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步步寻旧迹,感物怀故人 (3人在浏览)

[/B]QUOTE(zserdx @ 2011年06月07日 Tuesday, 08:03 PM)
可能是地域或别的什么原因,博贺港知名度远比不上阳江闸坡。
[snapback]3156779[/snapback]​



-------------------------------------------------------------------------------------

现在是阳江闸坡名声压倒博贺镇啦,但在毛泽东时代,被贴上政治宣传标签

的博贺是香喷喷的。博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成功种植木麻黄树林的渔港镇!博贺

姑娘陈娇因造林绿化工作成绩突出,曾上北京参加全国英雄劳动模范大会,受到毛主席接

见!电白绿化大地是全国出了名的,博贺林带是出了名的。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关

山月的名画《绿色长城》即取材于博贺湾跟南海虎头山一带。


阳江闸坡之出名不是因政治出名,二是她的整个海滩自然景观比博贺湾更美,离珠江三角

洲更近!!

电白因关山月画作《绿色长城》而出名,关山月又因这幅名画而提高了自己在美术界的大

师地位!

[图为关山月的力作《绿色长城》
 
电白县机关幼儿园位于水东木皮行和大堤巷交叉处。电白县机关幼儿园越变

越漂亮了,园内环境给我感觉比过去舒适多了,幼儿活动场地比以前开阔多了,这既是

国家鼓励私人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互相竞争的结果,又是跟新园长魄力大有关。80年代

有一段时间,电白县机关幼儿园学位少,入园难。原在教育局管幼儿教育的钟建玉调到县

机关幼儿园当副园长,我接替她兼管全县幼教。钟建玉系雷师毕业,业务能力强,道德思

想素质高,她会拉得一手好风琴!县机关幼儿园在80年代曾被茂名市教育局,茂名市妇联

评为全市唯一的幼儿教育先进工作单位(参评单位:高州、化州、信宜、茂南、电白),

这个荣誉的得来是园长、教师做了大量工作的结果。

我对幼儿教育是外行,不过还是做了一些推动工作:执行国家政策,在全县鼓励私人办幼

儿园,特别是推动了水东地区私人幼儿园的发展,在一定得程度上缓解了入园难的矛盾。

在水东开办第一家私人幼儿园的是一个从海南岛回电白安家的四川女人(李小玲),她分

别在东湖茶居、县武装部、新村都开办过幼儿园。80年代,教育局是不收私人幼儿园管理

费的。90年代后,对私人幼儿园是雁过拔毛,按每名幼儿每学年收取50元管理费,听说香

港、台湾是没有这项收费的,美国和全世界各国都别说收管理费了



图片7说明:从右边算起,第二行第一人是tianya ,第三行第二人是钟建玉。拍照地

点 :上海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图片9说明 :tianya与同行领导拍于从化县温泉旅游区天

湖,时间1988年3月
 
基本上同意tianya对水东湾资产处置的理解。
电白的官僚阶层贱卖国有资产的历史从此开端,之后是变本加厉、丧心病狂,无所不用其极。
各位电白人士细数历届tan官以及渐次消退的国有建筑、场地,这笔账自有分数。
留下来的是任意规划、建设,留下的是下岗、退休职工的欠账,留下的是基金会的窟窿,留下的是财政收入的抵押。。。。。。人民的血泪。
罄竹难书!!
 
水东澄波街木皮行巷也是很出名的,这里住着许多草根民众。木皮行巷还有一

座政府修建的大宿舍,宿舍全住着外来干部或及其子弟,其中有些是从山西、山东等省南

下的干部及其家属,我的校友李广平也住在这里,李是山西省籍的,我俩都是水东地区学

校少年篮球队的球员。记得李广平的胞兄也是打篮球的,是电白青年篮球代表队球员,李

广平的胞姐很高(足有168厘米),长得很健美,当时正在上电白红中学高中。他(她)

们和父母挤住一起。


木皮行巷有不少平民百姓是靠下海摸鱼捉虾为生的。现中山大学有个姓郑的教授,他家住

木皮行巷,其父母平时趁海挣钱,把他培养成材。木皮行巷可以通往水东防潮大堤,有椰

子树的地方,对面是电白机关幼儿园,是我一中同届校友吴锋的家。吴锋非常聪明,1977

年10月考上中山大学,现在中大教书,他的胞弟考上华师大。吴锋母亲是电白一小教师,

我在教育局做事时,记得吴锋母亲曾应上级组织要求,撰文介绍自己怎么把子女培养成材

的经验,这件事我印象极深的,因为我所在的科室是教育股,教育股当时具体是负责全县

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以后教育股才又分出一个德育股


第一张黑白照片右边第一个人是读初中时的吴锋,左边第一个人为本人。照片拍于

1974年东湖茶居。其它照片均为木皮行和木皮行相连[的大堤巷/b]
 
QUOTE(wadbnang @ 2011年06月08日 Wednesday, 09:11 PM)
这位有心人的补叙有误,绿海宾馆在九十年代还存在的啊!那时就与水东湾宾馆共存了,它位于中心台转往西湖那条路的路口。家母以前就在绿海工作,是以有印象。
[snapback]3157271[/snapback]​


记忆有误是正常,没误才不正常。意识正确就行了。
名字开始是两个字的,记不起了。后面两字也未必叫“宾馆”
卖多少钱并不清楚,只是听一个人说两千万,只是当时市民的反映“什么都归私人的了”并没有反映很强说“送给关系户了”。10080万这个数据有来源吗?不大相信有这样便。
建楼的事倒相信自己的观点,信息来源也可靠。
作为一个公司的财产,从逻辑上讲,县政府不可能干涉,84年的时候,那旅行社黑乎乎的,早该拆了。如果是县委县政府干涉,那么,建楼的钱呢?84年的银行是不买县政府的帐的。何况,难道县政府承担债务吗?
记忆中,造价不高1000万,装修费很高,也接近1000万。当然,这也是记忆,还是听说的。82、83年建的“桃花楼酒家”是造价是10来万,因“包公头”擅自加黄泥,质检不合格,荒废了多年,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又营业,是否加固了?还是重新质检了。
所以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拆建然后白送,捞钱!
当时应该是有政策扶持,才可以低息贷款。信宜当时还很很穷,也建了个十四层,都是系统内的事。
如果是想象中的那样,拆建然后白送,捞钱!旅行社和陶然酒家一起拆不更好?还有,现在通汇手机城当时是纺织品公司名下的“东洋商场”、烟糖公司名下的“南方商场”一起拆不更好?都是同一性质的产业!
水东湾应该是85年春夏开工的,87、88年完工的,开张那天,人山人海,我却记得邮电局门口的报亭有人这样骂“我还以为是有本事赚了钱,原来是贷款建的!看他将来怎么还!”
84年的刘华生经常用一辆自行车到一小接送他的“I仔”,县领导买一辆自用自行车或者衣车还要到商业局找人写“批条”,按批发价照顾。80年代末,90年代,这社会才开始膨胀的!!
杨竹轩,口碑算不错,但也不至于“像花一样红”?听说,赌博赢了很多钱,一位妓女带来好运,传得有眉有目!由于没有证实,不好转述。但听说杨竹轩有政治目光,结交、资助共产党人,所以解放后并没有受到迫害,我是很相信的。上海的黄金荣,青帮头子蒋阶石的师父,也有这手。所以他可以在上海安度晚年。而杜月笙,虽然也有这一手,但由于早年曾经诱杀工人领袖,担心报复,所以远走香港。
 
不管是谁,都应该坚持“多视角看问题”,如果一定要“单视角看问题”,我看,还不如看《南方日报》、《人民日报》。
 
QUOTE(匹夫 @ 2011年06月09日 Thursday, 01:52 PM)
长见识了,很好的帖子
[snapback]3157529[/snapback]​



----------------------------------------------------------------------------------------

如果我的帖子能产生一点社会意义,那么我将感到高兴。我看社会问题总有

自己的视角。杨竹轩是香是臭,还是问问电白南海广大人民群众吧,杨竹轩在电白刮过地

皮吗?抢过屋吗?欺压过哪个老百姓吗?霸天霸地吗?关于杨竹轩和三太其人其事,我是

从一位品质好,出身穷苦的老共产党员,去朝鲜打过仗,原任陈村中学校长的蔡XX亲口

跟我说的。蔡校长的爱人叫七嫂,在电白一中饭堂做过工友。蔡是南海公社下里人,

他认识杨竹轩,他亲眼见过穷人在杨竹轩棺材前奠酒和数百群众在路中阻拦政府把三太押往

水东公审枪毙。要老百姓选官员,你选杨竹轩还是选罗荫国、陈亚春?




附 :《电白人杂志》刊登的关于杨竹轩其人其事

杨竹轩是我县历史上一个复杂的人物,其族人杨春青的《杨竹轩其人其事》一

文,将其神秘的面纱揭去,还了他本来的面目。

杨竹轩名锡禄,竹轩是他的字,电白县南海乡霞里村人,历任电白中学校长、广东教育委

员、电白代县长、化州县长、中校代理团长、少将参议等职。历史上的封建官僚都有其两

面性,杨竹轩也受到时代的局限,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于大革命时期曾参与镇压过农

民运动,这为众所周知;而他又是一个开明士绅、文化人、慈善家,这又无人不晓。《杨

竹轩其人其事》一文,揭示了他后者的这段经历,却缺少考据。而杨竹轩的文友邵德经他

的赠诗与唱酬诗,以及杨氏族谱,却可作为杨文的印证和补阙。

乐善好施

杨竹轩在陈济棠、余汉谋手下当官、从军、经商、炙手可热。他交流广阔、人气旺盛、叱

咤商场,积聚了巨额财富。他善于“敛财”,却“既为己,也为人”、“乐善好施,讲仁

义,重乡情,恤穷人”(《杨竹轩其人其事》)。从二十世纪30年代至1946年去世前,

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至廿八日一连五天,在霞里他家大门口和水东东阳酒店门前,施舍银

米给穷人过年,每人五升米,四毫白银,有时还兼施棉胎、棉衣,使穷人勉强可度过年

关。因而,乡民对其非常感戴。抗战胜利后,当其灵柩从南雄任所妇葬故里时,“霞里四

村民众有数百人奠酒致祭”。

他生前好友邵德作诗赞道:

何愧昂藏八尺身,一生仗义喜亲仁。桥方泊岸行人便,寺立慈恩佛相新。

到处孤寒欣被泽,传家清白贵能贫。救荒又见频输粟,桑梓腾欢遍地春。

诗中的末两句,作者自注云:“君赈济饥贫散发粟不遗余力”、“近来县属米荒,君平粜

赈济活人不少”。这是对他乐善好施的有力佐证。“桥方泊岸行人便”,作者注道:“君

独力捐资创建元山子乡石桥及木高义渡”。其中的“义渡”,是指当时南海和内地人来往

必须绕道五、六里经过“墨胶渡”,极其不便。于是他出资购置渡船,每年拔出十二石谷

给摆渡者作为报酬,“长年免费为过渡者摆渡”,所以行人称为“杨作轩义渡”,一直流

传至今。

又诗中的“寺立慈安佛相新”句,作者注道:“君保存名胜,倡建庙宇,均不惜倾囊相

助”。可见杨竹轩还具有保护文物意识,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堂化雨

邵德赠杨竹轩诗道:

莲峰讲学坐皋比,树木树人



一力支。鸣世以经光北斗,育才有道法南皮。

春风马帐三千秀,化雨g堂百代垂。梓里菁莪方济济,载培毕竟是阿谁。

杨竹轩毕业于两广高等师范博物专业,先后任过中学老师、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电白中

学校长,为电邑的教育竭尽心力,培养了不少经世之才,是闻名遐迩的教育家。邵诗将其

比作狄仁杰、张南皮、马融诸先贤,盛赞其为教育“树木树人一力支”、“化雨g堂百代

垂”的贡献。“g堂”者,学校,讲堂也。

在电白文坛中,杨竹轩参与的一件逸事却鲜为人知。

民国二十七年(1938),电白县长谢崧举邀请乡绅、名流30余人考察放鸡岛,策划于岛

上建造一座“观海亭”以纪念孙中山伟大的历史功绩;同时兴建“八仙亭”以纪渔人与八

仙之奇遇。谢崧举还赋诗一首道:“巍峨莲岭一峰峦,风景清幽壮大观。水色山光成画

本,放鸡并峙岛回澜”。昌岱诗社社长黄大墀沉吟推敲良久,赋了一阕《水调歌头・游放

鸡岛》道:“乘艇海门去,直向放鸡游。遥看碧水清澈,汩汩与天浮。岛上峰峦叠翠,海

底珊瑚蟠柱,风景醉人眸。又见沙湾上,帆影乱飞鸥。从东岸、轻拂棹,溯潮流。忆怀唐

代,李公德裕贬崖州。赴任途径此地,镌立碑文纪事,千秋史名留。潜泳旅游点,声誉播

全球。”众人皆击掌称好。同行中有电邑著名的预言家崔镜天,他在浏览时断言:“半个

世纪后,此岛将成为一处风光旖旎的百花园”。前县长杨竹轩纵声大笑道:“果如汝言,

吾先撰一联以志之!”即信口吟联道:

娇花争放惊人眼,好岛相亲感客怀。

可惜,由于残酷的抗日战争烽烟遍地,县署迁往霞洞,他们的愿望也就成为了泡影。而

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放鸡岛已开发为一处风光绚丽的旅游胜地、全国第一个潜水旅游

点与设施齐全的游乐场所(以上记述见拙文《放鸡岛史迹寻踪》,《炎黄风韵》2004年第

10、11期合刊)。

宦海留踪

宦海浮沉苦又甘,牛刀小试意何堪。安民息讼花盈县,指水盟心印月潭;

剿抚兼施平寇患,夤缘绝迹祗诗谈。罗江蕉港讴歌遍,琴鹤双携兴倍酣。(邵德)

杨竹轩历任民国电白代县长、化州县长。主政两县期间,政绩颇著,清名远播。任上,为

了“安民息讼”,花了大力气而终于“花盈县”。对肆虐乡民的匪患,则“剿抚兼施”。

邵诗注:“剿平著匪徐东海,招抚著匪岑耀庭”。忠勤治理的结果是:“罗江蕉港讴歌

遍”,电白、化州两县人民能够稍事休养生息了,文化教育也得到繁荣发展了,为政之余

可以“琴鹤双携”而吟兴炽发了。

《电白爵山杨氏族谱・传略》篇载:“旋调化州县县长时,余握奇将军任陆军团长驻防梅

录,公特具巨眼,结交甚笃。未几,余将军由团长升旅长、师长、军长而总司令。方西南

开府广州,各自为政,兵戎相见,一触即发。余将军命不避艰险赴京调协,归政中央局成

统一”。文中详实记载了杨竹轩巨眼识英才,与余汉谋深相结交。此时,正值南北军阀混

战期间。杨竹轩奉余汉谋之命,四方奔方斡旋,结果促成“归政中央局成统一”,其劳绩

卓著!因此,邵德撰诗赞道:“操戈同室苦相持,扰扰中原战马疲。西北有天分楚汉,东

南无地限华夷;沈消戾气资筹策,喜见兵权释酒卮。回顾胡骑蹂躏遍,更从何处采仙

芝”。

“抗战军兴,公任广东绥靖公署少将参议,襄赞戎机,甚为余将军所倚重,言听计从,礼

以客卿。”(同上书)

1938年底,广州沦陷后,广东军政重心北移到韶关、南雄一带。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后

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素知杨竹轩善于经商理财,先后任命杨为广东禁烟督察处

副处长、广东国裕公司总经理,让他去查处鸦片,统销全省食盐。杨竹轩人尽其才,殚精

竭虑,为抗战筹集了大批军费和军用物资。军政要员也趁机中饱私囊,大发国难财。杨忧

国忧民之心,从其友人邵德的《次和杨竹轩五十诞辰旅坎同乡邀饮酒家感赋》可以一证。

诗道:

期颐今始半经过,如日中天喜若何。家庆正堪传二乐,眉齐端合祝三多;

称觞有感因忧国,举座同仇誓讨倭。此日且赓仁者寿,浅斟春酒醉酣歌。

在“家庆正堪传二乐”,满座举杯称贺中,却“称觞有感因忧国”而“同仇誓讨倭”,乐

不忘忧,慷慨高歌,表现了为国家为民族的壮烈情怀。

据《杨竹轩其人其事》记述,由于积劳成疾,杨竹轩患肝癌于1944年病逝于南雄任所,终

年仅56岁。由于时为抗战期间日寇的重重封锁,临终时没有一个直系亲属在他身旁。他没

有看到抗战的最后胜利,但其祭礼却十分隆重,余汉谋率文武大员前往致悼,并亲任主

祭,极尽哀荣。直到日本投降后的1946年,其亲属才将其灵柩归葬故里。

这就是杨竹轩的本来面目,至于其历史功过,那就让诸文人学者去评论吧!
 
QUOTE(tianya @ 2011年06月09日 Thursday, 01:50 PM)
----------------------------------------------------------------------------------------

如果我的帖子能产生一点社会意义,那么我将感到高兴。我看社会问题总有

自己的视角。杨竹轩是香是臭,还是问问电白南海广大人民群众吧,杨竹轩在电白刮过地

皮吗?抢过屋吗?欺压过哪个老百姓吗?霸天霸地吗?关于杨竹轩和三太其人其事,我是

从一位品质好,出身穷苦的老共产党员,去朝鲜打过仗,原任陈村中学校长的蔡XX亲口

跟我说的。蔡校长的爱人叫七嫂,在电白一中饭堂做过工友。蔡是南海公社下里人,

他认识杨竹轩,他亲眼见过穷人在杨竹轩棺材前奠酒和数百群众在路中阻拦政府把三太押往

水东公审枪毙。要老百姓选官员,你选杨竹轩还是选罗荫国、陈亚春?

附 :《电白人杂志》刊登的关于杨竹轩其人其事

杨竹轩是我县历史上一个复杂的人物,其族人杨春青的《杨竹轩其人其事》一

文,将其神秘的面纱揭去,还了他本来的面目。

杨竹轩名锡禄,竹轩是他的字,电白县南海乡霞里村人,历任电白中学校长、广东教育委

员、电白代县长、化州县长、中校代理团长、少将参议等职。历史上的封建官僚都有其两

面性,杨竹轩也受到时代的局限,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于大革命时期曾参与镇压过农

民运动,这为众所周知;而他又是一个开明士绅、文化人、慈善家,这又无人不晓。《杨

竹轩其人其事》一文,揭示了他后者的这段经历,却缺少考据。而杨竹轩的文友邵德经他

的赠诗与唱酬诗,以及杨氏族谱,却可作为杨文的印证和补阙。

乐善好施

杨竹轩在陈济棠、余汉谋手下当官、从军、经商、炙手可热。他交流广阔、人气旺盛、叱

咤商场,积聚了巨额财富。他善于“敛财”,却“既为己,也为人”、“乐善好施,讲仁

义,重乡情,恤穷人”(《杨竹轩其人其事》)。从二十世纪30年代至1946年去世前,

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至廿八日一连五天,在霞里他家大门口和水东东阳酒店门前,施舍银

米给穷人过年,每人五升米,四毫白银,有时还兼施棉胎、棉衣,使穷人勉强可度过年

关。因而,乡民对其非常感戴。抗战胜利后,当其灵柩从南雄任所妇葬故里时,“霞里四

村民众有数百人奠酒致祭”。

他生前好友邵德作诗赞道:

何愧昂藏八尺身,一生仗义喜亲仁。桥方泊岸行人便,寺立慈恩佛相新。

到处孤寒欣被泽,传家清白贵能贫。救荒又见频输粟,桑梓腾欢遍地春。

诗中的末两句,作者自注云:“君赈济饥贫散发粟不遗余力”、“近来县属米荒,君平粜

赈济活人不少”。这是对他乐善好施的有力佐证。“桥方泊岸行人便”,作者注道:“君

独力捐资创建元山子乡石桥及木高义渡”。其中的“义渡”,是指当时南海和内地人来往

必须绕道五、六里经过“墨胶渡”,极其不便。于是他出资购置渡船,每年拔出十二石谷

给摆渡者作为报酬,“长年免费为过渡者摆渡”,所以行人称为“杨作轩义渡”,一直流

传至今。

又诗中的“寺立慈安佛相新”句,作者注道:“君保存名胜,倡建庙宇,均不惜倾囊相

助”。可见杨竹轩还具有保护文物意识,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堂化雨

邵德赠杨竹轩诗道:

莲峰讲学坐皋比,树木树人
一力支。鸣世以经光北斗,育才有道法南皮。

春风马帐三千秀,化雨g堂百代垂。梓里菁莪方济济,载培毕竟是阿谁。

杨竹轩毕业于两广高等师范博物专业,先后任过中学老师、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电白中

学校长,为电邑的教育竭尽心力,培养了不少经世之才,是闻名遐迩的教育家。邵诗将其

比作狄仁杰、张南皮、马融诸先贤,盛赞其为教育“树木树人一力支”、“化雨g堂百代

垂”的贡献。“g堂”者,学校,讲堂也。

在电白文坛中,杨竹轩参与的一件逸事却鲜为人知。

民国二十七年(1938),电白县长谢崧举邀请乡绅、名流30余人考察放鸡岛,策划于岛

上建造一座“观海亭”以纪念孙中山伟大的历史功绩;同时兴建“八仙亭”以纪渔人与八

仙之奇遇。谢崧举还赋诗一首道:“巍峨莲岭一峰峦,风景清幽壮大观。水色山光成画

本,放鸡并峙岛回澜”。昌岱诗社社长黄大墀沉吟推敲良久,赋了一阕《水调歌头・游放

鸡岛》道:“乘艇海门去,直向放鸡游。遥看碧水清澈,汩汩与天浮。岛上峰峦叠翠,海

底珊瑚蟠柱,风景醉人眸。又见沙湾上,帆影乱飞鸥。从东岸、轻拂棹,溯潮流。忆怀唐

代,李公德裕贬崖州。赴任途径此地,镌立碑文纪事,千秋史名留。潜泳旅游点,声誉播

全球。”众人皆击掌称好。同行中有电邑著名的预言家崔镜天,他在浏览时断言:“半个

世纪后,此岛将成为一处风光旖旎的百花园”。前县长杨竹轩纵声大笑道:“果如汝言,

吾先撰一联以志之!”即信口吟联道:

娇花争放惊人眼,好岛相亲感客怀。

可惜,由于残酷的抗日战争烽烟遍地,县署迁往霞洞,他们的愿望也就成为了泡影。而

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放鸡岛已开发为一处风光绚丽的旅游胜地、全国第一个潜水旅游

点与设施齐全的游乐场所(以上记述见拙文《放鸡岛史迹寻踪》,《炎黄风韵》2004年第

10、11期合刊)。

宦海留踪

宦海浮沉苦又甘,牛刀小试意何堪。安民息讼花盈县,指水盟心印月潭;

剿抚兼施平寇患,夤缘绝迹祗诗谈。罗江蕉港讴歌遍,琴鹤双携兴倍酣。(邵德)

杨竹轩历任民国电白代县长、化州县长。主政两县期间,政绩颇著,清名远播。任上,为

了“安民息讼”,花了大力气而终于“花盈县”。对肆虐乡民的匪患,则“剿抚兼施”。

邵诗注:“剿平著匪徐东海,招抚著匪岑耀庭”。忠勤治理的结果是:“罗江蕉港讴歌

遍”,电白、化州两县人民能够稍事休养生息了,文化教育也得到繁荣发展了,为政之余

可以“琴鹤双携”而吟兴炽发了。

《电白爵山杨氏族谱・传略》篇载:“旋调化州县县长时,余握奇将军任陆军团长驻防梅

录,公特具巨眼,结交甚笃。未几,余将军由团长升旅长、师长、军长而总司令。方西南

开府广州,各自为政,兵戎相见,一触即发。余将军命不避艰险赴京调协,归政中央局成

统一”。文中详实记载了杨竹轩巨眼识英才,与余汉谋深相结交。此时,正值南北军阀混

战期间。杨竹轩奉余汉谋之命,四方奔方斡旋,结果促成“归政中央局成统一”,其劳绩

卓著!因此,邵德撰诗赞道:“操戈同室苦相持,扰扰中原战马疲。西北有天分楚汉,东

南无地限华夷;沈消戾气资筹策,喜见兵权释酒卮。回顾胡骑蹂躏遍,更从何处采仙

芝”。

“抗战军兴,公任广东绥靖公署少将参议,襄赞戎机,甚为余将军所倚重,言听计从,礼

以客卿。”(同上书)

1938年底,广州沦陷后,广东军政重心北移到韶关、南雄一带。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后

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素知杨竹轩善于经商理财,先后任命杨为广东禁烟督察处

副处长、广东国裕公司总经理,让他去查处鸦片,统销全省食盐。杨竹轩人尽其才,殚精

竭虑,为抗战筹集了大批军费和军用物资。军政要员也趁机中饱私囊,大发国难财。杨忧

国忧民之心,从其友人邵德的《次和杨竹轩五十诞辰旅坎同乡邀饮酒家感赋》可以一证。

诗道:

期颐今始半经过,如日中天喜若何。家庆正堪传二乐,眉齐端合祝三多;

称觞有感因忧国,举座同仇誓讨倭。此日且赓仁者寿,浅斟春酒醉酣歌。

在“家庆正堪传二乐”,满座举杯称贺中,却“称觞有感因忧国”而“同仇誓讨倭”,乐

不忘忧,慷慨高歌,表现了为国家为民族的壮烈情怀。

据《杨竹轩其人其事》记述,由于积劳成疾,杨竹轩患肝癌于1944年病逝于南雄任所,终

年仅56岁。由于时为抗战期间日寇的重重封锁,临终时没有一个直系亲属在他身旁。他没

有看到抗战的最后胜利,但其祭礼却十分隆重,余汉谋率文武大员前往致悼,并亲任主

祭,极尽哀荣。直到日本投降后的1946年,其亲属才将其灵柩归葬故里。

这就是杨竹轩的本来面目,至于其历史功过,那就让诸文人学者去评论吧!
[snapback]3157566[/snapback]​


这些资料谢谢提供!
 
tianya有心,竟自搜寻了这么多的史料,谢谢你!

“历史”蒙尘是暂时的,总有拂去迷雾还原真实的一刻。

24史的每一史并非由当朝修撰,通常是换朝代之后才出来。

因为口诛笔伐同朝的人事,岁月流逝,待他日方显其原本。
 
这是水东运动场。当时以人民最衷心爱戴的老书记王占鳌为首的中共电白县委为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在水东搞了十大工程,其中包括水东运动场。年轻一代别以为水东运动场好弄,它是靠王占鳌带领广大老百姓、一中学生搞义务劳动建起来的,当时这里还是一片海,清淤泥平整工作非常繁重!运动场东南面的那条防潮大堤硬是用数以万计的肩膀、双手担土运石块筑起来的。
 
这是水东运动场。当时以人民最衷心爱戴的老书记王占鳌为首的中共电白县委为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在水东搞了十大工程,其中包括水东运动场。年轻一代别以为水东运动场好弄,它是靠王占鳌带领广大老百姓、一中学生搞义务劳动建起来的,当时这里还是一片海,清淤泥平整工作非常繁重!运动场东南面的那条防潮大堤更是用数以万计的肩膀、双手担土运石块筑起来的。

运动场附近一些教师在那里开辟了菜园。担伞的这位老师今天来到她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蔬菜的园地,她听说我也是孩子王后,问我要菜否,送一些给我。眼前绿色的菜园让我联想到以种菜为生的那个可怜的山东菜农:

几亩卷心菜、一万块钱,对一个负债累累的农村家庭,成了足以致命的数目。山东省济南市唐王镇农民韩进听信人家说养殖赚钱,借了一万元买些小羊盖起棚子买了饲料,本想赚点钱供孩子上学,小羊却染上瘟疫,一万元赔光。今年他将家里六亩多地全种上卷心菜,偏遭连阴雨,卷心菜价格低至8分钱1斤,这个农民汉破碎的心再遭重击,最终选择自杀。

昨天上午,记者赶往唐王镇(属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并在众位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选择自杀的村民家里,几间破砖房,少量的家具,就构成了他的家。“上有老下有小,以后剩下老父老母,还有小孩子这日子怎么过吧……”一位姓李的大妈凑过来小声告诉记者,这个村民名叫韩进,今年才39岁,平时虽然不爱说话但是为人淳朴老实。他的父母今年已经70多岁了,还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大的今年14岁,小的今年才只有6岁。“头天发丧的时候,他的大女儿在前面哭的走不动路,老太太牵着才6岁的小闺女在后面跟着,我们旁观的人看着都直流泪。”

随后,记者跟着韩进的妻子来到他们家的田地里,六亩多地的卷心菜是这个家仅有的经济支柱,而现在才刚刚卖出不到一亩。这些卷心菜还有些已经抽薹蹿出了花,东倒西歪的在地里肆意地生长。“这些蹿花的卷心菜都不能要了,他这一走剩我自己该怎么办……”还没开口说话,韩进的妻子就已经泣不成声。在她断断续续的叙述中记者大体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去年韩进听信人家说养殖赚钱,他们家就借了一万块钱买了一些小羊,然后兴冲冲地盖了棚子买了饲料,本想能赚点钱供孩子上学,不料这些小羊却染上了瘟疫,顷刻之间一万元就赔光了。今年他又将家里六亩多地全都种上了卷心菜,屋漏偏遭连阴雨,现在卷心菜价格如此低迷,韩进本来破碎的心再次遭到重击,最终他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今天价格是涨点了,但他死那天,卷心菜才8分、1毛钱一斤。中午从菜市场回来,他就边喝酒边哭,说菜这么便宜看不见一点希望,六亩地得赔上万元,愁的他不想活了。劝了半天他倒也不哭了,还让我们娘俩去睡觉。可等我睡醒以后就找不到他了,到厕所一看,他竟然撇下我们娘仨上吊自杀了。”韩进的妻子哭着告诉记者,她去剪丈夫自杀时脖子里的那根绳子时,小女儿也在身旁,现在她夜里睡不着觉,总是哭着说想爸爸找爸爸。“我打算等剩下的卷心菜卖完后,就出去打工,也好养活孩子和还账……”

几亩卷心菜、一万块钱,对这个负债累累的农村家庭,成了足以致命的数目



我在水东运动场经历过两件大事:

一、1976年9月18日下午3点,毛主席去世追悼大会在水东运动场隆重举行。“毛主席去世追悼大会”、“化悲痛为力量”等黑布标语口号是由电白文化馆党支部书记朱振文具体组织人制作的,当时还在读高一的我和几个女校友(其中有一个长的又高又不错的姑娘是木皮巷人,如果她看了这个帖子,那么肯定能回忆起这一幕情景)被县里抽来协助文化馆完成这项特殊的政治任务。我和校友要做的工作就是,用剪刀把写在厚纸的白色正M大字剪下,然后再用大别针别到大块长方形的黑布上,拿到运动场悬挂。朱振文和我父亲是同学,他认识我。任务完成后,他叫我们在伙食补助费表格上签名,给我们每人补助了几块钱。年轻的网友不知道,当时读高中每学期只需一次性缴纳7.5元学杂费!而缝一把葵扇的工价是一分钱!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拿补助这事!!


朱振文是电白书画家,曾当过教师、校长、跃进街居委会主任。他在逢年过节制作的走马灯很漂亮。他写的诗就是现在的文科大学生也没几个能写出来的。我除了了羡慕他的才华,更敬重他的高尚人品!生前,他家总是高朋满座,我和电白文联梁梓材也一起到过他家做客。下面我摘录老前辈朱振文写的两首诗,供网友欣赏:



马踏观光

故郡连江瑞气融,当年赤岭醉仙翁。潮乌古洞彤云立,咸水澄湖碧海通。

清脆棋声频入耳,神奇马迹自生风。地灵人杰多幽景,全赖天然造化功



河角水库


河角清幽不染尘,微澜万顷漾平湖。千寻石坝云烟绕,百里芳林锦绣铺。

日仄枝斜栖瑞鹤,秋晴水碧泛仙凫。游人最爱波中景,翠拥群山入画图。


二、1975年夏季的一天,南海舰队(军级编制)歌舞团的军车途经陈村325国道翻车,三个年轻貌美的演员受重伤被紧急送往县人民医院留医部抢救。次日夜间,一架直升飞机在水东空中盘旋,徐徐降落运动,巨大的螺旋桨卷起了大风,大风又扬起了泥沙,围观者上千人。原来是直升飞机飞水东是转运伤员的。一个演员在水东走完了她绚丽多彩的短暂人生,据传,转运广州的那两个演员只有一人救活!
 
这是水东运动场。当时以人民最衷心爱戴的老书记王占鳌

为首的中共电白县委为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在水东搞了十大工程,

其中包括水东运动场。年轻一代别以为水东运动场好弄,它是靠王占鳌带领广大老百姓、

一中学生搞义务劳动建起来的,当时这里还是一片海,清淤泥平整工作非常繁重!运动场

东南面的那条防潮大堤更是用数以万计的肩膀、双手担土运石块筑起来的。

运动场附近一些教师在那里开辟了菜园。担伞的这位老师今天来到她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蔬

菜的园地,她听说我也是孩子王后,问我要菜否,送一些给我。眼前绿色的菜园让我联想

到以种菜为生的那个可怜的山东菜农(文章转载网络):

几亩卷心菜、一万块钱,对一个负债累累的农村家庭,成了足以致命的数目。山东省济南

市唐王镇农民韩进听信人家说养殖赚钱,借了一万元买些小羊盖起棚子买了饲料,本想赚

点钱供孩子上学,小羊却染上瘟疫,一万元赔光。今年他将家里六亩多地全种上卷心菜,

偏遭连阴雨,卷心菜价格低至8分钱1斤,这个农民汉破碎的心再遭重击,最终选择自杀。



......“上有老下有小,以后剩下老父老母,还有小孩子这日子怎么过吧……”一位姓李的

大妈凑过来小声告诉记者,这个村民名叫韩进,今年才39岁,平时虽然不爱说话但是为人

淳朴老实。他的父母今年已经70多岁了,还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大的今年14岁,小的今年

才只有6岁。“头天发丧的时候,他的大女儿在前面哭的走不动路,老太太牵着才6岁的小

闺女在后面跟着,我们旁观的人看着都直流泪。”(菜农的妻儿见第15张图片)

......



我在水东运动场经历过两件大事:

一、1976年9月18日下午3点整,电白瓷厂和停泊在水东码头的所

有船只

一齐拉响了全县城可听到的汽笛声,毛主席去世追悼大会在水东运动

场隆重举行,电白党政

机关人民团体、文教卫生、驻军部队等系统2万多人参加追悼大会,

县革委会主任、县委书

记赵守桐致悼词


我在现场听到和看到了

许多人在哭泣。
邓小平死时,我没听到有人为他哭.....

“毛主席去世追悼大会”、“化悲痛为力量”等黑布标语口号是由电白文化馆党支部书记

朱振文具体组织人制作的,当时还在读高一的我和几个女校友(其中有一个长的又高又不

错的姑娘是木皮巷人,如果她看了这个帖子,那么肯定能回忆起这一幕情景)被县里抽来

协助文化馆完成这项特殊的政治任务。我和校友要做的工作就是,用剪刀把写在厚纸的白

色正M大字剪下,然后再用大别针别到大块长方形的黑布上,拿到运动场悬挂。朱振文和

我父亲是同学,他认识我。任务完成后,他叫我们在伙食补助费表格上签名,给我们每人

补助了几块钱。年轻的网友不知道,当时读高中每学期只需一次性缴纳7.5元学杂费!而缝

一把葵扇的工价是一分钱!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拿补助这事!!


朱振文是电白书画家,曾当过教师、校长、跃进街居委会主任。他在逢年过节制作的走马

灯很漂亮。他写的诗就是现在的文科大学生也没几个能写出来的。我除了了羡慕他的才

华,更敬重他的高尚人品!生前,他家总是高朋满座,我和电白文联梁梓材也一起到过他

家做客。下面我摘录老前辈朱振文写的两首诗,供网友欣赏:



马踏观光

故郡连江瑞气融,当年赤岭醉仙翁。潮乌古洞彤云立,咸水澄湖碧海通。

清脆棋声频入耳,神奇马迹自生风。地灵人杰多幽景,全赖天然造化功


河角水库

河角清幽不染尘,微澜万顷漾平湖。千寻石坝云烟绕,百里芳林锦绣铺。

日仄枝斜栖瑞鹤,秋晴水碧泛仙凫。游人最爱波中景,翠拥群山入画图。


二、1975年夏季的一天,南海舰队(军级编制)歌舞团的军车途经陈村325国道翻车,三

个年轻貌美的演员受重伤被紧急送往县人民医院留医部抢救。次日夜间,一架直升飞机在

水东空中盘旋,徐徐降落运动,巨大的螺旋桨卷起了大风,大风又扬起了泥沙,围观者上

千人。原来是直升飞机飞水东是转运伤员的。一个演员在水东走完了她绚丽多彩的短暂人

生,据传,转运广州的那两个演员只有一人救活!
 
继续听历史。。。。。。。。。。
 
QUOTE(dqbp @ 2011年06月11日 Saturday, 06:45 AM)
历史是一面镜子
[snapback]3158505[/snapback]​



------------------------------------------------------------------------------------------

水东实践中学是杨竹轩家族办的,是一所不赚钱的为社会培养人才造福人民

的学校。现在想借办学大发横财的人有的是!!吃学生,骗国家,公然贪污办学公款的校

长有的是!
 
QUOTE(春诗 @ 2011年06月09日 Thursday, 03:09 PM)
这些资料谢谢提供!
[snapback]3157584[/snapback]​


假史学家!
 
QUOTE(tianya @ 2011年06月11日 Saturday, 12:33 PM)
------------------------------------------------------------------------------------------

水东实践中学是杨竹轩家族办的,是一所不赚钱的为社会培养人才造福人民

的学校。现在想借办学大发横财的人有的是!!吃学生,骗国家,公然贪污办学公款的校

长有的是!

[snapback]3158622[/snapback]​


电白中学就是例子。
 
图片是东湖公园东南面的凉亭、冼夫人铜像一带和50年代末海滨公园种下的

木麻黄树。

这一带以前叫海滨公园咸水塘。水塘四周除了天籁之声,就是静悄悄,童年时眼中的郁郁

葱葱的木麻黄树林,椰林、黄花、野草在一年四季,迎着海风中婆娑起舞,走进这一带,

阴凉阴凉的。

咸水塘凉亭的西南面30米处原有一座杂草丛生的人工土台,那是70年代前的刑场!在这个

刑场丧命的囚犯有:

潘北全----19岁,罪名反革命。潘是七径米粮大队

人,按当时的刑法,潘不应被枪决。

潘干的坏事:去茂名市袂花公社趁墟,花钱包下供销社饭店饭桌,造成赶集农民无法吃

饭,毛泽东时代是不允许私人开饭店的,无论何人出外,肚子饿了,都只能到国营或集体

饭店吃饭;把面值10元换成一分分硬币拿到种着红薯等农作物的坡园撒放,让村童们像饿

狗一样去争啃骨头,村童为了争着捡到硬币就踩坏了农作物;米粮大队书记有侵占大队集

体利益的违法行为,潘北全在公开场合指责过他,跟大队书记对抗。这个大队书记叫潘北

齐,很有名气的,他整了北全的犯罪材料报送公社、县。为了致潘北全于死地,书记还诈

称,叫广大村民在一张纸上签名画押领布票,其实那是一份强奸民意的请求上级枪毙潘北

全的材料书!潘北全死后的80年代其案获得法院改判,听他的老师告诉我,潘父拿到了一

笔赔偿款。

陈开汉 : 沙院小学教师,34岁,地主出身。他残

忍地用锄头掘死女学生。陈与死者谈恋爱,遭死者父母强烈反对。女生变心,结果惨遭杀

害!

那和妇女与奸夫合谋毒死丈夫。女的判死,

男的充军。

周XX,香港人,开船到放鸡岛接运偷渡客被抓。那是一

艘装备非常现代化的大渔船,政府把

它没收过来,交给博贺渔业大队用。由于博贺渔民文化低,不懂操作驾驶此船,政府让周

XX随渔民开船出海捕鱼,戴罪立功。后来,周XX在大海上企图驾船逃跑,砍伤了起来反抗

的渔民。枪毙周XX那天,我见到他被五花大绑押赴刑场。周是个很斯文的靓仔。听说,行

刑的当天,省有加急电报下来,令电白别杀,但迟了两个小时,原来周的家属向港英政府

求救,政府出面向广东当局陈情。。。。。。。
 
QUOTE(tianya @ 2011年06月11日 Saturday, 03:29 PM)


那和妇女[/color]
[/B]与奸夫合谋毒死丈夫。女的判死,

男的充军。

[/color]
[snapback]3158698[/snapback]​




不知楼主是否有笔误?或是其它原因?
解放后,犯罪的男人一般不会充军的,毕竟这早已异于古代的做法了.
 
QUOTE(书生一个 @ 2011年06月12日 Sunday, 09:39 PM)
不知楼主是否有笔误?或是其它原因?
解放后,犯罪的男人一般不会充军的,毕竟这早已异于古代的做法了.
[snapback]3159348[/snapback]​



----------------------------------------------------------------------------------------------

我是把充军借代判刑劳改,借代有时容易产生误解。
  
词典解释:“充军:就是罚犯人到边远地区从事强迫性的屯种或充实军伍,是轻于死刑、

重于流刑的一种刑罚,作为死刑代用刑 ‘刑莫惨于此’”。
 
QUOTE(tianya @ 2011年06月12日 Sunday, 10:42 PM)
----------------------------------------------------------------------------------------------

我是把充军借代判刑劳改,借代有时容易产生误解。
  
词典解释:“充军:就是罚犯人到边远地区从事强迫性的屯种或充实军伍,是轻于死刑、

重于流刑的一种刑罚,作为死刑代用刑 ‘刑莫惨于此’”。

[snapback]3159407[/snapback]​




将上贴,笔莫停-----

请继续,感觉老一辈的人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段较艰苦的经历(如上面所提的邓秉(丙)政教师等等)-----
 
QUOTE(书生一个 @ 2011年06月13日 Monday, 02:48 PM)
将上贴,笔莫停-----

请继续,感觉老一辈的人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段较艰苦的经历(如上面所提的邓秉(丙)政教师等等)-----
[snapback]3159697[/snapback]​



---------------------------------------------------------------------------------------------

邓炳政和那一代家庭出身地主资本家官僚的人都吃了不少苦头,这也是我的亲身经历。
 
原水东海滨公园东湖和西湖公园。童年时候,我和许多小伙伴经常光腚在东

湖、西湖游泳。东湖下水地点就是今天游艇这个位置,是砌着石块水泥台阶的。王占鳌时

代扩建了东湖,使水面面积增加了好几倍,又修建了一座西湖。那时的东湖西湖水质清,

四周都有椰林、花树、木麻黄树、枇杷树围绕着,是水东青少年儿童锻炼体魄的最佳地

方。今西湖的仿古大凉亭一共原有两座,其中一座建在东湖湖心岛(见照片第11张),规

格尺寸、摸样完全一致,东湖湖心岛仿古大凉亭毁于文革红卫兵的手里。

现在东湖西湖水质发臭,游客留在湖岸边屎尿痕迹清晰可见,在太阳光线和风能的作用

下,其味远扬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