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下洞故事 (2人在浏览)

QUOTE(杨过 @ 2012年08月11日 Saturday, 12:31 AM)
这个是我同学的哥哥,听说他被处决时,不停地说:八鸭买,我未够死个
[snapback]3401677[/snapback]​


当天他穿着红色“冷衫”,可能感觉冤,推下车时用脚和当兵对打,解放军用枪托砸他。
 
QUOTE(不差钱 @ 2012年08月09日 Thursday, 10:21 PM)
十五、建功吹达(唢呐)第一响

建功者,坡心人氏,姓李,原是旧三中(校址在大村)一名炊事,闲暇时,每每参与学校乐队活动,吹得一手好达,并且气大沉宏,响彻云外,无人能及,冠绝一方,为下洞第一达。

[snapback]3401280[/snapback]​


建功为师生免费剪发,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吧,大好人一个!
 
QUOTE(不差钱 @ 2012年08月11日 Saturday, 12:48 PM)
十八、妹子摆酒三天,吃了一圩的人

妹子1999年国庆节期间荣归故里,下洞小学仪仗队、镇干部、各届群众到下洞路口迎接,场面隆重而热烈。之后妹子捐款中心小学建教学楼等公益事业。

话说妹子回到家乡后,筹划建起了别墅,入伙时,摆酒三天,所有到下洞趁圩的人都可以去吃,那个气派,那个场面,就整个茂名来说都是空前的,轰动一时。单单鱼翅就花了60万元,这里有个插曲,在进菜料的时候,采购员在茂名买鱼翅时,问了一档主要鱼翅看,档主拿了三四袋出来,采购员问他还有没有,他讥讽说能买尽这几袋就不错了,最后采购员恼火,不买他的了,将整条街的鱼翅都收购,就是不买他的,弄得那间档主目瞪口呆,后悔莫及。另外,请了广州粤剧一团唱大戏,让群众大饱口福之外,又享受几晚音乐大餐。
[snapback]3401940[/snapback]​



那时我在三中读高中,第一天几个的一起很害羞的坐着吃完就跑,第二天大大方方的又跑去吃,
 
QUOTE(无为男孩 @ 2012年08月12日 Sunday, 12:38 AM)
那时我在三中读高中,第一天几个的一起很害羞的坐着吃完就跑,第二天大大方方的又跑去吃,
[snapback]3402189[/snapback]​


有意思。吃完就跑,又跑去吃。
 
十九、做田青
记得生产队时,每当六月割完早季稻、播下晚季禾的时候,生产队里就做一餐大锅饭,叫上全生产队的所有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集中起来吃饭,这就叫做“做田青”。记得那时刚好读小学,平时只有圩日(五日一圩,十日一圩)才能吃上一餐饭,那肉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到了“做田青”时才可以放开肚皮大饱一餐,每当这个时候,小朋友们都高兴极了,吃得津津有味,争先恐后去抢锅巴.....
 
QUOTE(不差钱 @ 2012年08月09日 Thursday, 10:21 PM)
十四、飞刀,又见飞刀 (三中武侠版)

作者:山城紫外线

  刀长四寸,绿色。

  有人说这种刀是用来削铅笔的,但它的名字偏偏叫“介纸刀”。

  从来没有人见过他出刀,他根本没有削过铅笔。削铅笔,那是小学里的事。

  刀,是一种武器,但,只是传说中的武器。在侠士的眼里,刀,除了是武器,更是勇气。

  刀,就在他的掌心里贴着。他能感觉到刀柄已被微汗湿透。为什么有了勇气,手里还会出汗?

  上楼梯的脚步很轻,但每一步,他都觉得很重,重得直喘不过气来。是刀重吗?刀并不重,刀身很薄,只有二寸长。

  他真想扭头就跑,永远不再踏上这楼梯。

  “能永远不上来吗”?他一边走一边想。荔枝园里,也许会比这里更好。我可以躺在青青的草上,看漫天流云舒卷。

  他想去了去年跟爸爸在荔枝园修树枝的情景,那时手里也是抓着一把刀,但比这把大多了。“这些树枝是多余的,斩掉了荔枝会长得更好”,爸爸一边干活一边向他传授知识。

  爸爸知道的知识真多,至少,比学校里老师教的更实用,他想。

  楼梯快要走尽,楼上灯光朦胧,依稀可见人影浮动。

  如果这个楼梯更长些,永远走不尽就好,他想。至少,他可以继续走下去。

  但最后一级楼梯已到了。他的太阳穴在突突的跳,他甚至听到了自已咽口水的声音。

  “这小子又上来了,是给咱们送钱来了吧,呵呵”,听到前面几声阴笑,他把刀握得更紧了,他感觉到刀柄已嵌入了他手掌的肉里。

  几个人影向他围了上来。

  他家的荔枝园里养了一条狗,叫阿黄,是一条纯种的狼狗,很高大。因为有了阿黄,从来没有人敢来他家的园里偷荔枝。有一次,他亲眼见到有四条野狗围着他的阿黄,每条野狗都目露凶光。现在这情景,跟阿黄那次不是一模一样吗?有一条野狗率先向阿黄发起攻击,露着利齿直扑过来,阿黄毫不惧怕,奋力向那条野狗扑了过去。野狗没有阿黄的力气大,给掀翻了在地上,阿黄朝着野狗的脖子就是一口。

  他亲眼见到一股血从野狗的脖子里喷了出来,其余三条野狗见势不妙,刹那跑得四散了。

  阿黄能在这里多好!他想。

  那群人影已团团把他围住。有六个。

  “那么快就搞到了”?在他前面的一个瘦子一边说,一边向他伸出手掌。

  他的手也向瘦子伸了过去。这个动作他不止做一次了,每次这帮人伸手向他要钱的时候,他拿着钱也是这么递过去的。但这次,他的动作很快,他的手伸到瘦子的手掌位置时并不停止,还在向前递,直至到了瘦子的胸前。

  “人的肋骨分左右2排,每排有12根,每根距离差不多是2厘米”。这是从生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他为了证实,还亲自在自已的身上一根根的摸过。

  这把铅笔刀,就从瘦子左边的第五与第六根肋骨之间穿了进去。

  瘦子还来不及哼一声,刀已从他身上拔出,划了一道弧线,向身旁另一个矮个子身上插了进去,也是从第五与第六根肋骨之间插了进去。

  还不到2秒钟的光景,他已攻出了七、八刀。

  没有人可以看得出他用的是什么招式。彭氏的五虎断门刀,以力大雄伟见长,舞起来虎虎生风,却没有他的轻盈飘逸;峨眉派的柳叶随风刀,可能是女孩子使用的原因吧,轻盈有余但却凶狠不足。

  六个人有三个相继倒在了地上,还有三个伏在栏杆上捂着伤口惊恐地望着眼前这个握着刀的人。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以前眼中的“柿子”,却在几秒之间把他们“三中六霸”全部放倒,而且,连对方是怎样出手的都看不出。

  伏在栏杆上一个胖子,突然大叫一声“救命呀”撒腿就跑,原来他肚腩中了一刀,由于肥油太厚,没有伤及内脏,此刻想着逃命要紧,已不顾裤档、双脚已全湿了。才跑出几步,忽见白光一闪,胖子已直挺挺的摔在地上,脖子上插着一把铅笔刀,只见到绿色的刀柄。

  飞刀,又见飞刀!

  他看着眼前倒在血泊中的六霸,喃喃说道:记住,钱,并不是这样收的。

  当他走下楼梯时,脚步已没有刚才那么沉重了。或许,他知道这条楼梯以后永远没有机会再走了,才会这么轻松?

  教室是不能回了,去哪呢?

  家里?不可能,爸爸会盘问他为什么不上课。爸爸很爱他,希望他能好好学习,将来光宗耀祖。

  天涯之大,何处才是他的投奔之所呢?

  他想起了一个地方,有青青的草,有蓝天白云,还有,他最忠实的阿黄。
[snapback]3401279[/snapback]​




当事人如何了
 
二十、七月十四簸箕(bò ji)仔粑

改革开放前,七月十四节,下洞民俗中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做簸箕(bò ji)仔粑,那时生产队里的磨具又少,从农历七月十三日晚上开始,大家就到磨具前排队,通宵达旦,用水桶装着浸了水的大米去磨米糊,然后带米糊回到家里,用簸箕(bò ji)仔(直径大约1米左右)盛着米糊放在炉灶炊,炊熟一层又放一层,大约放了十多层,最外一层撒上花生、芝麻之类。等凉了,用刀子切成一块块菱形样,香喷喷的,很好吃。
 
QUOTE(不差钱 @ 2012年08月22日 Wednesday, 09:15 PM)
二十、七月十四簸箕(bò ji)仔粑

改革开放前,七月十四节,下洞民俗中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做簸箕(bò ji)仔粑,那时生产队里的磨具又少,从农历七月十三日晚上开始,大家就到磨具前排队,通宵达旦,用水桶装着浸了水的大米去磨米糊,然后带米糊回到家里,用簸箕(bò ji)仔(直径大约1米左右)盛着米糊放在炉灶炊,炊熟一层又放一层,大约放了十多层,最外一层撒上花生、芝麻之类。等凉了,用刀子切成一块块菱形样,香喷喷的,很好吃。
[snapback]3408110[/snapback]​


小弟想了解当时人民的生活压力是什么?谢谢!
 
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下垌人做生意很不厚道 !欺负外地人 一碗白粥 一碟粉皮 居然要收5块钱!(一般本地人只收3块的)
 
二十一、豆饼大王崔万忠

霞洞作为山区大镇,传统特色小食名不虚传!各式小食当推霞洞豆饼,以至于有不少人到霞洞必捎带豆饼回去分送亲朋戚友・・・・・・制作豆饼的师傅不少,而其中名气最大的师傅叫崔万忠。崔万忠,霞洞坡田人氏,长得高高瘦瘦,每天只做两锅豆饼。他的豆饼一到菜市,早已有一长队人排好了队・・・・・・就算你排在里边,也不一定轮到你啦还有得买・・・・・・
 
QUOTE(mmcyp @ 2012年08月25日 Saturday, 12:25 AM)
二十一、豆饼大王崔万忠

霞洞作为山区大镇,传统特色小食名不虚传!各式小食当推霞洞豆饼,以至于有不少人到霞洞必捎带豆饼回去分送亲朋戚友・・・・・・制作豆饼的师傅不少,而其中名气最大的师傅叫崔万忠。崔万忠,霞洞坡田人氏,长得高高瘦瘦,每天只做两锅豆饼。他的豆饼一到菜市,早已有一长队人排好了队・・・・・・就算你排在里边,也不一定轮到你啦还有得买・・・・・・
[snapback]3409283[/snapback]​


霞洞豆饼确实名不虚传,昨天家人刚好带来了豆饼和粉皮,这两样都是我至爱。小时候在家里,家人买了豆饼放在脚萝里,高高的,我就找来凳子站上去偷食,偷食时味道感觉比正食时好。
 
QUOTE(不差钱 @ 2012年08月25日 Saturday, 04:22 PM)
霞洞豆饼确实名不虚传,昨天家人刚好带来了豆饼和粉皮,这两样都是我至爱。小时候在家里,家人买了豆饼放在脚萝里,高高的,我就找来凳子站上去偷食,偷食时味道感觉比正食时好。
[snapback]3409705[/snapback]​


我也有这感觉
 
二十二、汉人坡“走公”


话说霞洞最大的年例是崔王两大姓的“十七码”(正月十七)。年例期间,热闹非凡,宾客云集!崔王两大宗斗智斗法,在古汉人坡广场上各自设置戏台,请来不同戏班,看看谁家大戏唱得响,吸引看客最多,场面最大・・・・・・此外,还有更精彩的好戏在后头・・・・・・正月十七早上晨时,崔王两大乡宗各派出竞走好手多人,排布在晏公庙至汉人坡古广场的冼太古道上,疾走好手口衔枚、手托“神公”,进行赛跑接力比赛・・・・・・赢的除了奖励猪肉美酒,还可让冼太后神回到本姓宗庙坐镇一年・・・・・・
 
QUOTE(不差钱 @ 2012年08月05日 Sunday, 08:16 PM)
八、剃头佑半夜召参

70年代人还很封闭,大部分人新婚之前性知识都比较缺乏,话说剃头右新婚之夜,在黑灯瞎火中,霸王硬上弓,结果“碰红”,关于“碰红”,他早就听老人说过,处理不好,会中风,甚至会送命的。于是他就躺在那里,没敢将物件拉出来,叫家人赶紧到村里找参,家人最后找来人参和香火,一边喂参水,一边句(烫)香火,全身放松后,他才敢站起来。于是有了剃头佑半夜召参故事。
[snapback]3398780[/snapback]​


我听到的故事是“打蚊召参”,据说大村某人,因老弟仔太长,行房事时要用闷巾把老弟仔卷掉一截才进行。一夜在房事进行中,某人背部被蚊子咬,他用力往背部一打,老弟仔向前一冲,结果把老婆搞晕了,于是半夜叫人到村里到处找参给他老婆吃。
 
二十三、浮山蛳乱欢员慌醮虻脑а


华哥是我的一位表哥,家在高州根子。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到解放前,华哥一家已薄有水田10多亩,自己耕作为主,偶而也雇请二三个日工帮下忙,算不上大富大贵,仅够糊口而已。华哥父亲是岭南大学毕业生,解放前在文昌税务局工作,解放时,去了台湾。解放后,华哥一家不幸被划为地主成分。

华哥长得高高大大,白白净净,又喝过几年墨水,为人机灵,彬彬有礼,可谓一表人才。很多姑娘都对他青睐,但一打探到他的家庭出身,都望而却步。年届三十岁,还是孤身一人。

70年代中期,全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华哥偷偷跑到海南,承揽了一些建筑工程,手头有了几个钱。那年的春节,经我母亲介绍,华哥认识了我村的一位姑娘,名叫导妹,导妹有几分姿色,尤其她的一双凤眼,足够摄人心魄,于是两人一见钟情。

那时导妹也二十大几了,为什么还是独身?这却有个原故,这也许是那双凤眼惹的祸。导妹原来在下洞一小学做厨工,外界传闻她跟一位已婚教师勾搭上了,那时悱闻女孩是很难出嫁的。桃色新闻传到她的双亲耳上,于是,他们坐不住了,四处托人做媒,由是导妹就认识了华哥。

华哥与导妹结婚后,夫妻恩恩爱爱,生活和和美美,十月怀胎,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名叫平仔。

可是好景不长,平仔出生还不到一个月,导妹的父母一家由于打探到华哥家庭出身是地主,父亲和兄长两人就跑到华哥家里,将导妹五花大绑,要她马上与华哥离婚,任导妹如何下跪,如何哭泣,导妹的父亲和兄长就是没有松绑。那时,幼儿号啼、夫喊妻、妻喊夫,泪眼相对,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肝肠寸断,一片愁云惨雾。

导妹后来被父母强迫嫁到一恶人之家,时时饱受拳头之苦。华家的家从此也就家不成家......

导妹有时也会跑到华哥家去看望华哥和儿子,但是导妹父兄和丈夫知道后,往往就是一顿毒打。

三十多年过去了,每年春节期间,平仔都到我家来,我的母亲会悄悄通知导妹过来,每当这时,母子俩就抱头痛哭………

文革中多少荒唐人,多少荒唐事。


2010-03-11于水东
 
二十四、霞洞解放纪实

1991年本人亲自拜访了电白解放后第一任县长杨瑞芬,问起霞洞解放和王德全被击毙之事,他对此事非常感慨,说王德全儿子曾经通过李颢(时任深圳书记)邀请他去香港见面,他却认为难以面对,最后没有成行。据杨瑞芬回忆,王德全儿子在中山大学读书时,与李颢是同学,受李颢影响,思想进步,倾向革命,因此他动员他父亲投诚,他父亲答复在适当时候起义,但后来事情却发生根本转变。
近看崔文明和王学明回忆文章,结合杨瑞芬讲法,霞洞解放大体经过如下:

1949年10月18日,国民党电白县县长王德全决定将县政府再次搬到霞洞。10月26日,解放军二野四兵团二十团解放了电城,之后二十团在电白游击队引导下,一路向酉,解放了水东。二十团派出一个加强连在营长和县委委员王学明带领下,从电城出发,11月1日解放了观珠。11月2日,在观珠向导刘宗均(晚公)引领下,攻向霞洞,当时,王德全在霞洞设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在新河沙琅江北岸,中午时分解放军几陈排枪,国民党守军溃退,之后解放军涉河攻上北岸,继续前进,在现在三中附近地方遇到第二道防线,一陈排枪就突破了,到乡公所前面,遇到第三道防线,解放军打伤了一名守军,其他人员缴械投降。
下午时分,王德全听到枪响,于是率领几个卫兵从鸿安商店后门突围,跑上浮山岭,当时解放军追击到山下,经喊话后,王德全答应投诚,但是解放军派出代表上山谈判时,突然间,王德全的卫兵却举枪射击,造成一名解放军战士牺牲。愤怒的解放军立即用机枪向王德全和卫兵扫射,王德全当场被击毙。
傍晚时分,崔文明等20多名游击队员赶到乡公所,与解放军接洽,随后接管了乡公所文书档案、电话总机、粮仓。
随后几天,游击队员清查了王德全的财产,在鸿安商店和永乐王德全老家一共收缴了白银17担。大部分白银支前了, 小部分留作新政府开支。
解放后崔文明当上了霞洞乡第一任乡长。
 
据老一辈回忆,解放军确实是文明之师。在解放霞洞之时,解放军战士只住在鸿安商店和乡公所前面的骑楼下,没有占用民房,还给居民挑水,打扫街道卫生,没有扰民,多做好人好事。
 
王德全在八几年平反了,当时我是在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听到的,里面有否李灏的因素在内就不大清楚。
 
真搞不明白,哪个时代堂堂一个军长回到家乡才能当一个小小的县长.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