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建议开设“《冼夫人》专栏” (1人在浏览)

一个民族不能只推崇、一种文化
就像我们拿给世界的不要只是<茉莉花>

这是民族文化的狭隘性
电白不能只且仅有一个冼太文化
 
QUOTE(Todo @ 2006年04月01日 Saturday, 08:12 AM)
一个民族不能只推崇、一种文化
就像我们拿给世界的不要只是<茉莉花>

这是民族文化的狭隘性
电白不能只且仅有一个冼太文化
[snapback]1034987[/snapback]​


冼夫人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我认为其最重要的是表现在她的思想方面。浩如烟海的所谓《二十四史》中,有其一席之地,作为一个岭南人,不要说是女性,就是男性也是罕见的。杨家将里面的诸多女将史实并无记载,仅仅是凭借几本演义小说,其事迹几乎家喻户晓,致使一般读者认为史有其人。冼夫人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的事迹明明白白记载史册之中,有人认为:其功追卫霍,本领实实在在傲于须眉。这仅仅是将她称之为出色的军事家,是很不够的。冼夫人最核心的思想是爱国统一。当时冼夫人完全有条件自立为王,但她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搞独立,其爱国主义精神在今天来说同样是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的。台湾是我们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独分子数典忘祖,不惧世人之耻笑,花样翻新,叫嚣台独,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些所谓民主斗士,其精神境界似乎还比不上1500年前的一个女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冼夫人精神!
 
同意开设。。。
 
QUOTE(白色孔布 @ 2006年05月26日 Friday, 10:14 PM)
冼夫人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我认为其最重要的是表现在她的思想方面。浩如烟海的所谓《二十四史》中,有其一席之地,作为一个岭南人,不要说是女性,就是男性也是罕见的。杨家将里面的诸多女将史实并无记载,仅仅是凭借几本演义小说,其事迹几乎家喻户晓,致使一般读者认为史有其人。冼夫人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的事迹明明白白记载史册之中,有人认为:其功追卫霍,本领实实在在傲于须眉。这仅仅是将她称之为出色的军事家,是很不够的。冼夫人最核心的思想是爱国统一。当时冼夫人完全有条件自立为王,但她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搞独立,其爱国主义精神在今天来说同样是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的。台湾是我们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独分子数典忘祖,不惧世人之耻笑,花样翻新,叫嚣台独,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些所谓民主斗士,其精神境界似乎还比不上1500年前的一个女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冼夫人精神!
[snapback]1238705[/snapback]​


支持.
 
当我看到“书香门弟”如此冷落,感觉无比的惆怅;当我看到“书香门弟”上的什么“性”、什么“情”、什么与美女怎么样却如此受追捧,而传统文学却如此受到冷漠,我却深感悲哀!!
 
  崔伟栋的水浒情缘

  本报记者 吴小英 柯丽云

  一位只有高中学历、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从未在报刊上发表过只字片语,却写下一部15万字的《水浒人物札记》;作者还亲自动手,用工笔画为每篇章配插图。据悉,这在国内评论集书籍中尚属首例,可见作者文学与绘画之功力。书中对《水浒》人物的评述显现了作者极其独到的见解和思考,而自绘的插图栩栩如生,更是起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记者见到的这本深蓝色封面、以笔名东山佳木著的《水浒人物札记》(以下简称《札记》)为内部印刷版本,但此书已引起广东省文联省作协的关注,目前该书已交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省作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蔡运桂为其作序。

  《札记》的作者真名崔伟栋,现在是电白县麻岗镇粮管所一位普通干部。

  电白探访崔伟栋

  记者近日随市文联的同志来到电白县麻岗镇崔伟栋家中,便被眼前如世外桃源般的幽静所吸引。那宽阔的庭院,一小池水中点缀着假山假石,几只乌龟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一棵老树下,一张简单的桌子,几把塑胶矮椅,便是宾客聚集谈书论道的地方,可见主人的闲情逸致和散淡人生。

  如果不经介绍,我们几乎无法从眼前这几位既有镇干部、又有生意人当中认出哪个是崔伟栋先生,因为他既没有书生气,也没有我们想象的该是个知天命或古稀之老先生,满口之乎者也。他看上去约四十岁,衣着考究还挺时髦,红润的脸上浓眉大眼,看样子就不像写书做学问的,随行的一位文联同志说他倒像个事业成功的老板。

  他听到哈哈大笑,很热情地招呼我们,声音洪亮,言谈举止间,似有梁山好汉的豪爽率直,又有文人雅士的涵养和谦恭,不禁感慨茂名的确是个藏龙卧虎之地。

  据他本人介绍,他是站着写完这15万字《札记》的,常常一站就是一天半天。虽然家有两层楼房,但是卧室兼书房,习惯站着写作,躺着读书。他告诉记者在这部书问世之前,他从未写过任何文章,也未发表过一字半句,至于写《札记》的起因则是他打小就痴迷水浒的缘故,到最后结集成书,也都是很偶然的事情。

  十岁看《水浒》,读小学就“摆台讲古”

  今年45岁的崔伟栋,是土生土长的电白人,其父亲是位民间艺术雕塑师,专做镇上寺庙里的神像,崔伟栋的绘画基础就是由此启蒙。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大量临摹当时时兴的连环画。

  崔伟栋从小酷爱读书探求学问,在许多古典书籍中,尤其对《水浒传》痴迷。十岁时,他从哥哥那里得到一本很破旧的《水浒传》,就把它当宝贝似的似懂非懂地看起来。每看完一章一节,小小年纪的他就在就读的小学操场上讲给同学听,由于他讲得生动,还吸引了高年级的同学,甚至成年人围听。

  初中那年,他通过与母亲相熟的售书员购得一套内部发行的《水浒传》,这套《水浒传》便被他日日看天天读,以至滚瓜烂熟。

  1979年,崔伟栋因高考落榜,进入镇粮管所工作。他感觉自己从小就做的文学梦破灭,但他对文学的热情依然不改。他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经过比较,他感觉中国古典文学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学,由此将精力集中放在研读中国古籍书上。直到现在,读古典文学和用钢笔画画一直是他工作之余的最大乐趣。

  出书只是给朋友和自己看

  多年来,崔伟栋在读水浒其间,广泛涉略了不少古籍、文献,有正史、稗史、野史、杂记、各种历史演义和古典文学名著等,如《宋史》、《宣和遗事》、《武林旧事》、《梦梁录》、《说唐》等还对明代大学问家李卓吾、金圣叹有关《水浒》的论著作了研究。古籍学识的不断丰富,使他的文学修养不断提升,由此使他对《水浒传》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以及作者意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不知是否与长期研读水浒有关,崔伟栋性格豪爽率直,为人谦恭大方有学问,因而也结交了不少朋友,经常聚在他家中的树荫下说水浒论三国。由于他熟读古书,他常常引经据典,纵论古今。朋友都觉他说得有理有义,便劝他把说的写下来。崔伟栋也觉实在,就于2002年开始着手写,到2003年脱稿已有15万字,在朋友的帮助下结集成书取名为《水浒人物札记》。按崔伟栋所说,这书是给朋友和他自己看的。

  图文并茂的《水浒人物札记》

  书印出后经人引荐给省文联《广东文艺界》编辑郭小宁女士,郭女士读后觉得不错建议正式出版,就推荐给蔡运桂先生,蔡运桂读后“实在出于我的意料”。他首先被作者文笔简练、流畅所折服,评价他对《水浒》人物评述,夹叙夹评,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没有废话,显示其文学评论的功底。并赞扬了作者十分认真的治学态度。认为对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基层行政干部来说,能写出此书已难能可贵。

  《札记》共收入作者19篇文章和19幅插图,主要写《水浒》二十多个主要人物,并带出梁山泊众多英雄好汉及三教九流。蔡运桂在序中说到:读过《水浒》,再读《札记》,可加深对这部古典名著的理解,没有读过《水浒》的人,如果没有时间读原著,可节时省力读这部《札记》,则可基本了解《水浒》的概貌,认识那些活灵活现的典型人物。《札记》对二十多位主要人物的坎坷命运、英雄壮举都作了扼要介绍,对其性格特征也作了画龙点睛式论断。许多文章的题目就点出人物的主要特征。作者把宋江、鲁智深、李逵三个人的品格作了这样的区分:宋江的“假”,鲁智深的“实”,李逵的“真”,可谓一字中“的”。

  记者看到《札记》中精彩片断片不少,看出作者对《水浒》洞察甚微,他能指出《水浒》中描写不合理的细节。如鲁智深是不识字之辈却能在坐化前写了一篇颂子:“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余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作者认为这是《水浒》写作的“漏洞”。并认为《水浒》的要义在于晁盖与宋江的矛盾斗争上。从晁盖的一个“反常嘱遗”,揭示宋江是一个政治家、野心家、阴谋家。

  《札记》中还能把古典文学中某些细节描写作比较分析,判断其优劣。赞扬《水浒》描写武松打虎的精彩,又批评《水浒》“在描写神怪方面的技巧远不及”《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且生硬无奇,味同嚼蜡,显得可有可无”。作者从体裁、实写与虚写等角度分析文学意象的真伪、优劣,显示了崔伟栋扎实的文学评论水平。

  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札记》作者亲自动手,用工笔画根据特定人物性格及故事情节展开所创作了19幅插图。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在长篇小说中插图,而多数是小说作者请别人画的,作者亲自插图的也有,但作为一本评论集由作者亲自配图的几乎未见。可见作者逻辑思维与艺术思维并举,文学评论才能与绘画技巧交融,这在文学界,的确是不可多得的。
 

附件

  • 200503270083_28240.jpg
    200503270083_28240.jpg
    58.2 KB · 查看: 162
  • 200503270083_28241.jpg
    200503270083_28241.jpg
    70.5 KB · 查看: 198
  • 200503270083_28242.jpg
    200503270083_28242.jpg
    67.4 KB · 查看: 189
  • 200503270083_28243.jpg
    200503270083_28243.jpg
    124.9 KB · 查看: 186
  我市作家《水浒人物札记》出版

  《茂名日报・都市版》

  本报讯 近日,电白县作协副主席崔伟栋的《水浒人物札记》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广东省作协原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蔡运桂作序。它是我市首部公开出版的《水浒传》研究专著。

  《水浒人物札记》是崔伟栋十多年来研究《水浒传》的结晶。作者对宋江、武松、李逵、鲁智深、林冲等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形象内涵进行挖掘、梳理和升华,作者还将《水浒传》与《红楼梦》、《三国演义》、《金瓶梅》等古典文学进行比较分析,以新的审美视角和对历史文化的理解诠释《水浒传》,凸现水浒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质和美学价值。另外,作者还根据《水浒传》重点人物的性格与小说的情节创作工笔画十九幅为该书配图,图文并茂,给人鲜活感。(刘坚)


  读《水浒人物札记》有感

  在历朝历代,人们对《水浒传》都有过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明、清时代《水浒传》被认为是诲谣诲盗之作,列为禁书;五四运动之后,《水浒传》被称为农民起义的史诗;文化大革命后期又批《水浒传》、批宋江。《水浒传》之所以受到历朝历代的关注,主要是这部中国古典小说有着夺人心魄的语言魅力,缔造了一个个人物传奇。

  俗语“少不读《水浒传》”观点的基础是,《水浒传》中的 108将,从表面上看是一伙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绿林强人,把他们放回北宋末年那个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去考察,他们的行为又有着农民大众反抗朝廷、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意味,这是一种引人争议的“双重”身份。不能忘记《水浒传》是历史小说,书中的内容有一点历史记载,但大部分是作者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虚构的。“少”者或许并不可能分清历史小说中史实的“虚与实”,不读《水浒传》为好。当然,“少不读”也有“成则读”的含意在,这就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水浒传》的魅力,证明了《水浒传》的历史认识价值与美学价值,以及所需要的审美能力。我们发现金圣叹将《水浒传》全部进行了重新诠注,胡适之著有《<水浒传>考证》,张恨水对水浒人物有赞有弹。文学巨人之所以选择《水浒传》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文学评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评论对象的价值上,《水浒传》无疑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评论对象。我的手边这本《水浒人物札记》,也有相当的含金量。虽然该书不是公开出版物,仅对十九个《水浒传》人物的性格、命运进行了详细评点,书的印刷和包装也显得朴实无华。该书的作者崔伟栋,听说是广东茂名电白麻岗粮管所的负责人,在文学界名不见经传。然而,很显然,作者对《水浒传》有着精当的研读,也熟知金圣叹等名家对《水浒传》的诠释,其文字能力也是值得肯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浪潮席卷文化领域,《水浒传》有了连环画、动画、电脑游戏、电视连续剧等不同的表述形式,水浒人物被夸张化、商业化、游戏化,人们在更多的时候,并不关注《水浒传》所具有的意义,并把“少不读《水浒》”等说法忘到九霄云外,更少有人去探究《水浒传》108将“逼上梁山”的意义、类型或者描写的艺术手法。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水浒人物札记》显得尤其难能可贵。

  尽管从文学评论写作的角度出发,《水浒人物札记》还可以写得条理更清晰、观点更中肯、理论含量更高,但我依然认为它是有价值的。
 
QUOTE(沙琅骑士 @ 2006年06月12日 Monday, 12:49 PM)
  我市作家《水浒人物札记》出版

  《茂名日报・都市版》

  本报讯 近日,电白县作协副主席崔伟栋的《水浒人物札记》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广东省作协原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蔡运桂作序。它是我市首部公开出版的《水浒传》研究专著。

  《水浒人物札记》是崔伟栋十多年来研究《水浒传》的结晶。作者对宋江、武松、李逵、鲁智深、林冲等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形象内涵进行挖掘、梳理和升华,作者还将《水浒传》与《红楼梦》、《三国演义》、《金瓶梅》等古典文学进行比较分析,以新的审美视角和对历史文化的理解诠释《水浒传》,凸现水浒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质和美学价值。另外,作者还根据《水浒传》重点人物的性格与小说的情节创作工笔画十九幅为该书配图,图文并茂,给人鲜活感。(刘坚)
  读《水浒人物札记》有感

  在历朝历代,人们对《水浒传》都有过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明、清时代《水浒传》被认为是诲谣诲盗之作,列为禁书;五四运动之后,《水浒传》被称为农民起义的史诗;文化大革命后期又批《水浒传》、批宋江。《水浒传》之所以受到历朝历代的关注,主要是这部中国古典小说有着夺人心魄的语言魅力,缔造了一个个人物传奇。

  俗语“少不读《水浒传》”观点的基础是,《水浒传》中的 108将,从表面上看是一伙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绿林强人,把他们放回北宋末年那个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去考察,他们的行为又有着农民大众反抗朝廷、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意味,这是一种引人争议的“双重”身份。不能忘记《水浒传》是历史小说,书中的内容有一点历史记载,但大部分是作者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虚构的。“少”者或许并不可能分清历史小说中史实的“虚与实”,不读《水浒传》为好。当然,“少不读”也有“成则读”的含意在,这就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水浒传》的魅力,证明了《水浒传》的历史认识价值与美学价值,以及所需要的审美能力。我们发现金圣叹将《水浒传》全部进行了重新诠注,胡适之著有《<水浒传>考证》,张恨水对水浒人物有赞有弹。文学巨人之所以选择《水浒传》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文学评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评论对象的价值上,《水浒传》无疑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评论对象。我的手边这本《水浒人物札记》,也有相当的含金量。虽然该书不是公开出版物,仅对十九个《水浒传》人物的性格、命运进行了详细评点,书的印刷和包装也显得朴实无华。该书的作者崔伟栋,听说是广东茂名电白麻岗粮管所的负责人,在文学界名不见经传。然而,很显然,作者对《水浒传》有着精当的研读,也熟知金圣叹等名家对《水浒传》的诠释,其文字能力也是值得肯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浪潮席卷文化领域,《水浒传》有了连环画、动画、电脑游戏、电视连续剧等不同的表述形式,水浒人物被夸张化、商业化、游戏化,人们在更多的时候,并不关注《水浒传》所具有的意义,并把“少不读《水浒》”等说法忘到九霄云外,更少有人去探究《水浒传》108将“逼上梁山”的意义、类型或者描写的艺术手法。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水浒人物札记》显得尤其难能可贵。

  尽管从文学评论写作的角度出发,《水浒人物札记》还可以写得条理更清晰、观点更中肯、理论含量更高,但我依然认为它是有价值的。
[snapback]1299694[/snapback]​


  本人从《广东文艺界》获悉,“沙琅骑士”所引用的《读<水浒人物札记>有感 》这篇文章是由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秘书长陈艳冰先生所撰。能得到如此高层次人物的好评,崔伟栋先生确实不是一位简单的人物。而在县级以下的小地方,出此人物更是奇怪......
 
QUOTE(白色孔布 @ 2006年06月15日 Thursday, 11:27 PM)
  本人从《广东文艺界》获悉,“沙琅骑士”所引用的《读<水浒人物札记>有感 》这篇文章是由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秘书长陈艳冰先生所撰。能得到如此高层次人物的好评,崔伟栋先生确实不是一位简单的人物。而在县级以下的小地方,出此人物更是奇怪......
[snapback]1306093[/snapback]​
 

附件

  • Image21.bmp.jpg
    Image21.bmp.jpg
    848.6 KB · 查看: 180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