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求教:各种鱼的中文名怎么叫 (1人在浏览)

轻风拂乱

荣誉主席
注册
2007-08-23
帖子
4,315
反馈评分
10
点数
61
年龄
43
如题.大家指教啊.

比如我们黎话叫的: 结尾鱼,劳哎婆,青兰鱼,等等, 普通话中文名,学名是怎么叫的?
还有其他很多.

大家来列举一下.
 
smile.gif
 

附件

  • DSCF2262.jpg
    DSCF2262.jpg
    72.1 KB · 查看: 163
青兰鱼....................................
 

附件

  • IMG_0318.jpg
    IMG_0318.jpg
    72.6 KB · 查看: 147
一些物种只有其产地的人才有资格给它们起名字。
而貌似这些有资格的人正是我们这群沿海的人民,
所以,我们怎么叫,中原内陆的那些“识字”的人就应该怎么叫吧?其实内陆的人连鱼都少吃或不怎么爱吃鱼,他们能叫得出名字?

我只知道上面有一种叫“泥Q”即“劳艾婆”。
所谓的“青兰”我认为应该称“青鳞”吧?由其外表得名。
至于“结尾”,就让全世界的人跟着我们叫“结尾”吧,或叫“giboy”。并且在他们发音不准的时候傲笑他们。。。。哈哈。。。


顺便扯远一点,地方的文化也是文化,也有自己的存在历史和渊源,任何人想有意去抹杀它们的话,是令人愤慨的。TMD,现在广东的首府,有着2千多年的文化古城已经是“捞”声一片了,那些软软的,柔柔的粤语几乎在公共场合里绝迹,是谁的错?
也曾记得广州举行过“推粤抗普”的运动,但都被那群不懂说粤语的PUJIE给压了下去。

地方文化我们如果不坚持,就没人帮我们坚持了,也就慢慢消亡了。我觉得最好的态度是接纳外来文化或“广谱文化”,但同时要坚持自己的特色文化。
说得不好听,自己的祖宗骨头自己都不捡起来,谁会帮我们捡起来?

一句话,必须为我们的印记而自豪,能了解、接纳多种文化的才是值得自豪的。叫那些因为不懂得岭南语而不让我们本地讲岭南语的人去TMD吧。

讲完,下课。
 
据我所知:

劳哎婆,是电白本地俗名,广州一带的俗名是“泥Q”,“泥Q”也可以说是电白本地俗名;学名“蓝子鱼”,蓝子鱼科。

青兰鱼,是广州一带的俗名是“青鳞鱼”,学名“青鳞鱼”,鲱科。

结尾鱼,广州一带的俗名是“吉尾鱼”,学名“丽叶Y”,Y科。

鱼名俗名太多!很难搞懂。
 
QUOTE(春诗 @ 2011年06月27日 Monday, 02:06 PM)
据我所知:

劳哎婆,是电白本地俗名,广州一带的俗名是“泥Q”,“泥Q”也可以说是电白本地俗名;学名“蓝子鱼”,蓝子鱼科。

青兰鱼,是广州一带的俗名是“青鳞鱼”,学名“青鳞鱼”,鲱科。

结尾鱼,广州一带的俗名是“吉尾鱼”,学名“丽叶Y”,Y科。

鱼名俗名太多!很难搞懂。
[snapback]3169520[/snapback]​




学习了。
face3.gif
 
有同学喜欢吃"胶袋蔡"汤,"胶袋蔡"的正式学名是胶袋蟮吗?

国语如何说呢?

真是难译,请5楼的春诗赐教一二.
 
QUOTE(春诗 @ 2011年06月27日 Monday, 02:06 PM)
据我所知:

劳哎婆,是电白本地俗名,广州一带的俗名是“泥Q”,“泥Q”也可以说是电白本地俗名;学名“蓝子鱼”,蓝子鱼科。

青兰鱼,是广州一带的俗名是“青鳞鱼”,学名“青鳞鱼”,鲱科。

结尾鱼,广州一带的俗名是“吉尾鱼”,学名“丽叶Y”,Y科。

鱼名俗名太多!很难搞懂。
[snapback]3169520[/snapback]​




face3.gif
face3.gif
不错,学习了.继续把本地的另外一些鱼种名也解释一下咯,大家多学习本地文化.
 
QUOTE(225522 @ 2011年06月27日 Monday, 01:14 AM)
青兰鱼....................................
[snapback]3169337[/snapback]​




支持!
 
QUOTE(寂寞的三叔公 @ 2011年06月27日 Monday, 07:40 PM)
我知道啊,但是我只知道吃,哈哈
[snapback]3169743[/snapback]​



胶袋蔡是胶袋鳝.
本人不知胶袋的学名是什么,但是确定是浅海边的一种植物,树茎坚实,但是不高.很多沿海人都经常到海边砍伐这个胶袋树,然后晒干,当柴烧.
因胶袋鳝是生活在胶袋树从下的浅海淤泥,所以叫电白人民称其为胶袋鳝,很补,而且很香.
 
QUOTE(hh0668 @ 2011年06月28日 Tuesday, 10:29 AM)
胶袋蔡是胶袋鳝.
本人不知胶袋的学名是什么,但是确定是浅海边的一种植物,树茎坚实,但是不高.很多沿海人都经常到海边砍伐这个胶袋树,然后晒干,当柴烧.
因胶袋鳝是生活在胶袋树从下的浅海淤泥,所以叫电白人民称其为胶袋鳝,很补,而且很香.
[snapback]3170228[/snapback]​




原来如此.
在这方面,你的知识渊博.
 
龟鱼
 

附件

  • http_imgload1.jpg
    http_imgload1.jpg
    99.1 KB · 查看: 129
QUOTE(广州卖手机大哥 @ 2011年06月28日 Tuesday, 03:30 PM)
龟鱼
[snapback]3170430[/snapback]​



应该是“鲑鱼”,博贺人叫“鲑脯”,听说是有毒腺的,要专业技术去处理才安全。煮汤很好喝
se.gif

不知“河豚”是不是这东西?
 
继续上些图嘛!
这课题很多人爱听,我也爱听,不过都不要寄太大希望。
有个介绍:点击“北海水产网”,再点击图谱,可以看到一些鱼图,虽然不多,才7页,几十种也不错了。收索“海洋经济鱼类”,那些书是给你买,不给你看的。
在“北海水产网”图谱中有我们这里有的“三牙”,这里俗名全称“三牙画(音)”。但那些专家竟然说不出学名,只说是“石首科”鱼,可见,这领域是有点那个。


我先介绍一点点:
这里小海渔船经常有捕的“碗米”,不知广州一带怎样叫?学名“五棘银鲈”,银鲈科。
海鲫,广州一带也叫海鲫,学名也叫海鲫,海鲫科。
“沙钻”,学名“多磷^”,^。在“北海水产网“可以看到。
剥皮鱼,这里很常见,广州一带叫“羊鱼”,很多人误以为“羊鱼“是学名,其实,“羊鱼”非学名,“马面”,才是学名。

从学术上来说,喜欢分目分科。
鲳科、科、鲷科是比较常见的,斗鲳,学名“中国鲳”,南(黎话中是“软”的意思)鲳,学名“刺鲳”,白鲳,学名“银鲳”、、、
科,常见的“池仔”,学名“蓝园”,巴浪鱼,学名“巴浪”,“铁甲池”,学名“铁甲”、、、、
“黄加拉”学名“黄鳍鲷”、、

鱼名,资料难找,资料难齐,资料难准、、、、只能说说,即使把研究所的专家找来,也未必不失望。
 
见识了
 
我想知道,鲫鱼和罗非鱼(俗称非洲鲫)的区别?
 
通常说的“鲫鱼”是淡水鱼,鲤科。
罗非鱼,也属淡水鱼,海水也可以生长。丽鱼科。从名字就知道,是从非洲尼罗湖引进,引进后,
发现在中国特别适于生长。
海鲫,海水鱼,海鲫科,有说23种,有说21种,据说科下有14属。不过我好像没有看过第二种。
水东水产市场1、2两重的海鲫都卖2、3拾元一斤,半斤重的就更贵了,5、6拾以上吧。
目前没有养殖的海鲫
我很不想谈什么关系,那些什么关系,简直乱七八糟。上图、俗名、学名还可以。
而且我并非专业人事。
 
[attachmentid=264560][attachmentid=264561]
[attachmentid=264561]
[attachmentid=264562]图
 

附件

  • 罗非鱼.jpg
    罗非鱼.jpg
    6.1 KB · 查看: 131
  • 海鲫.jpg
    海鲫.jpg
    4.4 KB · 查看: 111
  • 鲫鱼.jpg
    鲫鱼.jpg
    3.4 KB · 查看: 129
[attachmentid=264563]黄鳍鲷
本地叫“黄加拉”
福建叫的“黄加拉”是另一种高级鱼――黄鲷(广东有“波宗”的叫法,不知本地?)
 

附件

  • 黄鳍鲷.jpg
    黄鳍鲷.jpg
    9.6 KB · 查看: 112
[attachmentid=264564]中国鲳
 

附件

  • 中国鲳.jpg
    中国鲳.jpg
    6.5 KB · 查看: 107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