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干部作风如务实 矛盾不至于激化 (1人在浏览)

群众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7-10-02
帖子
2,904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如果县乡干部作风深入务实一点,问题解决得早一点,矛盾也不至于激化!”省委、省政府“7・19”事件调查组组长郭永东说。


 省委副书记李纪恒随即对作风飘浮的干部提出批评:现在交通方便了,反而离群众远了;通讯发达了,反而和群众交流难了;干部文化水平提高了,群众工作的水平非但没有水涨船高,反而降低了。他打比方说,医学上提倡母乳喂养,不仅考虑到母乳的营养,也可以零距离接触培养母婴感情,干群关系是同样道理。

据了解,孟连县原县委书记胡文彬,一年内只下乡26次,且都是当天返回;乡镇主要领导多住在县城,周一下去,周五回家。


电白有多个位镇委书记或镇长是长住在所工作的镇里的?
 

省长秦光荣表示,现在领导干部下去调研就像“浮在水上的瓢”,层层陪同把老百姓的心声也过滤掉了。对于李汉柏的提议,秦光荣建议再加上一条――吃饭也不需要那么多人陪!

  省委书记白恩培说,干部作风不扎实,有一定的普遍性。他追问,胡文彬一年下乡26次少得可怜,又有多少基层干部能超过他?他举例说,有个县委书记,县里发生地震都一个星期了,他才赶回县里;回来一个月,地震的情况还说不清楚。

  白恩培提议,在全省干部中进行一次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他表示,要出台一个转变干部作风的文件,从具体的陪同、接待抓起!
 
[申论热点]半月谈:群体性事件突发,为基层执政敲响警钟


--------------------------------------------------------------------------------

时间: 2008-08-14 11:21:07 来源: 半月谈 作者: 孙爱东 点击: 302

  镜头一:6月28日至29日凌晨,贵州省瓮安县部分群众因对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引发大规模人群聚集围堵政府部门和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突发事件。
  
  镜头二:7月3日,陕西省府谷县一村民驾驶农用货车为逃避检查跳入黄河并死亡。一些民众包围住警察,并把警车掀翻、砸烂。
  
  镜头三:7月19日,云南省孟连县发生胶农聚集和冲突事件,40余名公安民警和10余名胶农在冲突中受伤,2名胶农死亡。
  
  针对接连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一些受访的专家称,虽然导火索不同,但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大体相同。几起事件无不是由群众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冷淡麻木、滥用警力激化矛盾等造成的。激烈的冲突对抗、严重的破坏性后果、恶劣的社会影响,几起群体性事件以极端表现形式给基层党委、政府敲响了警钟。
  
  群众利益漠视不得,积怨过深当心积重难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一些群体性事件突然爆发出来,实乃多年矛盾蓄积而致。瓮安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近年来,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但在移民搬迁后期扶持、违章建筑拆除、矿权纠纷处理、国企改制中,出现了各种矛盾,沉积的有影响的重点信访案件就有20多起,各种矛盾纠纷没有得到及时化解。
  
  瓮安县玉山镇大坪村村民因土地占用费等问题,多次与矿山发生纠纷,2005年、2006年分别与当地矿山发生冲突。其中一次冲突中,矿山叫来20多个社会上的人殴打村民。村民堵矿以示抗议,村、乡、县均协调未果,最后竟是矿山方面叫来社会上的中间人调停,才算了结。村民罗国华说:“县里派来调解的都是公安部门的人,威胁我们不要再闹事。说再闹就把我们抓起来。我们是在闹事吗?对矿山找黑社会的人来打我们为什么不闻不问?我们是在为自己讨一点公道啊!”而这只是积怨的冰山一角。
  
  大量积案和积怨的存在,民声早已鼎沸,党群干群关系开始紧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于建嵘研究员表示,事实上,民众对当地政府已经表现出不信、不满、不服,而这种对政府的“三不”正是瓮安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原因。在民众与政府关系高度紧张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偶然事件,都有可能导致民众和社会情绪的“井喷”,酿成不应有的过激行动。
  
  云南孟连事件同样如此。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指出,胶农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望被一些坏人利用,导致胶农长期以来对橡胶公司的积怨逐步转化为对基层政府和干部的积怨,最终集中爆发引起冲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对记者说,这几起事件给我们的一个深刻警示是,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政府绝不能麻木不仁,无所作为,而必须有作为、早作为,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的各种诉求,不能让百姓言论成为“堰塞湖”。在矛盾凸显期,各级领导干部不应回避矛盾,而要敢于直面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回避矛盾,只能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后积重难返。
  
  “对党充满感恩之情、待人善良温和的傣族群众,拿起了刀斧棍棒,与警察对抗,用暴力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件事情必须引起我们当政者的深刻反思。”李纪恒在处理孟连事件时对云南官员提出严厉警告。
  
  对此,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说,群众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集中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漠视群众利益、听不进群众意见、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的工作作风。而这种越来越与群众疏远冷漠的工作作风,与现行干部考核任用、政绩评价体制有关。因此,现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到了必须修改的地步,干部的升迁考核一定要反映当地百姓的民意。惟此,才能改变一些官员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现状。
  
  作风粗暴易激化矛盾,动用警力须慎之又慎
  
  “违反规定使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或者滥用警械、强制措施,或者违反规定携带、使用武器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国家有关部门前不久颁布实施的《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对处置群体性事件时使用警力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一规定直指当前群体性事件中警民冲突的要害。
  
  综观近期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以及一些个人“极端暴力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人民警察都处在了冲突的第一线。反思贵州瓮安事件,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十分痛心地说,一定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政法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
  
  记者发现,当前在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时,一些基层政府过度依赖于采取强制手段,这不仅不利于缓解和消除矛盾,反而不断制造矛盾,加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夏学銮说,一味地看重秩序的维护,随意动用警察,采用暴力手段平息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虽然表面上平安了,但怨气却不断积累,矛盾不断加深,从而为引发更大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因瓮安事件被撤职的前瓮安县公安局长申贵荣说:“遇到群体性事件就出动警察,这种‘得罪’老百姓的事,都得我们去做……我们几乎把人都‘得罪’完了。”
  
  于建嵘说,在一些基层政府的各种预警制度设计上,要么是无视民情民意,要么是把民众的一举一动都当成“敌情”。从危机处置技术上说,这些地方政府的做法,出发点不是化解矛盾,而是暴力压服,这必然致使冲突一再升级。目前,在现有的行政体制下,为了完成上级分派的各项任务及众多的一票否决指标,一些基层政府及干部的行为越来越出现强制的暴力趋向,这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捂盖子反致疑窦丛生,信息公开才能赢得信任
  
  在瓮安事件中,关于一个女学生死因及死亡事件处理的各种半真半假的信息,凭借现代传播手段四处流传。由此,不明真相的群众聚集起来,最后酿成群体性事件。
  
  于建嵘说,群众“不明真相”是实,但他们不明真相事出有因。当当地政府失去公信力,新闻媒体声音单一乃至失声,社会又缺乏具备公信力的非政府权威信用机构时,民众必然“不明真相”。不明真相而又义愤填膺的民众,最容易被高度情绪化的传言动员起来。他们采取的行动势必过激,势必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在指出群众不明真相的同时,必须指出导致群众不明真相的责任方是掌握“知情权”和“信息发布权”的当地政府。“任何不利于自己的信息首先封锁,成就逐级放大、问题逐级缩小,只报喜不报忧,一些基层政府的惯常做法,在信息社会里已经完全失灵了。但是这些陈旧的观念,某些干部仍然固守不放。”于建嵘说,出现了问题就“怕”、“包”、“捂”,小事不报告,大事先摆平再报告,可等摆不平被迫报告时,局面往往已经难以收拾,丧失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的最佳时机。


有多少地方能作到信息公开?
 

附件

  • 防备.jpg
    防备.jpg
    153.2 KB · 查看: 74
警察是否一直以来都在充当消防员?各大部门所处理不了的大小问题都是警察出来直接面对群众,为何会出现这种场面?警察的主要责职又是什么?而又是谁在让警察的形象长期以来一直在群众心目不断受损恶化?又是什么原因令到部分干部不愿意到群众中去关心调解处理问题。群众又应如何去理解官员,警察与自己之间的关系?
 
有一日电白也会这样!
还记得05、06年树仔的人民冲击镇政府的事。只可惜影响不到全省。
 
9点到镇上班,下午直奔水东.每位都很向往水东的幸福生活,各镇上班只是各大书记镇长的过站.
 
可惜没有让孟连事件从点到面`````
 
更多理解,更多和谐。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