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其他 我们要知道真相 (6人在浏览)

转个帖给大家看看,现在的贪官真是太无耻!
QUOTE(飞凡科技 @ 2011年09月06日 Tuesday, 08:29 AM)
【中国贪官涉案款数再破世界纪录!欧也!】联合早报讯:今年6月底被当局双规拘查的浙江省药监局前局长黄萌,被爆涉贪贿总数达2亿人民币,家中藏现金5000万元,并拥有84套房产,其贪贿数额,超过杭州前副市长许迈永。
[snapback]3211956[/snapback]​
 
建议象地改时那样,让穷人到贪官和犯罪分子家里随便拿走自己喜欢的物品。
 
不管世界怎样变,追杀犯罪分子的决心不会变。祝“生佬局长”中秋全家死光!
 
壮观啊!20万点击。看来美女和罪犯在电白大受关注。
 
QUOTE(一明 @ 2011年09月10日 Saturday, 04:19 PM)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0日01:05 南方网-南方农村报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冼伟锋) 9月8日晚,一则有关学校发过期月饼给老师的网帖在广东电白同乡论坛露脸,迅速引起网友的高度关注。短短一天,点击量就超过2000次。

  网帖称,9月8日电白一中给老师发中秋月饼,但老师们在包装上发现月饼的生产日期是8月1日,保质期是40天。除此,还有部分是没有生产日期的。领到月饼的部分老师到学校总务处要说法,但对方不理不睬。

  据电白一中的老师反映,9月8日下午,月饼生产商家解释称,月饼并未过期,只是把生产日期搞错了,并强调吃了不会有事的。

  9月8日晚,电白一中给教师们发通知称:“学校所发的月饼是8月28日订做的,由于厂家疏忽,把日期印为8月1日,如果哪位教职工认为有质量问题,请于9月9日拿回实验楼一楼换取。”据老师反映,9月9日换取回来的月饼,生产日期是9月3、4日的。

  据电白一中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校有教师400多名,每人发4盒月饼,每盒价值30多元。除此,还给每位教师发200元过节费。该负责人强调,月饼是8月28日订做的,生产日期8月1日应为9月1日,是生产商家弄错了。

  “月饼不重要,我们要的是一个尊重和尊严。”老师们如是说。
[snapback]3214682[/snapback]​


这回一中真的出名了。
 
QUOTE(我系老师 @ 2011年09月11日 Sunday, 01:30 AM)
声明:1.在论坛上发帖不是网上大家传的要抢位,本人没有兴趣当官也没有这个能力。
2.不为名,因为从教20年,我的学生已经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我的名字相信已经传远了。
3.不为钱,承父业20年,在丽涛有房子还有一辆很丑的小车。
4.当日在场等待换月饼的同事将近30位,在(偷偷)拍照的,我知道的有近10位。如果有老师因为此事受到牵连,在此说声对不起,如果你们因为此事被调离,那本人任教完这届高三后将离职。
5.我发帖的目的原本来是很简单的,只是希望我的老师(兼主任)能站到我们老师这边,为我们自己的同事争取个说法。可惜当日很气愤,他没有站到我们老师这边,为我们老师争取利益。以前老跟我们说师德,现在你没资格说师德了.
6.本来是一件很容易解决的事情,但是当我们老师去退换得时候,在场的主管主任(以前是我的老师,现在做主任)自己把事情复杂化了。你没有叫工商也没叫质量技术监督的来验商品,而是站在商家那边,在场的众多老师生气、无奈、失望.
7.当日下午上完两节课就去拿到月饼,我在窗外签名领到了8盒(内人的四盒).四盒金龙泉的,四盒电城产的。看到室内很多同事在议论什么,我也进去凑了下热闹,当时里面已经有10多个老师了,还有些级主任在。问了才知道在说月饼的日期。我于是开封,查看日期,千辛万苦看到日期的时候,我想到了健康,想到了这几年来患病患癌症的同事(有个是我的同学),他们不得不离开讲坛,甚至永远离开我们 。我伤感。请问我的老师,在你们订购月饼的时候,有将我们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了吗?
8.我那当记者的朋友。希望你能专业点。
9.本人是一位理科老师,文笔不好,语言表达不是很好,望见谅。
10.希望领导能看到这些帖子,不要拿无辜的老师开刀。一中的老师没有错,他们绝大部分根本不敢去做这些事情,他们很多都很怕事的。当日在那里的20多位老师后来还有更多的老师去过退换,他们在当时很气愤,在当时也讨过说法,但是当帖子上了网上,就一个一个都当缩头乌龟了。领导你们应该找自身的问题,找出问题出错在哪里?你们应该找得是供货商,不是找老师。
本人对一中是有深厚感情的,因为我在一中读了6年,大学毕业回来教了20年,这是我第二个家,我深爱着他,我希望他能健康的发展,我希望他能为家乡培养更多的人才。在这里,有教过我的老师,有我教过的学生,现在我们都成了同事。我的老师啊,我曾经是那么的敬重你,现在你却令我如此的失望。

写到这里该睡了,天亮了还有3节课。这个中秋很难过。以后也许更加难过。
[snapback]3215020[/snapback]​


转个帖过来,希望大家把事情处理好。
 
QUOTE(老牛大炮 @ 2011年09月11日 Sunday, 12:41 PM)
本人认为,今次事件反而能使一中加分,让世人看到了一中的风骨还在,老师的正气未完全被磨灭,相比之下,所谓的兄弟学校如电某中学与实某中学等,遭遇了同样的情况,又有谁敢起来哼一声?
[snapback]3215210[/snapback]​


一中不愧是电白的标志性学校,在里面还能找到真正合格的教师,其他学校的教师都对领导的话表现出绝对的服从,不管是对还是错。
 
祝遵纪守法的朋友中秋快乐!祝犯罪分子不得好死!祝“生佬局长”及其同伙、保护伞今晚睡觉死!
 
只是觉得好奇,“生佬局长”、“山寨一中校长”与一中月饼门事件有何关系?
 
看来电白论坛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犯罪分子可要小心了。
 
近两天论坛上很多说师德的帖,其实把一些该抓的犯罪分子都抓起来,教师的师德自然就会提升,靠吵架是没有用的。
 
他们是两套标准,对犯罪分子大方,对遵纪守法者严厉。
 
电白居然有人发这样的帖:

QUOTE(gxn1999 @ 2011年09月22日 Thursday, 12:29 PM)
您的位置:新华网主页 - 新华副刊

小议词语的变迁:小姐老师与同志
2011年09月09日 10:19:54  来源: 南方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同志”这个从“同门曰朋,同志曰友”起自古已然,到“红色年代”因富于意识形态色彩而呼遍遐迩的词语,其实也面临着时代风云的挑战。挑战者不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敌手,而是长期受到社会歧视现在尚处于舆论争议中的同性恋者群体。

  我从一篇网文上看到一条让我惊诧的信息:妓女称嫖客为“老师”。看来不是偶然一叫,而是蔚然成风了。

  让我立刻想到“小姐”的遭遇。在1949年前万恶的旧社会,小姐是对官绅人家未出阁女儿的尊称,后来也包括商家等有产者的闺中女子。如果称平民小户的姑娘为小姐,分明是高抬了。到了“新中国”,则至少有30年讳言小姐,以前的小姐都成了改造的对象,检查交代的主体,谁还稀罕?管谁叫小姐,无异于骂她是剥削者的后代,犹如文革中直呼的“狗崽子”。大概是进入80年代以后,我们互相泛称的“同志”,复归为政治场合或共产党内的“官称”即正式称谓,而在民间日常生活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中,“先生”和“女士”这一对中性的尊称大行其道,包括称年轻的女士为“小姐”在内,有些中年女子也愿意人们称她们为小姐。那时候你叫“售货员同志”她可能装听不见,但一声小姐就能叫正在扎堆聊天的她转过脸来。但事情不断起变化,你若不能与时俱进,结果有一天,连叫了三声小姐没理你,叫第四声时,没有好脸给你看:“谁是小姐!?”因为小姐一词已经沦为“三陪小姐”以至直截了当叫作性工作者通用的代称或敬称了。

  文革时期,“敌我分明”(实际上界限又很模糊),不是什么人都属同志。于是一度流行互以“师傅”相称,既带着厂矿工人阶级特色,又透出传统的师友之谊,真是天才的创意。文革后,有些老同志反感以“师傅”代替“同志”,经过博弈,一部分人回到“同志”圈,一部分人突破为“先生、女士”派,其后又有一部分,从“先生、女士”和“师傅”分流为以“老师”相称。后来异议之声又起,好像是说对谁都称老师,让可敬的老师们贬值了。维护师道尊严之心亦良苦矣,只是这位老师万万没想到,妓女正对嫖客称呼老师,嫖客想来也当仁不让地应声答对!

  小姐也罢,老师也好,词语都还照旧,只是所指转移,看来应该说,是词义的变异,形成了词语的变迁。

  从初版面世至今58年的《新华字典》,是一本功不可没的普及性语文工具书,而且贵在袖珍,物美价廉。新出的第11版,如同过去各次带有历史烙印的修订版一样,既记下了一个时期词语、字义、字音等的新发展,也对语文的规范化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应该不是食古不化的,同时应该也不是随波逐流、追风媚时的。这里的分寸怎样拿捏,的确是很费斟酌的吧。

  我没看到新的版本,我估计对于“小姐”这个已经行之有年的词义变异,还没有急于定格。“老师”,更不会急于注释为“也渐成为妓女对嫖客的称呼”――因为,据说中国社会中我们习称为“妓女”的存在,以及相应的“嫖客”和“嫖娼”现象,尚未取得正式的承认。在官方词汇中,这些是以“黄(色)”为代称一笔带过的,当然入不得字典了。至于“小姐”能不能回归“一般对未婚女子的尊称”,“老师”能否不变异为“嫖客”的代称,而保持其两千五百年来从至圣先师孔夫子起始的崇高地位,这个谁也说不准,一切将取决于汉语言主体的全国成年人的口德,特别是有话语权的媒体人和其他使用文字、语言为主要工具的各专业工作者吧。

  而“同志”这个从“同门曰朋,同志曰友”起自古已然,到“红色年代”因富于意识形态色彩而呼遍遐迩的词语,其实也面临着时代风云的挑战。挑战者不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敌手,而是长期受到社会歧视现在尚处于舆论争议中的同性恋者群体。因为几十年前,操华语的香港等地,“同志”已经成为同性恋者彼此之间的互称了。最近因吕丽萍女士转贴有关网文引起的轩然大波中,纸面媒体也已经使用“老同”这样的字眼(老同之同,作为简称,在这里应是既指“同性恋者”,又指“同志”,或“同性恋者同志”吧)。如果对这样影响广泛的语言现象视若无睹,恐怕就落在不断发展变化(不管这种发展和变化是否符合我们的意愿)的形势后面了。(邵燕祥)


(责任编辑: 李雪芹)
[snapback]3224416[/snapback]​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