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6-09-25
- 帖子
- 25,094
- 反馈评分
- 766
- 点数
- 191
龙头山望海亭的艺术解读
广州大学王杰博士语:文艺批评在乎精彩精彩与否,不在乎准确与否。
――题记
龙山头,海拔不过25米,也许是一座很平常的山,但是,她有一座耐人寻味的亭。她在建筑艺术上是非常独特的,体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意蕴,是一座极有美学价值的亭。
亭的整体呈为六角,六柱,大体上呈中心对称,其中南北两面的为进出口,故可以说是呈现中轴对称,。无论从南或北来看,甚至从六个面看来都俨然一顶巨大的皇冠,整体气质端庄、庄严、雍容、大度。我每次走近亭,均为其气质所折服。
亭顶正中是一只大葫芦,这是许多亭都没有的。这只大葫芦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这只葫芦是有道家文化,更有易学文化的渊源。葫芦口小肚大,底层更大,象征意味深长,故深受道家宠爱,如《庄子》中的神仙级人物就叫壶子,李铁拐就随身带着葫芦。葫芦比一般“壶”更为意蕴。
在易学上,葫芦是风水宝之一,一般用于孤独的建筑。就是说,如果住宅周围没有房子,那是不吉祥的,需要用葫芦来帮忙。这葫芦在龙山头正有这种原因。龙头山在海边,长不过一百多米,长为几十米,附近方圆数里都是平原,没有山,正是四围无依之象。也正因此,龙山虽然不高,但是周围数里都能看见她,又因为她成毛笔头样,视其为笔头。有人讲笑说,正是因为这枝笔,龙山中学成为我县第一所农村的省一级学校。龙头山亭顶建葫芦,正是破解其四围无依的孤独感。从美学上看,这只葫芦系着红带,也非常美。
葫芦下面较宽,四角分别是四只凤凰。由于日久时长,四只凤凰的头脱落了。然而这种损坏却更造就了美了。从下面来看,四只受损后的凤凰不高不低,正达到能衬托葫芦的最佳高度。我们设想,凤凰头还在时,头的高度肯定太高了,正有“喧宾夺主”之嫌,这不合于传统的思想。现在,凤凰的高度却是最佳的。
凤凰的表面是用海边的贝壳用羽毛等,也是一种装饰,这也体现海边的特色。地域性,往往是也艺术特色的一种体现。
四只凤凰等分居四角,和亭的主体成六角,正体现了变化美和丰富美。凤凰下面就是亭檐六边形的主体了。观其四周六面的下檐,每一面分别雕刻着两条相对的回头龙。这在建筑上体现了中国人精雕细刻的园林建筑观。然而,不管建筑者有意或无意,我们却能从龙头山的传说找到回头龙的渊源。
传说有寻龙大师寻到了一条好龙。他葬了自己的娘。老婆要生了。他却在这个骨节眼上外出。
老婆生了三个。第一个黑面的,出生马上就会走路,站在门的一边。第二个红面,站在另一边。第三个是是白脸的,自己走上桌上坐。
这个母亲看见黑脸的不看好,把他掐死。这个当母亲的不知道,黑脸的是武将。红脸的是文官,一看江山没有带兵了,唇亡齿寒,撞死了。白脸的是皇帝,一看没有人辅佐了,气得脸都黑了,也死了。
这条龙一看,大势已经去了,于是匆忙直奔西南而去。大师回家看,叹自不止,对这条龙穷追不舍,一直追到海边,那龙一回头,海边立时拱起了一座山,就是今日的龙头山(当然正式命名为龙头山却和这没有关系。这龙看见大师正紧追不放。就转头向西而去。过了西葛海,在晏镜前了,龙略一回头,再拱起了今日的虎头山。先生紧紧追来,龙最终入海而去,直奔海南。先生追到这里,明白追求无望,叹息之时,蹬了一脚,把山踩断。站在龙头山上,我们就可以看晏镜了断成两绝,这就是那先生踏出来的。
我不知道建造者是否知道或在意这段传说,但是,这座亭上的回头龙却有意无意地和这个故事吻合,建筑上正好体现了神奇色彩。
王占鳌主持建造的龙头山望海亭,有着伟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可惜现在已经渐为忽视。今天我看到亭上,亭已经被破坏,好好主体还完好。村民在山上放了山羊,这就成满是羊屎山羊圈。
这样一个座独一无知的亭,我旅游了许多地方都无法再找和其媲美的亭。我真的很担心这座怀玉袖珍而默默无闻的亭会永远消失,那是美的消失,那是一种独特的美学价值的消失。
难道我组织一场捐款活动对重修和保护这座亭?
广州大学王杰博士语:文艺批评在乎精彩精彩与否,不在乎准确与否。
――题记
龙山头,海拔不过25米,也许是一座很平常的山,但是,她有一座耐人寻味的亭。她在建筑艺术上是非常独特的,体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意蕴,是一座极有美学价值的亭。
亭的整体呈为六角,六柱,大体上呈中心对称,其中南北两面的为进出口,故可以说是呈现中轴对称,。无论从南或北来看,甚至从六个面看来都俨然一顶巨大的皇冠,整体气质端庄、庄严、雍容、大度。我每次走近亭,均为其气质所折服。
亭顶正中是一只大葫芦,这是许多亭都没有的。这只大葫芦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这只葫芦是有道家文化,更有易学文化的渊源。葫芦口小肚大,底层更大,象征意味深长,故深受道家宠爱,如《庄子》中的神仙级人物就叫壶子,李铁拐就随身带着葫芦。葫芦比一般“壶”更为意蕴。
在易学上,葫芦是风水宝之一,一般用于孤独的建筑。就是说,如果住宅周围没有房子,那是不吉祥的,需要用葫芦来帮忙。这葫芦在龙山头正有这种原因。龙头山在海边,长不过一百多米,长为几十米,附近方圆数里都是平原,没有山,正是四围无依之象。也正因此,龙山虽然不高,但是周围数里都能看见她,又因为她成毛笔头样,视其为笔头。有人讲笑说,正是因为这枝笔,龙山中学成为我县第一所农村的省一级学校。龙头山亭顶建葫芦,正是破解其四围无依的孤独感。从美学上看,这只葫芦系着红带,也非常美。
葫芦下面较宽,四角分别是四只凤凰。由于日久时长,四只凤凰的头脱落了。然而这种损坏却更造就了美了。从下面来看,四只受损后的凤凰不高不低,正达到能衬托葫芦的最佳高度。我们设想,凤凰头还在时,头的高度肯定太高了,正有“喧宾夺主”之嫌,这不合于传统的思想。现在,凤凰的高度却是最佳的。
凤凰的表面是用海边的贝壳用羽毛等,也是一种装饰,这也体现海边的特色。地域性,往往是也艺术特色的一种体现。
四只凤凰等分居四角,和亭的主体成六角,正体现了变化美和丰富美。凤凰下面就是亭檐六边形的主体了。观其四周六面的下檐,每一面分别雕刻着两条相对的回头龙。这在建筑上体现了中国人精雕细刻的园林建筑观。然而,不管建筑者有意或无意,我们却能从龙头山的传说找到回头龙的渊源。
传说有寻龙大师寻到了一条好龙。他葬了自己的娘。老婆要生了。他却在这个骨节眼上外出。
老婆生了三个。第一个黑面的,出生马上就会走路,站在门的一边。第二个红面,站在另一边。第三个是是白脸的,自己走上桌上坐。
这个母亲看见黑脸的不看好,把他掐死。这个当母亲的不知道,黑脸的是武将。红脸的是文官,一看江山没有带兵了,唇亡齿寒,撞死了。白脸的是皇帝,一看没有人辅佐了,气得脸都黑了,也死了。
这条龙一看,大势已经去了,于是匆忙直奔西南而去。大师回家看,叹自不止,对这条龙穷追不舍,一直追到海边,那龙一回头,海边立时拱起了一座山,就是今日的龙头山(当然正式命名为龙头山却和这没有关系。这龙看见大师正紧追不放。就转头向西而去。过了西葛海,在晏镜前了,龙略一回头,再拱起了今日的虎头山。先生紧紧追来,龙最终入海而去,直奔海南。先生追到这里,明白追求无望,叹息之时,蹬了一脚,把山踩断。站在龙头山上,我们就可以看晏镜了断成两绝,这就是那先生踏出来的。
我不知道建造者是否知道或在意这段传说,但是,这座亭上的回头龙却有意无意地和这个故事吻合,建筑上正好体现了神奇色彩。
王占鳌主持建造的龙头山望海亭,有着伟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可惜现在已经渐为忽视。今天我看到亭上,亭已经被破坏,好好主体还完好。村民在山上放了山羊,这就成满是羊屎山羊圈。
这样一个座独一无知的亭,我旅游了许多地方都无法再找和其媲美的亭。我真的很担心这座怀玉袖珍而默默无闻的亭会永远消失,那是美的消失,那是一种独特的美学价值的消失。
难道我组织一场捐款活动对重修和保护这座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