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事先声明,写这篇文章是对事不对人。
作为一个在电白一中讲台上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教师,本人谈谈对电白县这几年的高考比不上几个兄弟县市的原因:
一、电白一中问题
电白一中作为电白县的龙头老大,对电白县高考比不上人家当然应当负主要责任,所以在这理应先谈电白一中的问题。
1、后勤问题: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首先是住宿,大家看看电白一中的男生宿舍,多的从几十人到上百人,大多数学生都在外面租房子住(本人认为高中生在外租房子住不利于学习),当然现在一中的住宿在邵校长的管理了有了很好的改善。其次是吃饭问题,大家去饭堂吃一次就知道,饭堂里的饭菜用学生的话形容就是不如猪食,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在饭堂吃了一次饭就发誓一辈子不再去饭堂里吃饭,老师可以不在饭堂吃,但学生行吗,去年校外“趣味快餐店”发生的事情让学生还敢在外面吃吗,只能呆在学校饭堂吃,但学校饭堂又是外面的私人老板承包(并且只有一个老板,缺少竞争),这些老板唯利是图,能把饭堂搞好吗?最后是课室问题,高三上课的那栋教学楼烂得要命,特别是不少课室又臭又热,靠近一小的那几个课室还经常被一小的学生吵得没法学习,就这样的地方还被某些领导美名“风水宝地”,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把学习搞好吗?
2、选科问题:一中的老师和学生都知道一中最多的班是物理班,全校前500名学生90%都选修物理,而我们知道广州等地的重点中学尖子生也大多选物理,这样我们的尖子生就跟其它地方的尖子生硬碰硬,在广东这几年高考标准分的模式下,不死才怪呢?(这里有数据说明:一中这么多尖子生读物理,但2005年物理单科没有800分的,700分以上的也少之又少;2006年虽然有2个考生争了面子拿到800分以上,但700分以上的也只有9人,而政治,生物这两科在严重缺少尖子生的情况下有各有17人单科700分以上,政治还有一考生拿到单科887分),从这里可以看出学校的指导选科的方针存在明显的问题,当然有人会说“选科是学生的事,并且读物理专业多”,但是专业再多,你读物理连分数线都达不到,大学会要你吗?并且很多大学的专业很少是只招物理选科的。在选科方面我认为信宜做得很好,信宜一中重视生物,信宜二中重视历吏,你看人家的高考多成功。
3、教师待遇问题:一中的校长不断在大会上说要奉献,不要索取。本人认为只要还留在一中工作的老师已经在奉献着,一中的老师都知道这几年一中的老师过得最辛苦,但有哪位一中的领导真正关心过一中老师的生活、身体等问题,一味的要老师累倒病倒在讲台上是不切实际的做法。
4、学生本身的问题:一中还存在一大批一点都不学习的人,高州中学和信宜中学尽管也有差生,但这些差生都还学的下去,而一中的那些差生根本都不学习,这些学生严重影响一中的纪律,另就是可能我们这边的很多学生好高鹜远,不够信宜、高州的学生踏实。
5、管理问题:先说学生最深恶痛绝的德育量化问题,一中的管理把学生德育量化看的比命还重,天天都要检查校章等乱七八糟又很形式上的东西,不是说学生要戴校章不好,而是一中的这些真的很形式,比如检查校章,不是在学生进出校门的时候检查,而是在课室里戴着校章坐着等检查人员检查了后又取下来。这简直是形式加无聊,真搞不明白一中领导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做这种浪费学生精力又无用的功。而学习气氛却很少真正认真检查过,也从来没有像检查校章一样热衷去做。再就是老师德育量化问题,一中的领导想出对老师满意率的调查等是真正伤害了师生感情,对学生不满意的老师又不换,搞得师生关系很僵化,真不懂一中的领导在做些什么。另就是搞出来的老师德育考评制度,真的不是很好,搞得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领导之间很不和诣,一中这种人心焕散的局面,能把高考搞好吗?一中的领导就不会换另一种方式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何必苦苦相逼!
二、政府支持问题:你看电白哪个领导去中学看过各学校的教学情况,更别说关心学生、老师?关于政府其它方面“为了教育”兄已经总结的很好了。
三、电海中学问题:电海有几个是直升班,但电海中学高考却一踏糊涂,电白县700以上有62人,电白一中61人,其它中学才1人,(还不知是不是电海中学的)。电海中学招了这么多尖子生却培养不出尖子来,大家说是不是有问题,用很难听的话说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四、尖子生流失问题:电白人都知道电白每年升中考的大多数尖子生都去了茂一,比如今年茂一语文状元就是我们电白旦场考进茂一的学生。而高州、信宜、化州的尖子生基本上都没有去茂一。电白一中能在这么少尖子生的情况下培养出2个800分的人出来,已经很了不起了。
五、社会支持问题:电白一中可能是广东省一级中学中得到同乡和社会支持最少的学校了,情况具体如何留给大家继续讨论。
当然,我们对电白今后的高考还是应当持乐观的态度,比如一中很快搬迁,学生的住宿和吃饭问题将会得到解决,一中这一届的领导给了大家也不少希望,在这一届领导带领下,一中的学习风气比以前任何一年都好,后勤在邵校长的管理下也有了明显的改观,相信电白今后的高考总会迎来丰收年。
作为一个在电白一中讲台上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教师,本人谈谈对电白县这几年的高考比不上几个兄弟县市的原因:
一、电白一中问题
电白一中作为电白县的龙头老大,对电白县高考比不上人家当然应当负主要责任,所以在这理应先谈电白一中的问题。
1、后勤问题: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首先是住宿,大家看看电白一中的男生宿舍,多的从几十人到上百人,大多数学生都在外面租房子住(本人认为高中生在外租房子住不利于学习),当然现在一中的住宿在邵校长的管理了有了很好的改善。其次是吃饭问题,大家去饭堂吃一次就知道,饭堂里的饭菜用学生的话形容就是不如猪食,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在饭堂吃了一次饭就发誓一辈子不再去饭堂里吃饭,老师可以不在饭堂吃,但学生行吗,去年校外“趣味快餐店”发生的事情让学生还敢在外面吃吗,只能呆在学校饭堂吃,但学校饭堂又是外面的私人老板承包(并且只有一个老板,缺少竞争),这些老板唯利是图,能把饭堂搞好吗?最后是课室问题,高三上课的那栋教学楼烂得要命,特别是不少课室又臭又热,靠近一小的那几个课室还经常被一小的学生吵得没法学习,就这样的地方还被某些领导美名“风水宝地”,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把学习搞好吗?
2、选科问题:一中的老师和学生都知道一中最多的班是物理班,全校前500名学生90%都选修物理,而我们知道广州等地的重点中学尖子生也大多选物理,这样我们的尖子生就跟其它地方的尖子生硬碰硬,在广东这几年高考标准分的模式下,不死才怪呢?(这里有数据说明:一中这么多尖子生读物理,但2005年物理单科没有800分的,700分以上的也少之又少;2006年虽然有2个考生争了面子拿到800分以上,但700分以上的也只有9人,而政治,生物这两科在严重缺少尖子生的情况下有各有17人单科700分以上,政治还有一考生拿到单科887分),从这里可以看出学校的指导选科的方针存在明显的问题,当然有人会说“选科是学生的事,并且读物理专业多”,但是专业再多,你读物理连分数线都达不到,大学会要你吗?并且很多大学的专业很少是只招物理选科的。在选科方面我认为信宜做得很好,信宜一中重视生物,信宜二中重视历吏,你看人家的高考多成功。
3、教师待遇问题:一中的校长不断在大会上说要奉献,不要索取。本人认为只要还留在一中工作的老师已经在奉献着,一中的老师都知道这几年一中的老师过得最辛苦,但有哪位一中的领导真正关心过一中老师的生活、身体等问题,一味的要老师累倒病倒在讲台上是不切实际的做法。
4、学生本身的问题:一中还存在一大批一点都不学习的人,高州中学和信宜中学尽管也有差生,但这些差生都还学的下去,而一中的那些差生根本都不学习,这些学生严重影响一中的纪律,另就是可能我们这边的很多学生好高鹜远,不够信宜、高州的学生踏实。
5、管理问题:先说学生最深恶痛绝的德育量化问题,一中的管理把学生德育量化看的比命还重,天天都要检查校章等乱七八糟又很形式上的东西,不是说学生要戴校章不好,而是一中的这些真的很形式,比如检查校章,不是在学生进出校门的时候检查,而是在课室里戴着校章坐着等检查人员检查了后又取下来。这简直是形式加无聊,真搞不明白一中领导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做这种浪费学生精力又无用的功。而学习气氛却很少真正认真检查过,也从来没有像检查校章一样热衷去做。再就是老师德育量化问题,一中的领导想出对老师满意率的调查等是真正伤害了师生感情,对学生不满意的老师又不换,搞得师生关系很僵化,真不懂一中的领导在做些什么。另就是搞出来的老师德育考评制度,真的不是很好,搞得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领导之间很不和诣,一中这种人心焕散的局面,能把高考搞好吗?一中的领导就不会换另一种方式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何必苦苦相逼!
二、政府支持问题:你看电白哪个领导去中学看过各学校的教学情况,更别说关心学生、老师?关于政府其它方面“为了教育”兄已经总结的很好了。
三、电海中学问题:电海有几个是直升班,但电海中学高考却一踏糊涂,电白县700以上有62人,电白一中61人,其它中学才1人,(还不知是不是电海中学的)。电海中学招了这么多尖子生却培养不出尖子来,大家说是不是有问题,用很难听的话说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四、尖子生流失问题:电白人都知道电白每年升中考的大多数尖子生都去了茂一,比如今年茂一语文状元就是我们电白旦场考进茂一的学生。而高州、信宜、化州的尖子生基本上都没有去茂一。电白一中能在这么少尖子生的情况下培养出2个800分的人出来,已经很了不起了。
五、社会支持问题:电白一中可能是广东省一级中学中得到同乡和社会支持最少的学校了,情况具体如何留给大家继续讨论。
当然,我们对电白今后的高考还是应当持乐观的态度,比如一中很快搬迁,学生的住宿和吃饭问题将会得到解决,一中这一届的领导给了大家也不少希望,在这一届领导带领下,一中的学习风气比以前任何一年都好,后勤在邵校长的管理下也有了明显的改观,相信电白今后的高考总会迎来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