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期间,各种形式的电视购物广告层出不穷,不管是丰胸产品、减肥产品还是手机类产品都有了“神通”,甚至成了灵丹妙药,具有药到病除功效,大有用了电视购物产品人世间便没了忧愁和烦恼的意味。
电视购物广告真有这般神奇吗?本报就此专门邀请一位电视购物业内人士为大家揭开谜团。
本期揭秘人物:M先生,在北京一家知名广告公司从事策划工作近5年,曾参与一些电视购物产品的广告文案。其中,有几条电视购物广告仍在部分地方电视台热播。
“电视购物如同昙花,不会长久,每份收益都是带血的,还是离远点比较心安。”
圈套一 购物广告“打不死”
五一期间,家住石市公交公司的毕先生可烦透了,一看电视就想发脾气。小毕媳妇告诉记者,“都是电视购物闹的。”
原来,小毕曾上过电视购物的当,去年,他花掉近一个月工资买的商品,根本不管事儿。
本来想看看电视剧消火,可看着正入神儿,突然就蹦出了电视购物广告,丰胸的、增高的、治疗生殖疾病的广告没完没了,尤其是还有自己曾经被骗的广告还在播放,小毕甚至想“干脆把电视砸了图安静。”
揭秘:垃圾时段高频“轰炸”
记者:为何一些电视购物广告成了打不死的“老虎”?
M先生:现在,电视购物广告的时间越来越长,有的甚至连续播放几个小时,而且播出密度很大,这种广告模式采取的是一种垃圾时段加高曝光率的做法,重点就在于不厌其烦地重复,给消费者以刺激。
而它之所以“打不死”,一是因为电视购物广告与电视台签订的基本是长期协议,未播出完毕,不能中途暂停,否则电视台要承受损失。
其次,除了类似“胡师傅”无烟锅这样影响大的曝光外,其他的曝光事件都是“雷声大,雨点小”,风声一过,就没人再监管了。只有加大职能部门监管,才能让消费免受电视购物侵害。
圈套二 电视购物都是“托儿”
五一期间,各种减肥电视购物广告又兴起,一心想减肥的李女士和丈夫吵了起来,李女士的丈夫认为,电视购物的广告坚决不能信,里面都是“托儿”。而李女士认为,“里面都是一些普通人使用后的效果,那么多人用了都有效,我为什么不能买?”
记者采访中发现,在部分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购物广告里,很多都是以消费者现场提问、使用人现身说法的形式出现的。
揭秘:“北漂”成广告职业演员
记者:电视购物中,那些出面现身说法的观众都是“托儿”吗?
M先生:不敢说都是,起码占了绝大部分。不仅增高、减肥,甚至一些男士生殖病广告都会有人出镜,不言自明,是利益在作怪。
我曾经策划拍摄过一个减肥产品广告,其中几个关键出境人物都是花钱雇的。一般符合条件或者有经验的演员给300元至1000元,其余人物一般给100元至300元。
目前,“北漂一族”除在电影厂门口等角色外,许多人都成了电视购物职业演员,专门靠此广告糊口。
记者:这些“托儿”使用过产品吗?他们的诱惑力强吗?
M先生:还说减肥产品这个广告,我们曾使用一个体重仅90斤的小女生,让她现身说法自己使用减肥产品,短短两个月,就从150斤减了下来。其实,从出生这个小女孩体重就没超过90斤,她也从未吃过减肥产品。
别看这些人没从事过专业表演,他们的诱惑力却很强。要的就是这种原生态的淳朴,故意制造他们是普通百姓一员的场景,让大家感觉这是自己的邻居,如同在身边发生一样,这个诱惑力不可阻挡。
这则减肥产品广告在各家电视台循环播出后,热线都打爆了,这则广告策划文案随后被其他电视购物广告大量效仿。
圈套三 明星专家掏消费者腰包
五一期间,刘女士终于下定决心购买了某明星代言的减肥广告,按说明吃了几天,根本就没有电视购物广告中宣传的神奇效果。“都觉着明星是公众人物,代言的产品肯定没问题,结果也被‘忽悠’了。”
记者发现,黄金周期间,部分电视台上的电视购物广告很多都有明星出面。一些曾被职能部门查禁、媒体曝光的电视购物产品仍在一些地方台巡回播放。
揭秘:代言产品明星从来不用
记者:这些明星到底使用过代言的电视购物产品吗?
M先生:邀请明星代言电视购物产品,其实是许多电视购物产品厂商首选方式。虽给明星支付了大笔费用,不过,确实能博得许多老百姓信任,进而促进商品热销。
其实,许多明星在拍摄电视购物广告前,都没听说过产品,仅是通过厂家与经纪人联系,或者朋友之间的介绍,才会接触产品。一般与一些明星合作很简单,只要酬金谈妥,明星就会露脸。
有一个祛斑产品的电视购物广告,代言明星从首次接触产品到拍摄完成不到一周时间,直到拍摄完毕,明星也拒绝使用这款产品。
还有一些电视购物广告中会把专家搬出来,其实这些专家也并不靠谱。
圈套四 功效神奇 自卖自夸
脸上的疤痕一直是市民刘先生的一个心病,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电视上看到了某品牌祛疤产品,“半月后便可将疤痕除尽”让他动了心。
“看着电视上满脸疤痕的男士,使用产品几天后脸上就干净起来,我这心里也痒痒了。”刘先生说。
之后,刘先生兴冲冲地花98元定购了一瓶,但是,按产品说明书使用一个月后,脸上的疤痕并没有一点消除,之后他先后打了四五次电话,要求经销商退款,均遭到拒绝。经销商称,“产品无效是你自己的皮肤吸收能力太差,和产品质量没关系。要换货可以,退钱不行。”
揭秘:夸大功效是常事
记者:现在电视购物广告的语言都很有诱惑性,比如像刘先生遇到情况以及其他产品“几天内减肥十来斤”,产品真的有这么大功效吗?
M先生:这肯定是骗人的,事实上,夸大功效在这个圈子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夸大功能最突出的体现在增高、美容、丰胸、减肥这几类产品里面。
拿增高类产品来说,无论是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还是药品,从来就没有一种产品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过允许宣传增高的功能。例如曾被查处的“哈佛代高乐”,其实就是“五维赖氨酸片”,这只是一种普通的营养补充剂;再如前几年热卖的某种增高胶囊,也只是种普通的保健食品,卫生部批准的功能只是“补钙”。
见招拆招
谨防商家烟雾弹
对于电视购物,消费者首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烟雾弹所迷惑。
初步判断真实性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前首先自己要想想,达到这种效果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要多问自己和朋友“这可能吗?”。
目前,很多电视购物产品都在炒作概念,商家往往自己杜撰一门技术或科学原理,以给自己产品“神奇的效果”圆场。
所以,在购物前,消费者最好向销售人员问清楚,产品达到如此效果的原理是什么。然后再向医生等专业人士询问,有没有商家所说的技术和原理,这种技术和原理能否达到商家所说的宣传效果。
多方了解商家及产品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除了不要盲目相信广告中的宣传效果外,还要多方了解商家及产品信息,在朋友间打听这个产品的质量及售后服务如何,还可通过工商系统查询电视直销企业的注册登记、销售资质等问题。
最重要的是了解产品功效在工商部门注册时是不是也像广告中宣传的一样。目前,不少电视购物广告中的产品是“挂羊头卖狗肉”,如注册时产品的功效是补充某种营养物质,但一到电视购物广告上就可以减肥了。
保存购物证据
另外,由于电视购物广告宣传的效果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来,消费者一旦发现上当受骗,找厂家或商家交涉,对方往往要消费者拿出证据。
而目前,由于消费者对电视购物的过程不了解,整个消费过程只听商家如何处理,不注意保存各种凭证。所以,消费者在决定购买后,注意保存好购货凭证;对于那些价格高昂的产品,消费者最好和商家签订合约,并将广告中的宣传效果写进合同,约定好违约条款,以免日后维权没有依据。
电视购物广告真有这般神奇吗?本报就此专门邀请一位电视购物业内人士为大家揭开谜团。
本期揭秘人物:M先生,在北京一家知名广告公司从事策划工作近5年,曾参与一些电视购物产品的广告文案。其中,有几条电视购物广告仍在部分地方电视台热播。
“电视购物如同昙花,不会长久,每份收益都是带血的,还是离远点比较心安。”
圈套一 购物广告“打不死”
五一期间,家住石市公交公司的毕先生可烦透了,一看电视就想发脾气。小毕媳妇告诉记者,“都是电视购物闹的。”
原来,小毕曾上过电视购物的当,去年,他花掉近一个月工资买的商品,根本不管事儿。
本来想看看电视剧消火,可看着正入神儿,突然就蹦出了电视购物广告,丰胸的、增高的、治疗生殖疾病的广告没完没了,尤其是还有自己曾经被骗的广告还在播放,小毕甚至想“干脆把电视砸了图安静。”
揭秘:垃圾时段高频“轰炸”
记者:为何一些电视购物广告成了打不死的“老虎”?
M先生:现在,电视购物广告的时间越来越长,有的甚至连续播放几个小时,而且播出密度很大,这种广告模式采取的是一种垃圾时段加高曝光率的做法,重点就在于不厌其烦地重复,给消费者以刺激。
而它之所以“打不死”,一是因为电视购物广告与电视台签订的基本是长期协议,未播出完毕,不能中途暂停,否则电视台要承受损失。
其次,除了类似“胡师傅”无烟锅这样影响大的曝光外,其他的曝光事件都是“雷声大,雨点小”,风声一过,就没人再监管了。只有加大职能部门监管,才能让消费免受电视购物侵害。
圈套二 电视购物都是“托儿”
五一期间,各种减肥电视购物广告又兴起,一心想减肥的李女士和丈夫吵了起来,李女士的丈夫认为,电视购物的广告坚决不能信,里面都是“托儿”。而李女士认为,“里面都是一些普通人使用后的效果,那么多人用了都有效,我为什么不能买?”
记者采访中发现,在部分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购物广告里,很多都是以消费者现场提问、使用人现身说法的形式出现的。
揭秘:“北漂”成广告职业演员
记者:电视购物中,那些出面现身说法的观众都是“托儿”吗?
M先生:不敢说都是,起码占了绝大部分。不仅增高、减肥,甚至一些男士生殖病广告都会有人出镜,不言自明,是利益在作怪。
我曾经策划拍摄过一个减肥产品广告,其中几个关键出境人物都是花钱雇的。一般符合条件或者有经验的演员给300元至1000元,其余人物一般给100元至300元。
目前,“北漂一族”除在电影厂门口等角色外,许多人都成了电视购物职业演员,专门靠此广告糊口。
记者:这些“托儿”使用过产品吗?他们的诱惑力强吗?
M先生:还说减肥产品这个广告,我们曾使用一个体重仅90斤的小女生,让她现身说法自己使用减肥产品,短短两个月,就从150斤减了下来。其实,从出生这个小女孩体重就没超过90斤,她也从未吃过减肥产品。
别看这些人没从事过专业表演,他们的诱惑力却很强。要的就是这种原生态的淳朴,故意制造他们是普通百姓一员的场景,让大家感觉这是自己的邻居,如同在身边发生一样,这个诱惑力不可阻挡。
这则减肥产品广告在各家电视台循环播出后,热线都打爆了,这则广告策划文案随后被其他电视购物广告大量效仿。
圈套三 明星专家掏消费者腰包
五一期间,刘女士终于下定决心购买了某明星代言的减肥广告,按说明吃了几天,根本就没有电视购物广告中宣传的神奇效果。“都觉着明星是公众人物,代言的产品肯定没问题,结果也被‘忽悠’了。”
记者发现,黄金周期间,部分电视台上的电视购物广告很多都有明星出面。一些曾被职能部门查禁、媒体曝光的电视购物产品仍在一些地方台巡回播放。
揭秘:代言产品明星从来不用
记者:这些明星到底使用过代言的电视购物产品吗?
M先生:邀请明星代言电视购物产品,其实是许多电视购物产品厂商首选方式。虽给明星支付了大笔费用,不过,确实能博得许多老百姓信任,进而促进商品热销。
其实,许多明星在拍摄电视购物广告前,都没听说过产品,仅是通过厂家与经纪人联系,或者朋友之间的介绍,才会接触产品。一般与一些明星合作很简单,只要酬金谈妥,明星就会露脸。
有一个祛斑产品的电视购物广告,代言明星从首次接触产品到拍摄完成不到一周时间,直到拍摄完毕,明星也拒绝使用这款产品。
还有一些电视购物广告中会把专家搬出来,其实这些专家也并不靠谱。
圈套四 功效神奇 自卖自夸
脸上的疤痕一直是市民刘先生的一个心病,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电视上看到了某品牌祛疤产品,“半月后便可将疤痕除尽”让他动了心。
“看着电视上满脸疤痕的男士,使用产品几天后脸上就干净起来,我这心里也痒痒了。”刘先生说。
之后,刘先生兴冲冲地花98元定购了一瓶,但是,按产品说明书使用一个月后,脸上的疤痕并没有一点消除,之后他先后打了四五次电话,要求经销商退款,均遭到拒绝。经销商称,“产品无效是你自己的皮肤吸收能力太差,和产品质量没关系。要换货可以,退钱不行。”
揭秘:夸大功效是常事
记者:现在电视购物广告的语言都很有诱惑性,比如像刘先生遇到情况以及其他产品“几天内减肥十来斤”,产品真的有这么大功效吗?
M先生:这肯定是骗人的,事实上,夸大功效在这个圈子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夸大功能最突出的体现在增高、美容、丰胸、减肥这几类产品里面。
拿增高类产品来说,无论是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还是药品,从来就没有一种产品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过允许宣传增高的功能。例如曾被查处的“哈佛代高乐”,其实就是“五维赖氨酸片”,这只是一种普通的营养补充剂;再如前几年热卖的某种增高胶囊,也只是种普通的保健食品,卫生部批准的功能只是“补钙”。
见招拆招
谨防商家烟雾弹
对于电视购物,消费者首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烟雾弹所迷惑。
初步判断真实性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前首先自己要想想,达到这种效果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要多问自己和朋友“这可能吗?”。
目前,很多电视购物产品都在炒作概念,商家往往自己杜撰一门技术或科学原理,以给自己产品“神奇的效果”圆场。
所以,在购物前,消费者最好向销售人员问清楚,产品达到如此效果的原理是什么。然后再向医生等专业人士询问,有没有商家所说的技术和原理,这种技术和原理能否达到商家所说的宣传效果。
多方了解商家及产品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除了不要盲目相信广告中的宣传效果外,还要多方了解商家及产品信息,在朋友间打听这个产品的质量及售后服务如何,还可通过工商系统查询电视直销企业的注册登记、销售资质等问题。
最重要的是了解产品功效在工商部门注册时是不是也像广告中宣传的一样。目前,不少电视购物广告中的产品是“挂羊头卖狗肉”,如注册时产品的功效是补充某种营养物质,但一到电视购物广告上就可以减肥了。
保存购物证据
另外,由于电视购物广告宣传的效果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来,消费者一旦发现上当受骗,找厂家或商家交涉,对方往往要消费者拿出证据。
而目前,由于消费者对电视购物的过程不了解,整个消费过程只听商家如何处理,不注意保存各种凭证。所以,消费者在决定购买后,注意保存好购货凭证;对于那些价格高昂的产品,消费者最好和商家签订合约,并将广告中的宣传效果写进合同,约定好违约条款,以免日后维权没有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