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浅析“佛祖割肉舍身” (1人在浏览)

我还有两本历代散文议论文什么的书,根本就不敢翻……狂汗一个…… 其实就算是大家都误解了讹传了,那又怎样呢?毕竟是引导大家向善的嘛,何必像个考古老头一样…… 我觉得如果真要深究就得放宽了去看,不应该只拿其中只言片语去往死里挖……不如玩个游戏,假设是你,你会怎么做?奋起反抗?喊帮拖?想办法逃?还是,慢慢割下肉,说“慢慢吃别噎着,还有呢”?假如你也不幸让老虎吃了然后老虎被你的喽灭了老虎跟你投诉,你怎么回答?
 
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
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遇见一只饥瘦秃鹰,正急迫的追捕一只温驯善良的鸽子,鸽子惊慌恐怖,看到菩萨,苍惶投入怀中避难、秃鹰追捕不得,周旋不去,显露出凶恶的样子对菩萨说:“你为了要救鸽子的生命,难道就让我饥饿而死吗?”菩萨问鹰说:“你需要什么食物?”鹰回答:“我要吃肉。”菩萨一声不响,便割自己臂上的肉来抵偿。可是鹰要求与鸽子的肉重量相等。菩萨继续割自己身上的肌肉,但是越割反而越轻,直到身上的肉快要割尽,重量还不能相等于鸽子。 
  
    便问菩萨道:“现在你该悔恨了吧?”菩萨回答说:“我无一念悔恨之意。”为了要使秃鹰相信,又继续的说:“如果我的话,真实不假,当令我身上肌肉,生长复原。”
  
   誓愿刚毕,身上肌肉果然当下恢复了原状。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1/1472336.shtml
转来的,不论真假,但佛教中的确有割肉肉饲鹰和以身饲虎的故事,只不过细节和楼主所云相差一万八千里。
 
《佛祖割肉舍身传》根本不算什么一本严谨的书。
佛教有经(佛祖言,阿难回忆)、论(门人所著)、律。佛教中唯一不是佛祖亲自说道的经是六祖的《坛经》,也是中国人值得自豪与欣慰的书。
《佛祖割肉舍身传》算经?论?律?
非经典所说的话,不足以为据。

引用文人加工过的故事作为批评宗教的论据,是非常荒唐。上面有朋友已经说了。
百喻经是寓言,不能当成完全的真实故事,这也给指出来了。
 
金刚经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随便搜索下:http://bbs.jiexieyin.org/dispbbs.asp?boardid=11&id=9927
在《金刚经》里面,提到过去有位忍辱仙人,在深山修忍辱行。当时的国王是歌利王,一天,歌利王带了好多的宫娥彩女,到山中去打猎。过了一会儿,国王停下来休息,竟不知不觉睡着了。宫女就到处游荡,一看到忍辱仙人,就好奇地到他跟前,听他讲佛法。   歌利王一醒,看不见大家,心想:这班人到那儿去了?一找,唉呀!竟然包围着一个出家人,这还得了!这出家人大概是不怀好意,歌利王这时难免不生起了怒火,于是把忍辱仙人「割截身体」,不但把他身上的肉割了下来,连他的耳朵、鼻子也割掉,接着割截四肢。这个忍辱仙人尽管遭受到如此残酷的凌虐,但因为他是修忍辱行的,却毫无反应。   歌利王问他:「我这样对待你,你恨我吗?」   「我不会恨你。」忍辱仙人回答,接着又说:   「我不但不恨你,将来我成道了,第一个还要先度你。」   忍辱仙人是多么的伟大呀!   当时,他更进一步向歌利王说:   「我还可以证明,我绝对没有恨你,假如我真正没有怨恨你的心,我的身体可以立刻复元。」   果然,不可思议的事出现了,忍辱仙人的身体随时复元了!   要知道,忍辱仙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前生,骄陈如就是过去的歌利王。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第一个要度他的。在五比丘中,他虽然是属于佛陀母系方面的人,但是五个代表中,却以他为首,就是这一个原因。 
 
双手关上生死路

秦少游一时对不出,苏东坡见状,向湖中投了一石,秦少游茅塞顿开,对出下联:投石惊破水底天。(以上凭儿时记忆,有谬误的地方,请方家手下留情,别教训俺)秦少游苏小妹才子佳人,民间多传为美谈。

有两个版本:
闭门推出窗前月;
投石冲开/破水底天。
破字不合律,但有版本为击破水底天。
 
QUOTE(666777 @ 2010年08月25日 Wednesday, 03:20 PM)
佛祖尝打坐于菩提树下,有鹰旋于顶。
佛祖仰问之:何。
鹰道:饥。
佛祖是割肉置于地:足乎。
鹰道:足。
是衔肉张翅欲飞,忽回首问佛:何以舍肉?
佛祖答:为天下苍生舍身亦可,况乎肉!
鹰去,血迹沿地淌,有虎循而至之。
佛祖凝问之:何。
虎道:饥。
佛祖说:将此身以饲大王,可否?
虎怪之,问:何故。
佛祖答:为苍生故。
虎遂衔而归之。
十八罗汉闻之,群聚于菩提树下,法事以唁之。
鹰虎闻而蹈,纷至沓来,十八罗汉打杀之。
魂魄归西天,讼于佛祖:尝言佛家舍身以济天下也,今者不济亦可,何以反害吾辈性命若?
佛祖大嗔:是日势薄力单,自度无生之望也,是成全你等,何贪至此,恶性不改?若吾佛家皆善受者,岂不任你这等畜牲打杀?
这个好像是原文。不知道楼主的文章复制何处?
[snapback]3022775[/snapback]​



你好!谢谢你的更正。以你的版本为准。
 
QUOTE(飘落的黄叶 @ 2010年08月26日 Thursday, 01:11 AM)
舍身伺虎
(原创)小译《舍身伺虎》文学爱好 2007-10-11 13:17:24 阅读179 评论3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前日一时兴起,在博里贴了篇《看图达意》的短文,其中有九幅照片,均为武汉东湖风景区景点之一“寓言园”中搜罗,并请博友们根据图中的雕塑引出相对的寓言。九幅图中,可能与雕塑的创作形式过于抽象,如《鹬蚌相争》;或与本人的摄影角度中心主题不明,如《滥竽充数》等因素有关,引起不少朋友的兴趣与疑问。文章由我首发,有义务回答朋友们的疑问,在此,就其中一幅《舍身侍虎》(也称“舍身饲虎”)抛砖引玉,供大家左证。
《舍身侍虎》一图出自何处?表达何意?为此在网上好一阵查找,总算有了一知半解。原来《舍身侍虎》出自佛文,相提并论的则有《割肉喂鹰》,其意异曲同工。转贴如下:
在过去无量劫中,有一位名叫大车的国王,他有3个太子名叫:摩诃波罗、摩诃提婆、摩诃萨省
有一天,大车国王到郊外游览风景,3个太子都随着父王前往。
他们行经一个大竹林,在那里憩息了一会,再往前行时,忽然发现1只母虎和7只小虎,小虎围绕在母虎身旁,而母虎因为照顾它的子女,已经7日不曾啖食东西了。
大王子摩诃波罗见此情景,感叹的说:
“真可怜啊!小虎只顾吮吸母乳,而母虎却已7天不曾吃东西了啊!”
二王子摩诃提婆亦说:
“我怎么救它们呢?母虎得不到食物,会饿死的,母虎若死了,7只小虎岂不亦要饿死吗?我怎么救它们呢…”
三王子摩诃萨仕嘉┑溃骸拔矣Ω冒盐业纳硖宀际└母虎啖食,母虎不饿死,小虎亦会得救的。”
舍身饲饿虎 希求无上道
大王子和二王子虽有这些善念,可是在那里徘徊了一会,叹息了一会,便离开了。
三王子――萨势鹆舜笥旅偷拇刃模勇往地走入竹林去,―直走到老虎的身旁,把身上的衣服脱去,挂在竹枝上,将自己的身体侧卧在母虎的前面,等候饿虎来吃他。这时,他一心思惟着自己生命的苦、空、无常、色身的不净、可厌;现在来舍弃它,以此布施功德,求取无上的究竟涅:然后以此施于一切众生,给与不可计量的法界安乐。
三王子思惟着,许久,不见老虎来吃他。
三王子萨始这样不能令老虎就食,便走上虎旁的悬崖上,踊身跳下,在晕迷状态中,仍未觉老虎来吃他。醒来后,便用干竹签自刺颈项,使身出血。那时大地震动,天雨妙香,虚空诸天,同声赞叹!
饿虎见太子已死,用舌头舐食王子颈上的血,用口啖王子身肉,尽食无余。最后,只剩下几条白骨头!
大车王及大王子、二王子,不见摩河萨使槔矗返身去寻找,此时饿虎已食太子身肉殆尽。顿时,王与太子悲不自胜,号哭,闷绝;然对三太子这种勇猛舍身的慈心,却使他们受了无上的感动。因此,各人都发了上求菩提,下益众生的伟大心愿。
北魏、纵73cm、横126cm、壁画 敦煌莫高窟254窟右。

更有人将此寓言加以发挥,看上去与佛教的宗旨相悖,也转贴在此,供大家左证:

佛祖尝打坐于菩提树下,有鹰旋于顶。
佛祖仰问之:何。
鹰道:饥。
佛祖是割肉置于地:足乎。
鹰道:足。
是衔肉张翅欲飞,忽回首问佛:何以舍肉?
佛祖答:为天下苍生舍身亦可,况乎肉!
鹰去,血迹沿地淌,有虎循而至之。
佛祖凝问之:何。
虎道:饥。
佛祖说:将此身以饲大王,可否?
虎怪之,问:何故。
佛祖答:为苍生故。
虎遂衔而归之。
十八罗汉闻之,群聚于菩提树下,法事以唁之。
鹰虎闻而蹈,纷至沓来,十八罗汉打杀之。
魂魄归西天,讼于佛祖:尝言佛家舍身以济天下也,今者不济亦可,何以反害吾辈性命若?
佛祖大嗔:是日势薄力单,自度无生之望也,是成全你等,何贪至此,恶性不改?若吾佛家皆善受者,岂不任你这等畜牲打杀?

不管如何描述,这个寓言都给人以一种极大的悲壮,显然与佛教主张的“普渡众生”思想有关,在现实中,尤其是在当代是不值得提倡的。改变现状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有很多,以肉身来换取某种平衡大概是古代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无奈之举吧。

听起来此寓言宣扬的也是一种“奉献”精神,然而奉献的对象却让人置疑。人类的奉献如果能换来人类更多的安宁与幸福是值得歌颂的,但奉献给非人类就另当别论了,这与佛教中的“众生”不仅仅是指人类有关,这大概就是佛教为什么不杀生,不吃荤的道理了。所以,我们在学习古代文化时,总要在前面说上一句:提其精华,弃其糟粕,绝不能“生吞活剥”了。
http://qjzx5408.blog.163.com/blog/static/1...00791111724157/

刚处理完俗务,感谢先生赐教;先生断章取义批评佛家,是欺世的大妄言,要入地狱的。无尽劫来,可消你业障,佛知你种下无尽恶因,一切都是佛的安排。
[snapback]3022919[/snapback]​



1、这么说来,并非我在杜撰了。若不是你出来说话,恐怕我要背上“杜撰佛经故事”之骂名了。
2、谁不可以批评?你也可以批评我。我是根据“杜撰”故事里的常识及逻辑来分析,也并非批评。你所复制之“故事”算不算正版?若算,那两者之间的本质是一样的,我同样可以用原来的观点对其进行分析,是吗?
3、你说“先生断章取义批评佛家,是欺世的大妄言,要入地狱的。无尽劫来,可消你业障,佛知你种下无尽恶因,一切都是佛的安排。”我是根据人的基本常识及逻辑来分析,并非“欺世”,更不“盗名”。若因此分析你咒我“入地狱”,可见你佛“慈悲”了!若如此说话便是“种下无尽恶果”,“佛就要安排我的一切”,这也说明了你佛的“地狱未尽,吾不成佛”的真实面目了!按照你所说,你佛不是在消除“地狱”,而是在制造地狱了,是吗?你是在毁佛,知道吗?
 
QUOTE(湖海山人 @ 2010年08月26日 Thursday, 08:21 AM)
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
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遇见一只饥瘦秃鹰,正急迫的追捕一只温驯善良的鸽子,鸽子惊慌恐怖,看到菩萨,苍惶投入怀中避难、秃鹰追捕不得,周旋不去,显露出凶恶的样子对菩萨说:“你为了要救鸽子的生命,难道就让我饥饿而死吗?”菩萨问鹰说:“你需要什么食物?”鹰回答:“我要吃肉。”菩萨一声不响,便割自己臂上的肉来抵偿。可是鹰要求与鸽子的肉重量相等。菩萨继续割自己身上的肌肉,但是越割反而越轻,直到身上的肉快要割尽,重量还不能相等于鸽子。 
    便问菩萨道:“现在你该悔恨了吧?”菩萨回答说:“我无一念悔恨之意。”为了要使秃鹰相信,又继续的说:“如果我的话,真实不假,当令我身上肌肉,生长复原。”
   誓愿刚毕,身上肌肉果然当下恢复了原状。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1/1472336.shtml
转来的,不论真假,但佛教中的确有割肉肉饲鹰和以身饲虎的故事,只不过细节和楼主所云相差一万八千里。
[snapback]3022967[/snapback]​



汝亦非佛门中人,所言亦来自引用网络之物。汝又何能证明汝之引用为正版?汝同样乃“盲人摸象”。以下乃“飘落的黄叶”(吾信其乃佛门中人)所赋“原版”:
飘落的黄叶之舍身伺虎
舍身伺虎
(原创)小译《舍身伺虎》文学爱好 2007-10-11 13:17:24 阅读179 评论3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前日一时兴起,在博里贴了篇《看图达意》的短文,其中有九幅照片,均为武汉东湖风景区景点之一“寓言园”中搜罗,并请博友们根据图中的雕塑引出相对的寓言。九幅图中,可能与雕塑的创作形式过于抽象,如《鹬蚌相争》;或与本人的摄影角度中心主题不明,如《滥竽充数》等因素有关,引起不少朋友的兴趣与疑问。文章由我首发,有义务回答朋友们的疑问,在此,就其中一幅《舍身侍虎》(也称“舍身饲虎”)抛砖引玉,供大家左证。
《舍身侍虎》一图出自何处?表达何意?为此在网上好一阵查找,总算有了一知半解。原来《舍身侍虎》出自佛文,相提并论的则有《割肉喂鹰》,其意异曲同工。转贴如下:
在过去无量劫中,有一位名叫大车的国王,他有3个太子名叫:摩诃波罗、摩诃提婆、摩诃萨省
有一天,大车国王到郊外游览风景,3个太子都随着父王前往。
他们行经一个大竹林,在那里憩息了一会,再往前行时,忽然发现1只母虎和7只小虎,小虎围绕在母虎身旁,而母虎因为照顾它的子女,已经7日不曾啖食东西了。
大王子摩诃波罗见此情景,感叹的说:
“真可怜啊!小虎只顾吮吸母乳,而母虎却已7天不曾吃东西了啊!”
二王子摩诃提婆亦说:
“我怎么救它们呢?母虎得不到食物,会饿死的,母虎若死了,7只小虎岂不亦要饿死吗?我怎么救它们呢…”
三王子摩诃萨仕嘉┑溃骸拔矣Ω冒盐业纳硖宀际└母虎啖食,母虎不饿死,小虎亦会得救的。”
舍身饲饿虎 希求无上道
大王子和二王子虽有这些善念,可是在那里徘徊了一会,叹息了一会,便离开了。
三王子――萨势鹆舜笥旅偷拇刃模勇往地走入竹林去,―直走到老虎的身旁,把身上的衣服脱去,挂在竹枝上,将自己的身体侧卧在母虎的前面,等候饿虎来吃他。这时,他一心思惟着自己生命的苦、空、无常、色身的不净、可厌;现在来舍弃它,以此布施功德,求取无上的究竟涅:然后以此施于一切众生,给与不可计量的法界安乐。
三王子思惟着,许久,不见老虎来吃他。
三王子萨始这样不能令老虎就食,便走上虎旁的悬崖上,踊身跳下,在晕迷状态中,仍未觉老虎来吃他。醒来后,便用干竹签自刺颈项,使身出血。那时大地震动,天雨妙香,虚空诸天,同声赞叹!
饿虎见太子已死,用舌头舐食王子颈上的血,用口啖王子身肉,尽食无余。最后,只剩下几条白骨头!
大车王及大王子、二王子,不见摩河萨使槔矗返身去寻找,此时饿虎已食太子身肉殆尽。顿时,王与太子悲不自胜,号哭,闷绝;然对三太子这种勇猛舍身的慈心,却使他们受了无上的感动。因此,各人都发了上求菩提,下益众生的伟大心愿。

北魏、纵73cm、横126cm、壁画 敦煌莫高窟254窟右。

更有人将此寓言加以发挥,看上去与佛教的宗旨相悖,也转贴在此,供大家左证:
佛祖尝打坐于菩提树下,有鹰旋于顶。
佛祖仰问之:何。
鹰道:饥。
佛祖是割肉置于地:足乎。
鹰道:足。
是衔肉张翅欲飞,忽回首问佛:何以舍肉?
佛祖答:为天下苍生舍身亦可,况乎肉!
鹰去,血迹沿地淌,有虎循而至之。
佛祖凝问之:何。
虎道:饥。
佛祖说:将此身以饲大王,可否?
虎怪之,问:何故。
佛祖答:为苍生故。
虎遂衔而归之。
十八罗汉闻之,群聚于菩提树下,法事以唁之。
鹰虎闻而蹈,纷至沓来,十八罗汉打杀之。
魂魄归西天,讼于佛祖:尝言佛家舍身以济天下也,今者不济亦可,何以反害吾辈性命若?
佛祖大嗔:是日势薄力单,自度无生之望也,是成全你等,何贪至此,恶性不改?若吾佛家皆善受者,岂不任你这等畜牲打杀?

不管如何描述,这个寓言都给人以一种极大的悲壮,显然与佛教主张的“普渡众生”思想有关,在现实中,尤其是在当代是不值得提倡的。改变现状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有很多,以肉身来换取某种平衡大概是古代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无奈之举吧。
听起来此寓言宣扬的也是一种“奉献”精神,然而奉献的对象却让人置疑。人类的奉献如果能换来人类更多的安宁与幸福是值得歌颂的,但奉献给非人类就另当别论了,这与佛教中的“众生”不仅仅是指人类有关,这大概就是佛教为什么不杀生,不吃荤的道理了。所以,我们在学习古代文化时,总要在前面说上一句:提其精华,弃其糟粕,绝不能“生吞活剥”了。
 
QUOTE(飘落的黄叶 @ 2010年08月26日 Thursday, 01:26 AM)
记得有一幅PP,叫做苏小妹三难秦少游,讲秦少游新婚之夜,苏小妹将新房门紧闭,并出一联,对出方能入新房。上联好象是:双手关上生死路
秦少游一时对不出,苏东坡见状,向湖中投了一石,秦少游茅塞顿开,对出下联:投石惊破水底天。(以上凭儿时记忆,有谬误的地方,请方家手下留情,别教训俺)秦少游苏小妹才子佳人,民间多传为美谈。
看书渐多,才知道,根本就没有苏小妹,苏轼有一姐姐,叫八姐。苏小妹不过文人墨客意淫虚构出来的佳话。这就是文人和学者的分野,学者是不可能虚构一个苏小妹出来的。文人无行,一为文人,便不足观(钱钟书的典故),多由此来。先生竟然拿文人虚构出来的东西,作为证明佛家欺世的论据,先生也够欺世的了。这样来求名,纵世无英雄,竖子也难以成名。
夜深了,有时间再向先生请益文言文。
[snapback]3022924[/snapback]​


飘落的黄叶之舍身伺虎
舍身伺虎
(原创)小译《舍身伺虎》文学爱好 2007-10-11 13:17:24 阅读179 评论3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前日一时兴起,在博里贴了篇《看图达意》的短文,其中有九幅照片,均为武汉东湖风景区景点之一“寓言园”中搜罗,并请博友们根据图中的雕塑引出相对的寓言。九幅图中,可能与雕塑的创作形式过于抽象,如《鹬蚌相争》;或与本人的摄影角度中心主题不明,如《滥竽充数》等因素有关,引起不少朋友的兴趣与疑问。文章由我首发,有义务回答朋友们的疑问,在此,就其中一幅《舍身侍虎》(也称“舍身饲虎”)抛砖引玉,供大家左证。
《舍身侍虎》一图出自何处?表达何意?为此在网上好一阵查找,总算有了一知半解。原来《舍身侍虎》出自佛文,相提并论的则有《割肉喂鹰》,其意异曲同工。转贴如下:
在过去无量劫中,有一位名叫大车的国王,他有3个太子名叫:摩诃波罗、摩诃提婆、摩诃萨省
有一天,大车国王到郊外游览风景,3个太子都随着父王前往。
他们行经一个大竹林,在那里憩息了一会,再往前行时,忽然发现1只母虎和7只小虎,小虎围绕在母虎身旁,而母虎因为照顾它的子女,已经7日不曾啖食东西了。
大王子摩诃波罗见此情景,感叹的说:
“真可怜啊!小虎只顾吮吸母乳,而母虎却已7天不曾吃东西了啊!”
二王子摩诃提婆亦说:
“我怎么救它们呢?母虎得不到食物,会饿死的,母虎若死了,7只小虎岂不亦要饿死吗?我怎么救它们呢…”
三王子摩诃萨仕嘉┑溃骸拔矣Ω冒盐业纳硖宀际└母虎啖食,母虎不饿死,小虎亦会得救的。”
舍身饲饿虎 希求无上道
大王子和二王子虽有这些善念,可是在那里徘徊了一会,叹息了一会,便离开了。
三王子――萨势鹆舜笥旅偷拇刃模勇往地走入竹林去,―直走到老虎的身旁,把身上的衣服脱去,挂在竹枝上,将自己的身体侧卧在母虎的前面,等候饿虎来吃他。这时,他一心思惟着自己生命的苦、空、无常、色身的不净、可厌;现在来舍弃它,以此布施功德,求取无上的究竟涅:然后以此施于一切众生,给与不可计量的法界安乐。
三王子思惟着,许久,不见老虎来吃他。
三王子萨始这样不能令老虎就食,便走上虎旁的悬崖上,踊身跳下,在晕迷状态中,仍未觉老虎来吃他。醒来后,便用干竹签自刺颈项,使身出血。那时大地震动,天雨妙香,虚空诸天,同声赞叹!
饿虎见太子已死,用舌头舐食王子颈上的血,用口啖王子身肉,尽食无余。最后,只剩下几条白骨头!
大车王及大王子、二王子,不见摩河萨使槔矗返身去寻找,此时饿虎已食太子身肉殆尽。顿时,王与太子悲不自胜,号哭,闷绝;然对三太子这种勇猛舍身的慈心,却使他们受了无上的感动。因此,各人都发了上求菩提,下益众生的伟大心愿。

北魏、纵73cm、横126cm、壁画 敦煌莫高窟254窟右。

更有人将此寓言加以发挥,看上去与佛教的宗旨相悖,也转贴在此,供大家左证:
佛祖尝打坐于菩提树下,有鹰旋于顶。
佛祖仰问之:何。
鹰道:饥。
佛祖是割肉置于地:足乎。
鹰道:足。
是衔肉张翅欲飞,忽回首问佛:何以舍肉?
佛祖答:为天下苍生舍身亦可,况乎肉!
鹰去,血迹沿地淌,有虎循而至之。
佛祖凝问之:何。
虎道:饥。
佛祖说:将此身以饲大王,可否?
虎怪之,问:何故。
佛祖答:为苍生故。
虎遂衔而归之。
十八罗汉闻之,群聚于菩提树下,法事以唁之。
鹰虎闻而蹈,纷至沓来,十八罗汉打杀之。
魂魄归西天,讼于佛祖:尝言佛家舍身以济天下也,今者不济亦可,何以反害吾辈性命若?
佛祖大嗔:是日势薄力单,自度无生之望也,是成全你等,何贪至此,恶性不改?若吾佛家皆善受者,岂不任你这等畜牲打杀?

不管如何描述,这个寓言都给人以一种极大的悲壮,显然与佛教主张的“普渡众生”思想有关,在现实中,尤其是在当代是不值得提倡的。改变现状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有很多,以肉身来换取某种平衡大概是古代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无奈之举吧。
听起来此寓言宣扬的也是一种“奉献”精神,然而奉献的对象却让人置疑。人类的奉献如果能换来人类更多的安宁与幸福是值得歌颂的,但奉献给非人类就另当别论了,这与佛教中的“众生”不仅仅是指人类有关,这大概就是佛教为什么不杀生,不吃荤的道理了。所以,我们在学习古代文化时,总要在前面说上一句:提其精华,弃其糟粕,绝不能“生吞活剥”了。
http://qjzx5408.blog.163.com/blog/static/1...00791111724157/
刚处理完俗务,感谢先生赐教;先生断章取义批评佛家,是欺世的大妄言,要入地狱的。无尽劫来,可消你业障,佛知你种下无尽恶因,一切都是佛的安排。

1、这么说来,并非我在杜撰了。若不是你出来说话,恐怕我要背上“杜撰佛经故事”之骂名了。
2、谁不可以批评?你也可以批评我。我是根据“杜撰”故事里的常识及逻辑来分析,也并非批评。你所复制之“故事”算不算正版?若算,那两者之间的本质是一样的,我同样可以用原来的观点对其进行分析,是吗?
3、你说“先生断章取义批评佛家,是欺世的大妄言,要入地狱的。无尽劫来,可消你业障,佛知你种下无尽恶因,一切都是佛的安排。”我是根据人的基本常识及逻辑来分析,并非“欺世”,更不“盗名”。若因此分析你咒我“入地狱”,可见你佛“慈悲”了!若如此说话便是“种下无尽恶果”,“佛就要安排我的一切”,这也说明了你佛的“地狱未尽,吾不成佛”的真实面目了!按照你所说,你佛不是在消除“地狱”,而是在制造地狱了,是吗?你是在毁佛,知道吗?
 
我虽然不懂宗教,对学术的规范尚知一二。
在百度上搜索“佛祖大嗔:是日势薄力单,自度无生之望也,是成全你等”
共得四条结果,一二四有“原创”字样,第三条是引用的,可见文字为戏说之类。

而第四条说得清楚:不管如何描述,这个寓言都给人以一种极大的悲壮,显然与佛教主张的“普渡众生”思想有关,在现实中,尤其是在当代是不值得提倡的。改变现状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有很多,以肉身来换取某种平衡大概是古代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无奈之举吧。
实际上寓言已经不过佛经的原文。

由此可见,楼主非但是宗教盲,也是学术盲。
以此水平来哗众取宠,不亦丢人乎?
 
QUOTE(湖海山人 @ 2010年08月26日 Thursday, 08:56 AM)
金刚经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随便搜索下:http://bbs.jiexieyin.org/dispbbs.asp?boardid=11&id=9927
在《金刚经》里面,提到过去有位忍辱仙人,在深山修忍辱行。当时的国王是歌利王,一天,歌利王带了好多的宫娥彩女,到山中去打猎。过了一会儿,国王停下来休息,竟不知不觉睡着了。宫女就到处游荡,一看到忍辱仙人,就好奇地到他跟前,听他讲佛法。   歌利王一醒,看不见大家,心想:这班人到那儿去了?一找,唉呀!竟然包围着一个出家人,这还得了!这出家人大概是不怀好意,歌利王这时难免不生起了怒火,于是把忍辱仙人「割截身体」,不但把他身上的肉割了下来,连他的耳朵、鼻子也割掉,接着割截四肢。这个忍辱仙人尽管遭受到如此残酷的凌虐,但因为他是修忍辱行的,却毫无反应。   歌利王问他:「我这样对待你,你恨我吗?」   「我不会恨你。」忍辱仙人回答,接着又说:   「我不但不恨你,将来我成道了,第一个还要先度你。」   忍辱仙人是多么的伟大呀!   当时,他更进一步向歌利王说:   「我还可以证明,我绝对没有恨你,假如我真正没有怨恨你的心,我的身体可以立刻复元。」   果然,不可思议的事出现了,忍辱仙人的身体随时复元了!   要知道,忍辱仙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前生,骄陈如就是过去的歌利王。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第一个要度他的。在五比丘中,他虽然是属于佛陀母系方面的人,但是五个代表中,却以他为首,就是这一个原因。 
[snapback]3022972[/snapback]​



“湖海山人”:汝亦非佛门中人,所言亦来自引用网络之物。汝又何能证明汝之引用为正版?汝同样乃“盲人摸象”。汝于前已赋一则,诚与此又是“天壤之别”,如何“自圆汝说”?
 
QUOTE(湖海山人 @ 2010年08月26日 Thursday, 10:11 AM)
我虽然不懂宗教,对学术的规范尚知一二。
在百度上搜索“佛祖大嗔:是日势薄力单,自度无生之望也,是成全你等”
共得四条结果,一二四有“原创”字样,第三条是引用的,可见文字为戏说之类。

而第四条说得清楚:不管如何描述,这个寓言都给人以一种极大的悲壮,显然与佛教主张的“普渡众生”思想有关,在现实中,尤其是在当代是不值得提倡的。改变现状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有很多,以肉身来换取某种平衡大概是古代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无奈之举吧。
实际上寓言已经不过佛经的原文。

由此可见,楼主非但是宗教盲,也是学术盲。
以此水平来哗众取宠,不亦丢人乎?
[snapback]3023002[/snapback]​



吾并非讨论学术,仅以此进行逻辑及常识分析,若不符逻辑及常识,请就其文中情节提出高论。
至于“哗众取宠”之辞更离谱,何宠之有?起码汝就是反派一个,还有“小云和小吉”及“飘落的黄叶”也是“口诛笔伐”。至于“丢人”之说,汝已用不少矣!三五个贬义词不足以说明汝之高明。汝可曾“被人涂黑屁股当猪仔卖过”?

Strong 的丧母前后之言辞
都讲汝假螺精,色螺水了
2、Strong:八你老假机,讲来讲去都是同一句话。生风头!
2010年07月25日 Sunday, 09:04 AM
3、Strong:很感谢大家的关心,我买到明天的机票从美国飞香港,但愿能赶得及。有缘的话,希望能在水东与你们这些有心的朋友一同喝茶。真的万分感谢朋友们的关心。
4、Strong: 此乃思乡恋母之心,并不是良心那么简单。人!不能忘本,更不应忘乡,这是做人的根本。现在,于此已是深夜了,但!我并无一丝困意。我的心境。大家都。。。。。。 刚刚接到家里来电,家母已仙逝。来不及。。。。。。 悔恨啊!!!!悔恨!!!!!!!!
Strong: 感谢各位的关心,2天后,我应回到故乡了。
5、2010年07月26日 Monday, 01:48 AM
Strong: 真想请你吃南龟螺,能给机会吗?
2010年07月27日 Tuesday, 05:03 AM
6、Strong: 各位老乡:我已回到水东,住在乡下。谢谢各位网友的关心。
2010年07月28日 Wednesday, 12:40 PM
QUOTE(玄海拾贝 @ 2010年07月28日 Wednesday, 12:37 PM)
汝谓汝乃海外赤子,今已返乡,汝可敢公示汝之乡下之名乎?
7、Strong: Check your Message. (意为,请看我给你的短信)
质疑之理由一:
作为一个读完大学再留学之学者,如何有“八你老假机,讲来讲去都是同一句话。生风头!”之类言辞?连我这样没有留学经历土包学生都不愿意讲此类不雅之辞,何况“在美国西方文明中熏陶多年的高级人才”?若是到美国才学到这样的语言,那大家千万不要送子女去美国留学了,若是学了满口粗言烂语,岂不是糟蹋了家庭之血汗钱?
二、2010年07月25日 Sunday, 09:04 AM
Strong: 此乃思乡恋母之心,并不是良心那么简单。人!不能忘本,更不应忘乡,这是做人的根本。现在,于此已是深夜了,但!我并无一丝困意。我的心境。大家都。。。。。。 刚刚接到家里来电,家母已仙逝。来不及。。。。。。 悔恨啊!!!!悔恨!!!!!!!!
2010年07月26日 Monday, 01:48 AM
Strong: 真想请你吃南龟螺,能给机会吗?
质疑之理由二:
其二十五日九点四分丧母,刚说完“来不及。。。。。。 悔恨啊!!!!悔恨!!!!!!!!”二十六日一点四十八分就有心情约网友出来“吃南龟螺”。相信任何一位有血性儿女均不会心情去“吃南龟螺”。当然,辞仅是口头语言而已,但谁在这时有心情说这些出门话?
以上便是质疑之理由,诸位可以评说。但本人决不是与某人“扛上了”,而是觉得不合逻辑,超乎常理罢了,是故略表不解而已。Strong先生也可以再发个信息说明原委。
汝曾为其编过“替楼主说话”,尔后如何不作声?
 
汗。。。。。。。。
不用说到口诛笔伐那么严重吧
不管是从逻辑还是从佛理来讨论,一百个人眼里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真理是会有个越辩越模糊的阶段的,说得兴起时,难免会措辞激动些
就俺本人来说,最难接受的是你那之乎者也,看得人真的很晕,想好好就你说的话题去讨论也没那心情。。。。。。。
难得你不是就百度的话来辩解而有自己的理解,那是很好的事,但你用语言来标新立异――好吧,就当这是你个人的修为和习惯,俺就不说了。又,你想说自己的观点,偏偏又加什么双引号以辩驳别人的抨击,这样也未免太圆滑了
还有,可不可以不要引用那么多。。。。。那么多次。。。。。。浪费流量的哇~
 
QUOTE(666777 @ 2010年08月26日 Thursday, 11:39 AM)
小云和小吉,你很可爱
[snapback]3023013[/snapback]​


kun.gif
kun.gif
kun.gif
 
QUOTE(小云和小吉 @ 2010年08月26日 Thursday, 02:23 AM)
我还有两本历代散文议论文什么的书,根本就不敢翻……狂汗一个…… 其实就算是大家都误解了讹传了,那又怎样呢?毕竟是引导大家向善的嘛,何必像个考古老头一样…… 我觉得如果真要深究就得放宽了去看,不应该只拿其中只言片语去往死里挖……不如玩个游戏,假设是你,你会怎么做?奋起反抗?喊帮拖?想办法逃?还是,慢慢割下肉,说“慢慢吃别噎着,还有呢”?假如你也不幸让老虎吃了然后老虎被你的喽灭了老虎跟你投诉,你怎么回答?
[snapback]3022942[/snapback]​



若如佛祖这样回答,你必说,你无话可说了,但我可换取隔世美名。你问我怎么说?我倒要问你怎么说了。我是在就文中情理、情节论述,并非考究几个假设。世界上事物的结果只有一个,没有几个假设。
 
QUOTE(小云和小吉 @ 2010年08月26日 Thursday, 02:23 AM)
我还有两本历代散文议论文什么的书,根本就不敢翻……狂汗一个…… 其实就算是大家都误解了讹传了,那又怎样呢?毕竟是引导大家向善的嘛,何必像个考古老头一样…… 我觉得如果真要深究就得放宽了去看,不应该只拿其中只言片语去往死里挖……不如玩个游戏,假设是你,你会怎么做?奋起反抗?喊帮拖?想办法逃?还是,慢慢割下肉,说“慢慢吃别噎着,还有呢”?假如你也不幸让老虎吃了然后老虎被你的喽灭了老虎跟你投诉,你怎么回答?
[snapback]3022942[/snapback]​



若如佛祖这样回答,你必说,你无话可说了,但我可换取隔世美名。你问我怎么说?我倒要问你怎么说了。我是在就文中情理、情节论述,并非考究几个假设。世界上事物的结果只有一个,没有几个假设。
 
QUOTE(小云和小吉 @ 2010年08月26日 Thursday, 02:23 AM)
我还有两本历代散文议论文什么的书,根本就不敢翻……狂汗一个…… 其实就算是大家都误解了讹传了,那又怎样呢?毕竟是引导大家向善的嘛,何必像个考古老头一样…… 我觉得如果真要深究就得放宽了去看,不应该只拿其中只言片语去往死里挖……不如玩个游戏,假设是你,你会怎么做?奋起反抗?喊帮拖?想办法逃?还是,慢慢割下肉,说“慢慢吃别噎着,还有呢”?假如你也不幸让老虎吃了然后老虎被你的喽灭了老虎跟你投诉,你怎么回答?
[snapback]3022942[/snapback]​



若如佛祖这样回答,你必说,你无话可说了,但我可换取隔世美名。你问我怎么说?我倒要问你怎么说了。我是在就文中情理、情节论述,并非考究几个假设。世界上事物的结果只有一个,没有几个假设。
 
QUOTE(666777 @ 2010年08月25日 Wednesday, 03:11 PM)
嗯,对极。
有人的文言文写得不怎么样。有空看看佛火的帖,
看看用词如何?
我是用马甲。怕麻烦
kun.gif

楼主要争论的话,尽管出题。等你
[snapback]3022774[/snapback]​



答“666777”先生:
多维世界,多角度透视,此乃观察事物本质之可取之径。然,一事多解,此问彼答,或切中利弊,或离题千里。古有“南辕北辙”之说,今有“条条道路通罗马”之论。昔日荒谬之论,今视之未必是错。古人铿锵真理,今人却嗤之以鼻,何故?今天之真理,可成明日之谬论。是故吾等均受条件限制,如“盲人摸象”。然,谁有通天之能,可观全局?世界末日论者DD玛雅人,现何处觅之?烟消云散矣!佛有“万物皆空”论,是故成了空门。行神鬼之道者,自然步入神鬼之局。试问普天之下,谁人得知天机?若有择日吉课之功,何有凶杀、失丁、破败之理?天地运转,时空转换,谁能捕捉天机?若真有此能,何以贫穷潦倒,靠人施舍度日?前人著有“经典之作”,后人照样画葫芦罢了。但谁能保证前人无误?择日大师们本想养家糊口,然,错用而至错杀,大师们可知冥冥之中善恶报应之道?凡人皆有报仇雪恨之心,何况神鬼?此等阴过,岂止祸及本身?
 
QUOTE(小云和小吉 @ 2010年08月26日 Thursday, 11:29 AM)
汗。。。。。。。。
不用说到口诛笔伐那么严重吧
不管是从逻辑还是从佛理来讨论,一百个人眼里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真理是会有个越辩越模糊的阶段的,说得兴起时,难免会措辞激动些
就俺本人来说,最难接受的是你那之乎者也,看得人真的很晕,想好好就你说的话题去讨论也没那心情。。。。。。。
难得你不是就百度的话来辩解而有自己的理解,那是很好的事,但你用语言来标新立异――好吧,就当这是你个人的修为和习惯,俺就不说了。又,你想说自己的观点,偏偏又加什么双引号以辩驳别人的抨击,这样也未免太圆滑了
还有,可不可以不要引用那么多。。。。。那么多次。。。。。。浪费流量的哇~
[snapback]3023012[/snapback]​


小云小吉,借对机会对你说两句,我本来不趟入这浑水的。
电白论坛是什么地方,不是讨论宗教和国家政治的地方。
这次实在忍不住就跳出来。
抨击也好,攻击也好,讨论也罢,视情而定。
小感冒只要冲剂一包即,重病则要下虎狼药。
我不能总学小云和小吉淑女一样风度翩翩,含威不露。

老实说我非常欣赏小云在网上的的气质。
不能再说了,再说有人又说我和小吉唱双簧戏。
 
QUOTE(玄海拾贝 @ 2010年08月26日 Thursday, 12:03 PM)
若如佛祖这样回答,你必说,你无话可说了,但我可换取隔世美名。你问我怎么说?我倒要问你怎么说了。我是在就文中情理、情节论述,并非考究几个假设。世界上事物的结果只有一个,没有几个假设。
[snapback]3023025[/snapback]​


我并不是要你就假设来考究,只是让你对比自身,想想人为什么会觉得佛伟大,为什么要塑造这么一个故事出来。

我认为,人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这个宇宙的内外都牵扯着万万物,对于这个故事,如果你由自身出发去思考,就会有理解通篇故事的意境的结论。

我通观全帖,仔细想了好久,怎么看都觉得你是抓住了故事里的某词某句而得出“佛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世人传诵的善的传播者”这样一个结论,并没有就整个情理来说事。也或许是我的理解能力问题吧。

当然,我个人的理解是比较浅显的直观理解,比较建议你去佛学网跟各大师讨论讨论,很可能佛的那句话有其他出处会有其他理解也不一定,我相信这里很多都是半桶水――俺是没有一滴水的,只是无聊参与进来,打扰你们严肃的讨论,真对不起
dt.gif
dt.gif
,假如你得到大师门的有益指点了,再上来指点下俺,那就真的感激不尽了
ha.gif
ha.gif
 
QUOTE(湖海山人 @ 2010年08月26日 Thursday, 12:40 PM)
小云小吉,借对机会对你说两句,我本来不趟入这浑水的。
电白论坛是什么地方,不是讨论宗教和国家政治的地方。
这次实在忍不住就跳出来。
抨击也好,攻击也好,讨论也罢,视情而定。
小感冒只要冲剂一包即,重病则要下虎狼药。
我不能总学小云和小吉淑女一样风度翩翩,含威不露。

老实说我非常欣赏小云在网上的的气质。
不能再说了,再说有人又说我和小吉唱双簧戏。
[snapback]3023039[/snapback]​


放宽心态,海纳百川,多争论下也挺好的嘛~
像在这趟浑水里,俺收获还是不少的~
首先,练习了阅读古文的耐心,准备什么时候趁热打铁把家里那两本古文拿出来读两篇,相信收益还是会继续扩大的
其次,看了好多典故,真长了见识了
再次,因为这次讨论,注意到了这方面的知识,昨晚恰好链接到一个关于舍利子的博文,然后留意到了佛教的一些典故常识,然后又顺便上了佛教论坛,看到的还是挺有趣的,假如不是参与到这里,俺是不会去留心这方面的知识的,这不挺有益的么~
最后,发现自己停顿太久了,可能逻辑方面也迟钝了,决定重拾逻辑学活动活动脑袋,相信裨益还是会无限扩大的~
只要就事论事,不要动不动就把问题上升到人格啦颠覆政权各方面的,又不是小孩子吵架,没必要就一个虚拟的名号而去人肉啦弄小帮小派啦私底下搞灭绝活动搞挤兑啦等等的吧,个人觉得热热闹闹的也挺好的嘛~
he.gif
he.gif

唱双簧也不错呀,还没人跟俺唱过呢
ha.gif
ha.gif
 
QUOTE(小云和小吉 @ 2010年08月26日 Thursday, 01:08 PM)
放宽心态,海纳百川,多争论下也挺好的嘛~
像在这趟浑水里,俺收获还是不少的~
首先,练习了阅读古文的耐心,准备什么时候趁热打铁把家里那两本古文拿出来读两篇,相信收益还是会继续扩大的
其次,看了好多典故,真长了见识了
再次,因为这次讨论,注意到了这方面的知识,昨晚恰好链接到一个关于舍利子的博文,然后留意到了佛教的一些典故常识,然后又顺便上了佛教论坛,看到的还是挺有趣的,假如不是参与到这里,俺是不会去留心这方面的知识的,这不挺有益的么~
最后,发现自己停顿太久了,可能逻辑方面也迟钝了,决定重拾逻辑学活动活动脑袋,相信裨益还是会无限扩大的~
只要就事论事,不要动不动就把问题上升到人格啦颠覆政权各方面的,又不是小孩子吵架,没必要就一个虚拟的名号而去人肉啦弄小帮小派啦私底下搞灭绝活动搞挤兑啦等等的吧,个人觉得热热闹闹的也挺好的嘛~
he.gif
he.gif

唱双簧也不错呀,还没人跟俺唱过呢
ha.gif
ha.gif

[snapback]3023047[/snapback]​



此句有理,就事论事,开口就“丢人不”,“无学术”,“欺世盗名”,真有点“泼妇骂街”的样子。
 
QUOTE(小云和小吉 @ 2010年08月26日 Thursday, 12:48 PM)
我并不是要你就假设来考究,只是让你对比自身,想想人为什么会觉得佛伟大,为什么要塑造这么一个故事出来。
我认为,人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这个宇宙的内外都牵扯着万万物,对于这个故事,如果你由自身出发去思考,就会有理解通篇故事的意境的结论。
我通观全帖,仔细想了好久,怎么看都觉得你是抓住了故事里的某词某句而得出“佛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世人传诵的善的传播者”这样一个结论,并没有就整个情理来说事。也或许是我的理解能力问题吧。
当然,我个人的理解是比较浅显的直观理解,比较建议你去佛学网跟各大师讨论讨论,很可能佛的那句话有其他出处会有其他理解也不一定,我相信这里很多都是半桶水――俺是没有一滴水的,只是无聊参与进来,打扰你们严肃的讨论,真对不起
dt.gif
dt.gif
,假如你得到大师门的有益指点了,再上来指点下俺,那就真的感激不尽了
ha.gif
ha.gif

[snapback]3023042[/snapback]​



1、若佛是“塑造”出来的话,那真没必要考究。
2、故事我还是理解的,不要认为我连这也不行。
3、不是我说“佛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世人传诵的善的传播者”,而是我理解了全篇后,我才对其前后“语言”的常识与逻辑进行了比对分析。
4、此故事的杜撰者肯定是佛信徒,可能其仅注意“颂”,而忘了杜撰“佛语”的逻辑性与常识。但此人恐早已作古,文思漏洞就算了吧。你叫我去佛教网请教“大师”,我才没有这心情。你不是说“故事是塑造”出来的吗?连编个故事都漏洞百出,还有大师可言?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