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震撼中国的不朽影响:黑镜头时间中国 (2人在浏览)

小Q

教授
注册
2006-01-14
帖子
2,804
反馈评分
0
点数
61
人类的故事首先是时间和空间的故事,中国的故事更是如此。因为时间,有了历史和命运;因为空间,有了社会和情感。要叙述激烈跌宕的当代中国,离不开时间,要认识真正的中国,需要走进许多我们看不见、或者看见了也视而不见的空间。因为变化太快,因为人口太多,时间和空间其实是中国最稀缺的两大资源。渴望是最具时间意义的一种情感,最需要时间来抚慰、平淡、甚至磨灭……

  在我们这个自然和社会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度,一代又一代"饥渴"的中国人,将渴望变成了一种最普遍的社会情感……

第一章 渴望 希望工程

[attachmentid=90249]

“大眼睛”小姑娘

[attachmentid=90250]

1991年 4月河南省新县八里畈乡王里河小学的学生,生活十分艰苦,孩子们读书却很认真。

[attachmentid=90251]

1992年,甘肃省渭源县聂家山小学,一场暴雨摧毁了教室,孩子们眼睁睁地盼着能有一间再让他们上课的教室。

[attachmentid=90252]

1993年10月 云南省红河县虾喱村垤玛小学,校舍年久失修,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学生们只好露天上课。

[attachmentid=90253]

1991年4月,湖北省宏安县七里坪镇周七家小学,一场春雨过后,教室一片泥泞,可孩子们仍然在这“湖心”小学上课。

[attachmentid=90254]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花噶乡中心学校,这些孩子离家四五十里,他们寄宿在学校,每天很早起来自己做饭。

[attachmentid=90255]

1987年4月,广西融水县安太乡寨怀村小学,贫困地区的教师为贫困土地上的下一代不再失学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戴红英老师的丈夫在中学教书,为了工作,她只好背着孩子上课。

[attachmentid=90256]

1991年12月,河北省滦平县拉海沟乡大店子村的孩子们,烤烤冻僵的小手准备继续上课。

第二章 远离白色毒魔

[attachmentid=90257]

进出戒毒所的要严格检查

[attachmentid=90258]

刚刚进入戒毒所的戒毒人员,戒断症状最为强烈,只好将他们集中在一起,便于观察和处理,以免发生自杀、自残或伤害他人的激烈行为。

[attachmentid=90259]

一个四川凉山的妇女既吸毒又贩毒,被关入戒毒所后,4岁的儿子无人照顾,只有随她住进戒毒所,那小小的心灵已经承受起难以言说的丑恶和苦难。

[attachmentid=90260]

一次失恋的打击之后,张小姐丢下教师工作,离家来到昆明当了坐台小姐,并染上了毒瘾。毒品已经销蚀了她的青春和美丽,空洞的眼睛里只剩下死亡的气息。

[attachmentid=90261]

戒毒所一律实行准军事化管制,吃饭、行动等等都要统一,还要经常做营养饭食给吸毒人员享用,以帮助他们恢复体力。

第三章 疾病与死亡

[attachmentid=90262]

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逐年上升

[attachmentid=90263]

照片上一双戴着沾满污渍的橡胶手套的大手正捧着一些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有些针管还残留有已变黑的药液和未拔除的尖利针头,左下方模糊的背景里还有一整箱这样未经任何消毒、毁形处理的已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它们被二次使用后,潜在的病毒将二次蔓延。

[attachmentid=90264]

建筑工地的塌方。画面右侧一个未逃出塌方的民工在竹架、钢管和泥土的沉重包围下已被死亡轰然定格,救援人群正用铁锹奋力挖掘着塌方现场,泥土下面还有几个民工生死未卜,但一切显然都太晚了。

[attachmentid=90265]

忧心如焚的母亲。2000年,在广州,一位粗心的母亲在喂自己四个月大的婴儿吞服药片时,误将药片卡进了孩子的气管里。孩子在手术室内抢救时,这位既担心又悔恨的母亲伏在墙上痛哭不已。

[attachmentid=90266]

1998年春节期间,山西朔州地区发生特大毒酒事件,不法分子用含有大量甲醇的工业酒精,甚至直接用甲醇制造成白酒出售,造成20多人中毒致死、数百人被送进医院抢救。事后,六名造假者被判处死刑。在喝假酒致死的农民梁卓武的葬礼上,他年幼的儿子泪眼呆望着镜头,似乎还没有完全理解死亡的含义―因为“黑心”的假酒,他已永远失去了父爱。

第四章 因为爱

[attachmentid=90267]

底层人家的母亲

[attachmentid=90268]

临终关怀

[attachmentid=90269]

曾当过纺织女工的郭素爱是这个“家”的主人。11年前,面对突然变成弱智儿的3岁孩子,她几乎疼碎了心。在为儿子求医问药的四处奔波中,郭素爱见到许多弱智儿和被折磨得心神疲惫的家长。于是,在有关部门及许多人的帮助下,郭素爱卖掉了首饰并拿出全部积蓄,建起了这个特殊的“家庭”―青岛市南弱智儿童康复站,对22个弱智儿童进行了集中管理、教育。

[attachmentid=90270]

这是一张充满人间真爱,非常感人的照片。75岁的藏族老阿妈卓措拉毛头戴毡帽,颧骨高耸,满面皱纹的面孔布满了无尽的岁月沧桑,照片上她正在轻吻着因雪灾而失去父母的孤儿达娃,6岁的达娃显然还没有从失去双亲的灾害惊吓里恢复过来,决意收养他的老阿妈充满人间真情的慈爱眼神和安抚的轻吻让他禁不住失声痛哭。

[attachmentid=90271]

肃穆的教堂里,年轻的母亲董美君正在虔诚地为坐在旁边的女儿祈祷,两岁半的灵灵因为做化疗,头上的头发已全部脱落,她还太小,体味不到母亲平静表面痛苦的内心,只是自顾好奇地盯着教堂的穹顶,那一刻,所有的悲痛仿佛都归附于无言的祈祷,除了求助于医学,或许只有祈祷才能安抚悲伤的母亲。

[attachmentid=90272]

1996年,广东东莞寮步镇工业区一家工厂的围墙外,一名下了班的打工妹满面欣喜地隔着铁丝围墙与心仪的打工仔传递着“爱的信息”,他的男友抱着胳臂,一副听之任之的模样。显然,外地打工仔和打工妹们的爱情因条件的简陋已成为一种煎熬、一种艰难的对望。

第五章 集体记忆

[attachmentid=90273]

麦客消亡了。

一种古老的生态现象走进了历史的记忆。

又是关中大地的麦收季节,代替传统麦客的是隆隆的机械化联合收割机。传统麦客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演替一跃成为现代机械的主人。驾驶收割机的人告诉记者,现代麦客大多是河北、河南、陕西的新型农民。

[attachmentid=90274]

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可见茶是无一人不喝的。从相关资料可知,四川是历史上最早产茶和饮茶的地方。不过,有了茶和饮茶未必就有茶铺,有茶铺还必须具备另一些重要条件。四川自古称“天府之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自然经济十分繁荣;尤其是川西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得都江堰灌溉之利,旱涝保收,所谓“蜀中熟,天下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四川人人都堪称富有,家家户户都吃不尽用不完。

[attachmentid=90275]

针灸是一门令中国人自豪、令世界称奇的医术,是世世代代针灸医生心血的结晶和中国独有的创造。很难设想那尖细光亮的针刺入肌肤的感受,它是那么细,细小得令人疏忽了它的存在,这样一种不辅以任何药物的针具却能治病。

[attachmentid=90276]

照片上是1985年的河南洛阳街头,一位风纪扣扣得一丝不苟的女解放军战士正走在路上,她戴着绿军帽,肩挎着绿军包,胸前掖着白色的口罩绳。在人流如潮的大街上,她的神情显得异常肃穆,其间也不免流露出些许的迷惘与落寞,尽管在那个年代,军人仍是一个令许多人羡慕的群体。

[attachmentid=90277]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百姓的穿着、发型早已打破了70年代单调的款式。图上显示的即为浙江绍兴齐贤镇的几个女人在理发店窗外围观烫发的情景,围观者把理发店的窗口都挤满了,每个围观者也都神情各异,或惊奇、或羡慕、或好奇。那时的理发店的店面不大,也很简陋。一个普通的烫发,竟招来七八个人围观。对比之下,现在人们去烫个发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在80年代初那样做却是需要些勇气的,可以说,这张照片在不经意间悄然刻录下了80年代初江浙民风渐变的事实。

[attachmentid=90278]

“文革”结束后,为了增进青年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交谊舞会成为重要的社交方式,录音机里播放得最多的就是《青年圆舞曲》。1985年2月,在建县不久的苍南县,机关青年也开始学着跳起了交谊舞。

[attachmentid=90279]

广州的滨江路很久以来一直就是市民们的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工作之余,人们经常会聚集在这里休闲娱乐,这大概也算得上是他们难得的社交活动空间了。照片上这位正在考虑如何发牌的男士,他的耳朵和胳臂上夹满了作为战败记录的木夹子,他虽是这场扑克战斗中的输家,但显然他并未服输。打扑克,缩影了那个年代众多市民一种普及化了的娱乐方式。由于娱乐方式和娱乐场所的相对单调,那个时期的人们没有更多的可以打发休闲时光的方式;于是街头巷尾打扑克及围观打扑克成了那一时期主要的”休闲“方式。

[attachmentid=90280]

生活的色彩和形态大概就如同照片墙上那些贴得满满当当、让人眼花缭乱的画片一样,丰富多彩而又风情万种―1990年,在广州西关华贵路的一间裁缝店里,这位女士正要订做新潮时装。

[attachmentid=90281]

1985年初,广州市团委为了配合“两个文明”建设和“五讲四美三热爱”,策划了一次选美活动,名为“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场选美比赛。

[attachmentid=90282]

照片上显示的是,1968年4月16日,黑龙江省学习毛著积极分子、解放军战士王国祥,他的浑身上下被人戴满了毛主席像章,正一脸真诚地向人讲述着学习毛著的心得与体会。那个年代的年轻人都被满怀的理想和热情燃烧着,他们相信伟大领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毫不怀疑地无条件接受它。可以说,王国祥用他的青春只干了一件事情:学习毛主席著作,向人讲述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与经验。

[attachmentid=90283]

“文革”期间,大破“四旧”,大立“四新”之风也很快蔓延到了寺庙。各地的寺庙文物被捣毁,和尚尼姑被批斗。哈尔滨极乐寺原是我国北方名寺,但红卫兵们彻底捣毁了这座寺庙,还把和尚们揪到山门外当众批斗,以示与“封建迷信”彻底决裂。

[attachmentid=90284]

1966年10月5日,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参加革命大串连来到“世界革命的中心” ―北京,他们自发组成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正在***表演颂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忠字舞”。

[mp3]http://movie.jiadinglife.com/mp3/gzsp.mp3[/mp3]
 
怕怕```
 
感觉有点遥远,

却又是那么的真实
 
撼图、悲曲、大雨,周末的早上竟是如此凄凉。
愿天下人平安、详和。
尽一份力,先从身边小事做起。
先自保再用余力去帮别人,努力中并同情中.............................
 
好...............心寒..................
 
贫穷并不可怕,最怕看不到希望。
 
无声胜有声,缄默。
 
谢谢楼主,让我对过去了解更多一点。谢谢
 
[mp3]http://www.xikeji.com/user/myzerg/gjg.wma [/mp3]
饥寒交迫~
 
QUOTE(kapokiss @ 2006年07月26日 Wednesday, 04:19 PM)
饥寒交迫~
[snapback]1398076[/snapback]​



kapokiss 你也太不给我面子了吧
在这样的帖子里面贴什么歌啊,要贴也等下一页才贴。比较过分啊!
 
QUOTE(小Q @ 2006年07月26日 Wednesday, 05:08 PM)
kapokiss 你也太不给我面子了吧
在这样的帖子里面贴什么歌啊,要贴也等下一页才贴。比较过分啊!
[snapback]1398203[/snapback]​


好,我改改。歌是国际歌,时间过了,改不了。请管理员帮忙去掉吧,谢谢。
 
我知道是国际歌,唐朝嘛,九八年就听了。要交流唐朝,改日到影音版去。
 
顶上去
 
文革的荒唐事,真是匪荑所思.真的很难想象以前的人民是如何的被洗脑的.真是笑死人了.
 
可是现在我们很多人更加的悲哀,人们无知,正因为这样所以仍然幸福,可是我们已知却要装的更无知!!!!
 
看了就感觉伤心。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____多么震憾的呼吼声.
 
我是谁?
在光明的大道上
徘徊
在黑暗的角落里
独思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