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对《清明》恶改诗的另一种解读 (1人在浏览)

论坛杰出人物

小学四年级
注册
2012-04-02
帖子
254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QUOTE(刀俎鱼肉 @ 2012年04月09日 Monday, 01:37 AM)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学校老师欲断魂。
借问学生何处有,岭头拥拥在上坟。
[snapback]3345250[/snapback]​


我们试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这首恶改“诗”。
拥拥:多,拥挤的样子。
上坟:一、扫墓。二、上面的坟墓,这里是岭头上面的意思。三、高起的坟。北方的坟墓如面包状,普遍比南方的鼻子状坟墓高。四、上等的坟,表示一种敬意,意思坟中仙是为正义而死或生前受人尊重的。

现在串解全诗:
起:
清明时节,细雨纷飞(写景抒情)(起)
承:
学校里的教师伤心欲绝(叙述)(承)
为什么呢?请看下两句。
转:
还有学生都在哪呢?(叙述)?(转)(意思是说,学生不见了。)
合:
你看,岭头上面的坟(一说高起的坟或上等的,令人敬仰的坟――估计学生是为正义而死的)拥拥密密的就是了。(意思是说学生都进坟了)(描写)
或说:
问还有哪里有学生吗?
答:都在岭头拥拥(拥挤密密)的高起的坟里了。
这里的“上坟”同样含有上面的、高起、上等的意思,一词多义在古诗是非常常见的

看诗,起承写学校教师很伤心,转合句以问答的形式说明教师悲伤的原因:学生牺牲!死亡的是用坟的形象来含蓄表达的。
全诗渲染了一种悲哀的气氛,教师为学生的死亡而悲伤。
但学生死亡的原因,并不清楚,是汶川地震还是校车出事等其他原因造成白头人送黑头人的悲剧,都无从知道。但只其实只要从“上坟”中“上等的坟”来理解,“上”表示学生死后是受人尊重的,我们可断定学生应该是为正义而集体牺牲的。
根据作者的发帖时间,是清明后,接近四五运动的纪念日,估计是一首有政治敏感的诗篇。

如果有人对“上坟”的理解还有疑惑的,请从语言句式的角度来解读:
看这个句子:
岭头拥拥在上坟。
在绝句里,经常运用倒装句:
因此,按正常的语序是:
在岭头,上坟拥拥
或:在岭头拥拥(的)上(上,这里的意思是高起的)坟(里)。
这是有理论根据的。中国诗特别是近体诗绝句的限制,诗歌里面经常玩弄语言游戏以灵活表示作者的思想感情,省略句(包括省略主语)、倒装句、一语多义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
比如:
‘香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正常的语序当为:‘鹦鹉啄残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作者杜甫故意用非常的句式,来营造特别的意象意境。
这是因为诗不一定明白如话,文学有时特意追求“陌生化”,使读者享受到生活中没有的语言意蕴。
从唐诗来看,李白有时平白如话,如“静夜思”,但有时晦涩难读,如《蜀道难》。
白居易追求白话化,作诗后要读给老妪读懂才算,但在唐诗里白居易的名气不如李杜。而白居易最好的代表作正是《长恨歌》和《琵琶行》,而这两首诗都不是明白如话的。
那么这首诗的“岭头拥拥在上坟”其实用的并非生活语言,而是一种文学的陌生化语言。

因此,这首恶改诗的意旨已经和杜牧完全不用,作者以高度含蓄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由于是一首政治诗,作者用看似平白无味的语言来表达最深的内涵。
为了避免完全无人读懂而藏于名山大麓的情况作者选择发表在四五的纪念日较接近的日子。这使个别人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退一步来说,即使作者不承认这样理解,那也完全没有问题。
按接受美学的理论,文艺的解读,不在乎作者的原意怎样,而更重要的是读者的理解。
虽然我们一般不会“曲解”楼主的意思,因为他的意思其实很清楚,他压根没有想到这首诗会有另外的解读。
但是,我串起全诗,完全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
 
我靠,死钻牛角尖小心钻死你自己啊。人家改诗本为调侃,哪来恶意?
理解人家的诗为什么不能放在特定的语境及结合常理去理解呢?码那么多无用的字出来辛不辛苦啊?
 
文艺批评不在乎正确与否,而在乎精彩与否。
说得精彩就是高明了。
你说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去解希腊的悲剧,有时看来是狗屁,但是人家解得精彩,你不得不承认。
 
QUOTE(唯恐天下不乱 @ 2012年04月11日 Wednesday, 11:17 PM)
好像改得也不怎着边调.
[snapback]3346296[/snapback]​


原来是诗的,改成什么鬼东西。
不过,我的别种解读腐朽就变成神奇了。
 
QUOTE(lalaladen @ 2012年04月10日 Tuesday, 11:05 PM)
我靠,死钻牛角尖小心钻死你自己啊。人家改诗本为调侃,哪来恶意?
理解人家的诗为什么不能放在特定的语境及结合常理去理解呢?码那么多无用的字出来辛不辛苦啊?
[snapback]3345838[/snapback]​


我这个从全诗的角度来解读的,也是特定的语境来解读了。
起承转合,我都连成一气来解读了,还不算特定的语境。
你的说法是作者没有那个意思吧。
个别字眼是牛角尖,但从诗解读,那不算牛角尖了。
 
rolleyes.gif
 
虽然我们一般不会“曲解”楼主(说明:这里的楼主指杜牧原诗的恶改者)的意思,因为他的意思其实很清楚,他压根没有想到这首诗会有另外的解读。
但是,我串起全诗,完全可以有另外一种解读。
如这首诗的两种解读:

终南山
唐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全诗描绘了终南山的巍峨壮丽、白云青霭的万千气象。(转于这是百度上面的简析。)

另一种解读:
全诗描述一个神灵从天上下降到人间的过程。
两种意蕴,才使成这首诗富于深奥的东方内涵。

我们看这首诗的第二种解读有无道理:

起:太乙(太乙,终南山别名,同时也是星宿名)近天都(一是长安首都,二是天宫),连山到海隅。
这里,神从太乙星宿起,靠近天宫(可能是灵霄宝殿)下降。俯视,只见到连山海隅,何期壮阔。
承: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神灵下降中回望,只见上面白云又成片(合),再下降至原先看到的青霭处,青霭近看没有了。这好似“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样。
转: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天神更低了,看见终南山上了,下降到山峰上,这时分野变了,同样的终南山,竟处于不同的分野(分野是天上的星辰分区,对应于人间)。天神再下降到山腰、山谷,下降中看见不同的山谷的阴晴不同了。
合: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个天神想在人间(人处)住宿,于是隔着流水问樵夫。到这里,神已经完全降到人间了,与凡人樵夫互动了。由天到人的整个旅程基本结束。

因此,这首诗从天宫旁边的太乙星开始下降,可能是奉天帝之命下来巡查人间的善恶呢,经过白云、青霭,降下山峰,来到山谷,最后与凡人相遇问讯。

这种说法并非我的发现,是程抱一《中国诗画的语言研究》里的大概意思。
这首诗两种内涵并非程抱一的创造,其实是王维本身有意识追求的结果。
中国古诗往往有意识地追求一词多义,一句多义,使诗歌在最少的语言中表达最丰富的内涵。
 
QUOTE(镜中的自己 @ 2012年04月12日 Thursday, 12:09 AM)
rolleyes.gif

[snapback]3346325[/snapback]​
 
楼上太多心了,想得太多了。
按我的理解就是,清明节期间,有部分学生没到学校,去哪里了呢?他们都外出到山岭上扫墓、祭祀祖先了!!
 
QUOTE(老和尚 @ 2012年04月12日 Thursday, 09:49 AM)
楼上太多心了,想得太多了。
按我的理解就是,清明节期间,有部分学生没到学校,去哪里了呢?他们都外出到山岭上扫墓、祭祀祖先了!!
[snapback]3346489[/snapback]​


作者的意思应该是这样,但改得确实不敢恭维。
 
QUOTE(老和尚 @ 2012年04月12日 Thursday, 09:49 AM)
楼上太多心了,想得太多了。
按我的理解就是,清明节期间,有部分学生没到学校,去哪里了呢?他们都外出到山岭上扫墓、祭祀祖先了!!
[snapback]3346489[/snapback]​


我们借这个机会来讨论下,这首诗可以不可以这样解读。
我觉得,这首烂诗,一经别样解读,或者能别开生面。
 
QUOTE(论坛杰出人物 @ 2012年04月12日 Thursday, 02:25 PM)
我们借这个机会来讨论下,这首诗可以不可以这样解读。
我觉得,这首烂诗,一经别样解读,或者能别开生面。
[snapback]3346551[/snapback]​




你喜欢怎么解读与我无关,但你为什么一开始就说我骂学生全部死光了,让我担一老师诅咒学生的罪名?
 
QUOTE(老和尚 @ 2012年04月12日 Thursday, 09:49 AM)
楼上太多心了,想得太多了。
按我的理解就是,清明节期间,有部分学生没到学校,去哪里了呢?他们都外出到山岭上扫墓、祭祀祖先了!!
[snapback]3346489[/snapback]​




如何理解清明时节老师“欲断魂”和学生扫墓有神马必然的联系?
 
QUOTE(wdfb @ 2012年04月12日 Thursday, 03:29 PM)
如何理解清明时节老师“欲断魂”和学生扫墓有神马必然的联系?
[snapback]3346571[/snapback]​



你没当过老师,你当了老师就会明白假日结束后看到班上还有部分学生没回来上课时的伤心。

你说这是什么马联系还是牛联系呢?
 
QUOTE(刀俎鱼肉 @ 2012年04月12日 Thursday, 01:51 PM)
你喜欢怎么解读与我无关,但你为什么一开始就说我骂学生全部死光了,让我担一老师诅咒学生的罪名?
[snapback]3346561[/snapback]​


你从来不看别人的东西,那你回复什么?
我不是解读得很清楚了吗?
你骂学生死光了,是我解读的结果。
cx.gif
cx.gif
cx.gif
 
QUOTE(刀俎鱼肉 @ 2012年04月12日 Thursday, 02:42 PM)
你没当过老师,你当了老师就会明白假日结束后看到班上还有部分学生没回来上课时的伤心。

你说这是什么马联系还是牛联系呢?
[snapback]3346573[/snapback]​


你干脆承认这首诗写得不好算了,还狡辩什么哟!
重新写一篇来参赛吧。
你不解释还有点意思,越解释诗意越浅薄,还有啥意思。
学生放假或请扫墓,你还欲断魂呢!
这么过敏的老师,是不是心理有点问题?
况近来来清明都放公假,学生自然不来,你不回家扫墓,到底意欲何为?
 
QUOTE(wdfb @ 2012年04月12日 Thursday, 02:29 PM)
如何理解清明时节老师“欲断魂”和学生扫墓有神马必然的联系?
[snapback]3346571[/snapback]​


QUOTE(刀俎鱼肉 @ 2012年04月12日 Thursday, 02:42 PM)
你没当过老师,你当了老师就会明白假日结束后看到班上还有部分学生没回来上课时的伤心。

你说这是什么马联系还是牛联系呢?
[snapback]3346573[/snapback]​


你这种解释不行,诗意太浅薄。

我代为做个解释。
上下分述。
一二句说教师为怀念先人而欲断魂。三四句说学生扫墓去,结合全诗,我们可以理解,师生都为清明怀念先人而伤心。
虽是上下半首诗互相补充说明,实似互文。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