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很想写点什么东西,以祭奠那些死去的灵魂。
“春华”事件是偶然的,却也是必然的。这不仅是某间学校的问题。
想想这两年电白发生的关于学生的悲剧:广南事件,三中事件,东城事件,到这学期的春华事件,感慨真的良多。
我是属于80年代的人,印象中我的成长过程中没有这么多象今天这样的关于学生的悲剧发生。那时的我们都很怕父母,更怕老师,“挨骂” “受体罚”是必不可少的成长中的必修课;那时的我们很渴望看电视,记得我长很大的时候家里才搬回来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电视里的“武打片”最吸引我们的眼球;那时的我们很害羞,电视上的一个KISS 也要捂着眼睛不敢看,初三了也不怎么敢跟女生说话。 对比一下现在,学生中目中无父母,无老师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都学会了叛逆――顶撞父母,辱骂(甚至打)老师,而老师们也不怎么敢“体罚”甚至“骂”学生了,以免他们的家长过来找他们算帐。家长们只有那么一个宝贝,岂容得你来打骂?! 而在信息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的信息量正如同狂风,吹向我们,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当然这“风”有利也有弊,而把握这个度却成为了一个大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有无意或有意地忽视。)它们几乎无处不在。那些极度恐怖的画面,极度色情的画面,很随便的就可以在我们不经意打开电视或电脑时充斥我们的眼球。那些连我们这些成年人都差点抵挡不住的诱惑,叫那些还没有生长发育完成的未成年人如何去抵制?! 电视、网络上的很多东西事实上成为了很多人犯罪的反面教材和样版。 在这方面,国家有没有一定的责任? 或可以应对的办法? 如果从这个角度入手,我们是否能找到广南事件,三中事件,东城事件的一点答案? 而关于“早恋”现象的增多,也是跟这有一定的关系。 试想电视上那些儿童亲吻的镜头,以及等等不堪入目的镜头,还有网络上的什么“裸聊”等等,怎不会让我们浮想联翩,想入非非? 欲望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 而欲望却是可以引导的。
我始终觉得凡事都得有个度,适当的“体罚”是应该的而且必要的,不能一棍子打死。过分的溺爱、纵容只会逐渐掏空孩子们的心理承受力。 大学时曾听老师讲过一个例子,说一位很少受过挫折的一路走来都一帆风顺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后竟然因为不能选择成为她喜欢的教授的学生而选择以结束生命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呜呼悲哉! 孩子们若从小不受些骂,挨些打,相反总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有朝一日当挫折磨难来临的时候,应当如何应对?! 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以很极端的方式来逃避这些所谓的“不幸”和“苦难”。
从这个角度来看看春华事件,是否应该有了答案?
死者已矣,在我们祭奠他们亡灵的同时,真的得好好想想了。不然,就晚了。
“春华”事件是偶然的,却也是必然的。这不仅是某间学校的问题。
想想这两年电白发生的关于学生的悲剧:广南事件,三中事件,东城事件,到这学期的春华事件,感慨真的良多。
我是属于80年代的人,印象中我的成长过程中没有这么多象今天这样的关于学生的悲剧发生。那时的我们都很怕父母,更怕老师,“挨骂” “受体罚”是必不可少的成长中的必修课;那时的我们很渴望看电视,记得我长很大的时候家里才搬回来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电视里的“武打片”最吸引我们的眼球;那时的我们很害羞,电视上的一个KISS 也要捂着眼睛不敢看,初三了也不怎么敢跟女生说话。 对比一下现在,学生中目中无父母,无老师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都学会了叛逆――顶撞父母,辱骂(甚至打)老师,而老师们也不怎么敢“体罚”甚至“骂”学生了,以免他们的家长过来找他们算帐。家长们只有那么一个宝贝,岂容得你来打骂?! 而在信息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的信息量正如同狂风,吹向我们,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当然这“风”有利也有弊,而把握这个度却成为了一个大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有无意或有意地忽视。)它们几乎无处不在。那些极度恐怖的画面,极度色情的画面,很随便的就可以在我们不经意打开电视或电脑时充斥我们的眼球。那些连我们这些成年人都差点抵挡不住的诱惑,叫那些还没有生长发育完成的未成年人如何去抵制?! 电视、网络上的很多东西事实上成为了很多人犯罪的反面教材和样版。 在这方面,国家有没有一定的责任? 或可以应对的办法? 如果从这个角度入手,我们是否能找到广南事件,三中事件,东城事件的一点答案? 而关于“早恋”现象的增多,也是跟这有一定的关系。 试想电视上那些儿童亲吻的镜头,以及等等不堪入目的镜头,还有网络上的什么“裸聊”等等,怎不会让我们浮想联翩,想入非非? 欲望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 而欲望却是可以引导的。
我始终觉得凡事都得有个度,适当的“体罚”是应该的而且必要的,不能一棍子打死。过分的溺爱、纵容只会逐渐掏空孩子们的心理承受力。 大学时曾听老师讲过一个例子,说一位很少受过挫折的一路走来都一帆风顺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后竟然因为不能选择成为她喜欢的教授的学生而选择以结束生命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呜呼悲哉! 孩子们若从小不受些骂,挨些打,相反总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有朝一日当挫折磨难来临的时候,应当如何应对?! 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以很极端的方式来逃避这些所谓的“不幸”和“苦难”。
从这个角度来看看春华事件,是否应该有了答案?
死者已矣,在我们祭奠他们亡灵的同时,真的得好好想想了。不然,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