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茂名日报登:在职教师今后将五年一考 (1人在浏览)

mmdk110

小学四年级
注册
2011-09-16
帖子
251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本报综合消息 教育部近日传出消息,今年起,全国将试点新的教师资格入门和退出机制:以往新教师入门由省级教育部门命题考试,以后将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而且,在职教师每5年要进行一次注册考核,不达标者将退出。教育部今年将挑选两个省试点,预计用3年时间使其成为全国性常态制度。 教师定期注册考核,这一举措引发广泛关注。五年一考,是激励教师队伍成长,还是增加教师负担,使其面临更多压力?

“退出”机制让能者终身为师

在很多人眼里,教师是一个工作稳定、旱涝保收的职业。五年一考,好似一记“重拳”,打破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使得教师这份职业不再是“铁饭碗”,不达标者将退出教师队伍。

随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现行的教师管理制度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入口把关不严,教师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等。在一些学校,有部分40岁以上的教师发展空间不大,甚至放弃学习,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知识结构多年不更新,哪怕学校和家长都不满意,也不能将他们清退。教师能进不能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整体队伍的发展,使得一些教师“滥竽充数”,甚至误人子弟。

新的教师资格考包括师德、业务考核及教学工作量等考评内容;5年一次的考核,也并非重新进行一次资格考,而是随着教师工龄的提升,难度不断增加。一些校长说,现行发放的教师资格证书并无时限规定,只要求教师完成工作量,基本考评合格;而教育部的教师资格考,5年一次,层层升级,势必会给老师带来竞争压力,促使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一位校长直言,这次制度改革触动最大的可能是一批老教师,“有了清退制度,他们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的教案也得改一改了”。

教育界人士指出,首次建立教师退出机制,让愿意从教、有能力从教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具有积极意义。但考核标准不应该简单量化,还应建立配套评价机制。比如,师德考核,与答题、做试卷等考查形式相比,同行、家长和学生的评价恐怕是最客观公正的;业务能力考查也不能仅偏重理论素养,简单考核发表论文的篇数等,而应该评判老师上课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等。还有专家提出,我国长期以来对教师评价考核,多由政府主导进行,不妨借鉴西方国家一些做法,由专门的教师行业协会负责组织培训、制定教师行业规则并考核,在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建立沟通桥梁,以更利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好教师靠“考”出来?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资格注册考,提高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通过定期考核,建立退出机制,确实能够促进教师队伍的流动。不过,有学者认为,考试能否真正衡量教师的能力则值得商榷。而且,频繁的考试与考核,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教师群体的工作压力,还会造成应试取向,不利于教师的成长。

好教师并不是“考”出来的。老师教得好不好,与其学历和考试能力并不成正比。现实中,有些博士生到一线担任教师,教学能力、师生关系等反而不如一般教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一些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虽然不擅长应试,但善于动脑筋抓住学生兴趣,上课深受欢迎。

教师好坏不能靠“考”衡量,究其原因,在于教育投入和成效无法量化。教书育人,教师的爱心投入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比如许多老班主任,学历不高,不擅长写科研论文,英语和计算机也难过关,但他们坚守对教育的信仰,发自内心爱学生,学生愿意与之交心,师生关系和谐,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有积极影响。如果通过量化考核决定去留,这些拥有育人真功夫却不擅长于考试的教师自然会处于下风,容易造成“付出多但得分低”的评价失准。

教师与医生、律师一样,是个实践性、服务性的岗位。教师是否称职、优秀,主管部门的考核和评价固然重要,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度其实更有参考价值。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多是在品德、能力、出勤以及学生成绩等诸方面都要求上进者;反之,为了受学生欢迎,很多老师在日常工作的各方面都不断提高自我要求,产生良性循环。

近年中小学推进绩效工资以来,各学校每年都对教师的德行、绩效进行评估。专家建议,应充分考虑现有的考核平台,考虑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度,考虑评价的实效,避免重复考核给教师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教师五年一考”,是对用人机制松懈、疏漏所采取的后期补救措施,实是无奈之举----给教师施压,被迫进取。若能通过此举能淘汰掉教师队伍中的“南郭先生”,堪称是“良心工程”,但,操作性难,欠科学。

打个比方说,如今36岁的教师,五年后41岁了,前后记忆力必然有很大不同,是不以人的意志来控制的,同一份试题,在36岁时可能作答如流,但放到41岁时作答就不一定满意了。能因此就说这教师不称职,要无条件辞退吗?辞退否由谁定论?谁能保证公平公正风清气净?不稳定因素隐含贪腐中。当然,国家富裕了,让教师在四十岁左右就退休,让后生可畏的教师给学生输送新鲜血液,这是值得肯定的。
“放进来”再“挤出去”,是要代价的,决非易事。与其五年一考,不如做好第一考-----跨进教师行列之前严格把好关。
 
考试部门又可以收钱大赚特赚了。。。
 
楼主的意见本人也很支持。把好进入关才是最关键的。五年一考,难道就真能留到有能力的老师?我看未必,教师能考就能一定带好学生?也未必。记得我读书时有个老师确实是很多方面都很好,可就是和我们同学融合不来。这是为什么呢?中国就是喜欢搞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没有进行综合的评估,就匆匆上马。还有如是五年一考,能杜绝贪腐行为???未必吧。。。。。。。
 
这就是腐败的原因...搞那么大动作,越搞越没有希望
 
smile.gif
QUOTE(寻秦志 @ 2011年10月25日 Tuesday, 03:45 PM)
加个香炉,加个鬼
[snapback]3253735[/snapback]​


一针见血
 
反正,考试对教育部门有益处,什么资料费,试卷费,监考费,一科能收个几十元,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是哪个吃饱饭没事做的部门出的注意!我认为很不必要了,你这样一搞,会造成如下问题:

所有老师都为了能考好试过关,会整天想着考试问题,搞得人心惶惶,教师哪有心思去教好学生;

加重老师的经济负担(每次考试老师都要上缴不少的所谓培训费、考试费),如再设这样的考试关,那些管理部门又会利用这个名目搞创收,很劳民伤材;

考试也考得好,成绩真的好也不一定教得好,小学的教师只要具备初中的文化就可胜任,关键是她用不用心教,有没有教学经验,如不用心,文化再好也是枉然;

对老教师很不公平,年轻时成绩知识再好,到老了因为少用,多年在职一心教书,还要完成上级领导及学校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考起来肯定不如年轻教师的;
 
教师们又要交报考费了。
 
个人认为,教师资格证应该像会计师资格证一样严格考核,有初级、中级、高级,由省统一考试,工资与级别挂钩。比如,高级会计师,工资一般都在两万以上,但非常难考。
首先要有初级教师资格证才能教书,教师资格证由省教育厅考核和颁发,这样可以减少腐败,杜绝更多南郭先生。
 
QUOTE(老和尚 @ 2011年10月25日 Tuesday, 03:59 PM)
反正,考试对教育部门有益处,什么资料费,试卷费,监考费,一科能收个几十元,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snapback]3253745[/snapback]​


学习电白一中的做法啊!很管用,每年都清退一部分,这样一来,一进一出,就能把教育清活啦!呵呵
 
关注中。。。。。。。
 
考试又如何,真正有后台没本事的能给清下来么,还不是收点考试费就完事
 
砖家喊了素质教育几十年,现在砖家出来叫老师应试,可笑之极。
 
如果大部分教师下岗了,将会去做什么呢?是不是应该想一条退路先?
 
QUOTE(黎苡铭 @ 2011年10月25日 Tuesday, 02:45 PM)
“教师五年一考”,是对用人机制松懈、疏漏所采取的后期补救措施,实是无奈之举----给教师施压,被迫进取。若能通过此举能淘汰掉教师队伍中的“南郭先生”,堪称是“良心工程”,但,操作性难,欠科学。

打个比方说,如今36岁的教师,五年后41岁了,前后记忆力必然有很大不同,是不以人的意志来控制的,同一份试题,在36岁时可能作答如流,但放到41岁时作答就不一定满意了。能因此就说这教师不称职,要无条件辞退吗?辞退否由谁定论?谁能保证公平公正风清气净?不稳定因素隐含贪腐中。当然,国家富裕了,让教师在四十岁左右就退休,让后生可畏的教师给学生输送新鲜血液,这是值得肯定的。
“放进来”再“挤出去”,是要代价的,决非易事。与其五年一考,不如做好第一考-----跨进教师行列之前严格把好关。
[snapback]3253701[/snapback]​


与其五年一考,不如做好第一考-----跨进教师行列之前严格把好关。
 
考吧考・・・五年一考?不如改为一周一烤!抑或一天一烤?!到时有人用嘛袋来装钱!如此强盗式敛财,是不是一种极端的腐败!!!!!!!!
 
五年的磨练期。你是用心来教学生,还是用心来应对今后的五年考试?
人才?是要时间磨练才能磨出来的。而不是五年后就能又出一个好教师。
考得好并不一定教得好。
要这么说。县 市 的领导是不是也要带头三年一大考?考不过的自己让位?让没经验的上去?
 
上层的领导勤于思考,忙碌至极,考虑到基层的各行各业公务员、教师等平时“太清闲”了,给大家搞点项目锻炼一下,勿怪啦!专家、智囊团等兄弟不出些点子,老总会问你做了什么呀。于是乎资格考试遍地开花,现在已有很多行业已在考了!
 
人家想打破教师的铁饭碗.你无动于衷.伟大.
 
这种方法暂时不可能实施的。不切全国情,不切全实际。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