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坚持打击捞钱官员 (1人在浏览)

小Q

教授
注册
2006-01-14
帖子
2,804
反馈评分
0
点数
61
坚持打击捞钱官员
D揭开温州人的致富之谜


--------------------------------------------------------------------------------

news.dayoo.com   2006年03月30日 14:25   来源: 世界商业报道

  几年来,浙江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地区, 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均居全国第一位,其中以温州最为著名。温州人致富有着怎样的秘笈?29日,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省中小企业发展局和长春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了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论坛全民创业专题报告:通向财富之路――温州创业文化的启示,三位来自温州的成功人士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和体会,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

温州人个个想当老板

  吴松弟:《上帝让温州人发财――温州创业文化启示录》作者、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温州模式没有什么秘密,之所以取得成功,不过是人们将深藏在心底的创业致富的欲望充分释放出来,并成功地弄潮于市场经济罢了。

创业在温州已成风气

  温州创业文化比吉林的创业文化强大,主要体现在温州勇于创业的人在当地总人数中占较高的比率,创业在温州已成为风气,而吉林勇于创业的人还比较少,创业还没有形成风气,吉林应大力宣传创业文化,人人创业,搞活民营经济。

下岗就是转岗

  下岗就是转岗;凡事不坐着空想空谈而是先试试;凡事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个个想当老板,不想做打工仔;只要有钱可挣,什么苦都可以吃;大钱要赚,小钱也要赚;不安于现状,总追求进一步的发展;团队精神。

与先进地区交换干部

  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教育,使创业文化在吉林深入人心;大力引进外地民营企业进吉林;通过劳务输出,与先进地区交换干部,让一些干部带头创立民营企业。

坚持打击捞钱官员

  政府各部门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给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一样的待遇;对利用权力到民营企业捞钱的官员、警察、税务以及手中有点权力的人,应坚持打击;制定明确、可操作的法规和工作原则,避免人治,避免朝令夕改,让群众无阻碍创业。

温州人敢为天下先

  18岁以前,郑荣德从未离开过海岛,连温州都没去过,也不知道外面还有一个和海岛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个中学同学去上海游玩,回来之后跟他描述了上海滩是怎样一个繁华世界,“当时我就狠下一句话,我这辈子能够去上海看一次走一走,这辈子都满足了。”1978年,18岁的郑荣德头一次走出海岛,怀揣着300块钱开始他的推销之路,他径直找到了一家运输修理厂里的电工班,在那儿签订了自己平生第一份合同,那最初的300块钱为他赚得了一千多块钱。在湖南辛苦经营了3年之后,郑荣德成了当时少有的万元户,但他并不安于现状,1982年,他作出了人生当中里程碑式的决定:到上海来推销温州电器!

  凭借“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对电器行业敏锐的市场判断,1986年,在别人还在租柜台经营时,永远领先一步的郑荣德已经开始生产属于自己的产品。经过 10年的市场历练,1997年,他的第一家外省市投资的集团公司――华东电器集团终于落户上海。几年下来,华东电器集团已成长为全国赫赫有名的电器公司。回忆起这些年的经历,郑荣德说,一定要敢为天下先。

温州人会与熟人做生意

  想创业,就必须先寻找自己最适合的机会,立下远大的目标,然后找人才,找资金,找大企业与自己合作,使自己成为一个产业链上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企业才有可能生存得更强大,才有可能更持久。其次,办企业一定要讲创新,在社会上建立诚信的口碑,不断地与客户沟通,了解他们想要的东西,生产他们想要的产品,这样企业才有生存基矗再次,一定要学会寻找及时有用的信息和适合的机会,为企业谋求最大的发展。可以请理财专家或者懂得设计的高手对企业发展进行指导,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交际面,要学会与熟人做生意。不要受局限,要满世界找人才,找资本,找市场,推销产品。
 
天下温州人――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

2006-06-08 22:07:04  21CN论坛    

-------------------------------------------------------------------------------

【作者:王春光 2005-6-1】

虽然自己是温州人,自以为对温州人也有点调查研究,但是要来谈谈温州人,却是一件不容易、富有挑战的事情。想了半天,还是想谈谈温州人如何闯天下,于是想到了“天下温州人”这个题目。这个题目看似比较通俗明了,但我自以为折射出我对温州人分析的专业视角。“天下温州人”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温州人的足迹遍布天下,哪怕到天涯海角,都能碰到温州人。第二,即使温州人散布在世界各地、天涯海角,他们仍然是温州人,仍然带有温州人的强烈特性。下面我就此阐发一点想法。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有第一个外来人,那个外来人就是温州人”。这是一句被人们频繁引用来形容温州人的话。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你经常外出,在异国他乡,一不小心,就会撞见温州人。一次带着学生去贵州毕节调查,中途停车吃饭,大家吃得很高兴的时候,饭店老板跑来向我们敬酒,一听口音,知道他不是贵州人,就追问他是何方人士,原来是温州人。老乡见老乡,自然就多喝了几杯。在毕节,当地领导向我们介绍当地经济发展的时候,指出是温州人最早去他们那里投资,带动了毕节服装业、零售业的发展。听到这些,我自然感到由衷的高兴和骄傲。一次我去意大利威尼斯,吃了几顿意大利的空心面和匹萨后,很想吃吃中国饭,就满街去找,终于在市中心发现两家中国餐馆,一家叫北京餐馆,一家叫天津餐馆。我自作聪明地以为这两家餐馆可能是北京人和天津人开办的,没想到一进门,就听到几个餐馆服务员用温州话彼此招呼着说,“来客人了”。他乡遇老乡,自然有点激动,我就跟他们说温州话。他们知道我是来意大利游学的老乡,显得很热情,请我吃了一碗肉丝面。在他乡遇老乡,真好,连饭也可以噌。我在巴黎做5个月的调查,天天跟老乡打交道,回国后有朋友跟我开玩笑说,你去了巴黎那么长时间,温州话讲得比以前好多了,可普通话水平却下降了。在巴黎、在布鲁塞尔、在南非、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都能见到温州人。现在连我在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能碰到温州人:最近我买了一套商品房,刚刚装修完毕,一天我们正在房间里收拾东西,有人敲门找我们,一见面,感到是陌生人,他们就自我介绍就住在隔壁,一个偶然机会看到我们家的新沙发不错,所以冒昧敲门打听一下是从哪里买的,他们也想买。细谈了一会儿,知道我们是老乡,彼此都很高兴。他们说他们兄弟姐妹在北京做生意,赚了钱在我们这栋楼里买了好几套房子。看来,我就像孙悟空那样永远逃不出温州人这个弥勒佛的手掌心。

从这里也看出来,不仅到处有温州人,而且只要有一个温州人,那么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温州人……在同一个地方出现。所以,我们可以说,“哪里有外来人,那个外来人就是温州人,有了第一个温州人,接着就会有成群的温州人”。聚群是温州人的一个特色。我们在外地对温州人做调查的时候,只要找到一个温州人,只要认识一个温州人,那么就很容易地找到、认识其他温州人。我曾在一本书里谈到过,按市场的技术等级来衡量,温州人处于很低的等级,有不少人还是文盲和半文盲,但是他们都能闯天下,而且还都能闯出一片天下来,这是温州人令人赞叹、令人信服的地方。那么温州人靠的是什么呢?社会上对此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比如温州人能吃苦耐劳,又比如温州人精明,又比如温州人胆子大等等,这些说话都有其局部的合理性,但是有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温州的团聚特点以及互助精神。 社会学有一个很流行的概念叫社会资本,所谓社会资本,就是把社会关系资源加以运用,以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社会关系资源犹如货币,社会资本就像货币被用来投资获利的一种关系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温州人之所以闯天下,凭借的就是他们充分地调用其拥有的社会关系资源,将其变成他们的社会资本。温州人使用的社会资本大多局限于民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尽管在外出经商过程中不断地寻找与政治官僚有关的社会关系,但是民间社会关系网络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凡是对温州人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近现代温州没有大的官员,也没有大的商人,不像山东人,在全国各地都有身处高位的官员,也不像广东人,在海外有很多大商人。长期以来,温州的发展也没有得到高层政府的强大的经济支持,而主要发自温州民间的力量。民间的力量来自什么地方呢?温州这个地方人多地少,历史上并不很富裕,民间资本并不雄厚。但是,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温州发展起来了,有了温州模式,温州人富起来了,并走向全国,闯荡天下,乃至出现外地的温州人经济实力超过本地温州人的经济实力。其基础是依托于社会关系资源之上的民间金融、民间组织和民间交往,我们可以通称其为民间力量,家庭、家族、亲戚朋友、邻里乡亲、民间借贷、相互救助等等,是每个温州人必须借助的民间社会力量。且不说在温州,远在欧洲的法国巴黎,温州人把他们在家乡的民间力量和行为方式搬用到巴黎,从而形成了一个在巴黎有相当影响的华人社区――温州街,和华人经济。在异国他乡,我们最能容易发现温州人的特点。在巴黎这么一个地方,按正常的认识,我们会发现,温州人根本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和能力:早期的温州人在法国干的都是体力活,做点小买卖,开个餐馆,没有给后来的温州人提供很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不像潮州人带着金条来到巴黎;与此同时,不少温州人是偷渡到巴黎,不具有合法身份,他们对法国社会和文化可以说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不懂法语,不懂得法国人的生活方式,但是,绝大多数温州人在法国生存下去了,而且不少人还积累了不薄的家资。他们靠的是什么?就是民间社会力量。他们通过亲朋好友的关系偷渡到法国,同样靠这样的关系资源找到了工作,取得了合法身份。省吃俭用、拼命工作,确实是大多数来到异国的温州人的特点,但是他们赚钱,是非常有限的,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一个月在法国也就赚7、8千法郎,取得合法身份后,仅仅靠自己,是很难在法国巴黎开店当老板的。但是许多温州人一旦获得合法身份,就筹划着开个商店或餐馆,至少需要一百万法郎,他们在银行里是借不到这么多钱的。他们就向亲朋好友发出请帖,说明自己需要一批钱办实业,邀请他们参加一个“会”。每个愿意参会的人都会提交1万法郎入股,如果一个人有很多亲朋好友,那么筹集上百万法郎,不是很难的事情,有着这批钱,那么就可以开间店,加上温州人精明能干,每年都能赚不少钱,几年下来,就是一个比较富的华侨了。这种“会”实际上早在温州民间流行了,它不仅对海外的温州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温州本地经济的发展有着难以估计的影响,尽管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被少数人当作欺诈手段,所以一直没有被国家许可。但是,它不仅仅是一种民间金融形式,而且还是凝聚了温州人的人情关系,是社会资本的经济表现形式,如果一个人没有社会关系,或者社会信誉不好,那么他(或她)就很难通过“会”这样的形式筹集到资本。这种社会关系是信任的基础,特别是在陌生社会或者在社会信任不完整的时代,如何建立信任,对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温州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人际关系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便捷、最经济、也是最可靠的资源。温州人就是这样依靠亲戚朋友,亲帮亲,戚帮戚,积少成多,逐渐富裕起来。如果说温州经济有一定的模式,那么这种模式的最核心内容就是这样的民间力量。这种民间力量不仅是支持温州人从事经济活动的强大后盾,而且还是温州人远离家园而没有失去精神家园的依靠。在远离家乡的温州人,需要精神的支持,这种支持不是从异国他乡所能获得的,有了老乡关系,有了亲戚朋友关系,在他乡也能化解不少苦恼和寂寞,尽管有时候兄弟之间也会反目成仇,但是在困难关头,“上阵还是父子兵”,有了这种社会关系,就可以排解不少问题,至少从精神得到了支持和安慰。这就是为什么温州人喜欢在外地建立群落的原因之一。从西部的伊犁和乌鲁木齐到东部的青岛、大连,从北部的漠河到南面的海口,从北半球的欧美到南半球的拉丁美洲、非洲,到处散落着各种各样的温州城、温州村。这些聚落把温州的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带到了世界各地,它们是漂泊四海的温州人的精神依托。


所以,我说的天下温州人的另一层含义,指的就是这一意思:不论温州人走到哪里,温州人还是温州人,他们必须依靠的是自己的社会资本。我的一个法国朋友是犹太人,他告诉我说,温州人在哪儿都能找到自己老乡、亲戚、朋友帮助,这一点跟犹太人很相似。犹太人之所以很团结,是因为犹太人长期以来受到其他种族的排斥,只能求助于自己人,所以,犹太人专门设立了一个基金,用来赞助犹太人去经商做生意;而温州人之所以很重视自己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没有其他特长,缺乏技术能力和资本,所以,只得求助于自己人的社会关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温州人是封闭的,是排外的,恰恰相反,温州人比之于其他许多地方的人来说,显得更为开放。这种开放来自于他们流动,来自于他们从事的经济活动。他们之所以重视自己人的社会关系,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没有其他竞争优势;他们之所以重视自己人的社会关系,将其转化为社会资本,不是为了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是试图为了走出去,去世界各地寻找资源,提高自己的竞争和发展能力,为了更好地去生活;当他们富裕起来后,他们更加认识到社会资本的作用和价值,因此更愿意去帮助还没有富裕起来的其他温州人和老乡。就是在这样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社会资本的价值和作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积累,成为温州人闯天下常用不弃的资源。

当温州人通过社会资本积累了一定的其他资本后,他们并没有变得保守和内向化,而是变得更加开放,因为温州人之所以重视社会资本,是因为他们旨在更好地去适应外部世界,去获取更多的社会经济资源,去提升自己的文化资源,于是就有了温州人不断取得新成就的今天和明天。这就是温州人闯天下的理由,也是天下温州人没有不失去温州人特性的理由。

――――――――――――――――――――――――――――――――――――
自己总结了六个字:团结、勤奋、精明
 
电白人却是精明有余,也勉强还算勤奋,但团结就显得很不足了!
如标题-坚持打击捞钱官员----就更难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
 
温州人头脑就是好, 他们敢干下岗. 争着下岗, 下岗不找市长.而是找市场!
 
打击捞钱官员??谁来打击?打跑了狼,老虎又来了!
 
大家当是口号也好,经验也罢

纯粹当是一个总结,借他山之石,以求自身发展。

其实无须每天在喊口号,反贪,是中国人喊了几千年的,越喊贪的数额越大,中行开平案接近20亿元,最终由地方政府与银行分担损失,判罪十七年。最终受罪的还是人民。找出问题的根本,从源头阻截,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快途径,才是发展的最便捷的出路。
 
什么时候有人来总结一下电白各阶层的人的特点,来个对症下药也许可以让大家有所改变哦。(说得容易
tongue.gif
 
哎…………
 
还有一点,温州城也非常出名!据我所到的地方都看到有温州城及改头换面的温州城,所以温州女孩子不愁就业问题!
 
温州有钱人多,很多生意人力可通天,联合起来的力量不是那些个市长、市委书记之流能抗衡的,所以那些官们就算想倒行逆施也没有那个胆,所以选择了蒙声发大财。
 
QUOTE(一个好汉 @ 2006年06月21日 Wednesday, 03:08 PM)
还有一点,温州城也非常出名!据我所到的地方都看到有温州城及改头换面的温州城,所以温州女孩子不愁就业问题!
[snapback]1319889[/snapback]​


很多温州城,有名无实。
都是福建妹,不过她们那边音调都好接近,难分
ha.gif
 
江浙一带,现在连广东都跟不上了。
羡慕~~
 
呵呵
说着说着就说到温州城去了
我就是看到谁谁说发展说到温州城去了才发温州经验之贴
没想到大家都是……哎……不说了

现在的人心态怎么都那么浮躁
先发展了 腰板硬了再风流也不迟啊
 
QUOTE(小Q @ 2006年06月21日 Wednesday, 03:58 PM)
呵呵
说着说着就说到温州城去了
我就是看到谁谁说发展说到温州城去了才发温州经验之贴
没想到大家都是……哎……不说了

现在的人心态怎么都那么浮躁
先发展了 腰板硬了再风流也不迟啊
[snapback]1320059[/snapback]​


相比我们对“温州经济的发展模式”与“温州城”这两个方面的关注度来看
大家似乎更多温州城更感兴趣,更热衷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哈哈哈哈
还好大家于论坛抬头不见底头见
要不还真以为电白也就这样了

如大家真的这么有兴趣 也可以到外地去开几间具电白特色的 “电白城”啊 借鸭粥之名 打“电白城”之品牌 哈哈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