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没有电视,最好的玩艺儿当数“小人书”了。在“小人书”演绎的“连续剧”里,孙悟空可以上天入地,诸葛亮可以呼风唤雨,水浒的英雄们可以大闹江湖。可如今这些玩艺儿,只有到潘家园的旧货市场才能找到了,因此很多人说,“小人书”没了,让我怎么回到童年?
是啊!童年多好,不愁吃,不愁喝的,凡是上岁数的人谁不希望回到童年呢?可说实在的,现如今想回到童年也不那么容易了。童年的玩艺儿早就进了博物馆,成了故纸堆,变成令人怀念的玩艺儿了,“小人书”大概就是这样的命运吧!
然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种画坛的品种,“小人书”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还有无数淖髡吆突家仍然对“小人书”情有独钟,仍然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小人书”的真谛。不仅孩子,而今不少大人仍然对“小人书”那么爱不释手。于是,便有人借鉴此种形式,把它演变成为“读图时代”,一时间,许多的小说,甚至散文也都有很多的插图。这些插图有的诠释作品中的某些章节,有的甚至单独成为某种艺术的展示方式?
对此,有人说,书就是书,何必搞那么多插图呢?也有人说,有插图的书比没有插图的好看。台湾著名作家刘墉许多版本的图书,就以精美的插图而颇受读者欢迎。刘索拉的《女贞汤》,其插图的精美,完全可以作“小人书”看。而最近某出版社出版的萧红名著《呼兰河传》,其插图更仿佛一本连环画,充分展示了东北的风土人情、历史风貌、民俗民风,令人拍案叫绝。
几十年前,“小人书”很像今天的电视连续剧,越看越有味道,买了第一本,想买第二本。全套《三国演义》共计60册,要是买齐,真得下不少本钱。全套的《红楼梦》24本,分好几个阶段出版,其中有几本印数非常少,真想凑成一套,是很难的。然而,对当年的孩子们来讲,没有不想凑齐的,于是寻觅成套的“小人书”便成了许多孩子的梦想。
而今,各种卡通“小人书”品种也很多,已然取代了昔日“小人书”的地位,“小人书”是越来越难寻觅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当然很多,这不仅需要有家喻户晓的长篇小说作底本,也需要有高超绘画技艺的画家下功夫,更需要出版社的鼎力配合,才能将读者的喜爱变成读者需要的“产品”。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这3个条件都不具备。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那样家喻户晓的名著可谓凤毛麟角,更没有画家为不赚钱的事下那么大功夫。也许画家一幅画可卖上几万元,但“小人书”的一个画面又值几百元钱呢?当然更没有出版社敢于冒这个风险,“小人书”出来了没人买,赔了钱又算谁的?
正因为如此,“小人书”离我们越来越远,倒是那些插了图的精美书籍可以大行其道。不但小说的插图越来越多,甚至像李泽厚这样大学者的学术著作,插了图以后也卖得十分走俏。由此看,让更多的人进入“读图时代”也算弥补了“小人书”短缺的遗憾。
但是,“小人书”就是“小人书”,绝非插图多的书籍可以补其缺憾。因为,没有“小人书”的夜晚,只能靠现如今天天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度日,人们很难再回到童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