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海拾贝
教授
- 注册
- 2010-07-14
- 帖子
- 3,523
- 反馈评分
- 2
- 点数
- 61
QUOTE(飘落的黄叶 @ 2010年08月26日 Thursday, 01:11 AM)
舍身伺虎
(原创)小译《舍身伺虎》文学爱好 2007-10-11 13:17:24 阅读179 评论3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前日一时兴起,在博里贴了篇《看图达意》的短文,其中有九幅照片,均为武汉东湖风景区景点之一“寓言园”中搜罗,并请博友们根据图中的雕塑引出相对的寓言。九幅图中,可能与雕塑的创作形式过于抽象,如《鹬蚌相争》;或与本人的摄影角度中心主题不明,如《滥竽充数》等因素有关,引起不少朋友的兴趣与疑问。文章由我首发,有义务回答朋友们的疑问,在此,就其中一幅《舍身侍虎》(也称“舍身饲虎”)抛砖引玉,供大家左证。
《舍身侍虎》一图出自何处?表达何意?为此在网上好一阵查找,总算有了一知半解。原来《舍身侍虎》出自佛文,相提并论的则有《割肉喂鹰》,其意异曲同工。转贴如下:
在过去无量劫中,有一位名叫大车的国王,他有3个太子名叫:摩诃波罗、摩诃提婆、摩诃萨省
有一天,大车国王到郊外游览风景,3个太子都随着父王前往。
他们行经一个大竹林,在那里憩息了一会,再往前行时,忽然发现1只母虎和7只小虎,小虎围绕在母虎身旁,而母虎因为照顾它的子女,已经7日不曾啖食东西了。
大王子摩诃波罗见此情景,感叹的说:
“真可怜啊!小虎只顾吮吸母乳,而母虎却已7天不曾吃东西了啊!”
二王子摩诃提婆亦说:
“我怎么救它们呢?母虎得不到食物,会饿死的,母虎若死了,7只小虎岂不亦要饿死吗?我怎么救它们呢…”
三王子摩诃萨仕嘉┑溃骸拔矣Ω冒盐业纳硖宀际└母虎啖食,母虎不饿死,小虎亦会得救的。”
舍身饲饿虎 希求无上道
大王子和二王子虽有这些善念,可是在那里徘徊了一会,叹息了一会,便离开了。
三王子――萨势鹆舜笥旅偷拇刃模勇往地走入竹林去,―直走到老虎的身旁,把身上的衣服脱去,挂在竹枝上,将自己的身体侧卧在母虎的前面,等候饿虎来吃他。这时,他一心思惟着自己生命的苦、空、无常、色身的不净、可厌;现在来舍弃它,以此布施功德,求取无上的究竟涅:然后以此施于一切众生,给与不可计量的法界安乐。
三王子思惟着,许久,不见老虎来吃他。
三王子萨始这样不能令老虎就食,便走上虎旁的悬崖上,踊身跳下,在晕迷状态中,仍未觉老虎来吃他。醒来后,便用干竹签自刺颈项,使身出血。那时大地震动,天雨妙香,虚空诸天,同声赞叹!
饿虎见太子已死,用舌头舐食王子颈上的血,用口啖王子身肉,尽食无余。最后,只剩下几条白骨头!
大车王及大王子、二王子,不见摩河萨使槔矗返身去寻找,此时饿虎已食太子身肉殆尽。顿时,王与太子悲不自胜,号哭,闷绝;然对三太子这种勇猛舍身的慈心,却使他们受了无上的感动。因此,各人都发了上求菩提,下益众生的伟大心愿。
北魏、纵73cm、横126cm、壁画 敦煌莫高窟254窟右。
更有人将此寓言加以发挥,看上去与佛教的宗旨相悖,也转贴在此,供大家左证:
佛祖尝打坐于菩提树下,有鹰旋于顶。
佛祖仰问之:何。
鹰道:饥。
佛祖是割肉置于地:足乎。
鹰道:足。
是衔肉张翅欲飞,忽回首问佛:何以舍肉?
佛祖答:为天下苍生舍身亦可,况乎肉!
鹰去,血迹沿地淌,有虎循而至之。
佛祖凝问之:何。
虎道:饥。
佛祖说:将此身以饲大王,可否?
虎怪之,问:何故。
佛祖答:为苍生故。
虎遂衔而归之。
十八罗汉闻之,群聚于菩提树下,法事以唁之。
鹰虎闻而蹈,纷至沓来,十八罗汉打杀之。
魂魄归西天,讼于佛祖:尝言佛家舍身以济天下也,今者不济亦可,何以反害吾辈性命若?
佛祖大嗔:是日势薄力单,自度无生之望也,是成全你等,何贪至此,恶性不改?若吾佛家皆善受者,岂不任你这等畜牲打杀?
不管如何描述,这个寓言都给人以一种极大的悲壮,显然与佛教主张的“普渡众生”思想有关,在现实中,尤其是在当代是不值得提倡的。改变现状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有很多,以肉身来换取某种平衡大概是古代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无奈之举吧。
听起来此寓言宣扬的也是一种“奉献”精神,然而奉献的对象却让人置疑。人类的奉献如果能换来人类更多的安宁与幸福是值得歌颂的,但奉献给非人类就另当别论了,这与佛教中的“众生”不仅仅是指人类有关,这大概就是佛教为什么不杀生,不吃荤的道理了。所以,我们在学习古代文化时,总要在前面说上一句:提其精华,弃其糟粕,绝不能“生吞活剥”了。
http://qjzx5408.blog.163.com/blog/static/1...00791111724157/
刚处理完俗务,感谢先生赐教;先生断章取义批评佛家,是欺世的大妄言,要入地狱的。无尽劫来,可消你业障,佛知你种下无尽恶因,一切都是佛的安排。
“飘落的黄叶”:你真是糊涂了吧,怎么将这段话也抄来了?你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吗?此段乃攻击佛祖之舍身救虎吧?--不管如何描述,这个寓言都给人以一种极大的悲壮,显然与佛教主张的“普渡众生”思想有关,在现实中,尤其是在当代是不值得提倡的。改变现状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有很多,以肉身来换取某种平衡大概是古代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无奈之举吧。
听起来此寓言宣扬的也是一种“奉献”精神,然而奉献的对象却让人置疑。人类的奉献如果能换来人类更多的安宁与幸福是值得歌颂的,但奉献给非人类就另当别论了,这与佛教中的“众生”不仅仅是指人类有关,这大概就是佛教为什么不杀生,不吃荤的道理了。所以,我们在学习古代文化时,总要在前面说上一句:提其精华,弃其糟粕,绝不能“生吞活剥”了。http://qjzx5408.blog.163.com/blog/static/1...00791111724157/
舍身伺虎
(原创)小译《舍身伺虎》文学爱好 2007-10-11 13:17:24 阅读179 评论3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前日一时兴起,在博里贴了篇《看图达意》的短文,其中有九幅照片,均为武汉东湖风景区景点之一“寓言园”中搜罗,并请博友们根据图中的雕塑引出相对的寓言。九幅图中,可能与雕塑的创作形式过于抽象,如《鹬蚌相争》;或与本人的摄影角度中心主题不明,如《滥竽充数》等因素有关,引起不少朋友的兴趣与疑问。文章由我首发,有义务回答朋友们的疑问,在此,就其中一幅《舍身侍虎》(也称“舍身饲虎”)抛砖引玉,供大家左证。
《舍身侍虎》一图出自何处?表达何意?为此在网上好一阵查找,总算有了一知半解。原来《舍身侍虎》出自佛文,相提并论的则有《割肉喂鹰》,其意异曲同工。转贴如下:
在过去无量劫中,有一位名叫大车的国王,他有3个太子名叫:摩诃波罗、摩诃提婆、摩诃萨省
有一天,大车国王到郊外游览风景,3个太子都随着父王前往。
他们行经一个大竹林,在那里憩息了一会,再往前行时,忽然发现1只母虎和7只小虎,小虎围绕在母虎身旁,而母虎因为照顾它的子女,已经7日不曾啖食东西了。
大王子摩诃波罗见此情景,感叹的说:
“真可怜啊!小虎只顾吮吸母乳,而母虎却已7天不曾吃东西了啊!”
二王子摩诃提婆亦说:
“我怎么救它们呢?母虎得不到食物,会饿死的,母虎若死了,7只小虎岂不亦要饿死吗?我怎么救它们呢…”
三王子摩诃萨仕嘉┑溃骸拔矣Ω冒盐业纳硖宀际└母虎啖食,母虎不饿死,小虎亦会得救的。”
舍身饲饿虎 希求无上道
大王子和二王子虽有这些善念,可是在那里徘徊了一会,叹息了一会,便离开了。
三王子――萨势鹆舜笥旅偷拇刃模勇往地走入竹林去,―直走到老虎的身旁,把身上的衣服脱去,挂在竹枝上,将自己的身体侧卧在母虎的前面,等候饿虎来吃他。这时,他一心思惟着自己生命的苦、空、无常、色身的不净、可厌;现在来舍弃它,以此布施功德,求取无上的究竟涅:然后以此施于一切众生,给与不可计量的法界安乐。
三王子思惟着,许久,不见老虎来吃他。
三王子萨始这样不能令老虎就食,便走上虎旁的悬崖上,踊身跳下,在晕迷状态中,仍未觉老虎来吃他。醒来后,便用干竹签自刺颈项,使身出血。那时大地震动,天雨妙香,虚空诸天,同声赞叹!
饿虎见太子已死,用舌头舐食王子颈上的血,用口啖王子身肉,尽食无余。最后,只剩下几条白骨头!
大车王及大王子、二王子,不见摩河萨使槔矗返身去寻找,此时饿虎已食太子身肉殆尽。顿时,王与太子悲不自胜,号哭,闷绝;然对三太子这种勇猛舍身的慈心,却使他们受了无上的感动。因此,各人都发了上求菩提,下益众生的伟大心愿。
北魏、纵73cm、横126cm、壁画 敦煌莫高窟254窟右。
更有人将此寓言加以发挥,看上去与佛教的宗旨相悖,也转贴在此,供大家左证:
佛祖尝打坐于菩提树下,有鹰旋于顶。
佛祖仰问之:何。
鹰道:饥。
佛祖是割肉置于地:足乎。
鹰道:足。
是衔肉张翅欲飞,忽回首问佛:何以舍肉?
佛祖答:为天下苍生舍身亦可,况乎肉!
鹰去,血迹沿地淌,有虎循而至之。
佛祖凝问之:何。
虎道:饥。
佛祖说:将此身以饲大王,可否?
虎怪之,问:何故。
佛祖答:为苍生故。
虎遂衔而归之。
十八罗汉闻之,群聚于菩提树下,法事以唁之。
鹰虎闻而蹈,纷至沓来,十八罗汉打杀之。
魂魄归西天,讼于佛祖:尝言佛家舍身以济天下也,今者不济亦可,何以反害吾辈性命若?
佛祖大嗔:是日势薄力单,自度无生之望也,是成全你等,何贪至此,恶性不改?若吾佛家皆善受者,岂不任你这等畜牲打杀?
不管如何描述,这个寓言都给人以一种极大的悲壮,显然与佛教主张的“普渡众生”思想有关,在现实中,尤其是在当代是不值得提倡的。改变现状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有很多,以肉身来换取某种平衡大概是古代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无奈之举吧。
听起来此寓言宣扬的也是一种“奉献”精神,然而奉献的对象却让人置疑。人类的奉献如果能换来人类更多的安宁与幸福是值得歌颂的,但奉献给非人类就另当别论了,这与佛教中的“众生”不仅仅是指人类有关,这大概就是佛教为什么不杀生,不吃荤的道理了。所以,我们在学习古代文化时,总要在前面说上一句:提其精华,弃其糟粕,绝不能“生吞活剥”了。
http://qjzx5408.blog.163.com/blog/static/1...00791111724157/
刚处理完俗务,感谢先生赐教;先生断章取义批评佛家,是欺世的大妄言,要入地狱的。无尽劫来,可消你业障,佛知你种下无尽恶因,一切都是佛的安排。
[snapback]3022919[/snapback]
“飘落的黄叶”:你真是糊涂了吧,怎么将这段话也抄来了?你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吗?此段乃攻击佛祖之舍身救虎吧?--不管如何描述,这个寓言都给人以一种极大的悲壮,显然与佛教主张的“普渡众生”思想有关,在现实中,尤其是在当代是不值得提倡的。改变现状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有很多,以肉身来换取某种平衡大概是古代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无奈之举吧。
听起来此寓言宣扬的也是一种“奉献”精神,然而奉献的对象却让人置疑。人类的奉献如果能换来人类更多的安宁与幸福是值得歌颂的,但奉献给非人类就另当别论了,这与佛教中的“众生”不仅仅是指人类有关,这大概就是佛教为什么不杀生,不吃荤的道理了。所以,我们在学习古代文化时,总要在前面说上一句:提其精华,弃其糟粕,绝不能“生吞活剥”了。http://qjzx5408.blog.163.com/blog/static/1...0079111172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