕竟也是中华文明的几大家之一,让我视野开阔了些,也更好地理解《周易》,但是这本书还说不上使我的心灵的变化。此书后来也被批得厉害,但毕竟是九十年代实用易学的开山之书。不过现在我基本不用这些玩意儿。我自己搬家都基本不用看日子。

1991年后

16. 《论语别载》(1995年)。此时看网络上的许多批儒者,都是无知。我现在的文艺论导师也认为《论语》是青少年的必读书。我认为孔子是儒家,但后来儒学者却未必就是孔子的灵魂的传承者。
近日看网络上转帖许多专家学者对“贤贤易色”的多种理解,才知道南公实是高明。
17. 《2027――来自巴夏的生命信息》、《巴夏――来自未来的生命信息》(伟志出版社,几年前上海的新时代网络书店邮购)。这两本书让人在精神上活得更潇洒。这两本书之后,再看《飞碟探索》之类的杂志的就完全没有味道了。这本书对我的影响。
18《历史的经验》(1996年),历史的另一种解法,为人处世之道。我重其道德多于谋略。此书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相信历史老师没看这类书,仍然只知死教人应试,不知读史以处世。

2001年后

19.互联网的论坛(2001年),我和许多朋友开始走入一个新的文化世界。全人类的联系在实相上表现更为密切和快速。
网吧让我学会信息技术;网络、论坛让我坚持写文章,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当我听说“黑网吧”的说法时,我只得“哼”一声。没有黑网吧,怎么推广信息技术呢?人家美国孩子小学四年级就会制作PPT软件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了。中国人禁黑网吧,视信息技术如洪水猛兽,真是好笑。现在的网络已经比公公还要净了,还怕什么色情?
20.华师大的教育硕士招生广告(《南方日报》2005年5或6月某期)。在垃圾堆里发现这期报纸上的广告,相信它将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21.《教育学原理》(2006年),王卫东教授传授)。动摇我平庸的信念。
22.《文艺学与语文教育》)王纪人著)(2006年,王杰博士传)。王博士将我逼到山穷水尽处,让我的信念不得不发生改变。

以上的言论、书籍、影视作品,但对我的人生都产生了影响,就一并列入,都以书论。
非常奇怪,在几十年的生命轨迹里,对我影响很大的,都是没有见过面的人。没有一个令我特别信服的老师以实相的形式出现在我的面前,直接告诉我人生应该怎么活着。有的人,我佩服他,但我未必全听到他的。现在的导师我尊敬他们,但学术之要却可能在于超越导师。
屈子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只好通过书籍与先哲神交。更多的时候,人生的真谛仍然要靠自己去探索。生命是何等的寂寞与孤独。
故“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之南公解读最中我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人语,书中自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感谢大家的跟贴,还有很多读书心得的朋友,请多发言!
face3.gif
face3.gif
 
看到“大嘴蛤蟆”兄说的“公子书”才记得,小时候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对我也有一些影响,那是文学的启蒙。
小学时看的连环画巩固识字率,初步启发了审美意识。
 
<PLAY BOY>

<龙虎豹>
 
<<狼图腾>>,感动和思考
金庸武侠小说啊
《这一世,木已成舟》,对婚姻的恐怖就是因为它,心寒……
连环画,白看不厌,历史书都可以省了看,呵呵
 
有一本书,可能只有部分人注意,这里要隆重推荐一次:《白鹿原》,陈忠实 著。90年起本人共读了3次,现在买了一本专门珍藏。

《白鹿原》的特色,简而言之,一是史诗式的叙述,其磅礴大气堪比《百年孤独》,其构思在当代中国无人能比。二是写人性,真实而又逼真,人物的命运完全与社会变革连在一起。三是能完全用作家的视角来看世界,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强奸,真正的写人生,写生活,不再是政治的工具和主义的传声筒。
初看《白鹿原》时,我还在读大学中文系,当时就认定,这是一部49年后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已经是当代中国小说创作的高峰,远超王蒙、贾平凹的单篇著作。《白鹿原》早些时间获得了鲁迅文学奖,渐渐被人关注,价值也被发现了。电影快要拍了,电视剧拍摄权让导演打破了头。以我微薄的鉴赏能力,本人坚定地认为,《白鹿原》迟早要在世界范围获奖,也许就在今年。中国人说了几十年诺贝尔文学奖都没有沾边,是因为文学遭受意识形态的强奸,不是生出低能儿,就是长出怪胎。郭沫若、曹禺、沈从文、茅盾、钱钟书等文学家就是这样“死”的。如果真的要推荐诺贝尔文学奖的参评对象,那肯定非《白鹿原》莫属了。电白人民如果不信,大家可以以一个月工资打赌。
戏拟广告如下:你看厌了政治文学吗?你想看真正的文学是怎样反映生活的吗?你想看一部中国社会变革的前传吗?你想看一看中国当代各类人物的命运预演吗?请看《白鹿原》。
 
<<童话大王>>影响我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就接受××党的教育,读的是斯大林光辉,毛泽东思想,他们深深的影响我。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为此,我不断的去努力。。。。后来,我看到了乌托帮。

除了××党外,就到古龙的书对我的影响了。那里有热血,有朋友,有真情,有美酒。。。。后来,我发觉我已经不能适应这社会了。

。。。。。没空了。

很有意义的帖子。

最后说句读书的重点,尽信书不如无书。
 
小学至中学----<<七龙珠>>
中学以后------路遥<<平凡的世界>>
 
QUOTE(湖海山人 @ 2007年02月16日 Friday, 10:31 AM)
影响我人生的书

性格决定命运,或说信念决定命运,如果要改变命运,先改变信念。不知道这些话对不对,但我的人生是这样的。以下的言论、书籍和影视作品都深刻地影响过我的心灵,有些改变了我的信念,使人生轨迹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折。

1.《震惊世界的飞碟劫持案》(贝蒂•安德烈森劫持案)(1982年左右,载于广东文联出版的《百家文艺》)。
这篇很长的文章(可能是报告文学)激发了想象力,教我对星际文明特有兴趣。曾手抄绝大部分。但几年前已经找不着。
2. 《黄山拾翠》(中间含好多篇)(《湛江日报》或《南方日报》)。这篇散文让我开了窍,我当时全文抄录,可惜书已经丢失了。至今也不知道作者是谁。如果知道,说不定登门致谢。(1982年)
3.古语:“善有善有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到时就报”,詹老师传。
这句话叫我深思了好久。我想,做坏人自由一时,对人不利,可能下场凄凉。做好人拘束一生,有利于人,结局轻松。我最终决定此生成为了一个好人。后来才知,这个是我一生中第一个重大决定,决定了一生的轨迹。(1985年)。
4.《古今楹联故事》(1985夏)。楹联我是自学的,从此知道老祖宗的文化不可小看。
1985年9月后
5.《小说月报》(1985年下半年某期)。里面有一篇小说让我知道什么是小说,因此疯狂爱上文学。此期间我读了大量的半懂不懂的文学作品,也促使我决定报考中文系,影响甚大。
6.电视剧《深深的大草甸》。我知道电视剧原来也是艺术,而不只是娱乐。(1985年)
7. 电影《良家妇女》和《湘女潇潇》(电白瓷厂放的)让我知道电影真是艺术。(1985,1986年左右)。后来看《红高粱》,实在高!现在的《一堆馒头引出的血案》(黄金甲),听说看了要洗眼。
8. 《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宋词(特别是李煜的词)、毛泽东诗词。《千家诗》有插图,效果好。这期间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给我打下了坚持的文学基础,是一生的一个重要关头。高一、高二的文学作品阅读耽误了成绩,真至主动退学――但老爸不同意,因为我看到读书的无聊。但文学作品的阅读却是影响了我的一生,成为我后来读中文的强烈动机。
高中的文学修养的培养对于我一生是很重要的。错过了中学,人已经大大失去了对文学的敏感度。因此,我并不后悔高中因文学而暂时影响学业,文学给了不知是多大的幸福。

9. 《快速记忆法》系列(锦州记忆研究会王维等).特别是其中的成人高考文科记忆系列,帮我考上大专。我可以说,没有这些书,我应该完全不可能在仅复习一个学期的条件下踏入高校的大门,虽然大学的牌子不怎么样。这几些书以技术的方式改变了我的人生。(1989年)
10. 《快速阅读法》(锦州记忆研究会王维等。这套书让我逐渐学会快速阅读法。要不,当语文老师就有些不便。当然很多语文老师都有这种职业能力(1992年)

1989年9月后
11. 《周易》、《老子》、《孙子兵法》三书本让我知道中华文明不是吹出来的。《孙子兵法》和《周易》是我到图书馆借的书。看了《周易》就知道批评《周易》的杨振宁不懂《周易》,他谈《周易》和我谈科学没有两样。看了《老子》知道在讨论老子是唯物还是唯心的专家学者都是胡扯或无知。天上地下,我最喜欢的就是老子,以为最美的、最潇洒应该是庄子。《周易》(含十翼和各卦爻),我在大专时基本能背一半,《老子》能全部背诵,这为我的古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背诵一些精彩的古文,对古文学习者相当有用。
12. 《当代》(1989年)。
13. 人生能从其所好就是幸福了。
14 杂志《?》(1990年)
15 邵伟华《周易预测学》(1990年或1991年)。此书促使我关注易学――毕竟也是中华文明的几大家之一,让我视野开阔了些,也更好地理解《周易》,但是这本书还说不上使我的心灵的变化。此书后来也被批得厉害,但毕竟是九十年代实用易学的开山之书。不过现在我基本不用这些玩意儿。我自己搬家都基本不用看日子。

1991年后

16. 《论语别载》(1995年)。此时看网络上的许多批儒者,都是无知。我现在的文艺论导师也认为《论语》是青少年的必读书。我认为孔子是儒家,但后来儒学者却未必就是孔子的灵魂的传承者。
近日看网络上转帖许多专家学者对“贤贤易色”的多种理解,才知道南公实是高明。
17. 《2027――来自巴夏的生命信息》、《巴夏――来自未来的生命信息》(伟志出版社,几年前上海的新时代网络书店邮购)。这两本书让人在精神上活得更潇洒。这两本书之后,再看《飞碟探索》之类的杂志的就完全没有味道了。这本书对我的影响。
18《历史的经验》(1996年),历史的另一种解法,为人处世之道。我重其道德多于谋略。此书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相信历史老师没看这类书,仍然只知死教人应试,不知读史以处世。

2001年后

19.互联网的论坛(2001年),我和许多朋友开始走入一个新的文化世界。全人类的联系在实相上表现更为密切和快速。
网吧让我学会信息技术;网络、论坛让我坚持写文章,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当我听说“黑网吧”的说法时,我只得“哼”一声。没有黑网吧,怎么推广信息技术呢?人家美国孩子小学四年级就会制作PPT软件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了。中国人禁黑网吧,视信息技术如洪水猛兽,真是好笑。现在的网络已经比公公还要净了,还怕什么色情?
20.华师大的教育硕士招生广告(《南方日报》2005年5或6月某期)。在垃圾堆里发现这期报纸上的广告,相信它将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21.《教育学原理》(2006年),王卫东教授传授)。动摇我平庸的信念。
22.《文艺学与语文教育》)王纪人著)(2006年,王杰博士传)。王博士将我逼到山穷水尽处,让我的信念不得不发生改变。

以上的言论、书籍、影视作品,但对我的人生都产生了影响,就一并列入,都以书论。
非常奇怪,在几十年的生命轨迹里,对我影响很大的,都是没有见过面的人。没有一个令我特别信服的老师以实相的形式出现在我的面前,直接告诉我人生应该怎么活着。有的人,我佩服他,但我未必全听到他的。现在的导师我尊敬他们,但学术之要却可能在于超越导师。
屈子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只好通过书籍与先哲神交。更多的时候,人生的真谛仍然要靠自己去探索。生命是何等的寂寞与孤独。
故“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之南公解读最中我怀。
[snapback]1668271[/snapback]​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smile.gif
 
《狼图腾》,《亮剑》
 
QUOTE(曾经的革命者 @ 2007年02月12日 Monday, 02:22 PM)
妙语词典-----初中三时在吴老师书架中找到的。里面的收集了大量世界各国的经典妙语。我的世界观可以说是这本书影响最大。

青年博览-----初中时吴老师给我看的,里面有很多世界上杂七杂八的东西。

和申全传-----毕业了吴老师给我看的,和申的东西电视大家看不少了吧。
红楼梦----工作单位要求买的其中一本书,虽然我只是看了前面八十回。而且有很多字不
会读,但它好像把我以前所学的杂七杂八东西都融会贯通了,就好像武侠小说里说的,打通了任督二脉。嘿嘿。

思维与智慧-----订阅过三年的一本杂志,其中的一些小故事比读者的都要深刻。

也就这几本好较爱看点的了,不过还有一个人对我的生活影响也蛮大的,那就是苏格拉底,你想活得快乐的话就一起去做一条大船。
[snapback]1663356[/snapback]​




你应该说吴老师是你最好的书。
 
印象最深的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看过之后如同经历了一番。很深的回忆~
 
印象最深的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看过之后如同经历了一番。很深的回忆~
 
有意义的贴得多顶顶.
顺便介绍几本书.
诸子百家.厚黑学.三国演义.....
 
QUOTE(蛙子 @ 2007年03月01日 Thursday, 01:59 PM)
有意义的贴得多顶顶.
顺便介绍几本书.
诸子百家.厚黑学.三国演义.....
[snapback]1686310[/snapback]​


《厚黑学》本来是一本讽刺书,没有想被世人当成教材。
 
丑陋的中国人----------现在正规书店已无法买到
三国演义
西游记
隋唐演义
杨家将
读者
参考消息
 
QUOTE(江海洋 @ 2007年03月01日 Thursday, 05:24 PM)
《厚黑学》本来是一本讽刺书,没有想被世人当成教材。
[snapback]1686405[/snapback]​


不客气的说.你还没有水平看得透
 
QUOTE(蛙子 @ 2007年03月02日 Friday, 05:57 PM)
不客气的说.你还没有水平看得透
[snapback]1687386[/snapback]​




一本好的书,越读越有意思,越有味儿,理解也就一层层深入!
所谓:温故而知新!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