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电白黎(海)话是哪朝的古话竟如此标准 (1人在浏览)

湖海山人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6-09-25
帖子
25,094
反馈评分
766
点数
191
电白黎话(海话)平上去入,百分之百符合平水韵的声调,而且押韵也比较准确,它究竟是哪朝的古语?

在网上对句,用到入声字,五湖四海的朋友往往头大,他们只能死记,而我不需要死记,我的母语(海话)就是老四声。
我因此用到入声字时,总有欺负网友的感觉。

查百度,某人说的:
粤西地区闽南语系的方言岛,电白的黎话、海话与福建闽南语有了较大区别,有很多古越语成份,而与再西迁福佬民系的雷州话、海南话也存在不少差异。

我听过潮汕话,与平水韵的“平上去入”差远了,虽然潮汕话有八音甚至十八音的说法。
我真的怀疑以前潮汕人吟诗作对时如何确定平仄声。
电白黎话保留了入声(如竹、菊、福、宅、泽、德等),是标准的老四声,也就是平水韵,比普通话的新四声还要正统。
当听潮汕话时,我暗地里笑话他们:都说我们的语言同祖宗,都来自闽南语系,但是你们的声音远远背离了读书人共同遵守的标准――平水韵,不正宗!
我们电白这个蛮荒之地,许多人的老祖宗都来自福建省,但是我们竟完整齐地保留古音!幸甚!
我为此感到自豪和欣慰,我活在一个中华传统的语音环境里!这是很多地方的方言无法比拟的。

我有兴趣问行家,电白的黎话究竟是哪朝哪代来的哪路神仙?
 
这才是你的正业
 
电白海话人,是古汉人最早入粤的一群人的后裔,较好的保留了古汉语的原始读音。
 
听过一些讲法:屈原一觉醒来,可以直接和闽南人对话,粤人能隋语,客家话是宋的官方语言等等。 以上讲法,都是传言。
 
据传,电白海话,跟美洲印第安人(殷商人的后代)的语言音韵极其相似。(北京大学教授语)
 
据传,电白海话,跟美洲印第安人(殷商人的后代)的语言音韵极其相似。(北京大学教授语)
 
闽语系,不同地方相差也很远,据讲莆田一个地方的方言,非那个地方出来的人都听不懂,越战时有部队直接让莆田军人做通讯兵,用莆田话直接交流,省得用密码,换来换去麻烦。
 
QUOTE(阿哈哈是是是 @ 2011年08月27日 Saturday, 12:46 PM)
据传,电白海话,跟美洲印第安人(殷商人的后代)的语言音韵极其相似。(北京大学教授语)
[snapback]3206627[/snapback]​



中国人的治学精神,有欠严慎的地方,难怪国际上对中国历史充满怀疑,中国历史有很多不是信史。印第安是否殷地安的意思,在DNA时代是很容易验证的,没有严肃的证据,还是少提为好。
 
据说崖话比客家话还要早
 
QUOTE(飘落的黄叶 @ 2011年08月27日 Saturday, 12:52 PM)
中国人的治学精神,有欠严慎的地方,难怪国际上对中国历史充满怀疑,中国历史有很多不是信史。印第安是否殷地安的意思,在DNA时代是很容易验证的,没有严肃的证据,还是少提为好。
[snapback]3206634[/snapback]​


印第安,当然不是殷地安。历史书上说是哥伦布命名的,他以为自己到了印度,不知道发现了新大陆。后麦哲伦及其随从绕地球一周才证实老哥到的是美洲,人们干脆将哥伦布到的地方称为西印度(群岛)。美洲土人被称印第安人。
 
不乏政府高官和学界人士说印第安是殷地安的译音,印第安人是殷人后人、中国血统。
 
关注
 
闽南语系(包括黎话、海话、海南话等)实际上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据考证,应属汉朝时期的官语,而客家话属于唐宋时的官语,而现在电白说"旧时正"为明朝官话,明朝亡后当地驻军留下来形成。
由于中国历朝历代都是由北统南,每个朝代的贵族在国家灭亡后南迁。按先后顺序为汉朝、宋朝、明朝。而其它朝代基本上为j将军等贵族上台,不存在灭族情况,因此,不存在整体南迁的情况。所以说南方是中国古文化保留最为完成的地区。
而闽南语为何会说是汉朝的官话,主要是汗朝原来最南边主要是福建广东一带,派驻边将军而留下来
 
QUOTE(知秋一叶 @ 2011年08月27日 Saturday, 04:53 PM)
闽南语系(包括黎话、海话、海南话等)实际上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属汗朝时期的官语,而客家话属于唐宋时的官语,而现在电白说"旧时正"为明朝官话,明朝亡后当地驻军留下来形成。
由于中国历朝历代都是由北统南,每个朝代的贵族在国家灭亡后南迁。因此,南方是中国古文化保留最为完成的地区。
而闽南语为何会说是汉朝的官话,主要是汗朝原来最南边主要是福建广东一带,派驻边将军而留下来
[snapback]3206835[/snapback]​


印象中客家不合平水韵的平上去入,而唐诗是合平水韵的,因此说客家话是唐朝的官话,可能不太敢相信。
 
目前黎海话的保护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大家再不引起重视,我想电白的黎海话将会在茂名的围城中形成一个个方言岛,然后一个个的消亡。
 
电白县地古为百越人聚居区,隋唐时为俚、瑶、壮、僮、汉等族人杂处,宋明以后,汉人自福建的莆田、晋江、福州、汀江等地和广东的东部、北部地区大量徙入。明朝时,神电卫的驻军多为浙江人,他们的后裔择居电白的也不少。因此,电白境内方言十分复杂,以未撤建制前的大衙镇为例,区区弹丸之地三万余人,就涵括了雷(黎)话、话、白话、旧时正话、马兰、山瑶白等七八种。楼主所言之“电白的黎话究竟是哪朝哪代来的哪路神仙?”按我的理解,应该属于闽方言。关于电白雷话的来源,《电白县志》(清光绪十八年修)、《电白县乡土志》(清中叶编)等资料中,可以得到以下线索:本县‘唐宋以前,僮瑶杂处,语多难辨’。北宋以后,由于战乱,许多福建人民始迁居电白,其中包括不少在高州、廉州、琼州等地当官的闽人,本县邹、蔡、李、刘、黄、王、崔、梁、谢等大姓就分别是从福建莆田、闽县、晋江等地迁来的。在迁居过程中,有些人曾在潮州等地停留过,如‘宋有杨仁寿者,绍兴年间自闽迁粤,居潮州,至绍熙间自潮迁电白……’(《电白县乡土志》上册卷二?氏族)从闽迁电白的移民过程,大致延续到明代中叶。”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电白的雷话是北宋以后由这些移民带来,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而形成的。
 
闽南语发源于黄河、洛水流域,由于为了躲避战乱,中原的汉人分别在西晋时期、唐朝和北宋末年分三次大规模南迁至福建闽南,这样也就把河洛语带到福建,闽南以外的闽南语则是后来闽南人向外迁徙形成的结果。

当今的闽南方言是在夷狄人(古代闽越土著人群)与历代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入闽,特别是唐、宋两朝时期北方人入闽的基础上,由八闽远古语音与历代外来语言进行交流、结合而逐渐形成的方言。



  闽南语的发音主要特点有:1、多数古浊可平声字,今读音时不吐气;2、念知、登等,有时保留破裂音,成[t]、;3、无轻唇音[v]、[f];4、有韵尾[-m]、[-p]、[-t]、[-k];5、声调七类,以上为主,与古代声调系统不尽相当。此外,在闽南语中,文、白语言区别较大。白读音代表本地方言比较久远的源头,据研究,它是秦汉及其以前中原

汉人南迁所带来的汉语与当地闽越土著(少数民族)的语言相结合就开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音体系;文读音则是本地方言与本民族权威的方言(古代的雅言、通语、近代的官话、现代的汉语、词汇、语法等方面向权威的共同语靠拢的表现)。



  闽南语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语言的语音、词汇,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因此,研究探索闽南语的发展,对保护、弘扬中国古代语言遗产,研究中国其他语种以及古代闽越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



  使用闽南语的区域,主要以福建闽南地区的厦门、漳州、泉州等闽南区域以及闽西龙岩地区为主。另外,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的是台湾,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通行着近乎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其中,通行有于台中、台北的闽南语,稍偏于泉州腔;流行于台南、高雄的闽南语,则稍偏于漳州腔。除了台湾省以外,广东省的潮汕、雷州半岛、海南岛等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新加坡、菲律宾、马来、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区也使用的语言也属于闽南方言。



知道闽南语是唐朝和北宋官方语言的人很多,但知道闽南语还是商朝官话的人就不多了.


汉民族的文化是三千年前,即商代(B.C.1765~B.C.1122)时发展出来的,商朝是甲骨文的开始,也是汉字的开始,更是汉文化的开始,换句话说是中国历史的开始.

今日的闽南语,即是河洛话所延伸发展出来的,河洛话原本是商朝时的官话,商传至纣王为周武王所灭,留在河洛一带的商民,上阶层者被迫迁至洛邑当奴工,营建新都「成周」,下阶层者被分配至卫、鲁、齐国当农奴,在东方尚存的几支顽强商族只好退回原籍江南,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工商业,而居东南沿海者则形成越族后裔。

河洛语之口音即源於商代,读书音源自古代汉语,故河洛语应称为「商汉语」或「古汉语」,此种语言乃最具汉人本色之语言,目前的北京话,乃是汉语在五胡乱华以后,受到北方胡人以政治、军事力量之影响与压迫而改变音调的结果。

南北朝时,北朝统治者是以鲜卑语为北齐之国语;唐代以后,五代十国期间,胡人大量移居中原,北方胡汉杂处通婚,以致音调、语法越变越烈.

到南宋偏安时期,中原已成「胡汉语 」天下,换而言之,变种汉语已成定型,辽、金、元三朝代皆以北京为国都,北京官话渐渐形成。

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北京话已成为汉语系中胡化最深的一支;满人入关,满人虽习汉语,却使得北京话成为满鞑人话,西洋人称为Mandarian。
清代汉语与唐代汉语相比,亦即完全走样,音调不仅大变,汉字意义亦多不同。

以音调为例,唐代汉语之入声(竹dek、日jit、入jip) 在北京话中完全消失,汉人受到胡化结果带来反舌声母「ㄓ、ㄔ、ㄕ、ㄖ」,真是汉语族之悲哀。

正统汉语(河洛汉音)反被无知之辈讥为粗俗土语,汉人自己侮辱祖先之语言而不自知,更是可叹可悲之极,有人称为这是语言上的「认贼作父」。

远离中原之商汉语族历经千年沧桑、忍辱负重,替汉语族保留最珍贵之文化资产「商汉语」(古汉语、河洛语),在现今对古代诗、词、经典之训诂,诚为最难得的资料,对古代汉学之研究尤其裨益良多。

若比较「商汉语」与今日的中国「普通话」,也就是五胡乱华后的「胡汉语」,其间不知历经多少沧桑,因二者的貌合、神似、重叠、脱节、传承、蜕变早已很难一一厘清。

从语言的「文明」层级来看,在语言的进化过程中,「文字」是一项重要指标,我们可以将天下所有的语言分为三大类,
一、无文字的语言。
二、有文字的语言。
三、仿冒、拼凑、转化、借用后也算有文字的语言。

普天之下真正有自己文字的语言寥寥可数,具原创性、独特性文字的语言,我河洛话是其中之一。

今日的北京话,无论字、词、音、义各方面皆与古汉语相差甚远,若是说系历史变迁、时代演进的自然结果,何以今日的河洛语尚能保存汉语古音、古义、古字、古词如此之多,而罕受历史变迁、时代演进之影响?

显然可见,中古以后,「北京话」之所以跟古汉语渐行渐远,与千年来辽、金、元、明、清等五个朝代定都「北京」有密切关系,在辽(契丹)、金(女真)、元(蒙古)、明(汉人)、清(满洲)中,有四个王朝的统治阶层是胡人而非汉人,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将北京话别称为「胡汉语」以有别於其他汉语,这可谓「条条大路通长安,长安竟然充斥胡汉语」。
 
QUOTE(爱我电白 @ 2011年08月27日 Saturday, 07:02 PM)
目前黎海话的保护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大家再不引起重视,我想电白的黎海话将会在茂名的围城中形成一个个方言岛,然后一个个的消亡。
[snapback]3206901[/snapback]​



你的黎海话字典如何了?
 
QUOTE(byronroy @ 2011年08月28日 Sunday, 09:59 AM)
你的黎海话字典如何了?
[snapback]3207189[/snapback]​


希望能聚集一班志同道合者,一起完成此大业。目前正想找谭老师后人了解一下存稿的去向,不知B兄可有意一同向往?
 
我怕我没文化,帮不上忙!

不过有啥我能帮到的,尽管告知,一定尽力...

我知道同乡当中也有不少对此有兴趣的,兄台先行,需要支持,我定当联络众人。
 
QUOTE(爱我电白 @ 2011年08月28日 Sunday, 10:13 AM)
希望能聚集一班志同道合者,一起完成此大业。目前正想找谭老师后人了解一下存稿的去向,不知B兄可有意一同向往?
[snapback]3207201[/snapback]​



具体地址在哪?
 
QUOTE(异乡飘零 @ 2011年08月27日 Saturday, 01:07 PM)
据说崖话比客家话还要早
[snapback]3206650[/snapback]​


哎话系客家话一种
 
哎话系客家话一种,只不过是更早迁移过来,因此出现了更多的改变而已。
 
如编黎话字典,可尽微薄之力。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