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巾帼英雄冼夫人 (4人在浏览)

  冼氏墓及冼夫人故里----广东电白山兜丁村

  作者:张慧谋


  老家在小城南郊。城北十里外的山兜丁村,便是岭南“圣母”冼氏墓的所在地和冼夫人故里。

  外人一直以为,山兜丁村同属一处,其实这是误解。冼氏“墓城”遗址在电白山兜,与之相隔三四里地的丁村,才是冼夫人故里。自古以来,山兜丁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故被人混为一谈。

  甲申年农历正月廿五父亲忌日,我回了一趟故乡,顺便去了山兜丁村。村中几位长者,老早就在娘娘庙里等着我们。

  看上去,娘娘庙虽然有些破败,但仍遗风犹存,古朴而庄重,不像一些新修的庙宇,大红大绿的俗气得很。娘娘庙后豁出一大片空地,约有五六十亩,茂草疏林,隋代瓦砾俯拾皆是,据说这里就是“隋谯国夫人冼氏墓”遗址。背驮墓碑的那块“?”(龟趺石),像一只千年老龟,闭目静卧,石质坚硬,乌黑发光,至今仍存于“墓城”内,即娘娘庙后。经专家鉴定“龟趺石”为隋物。有趣的是,五六十年代,此石一直遗弃路边,被上山砍柴的樵夫当“磨刀石”,石面的乌亮处,便是磨砍柴刀时留下的痕迹,也是无知和愚昧的反照。

  村中长者说,娘娘庙原本是丁村冼氏的宗祠,为纪念先人冼夫人所建。如此说来,娘娘庙应是最早建的冼夫人庙了。建庙年代不详,一种说法始建于隋仁寿二年(602年),却有专家认为,这说法未必确切,况且志书上也没有记载。但今存于娘娘庙里的那只“虎头纹”香炉,属隋物无疑,这倒是实实在在的。

  据道光《广东通志》记载:“高州电白县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电白县境。县北山兜娘娘庙后有冼夫人墓,去城十里,遗址犹存,碑失。嘉庆二十四知县特克星阿重立碑。”也就是说,我们现时所见的立在“墓城”遗址相思林中的那块墓碑,是后来知县特克星阿重立的,原碑已失。特克星阿从北方来电白做官,想不到他此举却为后人留下了有迹可寻的历史见证,至少可知隋“隋谯国夫人冼氏墓”的大体方位。

  提及冼氏墓,村中的几位老人话语滔滔,他们似乎都有着满肚子说不完的故事。岁数最大的一位,已年过八旬,但老人的记性相当好。他说他小时候,不敢靠近“墓城”半步,偶尔经过这里,也是远远的、怯怯的看上一眼,就赶紧离开。那时的“墓城”有城墙、城河和城池,城墙高过人,城内阴森森的,据说里面还有守墓士兵居住的“兵房”遗址。照此说来,冼氏墓的面积不仅大,其规格也是相当高的。我从一篇研究冼夫人文化的论文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冼夫人的爵位“从其夫”(即隋谯国公冯宝),也即是三品官衔以上,死事也是按此置办。冼夫人本身也受隋帝册封: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并被授权:开幕户、置长史、听发部落六州兵马,若有机急便官行事。死后又谥为诚敬夫人。在当时,冼夫人的权力不仅是“听发部落六州兵马”那么简单,而且还拥有“先斩后奏”权。难怪南越王墓博物馆顾问、广东考古界老前辈麦英豪先生断言:“在岭南,除了南越王赵陀,惟有冼夫人这么高的封号才能相配。”

  冼氏墓经历了1400多年沧桑,当年的辉煌不再,偌大的“墓城”遗物寥寥,但有些地段的城墙,仍是有迹可寻的。村中老人领着我一边走一边回忆,他们指指点点,这块凸起的地方就是老城墙,泥土夯实的,那边是城河,再远点长着竹子的地方是城池……总之,老人们像在向我打开一本纸质发黄的古书,让我阅读。可我却是茫然复茫然,什么也看不到,除了满地的老瓦片和荒草,我真的难以再看到什么。岁月就是这样的无情,再伟大的人物,与凡夫俗子无异,同样是时间的匆匆过客,顶多是在史册上留下一些苍白的文字,或与他生前有关的一些能引起人们对他们缅怀的史迹的印记,仅此而已。

  我在“墓城”内默默地走着,不知哪一脚是现实,哪一脚是虚幻,仿佛我每一脚踏下去,都会惊动这位岭南“圣母”的酣梦,都会踏翻一些隋代的瓦当,甚至稍不小心,脚底还会被一枚陪葬的银器或金钗狠狠地扎一下,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早些年,就有村民在“墓城”里拾到金钗之类的陪葬物。“墓城”颇大,老人带着我从南转到北,又从东转向西,走着走着,额头就冒出细细的汗珠来。墓园内的相思树几乎是朝着一个方向斜斜地生长。晌午的阳光透过林木间,那些相思树,像在俯视,又像在倾听。四周静极了。

  我内心一直在思忖着一个问题,偌大的“墓城”空留在村中央,四周都是村舍,竟然没人在这块“风水宝地”建房屋,甚至农作物也没有,就让它白白地空着这么多年,足足十多个世纪了。我问何故?老人说,这里是“冼太妈”(冼夫人)的地方,是块圣地呀。也许是出于后人对冼夫人的敬仰和崇拜吧,他们才会如此自觉地、默默地将“墓城”保护起来。老村长对我说了一件事。80年代初,有邻县人开着一辆汽车来山兜,想搬走那块“龟趺石”,被他和村民阻止了。不久,又有外地人想以六、七万元高价把“龟趺石”买走,同样被村民拒绝。由此可见,这里的村民对冼夫人文物的爱惜和保护意识,是与生俱来的。

  我提出要到丁村去走走。丁村其实是一个很小的村子,村舍零散,几乎建在田地边。这里的田园没有庄稼,显得空旷而恬静。村边东头,有一座小山包,叫丁村岭仔,是隋朝留下的印记。1400多年前,冼夫人的故居就在这里,当地文物部门还在山脚下立了一块碑石:冼夫人故居遗址。

  我一个人爬上山头,山顶平坦,有半个足球场大,据说这里是冼夫人习武之地。站在山顶眺望远处,周围都是一马平川的田野。北边的那座高山,是冼氏家族活动最频繁的地方,据说山中还有三只“俚人洞”,洞的直径约3米左右,深度却无人知晓,因为从来没谁有胆量到洞中探个究竟。这三只神秘的洞穴,也是隋代遗留下来的,按专家的说法,“俚人洞”是俚族人躲避外来入侵者的地方。丁村的西南面还有一座小山包,当地人称这里叫“马场”,大概是马房或牧马之地。村边有一片约20余亩的农田,叫“妈田”。俚语“妈”即汉语“婆婆”的意思。“妈田”即冼夫人名份下的田地。冼夫人故居遗址,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草丛里偶尔露出一些厚厚的瓦片,这些不显眼的隋代瓦片已有1400多年历史。要不是阅读碑上的文字,谁会想得到,这地方曾出过一个权力可与南越王赵陀匹故、受到三朝皇帝册封的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

  今天的丁村村民没有一个是冼姓的后代,都是黄氏家族。何故?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隋唐之交,冼氏家庭倾巢迁徙海南,搬迁的原因有不同版本,一说法是冼夫人的后代犯了“抄家灭族”之罪,冼氏家族逃到海南这座孤岛上避难。另一说法,俚人有系统有组织地移入海南,始于7世纪初而盛于8世纪,最大规模的迁徙应在冯盎(冼夫人的孙辈)南征之时。在当时,冯冼氏家庭的势力在海南可称“南天一柱”,除了海南岛东北部外,几乎席卷岛上的环海地带。至于哪一种说法最具有权威性,那是专家们研究的课题。不过,老家电白一带的地方方言,讲“黎话”的人居多数,与海南的“黎话”同属一个语系,“黎话”的源头,应在今时的电城山兜丁村,最起码海南及粤西地区一带的“黎话”,是从冼夫人故里丁村传播出去的。有专家推论:电白是俚人望族冼夫人的故乡,海南省的临高、儋州等地的土著多为粤西迁来的俚人,今日称山岭为黎的土著应是古代俚人的后代。

  “俚人”,即东汉至五代时生存在粤西、桂东、桂南及越南北部等地区的一个民族。他们的先民是先秦时的西瓯、骆越人及汉代的乌浒、南越人。宋代出现的壮人和黎人,是俚人的后裔。冼氏家族“世为南越首领”,而冼夫人又是冼氏家族最显赫的人物之一,由此推论,今天的海南“黎人”,与冼氏家族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

  小小的丁村,就像一位历史老人,枯坐在那片古老的厚土之上。冬春之交的晌午,落在荒草地上的阳光,是那么的洁白和静穆。

  (来源:南方日报)

  中华寻根网:http://www.chineseroots.net/news/home/home_lv/20041007/7104475.html
 

附件

  • 冼氏墓及冼夫人故里----广东电白山兜丁村.jpg
    冼氏墓及冼夫人故里----广东电白山兜丁村.jpg
    26.4 KB · 查看: 253
  • 张慧谋在长安.jpg
    张慧谋在长安.jpg
    241.2 KB · 查看: 236
  
kun.gif
看了下面报道,除了感动+流泪外,电白的作家要努力了!
  
sq2.gif
做领导的也应该为作家们创造条件!不要由作家们自生自灭!


  【南方日报】农民探索女豪杰历史 赊米果腹呵成《冼太传奇》
niu.gif


  2005-05-03  南方日报


  南方网讯 农民出身的颜景友寒窗笔耕,写出62.6万字章回历史小说《冼太传奇》。该书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题词作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最近由北京冼太景友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发行。这是茂名市擦亮冼太夫人文化品牌的成果之一。

  
p2.gif
200多个爱国爱民故事再现冼夫人形象

  《冼太传奇》分上、下两册,以我国南北朝至隋初年间的政治、经济社会为背景,以详尽的史实描画了那个时期活跃于岭南政治舞台的俚族首领冼英(冼夫人)的形象,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爱国爱民巾帼英雄。书中还具体描述了冼夫人当年战斗、生活和活动过的地方的风土民情。颜景友在《冼太传奇》一书中较详尽地叙述了冼夫人200多个爱国爱民的故事和南北朝时期100多年的盛衰史,书中还揉入颇具古高凉地区民情民俗特色的岭南相关地名100多个。

  
ku2.gif
采风行万里路,闭门3年呵成《冼太传奇》

  今年43岁的颜景友是高州市东岸人,农民出身,家境十分清贫,他携妻带子到珠海已10多年都是租房住。两个儿子念中学,妻子每月工资只有400多元,只够租房的费用。颜景友自幼就受冼太夫人的事迹熏陶,每逢入冼太庙便对其仰慕、尊崇有加,每捧赞颂冼夫人的诗文即怦然心动。

  从1995年开始,颜景友就萌发自己动笔撰写《冼太传奇》的意念,他阅览了有关冼夫人的书籍128册,并亲赴福建、江西、广西、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一带实地考察、采风。
wa.gif


  颜景友于2000年上半年开始闭门创作《冼太传奇》,2003年4月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送去《冼太传奇》全稿。

  
dk.gif
赊米果腹,废纸写作,常忘吃饭
kun.gif


  颜景友写作环境非常艰难。他用的初稿稿纸多是从别处找回的旧日历或一面未用的簿纸,颜景友用铅笔写了一遍后,第二次再用墨水笔重复使用。用去的纸张约82公斤,57毫升装的墨水8瓶。
kun.gif


  说到动情处,颜景友眼角含泪:“我妻子中午不回家吃饭,晚上回来做饭的时候,就连我第二天的午饭都做好了,到时我把它蒸热了吃。有时我忘记吃饭,她回家发现午饭尚在,便暗暗流泪。”他吃的菜多是萝卜干、酸菜,周末儿子回家便加点肉或豆制品。就算这样,他家往往两三个月的米钱都无法向米店老板结账。朋友每年向他赠送两三套衣服,他便让妻子改给儿子穿。
kun.gif


  相关资料

  冼夫人是高凉俚族人,1400多年前岭南百越的首领,中华民族一代女中豪杰和爱国主义典范。她一生经历梁、陈、隋三朝,始终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编辑:刘倩)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附件

  • 921663_3848967.jpg
    921663_3848967.jpg
    72.2 KB · 查看: 281
那个曾统治海南岛的女人

鄂云龙


我始终认为,高雅与庸俗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通俗的极致即是高雅,而高雅过了头当然会变成庸俗。所以我相信美国人列夫・格罗斯曼的话,作品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好坏之别。以这个标准来看,颜景友先生的《冼太传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好作品。

冼太,即冼太夫人,她的功绩在《隋书・谯国夫人传》、《北史・列女传・谯国夫人传》、《资治通鉴》等史书上均有记载,她的名字被《辞海》、《辞源》收为辞条。冼太夫人生当乱世,历梁、陈、隋三代,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决心不变。在中央王朝(自汉元帝始)放弃了对海南岛的实际统治权580年之后,冼夫人奏请梁武帝在海南设立崖州,恢复对海南岛的实际统治。冼太夫人在治理如今的两广地区和海南岛期间,平定叛乱、鼓励农耕、发展生产,世世代代深受两广地区和海南人民爱戴景仰,被岭南各郡奉为“圣母”。周恩来更称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这样的一位传奇人物,历代描写、歌颂她的文艺作品不胜枚举。如大诗人苏轼曾作有五律《冼庙》、大诗人吴梅村曾有杂剧《临春阁》。但迄今还没有一部通俗的文学作品全面反映冼太夫人传奇的一生。颜景友先生这部小说的问世,就很好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小说采用的是为纯文学大家们甚少使用或者不屑使用的章回体,这在新文化运动以来一直是被目为俗文学的形式的。然而俗的是形式,就内容来讲,这是一部创作态度相当严谨的小说。作者身为冼太夫人的同乡后辈,自幼即深受冼太夫人事迹熏染,为了写作这部小说,他走遍岭南大地,进行民俗学意义上的采风,更从史书中剔抉爬梳,厚积薄发,用两年的时间才写成这部60万字的长篇。在写作技巧上,作者不受学院派各种主义的影响,而是以一个民间故事讲述人的身份,把冼太夫人传奇的一生娓娓道来。这是一种已经为当代文学研究者所忽略,而却一直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我们知道,荷马就是这样讲故事,格林兄弟也是这样讲故事,安徒生,王尔德,也都是这样讲故事。

很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想法:那些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中很可能就有南宋皇室的后代,就像河南人有不可磨灭的蒙古人烙印一样。史籍上记载,北人常常掳掠南人中有才干者到北方为北庭服务,而自己却生活在中原不愿离开。那些留在北地的南人没有机会回到中原,而那些留在中原的北人却从没想过应该回到北地。经过多年的融合变化,北人与南人错位杂陈,形成了今天统一强大的中华民族。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岭南的汉族都认为冼太夫人是他们的共同祖先。推而广之,冼太夫人就不仅是岭南地区的英雄,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冼太传奇》一书的价值也就不仅仅囿于岭南一隅了。

颜先生学历不高,但博闻多学,文化功底甚深。这使我想起一位美国人关于名校的评论。他认为即使是世上最好的名校,它的成才率也只有十分之一到二,其余的极有可能全是垃圾,而垃圾是宗派主义的主要来源。师承、校别往往是蠢才的最佳保护伞。这些话可能和颜先生毫不相干。但往往正是没有任何包袱的自由人,写出了具有自由想像力的自由创造物。当然,名校还要上,名师仍须拜。自学成才者和名校出身者之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状况发生。

当然,文艺作品的灵魂并不是学问――夫诗有别才,非关学也,《冼太传奇》一书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作者对南粤大地充满深情。从这部小说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于冼太夫人维护国家统一,让人民安居乐业的丰功伟略的景仰。正是这种赤子情怀,保证了这部小说通俗背后的凝重。

中华读书报 2004年6月18日
 
  历代歌颂冼夫人的诗句


  苏轼等古代诗人吟咏冼夫人

  题洗夫人庙

  (北宋) 苏 轼

  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
  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
  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
  锦伞平积乱,犀渠破群疑。
  庙貌空复存,碑板漫无辞。
  我欲作铭志,慰此父母思。
  遗民不可问,偻句莫余欺。
  瀑牲菌鸡卜,我尝一访之。
  铜鼓葫芦笙,歇此送迎诗。

  古乐府
  --为谯国而作

  (明)李东阳

  刺史召,君勿行;妾不知兵,能知刺史情。
  刺史反,君勿战;安先请战,归与君相见。
  吁磋,高凉娶妇得妇力,不见刺史但见贼。
  太原亦有娘子军,谁道军中无妇人。

  洗 庙

  (明)王 寓

  夫人功盖世,史册示来兹。
  岭海蛮荒地,奸雄草窃时。
  寸丹诚可表,精自信难缁。
  守土传三代。中朝孰见疑。

  冼夫人庙八首(选二)

  (明) 吴国伦

  (一)

  蕞尔高凉墟,诸夷集胞络。
  何哉一蛮妃,将兵如卫霍。
  相传百战功,不负三朝托。
  天风鸣海涛,犹疑鼓吹作。

  (二)

  昔闻木兰女,忠孝两不渝。
  岂及冼夫人,名高迹尤殊。
  木兰代父戍,夫人代夫将。
  功成仅完驱,戳力扶皇舆。

  题冼夫人庙

  (清) 周文杰

  巾幅遵王度,须眉拜下风。
  百蛮谁保障,五代孰精忠。
  城比夫人大,军称娘子雄。
  千年垂俎豆 聊以报丰功。

  谯国夫人(四首选二)

  (清) 赵 峒

  金戈铁马据欧阳,大义忘亲识最长;
  更有双眸明似镜,陈侯一见叹非常。
  神龟钟灵是故乡,春秋士女报蒸尝;
  河清海宴无他事,击鼓吹箫乐岁穰。

  电白电城镇山兜娘娘庙

  隋朝女将功无二,谯国夫人敕有三

  电白霞洞晏公庙(诚敬夫人庙)

  (一)

  高凉威显卫国安民名留史册,巾帼英雄锄奸荡逆绩著宫廷

  (二)

  合众心奉一尊诚可千古敬可千古,分法相庇两族王也万年崔也万年。

  电白七迳雨公岭冼太庙

  岭南圣母丹心昭日月,谯国夫人浩气壮河山。

  信宜池洞东安乡冼太庙

  阃德千秋昭日月,母仪万古壮山河。

  *:割据擅伯才试问唐之刘龚汉之赵铊如何郡主将兵因流百越,怀柔真王度任他成军称夫人称娘子岂若高凉宝障勋注四朝。

  罗定冼太庙

  两世忠贞母训煌煌垂史册,百蛮保障军威凛凛壮山河。

  海南琼山冼夫人纪念馆

  冼夫人巾帼圣母助贤良,梁门军世守丰功答神恩。
  平蛮靖邦巾帼奇勋颂扬满神州懿风永在,报功申德军门颛庙崇祀遍南甸英灵长存

  海南琼山新坡冼庙

  (一)

  一代英风裙钗宿将,千秋懿范巾帼贤良

  (二)

  岭南风流流芳不来灭,琼崖颛庙庙祀永馨

  (三)

  平顺护国丰功无腹无鼓,顺意保民盛德有口皆碑

  (四)

  平蛮靖邦巾帼奇勋颂扬满神州懿风永在,报功申德军门颛庙崇祀遍南甸英灵长存

  海南琼山遵潭镇美盈境主庙

  除暴安良女中俊杰,经邦治国巾帼齐眉

  海南临高县皇桐镇富理村冼庙

  勉子笃忠贞义勇共称贤太守,与夫分节钺英雄终让女将军

  海南琼海县石壁镇峒主冼夫人庙

  (一)

  夫道扶持千家乐,人德保佑万户欣

  (二)

  石峒尊崇神钦鬼伏,壁主坚固物阜民安

  (三)

  圣德开明国治民乐,娘仪博爱子孝孙贤

  海南儋县中和镇宁济庙

  (一)  
  荡寇除氛三世功勋不朽,安民护国千袋子俎豆常新
  (二)  
  凛烈万年存追恩谯国荣封永著芳名垂宇宙,威灵千古在遥想黎民保障长留正气贯乾坤
  (三)
  德化诸蛮四海威尊圣母,泽被众庶千秋常仰夫人
  (四)
  云鬟专主三军帅,巾帼遥戡九峒黎
  (五)
  功盖梁陈铁马秋风安九峒,名垂宇宙英风恩泽护千家
  (六)
  宁保州城赠来龙去脉杰地灵万年兴盛,济安儋耳绣出山清水秀四季皆春
  (七)
  庙貌重新迎谯国夫人欣归旧址,威名堪仰岂独儋城子姓永表同心

  海南定安县潭榄冼庙

  (一)

  谯国英名万民敬,冼太丰功千秋传

  (二)

  女中豪杰万代景仰,巾帼英雄千秋留芳

  马来西亚增江冼太庙

  (一)

  名著高凉功昭社稷,泽敷南国威震乾坤

  (二)

  功立隋朝鹰郡主,忠护汉族作灵神

  (三)

  冼太矢贞忠率行伍佐元戎卫国保民安社稷,夫人真勇敢剿萑苻除暴寇兴邦守土镇乾坤

  (四)

  冼圣母功昭三代,太夫人福荫万民

  (五)

  冼圣母生长丁村受封高凉历事三朝彪炳功勋照百世,太夫人位居离卦序居中女名留万古甘甜雨露荫千家


  和陶拟古九首之五
  《咏冼庙》
  ――(北宋)苏轼

  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
  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锦伞平积乱,犀渠破群疑。
  庙貌空复存,碑板漫无辞。我欲作铭志,慰此父母思。
  遗民不可问,偻句莫余欺。爆牲菌鸡卜,我当一访之。
  铜鼓葫芦笙,歌此送迎诗。

  古乐府
  ――为谯国夫人而作

  (明)李东阳

  刺史召,君勿行;妾不知兵,能知刺史情。
  剌史反,君勿战;妾先请战,归与君相见。
  吁嗟!高凉娶妇得妇力,不见刺史但见贼。
  太原亦有娘子军,谁道军中无妇人。

  冼庙

  (明)王宾

  夫人功盖世,史册示来兹。岭海蛮荒地,奸雄草窃时。
  寸丹诚可表,精白信难缁。守土传三代,中朝孰见疑。

  冼太庙

  (明)林春泽

  古祠落日闻归樵,冯家老妇名不凋。
  娘子行军解破贼,蛮夷有人声动朝。
  锦伞已与蓬蒿没,香魂犹凭巫觋招。
  千载高凉问遗事,白云故国青山遥。

  冼夫人庙(八首)

  (明)吴国伦

  (一)
  蕞尔高凉墟,诸夷集胞络。何哉一蛮妃,将兵如卫霍。
  相传百战功,不负三朝托。天风鸣海涛,犹疑鼓吹作。
  (二)
  昔闻木兰女,忠孝两不渝。岂及冼夫人,名高绩尤殊。
  木兰代父戍,功成仅完躯。夫人代夫人将,戮力扶皇舆。
  (三)
  将号万人敌,兼长古所难。高州女剌史,奋颜何桓桓。
  一代叛臣谋,反侧旋自安。十人故有妇,岂必皆巍冠。
  (四)
  中原累新主,南越恃斯妪。传檄无二心,肤功矢自树。
  顽凶荡以除,百蛮皆内附。父老殊晏然,何须长卿谕。
  (五)
  冯家本外臣,受号匡王国。犀杖持效忠,绣 锡裒德。
  赫赫谯功封,玺书见优特。一节忠三君,丰碑永堪勒。
  (六)
  仓皇哭陈主,慷慨迎隋师。大统自新故,偏国持安危。
  平蛮功已高,赐邑固其宜。名将忍巾帼,笑杀高凉儿。
  (七)
  文笄束兜鍪,姣服冒犀甲。幕府开九真,军符凛三 。
  功载隋梁铭,威仍岭海压。精灵俨至今,血食安祀法。
  (八)
  洗氏骨已朽,百越犹英声。我来刺其郡,桴鼓时一鸣。
  群丑虽渐削,何当遽销兵。神其眷故土,荡涤蛮烟清。

  谯国冼夫人庙诗

  (明)王弘海

  夫人自昔起隋梁,锦伞铁骑拥牙幢。削平僭乱报天子,策勋启镇威炎方。
  谯国褒封几千载,英风烈烈常不改。桂糈椒浆奠四时,香火高凉达琼海。
  年年诞节启仲春,考钟伐鼓声渊阗。军麾俨从开府日,杀气直扫蛮荒尘。
  迩来豺虎日纵横,青云魉魅群妖精。愿伏神威一驱逐,阖境耕凿康哉宁。

  冼夫人(二首)

  (清)屈大均

  (一)
  苦忆英雄娘子军,女中勋业似桓文。
  南朝事去余犀杖,泪洒炎天万里云。
  (二)
  三朝绣 自天来,百战金戈向日开。
  保障谁如女刺史,功名能冠越王台。

  送耿承哲赴高州推官之二
  (清)王士桢
  何代名藩地,军城遍草莱。辕门飞鸟落,行殿野棠开。
  感激硇洲跸,悲凉冼氏才。抚时思将略,巾帼亦雄哉。

  题冼夫人庙
  (清)周文杰
  巾帼遵王度,须眉拜下风。百蛮谁保障,五代孰精忠。
  城比夫人大,军称娘子雄。千年垂俎豆,聊以报丰功。

  题冼庙(四首)

  (清)赵峒

  (一)
  当年保障在蛮荒,千里提封食德长。
  五代忠贞昭史策,自应庙貌遍高凉。
  (二)
  金戈铁马据欧阳,大义灭亲识最长。
  更有双眸明似镜,陈俟一见叹非常。
  (三)
  神电钟灵是故乡,春秋士女报蒸尝。
  河清海晏无他事,击鼓吹箫乐岁穰。
  (四)
  使君歌舞此岩疆, 翼山高共水长。
  蕉荔只今炎海上,犹存锦伞月昏黄。

  冼夫人庙

  (清)陈淮

  雄名岭表著勋猷,臣事三朝宠赉优。
  卸甲争归陈武帝,挥戈潜袭李高州。
  孤忠涕泣迎新诏,百战军威决胜筹。
  英魂千年还庙祀,灵旗风卷海云秋。

  冼太庙

  (清)韩

  古祠肃穆傍城 ,环依然百战身。
  自矢孤忠传奕祀,独担艰险奠夷民。
  中原棋局悲新主,海国苞桑仗妇人。
  呜咽鉴江东下水,哀音犹是恸亡陈。

  高州城冼夫人庙题诗(律诗十首)
  戴锡纶 天使图麟别出奇,一身岭海手维持。
  长雄自谢真王贵,诚敬人怀圣母慈。
  漫数军声慑娘子,便论家法守孙枝。
  只今庙貌留乡里,多少须眉拜女师。
  百顺 巾闺也负汗青奇,朱雀分符半壁持。
  四世勋名安反侧,千秋祈报仰人慈。
  云霄陟降盘风马,海角讴思唱竹枝。
  想见扫氛图蔓日,来苏无敌是王师。

  秦沅

  巾帼戎韬六出奇,火陬扰攘一身持。
  梁陈隋录钟铭阀,仆盎暄蒙竹荫慈。
  印铸黄金开幕府,云栖白鹤护松枝。
  高凉祠庙山河水,忠孝真堪百世师。

  特克星阿

  女子能兵惯出奇,平生忠孝更坚持。
  世当扰攘天谁补,民获安全佛比慈。
  岭海金汤铜一柱,春秋萍藻炬千枝。
  名贤器识英雄略,何限男儿有我师。

  冯晋恩

  巾帼天南独擅奇,葵心豹略与扶持。
  诸州反侧常身定,累世忠贞总母慈。
  慰劳玺书来绣 ,扶疏祠木有攀枝。
  紫阳史笔千秋在,郑重当年一旅师。

  郑域轮

  健妇雄飞已大奇,风颠巨海沸能持。
  强如赵尉忠尤顺,略比钱王武更慈。
  食报应看祠百世,铭功早秃笔千枝。
  三朝易换心难改,岂独孙曾合取师。

  胡岩

  殊姿钟得海山奇,女子身能半壁持。
  草蔓心图双手妙,陆沉独拯一航慈。
  当年鼓吹瞻英荡,此日馨香荐荔枝。
  彤史明皆不朽,何如宫壶奉大师。

  黄凤诏

  巾帼英雄事已奇,鲸聿ǚ鸲乐С帧
  兵能定乱王无忾,律可回春母本慈。
  素壁诗真舒伞锦,空庭树尚比棠枝。
  千秋里党虔祈报,岂数寻常说女师。

  张大凯

  天心诚敬又权奇,百越当年手护持。
  寇靡逋诛惟仰圣,孙如有罪不言慈。
  新恩誓报珍连袭,故主难忘杖一枝。
  茂绩至今犹庙貌,居馨端弗愧师师。

  丁嵩

  驱除安抚略雄奇,多少生灵赖扶持。
  闺阁韬 垂骏烈,边隅保障布鸿慈。
  贡来赵尉惭烽树,宴罢刘王感荔枝。
  三世一心惟服事,汗青铸似女中师。

  电白山兜娘娘庙题诗(律诗八首)
  秋日,与邵芝房过山兜访冼氏墓,

  时奉宪采访金石

  (清)山西平阳 仪克中

  会须割据可乘时,娘子军声百代知。
  却见两方传马鬣,遥思十郡拜娥眉。
  年深 琉秋草,夜静笙箫讶古祠。
  共说尧夫有潜德,阐幽从此赖丰碑。

  邑人 邵永

  石龙艳说策勋时,遗烈空山猿鸟知。
  黄土千年犹鼓角,红颜五代胜须眉。
  草封城垒余残石,烟锁林峦见古祠。
  才子多情真不忝,秋风徙倚觅荒碑。

  邑人 邵济

  平原野草暮秋时,中有孤茔百代知。
  往日蛮风摇锦伞,只因烟月照娥眉。
  玺书宣慰平诸郡,箫鼓喧阗闹古祠。
  诚敬依然凭想像,争看幼妇读残碑。

  邑人 杨缙E

  千古胎元地,峥嵘庙宇新。
  三朝推圣母,百越仗夫人。
  志业留铭碣,丹青付缙绅。
  英雄多少辈,愧杀女儿身。

  邑人 邵一鲁

  梁隋诸将孰忠贞,巾帼英雄最著名。
  毓秀空山留故宅,埋香坯土认荒茔。
  中原鼎沸频更主,岭表云封不被兵。
  圣母威灵终古在, 丰碑七尺镇佳城。

  社人 黄云开

  兜宫何处是关情,巾帼常存士女英。
  人过岭南花改色,牛眠江夏石留名。
  山河自落苍梧月,风雨犹驱草木兵。
  忠孝三朝人百代,感怀最是此孤茔。

  社人 黄曙光

  兜宫古墓草青青, 谁抱深心写旧情?
  泽润苍梧怀百越, 香流巾帼冠群英。
  云封马鬣螺髻古, 雾锁龟纹鸟篆平。
  百代夫人遗迹在, 同僚有意拜精诚。

  邑人 严儒晖

  边陲部落外蕃侯,谯国勋名冠九州。
  百越关河归保障,六朝臣主砥中流。
  车戡乱群雄灭,锦伞勤王古史留。
  拜谒坤仪寻旧垒,无双智勇足千秋。

  恭谒冼太夫人庙
  (清)李承恩

  我来高凉郡,瞻仰奇女子。诚敬太夫人,谥法传冼氏。
  夫与子孙曾,世世永恩旨。胸藏百万兵,韬略三朝恃。
  巾帼有虎臣,明良多善起。荡寇与除奸,所向尽披靡。
  剑戟争日光,丹心横秋水。保障岭东南,赣亦膺福祉。
  娘子军称雄,梁陈隋共美。纲目笔三书,勋绩垂青史。
  犀杖传天诏,绣 胜罗绮。拜物重君恩,肝胆同山峙。
  当时有须眉,圣武孰可比。臣节著千秋,威严人仰止。
  在昔为砥柱,于今福锦里。奇哉忠女师,馨香隆庙祀 诚敬冼太夫人威镇三朝,忠于臣节,功成四世。勇著女师,询千古未有之奇人也,异哉天生。夫人昔为梁陈之保障,在今即我大清之神庥;远则威扬海国,近则灵护高凉。今地方不靖,皆赖夫人灵爽肃清也。勉成五古一章志颂

  冼夫人歌(七古)

  (清)谭敬昭

  夫人高凉世族,封谯国,谥诚敬。刺史冯宝无配。以武功保障岭南,与梁陈隋三代相终始。事详《隋史列女传》

  梁陈岛夷偏安分,杨隋二世同亡秦。
  中原置奕君棋若,况南粤隶南海滨。
  罗州剌史冯使君,高凉天配元夫人。
  天生智勇万人敌,处子剑术男儿身。
  诚敬二字贯日月,终始三代扶鸿钧。
  瑶僮儋耳杂千峒,指挥不异牛羊群。
  锦山再整阵云烂,铜柱一冼蛮烟昏。
  惟时不少反侧子,曰李欧阳王赵陈。
  眼中英雄陈高祖,嗟尔竖子何纷纷。
  雕戈所指自惊溃,播弄股掌清妖氛。
  大开幕府置官属,胙以茅土酬崇勋。
  而翁而夫而子孙,以夫人功朱丹轮。
  石龙大郡转谯国,襁褓小侯封阳春。
  赐汤沐邑千五百,椒宫驿致分珠珍。
  列布中庭示来世,以忠义训为人臣。
  楚南岭西赣水北,奄数千里连齿唇。
  旗铜鼓张绣 ,想像麾下趋雷云。
  木兰不用尚书郎,一十二载徒从军。
  铭功钟鼎著竹帛,钱氏忠孝追后尘。
  其余巾帼加冠巾,幺麽南汉奚足云。
  明初保障推何真,是亦婢子工效颦。
  嗟哉夫人谁与伦?嗟哉夫人无与伦!


  题阳春城隍庙(七律一首)

  (清)阳春 刘世春

  ……阳春志载阳春城隍为冯公名宝云,后殿祀冼夫人,……余谒祠题七律一首于壁云:
  崛起高凉镇海涯,策勋何必定须眉。
  三军壁垒司娘子,一代英雄属女儿。
  展帐宣威张锦伞,绣帏专阃建牙旗。
  徽音奕世留南徼,祀千年载口碑。


  和仪克中冼墓韵

  (清)亦 禅

  蛮疆荒辟六朝时,旌节麾幢百越知。
  南国英雄瞻马首,高凉灵秀萃蛾眉。
  策勋不逊将军树,开府权称剌史祠。
  极目松楸增怅惘,夕阳苍莽访遗碑。


  题高凉山冼夫人庙(二首)

  (清)黄桂乔 (一)

  巾帼韬 罕擅名,海南郡母铁中铮。
  军称娘子惊飞将,国倚夫人胜筑城。
  四德浑全功莫大,三从恪守义专行。
  木兰代父无奇策,怎比高凉乱削平。

  (二)

  半壁江山不受侵,阖门忠义允堪钦。
  中原真主经三姓,南粤孤臣矢一心。
  绣 遥颁惊宠至,铁衣安抚报恩深。
  巍巍古庙灵旗卷,享祀千秋仰德歆。


  题傲霜吟集三首之一

  (清)韩是升

  王化涵濡岭海滨,坤维自立冼夫人。
  柏舟诗里开生面,戛玉清声啸碧筠。


  齐天乐词

  (清)吴兰修 吹睛画角鸣咽,阴阳绣旗高簇。玉依稀,鸾和远近,风焰一双红烛。众香齐祝愿:海水无波,稻花长熟。铸尽九钚,万家春草买黄犊。
  当年犹忆叱咤,念山河破碎,谁整残局?娘子军声,夫人城垒,鸡犬都依威福。鼓音鹿速,又击碎银钗,送神清曲。风袅云飞,接天桑柘绿。


  高凉冼太庙神弦曲

  (清)谭 莹

  露头花丛扣铜鼓,青鸟衔书绿鱼舞。
  海角天涯降王母,铁马金戈各延伫。
  f苻遍兮粤东西,蹂躏中原兮听鼓鼙。
  彤霞为裳月为镜,再奠山河拯民命。
  一生诚敬神好心,今日颛蒙尽诚敬。
  酌桂酒, 酹椒浆,
  雾阁星营元老堂,鹅管鸾箫夜未央。
  婵娟咤咤如风雨,期挽银河洗天宇。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赤豹兮驾文狸。
  祝岭南兮多黍稻,海噬山陬永无盗。


  冼夫人庙

  (清)李文泰

  高凉片石屹嵯峨,绣斧奇功字不磨。
  一代桓文属巾帼,千年魂瑰护山河。
  请缨后有秦良玉,立柱前无马伏波。
  此是当时开府地,至今谁复唱夷歌。


  冼太夫人

  (清)李锡元

  历事三朝用好心,夫人轶古并超今。
  女中豪杰扬名久,部下生灵沐泽深。
  夫妇启基成大业,子孙奉职守遗箴。
  高凉祀典千秋报,庙貌翘瞻几钦。


  谒冼庙作

  (清)许汝赓

  高凉之山岚翠浮,鉴江之水珠玉流。
  山高水长阅终古,岿然冼庙同千秋。
  忆昔蛮 伏岩洞,苗疆千里谁能控。
  仲宣欧阳不解事,盗兵乃欲潢池弄。
  夫人一旗振南邦,绣 安车幕府张。
  妇人在军古所戒,那知我武如鹰扬。
  扫除榛莽获狐兔,且为萧梁守此土。
  真人谁欤陈霸先,谁能一见翻倾倒。
  鹿逐中原空复尔,偏隅争识隋天子。
  犀杖居然敕使颁,旧恩山重今流水。
  到底忠贞日月悬,三朝身历废兴年。
  寸心耿耿君民谅,有几须眉足并传。
  君不见,吴越王,表忠观今古流芳。
  又不见,南越王,朝汉台成百业荒。
  彼乃男儿此女子,相去何啻千万里。
  只今遗像肃英姿,衣冠瞻拜犹生尔。
  越南犬羊徒纷纷,请缨我欲成殊勋。
  荷戈修戟当一队,安得从事夫人军。


  冼夫人庙

  (民国)许景邵

  当年风烈震蛮云,十郡齐呼女将军。
  破虏岂徒攀秀灌,保民真不愧桓文。
  三朝黄屋瞻灵气,千载朱旗卷敌氛。
  流尽英雄多少泪,万家尸祝逊钗裙。
 
  再论冼夫人治南越

  陈兴


  对社会的治理,德治与法治两者都是不可缺的,也是相辅相成的。维持人群(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起码的是乡规民约,在我国的儒家称为礼,(礼者理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条理,互相尊重,互不侵犯,也称为伦理)进一步具体化起来就是道德与非道德,(即是、非、善、恶、正义、非正义、公正、偏私、诚实、虚伪等等……,)在一般的情况下,有了礼的约束就可以维持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在没有大的利害冲突下,道德的规范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调整。但道德毕竟是一种软性约束,一当事态的利害关系发展到礼与道德都无法维持时,就得靠以暴力(刑罚)作后盾的法去解决。法是在礼与道德的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硬性规范,是体现民意或统治者意志的规矩,它一般是以具体的文字条文形式规定下来,这些条文就是法律,是靠刑罚来执行的,在人群中、社会中谁违反了就要受到它的惩处。
  在南越冼夫人的时期,俚人尚未进入文明时代,“越人之俗,好相攻击,恃强凌弱,”俚人原来是聚族而居,在酋长的管治下,对内靠乡规民约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於俚人还未进入文明,对礼与道德的观念还未能领会,冼夫人治南越首先是进行教化,她“诫约本宗,使从民礼。”这是以礼治的开始,逐渐引入汉人的礼教,取代乡规民约,使之有章可循,继而“对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於本乡。”她制止兄长冼挺的横行霸道,使“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垌,”就是以德服人的做法,使民明辨是非、善恶,立诚立信,“抚循部众”就是以德服众,在群众中进行礼与道德的教化,使之逐渐进入文明,不再互相攻击,不再恃强凌弱。
  她在协助冯宝“参决辞讼”时,对“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达到了“政令有序,人莫敢违”。这已经由德治的基础上逐步立起法治,以汉人的法律引入俚人的社会中去,已有了刑罚的处理,使俚人逐步有了法律观念,法律已经进入到俚人的生活中去,才能达到政令有序这一步。
  在冼夫人基本上主持南越大局后,作为一方之主,为了地方安宁,除了取信於民,还要取得朝廷的信任,才能避免朝廷的征讨,才能保境安民。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对於反叛朝廷的势力,不论是来自地方头子或是来自朝廷的官员,出於维护国家统一,保持社会安定,她是一贯地忠於朝廷,执行国法,反对叛乱和坚决镇压叛乱的。
  例如冼夫人初出参政时,李迁仕是朝廷的官员,冼夫人当时只不过是地方的首领,按一般来说,她只能被李迁仕卷入参与反叛朝廷,但她能看清形势,以国法的原则去处理这一事件,她运用策略去击败了李迁仕的反梁,为维护国家统一立功,避免了岭南的战乱,也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欧阳纥是陈朝派驻广东的世代边廷大吏欧阳搴蟠,但当他遭到朝廷的猜疑而反叛朝廷时,把洗夫人的儿子冯仆也骗了进去,冼夫人不顾儿子冯仆的安危,毅然率领众酋长出迎陈朝的章昭达,合兵击败欧阳纥,这也是一个以俚人首领,绝对忠於朝廷,坚决执行国法,不顾亲人安危,不论叛变者职位高低,敢於坚决反对的表现。
  番禺人王仲宣是一股地方势力,由於与朝廷派来的官员发生磨擦,与其他的地方势力联合起兵反隋,冼夫人派孙子冯暄去处理,但冯暄由於与王仲宣集团的陈佛智的私人感情,按兵不动。冼夫人既要维护国法,也执行家法,把冯暄打入大牢,派其第三个孙子冯盎与隋将鹿愿会合,击败王仲宣的反隋叛军。
  当她打击了王仲宣的叛乱后,便对当时一些被胁从或观望的的大小首领进行安抚,“夫人亲披甲,乘介马,张锦伞,领彀骑,卫诏使裴矩巡抚诸州,其苍梧首领陈坦、冈州冯岑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等皆来参谒,还令统其部落,(意思是不作处理,保留地盘势力、职位)岭表遂定。”她保卫朝廷使者裴矩,捧着隋朝皇帝的圣旨去抚慰各地首领,宣布朝廷威德,使岭南一带安定下来,大有奉天行令,不究既往之势,实际上起了恩威并施的作用,既保留了地方势力,也壮大自己声望,这也是以德治理部众的方法。
  至於打击贪官污吏,番州总管赵讷虽是朝廷派来的官员,但贪污暴虐迫得俚人叛变逃亡,“夫人遣长史张融上封事,论安抚之宜,并言讷罪状不可以招怀远人。上遣推讷,得其赃贿,竟致於法,降敕委夫人招慰叛亡,夫人载诏书,自称使者,历十余州,宣述上意,谕诸俚僚,所至皆降。冼夫人要收拾人心,避免动乱,命人搜集证据,上报朝廷以法处理,斩了赵讷,还得到朝廷降敕委令奉圣旨招慰叛亡,降服了十余州,这又是对内执行德治与法治的方法。
  洗夫人的原则是:谁反叛朝廷就打击谁,谁搞分裂就打击谁,谁违法处理谁。她历事三朝,以身作则,与汉人融合,都是以国家统一为重,以民族团结为重,以保境安民为重。而当时的朝廷由於既要应付北朝的军事压力,又经常要预防宫廷政变和军阀夺权,对内统治力量还不强大,对边远地区更鞭长莫及,也正是需要象冼夫人这样绝对忠于朝廷的地方领袖,去维持国家的安定,所以多次给予官职、权力。这也是朝廷以恩德维系地方势力的一种方法。而她对朝廷的态度,一直是遵从朝廷与地方关系的法则去处理,维护国法,维护统一,所以她与三个朝代都合作得很好。
  这样就使岭南长时间都避免了朝廷的征讨,避免了岭南的生灵涂炭,使岭南有一个较长的安定的环境,加上她能以礼以德进行教化俚人,同时并行法治,使社会有一个安定环境,接受汉文化,引进当时的先进技术,改革原来的刀耕火种,使用先进生产工具,使社会的经济、文化都有一个较长的增长发展的机会。
  当年的南越,俚人与汉朝廷,由于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矛盾已很深,加上文化互不相通,经常由于官方的压诈,或出于误会,以致暴动叛乱,在史书上,关于俚人不肯宾服和俚獠暴动之事,已不乏记载。冼夫人作为当时的南越首领,如果不坚持德治相结合的方法去治理南越,不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南越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德治与法治的配合,本来也是很讲究的,“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f蒲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f蒲之盗,尽杀之,盗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经:大雅)施之以宽也。毋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左传:子产论政宽猛,昭公二十年)要以德治众,先决条件是领袖本身有德,凡事以身作则。对部众、人民要讲诚信,不能用欺诈,如果欺骗了人民,还自鸣得意,就更甚於失信於民,最后使人民对领袖离心离德,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到了这一步,如果改用猛,以严刑苛法去对付人民,自己却无法无天,任意行事,结果就招来反抗。所以无论以宽(德)以猛(法)均要其身正,要讲究量度,这虽是封建统治的权术,在冼夫人时代,用来治理俚人是完全可行的。(引用文字除左传外来自隋书《谯国夫人》)

  2004年9月22日
 
  略论冼夫人信仰及其现实意义

  黄煜飞


  一、 冼夫人信仰的形成及其异化

  信仰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信仰”其意思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信仰的表现形式多样,如人们对自然界的信仰、对宗教的信仰、对英雄人物的信仰、对真理的信仰等等。信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正确而良好的信仰,倡导人类和睦相处,引导个人积极向上,追求进步,这样的信仰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而不良的信仰,小则消磨人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大则引发人们相互攻战,破坏人们之间和睦的关系,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探讨人类社会的信仰及其作用,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信仰冼夫人的两广交界地区、海南是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以上地区,以冼夫人信仰为核心的民俗突出,如高州的冼夫人诞辰节、年例请冼夫人巡游(神游)的习俗、海南各地的“军坡节”(又称梁沙婆期)等,这些民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其次是有关冼夫人的神话传说多,如“帽归原主”、“巧判耕牛”、“驱鬼烧窑”、“月下老人”等,如此多的神话传说与同一历史人物有关,在中国历史上实在不多。再次,就是供奉冼夫人的庙宇多。两广交界地区、海南等地,民间有建庙供奉冼夫人的习俗,尤其是高州市,供奉冼夫人的庙宇遍及城乡,“据重修高州冼太庙筹委会统计,高州境内过去共有冼庙二百余所”①。

  为什么在以上地区信仰冼夫人的民俗这样盛行?弄清这个问题,对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冼夫人的信仰至关重要。冼夫人信仰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仅从信众的心态方面分析。生前有助于人,死后为神,这是中国传统的造神标准。历史上的知名人物,被后人奉为神灵的不少,如关公关羽,武侯诸葛亮等,他们之所以为后人信仰敬奉,乃至顶礼膜拜,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行为,表达了人民的要求,合乎人民的利益,因此千百年来,他们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实现自身希望的一种寄托,成为人民利益的“保护神”。冼夫人一生亲历的活动很多,最突出的主要体现在“反对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行为合乎国家利益、人民造福,因此不但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肯定、褒扬、册封,也得到人民的拥护、爱戴。这是冼夫人信仰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在封建社会里,战乱频繁,政局动荡,自然灾害不断,天灾人祸使人民备受苦难。这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就成了普罗大众的最朴素和最真诚的愿望,而处于社会下层的人民群众,他们应付天灾人祸的能力弱,根本无力改变这种困境,所以他们往往把这种愿望寄托在虚幻的超自然力量――“神”的身上,而这个神又往往是他们所熟悉的英雄人物,冼夫人正是这样的英雄人物,因此,冼夫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他们心目中灵验的“神”。

  从冼夫人信仰形成的原因分析,我们得到了比较明确的信息:冼夫人一生致力于国家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民族团结,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在两广、海南地区的民众中有很高的地位,从而形成了冼夫人的信仰。但是,从现实看,民间对冼夫人的信仰出现了严重的异化,下面举个例子说明:2002年,我在所任教的学校作了一个问卷调查,下面摘录的是当时问卷中的几道题目

  ・・・・・・

  1、对“冼夫人”,你是:A、知道 B、不知道

  2、“冼夫人”是:A、是人 B、是神 C、是人又是神 D、不知道

  3、去过冼太庙吗?A、去过 B、不去过

  4、你最早通过什么途径来认识冼太夫人的?

  A、祈福祭祀 B、传说 C、书籍 D、戏剧

  被调查学生回答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对第一个问题,选择“知道‘冼夫人’”这个选项的学生达100%;对第二个问题,选择“冼夫人是人”这个选项的学生,占4.7%,选择“冼夫人是神”这个选项的学生,占78.5%,选择“冼夫人是人又是神”这个选项的学生,占15.5%,而选择“不知道”这个选项的学生仅占被调查学生的1.3%;对第三个问题,农村的学生去过冼庙的最多,达100%,城市的学生也高达86.8%。对第四个问题,通过“祈福祭祀”这个途径认识冼夫人的最多,占被调查学生的82.3%,通过传说这个途径认识冼夫人的学生也达12.5%,而通过书籍、电视这些媒介认识冼夫人的学生只有5.2%,至于通过戏剧这种艺术形式认识冼夫人的学生则0。

  从以上问卷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方面非常明确的信息:一是冼夫人在高州的影响非常广泛,无人不晓;二是人们了解冼夫人的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祈福祭祀”、“拜冼太”而认识的。人们把冼夫人看作是灵验的“神”,祈求她能保佑“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婚姻美满”等等。这样在人们的心目中,冼夫人不是以一位民族英雄的身份出现,而是以一位法力无边的“神”活在人们的心中。这样,冼夫人的信仰出现了功利化的倾向,出现了异化现象。

  二、 夫人信仰的社会意义

  冼夫人的社会信仰普遍,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我们对其社会信仰影响的分析就显得非常必要。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区分封建迷信与良好信仰,使我们在摒弃封建迷信的时候,又合理保护人们正当的信仰自由。

  信仰冼夫人不同于一般的封建迷信。封建迷信源于人们对自身命运的不可掌握,囿于科技发展水平的低下,对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未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寄托于“神灵”这种虚幻的形式,以祈求自身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故封建迷信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发展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其宣扬的“宿命论”,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我们所倡导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格格不入的,是人类进步过程中的应当抛弃的精神糟粕,而人们对冼夫人的信仰发端于其“爱国家、爱人民、促进汉俚融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造福于人民。冼夫人的信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理需要,冼夫人的形象实质就是人民利益的保护神、是国家统一的守护神、是惩治腐败和贪官污吏的“正义之神”,学习冼夫人精神,尊重人们对冼夫人的信仰,这与我们今天倡导弘扬传统的优秀文化是一致的,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传承冼夫人文化,就要弘扬她“反对分裂,拥护统一,维护安定团结”的爱国主义精神。

  冼夫人虽然生长在国家分裂的南北朝时期,但她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势力,力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巾帼英雄。梁大同年间,高州刺史李迁仕叛乱,冼夫人以智取之法击败李迁仕,避免岭南地区陷入战乱。陈永定年间,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为迫使冼夫人儿子冯仆参与作乱,扣留其为人质,夫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毅然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负国。”②毅然发兵拒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冼夫人因有功于陈,被册封为“高凉郡太夫人”。隋初,冼夫人率众归顺隋朝的统治,又遣冯盎率军打败了番禺王仲宣的叛乱。因平叛有功,朝廷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准许夫人开幕府,设长史以下官属,给印章,听发六州兵马,开封建社会女子统领地方军政的先河。传承冼夫人文化,就是旗巾鲜明地反对各种分裂势力,反对“台独”、“藏独”、“疆独”等分裂主义行径,拥护统一,为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歇尽我们的责任。

  维护安定的的政治局面是冼夫人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幼年,在平息地方部族的争斗中,冼夫人就显示出卓越的领导能力:“越人俗好相攻击,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强,侵掠傍郡,岭表苦之。夫人多所规谏,由是怨恨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使粤西、海南等地局面得到安定。及下嫁冯宝后,冼夫人又“诫约本宗,使从民礼”,维护了岭南地区安定的政局。冯宝去世后,岭南地区局势较为动荡,但由于冼夫人“怀集百越”,所在“数州宴然”。隋初,在平定番禺王仲宣叛乱后,冼夫人“亲被甲,乘介马,张锦伞,领彀骑,卫诏使裴矩巡抚诸州”,各地首领纷纷前来参谒,岭南地区重获安定;后番州总管赵讷贪婪肆虐,祸害百姓,许多部族的俚僚逃亡、造反,冼夫人派遣长史张融向朝廷入禀赵讷为害百姓的罪状,使赵讷得到法办,岭南地区再次重获安定。

  2、传承冼夫人文化,就要弘扬她勇于学习先进文化、促进民族融和的民族团结精神。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政治分裂、战乱频繁的时期,但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时期,冼夫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接受汉族的封建文化,促进了汉俚融和。魏晋南北朝前,黄河流域等中原地区早已进入封建社会,经济文化非常发达,而岭南地区,尤其是广东西部地处偏辟,俚族人还处在原始农耕与渔猎混合的氏族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经济远落后于中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必然会导致社会文明进化程度的差异与冲突。正因这样,原为北燕苗裔的冯融父子,虽贵为朝廷命官,无奈也在自己的辖区内“他乡羁旅,号令不行”,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为克服“水土不服”,冯融采取了“和亲”办法,与当地的大族冼氏联姻,娉冼夫人为其子冯宝为妻。自冼夫人嫁冯宝为妻后,由于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才使冯融父子在岭南地区真正扎下根基。在解决这场文明冲突中,我们得到一个非常明确的历史信息:这就是冼夫人在力促俚人接受汉族封建文化,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首先,冼夫人摒弃民族偏见,敢于嫁给本为北燕苗裔的冯宝,促进了民族融和,在社会上起了正面的引导作用。众所周知,冼氏“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是岭南地区的世家大族,冼夫人在俚人社会中,威望甚高,“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冼夫人并不因此而瞧不起冯氏,勇于嫁给“浮海”而来的北燕苗裔冯宝,足见其宽阔的胸襟、开放包容的态度。其次,冼夫人主动接受先进的封建文化,教化俚人,“使从民礼”,使俚人社会经济、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其重视教化的意识,影响了世世代代高州人,历史上高州人才辈出,今天高州文教风气之鼎盛,不能不说与此有关。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如果民族间不和睦、放大我们民族大家庭中的支节问题,极力制造事端,破坏我们民族间的和睦、团结,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今天我们处在新旧世界秩序交替的时期,中国面临着和平崛起的良好机遇,但国际上各种反华势力蓄意渲染、破坏我们的团结,以图实现从内部遏制我国的崛起。因此,传承冼夫人文化,学习她对待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开放、包容的襟怀,进一步增进中华民族内在的凝聚力,是我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3、传承冼夫人文化,就要弘扬她正身律己,以德治民的高超管治艺术,实践“以德治国”的理念,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德治”是我国古代统治者的一种治国理念。儒家学派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从冼夫人的成长历程,我们看到,冼夫人是一个提倡德治的模范,在父母家时,就能“抚循部众”,规谏其兄冼挺不要恃其富强,侵掠傍郡,结果“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这种以“柔道”手段处理部族内部和部族间问题的方法,与儒家主张的“德治”思想不谋而合;及至嫁给累世官僚、世代诗书的冯宝,冼夫人得以进一步接触、学习儒家学说,从而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其“德治”的思想,“每与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虽亲戚无所纵舍”,正是冼夫人正身律己,在群众中树立了公正的榜样,其推行“德治”,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岭南地区才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冯宝死后,岭南动荡,由于冼夫人“怀集百越”,所在“数州宴然”;南朝陈灭亡后,岭南地区尚未归附隋朝统辖,“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隋初,番禺王仲宣作乱,派叛军把广州总管韦参Юг谥莩牵形势危急,冼夫人派遣孙子冯暄率军解围,但冯暄与叛军将领陈佛智是好友,故“迟留不进”,“夫人知之,大怒,遣使执暄,系于州狱”,另遣军队解救,冼夫人这种不徇私情的公正做法,深得人民拥戴。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到冼夫人正身律己、“以德治民”的巨大威力。正是由于冼夫人深得民心,故千百年来,人民没有忘记她。

  传承冼夫人文化,发扬其“德治”精神,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务实要求,也是建设一支廉洁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与党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思想是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西方的一些腐朽思想也随之渗透进来,一些领导干部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前,忘记了自我修身,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迷失了高尚的信仰,最终“贪念”一动铸成“千古恨”,如“李真”、“成克杰”之流等等,这些腐败分子极大地败坏了我们的党风,破坏了政府的形象,降低了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严重腐蚀了党的执政基础,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腐蛆不去,必坏其身”,党和政府除加强、完善制度的建设,堵塞漏洞,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力度外,还努力提高党政干部的道德水平。在世纪之交,江泽民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以德治国”的理念,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德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我们传承冼夫人文化,就是实践江总书记提倡的“德治”精神,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此外,传承冼夫人文化,还有利于调适社群心理,和谐社群的作用。由于众多专家学者已就这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故在这里不再分析。

  2004、11、20于高州

  注释: ①苏汉材先生的《冼夫人与冼太庙》

  ②摘自《隋书・谯国夫人》,本文其他引用,如无特别说明,皆引用《隋书・谯国夫人》。
 
  纪念冼夫人诞辰的习俗(高州)

  高州境内的冼庙甚多,达200多座,分布于各大圩镇及乡村,其中始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并直接由官府置办的冼庙是高州冼太庙(位于高州城东潘坡上),它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嘉靖甲子年(1564年)重修。

  冼庙每年都进行两次较为隆重的祭礼仪式:一是春宵祭礼,二是诞辰祭礼。特别是11月24日冼太诞辰节,祭礼仪式更为隆重。据清《茂名县志》载:这天,各庙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礼仪式,并给冼太神像沐浴更衣。各庙在祭祀所用的供品,其名称、质量及服饰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并具体记录于册,每年诞辰祭祀时,要按照逐一购置。据说,这些供品都是冼夫人生前所喜爱的东西。其他冼庙,在祭礼活动中,还有迎送仪式。如在长坡镇雷洞村,都是冼姓村民,相传这里就是冼夫人的娘家,这里的村民虽然经过数次的辗转相传,但对冼夫人的情况都代代流传下来,这里的村民异口同声地说冼夫人是他们的姑婆。每年11月24日冼太诞辰时,雷洞乡民就到良德坡上的冼庙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为他们的姑婆神像沐浴更衣。乡民们还干鱼塘、杀猪分肉、杀鸡作祭品,到庙里虔诚地烧香礼拜,祈求保佑,十分郑重其事。而乡中处处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声阵阵,终日不绝于耳,煞是热闹。这一天,不仅至亲必来,连远亲疏戚,老朋新友也前来相聚。欢庆,其饮食丰盛,隆重热烈不亚于过年。晚上则做木偶戏、大戏、放电影及举行提灯或燃火把游行。尽管时易世迁,但雷洞乡民纪念冼夫人诞辰的习俗,至今一直沿袭。
 
  冼夫人故事――月下老人

  高州冼太庙正殿背后是冯公庙,庙内塑造有冯宝及冼夫人座像,人们称冯冼二像为“和合神”。青年男女们遇到不顺心的事,都喜欢到“和合神”面前低声细语地倾诉,祈求冼夫人帮助他们化解矛盾,共结和好。在当地群众中间,流行着几首歌谣:

  结伴来登冼庙坐,士女虔心来烧香;
  夫人想是慈悲甚,尽诉痴情也无妨。
  这是渴求幸福美满爱情的年轻人,在“和合神”面前的大胆倾诉。

  又歌:

  冼庙座前拜神灵,种种痴情仔细陈;
  愿乞先锋双脚急,替侬捉回负心郎。
  这是失恋的姑娘希望冼夫人替她作主,找到离她而去的薄情郎。
  群众心目中的冼夫人,是一位促使姻缘美满的爱神。
 
  高州发现冼夫人时代铜刀铜剑和奇特石刻文字


  高州是高凉族女英雄冼夫人的故里,然而遗憾的是,除了大大小小的纪念性庙宇和部分铜鼓,可以让我们认识冼夫人那个时代更多细节的具有实证性的地下文物却迟迟没有出现。这其中一个原因是上世纪50年代高州水库修建之后,淹没了古高凉郡核心郡治。另外,据传俚人无文字,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高凉历史多为汉人所记载,和历史真相有一定的距离。这些悬疑随着近来一些文物在当地出现,将得到破解。

  长坡镇旺沙村铜刀铜剑的出土,除了自身价值之外,还从旁证明了高州大量古城墙、跑马道、烽火台确实是冼夫人时代修筑的军事遗址。

  长坡镇雷垌村马鞍坳山坡岩石上人工刻凿的奇特文字符号,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冼夫人所赖以生长的原始俚族文明,如能部分破译,对于民族史、隋唐史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这些物证重见天日,使深埋于水底地下、沉睡了几百年的高凉文明随之被掀开了一角。

  铜刀铜剑见证高凉烽火

  神秘符号疑为俚人文字

  4月6日,高州市长坡镇旺沙村村民梁文杰离开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挖山药。当浮土被拨拉开50公分左右的时候,梁文杰的锄头“叮”地一声砸到了一个硬物,从声音判断,这极有可能是金属制品。梁文杰心里一动,三两下扒开其余的土灰,一柄铜剑的剑身完整地出现在他面前――他抱起铜剑就往家里跑,他觉得这是件宝贝,要赶紧藏起来。这一藏,就藏了差不多一个月。

  大坡文化站站长彭文才辗转得知此事后,软磨硬泡并保证到时定会原物奉还,方才说服梁文杰把剑拿出来“到处给人瞧瞧”。至此,彭文才手里有了这里出土的两样青铜兵器,一是这把铜剑,还有一件是2001年出土于这里附近的铜刀。两件兵器出土地点集中并非偶然,因为离此地不远,有一个古老的军事城墙遗址。

  自将磨洗

  刀剑如梦扬眉出鞘

  刀剑的存在证明了高州方圆数十公里的军事遗址很可能就是冼夫人军事集团所建。而平云山一段,以其规模和选址来看,极有可能是整个军事基地的核心部分。这样大规模的军事遗址的发现,至少在我国南方是很少见的。

  记者闻讯赶到现场时,铜剑已经过初步清洗,被梁文杰的锄头磕得微弯的剑身也被小心地恢复了原样。

  剑,净重3.6公斤,剑身长63.3厘米,剑腹长3厘米,柄长6.3厘米,柄上有孔,孔径1.9厘米。剑尾很尖,大约当年可劈刺,剑身有区别于中原刀剑的奇特花纹,凹凸不平呈草叶状,有叶脉,从中线向两边分纹。这是一把用来实战的剑,在靠近剑柄的地方有很深的斫痕,估计是当年剑的主人与敌人贴身肉搏时留下的。

  刀,净重8.5公斤,刀长78.5厘米,中宽8.5厘米,尾部宽8厘米,柄长10.5厘米,最窄处6.5厘米,刀厚0.7厘米,柄厚2厘米,柄孔径1.7厘米,柄长3厘米。大约应配上长柄,像青龙偃月刀那样用。刀腹处有明显的使用过的痕迹,大约有2厘米深的缺口。

  刀、剑的质地非常奇特,初步判断是由黄铜和青铜合铸,高州市地志办张均绍推测说,这很可能代表了当时对武器铸造技术的一种尝试。这种质地让它们长期埋在南方潮湿的土壤里也一直都没有朽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挥舞过它们的血肉之躯已经化为我们脚底下踩踏的黄土。

  颓壁犹在

  “南方长城”终可断代

  为什么这里会出土铜刀与铜剑?它们的出土究竟意味着什么?当地考古人员试图从出土地点不远处的军事遗址上找到答案,他们认为这里曾经是战场,故有兵器遗存顺理成章,很可能还将会有更多兵器陆续出土。关于刀、剑本身,考古人员的初步结论是,从其铸造工艺来看,和冼夫人同时代的北流型铜鼓属于同一类。由此可以初步论断,军事遗址最早可能是在冼夫人时代所建。

  这一发现不啻为冼夫人文化添了一大笔财富。在高州绵延无尽的丘陵山脉上,有被当地称为“南方长城”的古城墙、古烽火台、古哨所、古井台、跑马道等一系列配套军事遗址,平均高1.5米到4米,统一由大块麻石垒成,分布地带横跨新垌、大坡、石龙三镇,占地约有数十公里。因为大多是在海拔约千米的高山之上,又常为丛林所遮掩,历代县志与府志均不见有任何记载,当地村民将平云山上的一段称为冼夫人城,但这些军事遗址是否就是冼夫人所建,没有确凿的地下旁证谁也不敢定论。

  记者到平云山探访这个军事遗址时,当地文物部门认为该建筑的标志性组成部分是一处大型石构筑物。这个今天看来仍然雄伟庄严的防御工事,按照古代城墙式样建造,每隔三四米有一处垛口和了望孔。墙体全部由大小不等的石块垒叠而成,石质和山上裸露的岩石基本一致,内外截面十分光滑整齐。城墙从山顶沿一个个险峻的山冈绵延至山腰,外有环山马道。城址所遗城门,门券多已毁坏,门宽不足一米,仅容一人通过。高州博物馆馆长陈冬青告诉记者,我省西北、东北地区均发现过类似的石构建筑,但均是面积在一千到几千平方米的寨城,但高州一地仅平云山的军事遗址初步勘测就有百万平方米以上,这样的发现在全国都较为罕见。

  十几年前,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这些遗址,判断有可能是明朝时流寇所为,此说近几年被推翻,如此大的规模,流寇绝对没有能力在短期内完成,隋唐之后只有冼夫人军事集团才有这个实力和时间经营。陈冬青馆长还大胆断言,从军事遗址的规模和选址来看,这里应该是冼氏最重要的军事防御中心。但天然的石头和人工烧制而成的砖、瓦不同,无法断定具体的年代。仅仅因为“妾身未分明”,这些规模巨大的军事遗址只好在荒野山林中继续沉默。省考古所研究员邱立诚曾经对张均绍说:“什么时候遗址附近有文物出土,什么时候这里才能断代。”现在铜刀铜剑的出土,为断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摩崖刻画

  字迹斑斑唯天能懂

  学术界公认冼夫人所属的俚族是一个无文字的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没有产生并使用过自己的文字系统。但雷垌刻字石的重见天日,有力地质疑了学术界这一成见。村民告诉我们说,这样的刻字石绝非孤证,良德水库水位下降的时候,可以在两个叫“上石碑”“下石碑”的地方寻到各种刻有奇怪文字的大石头。也许在冬季水位下降时,高州能够就俚人的文字符号找到更厚实的答案。

  原高州博物馆馆长张均绍把我们带到长坡雷垌马鞍坳的一片山坡上,指着刚刚剥除了苔藓的两块大石头,乐呵呵地说:“这两块石头我找了20年!”

  这两块石头之所以让张均绍如此执着,是因为上面摩崖刻画的符号和“文字”。已发现的刻划符号有两种,其中一种为文字符号,另一种为图形符号。

  这两种刻划符号均刻于山体中比较坚硬的麻石上,为不规则的排列形式,分布于岩石的各个部位。特别是图形符号,有的在岩石的顶部,有的在岩石的四周侧面。这些字是用坚硬的工具凿刻成的,凿刻的纹路较深。岩体坚硬,不易风化,表面上布满了极厚的青苔,张均绍费了不少工夫才将青苔刮掉,他认为这些青苔的存在足证这并非村民自制的“假文物”。

  见到我们远道前来看这两方刻石,村民介绍说,山坳下部的良德水库内还有两处地名,一处为“上石碑”,一处称“下石碑”。在上下两处的石碑地段内同样有大大小小的“刻字石”。可惜这些“刻字石”今已被良德水库所淹没,只能等待水位下降时,才有可能进一步研究考证。

  根据已有的符号和文字,张均绍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俚人不成熟文字的遗存。虽不成熟,但也有力地驳斥了俚人无文字一说,而一旦能破译这些文字,对冼夫人之前俚族文明的研究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些文字学家考证,高州白话就是从俚人语言演变过来的语种。但俚人使用的文字与汉人不同,它以简单的刻划符号来记事。

  大石上的字究竟可不可以认为是一种古文字,记者请教了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的几位老师,但至今没有给出确切答案。

 
 
  冼夫人墓园地下发现宫殿

  2006-03-05

  “冼夫人墓园地下有宫殿!”今年新年前夕,一个爆炸性新闻在冼夫人故里广东电白县山兜丁村传出。现在,此一新闻已从广东省文物考古所得到证实。
  在“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的故里山兜,有她的墓园“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和纪念庙宇“娘娘庙”。在我们中国,故居、陵园、庙宇同在一地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孔子,孔府、孔林、孔庙都在山东曲阜;另一个就是冼夫人了。
  作为一位女性,冼夫人的陵园与庙宇怎会在同一个地方呢?因为古代俚族有一个风俗,女子死后要归葬娘家。在她的故里,纪念她的庙宇也不像其他地方那样叫冼夫人庙或冼太庙,而是叫“娘娘庙”,一方面表示了乡亲们对她尊为“娘娘”的崇敬,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娘家人对自家女儿的亲切之感。
  冼夫人陵园东西约150米,南北约110米,四面有围墙,其高处高出地面约2米。“隋谯国夫人冼氏墓”的碑,是清嘉庆二十四年电白知县特克星阿和电茂场大使张炳重立。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2004年对陵园进行了勘查,2005年7月又开始了第二次勘查,这样才有了这次的重大发现。
  这次勘查的最大收获是发现了地面建筑基址。建筑坐北朝南(代表墓向),北部为主殿,平面呈凸字形,初步判断属“寝宫”。主殿面宽约22米,进深约10米。主殿前面为天井,天井南部及东西两翼还有建筑,残存铺地砖、柱础、排水池等遗迹。从天井旁边保存南朝遗风的曲折纹砖及柱础、瓦当、陶瓷器、铜钱(皇宋通宝、元 通宝)看,建筑始建于隋,沿用于唐、五代,废弃于北宋。陵园出土遗物则有建材、陶瓷器及铜镜铜钱等。专家认定,冼夫人陵园接近于唐代太子、公主陵园的规模。
  以广州市博物馆名誉馆长麦英豪、广东省文博学会会长邓炳权等权威人士组成的专家组认为,现场建筑遗址为广东省考古发现的第一个隋唐墓园建筑实例,属重要的考古发现。勘查发现的主体建筑遗址应是墓园中的祭祀主体建筑遗址。墓园的历史价值与科学研究价值很高。
  关于冼夫人的故里所在,按历史记载本无疑义,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突现纷争。电白县山兜的冼夫人陵园与娘娘庙于2001年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纷争渐渐转弱。如今考古有此重大新发现之后,物证俱在,争议也就没有价值了。
 
QUOTE(勇闯天崖 @ 2006年07月03日 Monday, 05:59 PM)
冼太夫人文化网:

http://www.xtfr.com/docc/main.asp
[snapback]1358402[/snapback]​


关注!
顶!
 
QUOTE(勇闯天崖 @ 2006年07月03日 Monday, 05:59 PM)
冼太夫人文化网:

http://www.xtfr.com/docc/main.asp
[snapback]1358402[/snapback]​


霞洞看人坡正月十七日庙会

--------------------------------------------------------------------------------

http://www.xtfr.com考古研究 2004年7月27日
  隋朝谯国冼夫人,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第一人。她是爱国主义典范,一生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大业。她平叛乱、诛反贼,维护了岭南十余州的安定,保境安民,发展生产,有功于人民,人民崇敬她。为缅怀她的功绩,雕像建庙纪念。解放前粤西各地冼太庙有100多座,但以电白县霞洞晏宫庙最为宏伟壮丽。晏宫庙建在看人坡北端狮子岭向阳坡,座北朝南,占地约1000平方米,依山势而建。分三殿,后殿地势高,有两尊泥菩萨。中殿面积最大,画栋雕梁,庄严肃穆。置两尊冼夫人身像,形神一模一样。前殿最低,临近庙门。
  霞洞人民特别敬仰冼夫人,大概有以下原因:其一,这里是冼夫人丈夫家――“冯家村”,位于今霞洞旧圩、大村、马路头、西村一带。有浓厚的故乡情。其二,冼夫人第五代孙媳许夫人墓和第六代孙夫妇合葬墓,均葬于晏宫庙后,洗冯氏在霞洞居住时间相当长,霞洞人对她的功绩了解得特别多,所以就更崇敬。
  为什么晏宫庙殿中有两尊冼夫人身像、而且一模一样呢?传说是,最初敬冼夫人的是崔姓人,后来王族人也要敬冼夫人。崔氏提出一个条件,王族能雕塑一尊和原来冼夫人的身相一模一样的,便同意共建一庙,共同敬奉。结果王族办到了。
  可惜,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规模宏大的晏宫庙,解放后已经拆毁了,许多文物也散失了。
  正月十七日,据说是冼夫人忌辰,霞洞崔王两族人民,举行迎神演戏的序幕之日。连续四天的盛会,招来四面八方的商客云集于看人坡,进行规模宏大的货物展销。
  看人坡位于霞洞镇马路头管区的前前后后,整个看人坡从南到北长约二公里,宽的部分在南端,约0.8公里,最狭的部分在北端,约200米,称做狭喉。狭喉以北约400米便是晏宫庙所在地。看人坡都是短草平铺的草地,十分平坦,是当地人牧牛、学生操练或政府开大会的场所。看人坡南端最开阔处,有两个城堡,东面的一座叫王屋堡,西面的叫崔屋堡。两堡之间的草地,就是每年正月十七演戏搭台和搭迎神坛(称庙堂)的地方。
  正月十六,即迎神前的一天,看人坡已被热闹起来,各地商客便纷至沓来抢摊,占据有利的摊位档口。白色的太阳伞下是香烟糖果档。布匹档设在王屋堡墙边,用帆布搭起遮阳防雨。本县各处的手工业品都来占地摆摊。来自羊角镇(乡)的大同、马头岭的陶器(缸、盆)摆在崔屋堡附近,霞洞人编织的竹器箩筐之类以及龙骨车、手拉水车占地很广。林头黄阳人的草席(火纸)也来了。
  电白周边的几个县的商人也不失时机运来货物,吴川梅运来大量竹制品,特别是竹编织的家庭用具最抢手,阳江县的皮箱和皮枕头,信宜高州县的木制品,尤其是水桶最畅销。高州、化州、阳春等县的布匹和药材也来展销。
  总之到看人坡销的货物品种很多,应有尽有。有人说,正月十六、十七两天,看人坡除棺材没有卖之外,其他什么都有。看人坡盛会,形成粤西最大的一次货物交易市场。
正月十七早晨迎神接力赛场面壮观
  正月十七早晨是这个会期最热闹的时刻,迎神接力赛天亮不久即拉开帷幕。远地来看热闹的人,十六日已到,附近二、三十华里的人踏着月光走夜路赶来。天亮后,整个看人坡已经人头攒动,肩接肩,人挨人,地上有人,树上有人,崔王堡墙上也站满观众,人声鼎沸、数里可闻。迎神是跑接力赛的仪式,把冼夫人从晏宫庙接到看人坡南端新搭的临时庙堂中。接力赛分三场进行:
  第一场是天蒙蒙亮之时(地方时为6点30分)开始。首先是香炉接力赛。四个铜质香炉从晏宫庙门鸣齐发,四个香炉分为四队,每队安排十多人接替,每“替”人跑150米左右,赛跑的方式同今天的田径接力赛一样,不过,接的不是木棒而是一具重量十多斤的香炉,从晏宫庙门跑到棚搭的“庙堂”内为终点,决出一、二、三个名次,有重奖。
  第二场赛是跑“西首”,先出游的是庙内中殿西侧的神像武将,象征冼夫人出游,武士护卫开道。木雕“西首神像”重五、六十斤。两个西首分两队赛,分十多替接力,神像是安在一座交椅上,由四人抬着跑,一直跑到庙堂内,决出冠亚军。
  第三场是赛“正位”,即冼夫人的两座身像,也分两队,赛法和西首相同,到终点,决出冠军。
  这场接力赛大约早晨八点钟结束。到场观众没有准备统计数字,粗略估计有6――7万人。为了能看到神像的尊容,每个人都踮起脚拉长颈,活象一群鸭。
  最有趣的是,凡参加接力赛的人员,都必须提前两天沐浴,不准同妻子同房,否则会跌跤,或落后,争不到第一。曾经有人参赛跌了一跤,爬起来,对手已经走远,前进的路已被看客堵住了,最后只好悄悄提着香炉送到庙堂去,遭人耻笑,还说他身体不清洁,倒霉得很。
  来看赛神的群众都着节日盛装,穿红戴绿,五彩缤纷,看完赛神,便是眼望眼,人看人,看人坡真正成为“看人坡”。八点钟观众慢慢散去。一部分人去看大戏开台剧“拱北贺寿”,有的去购买货物,戏场和市场同时热闹起来了。
  演大戏别具一格的双台戏
  看人坡正月十七日的迎神盛会,除看赛神外,便是看大戏。每年崔、王两族,各请一个戏班各搭一个大戏台。大戏台面对主庙堂,用竹木和葵棚搭成一个大“金”字,遮住前后台,另搭一个小“金”字,为台前观众遮阳防雨。台前安置十几行高脚条凳,有一米多高,称“看戏凳”。这里坐的都是族中的豪绅富户人家,人坐上去,高达2米,一般平头百姓在后面站着,只能看到凳上富人的项背。演大戏别具一格,每年都演四昼四夜,从正月十六晚演到十九晚,每天演三场,叫做“不停锣鼓”(其实也停)。每天从下午三点开始演到凌晨三点钟。第一场是下午三点开始到七点结束,这场戏叫“正本”。演的是古装戏,演员唱京腔,到最后都有一场武打,最精彩。第二场叫“单击”,演现代粤剧,最吸引人。大约从晚上8点演到11点。第三场叫“三出”,从午夜演到凌晨三点。
  最特别的是,崔王两台“正本”戏,每天剧目都相同,同时上演,叫“拍台”。班主必须聘请最好的演员,演出过程中,如果出现错漏,台下观众则喝倒彩,戏班的名声便浪迹不堪,第二年就不会有人雇请了。
  这里每年所点演的戏,大致是“反唐周”、“赵匡胤下南唐”,、“狮子楼”(武松痛打西门庆)、“孔明三气周瑜”等等。
  第三场“三出”,因是午夜12点开始,这时观众大都散去。剧情主要是锄奸表忠的民间故事,似“说书”,配有锣鼓和二胡。主角是老演员,女主角多扮成“三点记”老、手拿一把葵扇,边摇边口白,看客多是那些摆摊铺和卖小食的人,他们一天生意结束了,到台前“看戏凳”上躺着看,到“三出”结束时,他们也睡熟了。
  抗日战争期间,从广州、香港流浪到粤西的粤剧演员,许多明星,文武生有梁雁高、冯狄强、毕少英、曾次伯、名旦有湘文非、陈宝兰等。
  看人坡演戏,有两个场面最精彩:“三气周瑜”剧目,演到周瑜吐血时,观众情绪最高。扮周瑜的演员,袒胸露腹,只穿一条红裤,边唱、边舞,演到被孔明激怒时,便口喷鲜血。红似血的水从演员牙缝中喷射出四五米远,象农村小孩用竹筒自制的唧水筒一样,喷出一条线,此时台前便血雨纷飞,“看戏凳”上的豪绅和贵妇人,纷纷抱头躲避,躲避不及的便落得一身红血。当吐血的的演员十分辛苦,吐一轮,把胃中的红水吐光。第二次吐血,又要回到后台捧着一个篮球般大的瓦埕,仰头大喝红水,每次灌到肚子鼓鼓的。据说这个演员,提前一天停止进食,让胃空空才能演这戏。
  演员湘文非是名旦,声、色、艺俱全擅长演悲剧,凡演悲哀剧情,她便泪流满面,十分投入。引得台下的女看客也陪着哭泣。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在她感情的影响下,有人鼻酸酸,也有滴下眼泪的。
  看人坡迎神演戏的盛会结束于1950年,至今已经半个世纪,当时的盛况和热闹情景,仍记忆犹新。

李宽荣
 
文字是流传最广和最久的媒介,电白县的“写家们”要大写特写我们县现时或历史上的名人,闻人,为子孙留下一点历史文化和值行骄傲的榜样!激励后辈向上,让不思进取的后人无地自容!也让生活在这块地土上的每个人都感到一份光荣。。。。。。。。
 
[WMV]http://www.591ac.com/kongbai/200602060138.wmv[/WMV]
我也有参与哦!!
 
QUOTE(龙卧大鹏湾 @ 2006年06月01日 Thursday, 11:02 AM)
听说电白有一位作家在创作冼夫人的传奇小说,那位兄弟能告诉我在那能看到,或买到?谢谢!
[snapback]1254585[/snapback]​


他是电白县文坛新秀、“实力派作家”崔伟栋先生。他所著的长篇历史小说《洗夫人》已经在《电白新闻》连载。《崔伟栋文学作品网》已建成正式动作,网站刊登有他的文学作品《冼夫人》及《水浒人物札记》,图文并茂,非常值得一读。网站地址:
http://www.528cn.com/com/dbxt/main.php
 
没有新信息?很久没来了。。。
 
好好挖掘,细细研究,系统开发,工程虽大,荫福百世。。。
 
英雄
 
女英雄
 
沙琅也建有冼夫人纪念馆了,清明节才发现,看到墙上的功德牌,很多人行善呢!
face3.gif
香火也旺。。。。。
ha.gif
 

附件

  • 沙琅镇风情-26.JPG
    沙琅镇风情-26.JPG
    122.4 KB · 查看: 308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