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交流 电白人的请柬、封包和礼簿 (1人在浏览)

湖海山人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6-09-25
帖子
25,094
反馈评分
766
点数
191
7091926a7eaaaf7142d955b3ce589a51.png

电白的农村,摆喜酒往往会请一两个先生来专收红包并将其记入礼簿,晚上先生还要配合主家拆红包记录财物数量。
以前这个工作很不容易做,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特别是亲戚的落款(称呼)非常复杂,现在简化到只写名了,但其中有些东西还是值得我们品味的。

一、请柬
我们电白人是朋友关系就发帖,不给亲戚发请帖的,都是口头通知,但潮汕人不一样,他们对所有人都得发请柬。发帖就意味着郑重其事,有些人认真到不接帖不去。而我有同学说同学之间不用发帖,电话通知则可。现在进入微信时代,请柬应该和纸质书信一样可以被电子信取代,也可以发电子请柬了。

1.谁是发帖人?以前是以男人的名义发的,女人作为“内人”不干外事,她们的名字不上请柬。如果结婚,一定要有一个主婚人,主婚人就是发帖人。新郎不是主婚人。如果新郎的父亲不在了,那就得请叔伯、或兄当主婚人。
新居酒宴主人就是发帖人。有的家庭几个儿子都有了家庭,那就分家了,各自独立成家了,父亲只当其中一个家庭的老大,经常是小儿子——这其实对小儿子不公平,养老是大家的事。
如儿子以自己的名义发帖,而父母健在,那就写“奉严慈命”。

2.这个“奉严慈命”写在哪?很多打字的人将其写在邀约人的上面,先师告诉我这是不对的!
我们写工作总结,正文开头就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因此请柬的开头这个位置就是“奉严慈命”的位置,而且是顶格。这是表示对长辈的尊敬。而且似乎还有出半行的写法,我不清楚先不说。
3.被邀请的人名字写在哪里?这也是有讲究的,写在“送呈”下面是不对的!客人的大名和左右两行的相对高度也有讲究的,其意在于体现对客人的尊重。

4.邀约人的写法也要讲究。我们社会关系除了亲戚师门关系就是朋友关系,我不知道以前上下级关系如何落款。
在电白,只给朋友(含同事)发帖。传统的写法对朋友一般自称“世弟”,称对方为“世兄”,这个似不太讲究年龄的。如对方与父亲有交往,则自称“世侄”。
儿子在外面的朋友多,以父亲的名字发帖,对方不知道你是谁怎么办?先生的做法是以长辈带晚辈的方法。名字都写上了,但尊卑有别。也许现在应该把两代人的名字都写上。
以前女人不署名,现在男女较平等,夫妻都上名。如果父亲不在,母亲的名字是不写的,即使儿子很小也以儿子的名字,体现男人为中心的原则,但在正文前面写“奉慈命”,是这样吗?
5.儿媳的称呼。
如果发结婚请柬,儿媳的称呼怎么写?
有两种写法:
“儿媳”某某某;某某某“小姐”
传统上未过门和未拜祖宗的的准新娘都是“小姐”,古人不过门男女授受不亲呢!但现在的人结婚前早就同居了,奉子成婚,甚至生了几个孩子才宣布结婚,她还是“小姐”?大家都承认了,先生你不承认?
还有的人说虽未举行婚礼,但已经拿结婚证,按国大于家的原则,这种情况男女已经属于合法夫妻,新娘还不是人家的儿媳?
现代的婚宴是要“举行婚礼”而已,夫妻早已经是大家甚至国法都承认的事实,她还不是“儿媳”?
“从俗从众、与时俱进”是语言的原则!

二、红包
老学究对红包的写法搞得很复杂。喜事红包“贺仪”是通用,新居“燕仪”,嫁女“粉仪”,生子满月则“麟仪”。
如道公上了刀山升级而摆酒庆贺则用“印仪”,这种情况是千年一回。
这些玩意儿是不是古代的读书人故意搞得复杂自己才有饭吃?
多人具名则“仝具”,名字多了正面写不下就另作一个红包,不能写在背面,凶事落款在背面。
红包的落款是根据发帖人来确定关系的。有请柬时,你可以根据请柬来写,是亲戚没有请柬,你要问清楚这个红包是给谁的。
一般关系较密切的亲戚都要落款的,既能表示你们的关系,也能让对方知道你是谁。
这时候的称谓,在亲戚关系中非常重要。
比如我家办喜事,主持是家父,堂妹夫来红包,一定写“侄婿XXX”,不然那么多亲戚,平时来往又少,我怎么知道这个红包是谁的?
但有了这个“侄婿”关系,我们就可以缩小范围,从我的姐妹夫找。而我去堂姐妹家吃酒时,我会写家父的名字,并加上“内叔”或“内伯”的称谓。堂姐妹夫一看就知道是他老婆的娘家人了。
古人很认真,“侄”与“姪”都分得清楚。

在电白海边有“乔兄乔弟”的称谓,山区有的人就不懂是指什么,这种称呼在外地似是没有的,但幼学琼林中有。其实是小乔和大乔两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关系,电白海边叫“偷狗”或“两偷”。有说是刘邦未起义时经常会友,老爱去偷他老婆的妹夫的狗,“妹夫”后来便称刘邦为“偷狗”。
其实这种关系,全国通行的称呼叫“襟兄襟弟”(连襟)。但因为襟兄襟弟也指两姐妹的儿子之间的关系,电白人便用“乔兄乔弟”来指两姨夫间的关系。
将关系分得很细致的目的当然是不会混淆。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主,而“儒”就是“人之需”,很重视人的关系。你看外国的一个“uncle”表示父亲一辈的所有男人:叔叔; 伯父; 舅父; 姑父,姨父。
所以电白人将礼房工作做得很细致,也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决定的。

三、礼簿
1.宴宾礼簿贴红,封面写清簿名、日期。结婚或新居皆雅其名。印刷本封面写不了字,则翻开写。
我往往加上一些祝福语,如“丁财旺相、富贵绵长”之类,为了讨好主家。
2.天地玄黄
礼簿有一个功能是算桌。十人一张桌(围、台)。酒宴人多,一次坐不下,往往开两轮,即两“席”,头轮为“头席”,第二轮为“二席”。由于桌子不够,人手有限,如果摆二十桌以上,一般都分两“席”,在酒店例外。

一般会有人问:“收了几桌红包?”得到红包的桌数,虽未开红包,主人已经估计出收入大概多少了。如现在200元一人(位),25桌红包则5万元。
我最想要说的是先生给每桌的每个座位(其实是来红包的人数)用阿拉伯数字序号,但计桌的方法并不是用阿拉伯数字,而用《千字文》。
第一至四桌分别为“天”、“地”、“玄”、“黄”。第五至八桌则用“宇宙洪荒”,然后是“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有人说很难记,一般摆酒都不过二三十桌,有那么难吗?
我曾经认为用阿拉伯数字最实在,其实,这就太低估了老先生们的文化价值。

摆酒宴算桌子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明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是从天地开辟算起,是不是要表现源远流长、富贵无极?其中的意蕴耐人寻味啊!
如果简单地用阿拉伯数字记,那就太无味了。
打个比方,人都要方便,但读过书的人都说“上洗手间”、“小便”,不会直接说拉撒。
又如文人称男女事称为鱼水之欢,相信没有几个人会直接用粗鄙的字词。
这就是文化。

我不知道电白文化是从哪里来的,但从以上的民俗文化现象来看,其渊源也许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其中意蕴的确是耐人寻味的。
 
由版主最后编辑:
电白文化,源远流长
 
学习了!

下次写红包,找你帮忙Biggrin@2x
 
这个最牛。。。。。
 

附件

  • P70425-122011.jpg
    P70425-122011.jpg
    119.5 KB · 查看: 556
我想知道,这个印仪的写法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写过,Biggrin@2x
 
经常有收到请柬的都是些经济上不是很富裕的人
 
我想知道,这个印仪的写法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写过,Biggrin@2x
反正我只知你写过。
去年我们这里有道公上了梯摆宴,有无人“印仪”我不知,估计也没送红包。
 
最后编辑:
“奉严慈命”顶格因为现在的印刷版请柬逼出来,如果请柬合传统帖式的话,应该不用顶格。
 
上次飘大哥宴宾,我们都写网名过去,传侄子觉得很奇怪,“湖海山人”有这样的名字?
何只如此,还有“225522”,“97毕业生”(“毕”字还写错了)、孔子老婆······
 
去年看朋友所请客人的名单,我伤心了好久!
从名单可见一个人的人脉资源。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