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谈谈人言可畏 (2人在浏览)

论语

幼儿园
注册
2006-05-05
帖子
1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人言可畏”这则成语的言是语言,指流言蜚语;畏是怕。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古人以“众口烁金,积毁销骨”来说明人言之可畏。事实上确是如此。舆论,也就是消息的口头传播容易导致谬误,在不知不觉中将事物的本来面目遮掩,将好人说成坏人,将好事说成坏事,将假事说成真事。
从前,曾子住在鲁国的费城。
费城有一个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死了一个人。
一位邻人慌慌张张的跑去告诉曾子的母亲:“不得了啦,曾子杀人了!”曾子的母亲在窗下织布,神色镇定地说:“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说完,人就织自己的布。
隔了没有多久,又有一位邻人跑来说:“曾子杀人了!”曾子的母亲仍然从容自若,安心地织自己的布。
过了一阵子,又跑过来一个人告诉她:“曾子的确杀人了!”曾子的母亲果真害怕起来,立刻丢掉梭子,走下织布机,越墙逃跑了。
曾子是孔子有名的七十二弟子之一,他的学问和品德,从古至今为人们学习的楷模。提起曾子,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的那种严格的治学精神,为人处世的态度,给后世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在家里对待母亲,也以孝行而闻名。了解儿子的莫过于母亲,对于曾子的品格,做母亲的应该知道得很清楚。但是,有三个人跑来说她儿子杀了人,她也不得不信以为真。“慌言重复三遍,也会变成真理”。流言蜚语能够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阅读了这篇故事,不由使人又联想起“丁公凿井”的故事来。
相传春秋时代,宋国有个姓丁的居民,家里面没有水井,经常一个人到别人家去打水。后来,他家凿了一眼井,节省下了一个劳力。因此,他就对人说:“吾穿井得一人。”听他说话的人就对别的人说:“丁公穿井得一人。”城中的人都这样传说,后来传到国君那里,国君以为是丁公打井的时候打出一个人来,便非常好奇,派人来问丁公。丁公说:“我是说省下来一个劳力,而不是说从井中得到一个人!”
以上这两个故事都向我们说明,流言不可信,对于那些街谈巷议的事情,不要信以为真,而是应该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结论。同样,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要被他人的议论所左右,不要人云亦云,而是应该从不断的接触中,从自己的调查中得出正确的观点。
德国的歌德说:“倘若有人四处张扬我的短处,即使他是我的一个仆人,也成了我的主人。”由此可以看出流言具有多么大的威力,但是“流言止于智者,”一个人只要明白“人言可畏”这一点,在对待各种道听途说的消息时,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多去验证,少去轻信,那么,各种谣言会不攻自破。
 
人言固然可畏,
无人言更可畏!
 
此帖发在此处视为灌水帖。
 
QUOTE(爱得很无奈 @ 2006年05月05日 Friday, 02:42 PM)
人言可畏
[snapback]1188336[/snapback]​



一言堂,无人能言,无人敢言更可畏。
 
QUOTE(论语 @ 2006年05月05日 Friday, 01:37 PM)
“流言止于智者,”一个人只要明白“人言可畏”这一点,在对待各种道听途说的消息时,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多去验证,少去轻信,那么,各种谣言会不攻自破。
[snapback]1188265[/snapback]​




绝不反对人言!人言也非那么可畏!
绝对支持言论之自由、容纳诽谤、道听途说之言

论坛也是虚拟世界的另一个生态环境

所以论坛需要相对的智者存在

期待更多的智者参与其中

维持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保持言论自由的相对平衡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以畏之?
 
人正就不怕影斜,有什么可畏,除非自己做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事!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