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在一中的某位数学老师~~~~~~~ (1人在浏览)

QUOTE(肾亏の浪漫 @ 2006年05月01日 Monday, 09:55 AM)
上山下乡”时期自学地震知识,至今仍是一生“最爱”

中学老师沉迷地震研究30年

□本报记者 赖友生 特约通讯员 刘国光 本版图片 湛鸿甄 摄
[attachmentid=76124]
[attachmentid=76125]

  “本人根据各方面计算分析,今年起14~16年内,我国大陆地震进入亚平静期,该时期内,必将有3~5次7级或7级以上地震发生,强震将逐渐迁移到南北地震带及郯城至庐江带上……”

  与记者如数家珍般谈论全国地震形势的并非地震界业内专家,而是电白一中的一位数学老师,他的名字叫崔栋。

  地震学偏门且复杂深奥,非专业人员甚少触及,更谈不上出成绩。我市这位老师是个“特殊意外”,此君主业是中学老师,却30年如一日迷恋地震研究,自学成才,被我市仍至全省地震界公认为行业“专家”,为茂名的防震减灾工作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上山下乡”意外走进地震界

  现年50多岁崔栋生于电白,初中和高中都是电白一中品学兼优的学生,因祖辈出身问题无法参加高考。1970年9月“上山下乡”到阳江温泉茶场当知青。极具才情的青年崔栋表现突出,不久即被选拔为干校的中学教师,但任高中数学课程。接着又派他组建气象站,既当站长又当测报员。当时阳江是我省地震重点监视区,为了及时掌握地震的活动形势,省地震局拟在阳江增设水化分析点,选址在温泉茶场。经过反复筛选,1972年,有“天文”经历的崔栋被干校领导相中,正式介入地震监察工作。

忘我投入自学“地震”

  气象学和地震学是两门复杂而深奥的学问,特别是地震研究,涉及地质学、地质力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学科。为了突破研究重任,崔栋利用近1年时间通读地震学全部教材,并四处求学。他曾到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拜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罗开富教授为导师,常常在图书馆彻夜攻读,不知晨昏早晚。罗开富导师对人说:我带过不少学生,没有一个学生像崔栋这样的刻苦勤奋。崔栋也曾到广州地震大队从化地震台进行研究性学习,对地震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了质的认识。

  地震是破坏性极强的天灾,但不是来无踪去无影,而是震前有预兆,震时有特征,震后留痕迹。为了掌握这些规律,崔栋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作了许多调查采访,几乎走遍了阳江的每个乡镇,所到之处都要请教经历过地震的人,把民间的宝贵经验及流传下来的关于地震的民谣谚语收集起来,整理成文,作为研究对象,并把它升华为理论。

预测四川大地震一举成名

  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观察,崔栋在气象、地震预测方面小有名气,准确预测了阳江以至全国各地的多次大小地震情况,而使他一举成名的是一次发生在四川的大地震。1976年8月11日,也就是唐山大地震过后不到半个月,崔栋向国家地震局、广州地震大队及有关单位同时发出一份加急震情分析意见:“一周内,在四川西北部(很可能松潘一带)将有七级以上大地震发生……”

  果然,当年8月16日晚上22时和8月23日上午11时,连续两次地动山摇的7.2级大地震在四川西北部松潘一带发生了。崔栋的预报完全成功。

  远隔数千里作了如此准确的地震预测预报,被当时一些专家形容为“中国地震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地震史上罕见。”

  当日,省革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打来长途电话表示祝贺;接着,湛江地委书记邹瑜又亲临崔栋的实验室给予鼓励,并即席作出决定,于8月22日在阳江召开现场会议,由崔栋作经验介绍,此后,中央和省地十多家新闻媒体记者云集,崔栋成为新闻人物,轰动业界。

身处校围难断地震情绪

  1980年初崔栋回到故乡电白,在电白一中任数学教师。执教之余,崔栋仍继续从事气象地震研究工作。回乡20多年,崔栋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地震研究方面也有新的突破。他把过去所积累的感性经验以及自己独创的各种预报模式,进行反复验证、筛选、去伪存真、分析归纳、科学论证,写出了《天气韵律的理论初探》及《水氡异常的理论分析与地震预报的探讨》等三十多篇有份量的研究论文。其中《我国板块内在地震之间的连锁效应》、《中国大陆强震的时空分布特征》等多篇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内处权威的刊物及地震研讨会上。这些论文观点新颖、立论奇特,很到地震界的好评。1996年,国家地震局还聘请这位“非专业”人员为地震学研究员。

  崔栋又是电白县从事地震研究的第一人。1980年回乡后他积极支持茂名市和电白县的地震工作,义务编写了十多万字的地震教材,主办了数十期地震知识讲座刊编了多期专栏,并向县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建议》。期间崔栋还参与了茂名市“地震遥测台”的建设和广东省地震局对电白各热水点的考察与监测。为粤西地区气象预报和防震减灾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作为一位中学教师,崔栋今天仍把他当作地震战线的一员,30年来还保持着凌晨研究地震的习惯。“生命不息,研究地震不会停止。”崔栋说。



崔栋寄语:

防震减灾千万不可轻忽

  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地震灾害是瞬间突发性的社会灾害,往往造成巨大的劫难。地震问题,在当今世界不仅纯属于自然灾害,而且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及社会心理等各个领域,是社会的公害。防震减灾工作日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并逐渐走上了法律的轨道。

  近年,我国的地震活动虽然较为平静,但其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而我省的地震活动,无论频度和强度与西北、西南、华北等地区相比不算严重;但在华南地区,我省地震活动相对较强:自1067年以来,华南地区6级上地震,我省占19/26、7级以上地震占3/4;上世纪60年代以来,频度稍有增大。至于我市的地震活动形势,概括为两点:一、我市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的西南段,历史上曾多次经受过大地震的严重破坏,东南大部分地区被列为七度烈度区、属全国重点注意区范围;二、我市东邻阳江老震区、西与北部湾新震区隔海相望,地震形势也十分严峻。虽然近期发生5级上地震可能性不大,但应足于防范,因此,抓好防震减灾工作是我市建设小康社会长远的战略决策。

  市委市政府对地震工作高度重视,加大了对地震工作的各项投入;市地震部门的同志努力实践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开创了我市地方和地震工作的新局面,这是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取得胜利的保障。但是,有不少同志对地震及防震缺乏足够的认识、防震意识薄弱、加上经济条件和限制,造成各项防震减灾措施未得到落实。这是最大的过失。
[snapback]1157829[/snapback]​


现在好像没见过他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