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关于义卖论坛手表的建议 (1人在浏览)

其实瑞士表有些就是中国的机芯,不过是加了一些打磨工以美化。
中国的手表听说已经很好了。有些瑞士表就是中国芯加工来的,不要看不起国产表。
 
义卖表的意义不大:
一、手表现在只是装饰用,没有多大意义。
二、论坛灌水最活跃的人是中学生,卖不能卖给他们。
三、成人看网多少,潜水员多,买的其实更少。
四、如果请大家吃饭,天下人都来。让大家出钱,全场静默!只有站长和奶茶等几个人挺身而出。
文化衫我想买都还没有买。
不要搞这些事情,除非是先交钱订货,再生产。
 
QUOTE(临时 @ 2007年08月23日 Thursday, 09:35 PM)

新华网 首页 >> 新华网主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span style='font-family:'>三问“不感恩取消资助” 这是一种社会病症 </span>

2007年08月23日 21:08:44  来源:扬子晚报



受助大学生为什么不感恩?


取消资助能教会学生感恩吗?

  感恩非要说“谢谢”吗?

慈善事业要让每个人都有尊严地接受帮助。(毕舸)
[snapback]1874727[/snapback]​




长平:慈善不能成为精神索取


长平 南都周刊副主编


在襄樊市的一个助学活动中,主办者宣布取消5名大学生继续受助的资格,原因是他们“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就因为没有当面言谢,慈善变成了对受助者的惩罚和谴责。主办方和捐助者真的可以这样理直气壮吗?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主办方组织的19位女企业家一年前曾经作出承诺,以结对子的方式,每年向22名贫困大学生捐助1000~3000元。承诺至少是一种君子协定吧,这些钱也不多,大学生们应该不会怀疑捐助者中途毁约,还有可能根据这个承诺安排了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如今,承诺才兑现了1/4,女企业家们就要取消,没有听到感谢这个理由实在是有些勉强。不仅如此,还把他们作为“不知感恩”的“无情大学生”典型予以公开谴责。杀鸡吓猴,其他还在继续接受捐助的大学生所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能说这5位大学生没有过错。但是我认为,在这件事情中,女企业家们的做法过错更大,不仅使已经深受物质之困的穷人又增加了精神压力,而且扭曲了慈善的意义。

在中国,慈善被普遍视为一种施恩的行为。施恩的观念中不仅有自身高人一等的意思,而且往往要求受惠者的回报。这样就会给受惠者造成非常大的精神压力,甚至感到屈辱,所以就有“嗟来之食”那样的故事。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中国古人两头劝,一边强调“施恩勿念”,一边强调“受惠莫忘”。由于施恩者总是掌握话语权,所以书上到处写满了“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类训诫。

在另外一些文化中,慈善的定义有所不同。比如基督徒会认为它是依照上帝的旨意,怀着对他人的爱来为自己赎罪。从世俗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道德的满足,一旦付出,即已获取。在犹太教义中,慈善被视作一种公义,有钱人不过是上帝选中来保管和分配财产的人,自然应该散发出去。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又从社会正义的要求肯定了慈善的公义性,比如罗尔斯就认为,穷人获得救助是一种权利。我们最容易接受的是一种功利性的分析,即认为穷人能得到救助,社会就不会动荡,而稳定的最大受益者正是富人。

这些慈善观念都对具体的受惠者没有要求,很难想象比尔・盖茨期待着非洲艾滋儿童寄来什么礼物,或者巴菲特到中东国家去接受群体叩拜,公费上学的美国学生也不会给布什写感谢信。美国的确有个感恩节,但它的来源是白人对本土印第安人的感恩,和我们常想的穷人对富人的感恩、人民对政府的感恩、儿女对父母的感恩根本就是两回事。

在爱心和公义的观念支配下,慈善行为往往通过教会和慈善机构进行。捐赠者可能知道钱款的使用方向,或者大概的受助人群,但对跟具体的受助者保持联系未必有兴趣。结对子这种慈善模式在中国大行其道,一方面是因为公众对慈善机构和救助渠道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是“施恩图报”的心理在起作用,捐助者期望借此享受恩人的待遇。我参加过希望工程“1+1”的回访活动,发现“恩人”们以看望受助学生的名义去接受感谢的时候,很少有人在意孩子们心理上的别扭。

从整个社会来说,毫无疑问,有钱有权的人对穷人做得太少,要求太多。他们出力的时候,就要求无私奉献;他们受惠乃至获取应得利益的时候,就要求知恩图报。农民终于结束交了多年的苛捐杂税,电视上总是看见他们在感恩;下岗工人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先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煤矿工人生命安全得不到基本保障,被救出后的第一句话却是感恩;贫困大学生得到捐助后没有写感谢信,就要被“取消资格”。

“知恩图报”固然是一种应有的情感,但是不能成为捐助者的公然要求;“施恩勿念”才是慈善业的基本态度。否则,感恩就会成为穷人在物质贫困之后,进一步遭遇到的精神索取。
 
辩方观点:

贫困生凭什么就非要感恩?


霜冷青河2007-08-22 17:32:50

据《楚天都市报》的消息,湖北5名贫困生因为受助上学而没有及时感恩,而被取消了继续受助的资格。
  
  看到这则消息,我的第一感觉是这5名贫困生是有点不识抬举,人家那么热心捐助你读书,你怎么连句感谢话也没有呢?人家捐助你,图的是什么?不就是一个施舍者应该得到的一种心理满足嘛,而你们却这点满足都不能满足人家,活该人家不再捐助你了。
  
  可是如果设身处地为这5名大学生想想,我凭什么就非要向你表示感恩呢?是我让你给我钱的吗?你自己愿意,我又没强求你。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件公平的事,你因为捐助了我,花了千把块钱,不但落得个好名声,而且心理也得到了一个施舍者应该得到的满足,我用你这点小钱也算解决了一个学期的生活费,早两讫了,我还有必要非要每天都给你写信,表达自己的感恩戴德之情吗?有这点时间,我还多做几道题目呢。
  
  这只是表象。其实你捐助者到底安的什么心,我还真的怀疑。现在企业家请人吃顿饭就得上万块钱,你们一点也不心疼,一年拿出1000元,一顿饭局的十分之一而已,象打发要饭的一样,也美其名曰奉献爱心,捐资助学,拿着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的宝贵的自尊心,给你们的脸上涂脂抹粉,这本身这就是一件相当惨忍的事情,当你们的所谓付出没有回报的时候,就口诛笔伐这些孩子不识好歹,连1000块钱也不愿再出了。你们说这些穷孩子心理不正常,但是你们想过,你们的心理又是正常的吗?
  
  人最可宝贵的是做人的尊严。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不幸生在一个贫困家庭,这本身就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谁想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天生就应该是个穷孩子?谁不想有尊严地活着?如果我们是真心想帮助这些孩子,最重要就是要让这些孩子如何有尊严地把书读下去,把生活继续下去。然而,现实情况是什么呢?一些人一夜笙萧就是几十万,每天都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时你们想过这些贫困生吗?你们这可想着你们这些钱如果真的都通过正常途径去捐资助学,那么我们国家的教育状况会是现在这样的吗?
  
  每当我看到电视上有企业家捐肋贫困生上学的场面,我就特别为那些孩子难过。每当这时候,所谓的成功人士志得意满,脸上写着施舍者的骄傲,小丑一样的主持人上窜下跳,面对所谓的成功者满脸的谄媚,面对那些穷孩子满嘴虚假的关怀与问候。这时候,领导高兴,因为这是他重视教育、关心民生的表现,成功人士高兴,因为他们用最少的钱买了个乐善好施的名声,而且心理得到了莫名的满足,主持人高兴,那是因为他获得了卑劣的表现机会,阴暗的心理也得到一些变态的满足,落寞的,可怜的只是那些穷孩子。你们知道他们在台上心理承受着怎样的折磨?“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我不能保证那些孩子都是廉者,但我能保证那些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都想有尊严地活着!!把他们最不愿向人启齿的屈辱与隐痛,理直气壮地、光明正大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展览与暴晒,这难道不比他们本身的穷困更让他们感觉痛苦吗?你们能想象到他们的心灵受到怎样的煎熬吗??
  
  反过来,就因为他们没有写几句你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感恩的话,你们就气急败坏。你们就骂他们忘恩负义。你们就说他们的心理有问题。其实贫困生的心理没有问题。是这个社会的整个心态出了问题。如果我们真的想帮助他们,为他们做点实事,途径太多了。我们为什么非要拿一个人的尊严来做代价呢?
  
  所以,贫困生就是没有必要非要去向谁感恩,因为你们已经让很多人通过你们收获他们应该得到的东西。真正应该感恩这个社会恰恰是这些捐款的所谓成功人士。你们是怎么发达致富的,你们自己最清楚。你们应该怎么感恩,向谁去感恩,你们自己也最清楚。用几个臭钱去满足自己的卑劣心理,却还要人家来感恩自己。你们都是些什么东西!

http://bbs.news.sina.com.cn/?h=/g_forum/00...d%3D585&g=9&n=1

有点愤青的味道,而且有故意夸大,蓄意弄小的嫌疑,以烘托出被资助生的卑微,矛头直指出资者之意图为何,呵,难道全都为了所谓的“精神索取”?

正方观点:


贫困生为什么不可以感恩?

故人长安2007-08-23 18:32:57

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对资助者态度冷漠,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消息一出,引起激辩。在价值多元的年代,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观察和评价,当是情理之中的现象。但是,仅我的取向、经历、体验而言,在看到“贫困生为什么非要感恩?”“捐助强索感恩,侮辱了谁的人格?”“索要感恩其实是为富假仁”之类的高论后,心里并不是滋味。我不禁要问:贫困生为什么不可以感恩?

请看原味的报道。去年8月,襄樊市总工会与该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开展“金秋助学”活动,19位女企业家与22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承诺4年内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至3000元不等。入学前,该市总工会给每名受助大学生及其家长发了一封信,希望他们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汇报一下学习生活情况。

如此,资助者和被资助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实质但非强制的“契约关系”。受到帮助的大学生适时(非某些人所说“每天”)地向资助者讲述一下学习、生活情况,应该是履约和践诺的表现。打个电话、发个邮件、写封信或者寄张明信片,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占用不了多少时间,也损耗不了多少金钱和脑细胞吧?资助者希望自己帮扶的人好学上进,也是人之常情。要求“汇报”式的“回报”,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受助者的负责,积极合理,一点都不“卑劣”,更非“道德要挟”。硬把这种善良的愿望看作是“强索感恩”“居心不良”,是不是上纲上线、蛮横无理了?

我承认,人最可宝贵的是做人的尊严。但偶尔的汇报和感谢就是“摇尾乞怜”吗?就是“拿一个人的尊严来做代价”吗?有的下属需要经常向领导汇报,有的老公需要经常向老婆汇报,如果总觉得这种方式就是不平等,就是贬损了尊严,我都不知道单位和家庭该如何正常有序运转了。一个真正自尊的人,必定是内心坚强的人,懂得妥协、宽容和必要的付出,而不是封闭、狭隘。何况,在两个人之间善意的沟通交流中(非某些人所说“把他们最不愿向人启齿的屈辱与隐痛,理直气壮地、光明正大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展览与暴晒”),尊严往往能得到最大的呵护和保障。 

通过停止资助这种我也不赞成的方式,来促使几个大学生有所醒悟,促动社会对感恩情怀的养护,或许得大于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资源。常怀感恩之心,内心才会更充实,头脑才会更理智,眼界才会更开阔,人生才会赢得更多的幸福。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未来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风风雨雨的侵袭,还有许多沟沟坎坎的羁绊,无法一帆风顺,无法始终阳光灿烂。当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如果多一些感恩,少一些抱怨,成长的道路一定会更顺畅。

曾国藩说:“如觉天之待我过厚,我愧对天;君之待我过优,我愧对君;父母之待我过慈,我愧对父母;兄弟之待我过爱,我愧对兄弟;朋友之待我过重,我愧对朋友,便觉处处皆有善气相逢。如自觉我已无愧无作,但觉他人待我太薄,天待我太啬,则处处皆有戾气相逢。”但当下,不少人感恩情怀已经非常淡薄了。一些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认为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很少对父母的养育之表示感激,或有不如意便心怀怨恨;有的人对别人给予的帮助受之坦然,连声“谢谢”也没有,或有不顺便牢骚满腹。在感恩精神并不那么浓烈的环境中,少数贫困大学生的举动也就不令人吃惊了。

我无意批评和指责那几位贫困大学生,或许他们也有不为人知的难言之隐。虽然我非常希望“完全无私、不求任何回报”的善举越来越多,即便背离常理、很不现实,但我更希望大力倡导和鼓励懂得感恩的精神和行动。无欲无求与懂得感恩两相比较,后者要重得多。

http://bbs.news.sina.com.cn/?h=/g_forum/00...%3D3589&g=9&n=1

个人比较认同以上说法,望天下,心怀感恩之人,多之

以上言论引自新浪论坛
 
我就需要一块表
不知道要多少钱一个
可不可以先说说大概的价
多了我付不起
 
我也想有一块表,

我的已经坏了好久
 
此次售表活动也可以借鉴上次文化衫活动的经验.
先将表之款式展出,让大家投票选出.
最好一人一票,以便确定购买的大致人数.
这样操作,可以避免卖方损失.
 
最好是实用的产品,现在很少看到人戴表的.
 
QUOTE(FRANK @ 2007年08月27日 Monday, 06:58 PM)
最好是实用的产品,现在很少看到人戴表的.
[snapback]1883948[/snapback]​



戴表是一个成熟男人应有的装饰,如钢表

稳重之余,说明你比较有时间观念
 
如果可以,我先预定一个!

支持楼主!
 
QUOTE(小Q @ 2007年09月01日 Saturday, 07:39 AM)
戴表是一个成熟男人应有的装饰,如钢表

稳重之余,说明你比较有时间观念
[snapback]1899121[/snapback]​



face3.gif
小Q兄,你的观点我同意.但在现实中我真的很少看到.
 
QUOTE(小Q @ 2007年09月01日 Saturday, 07:39 AM)
戴表是一个成熟男人应有的装饰,如钢表

稳重之余,说明你比较有时间观念
[snapback]1899121[/snapback]​



有时间观念与否与戴表无关.
十几年没戴表了,每次会客,都会提前半小时到,会朋友亦然.习惯了.

至于义卖表,个人认为:
一.时机不成熟,义卖所得款用于公益,论坛公益基金没有成立;
二.论坛里热心人士屈指可数;
三.若要用论坛名誉,必须经过半个人同意.

不过,若有此表卖,我会买.
 
QUOTE(byronroy @ 2007年09月01日 Saturday, 11:24 AM)
有时间观念与否与戴表无关.十几年没戴表了,每次会客,都会提前半小时到,会朋友亦然.习惯了.

至于义卖表,个人认为:
一.时机不成熟,义卖所得款用于公益,论坛公益基金没有成立;
二.论坛里热心人士屈指可数;
三.若要用论坛名誉,必须经过半个人同意.

不过,若有此表卖,我会买.
[snapback]1899312[/snapback]​



呵,手机没电了你就知错了
 
QUOTE(小Q @ 2007年09月01日 Saturday, 01:05 PM)
呵,手机没电了你就知错了
[snapback]1899482[/snapback]​



同意这个说法,纵观很多成功人士,很多都带手表
 
QUOTE(小Q @ 2007年09月01日 Saturday, 01:05 PM)
呵,手机没电了你就知错了
[snapback]1899482[/snapback]​



ha.gif
一天24小时,永远开机!再者,两个手机随时待命!欢迎来电!
 
13 ????????????

一等湘妹子要多少钱?

tongue.gif
tongue.gif
 
QUOTE(书生一个 @ 2007年08月26日 Sunday, 01:22 PM)
此次售表活动也可以借鉴上次文化衫活动的经验.
先将表之款式展出,让大家投票选出.
最好一人一票,以便确定购买的大致人数.
这样操作,可以避免卖方损失.
[snapback]1881286[/snapback]​


赞成!!!
 
QUOTE(yeguanlin @ 2007年08月26日 Sunday, 12:21 AM)
我也想有一块表,

我的已经坏了好久
[snapback]1880376[/snapback]​


我们的定价一定是大众化的,
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要注意价格,
应该价钱在38元以内!!!!!!!
 
QUOTE(杨肖@ @ 2007年09月01日 Saturday, 10:20 AM)
如果可以,我先预定一个!

支持楼主!
[snapback]1899294[/snapback]​


谢谢!
杨兄有心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