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河源市高新区安置点见闻----拆迁不失居 失地不失业 (1人在浏览)

锋笑

学前班
注册
2008-04-13
帖子
75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河源市高新区安置点见闻----拆迁不失居 失地不失业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黄学佳 黄栋林
本文连接:http://www.nfncb.cn/newsdetail.aspx?newsId=4281
编者按 今年6月28日,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5周岁。
5年来,河源高新区坚持以打造“财源工程、示范工程、环保工程、阳光工程”为目标,按“政府主导、企业化经营、统一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的开发建设思路,开拓创新,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出成效、四年上台阶的阶段性目标。目前,工业化新城雏形已现,有106家企业落户该区。2007年,该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约为20%,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50.5%。
5年一瞬。一个昔日无人问津的穷乡僻壤,今天已经高楼拔地而起,厂房鳞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
河源高新区能在短短5年里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离不开当地村民的支持。
换个角度看,正是这些年来,高新区在发展步伐不断提速的同时,着力做好了被征地拆迁农户的安置补偿工作,才为承接外来投资,特别是珠三角产业转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投资环境。
作为河源经济的火车头,高新区不断创新征地补偿和拆迁安置工作方法。该区的每一轮开发,都优先考虑农民的发展机会,比如,安排见效快的地块作为农民的生产生活用地,将集散地的肉菜市场安在村民安置点内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采取政府扶持、社会资助、贫困村筹资入股方式,在高新区建立扶贫工业园,统一建设厂房出租的“千村脱贫”工程,堪称“河源创造”,这在省内乃至国内当属首创。
河源高新区创造了一个城市与农村和谐共进、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的范例。

位于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家玩具制造厂的人事部陈主任粗略统计了一下,全厂2700人,居然有三分之一是本地人,被高新区征了地的高埔、大塘、坭金等村的村民就有200多个。
据了解,高新区一二期工程的征地工作已经基本完毕,在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上,高新区共安置农户1500户,安排门店1580套,住宅1750套,实现每户均有“一店一宅”以上。
针对失地农民自身技能有限等因素,高新区以农民“拆迁不失居、失地不失业”为目标,加大农民的就业培训,直接和高新区内企业联系,推荐就业,在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行业,如工厂流水线普工、卫生保洁、绿化、保安等工种优先安排,几年来,高新区管委会共帮助600多名失地农民在区内就业,使得村民能在家门口当工人,安居乐业。
目前,河源市高新区现已征用土地面积11平方公里,一期的被征地农民已经住进了安置点,第二期安置点马上就要交户使用。近日,记者走访了高新区的安置群众。

外出打工回流三分之二
付燕琴,河南人,在东莞打工时成为了一个河源源城区埔前镇的一个小伙子的新娘。前几年,有着仓库管理经验的她和丈夫听说河源高新区兴建了大量的工厂,抱着试试的态度,她俩回到了河源老家。很快,她找到了当宿舍管理员的工作,而他丈夫则在另外的一个服装公司当上了司机。
这家服装公司行政部的一位主管得知夫妻两人在不同工厂,休假时间不一,便和付燕琴的领导商量,提议让这两个年轻夫妇能在同一间厂上班,“要么我的司机给你,要么把你的‘宿管’给我”。
这样,两夫妇便进入了同一家服装公司。付燕琴成了一栋有着2000名普工宿舍的宿管员。见到记者时,身穿职业套装的她说话还有点腼腆。她说丈夫家里的地虽然被征了,却能在自己家门口打工,非常方便,“想不到自己也过上了下班就能回家的日子,而且在大工厂认识的人很多,自己性格都变开朗了,这些都与高新区的高速发展是分不开的。”
朱秀丽和梁浩明都是高埔村连塘岭人,他们都是前几年外出的打工者,高新区的工厂陆续建立起来之后,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谋职。“反正都是打工,外出肯定不如在家好,而且这里工资不低,消费却比外面低很多。”梁浩明说。
据统计,和梁浩明一样出去打工的高埔人大概三分之二都回到了高新区,平均能拿到1200元左右的月薪。

农民洗脚上田当老板
和工厂打工者不同,大部分村民则在高新区的引导和鼓励下,选择了自谋职业,利用补偿款经营一些投资少、风险小的商贸项目,如小门市、小五金、小餐馆、杂货店等。
大塘村的魏老板在205国道旁开了一家客家风味的小饭馆,客人一进门就喊一声:“魏老板,恭喜发财啊!”。魏老板笑答:“什么老板不老板的,就喊我老魏多好!”。
魏老板世代都是农民,他还记得当年插下秧经常有三四天没雨下的日子,基本就是靠天吃饭。2005年,他家的土地被高新区征了,除了种田之外没有一技之长的魏老板拿着土地补偿款和自己的积蓄,投资80万兴建了这个小饭馆,把每个包房都取名为埔前镇的村委会名:大塘、坭金……
极富特色的饭店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慕名前来光顾,现在日营业额能在3000块左右。
“开饭馆比种田好多了,不用风吹日晒,收入比以前明显多了。”魏老板吐着眼圈笑了。
九塘村的张友添现在则忙着收租,曾经在县城用摩托车拉客的他现在仅月租就有5000块的收入。用他的话说,就是“沾了高新区的光”。
之前张友添住着一个70多平米的平房,加上厨房等才100多平米。
高新区第一期征地的时候,给他划了180平米的回迁地。
他利用征地补偿和房屋拆迁补偿,再借些钱,花了50万在135平米的地上建起了两栋5层的房子,下面有两卡门店,建筑面积超过700平米。除了把二楼留做自己家人居住之外,其余全部出租。
曾经有人开价138万买他这两栋房子,张友添认为这房子是有房产证的,将来随着高新区的发展,还会升值,始终不肯出售。

“我希望马上被征”
坭金的黄友瑞却根本不愁自己和子女的就业,现在最关心的是高新区第三期的征地,因为他的宅基地和果园都在第三期的征地范围。
“以前做农民很苦,因为当地灌溉水不足。”黄友瑞说,“当地有句俗语,红花开尽水常流。每年大寒之后将有40天的枯水期,有时要到4月初八才能插秧。”
所以他很早就在开荒种果树,荔枝、龙眼……适应当地气候的水果他都种过,不知不觉开了20亩的果园。
勤劳善良的他得知他的果园也列入了征收范围后,自己粗略一算,起码能得到过百万的补偿款,“做梦都没想到,我希望马上被征”。
最让他安心的是两个孩子都在高新区找到了工作,一个在中国移动高新区营业厅工作,另一个在纺织工厂做行政。黄友瑞认为高新区的开发给农民带来了很多就业渠道,他认识一个村民以前是搞摩托维修的,后来高新区的人多了,便做起了收购废品的工作,现在自家开了个废品店,搞起了经营。
“管委会也经常帮村民介绍工作,我们村有个53岁的妇女还能进厂扫地,一个月能领到800多块钱的工资。”黄友瑞说。
黄友瑞的宅基地和果园一旦被征,将分到安置房和店面,还有一笔数量可观的补偿款。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黄友瑞对以后的日子很乐观,“我打算开个小杂货铺,做点小生意,毕竟这也是子孙后代的基业,要好好经营,虽然大家都有店面,但做到了服务至上就不怕竞争。”

房屋置换充分照顾弱势
魏庭今年21岁,是大塘永久村的孤儿,跟着78岁的奶奶生活,3年前房屋拆迁时还未满18岁。
当时,魏庭名下只有一个不到20平米的泥砖瓦房,而且没田没地,连置换最小的60平米套房都不够,而没有收入的他也不可能支付房屋面积的差价。于是,永久村小组组长吴雪光向高新区说明了这一情况,高新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保障魏庭的生活生产,免费给他置换一套60平米的套房和一卡37平米的门店,置换所差的10多万全部由高新区垫付。
魏庭当时吃了一惊。
本来想告别故乡出外闯荡的魏庭没有花一分钱却得到了如此厚实的家业,当他看到自己的门店位于主干道旁边的一个很好的位置时,更是对高新区感激不尽。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茂辉对他说:“你是特殊情况,所以给你特殊照顾,管委会对你的要求只有一条,门店用来出租还是自己做生意都好,就是不许卖了,因为这是你以后的生活的保障。”李茂辉转头又向吴雪光组长说,孩子还小,要好好引导,改天拿他照片和身份证复印件过来,填张表,高新区会向企业推荐,给他找个合适的工作……

安置之后婚事连连
魏桂和是大塘村的特困户,是个盲人,他的小孩40多岁了还未结婚,自己家的40多平米的危房已经不能住人,一家借住在亲戚家。
2006年拆迁安置时,高新区考虑到这家人的特殊情况,给他们照顾了一套60平米的套房和一个40平米的门店。凑巧的是,魏桂和的儿子于2006年冬结了婚,双喜临门。
大塘村前村主任刘文添介绍说,大塘村以前生活环境比较差,2002年才通了自来水,还欠了12000元工程款,村集体基本没什么收入。“谁也没想到会在这个荒山沟里搞高新区。”刘文添很激动,“征了地一下子把学校、村道、自来水等欠款还清了,以后还有返还地可以开发,集体经济会越来越蓬勃发展。”
征地之后的最大亮点,就是近两年来村里结婚的人特别多,有个60多岁的老党员结婚了,一个在高新区工厂做包装工的50多岁的人去年也结婚了,“村里40岁以上的基本都讨到了老婆,这在以前是很难的。”

安置房高规格建造
记者于4月底来到了给村民生活带了翻天覆地变化的高新区安置点。
高埔安置点位于科技九路以北,属于高新区第一期安置房。举目望去,500多卡的三层半建筑整齐画一,有些在楼顶装上了太阳能,一楼的门店有部分已经开业,杂货铺和摩托维修的小店里来往的人群较多,一些背着小孩的妇女在小店里闲逛。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衍楠向记者介绍,这些楼房一卡就是一户,占地60多平米,建筑面积达250平米,造价11万多,考虑到农户生活比较困难,每户只收9万,有的家庭甚至连9万都交不出,差额则由高新区先垫付,农户有经济条件再偿还,高新区总共垫了1100万元。
为带旺周边经济,高新区把肉菜批发市场规划在了村民安置点,使得人流物流高速运转,提高村民安置点店铺的人气。
高新区二期安置楼采取“上楼安置”的政策,一层是门店,二至六层为套房,大塘、坭金两个安置点共规划安置650多卡门店和900多套套房,规格从60平米到105平米不等,实现每户均有“一店一宅”以上。安置点房屋经过中心市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楼间距达20多米,南北对流,通风明亮。小区还设计了中心娱乐广场,均配有肉菜市场和篮球、乒乓球场,是个功能齐全的住宅小区。
村民称,想不到在自己家享受到了城市的舒适和方便。
李衍楠介绍说,高新区坚持“拆迁不失居”的原则,目前已经建立了高埔、园艺场、大塘和坭金四个安置点,规划总占地面积66.8平方米,安置门店1580套(卡),住宅1750套(卡)。安置点选址都在中心区的主干道旁边,均属邻近工厂区,人流物流汇集、生活便利、商业繁华的黄金地段,规划和配套都超标准超规格。
今年7月,高新区将协助村委会成立小区的物业,统一管理小区的卫生、治安和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确保村民能过上安全舒适的小区生活。
 
河源这几年发展是很好,我在那里工作了三年,见证了由贫穷到发展的过程,茂名真应该好好学下。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