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电白“年例” (1人在浏览)

DBLOVER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5-01-20
帖子
1,918
反馈评分
4
点数
61
电白“年例”

"年例"作为粤西地区特有的风俗节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盛行于茂名两区四县和吴川部分地区.年例就是每条村在一年里选定一个日子,作为这条村的节日,"年例"多集中在正月,各个月份的年例的都有.在这一天,各村装扮一新,搭牌楼,装花灯,插彩旗等等,各尽所能把村庄打扮漂亮醒目,营造节日气氛.各家各户亲戚朋友陆续起来作客,然后主人茶酒相待,互相问候,而且举办各种文娱活动,比过年还要热闹.
过"年例"时,各村多大多都要请演出团体来演出,有钱的村庄连续几天做大戏,少钱的在年例那一天做一场粤剧大戏也是不可少的,演出项目最受欢迎的是大戏(粤剧),还有露天电影,木偶戏,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木偶\电影已经不常见了,近来杂技,音乐会也很受欢迎.每到茂名"年例"集中期,茂名就形成一个庞大的演出市场,省内外很多演出团体争相来茂名h食.
茂名的“年例”节日,以其独特的风味,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年例起源于亲友之间叙旧,后来变成现在这样了
 
呵呵,我也喜欢吃年例~!
 
 
农村人辛苦一年的钱大多都花在年列上了
 
新来的!
请多关照~~~

年例好呀~虽然我唔在茂名但我好挂住茂名的年例!

因为可以同好多朋友一起疯玩~嘻嘻~~~~~
 
白吃白喝白拿!
 
是啊!
我很希望这个风气不要发展下去。农村人一年到头辛苦,赚不了多少钱。还要把它花在这里。
 
年例,太好了!有些地方是有两个年例的!

以前的年例,比现在要火得多,`~就以做大戏~

电白最最出名的要数下洞的姓崔的和姓黄的斗戏了
 
QUOTE(肥哥 @ 2005年03月07日 Monday, 05:42 PM)
年例起源于亲友之间叙旧,后来变成现在这样了
[snapback]265088[/snapback]​


年例,家里杀鸡杀鸭替祖先做诞做忌,然后请亲朋戚友来聚餐,大家嘴馋齐齐来,白吃白喝白拿.这就是年例.
 
年例,几多欢喜几多愁!!???
年例,这个民间风俗,有人欢喜有人愁。
年例,在粤西电白县愈演愈狂,它掠夺了多少经济?造成了多少家庭负债累累?人们无法去统计,这个民间“包服”,不知还要为害多少年代,为害多少人民???
在电白县,从麻岗镇的年初五开始,至正月十一树仔镇的登楼、前海;正月十五的树仔、旦场;三月初三旦场镇的红花、电城镇的楼阁;一直到八月十六博贺镇的博美、博贺村,直至到冬至。除去六月没有外,其佘 每个月基本都有。年例,涉及到全县二十几个镇,无数户家庭。有钱者、当官者喜欢做年例;贫困者,无钱做,不想做,但也要借钱赊债来做。人做你不做,丢面子。
年例,对于有钱者来说,是小菜一碟。一年一景,亲朋相聚,好友相贺,聚旧添新,多多益善,而且不伤“筋骨”。有些还在相聚中做成生意;对于当官者来说,却是一年一次发财的机会,互相巴结的机会。但是,年例,对于贫穷的村民来说,是雪上加霜。本来拮据的生活,没钱买种子、没钱给孩子交学费,但为了做年例,不得不借钱赊债,要打胀面充胖子,但过了年例,一屁股债全家忧愁愁。
年例,花费多者一万几千,少则几百或一二千,全县有多少农村家庭?全县要花多少钱?有官方统计过吗?关心过吗?如果把做年例的钱用于建校办教育,能盖多少间学校?能解决多少贫困学生上学?如果用于扶贫,又能解决多少下岗职工的困难?帮助多少贫穷的农民?但是上千百万的钱,就这样在一声声吆喝中花掉了,我们的官员,我们的民众应怎样反省呢???
 
唉,年例,想说爱你还真的不容易。取消了吧。最低限度要把它低调化,不要再浪费啦。
 
年例是食的人爽做的人苦,有钱的人可以充面子,没钱的人不做就没脸只好打肿脸充胖子。城里人每到年例就浩浩荡荡地下乡大食大喝,没见他做年例请人。精明的城里人啊!
 
劳财伤民`
 
很快又有得吃了
 
QUOTE(敏_壹_爷_少 @ 2005年03月13日 Sunday, 11:50 PM)
白吃白喝白拿!
[snapback]270465[/snapback]​


年咧就是??拥陌
 
QUOTE(明月松冈 @ 2005年03月17日 Thursday, 08:11 PM)
是啊!
我很希望这个风气不要发展下去。农村人一年到头辛苦,赚不了多少钱。还要把它花在这里。
[snapback]273786[/snapback]​


取消???有cy度噢````
 
年例就是这样,难过的也要过,这是我们祖先留下聚友的好办法。都好了。
 
祖先留下的东西有时也有错的。
 
有个好建议,大家能不能把自已所在家乡的年例贴上去,再来个汇总?
 
年例,在我们电白每条村都有,一般都是在立春前后,本人觉得,年例的起源应该是前人为了庆祝丰收和祈祷下一次丰收而来的,为什么各村年例都不尽相同呢,应该是为了便于亲朋好友串门,大家借年例相聚的难得时光,互相
问候,与主人共同探讨发家致富之路。
不知道此种说法大家有同感否
 
QUOTE(飞のBEYOND @ 2005年11月19日 Saturday, 09:15 PM)
劳财伤民`
[snapback]835145[/snapback]​


本来年例作为一个传统习俗在人们支付得起的情况下不为所坏,可在电白……胡锦涛他老人家的十几万山高皇帝远的苦难子民日夜为钱财所伤,有点钱都拿去买六合彩了,神经也多都不正常了……年例--奢侈啊!
看来DBLOVER也有过于主观的时候
 
四昀最爽....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