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凄美的悲剧 (1人在浏览)

z1006

学前班
注册
2005-07-23
帖子
86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年龄
45
发廊女一丝不挂被勒杀 留下生前爱情日记(图)
2457248.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无时无刻的相思与挂念,也是铁窗中苟丽最主要的精神内容。日记差不多有一百篇都是以“老公,你在想我吗? ”这样的语句开头的
2457249.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苟丽的遗物里有一份账单,记着她被释放后近一个月的花费。陈小林说他去北京时没给妻子留多少钱,估计这些都是她自己挣的。从账单上看,她每天吃的没有超过4元,惟一的奢侈品就是150元的小灵通了
2457250.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她还将“老公,我想你,我爱你,我要你一生一世,亲爱的老公”这一句话写了数百行,填满了整整四页日记
2457251.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流传在发廊周围的一个说法。发廊的小姐们说,苟丽每和客人作一次性交易,就会默默地用纸折下许多颗心

这一天是9月3日,夜已经深了,兰州火车站旁的马路上车声落寂。
这时,一男一女从路边透出粉色灯光的发廊走出,进入马路对面的铁路职工家属院。这个女人是苟丽(化名),23 岁,圆脸,大眼睛,喜欢笑。跟在她后面的那个男人头发杂乱,衣着破旧,沾满油渍的裤管塞进袜子里。
苟丽是那家发廊的小姐。这天中午,她其实已收拾好离开的行囊,还向发廊旁那家经常打交道的性用品商店老板告了个别:“急着还债的钱筹到了,准备明天开始不做了。”
但令性用品店老板没有想到的是,这真的成了苟丽的最后一单“生意”。这天深夜,苟丽死了。
她是一丝不挂地被勒杀在出租房的,一根自行车刹车线深深地嵌入她柔软的脖子,那个“裤管卷在袜子里”的男子早不知所终。

正是这一个特征,使兰州警方锁定了两类人:一类是蹬三轮的打工者,另一类是搬运钢筋的打工者。9月15日,已历12昼夜排查的兰州警方,终于在一个工地找到了完全符合涉案者特征的唐姓青年。当警方在他枕头下搜出苟丽的小灵通时,这名青年立刻瘫了下去。

就在警方以为圆满结案时,一个新的发现让办案警官唏嘘不已,他们从苟丽的遗物中找到了两本日记,篇篇几乎都离不开对丈夫一往情深的思念。

“震撼,太震撼了,谁能想到这么个小姐,竟然还是多情女呢?”一位警官感叹。

乡村里的幸福时光


苟丽作为一个妻子时的过往,由她的丈夫陈小林(化名)向本报记者一点点地忆起,再经本报记者到她婆家的数日走访,遂得以逐步还原。

苟丽的幸福生活始于2003年底列车上和陈小林的相遇,她要去一个城市打工。

“她笑起来真的好看,所以我就动心了。”当时陈小林坐在苟丽对面,但却不敢与苟丽说话,已有感应的苟丽就借他的电话用,两人认识了。

下车后,借助电话,爱情迅速升温。陈小林问:“我们家很穷,你嫌吗?”苟丽说:“不嫌。”苟丽很坦诚地告诉他,她有过一个男朋友,对她不好,还为这人流过产,所以只要真心爱她并不嫌她,她就愿意跟随小林一生一世。

陈小林感动了。在相识一个月后,两个年轻人结婚了。

苟丽家在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的一个交通极不便利的贫困山区。苟丽从小丧父,两个哥哥勉强供她读完中专,毕业后仍只能以打工为生。陈小林家5口人,姐姐已出嫁,除父母还有一个弟弟。

从县城到陈家的窑洞要三四小时的车程,路上还处处高坡深壑,本报记者去他家时坐上当地的交通工具“三轮蹦蹦” ,竟如坐过山车般心惊肉跳。陈家有30多亩旱地,一年种地的收入和村里其他人家相似,一共也就2000多元,勉强能维持一年家用。

他们没拍结婚照,因为没钱。但陈家举债1万元给苟丽老家送去了聘金,这是西北农村的规矩。

对陈家来说,这很甘心。而且,陈家认为,陈小林一个只念过小学的穷小子能娶到一个知书达礼的中专生,“一辈子的好事啊,砸锅卖铁也要办一次有面子的喜酒。”陈母说。30桌酒席顿时成为2004年这个乡村最豪华的阵容。但没想到,陈家所在的黄土坡实在太偏,车难行,来的宾客只坐满了15桌,而且都是穷里穷亲,礼金也就一两元,超过5元的都很少。20元的只有一个,那是有点远亲关系的乡干部。于是,这喜酒完全亏本。更要命的是,债务中有一部分是高利贷,“卖着血也得快还。”陈小林说。但按他家地里的那点收入,还这3万元债,不吃不喝也得15年。

希望只能寄托在打工上。陈小林的弟弟远赴北京当保安,父亲,也是苟丽的公公,去陕西的石场背石头,一天报酬30 元。在陈小林的记忆中,父亲满脸的皱纹,五十几岁的人看起来像六七十岁,一米六几的身高只有八十多斤。但就是这副老身板,每天还要一趟一趟地背几百斤的大石头。父亲回到家时,背上磨得没剩一块好肉。苟丽数次泪涔涔地问陈小林:“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让爸妈早一点享福啊?爸是在拿命换钱啊。”

苟丽从小丧父,不知不觉间已把公公当成了亲生父亲。有一次她得知公公为了省两三元钱居然晚上睡在人家的屋檐下,就哭成了一个泪人。“她这个人,心肠特好,对爸疼得要命。那时她老催着我一起去打工挣钱。”陈小林说。

但陈家父母并不想让他们俩马上打工,而是希望他们呆在家生个小宝宝。这段日月,是苟丽最幸福的时光。她在不足 10平方米的窑洞最高端,贴了一幅小宝宝的画。怀孕后,她在高高的黄土坡上,曾经赶着羊群挺着肚子问小林:“老公,你知道女人什么时候最幸福吗?”陈小林不知,她就笑着朝他嚷:“怀孕的时候啊!”

但命运捉弄了这个家,去年7月的一个晚上,她不慎流产了。婆婆哭得直不起身子,遭此一击的苟丽却还流着泪安慰婆婆:“妈,我还年轻,会给你们生一个好宝宝的。我一定不会给你们丢脸。”
城市中的贫贱夫妻

不过,苟丽已经等不及向婆婆兑现“生一个好宝宝”的诺言,她和丈夫最紧迫的事是为家里挣钱还债。今年3月,她再次和丈夫赴兰州打工。他们在兰州张苏滩花50元租了一间只能放下床的房子,一开门就会闻到隔壁公厕的臭味。

一开始,苟丽在一个服装批发市场找了份月薪300元的工作,陈小林在一家工厂找了份月薪350元的工作。夫妻俩算了笔账,房租50元,其他费用最省也得100元,一年下来只能落下5000元左右。“债什么时候才能还完啊?”发愁的苟丽曾经在半夜把陈小林推醒。

半个月后,陈小林下了狠心,辞掉工作借钱买了辆旧摩托车,跑起摩的生意。苟丽也辞了工,她告诉丈夫:“不少老乡在发廊帮人洗头,工资有千把元。放心,我不会做对不起你的事。”所以一开始,陈小林还每天用摩托车送她到发廊。

这些日子,苟丽与平时一样,总是晚上9时回家。陈小林跑摩的很累,苟丽每天给他打洗脚水。他们有个小小的录音机,两个人趴在一起听。最喜欢听的是《两只蝴蝶》,苟丽会靠在丈夫的肩旁轻轻唱:“亲爱的,来跳个舞,爱的春天不会有天黑……”

陈小林有时跑夜摩的不回家睡,妻子告诉他依然每天按时下班回家。然而他很快从房东那里得知,妻子在说谎。由此,陈小林获知妻子在发廊做起了“小姐”。

他勃然大怒:“我们再穷也不能做这个啊,你这样做对得起我吗?”并给苟丽二哥打电话:“我管不住苟丽了,我们俩离婚算了。”苟丽委屈得痛哭:“难道你以为我真想干这份苦差?你忍心看着爸爸那样去卖命挣钱吗?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给家里减轻点负担?”

回想起这段屈辱的往事,陈小林低着头,双手拼命搓着,涕泪横流:“我当时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只是觉得自己太穷,太无能,不像个男人。老婆是为这个家去做的,她那么爱我……”

激烈争吵之后,苟丽的“工作”被陈小林默许了。但苟丽还没“工作”几天,即在“严打”中因卖淫被抓,并于4月 18日被送入桃树坪收容教育所,进行为期6个月的收容教育。

4月19日,他赶到收容教育所,两人一见,抱头痛哭。陈小林抓着苟丽的手,“别哭,我会想办法把你弄出去,不管多少钱。”苟丽则在日记里悲伤不已:“我心想哪里有那么多钱?我真的很后悔,后悔为什么会干这份苦差。”

苟丽是从这天起开始记日记的,一直记到8月中下旬她被释放时为止。一共记了116篇。

为给苟丽筹借收容教育生活费,陈小林给家里打电话撒谎:苟丽的腿给车碰了,缺医药费。家里就东拼西凑地寄来了 1000元。

陈小林更加辛苦地跑摩的,一心赚钱救妻。苟丽在她的日记里写下了感动:“我真为有你这样一位老公而感到自豪。 ”

后来,陈小林急了,把摩托车卖了1000多元,准备去“捞”苟丽。苟丽在收容所内得知此事心情沉重,在日记里一个劲地说她的男人“太傻了,太傻了”。

但即使在这样的艰难中,苟丽也有开心的时候。5月13日是苟丽的生日,丈夫花20元买了一只烧鸡和20个鸡蛋,送进了收容所。鸡是和同舍人分享的,苟丽在这一天的日记里写道:“老公,你给我买鸡,我好感动。”而陈小林在外面的日子已经窘迫到“两块钱的牛肉面我都不敢随便吃”,他自己的生日是花5元钱度过的。

眼看日子撑不下去了,陈小林只得又借钱买了辆旧摩托车跑,因为是黑摩的,屡次被罚款,一个月后卖掉摩托车,竟然倒贴1200元。而毫不知情的苟丽还在6月25日的日记里挂念:“你还在跑摩托车吗?一定很辛苦,要自己照顾自己,别累坏了身体。我好想好想飞到你的身边。”

这种无时无刻的相思与挂念,也是铁窗中苟丽最主要的精神内容。日记差不多有一百篇都是以“老公,你在想我吗? ”这样的语句开头的。她还将“老公,我想你,我爱你,我要你一生一世,亲爱的老公”这一句话写了数百行,填满了整整四页日记。
苟丽在铁窗里最最期待的事是丈夫的探望,在日记里,丈夫每一次探望都被她标了出来,一共21次。每一次见面的时间一般只有五六分钟,所以他们惟有纸条传情。“我想你时,就看你写给我的纸条。每当我看到纸条时,眼泪都会流下来。 ”苟丽在日记里说。

6月已经快过去了,释放的日子还遥遥无期,西北农村的麦子已经熟了。于是,苟丽又在日记里挂念起地里的麦子,挂念起回家打理农事的丈夫,挂念起她视之为亲父的公公,还有她一切的亲人。

7月,兰州夜里的天气开始转凉。苟丽可怜起刚被收容进来的一个同舍女人,她在日记里很孩子气地说:“老公,我今天早上把我的那条牛仔裤给昨晚新来的那个女的穿了。你不会怪我吧?”

8月下旬,她意外地被告知,因为表现良好,被提前两个月释放。释放那天,丈夫陈小林还在北京借钱,满脑子想着怎样早点把她赎出来。
往事不堪回首生死中

狂喜中的陈小林匆匆从北京赶回,妻子在车站接他,两人一见,又是抱头大哭。妻子几个月没吃到好东西了,陈小林找四叔借了500元,请上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痛痛快快吃了一顿大盘鸡。

可是,苟丽的4个月铁窗生活,已经让陈小林花了1万元,这些钱也是借来的。4个月的城市生活,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使陈家更加债台高筑。其中有笔1300元的债要在10天之内还清。与妻子相处仅一天的陈小林,只得又去北京打工和筹钱。夫妻俩的计划是陈小林在北京筹上800元,苟丽向娘家借500元。等钱一到账,“你要马上到北京来,我们在北京团团圆圆地过中秋节。以后一起在北京打工,重新生活。”陈小林说。

9月1日,陈小林离开兰州去北京,苟丽趴在候车室的窗口目送他,哭个不停,陈小林说:“别哭,别哭,我们很快又会在一起的。”

但这成了他们的最后一别。4天以后,陈小林得到了苟丽被嫖客杀害的噩耗。

陈小林一直想不通妻子被关了4个月后,为什么又去做同样的事。“我想惟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她既不愿向同样很穷的娘家借钱,又想早日来北京见我,所以只能想到这个来钱快点的办法……”陈小林说着说着就哭了。

苟丽的遗物里有一份账单,记着她被释放后近一个月的花费。陈小林说他去北京时没给妻子留多少钱,估计这些都是她自己挣的。从账单上看,她每天吃的没有超过4元,惟一的奢侈品就是150元的小灵通了。衣服鞋子之类,则是她被释后要买的必需品,但没有一件超过50元。在陈小林的记忆里,妻子一生没有穿过超出60元的衣服,“去年她怀孕时我给她买的棉衣是最贵的,60元。”

在向本报记者回忆这些往事时,陈小林不但常常被自己哭声打断,被悲伤噎住,还有过许多次反复甚至不安。他承认有许多东西无法说,也永远不可能向别人说。他甚至承认,他向前来采访的中央电视台记者也说了谎。他曾经想对家里人隐瞒苟丽的死因,但前几天一个在兰州的亲戚把真相传到了村里。乡村舆论立即由同情变成了嘲讽,母亲哭得死去活来。陈小林觉得“已经没脸回家了”,他不敢回去安慰悲伤的母亲,而是跑到了北京打工。

陈小林不愿想象妻子在最初下定“那样去做”的决心时所经历过的挣扎与痛苦。他说,他会把这些永远埋在心底。对此,苟丽在日记里也只字未提。

惟一能让外人洞察苟丽那时的真实内心的,是流传在发廊周围的一个说法。发廊的小姐们说,苟丽每和客人作一次性交易,就会默默地用纸折下许多颗心。

这些心是给自己老公的。心的一面写着她的小小愿望,另一面则画上可爱的卡通笑脸:鼻子是心形的,脸颊是用“吻你”或者“爱你”的字样拼成的,嘴弯成了月牙一样的线条……在苟丽的遗物中,这样的心有满满一纸袋,一千多颗。
(待续)
 
被残杀的发廊女苟丽生前爱情日记选登
2457298.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2457299.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5月4日 星期三 阴
今天是我来收容收(所)的第17天。老公,当我听到你的声音时,我特别高兴,听见你说再(在)跑摩托车,我真的好感动,心里好舒服。只要你时刻都在想我,让我做什么,我都愿意。老公,我每天都在盼望早日回到你的身边,让你抱着我。我真的好想你……听到你说的话,我高兴极了,同时也很放心,我真为我有你这样一位老公而感到自豪。
5月21日 星期六 多云
老公,今天终于给你打电话了。当我打通电话后,我也不知为什么没说几句话就流泪了。挂了电话后,我回到号室里就放声哭,真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眼泪。其实当我听到你说的那句话“等你出来后,我再也不会让你做那些歪门斜(邪)倒(道)的事了”我好感动。老公,只要你能说出这句话,我已经知足了,感觉进到这里也值了。老公,你放心。我会相信你的。
 6月18日 星期六 阴间多云
老公,今天中午刚开始给你打电话没通。后来,我没吃中午饭,继续给你打,终于打通了。我很高兴,可是由于多次给你打电话都不通,我就给你发火。正在这时,你又说你把摩托车丢了。我一下就来气,就糊里糊涂骂了你一通。最后总算听明白是被市容的那些人给扣掉了。但我还是很生气,跟你说话语气不好。老公,对不起,是我错了。我不该冲着你发脾气。老公,原谅我吧。明天是你的生日,不该让你带着心情过生日,应该很高兴的度过,所以今天我想再给你打电话,也不知能不能打上……
6月22日 星期三 晴
老公,是不是你最近没钱了。要不然怎么老是停机。唉,其实我知道你在外面也不容易。我想好了,以后你还是少来几次吧。还有我的事情,就别再花钱了。已经两个月了,还有四个月就出去了,很快的。只要你天天想我就行。老公,我们不是命不好。我们俩应该很幸运、很幸福。因为你找到你所爱的人,我找到了我所爱的人。我们夫妻俩其实很幸福。大不了就是现在没钱吗?不要紧,我们还年轻,以后挣钱的机会多的是,不过就六个月没在一起吗?我们还有一辈子的时间。等我出去了,我们再好好挣钱,过日子吧!
6月25日 星期六 多云转晴
 老公,今天我给你打电话了。你怎么还没交费?是没钱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心里很着急。你还在跑摩托车吗?一定很辛苦,要自己照顾自己,别累坏了身体。我好想好想飞到你的身边。让你抱着我睡觉。不知何时才能实现这个梦想?
7月11日 星期一 晴
老公,真是心有灵心(犀)一点通啊!我今天预感你会来看我,没想到你还真得(的)来看我了。见到你的确很高兴。可是当我看到你瘦了,憔悴了,还有你说爸爸有病了,我就心里特别难受,想哭。但你面前,我还是没哭出来。你可知道,当我回到号室,看你给我写的信时,我就哭成了泪人。她们问我话,我一句也说不来了。我真的好伤心,好伤心,怎么会是这样?老天,怎么会这样对我们?我们倒(到)底做错了什么?老公,我也发愁,我也烦。
7月25日 星期一 晴
老公,我预感你今天会来的,没想到你真的来了。听到你说的话,我好难受,好伤心。老公你再别这样,我既然已经嫁给你了,我这辈子都会跟定你。不管你穷还是富,我为的是你的人,而不是你的钱。只要你对我真心,我跟着你一辈子受苦我都愿意。老公,千万别胡思乱想。我从选择你后,我的人,我的心全给你了……
 
痴情卖淫女被勒死续:丈夫称来生仍娶其为妻



“来生我仍要娶你为妻”

虽然她是卖淫女,但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在被民工残忍勒杀后,她遗留下的4本日记完整地记录了她的无奈、对未来的憧憬,还有对丈夫的一往情深。在本报《60篇相思日记浸透真爱》连续报道后,日前,苟某的丈夫小林(化名)在前往兰州市城关分局刑警七中队领取遗物时,记者采访了他。

简陋新房落满灰尘

9月23日,记者来到了小林的家乡庆阳华池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在一个非常简陋的农家小院里,记者走进了小林与苟某的新房,这是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没有别的家具,只有两个木箱,许久没人睡过的炕上落满了灰尘,墙上也没有小林与苟某的结婚照。小林夫妇离开家乡后,小林的父亲到陕西一采石场背石头,弟弟也去了北京当保安,家里全部的农活都落到了40多岁的婆婆身上。谈到儿媳妇,婆婆说,“涓涓(苟某小名)性情温和,相貌端庄,还有中专学历,我们家人对她很满意。”但她至今也不明白,儿媳为何会遭此毒手。

兰州相识庆阳结婚

9月26日,神情憔悴的小林来到刑警队领取妻子的遗物,当他拿到妻子遗留下的4本日记时,不禁潸然泪下。面对记者,小林讲述了两人相识的经过。涓涓的老家在陕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中专毕业后,她经人介绍来到兰州打工。2003年5月,她在东部市场当售货员时,认识了在兰州某超市当保安的小林。去年春节前,两人一同回到小林的老家庆阳,小林说:“我们家人很高兴,当即派人向涓涓家提亲,并议定了9000多元的聘金。2004年2月,我们在老家结婚了,随之一个严酷的现实摆在了我们一家人面前,整个婚礼花掉了近3万元,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贫寒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为还巨债全家外出


小林告诉记者,为还清结婚时借的钱,他的父亲到陕西一采石场背石头,弟弟去了北京当保安。这样,家里的所有农活全落在了小林以及他母亲身上。为了让妻子养好身体,早日生儿育女,小林的母亲很少让涓涓到田里劳作。去年岁末,家人算账时,发现仍然入不敷出,于是涓涓提出再到兰州打工。今年2月,小林夫妇来到了兰州,小林买了一辆摩托车跑“摩的”,但却遭到其他摩的司机的排挤,无奈的小林只好跑到北京找弟弟,而让涓涓留在兰州。不料到北京才10天,就接到涓涓的电话,说她被收容所抓了。小林坐火车赶回兰州才知道,他离开兰州后,涓涓衣食无着,被一个老乡带到发廊打工,最终走上了这条路。

重操旧业遭遇不测

妻子被抓后,小林内心非常矛盾,一方面他痛恨妻子的行为,另一方面他又深知凭借自己要想还清债务是何等渺茫。经过痛苦的煎熬,他终于决定将摩托车卖了救妻子出来,但钱没少花,却都泥牛入海。最后,收容所因苟某表现突出,将6个月的教育期缩短为4个月。8月25日,苟某被获准提前离开收容所,而此时小林已于10天前去了北京打工。得知妻子出来的消息后,小林向弟弟借了1000元钱赶回兰州,将妻子安顿在兰州的叔叔家后,叮嘱妻子等他回北京领了工资后两人就回老家。到北京不久,小林很快就接到叔叔电话,说小林离开后,苟某就搬出去了。不久他在北京就接到了刑警队电话,被告知妻子遇害了。

思夫日记句句感人

记者在阅读苟某的日记时发现,日记的大部分是她在收容所写下的,里面非常细致地描述了她对窘迫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公公因病住院,她为没钱为其治病而心焦;婆婆到收容所看她,她担心婆婆唾弃她而整夜无眠。日记中,苟某说宁愿在收容所里呆6个月也不想再花冤枉钱,为此她大骂丈夫。但她心中始终坚信,通过夫妻二人的努力能够拥有漂亮的房子,可爱的孩子。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她充满了复杂的感情,既要靠它维持生活偿还债务,同时又为自己担心,担心染病、担心婆家唾弃。从贤妻到卖淫女,这道鸿沟的跨越,她知道她怎么也无法说服自己,但她必须默默承受。在苟某的日记中,丈夫每一次探望她的日期上,都做个明显的标记,共21次。

惭愧丈夫真情流露

读完日记后,悔恨交加的小林失声痛哭。他哽咽着说:“无论别人怎么看,我都能理解妻子……如果有来生,我仍愿意娶她为妻。”记者还了解到,事发前,苟某曾到发廊找老板娘表示不愿再从事这种职业。9月3日下午,苟某收拾衣物准备离开兰州回婆家,当晚,凶手唐某来到发廊并将其勒杀在出租屋里。假如这悲惨的一幕没有发生,她可能会像她所梦想的那样,“有漂亮的房子,生个可爱的小孩。”但遗憾的是:她将美好的愿望和那4本浸透真爱的日记都带到了天堂……
 
来自人民大学教授的评论
消除发廊女苟丽式悲剧究竟靠什么
苟丽(化名)的悲剧在卖淫女子中不是个别的,只不过她的故事以更为悲酸、悲惨的极端形式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刺痛了人们的心。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告诉本报记者,在他主持的对华北13个区域970余名小姐的调查中发现,一半以上的卖淫女是结过婚的,还有三分之一的卖淫女是有孩子的母亲,所有受调查者中,90%以上是因为家庭贫困而卖淫的。在那些卖淫的妻子和母亲中,卖淫多是为维持家用,部分丈夫与家人也是知情的。更为极端的是,在潘绥铭教授的调查中,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丈夫带着妻子去卖淫,哥哥带着妹妹去卖淫,甚至父母带着女儿去卖淫的情形。这种种病态的生存方式可能比苟丽的境遇更让人揪心,只不过这些悲剧基本湮没于他们黯淡的生活和公众的视野外而已。


  潘绥铭还指出,他的调查中所说的“贫困”,不是指“绝对贫困”,而是指“相对贫困”,即这种贫困是贫富差距之下的贫困。苟丽的丈夫陈小林(化名)就曾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家确实很穷,但没有到吃不上饭的地步。但为什么苟丽会去从事那样一个要冒巨大道德风险乃至生命危险的职业呢?原因还是,相对于那些没有负债的乡亲,他们是贫困的;相对于那些能够穿上60元以上衣服的城里人,他们是贫困的。在苟丽看来,要真正地弥合这种断裂,打工是远远办不到的,那她惟一剩下的资本就只有年轻的身体了。


  显然,要消弭苟丽们的悲剧,得从消灭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分配公正着手。


  而消灭贫困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也正是这一届政府的施政重点。温家宝总理早在今年3月14日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就以“穷人经济学”的理论来注解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他提出,一是“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二是“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温家宝总理所提出的这个“舒尔茨的穷人经济学”,也适用于具体分析苟丽的悲剧轨迹。


  苟丽夫妇均出自贫困的农村,苟丽的婆婆曾反复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家一年种30多亩旱地,最后得到的纯收入都很难到2000元。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她这个老人,举家外出打工是惟一的出路。这涉及到了“穷人经济学”中如何解决农村贫困的问题。


  苟丽夫妇到了城里,工作很难找,她的丈夫只好提心吊胆地开摩的维生。这涉及到“穷人经济学”中如何解决就业的问题。


  后来苟丽找到了一份月薪300元的工作,但如此低廉的工资,不要说想去偿还巨债,就是在城市里生活都极为困难。于是,她换成了收入稍高的“性工作者”,尽管这是非法的。这又涉及到穷人经济学所研究的分配公正――包括此处所反映的如何改善穷人的工资的问题。


  这几大问题,在目前又有一定的普遍性。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到2003年已扩大到3.23倍,实际收入差距约达5倍;他还指出,2004年的就业率也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以致新华社援引有关人士的观点称:“在中国的城镇和农村,已同时出现‘穷人’阶层。”


  但令人欣慰的是,这些“穷人经济学”所关心的问题,其实不但早已被我们的政府所关注,而且在施政层面上开始越来越被强化与系统化。刚刚闭幕的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有关会议内容,最为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据新华社报道,这次全会所讨论的“十一五”规划,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纲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卢中原预测,“‘十一五’期间,政府将从宏观政策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让公共服务惠及农民。”新华社在报道“十一五”规划时介绍“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做好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工作”,并且制定了一系列与这些要求相对应的发展计划。这一切,又与温家宝总理在3月份所强调的要重视“穷人经济学”的观点遥相呼应。


  这使我们看到,我们的政府所正在做的,不只是要消弭苟丽们的悲剧,更是要消弭所有穷人们的悲剧,尽管这样的努力将是艰难与曲折的。
 
网友的一些评论
卖淫女真情让人感动


  
  一名网友写道“我为这位女子祈祷,以前以为只有电影、小说里才有如此多情的风尘女子,然而现实中,居然同样存在这样的女子,人间处处有真情啊”还有陀驯硎荆“她的心里只有老公,其他再有钱再英俊的男人也得不到她的心,这样忠贞的爱情要让多少人惭愧呢!这样感情专一的痴情女子每天却不得不忍受不同男人的蹂躏,最后竟这样悲惨地死去,实在太可怜太令人难过了。”


  支出账单令记者鼻酸


  记者在苟某的日记中发现了一张账单,上面详细地记录了她一个月所有的支出项目,其中“吃饭110元,衣服18元,化妆品21元……”记者对所有记录在册的支出进行了粗略统计,发现苟某当月支出不过270多元,许多人心中纸醉金迷的青楼生活竟然是如此清贫。这种清贫的生活让许多人感到震撼。


  “缩头”丈夫为人不齿


  在所有评论中,苟某的丈夫也是网友争议的一个焦点。大多数人认为他坐视自己的妻子从事这种为人所不齿的行业实属不该,甚至有人怀疑其是否在利用苟某对自己的痴情坐享苟某的收入。一位网友说,丈夫知道自己的妻子卖身,坐视不理,他哪配做一个男人。还有一些网友对两人的处境表示同情,他们推测可能由于两人生活艰难,无以为继,所以才一起出来一人打工一人卖淫,一位网民就此表示,幼时曾读过沈从文的一篇小说,小说中的情景大抵如此,他就此发出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


  评论一:


  欲哭无泪!!!欲哭无泪!!!欲哭无泪!!!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也曾唾弃自己的行为,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丈夫抛弃了我们母子 ,每月几百块钱,我既要养活已经上学的儿子,还得照顾年迈有病的母亲,看到了这篇文章,心痛!!!真的是欲哭无泪!!


  评论二:


  发自人性深处的深情悲歌!作为中国人的弱点,我们最需要尊重人性和人本身,而不是地位和职业。只要是凭劳动赚钱并且不损害他人利益,就应该得到尊重。
这个女子从内心来说是非常纯洁的!她是这个社会最弱势群体的一分子。好可惜啊!


  评论三:


  谁说青楼无真情?靓女未必作花瓶!自古红颜多薄命,来世恩怨璧还清!


  读罢感人的日记,眼睛为痴情的女子湿润,为啥命运如此残酷?


  评论四:


  我什么都看不见 我只能看见她的日记 世上还有这种执著的爱吗?一个人会把他的爱人爱成这样么?这就是传说中的爱情吧?现实社会中还会有这种爱情吗?没了,都被她带入了天堂。


  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 你只留下了让人泪如雨下的日记。你不属于这个现实的社会,你也不用担心男人是否爱你,你属于天堂

评论五

不论你生前从事什么职业,你对爱情的痴迷与执着都让人非常敬佩,因为你的心是善良的,如今现实社会,善良的女孩子也许有很多,但是能做到你这个程度,了了无几。苟姐您一路走好!!!天堂之中没有烦恼!!!
 
赘卸阿.!!!~~

钌罡星z蔷谷结果..!!

.........好`柰..!
 
贫穷真惨。。。
 
风往北吹...

  
 
就是太长了~~
 
人穷不如去死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哎````贫贱夫妻百日哀```
 
哇````为什么要这样对人````那个杀人犯真不是人来的```这么好的一个女孩的人生就这样给这些人渣毁了```
 
大长了吧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