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5-01-20
- 帖子
- 1,918
- 反馈评分
- 4
- 点数
- 61
硕士生导师――周震涛
<1>个人简历:周震涛 (Zhou Zhentao),男,汉族,1945年11月生,广东电白人。
<2>个人经历:1970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重化工系;1970年8月至1978年8月在广州市第一橡胶厂当技术员;1978年9月至1981年12月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1982年1月留校任教至今;1998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任博士生导师;现是全国固态离子学会理事、国际固态离子学会会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级会员、广东省工业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新材料专题专家组组长;还是著名学术期刊《化学学报》、《电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等的审稿人。
<3>科学研究:长期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新型化学电源及材料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与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美国AEM INC公司、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交流或合作关系,通过学校聘中科院物理所的陈立泉院士、美国爱太科公司的黄穗阳博士为周教授领导课题组的兼职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纵向科技项目20项、横向项目7项、省级软科学研究项目3项。在功能高分子材料、新型化学电源及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①研制成功了手机用锂离子电池、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及其电极材料,部分成果已转让给企业实现了产业化转化;②研制成功了(已完成中试)AA型锌空气电池及其电催化剂;③研制成功了国际首创的AA型锌镍一次电池和性能优良的锌镍二次(可充)电池;④对先进燃料电池(PEMFC和DMFC)的关键技术非氟类质子交换膜、电催化剂、三合一膜电极、双极板与流场、电堆等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⑤对高铁酸盐电池、可充碱性锌锰电池、可充锂金属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等也正在开展研究,并已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⑥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导电聚苯胺和导电聚对苯撑的导电机理和掺杂机理。主持完成的两项省级鉴定(中试)成果被评为“国际首创”和“国际领先”水平;⑦对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和改性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制备出了具有优良耐水性能和综合力学性能的水性聚氨酯材料;⑧与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完成了从天然甲壳素提取可作为手术隔膜能在人体酶解的羧甲基壳聚糖合成的中试研究。
作为第一完成人或发明人,获省部级鉴定成果5项,申请(含已获授权)了中国专利27项,先后在国内外著名的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以及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学术论文100余篇,合编了学术专著1部、软科学研究成果著作5部。在开展科学研究和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周教授治学严谨,特别注意把重点放在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化、实用化研究方面,力求使科学研究尽量贴近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技写作(论文、综述、专利等)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量使研究生适应未来的工作实际和激烈竞争。
<1>个人简历:周震涛 (Zhou Zhentao),男,汉族,1945年11月生,广东电白人。
<2>个人经历:1970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重化工系;1970年8月至1978年8月在广州市第一橡胶厂当技术员;1978年9月至1981年12月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1982年1月留校任教至今;1998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任博士生导师;现是全国固态离子学会理事、国际固态离子学会会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级会员、广东省工业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新材料专题专家组组长;还是著名学术期刊《化学学报》、《电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等的审稿人。
<3>科学研究:长期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新型化学电源及材料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与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美国AEM INC公司、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交流或合作关系,通过学校聘中科院物理所的陈立泉院士、美国爱太科公司的黄穗阳博士为周教授领导课题组的兼职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纵向科技项目20项、横向项目7项、省级软科学研究项目3项。在功能高分子材料、新型化学电源及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①研制成功了手机用锂离子电池、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及其电极材料,部分成果已转让给企业实现了产业化转化;②研制成功了(已完成中试)AA型锌空气电池及其电催化剂;③研制成功了国际首创的AA型锌镍一次电池和性能优良的锌镍二次(可充)电池;④对先进燃料电池(PEMFC和DMFC)的关键技术非氟类质子交换膜、电催化剂、三合一膜电极、双极板与流场、电堆等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⑤对高铁酸盐电池、可充碱性锌锰电池、可充锂金属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等也正在开展研究,并已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⑥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导电聚苯胺和导电聚对苯撑的导电机理和掺杂机理。主持完成的两项省级鉴定(中试)成果被评为“国际首创”和“国际领先”水平;⑦对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和改性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制备出了具有优良耐水性能和综合力学性能的水性聚氨酯材料;⑧与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完成了从天然甲壳素提取可作为手术隔膜能在人体酶解的羧甲基壳聚糖合成的中试研究。
作为第一完成人或发明人,获省部级鉴定成果5项,申请(含已获授权)了中国专利27项,先后在国内外著名的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以及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学术论文100余篇,合编了学术专著1部、软科学研究成果著作5部。在开展科学研究和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周教授治学严谨,特别注意把重点放在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化、实用化研究方面,力求使科学研究尽量贴近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技写作(论文、综述、专利等)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量使研究生适应未来的工作实际和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