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胜利凯旋"偶论 (1人在浏览)

一种沉思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5-12-15
帖子
368
反馈评分
0
点数
1
小时候,我曾疯狂地喜欢上唐宋诗词,也试着写诗填词。也会写出些秋风白了头的煽情肉麻之字。我只道古人那时并未语法之说,所以弄赋谴文随心所欲,文章清秀脱俗,自也流传千古!之所以说这些,无非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古无语法之说,却并不见中国几千年文学精粹为人所唾。或许,在此说三道四并不适宜,关于语法的争论早已有之,但我想,对于汉语,对于中国的汉语,必须是在争论中前进,争论中圆满!所以自己也加入这一争吵的人群中来。
有人质疑“胜利凯旋”的语法错误并提出来,这本是一件好事,却用不着施以嘲笑之音。“胜利凯旋”其身并无不对,在于的是各人的文学思维,或者文学习惯!有人提出语法习惯和语法错误的关系,但难
道我们如今所用的汉字不都是古人曾经的习惯?他们曾经写文弄字可有什么语法可循?就是“凯”字,也有杀和斩的意思(叵耐这两个畜生逃走,今日捉将来,我恼了,如何不凯?――《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下》)。
上面我说语法争论早已有之,其实,我们该跳出语法这框框,重新审视我们的汉语。我们自西方引进语法学后,我们大都堕入了这个语法泥潭,思维镶嵌在固定的框中,完成失去了自源思考和创造的可能。但从“胜利凯旋”争论上我并不能扯远,要不有人会说我在抛书包卖弄!但是关于这语法的争论又实在是难分错对,因为本来就没有分辨错对的标准,不像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说做和造的意思是不同的。但做爱和造爱却无不一样!于是,我试着在文学的角度去思索这一问题。但一想到文学,我却又几个问题不得不想:文学的意义?文学为何而有?文学有固定的标准吗、、、、、、最后,我总算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话:我总想只要能把我所表达的意思让大家明白,就无论文章怎样!对啊,只要能把所想表达给读者的意思说明白,让读者知道,又何需顾忌语法?
“胜利凯旋”、“凯旋而归”,我们看到这样的词语,不都是很自然地感觉到是胜利的意思吗?
希望我的以其昏昏,会使人昭昭!
 
其实应该先把中国的语文教育改革改革再改革,
 
  语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因此我们的祖先没有“语法”这个概念。我们的祖先不懂什么是语法,他们是不是就乱说一通呢?不是的。西方人有语法,他们是不是就固守着语法,从而使他们的语言保持千年不老之身呢?也不是。
  语法这东西,它不是语言,它是用来研究语言的。语法是用来研究语言的“科学”,是用来描述语言的规律的。
  古人不懂语法,启蒙者强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要你反复读了,朝如斯,暮如斯,迟早有一天你会明白它是什么意思。我小时候读书,不记得是哪年级了,有一篇课文中有“……打赌就打赌,赌蝈蝈,大个儿的……”,课文那时候是背下来了,但这“大个儿的”是什么意思,老师不讲解,我始终不懂。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蝈蝈要大,还了生过孩子?后来到了北方上大学,才终于明白。原来“大个儿”是北方人的儿话音。这“大个儿的”在我心中不知反复了多少遍了,但我没有这个语法知识,所以始终没搞明白。
  有了语法知识,读书可方便多了,不太明白的句子,可以用语法来分析分析,而不必非来个“读书百遍”不可。如果我们用尽了全部语法知识都分析不明白一句话的意思,我们就会说,写这句话的人是个混球。如果写这句谁也看不明白的话的人是个伟人或者大师,且分析者又是语言学家,那就会有新的结论,于是新的语法产生了。
  语法是语言规律的总结,但并不是说只有学会了语法才能说话写字。用学科方法总结出来的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行动,但它并不是行动本身。比如吧,我们的祖先并不知道什么叫化学,更不知道什么氧化还原反应,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制造出黑火药。只需要按一定比例将木炭硫磺和销酸钾充分混合,黑火药就制出来了,至于比例是多少,那需要师徒口授相传的,外人不得而知,如果他也要搞黑火药,必须亲自试验。我没有拜过什么师傅,但我却可以在一分钟内告诉你制造黑火药的各种成份的比例,因为我知道化学原理,通过化学方程式就可以知道各成份的比例了。
  这就是规律的好处,掌握了一种事物的规律,我们就可以确定是否能够原样地重现它。知道了能量守恒定律,就不会象某个中国的农民富翁那样投资过亿元去开发“永动机”,更不会写长文章来为这种愚蠢的“壮举”鼓与呼了。掌握了语法,就可以说出标准的句子。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但教给我们文字,还教给我们语法,不教语法的语文,不能称为《语文》,只能叫做《识字》或者别的。至于鲁迅,他是可以把“介绍”说成“绍介”的,人家不是一般人,是大文豪,他的文字就是文学,说错了便成了“通假字”,就是我们考试的内容。而象我这样营营苟苟之辈,是不能口不择言的。报纸记者能不能随心所欲地写新闻,我想也是不行的,因为国家规定了一些规范,那是必须遵守的。
  国家规范是条条框框,语法也是条条框框。是不是我们跳出这些条条框框后,就能激发出我们的创造性了呢?我不信。我们中国人是最不遵守条条框框的了,什么交通规则,什么法律,全都可以扔在一边,随时可以肆意践踏。创建规则,然后亲手毁了这些规则而自鸣得意,大概是我们中国人的特长了。但我们在科学上有了新发现吗?没有。我们在技术上有新创造吗?没有。
  中国人不尊重规则,不会因此而有新创造,因为规则也不尊重中国人。那个做永动机的混球农民就是证据。如果硬要创造,只能创造一些无法验证的东西(比如在哲学领域),而且还必须有足够的力量不允许别人提出异议。
  想通过不尊守语法来维护民族语言的纯洁和正统,恐怕也是缘木求鱼吧。
=====================
语法不通,改两下。
 
QUOTE(江海洋 @ 2005年12月26日 Monday, 06:01 PM)
楼主说了一大堆,等于什么都没有说.
[snapback]883220[/snapback]​


那你上论坛我觉得也没有意思了。
 
 
支持k
 
今天查字典查了一下,看见`凯`字: 军队得胜回来奏的乐曲:~歌。~旋。奏~而归。



既然是胜利的时候的奏乐

,还可以用来组词组成`凯

歌`,这如果都算是犯了重

复的语法错误的话,胜利凯

旋或者凯旋归来就是错的。

那么显而易见,胜利凯旋应该

不是错误吧。
 
详细注解
--------------------------------------------------------------------------------



P

kǎi

[名]

(1) (会意,从M,从几。“几”象架子。字本作“M”(qǐ),也作“稹薄4佣,(wèi)省声。本义:军队得胜所奏的乐曲) 同本义 [music of triumph]

M,还师振旅乐也。――《说文》。按,经传多以鹞之。亦作P。

凯以强教之。即以M胜M乐为训。――《礼记・表记》

汔可休而凯归。――左思《吴都赋》

则令奏恺乐。――《周礼・大司乐》。注:“献功之乐。”

恺乐献于社。――《周礼・大司马》。注:“兵乐曰恺。”

振旅恺以入于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乐也。”

六军张凯声如雷。――刘克庄《破阵曲》

(2) 又如:凯入(奏着胜利的乐曲归来);凯乐(演奏胜利的乐曲 );凯声(胜利的乐歌声);凯期(胜利的日期);凯还(胜利归来)

这个就不是我捏造的了,是字典里面查回来的,那就是说凯还=凯旋归来



资料来自:http://www.zdic.net/zd/zi/ZdicE5Zdic87ZdicAF.htm
 
嘎嘎~
 
QUOTE(一种沉思 @ 2005年12月26日 Monday, 12:54 PM)
小时候,我曾疯狂地喜欢上唐宋诗词,也试着写诗填词。也会写出些秋风白了头的煽情肉麻之字。我只道古人那时并未语法之说,所以弄赋谴文随心所欲,文章清秀脱俗,自也流传千古!之所以说这些,无非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古无语法之说,却并不见中国几千年文学精粹为人所唾。或许,在此说三道四并不适宜,关于语法的争论早已有之,但我想,对于汉语,对于中国的汉语,必须是在争论中前进,争论中圆满!所以自己也加入这一争吵的人群中来。
有人质疑“胜利凯旋”的语法错误并提出来,这本是一件好事,却用不着施以嘲笑之音。“胜利凯旋”其身并无不对,在于的是各人的文学思维,或者文学习惯!有人提出语法习惯和语法错误的关系,但难
道我们如今所用的汉字不都是古人曾经的习惯?他们曾经写文弄字可有什么语法可循?就是“凯”字,也有杀和斩的意思(叵耐这两个畜生逃走,今日捉将来,我恼了,如何不凯?――《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下》)。
上面我说语法争论早已有之,其实,我们该跳出语法这框框,重新审视我们的汉语。我们自西方引进语法学后,我们大都堕入了这个语法泥潭,思维镶嵌在固定的框中,完成失去了自源思考和创造的可能。但从“胜利凯旋”争论上我并不能扯远,要不有人会说我在抛书包卖弄!但是关于这语法的争论又实在是难分错对,因为本来就没有分辨错对的标准,不像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说做和造的意思是不同的。但做爱和造爱却无不一样!于是,我试着在文学的角度去思索这一问题。但一想到文学,我却又几个问题不得不想:文学的意义?文学为何而有?文学有固定的标准吗、、、、、、最后,我总算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话:我总想只要能把我所表达的意思让大家明白,就无论文章怎样!对啊,只要能把所想表达给读者的意思说明白,让读者知道,又何需顾忌语法?
“胜利凯旋”、“凯旋而归”,我们看到这样的词语,不都是很自然地感觉到是胜利的意思吗?
希望我的以其昏昏,会使人昭昭!
[snapback]882943[/snapback]​


高见,支持.
 
QUOTE(eCat @ 2005年12月26日 Monday, 04:37 PM)
  语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因此我们的祖先没有“语法”这个概念。我们的祖先不懂什么是语法,他们是不是就乱说一通呢?不是的。西方人有语法,他们是不是就固守着语法,从而使他们的语言保持千年不老之身呢?也不是。
  语法这东西,它不是语言,它是用来研究语言的。语法是用来研究语言的“科学”,是用来描述语言的规律的。
  古人不懂语法,启蒙者强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要你反复读了,朝如斯,暮如斯,迟早有一天你会明白它是什么意思。我小时候读书,不记得是哪年级了,有一篇课文中有“……打赌就打赌,赌蝈蝈,大个儿的……”,课文那时候是背下来了,但这“大个儿的”是什么意思,老师不讲解,我始终不懂。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蝈蝈要大,还了生过孩子?后来到了北方上大学,才终于明白。原来“大个儿”是北方人的儿话音。这“大个儿的”在我心中不知反复了多少遍了,但我没有这个语法知识,所以始终没搞明白。
  有了语法知识,读书可方便多了,不太明白的句子,可以用语法来分析分析,而不必非来个“读书百遍”不可。如果我们用尽了全部语法知识都分析不明白一句话的意思,我们就会说,写这句话的人是个混球。如果写这句谁也看不明白的话的人是个伟人或者大师,且分析者又是语言学家,那就会有新的结论,于是新的语法产生了。
  语法是语言规律的总结,但并不是说只有学会了语法才能说话写字。用学科方法总结出来的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行动,但它并不是行动本身。比如吧,我们的祖先并不知道什么叫化学,更不知道什么氧化还原反应,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制造出黑火药。只需要按一定比例将木炭硫磺和销酸钾充分混合,黑火药就制出来了,至于比例是多少,那需要师徒口授相传的,外人不得而知,如果他也要搞黑火药,必须亲自试验。我没有拜过什么师傅,但我却可以在一分钟内告诉你制造黑火药的各种成份的比例,因为我知道化学原理,通过化学方程式就可以知道各成份的比例了。
  这就是规律的好处,掌握了一种事物的规律,我们就可以确定是否能够原样地重现它。知道了能量守恒定律,就不会象某个中国的农民富翁那样投资过亿元去开发“永动机”,更不会写长文章来为这种愚蠢的“壮举”鼓与呼了。掌握了语法,就可以说出标准的句子。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但教给我们文字,还教给我们语法,不教语法的语文,不能称为《语文》,只能叫做《识字》或者别的。至于鲁迅,他是可以把“介绍”说成“绍介”的,人家不是一般人,是大文豪,他的文字就是文学,说错了便成了“通假字”,就是我们考试的内容。而象我这样营营苟苟之辈,是不能口不择言的。报纸记者能不能随心所欲地写新闻,我想也是不行的,因为国家规定了一些规范,那是必须遵守的。
  国家规范是条条框框,语法也是条条框框。是不是我们跳出这些条条框框后,就能激发出我们的创造性了呢?我不信。我们中国人是最不遵守条条框框的了,什么交通规则,什么法律,全都可以扔在一边,随时可以肆意践踏。创建规则,然后亲手毁了这些规则而自鸣得意,大概是我们中国人的特长了。但我们在科学上有了新发现吗?没有。我们在技术上有新创造吗?没有。
  中国人不尊重规则,不会因此而有新创造,因为规则也不尊重中国人。那个做永动机的混球农民就是证据。如果硬要创造,只能创造一些无法验证的东西(比如在哲学领域),而且还必须有足够的力量不允许别人提出异议。
  想通过不尊守语法来维护民族语言的纯洁和正统,恐怕也是缘木求鱼吧。
=====================
语法不通,改两下。
[snapback]883137[/snapback]​


呵呵,搞错了,这才是我要支持的,支持!再支持!!
 
挺简单的,人只有一辈子,只要能听懂原话的意思就够了,作者所表达你们所说的语法吧,我不管哪狗屁语法的,只要知道它的意思不就够了,难道我们真的为了一二个字去打官司不成?呵呵,当然我不是学者,所以我说的不能列入讨论这问题的行列,我知道这论坛有很多人都会攻击人身语言的,看到我说的不服的也别骂了,你骂别人的同时也应该想到自己也是有母亲的哦,如果被别人骂到你母亲可能你也会好过些不成??难道真想不成??
 
(中国人不尊重规则,不会因此而有新创造,因为规则也不尊重中国人。)

可惜,你现在及笔点滴,每字皆为中国人所创!
 
QUOTE(一种沉思 @ 2005年12月27日 Tuesday, 01:25 AM)
(中国人不尊重规则,不会因此而有新创造,因为规则也不尊重中国人。)

可惜,你现在及笔点滴,每字皆为中国人所创!
[snapback]883683[/snapback]​



地球上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这是一个规律,中国人也不例外。如果您仅为我打的字而倍感自豪,我深表遗憾。
 
论坛近来从敏感问题转到学术问题了,这是电白学风的好转。
 
QUOTE(eCat @ 2005年12月27日 Tuesday, 01:55 AM)
地球上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这是一个规律,中国人也不例外。如果您仅为我打的字而倍感自豪,我深表遗憾。
[snapback]883688[/snapback]​




由语法引发出来的问题已经扩大了,说到民族性,我并不爱国,天生于中国,不是我本意.但既

生于中国,我当应喜欢他,并为他的优点而自豪.该不该自豪,请让我谈一下日语,个人非常

厌恶日本,所以从日语开刀吧!日本是一国吧?如你所言的规律,日本也就有属于自己的语言

和文字吧?但你认为古代那个小岛能形成自己灿烂的文字吗?长期生活在海中的屿上,与大

陆的来往困难,所以历史上很长时间里,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在5世纪前后,开始有汉字由

中国传入。初期把日语全用汉字记录,但由于实在不方便,就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

名”。把原有的和语与汉字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和语文字”。想起日本用之文字来源于

中国,我的确是骄傲的!想起汉语为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我也是骄傲着的!
 
  接受马列主义教育多年,不爱国不是您的错。国家就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在奴隶社会,奴隶对枷锁的顶礼膜拜就是爱国主义的直接体现。马恩教导我们,工人没有祖国。不爱就不爱了,用不着寻找爱的借口。
  我前面的说法不太确切,世界上确实有许多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似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有了语言,便有音节的使用规律。
  日本人在学习汉语汉字之前,就有自己的语言。但后来,他们学习了汉语,用汉语改造了他们的语言。日本语里面甚至很多字都是汉语的发音。比如“茶”,读 qiǎ 或者和黎话的茶同音,还有如“散步”就和白话基本相同。日本文也是拿了汉字改造过来的。但这并不说日本语就是汉语,连汉语方言都不是,它是一套独立的语言和文字,有自己独特的语法,他们的语法,是符合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的。日本语里面还有许多英语的发音,比如“火柴”,他们的读音极似 match,但不能据此又认为日本语是英语的变种。
  再看朝鲜和越南,这两个国家以前也是使用汉字的,《大长今》里面就基本全是汉字。只是到了近代,他们为了脱离中国的影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爱不爱国,不在我们讨论之列.引用日语作例,我原本只是想体现出汉语的优势和
身为国人的担待,必须为汉语保持身正.日本文字来源于中国,这是事实,阁下说他们用汉语改造了他们的语言,让我想起阁下也曾说过的一些话:"西方人已经创造了“语法学”了嘛,中国人另外创建一套,难道也叫“语法学”不成?侵犯知识产权吧。"不知道,这样算不算侵犯了我们的知识产权呢?如果算,就算他们改成如何符合自己思维方式,那还是侵犯!如果不算,那么在语言文字上就说明拥有绝对自由性,语法,又岂是西方国家专利?
 
QUOTE(一种沉思 @ 2005年12月28日 Wednesday, 06:47 PM)
爱不爱国,不在我们讨论之列.引用日语作例,我原本只是想体现出汉语的优势和
身为国人的担待,必须为汉语保持身正.日本文字来源于中国,这是事实,阁下说他们用汉语改造了他们的语言,让我想起阁下也曾说过的一些话:"西方人已经创造了“语法学”了嘛,中国人另外创建一套,难道也叫“语法学”不成?侵犯知识产权吧。"不知道,这样算不算侵犯了我们的知识产权呢?如果算,就算他们改成如何符合自己思维方式,那还是侵犯!如果不算,那么在语言文字上就说明拥有绝对自由性,语法,又岂是西方国家专利?
[snapback]885482[/snapback]​



  日本人积极学习汉语,日本语有许多汉语的影子,但它不是汉语,日本语也有许多英语的影子,它也不是英语。语言在交流中发展,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的语言中就有许多现代的词汇是从日本语里引进的,这与知识产权毫不相关。不过我很奇怪,火柴读成 match,他们用音读训读把这些汉字读得乱七八糟,如何能记得住那么多?
  用什么音节或什么文字来指代某一物,确实拥有绝对的自由性。既然语法不是西方国家专利,那您为什么又说要抛掉它?语法真的使我们失去创造性了吗?难道我们真的必须砸烂全部规则才能找回创造性?
 
我们发肤受之于父母,但老子是老子,儿子是儿子!但你能说老子和儿子没任何关系吗?日本之所以也有许多英语的影子,因为在在日本的封建社会的后半期,西方文化也开始传入日本,特别是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文化在日本的渗透,以及世界科学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外来语占领了日本的语言世界.日本人学习能力强,却极健忘,侵犯中国的历史忘记了,难道你也要替他们遗忘掉语言来源于中国的事实?
你所说日本语言难题正是日本没有真正属于自己文字的难题!由于日语本身是一个不成熟不完善的语言体系,无法像汉语那样从容自如地妥善处理外来词汇,尤其是在日本公布了“当用汉字”、限制汉字在日语中的使用之后,使得日语在处理外来词汇的能力方面更加脆弱,尤其是面对当代科技日新月异,新的词汇蜂拥而来的局面,只好退回到“音译”这条老路上去。由于直接用日语的片假名记录外来词汇的发音,使得日语的外来语数量与日俱增。更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音译法,同一个外语词汇有几个日语外来语的现象也很普遍。这就使得外来语词汇成了日语语言学家面临的一大难题。
对此,日本人目前唯一的补救措施就是几年出版一次《外来语新词典》。这里似乎说长了!
关于语法和创造性,你确实是扭曲了我的意思的!我的任其发展,并不代表抛弃,是给语法于空间,给创造性于空间!西方语法的传入,失去的是国人自源创造的可能,况且,你认为西方的语法会完全符合我们的汉字语言吗?所以从这方面思考,最适合我们中国汉语的语法也许就在西方语法传入后停止了到来.幸而,国人还是在西方的语法基础上,也慢慢创造了许多新的语法!但这终究是在西方语法的再加工!如果你不承认汉语文字结构,或者词汇,或者语法的自由,那么,你该狠狠抵制"牛逼"、“蹦的”的出现!
 
只为凭吊故人!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