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英仙座流星雨前瞻暨新手指引
英仙座流星雨是每年的三大流星雨之一。其他两大流星雨(象限仪、双子)都在寒冷的冬季,只有英仙座流星雨发生时正处于夏季,所以流星观测者对它总有一个良好的印象。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可能会出现不寻常的活动,因此也备受世人瞩目。这里,我把我近来看到的一些新消息,也把近几年的活动说一下,希望能对大家制定计划或者增进了解有所帮助。
我相信在英仙座流星雨极大前后会有大量的圈外人士来这里寻找有关资料――并来到此处。你们可以直接点此跳到本文中的新手指引一节。
过去几年的情况
1992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母体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回归,于是91-94年的英仙座流星雨都有较强烈的展现。在国际流星组织(以下简称IMO)的分析中最早可以找到1994年的报告,我就从94年开始看起。
1994年的极大出现在黄经139.595度上,即8月12日世界时11时左右。r值在极大期间相对于平时的英仙座流星雨极大(r=2.1)显得较低(r=1.8),最小值出现的时间与极大时间一致。10分钟计数的瞬间ZHR(EZHR)为250+/-45,比1991年(EZHR=350)和1993年(EZHR=300)的低;平均极大为ZHR=90,也比1991年(ZHR=120)和1993年(ZHR=110)低。1995年的峰值出现在太阳黄经139.63°+/-0.02°;1996年的出现在139.66°+/-0.03°。由于1995年正逢满月,1996年的数据有更加高的质量。因此,1995年我们无法分析出r的值,而1996年的平均r值在2.03+/-0.02,而在峰值附近r~1.8。在10分钟计数的EZHR分析中1996年的EZHR可到120,出现在139.64°到139.67°之间(即8月12日世界时0时40分至1时25分),ZHR为100。这个“爆发峰值”对应1988年的太阳黄经139.78°和1992年的139.48°。这个峰值应该是最接近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在1992年的升交点。1994年的ZHR变化
1995年的ZHR变化)%
1996年的ZHR变化
1997年,传统极大出现在东亚,即太阳黄经140.03°+/-0.03°,ZHR=94+/-2;自从1988年没有观测过的新极大出现在139.71°+/-0.01°,ZHR=137+/-5;第三个明显的极大由欧洲的观测者观测到,出现在太阳黄经140.35°+/-0.03°,ZHR=68+/-5。两个在传统极大前后出现的新极大修改了流星群的根数,它们的粒子浓度应该是0.02个/每平方公里每小时。这两个极大有丰富的暗流星。
1998、1999年国际流星组织没有发布分析报告,但从日本流星研究会(NMS)的观测数据来看,98年的极大出现在太阳黄经139.7度,因为NMS是地域性的观测组织,所得的观测资料不能概括全球,所以这两年我们跳过。
2000年的英仙座流星雨比较重要,因为除了观测到出现在黄经140.0度的传统峰值以外,一个有可变长度的提前峰值自1992年首次没有出现。英仙座流星雨峰值从12日世界时5时开始,传统峰值出现的很好,极大几乎正好在140.0度上,ZHR为110-120。
尽管2001年的观测条件很差,IMO仍然发布了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从8月12日到13日的早些时候ZHR都在85上下,两个峰值出现在8月12日世界时14时和20时,ZHR分别达到130和105,但因为只有很少的观测者,所以这些数据的误差很大。
2002年的观测条件不错,极大时间在8月12日世界时22时30分(太阳黄经140.0度),极大落在近似于黄经140.0度上,但是在139.9-140.16度之间ZHR都大于80。极大为ZHR=90+5,这说明2002年的英仙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回归,而1988-1999年的峰值并没有在黄经139.91度上有显著的回归。
2003年受到月光干扰,IMO没有发布报告
2004年,由于有好几个新极大预测,IMO少见的连续发布了4次分析报告。其中,芬兰科学家莱汀恩所预测的1-rev回归物极大基本准确,但流量有一些出入。新极大持续了40分钟左右。莱汀恩指出由于木星的影响,主要极大流量将会增加,这也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今年预测
回顾了过去以后,我们来看一下今年的预测。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没有去年那么激动人心。去年我看了一些媒体的报道,有甚者,描述得好像有2001年流星雨的一半那么厉害。幸亏当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不好,否则岂不是又要给“扁”了?
今年的英仙比较平常,没有预测的新极大。不过,去年预测新极大的芬兰科学家伊斯科・莱汀恩指出,由于木星的影响,主流量将有“非常少量”――very slight的增加,但没有去年那么多了。
IMO在2006年流星年历中说:“从1991-1999年的数据上看出,太阳黄经每年约增加0.05度,这就说在8月12日世界时19时(黄经140.01度)最有可能出现一个过去监测到的“传统”峰值。另一个特性是只在1997-1999年的数据里面发现的,第三个峰值在黄经140.4度,这个峰值在今年应该是8月13日世界时3时出现。一些研究数年的研究者认为今年可能看到1或2个主要峰值。……
“……上弦月都将在午夜左右落下。但辐射点在以下这些地方几乎是整夜可见的,也是在子夜后都可以观测的。主要峰值对应于中东到远东的黑夜,而第三峰值对应欧洲到北美的黑夜。”
所以今年,中国将处在有利的监测位置,可以观测到第一和第二极大所构成的主峰值。峰值预计落在13日凌晨,1点到3点半。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13日是星期六。
新手指引
上面的看不懂?那不要紧。我会用尽量通俗的语言把上面所讲过的重要信息重复一遍。由于13日是星期六――不用上班,所以比公鸡起早很多来看流星雨将是件有意思的事,特别现在等待你的是非常精彩、非常美丽的英仙座流星雨――(前几年我收到不少朋友的来信,说他们观测到好些漂亮流星)好,废话够多了,让我们进入正题。
关于几点钟最好看的问题,应该说,当辐射点(别着急!下面会解释)升出地平线之后,你就可以开始观测了。辐射点越高,你能看到的流星就越多,所以观测英仙座流星雨,后半夜最好。上面提到,极大时间(就是流量最大的时候)出现在13日凌晨1点到3点半,但并不是说极大时间以外就看不到流星了,所以,不要掐着表不放……
13日凌晨起来看就行了。往哪看?下面会解释。
辐射点是天空中的一个区域,所有英仙座流星的反向延长线(注意:不是所有的英仙座流星雨都从这里出现!)都将交汇在这里。这个区域位于英仙座(在哪?不用管着,英仙座在午夜之前会从东北方向升起)。
好了,但不要“自作聪明”地就认为:既然英仙座在东北方,我就往东北方看好了。因为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交汇在那个地方而已,应该说全天任意地方都可能出现流星。当然,天顶出现的可能性最大,所以最好的观测方法是往地上一躺!(可别睡着了)当然,四周的障碍物要少些。就等吧,你会有收获的。
流量多大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前几年经常有人抱怨说,报纸说是“每小时100颗”,可我看了3小时了,才10颗。注意,“每小时100颗”是理论值,是说如果你在完全黑暗的地点(这在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基本是消失了),辐射点在天顶所观测的流星数量。如果你在城市里面,每小时10颗都已经够好的了。郊外就要稍微好一些,但不要指望每小时100颗…… 除非你离开一个大城市至少100公里。
不过,英仙座流星雨的亮流星很多,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2002年我在广州郊区就曾看到一小时30、40颗的高流量,其中不乏美丽的火流星。所以,早起一次吧,你不会后悔的。
好了,嗦到此,希望诸位到时有个好天气、好心情、好运气!另外,请允许我在这里卖一卖瓜,我的另外一个网站是专门进行为天文需求的天气预测的,诸位有需要的话可以去光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