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
缅甸掸邦第一特区
基本资料
果敢:Kokango
果敢人:Kokango Chinese
中华民国云南省地图果敢,全名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明清时期隶属于云南省,为云南省一个县,清末民国初期为英国拓战殖民地侵占,成为英属缅甸殖民地,但历届民国政府不予以承认。新中国成立后划归缅甸。果敢位于缅甸东北部毗邻中国云南省,以果敢族为主体的自治区。首府老街市,拥有高度的自治权,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通行果敢语(汉语西南官话),同时流通缅元以及人民币。学校教的是云南汉话,手机是中国移动号码,座机也是云南区号,当地“果敢族”亦是缅甸的汉族。
果敢曾为中国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的地域,明朝末年大量汉族涌入云南省。18世纪,一支汉人移民后裔成为科干山的地方势力,后受封为世袭果敢土司县,向中国效忠。19世纪末,果敢并入英属印度,成为缅甸境内以华人为主体的土司县。1959年缅甸废除土司制度之后,果敢陷入了长期的动乱,直到1989年停战才趋于稳定,成为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
果敢既可以指传统意义上的果敢,即包括杨氏土司所控制的区域,也特指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果敢特区多年来的政治领袖是彭家声。他拥有独立的武装。
果敢族:明朝汉人遗民
在缅甸掸邦北部的尽头,在中国云南西南的底端,在一个远离中原的地区,有一支汉民族已经在此生存繁衍了300多年。这支汉族就是生活在缅甸掸邦果敢及周边的汉族,在缅甸被称为果敢族。现在的果敢位于缅甸掸邦东北部,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5 万。
300多年前明朝灭亡之际,明朝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永历皇帝朱由榔(桂王)从广西贵州和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并押解回昆明,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各类随从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现今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顽强生栖繁衍,其中包括张献忠手下的名将李定国,他沿路护卫朱由榔进入缅甸,此后又长期在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杀后不久他即病故在现中老边境勐腊县;通过300 多年艰苦而漫长的日子,这些流落他乡的人员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缅甸的果敢族和这一区域其他称谓的汉民族。
长期以来,果敢人民在同英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争取民族利益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缅甸耐温排华的年代,缅甸国内一律取消汉语和汉字,更不允许教授汉文,为了保存自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称谓,并将他们操地方言的汉语称为果敢语,使用的汉字称为果敢文,最终保证中华文化得以传延。
1968年后缅甸人民军进驻果敢,1989 年果敢成立“缅甸掸邦民族民主同盟军”,同年获缅政府承认成立“掸邦第一特区”。该辖区于2002 年实现了基本禁绝罂粟种植,在当地的民族历史和禁毒历史上迈出了一大步。
果敢的历史
明代以前
果敢地区在历史上多属于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区,未成为中央集权国家所能有效控制的边境地区,崎岖复杂的地形决定了其多样化的民族组成。在杨氏土司之前,果敢地区未有明确的历史记载。
该地曾为哀牢百濮的地域,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于东汉永昌郡西南边陲。三国时代蜀汉诸葛亮在平南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在白族大理国时期,属永昌府孟缠甸范围。元代,其地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孟缠甸的一部份。在明代,该地邻近镇康州以及孟定府。
杨氏土司时期
17世纪中叶中国明朝末年,南明政权明昭宗向西南方败退,许多汉人随着明军移入云南和今日的上缅甸区域而没有回到家乡。从清朝初期开始,果敢地区汉族增多,其中有一户杨姓人家迁入了科干山,成为地方势力,并效仿附近土司的作法,统治当地的少数民族。1840年,杨国华因为捍卫中国边防有功,受封为世袭果敢县令,成为中国认可的汉人土司政权,保持世袭领导权近150年。
很长一段时期,果敢的杨氏土司同时向中国以及木邦进贡。1886年,大英帝国并缅甸贡榜王朝,同时将缅甸北方臣服于缅甸的土司也纳入英属印度。英国与中国清朝签订条约,界定了中缅两国边境传统上没有稳定归属的土司,一些被分为中国所有,一些则属于英属缅甸。经过多年谈判,1897年《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果敢被划入英属印度的范围。
果敢最后一任土司于1959年被缅甸所废除。
战乱时期
缅甸政府取消了世袭的土司权力,数年后将原土司杨振材逮捕。土司家族成员杨振声起兵反抗,缅族政府军施行“以果制果”的政策,策动罗星汉击溃果敢的反缅甸部队,土司家族的军队败逃。杨振声部队退入泰国,彭家声则退入中国。政府军进占果敢,指派亲缅族的罗星汉管理果敢,经营毒品生意。果敢始被异族统治,华校被收归国有,果敢华人被迫更名为果敢族,华文改称果敢文。
1960年代缅甸共产党失去位于缅甸中部的根据地之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持下在缅甸东北部重新建立。彭家声率领缅共军队重新占领果敢,败退的罗星汉采行坚壁清野策略,将市街烧毁,居民迁出,果敢人民四处流亡。
1980年代国际情势改变,缅甸共产党内部严重分歧,包含果敢的少数民族的当地武装势力遂脱离缅共,将缅共的领导人遣送中国,与缅甸政府军停战展开和平谈判。
2009年8月再行战事。缅甸政府军进攻果敢汉族军。成千上万汉人沦为难民涌进云南省南伞县城(原镇康县)。
掸邦第一特区
1989年,彭家声与政府军达成协议,果敢成为自治的特区。果敢可保有自己的军力,中央政府派驻少量的公共服务人员至果敢,包含医务人员,小学教师,学校以果敢语教学。1992年内战再起,果敢军官杨茂良联合南方的佤邦驱逐特区主席彭家声,1995年彭家声与佤邦合作,重回果敢掌政局。
在国际反毒的压力下以及多次禁毒挫败之后,2003年终于全面推行停止种植罂粟的政策,引入农业生产技术并发展博彩业。产业转型对果敢带来相当大的冲击,替代种植在果敢高冷干的环境推行困难重重,农民陷入贫困。由于缺乏粮食等原因而在山村地区爆发大规模的疟疾,死亡279人。国际展开人道救援,中国派遣巡回医疗团,并提供药物,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供救济粮。日本2005年5月开始援助总合性的山地农民的生活重建项目。
果敢的地理与人口
果敢是一块狭长的土地,位于掸邦东北部的顶端。地理座标为:北纬23°24′54〃―24°09′24〃;东经98°24′14〃―98°53′42〃。它的东边有中国的镇康、耿马及孟定,北边有中国的龙陵(注:缺潞西),南边有佤邦。除勐汞和长箐山外,西边以怒江为界,但是,自从1989年,果敢的领土已经向西扩张(注:1995年之后,不再领有西岸勐古地区)。
果敢很大一部份,被青藏高原所包围。它的北部多为崇山峻岭,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是2400多米。
果敢位于缅甸东北端的掸邦高原,紧邻中国云南省,地势海拔在450至2400米之间,山与山之间的坝子海拔约1100米,是果敢的精华地带。西临萨尔温江与木邦相峙,东与中国云南省镇康县、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接壤,北面是龙陵县、潞西市,南以南定河与佤邦相对。首府老街和镇康新县城南伞镇仅相距7公里。
2003年果敢人口约14万人,缅甸籍约10万,其中缅籍华人约占百分之九十,其余则有掸族、崩龙族、苗族、佤族、傈僳族、白族等。缅甸籍以外的人口多为华侨。在果敢经商务工旅游的中国人很多,流动人口加常住人口有30万左右。
而缅族人多为缅甸中央政府派遣的军人和家属以及行政官、小学教师、技术人员、医务等公共服务人员。
果敢的文化及教育
果敢的主要人口为中国移民后裔、华侨,数百年来传承著中华文化以及当地的少数民族相互融合,今日的果敢文化与临近的云南省镇康县相似。主要人口信仰道教和佛教,接受传统的儒家思想,此外还有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主要的信仰中心为老街的果敢大庙。
果敢地区教育体制尚在基础发展阶段,比起邻近地区的教育水平,果敢的教育发展缓慢,有十余所中小学,没有高等教育机构。学校以果敢语授课,教师短缺而且专业素质不高,只有少量中国内地的教师在当地授课,而且工资待遇较差。中国政府在老挝等地援外派出了汉语师资,却没在果敢提供汉语师资援助,所以当地的经济文化教育都很落后。另外有每周三至四小时的缅文课程,由缅甸中央政府派遣的缅文教师教授。目前对果敢实施国际援助的竟然主要是日本而不是中国,二战时期,日军曾侵略占领这一地区。
果敢的军事
掸邦第一特区军事力量由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以及缅甸中央政府派驻于滚弄的军队所构成。果敢同盟军由第一特区政府主席彭家声所控制,负责特区的治安以及面对中国边境的国防,而中央政府的军队则驻守在果敢南部重要的据点滚弄,负责特区对掸邦其他方面的军事控制,不负责特区内部事务。
特区政府的掌握的边防警力规模由缅甸中央政府规定,但武装和干部配备由特区政府负责,特区政府拥有很高的自主权。
彭家声的汉族军多次和缅甸政府军发生冲突,拒绝政府军收编,一旦战事不利,汉族军会撤退到中国,但中国军队会将其缴械以确保社会治安,待局势稳定,彭家声的部队又会徒手重返果敢,并重新武装起来。
果敢的通讯
果敢地区架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网络。
无线方面使用中国移动,座机则是中国电信,使用临沧区号0883。
特别注意的是,中国手机用户漫游至果敢地区时,是没有国际漫游费的,无需申请国际漫游功能。(仅限移动用户)
果敢的经济
果敢在经济上属相对落后的地区,自英国向缅甸殖民以来,以种植罂粟为主,以出产优质大烟闻名于世。在20世纪初土司治理的时期,曾有一段繁荣的历史,罂粟也逐渐成为果敢唯一的经济来源。
由于长年战乱,原有的社会基础遭受极大的破坏,基础建设停滞不前,直到停战以后才稳定发展。但2003年停止生产罂粟,切断了当地的经济来源,且替代种植的情况并不理想,经济遭受严重冲击。另一方面,果敢发展面向中国游客的博彩业,有小澳门之称,但财政收入因中国政府对境外赌博旅游的限制随之锐减。
!
缅甸掸邦第一特区
基本资料
果敢:Kokango
果敢人:Kokango Chinese
中华民国云南省地图果敢,全名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明清时期隶属于云南省,为云南省一个县,清末民国初期为英国拓战殖民地侵占,成为英属缅甸殖民地,但历届民国政府不予以承认。新中国成立后划归缅甸。果敢位于缅甸东北部毗邻中国云南省,以果敢族为主体的自治区。首府老街市,拥有高度的自治权,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通行果敢语(汉语西南官话),同时流通缅元以及人民币。学校教的是云南汉话,手机是中国移动号码,座机也是云南区号,当地“果敢族”亦是缅甸的汉族。
果敢曾为中国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的地域,明朝末年大量汉族涌入云南省。18世纪,一支汉人移民后裔成为科干山的地方势力,后受封为世袭果敢土司县,向中国效忠。19世纪末,果敢并入英属印度,成为缅甸境内以华人为主体的土司县。1959年缅甸废除土司制度之后,果敢陷入了长期的动乱,直到1989年停战才趋于稳定,成为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
果敢既可以指传统意义上的果敢,即包括杨氏土司所控制的区域,也特指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果敢特区多年来的政治领袖是彭家声。他拥有独立的武装。
果敢族:明朝汉人遗民
在缅甸掸邦北部的尽头,在中国云南西南的底端,在一个远离中原的地区,有一支汉民族已经在此生存繁衍了300多年。这支汉族就是生活在缅甸掸邦果敢及周边的汉族,在缅甸被称为果敢族。现在的果敢位于缅甸掸邦东北部,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5 万。
300多年前明朝灭亡之际,明朝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永历皇帝朱由榔(桂王)从广西贵州和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并押解回昆明,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各类随从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现今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顽强生栖繁衍,其中包括张献忠手下的名将李定国,他沿路护卫朱由榔进入缅甸,此后又长期在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杀后不久他即病故在现中老边境勐腊县;通过300 多年艰苦而漫长的日子,这些流落他乡的人员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缅甸的果敢族和这一区域其他称谓的汉民族。
长期以来,果敢人民在同英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争取民族利益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缅甸耐温排华的年代,缅甸国内一律取消汉语和汉字,更不允许教授汉文,为了保存自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称谓,并将他们操地方言的汉语称为果敢语,使用的汉字称为果敢文,最终保证中华文化得以传延。
1968年后缅甸人民军进驻果敢,1989 年果敢成立“缅甸掸邦民族民主同盟军”,同年获缅政府承认成立“掸邦第一特区”。该辖区于2002 年实现了基本禁绝罂粟种植,在当地的民族历史和禁毒历史上迈出了一大步。
果敢的历史
明代以前
果敢地区在历史上多属于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区,未成为中央集权国家所能有效控制的边境地区,崎岖复杂的地形决定了其多样化的民族组成。在杨氏土司之前,果敢地区未有明确的历史记载。
该地曾为哀牢百濮的地域,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于东汉永昌郡西南边陲。三国时代蜀汉诸葛亮在平南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在白族大理国时期,属永昌府孟缠甸范围。元代,其地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孟缠甸的一部份。在明代,该地邻近镇康州以及孟定府。
杨氏土司时期
17世纪中叶中国明朝末年,南明政权明昭宗向西南方败退,许多汉人随着明军移入云南和今日的上缅甸区域而没有回到家乡。从清朝初期开始,果敢地区汉族增多,其中有一户杨姓人家迁入了科干山,成为地方势力,并效仿附近土司的作法,统治当地的少数民族。1840年,杨国华因为捍卫中国边防有功,受封为世袭果敢县令,成为中国认可的汉人土司政权,保持世袭领导权近150年。
很长一段时期,果敢的杨氏土司同时向中国以及木邦进贡。1886年,大英帝国并缅甸贡榜王朝,同时将缅甸北方臣服于缅甸的土司也纳入英属印度。英国与中国清朝签订条约,界定了中缅两国边境传统上没有稳定归属的土司,一些被分为中国所有,一些则属于英属缅甸。经过多年谈判,1897年《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果敢被划入英属印度的范围。
果敢最后一任土司于1959年被缅甸所废除。
战乱时期
缅甸政府取消了世袭的土司权力,数年后将原土司杨振材逮捕。土司家族成员杨振声起兵反抗,缅族政府军施行“以果制果”的政策,策动罗星汉击溃果敢的反缅甸部队,土司家族的军队败逃。杨振声部队退入泰国,彭家声则退入中国。政府军进占果敢,指派亲缅族的罗星汉管理果敢,经营毒品生意。果敢始被异族统治,华校被收归国有,果敢华人被迫更名为果敢族,华文改称果敢文。
1960年代缅甸共产党失去位于缅甸中部的根据地之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持下在缅甸东北部重新建立。彭家声率领缅共军队重新占领果敢,败退的罗星汉采行坚壁清野策略,将市街烧毁,居民迁出,果敢人民四处流亡。
1980年代国际情势改变,缅甸共产党内部严重分歧,包含果敢的少数民族的当地武装势力遂脱离缅共,将缅共的领导人遣送中国,与缅甸政府军停战展开和平谈判。
2009年8月再行战事。缅甸政府军进攻果敢汉族军。成千上万汉人沦为难民涌进云南省南伞县城(原镇康县)。
掸邦第一特区
1989年,彭家声与政府军达成协议,果敢成为自治的特区。果敢可保有自己的军力,中央政府派驻少量的公共服务人员至果敢,包含医务人员,小学教师,学校以果敢语教学。1992年内战再起,果敢军官杨茂良联合南方的佤邦驱逐特区主席彭家声,1995年彭家声与佤邦合作,重回果敢掌政局。
在国际反毒的压力下以及多次禁毒挫败之后,2003年终于全面推行停止种植罂粟的政策,引入农业生产技术并发展博彩业。产业转型对果敢带来相当大的冲击,替代种植在果敢高冷干的环境推行困难重重,农民陷入贫困。由于缺乏粮食等原因而在山村地区爆发大规模的疟疾,死亡279人。国际展开人道救援,中国派遣巡回医疗团,并提供药物,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供救济粮。日本2005年5月开始援助总合性的山地农民的生活重建项目。
果敢的地理与人口
果敢是一块狭长的土地,位于掸邦东北部的顶端。地理座标为:北纬23°24′54〃―24°09′24〃;东经98°24′14〃―98°53′42〃。它的东边有中国的镇康、耿马及孟定,北边有中国的龙陵(注:缺潞西),南边有佤邦。除勐汞和长箐山外,西边以怒江为界,但是,自从1989年,果敢的领土已经向西扩张(注:1995年之后,不再领有西岸勐古地区)。
果敢很大一部份,被青藏高原所包围。它的北部多为崇山峻岭,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是2400多米。
果敢位于缅甸东北端的掸邦高原,紧邻中国云南省,地势海拔在450至2400米之间,山与山之间的坝子海拔约1100米,是果敢的精华地带。西临萨尔温江与木邦相峙,东与中国云南省镇康县、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接壤,北面是龙陵县、潞西市,南以南定河与佤邦相对。首府老街和镇康新县城南伞镇仅相距7公里。
2003年果敢人口约14万人,缅甸籍约10万,其中缅籍华人约占百分之九十,其余则有掸族、崩龙族、苗族、佤族、傈僳族、白族等。缅甸籍以外的人口多为华侨。在果敢经商务工旅游的中国人很多,流动人口加常住人口有30万左右。
而缅族人多为缅甸中央政府派遣的军人和家属以及行政官、小学教师、技术人员、医务等公共服务人员。
果敢的文化及教育
果敢的主要人口为中国移民后裔、华侨,数百年来传承著中华文化以及当地的少数民族相互融合,今日的果敢文化与临近的云南省镇康县相似。主要人口信仰道教和佛教,接受传统的儒家思想,此外还有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主要的信仰中心为老街的果敢大庙。
果敢地区教育体制尚在基础发展阶段,比起邻近地区的教育水平,果敢的教育发展缓慢,有十余所中小学,没有高等教育机构。学校以果敢语授课,教师短缺而且专业素质不高,只有少量中国内地的教师在当地授课,而且工资待遇较差。中国政府在老挝等地援外派出了汉语师资,却没在果敢提供汉语师资援助,所以当地的经济文化教育都很落后。另外有每周三至四小时的缅文课程,由缅甸中央政府派遣的缅文教师教授。目前对果敢实施国际援助的竟然主要是日本而不是中国,二战时期,日军曾侵略占领这一地区。
果敢的军事
掸邦第一特区军事力量由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以及缅甸中央政府派驻于滚弄的军队所构成。果敢同盟军由第一特区政府主席彭家声所控制,负责特区的治安以及面对中国边境的国防,而中央政府的军队则驻守在果敢南部重要的据点滚弄,负责特区对掸邦其他方面的军事控制,不负责特区内部事务。
特区政府的掌握的边防警力规模由缅甸中央政府规定,但武装和干部配备由特区政府负责,特区政府拥有很高的自主权。
彭家声的汉族军多次和缅甸政府军发生冲突,拒绝政府军收编,一旦战事不利,汉族军会撤退到中国,但中国军队会将其缴械以确保社会治安,待局势稳定,彭家声的部队又会徒手重返果敢,并重新武装起来。
果敢的通讯
果敢地区架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网络。
无线方面使用中国移动,座机则是中国电信,使用临沧区号0883。
特别注意的是,中国手机用户漫游至果敢地区时,是没有国际漫游费的,无需申请国际漫游功能。(仅限移动用户)
果敢的经济
果敢在经济上属相对落后的地区,自英国向缅甸殖民以来,以种植罂粟为主,以出产优质大烟闻名于世。在20世纪初土司治理的时期,曾有一段繁荣的历史,罂粟也逐渐成为果敢唯一的经济来源。
由于长年战乱,原有的社会基础遭受极大的破坏,基础建设停滞不前,直到停战以后才稳定发展。但2003年停止生产罂粟,切断了当地的经济来源,且替代种植的情况并不理想,经济遭受严重冲击。另一方面,果敢发展面向中国游客的博彩业,有小澳门之称,但财政收入因中国政府对境外赌博旅游的限制随之锐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