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冼太夫人出生地经考证是在电白 (1人在浏览)

水手

小学四年级
注册
2005-11-17
帖子
273
反馈评分
0
点数
1
冼太夫人出生地,经上级专家多方考证,证实为原广东高凉郡山兜丁村(今电白县电城镇山兜丁村)。
高州人不服气,说这个结论是假的,硬坚持说冼太夫人的出生地是在高州。《茂名风采》这本书则含糊其词,称冼太夫人是“高凉(今茂名一带)人”。
 
没办法,这是因为电白太弱,它们认为,电白不配.
 
茂名有名气啊!电白在人家下面他们说是就是啦!这个说不过人家。
 
QUOTE(txn @ 2005年11月17日 Thursday, 02:55 PM)
没办法,这是因为电白太弱,它们认为,电白不配.
[snapback]831458[/snapback]​


这样子真的是没办法!
 
这有什么好值得骄傲的啊?就算是在电白出生的那又如何???
 
QUOTE(哥哥--LESLIE @ 2005年12月01日 Thursday, 07:55 PM)
这有什么好值得骄傲的啊?就算是在电白出生的那又如何???
[snapback]851854[/snapback]​


这不是骄不骄傲的问题,是是否尊重历史的问题,有人厚颜无耻到信口雌黄,就需要驳斥了。
 
QUOTE(哥哥--LESLIE @ 2005年12月01日 Thursday, 07:55 PM)
这有什么好值得骄傲的啊?就算是在电白出生的那又如何???
[snapback]851854[/snapback]​


你还不懂什么是无形价值.
 
2005年高州市冼夫人研究会论文集
冼夫人出生何处历史上早有定论

陈燕芳

对冼夫人的故里研究是研究冼夫人文化的一个重点,对冼夫人的出生地主要有三种观点:高州说、电白说和阳江说。近年来,在洗夫人故里的研究上,有一些地方的冼学研究者背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未有足够的论证的基础上,通过种种手段,硬是把冼夫人说成是自己家乡的,并对其他地方的冼学研究成果千方百计进行各种层面的封杀,这种“学术霸道”的做法已背离了冼学研究的初衷,是学术研究的悲哀。在这里发表陈燕芳同志的文章,是想在冼学研究上提倡百花齐放的精神,共同为冼学的研究出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冼夫人文化

  近闻,冼夫人出生何处,墓落何方,在学术界小部份人引起了争论。有高州说,是长坡镇雷洞村人。有电白说,是山兜丁村人。对冼夫人墓落何方,有多种说法,史书上也没有明确的详细记载,是一个千古之谜,未敢妄加评论。但对冼夫人出生何处,属何处人氏,历史上早有定论,不必置疑。
  冼夫人何处人氏?《隋书》曰:“谯国夫人冼氏者,高凉冼氏之女也……”。《北史》曰:“谯国夫人冼氏者,高凉人也……”。毫无疑问,冼夫人之出生在高凉,是高凉人氏。但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弄清楚当时何处是高凉,地域属何处范围。由于年代久远、迁徙频繁、变动也很大,就要从冼夫人出生年代,当时的行政区域设置以及史书上的记载来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寻找出真正的历史根据,作出正确的结论。
  冼夫人出生于公元512年,卒于公元602年,享年90岁。冼夫人出生的年代,是南朝梁代(502--557)初期,亦即是南朝梁代取得政权后的十年。
  据《广东省q地名志》载:“南朝梁设广州、新州、瀛州、成州、静州、泷州、建州、高州、罗州(今化州市境内)、东衡州、西衡州、南合州、越州、崖州共14州”。这样古高凉地区就有高州和罗州两个州。
  “高州下属有高凉、电白、杜陵、阳春、宋康、永宁、齐安、连江、海昌、南巴10郡”。
各郡下设县,不再详述。
  据2000年《电白县志》载:“南北朝时,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0年)从高凉析置海昌郡。海昌辖地在今电白地树仔镇、电城镇东北。梁大通中(528)析高凉郡置电白郡、南巴郡、连江郡等12小郡。兼置高州、统辖各郡、这是电白为郡名之始。今电白境属高州之电白郡、海昌郡、南巴郡、连江郡地”。
  1979年《辞源》修订本3335页记载:“电白,县名,属广东省汉高凉县地,南朝梁于此置电白郡、隋降为县,故城在今广东省茂名县东北(今长坡旧城)、明清皆属高州”。
  从以上史料看,尽管古高凉地域在历史上变动很大,但在南朝梁代的几十年里,划分是很清晰的。罗州已另立为州,自然不列入当时高凉的地域范围。原高州高凉郡的海昌、电白、南巴、连江等地亦从高凉郡析出设置为郡,同高凉郡一样,同属高州管辖之下,已不列入当时的高凉郡地域。可见,南朝梁代的高凉郡地域范围很小,显然就是今天高州市的东北偏西地区(不含南朝梁代电白郡所辖高州市地域)。
  《隋书》、《北史》记载冼夫人是高凉人,当然是指南朝梁出生于当时高凉郡的冼夫人。既然南朝梁代的高凉郡地域范围,是今高州市东北偏西地区,这样,冼夫人当然是出生在今高州市境内,冼夫人便是今高州市人了。
  有说冼夫人是今电白山兜丁村人,史书上没有这样的记载,查不到出处。新提出的观点,又没有充分的历史根据,难以令人置信。如《冼夫人在电白》一文中说:“冼夫人出生的山兜丁村就在连江郡境内”。“冼夫人故里的山兜丁村就在连江县境内”。但南朝梁代,连江与高凉各自设郡,同在高州管辖下,《隋书》、《北史》却没有将冼夫人记载为连江人,而是记载为高凉人,正是冼夫人出生于高凉、成长于高凉的历史事实所决定,是作者忠于史实的记载。冼夫人卒于公元602年,即隋仁寿元年农历正月十八日,而《隋书》、《北史》成书于唐代前期,相距时间仅是几十年。作者魏征和李延寿都是最接近冼夫人时代的人,最了解、最清楚冼夫人的历史事实,这是后来的专家、学者不能与之相比的。两部史书的作者都是大学问家、杰出的历史学家,其人品格高、处事严肃、认真,原则性强。特别是魏征,虽有杀身之险,亦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政见和主张,因而,他们记载冼夫人的史实是准确无误的,亦为后人研究冼夫人提供了可靠的历史根据。
  二00四年三月十五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写的《冼太传奇》序明确指出:“据史料记载及专家考证,公元512年,即南北朝时期梁天监十一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她出生于高凉郡俚洞村,即现在的广东省高州市长坡镇雷洞村”。又一次对冼夫人的出生地作了重新肯定。这对正本清源,排除疑点,弄清是非真相,是极其可贵的。
  一千多年前,权威的史学家已经认定冼夫人是高凉人,而不是连江郡人,今天电白山兜丁村又怎能沾上关系呢?历史上早已作出了定论,高州市长坡镇雷洞村才是冼夫人的出生地,是冼夫人的真正故里。         (作者:原茂南区袂花镇镇长)
 
高州还有人论证出原来冼夫人是说白话的呢。

冼英是黎族人的英雄,争来争去有什么用?电白、高州人都是闽汉、粤汉。
 
当时高州也是电白的一部分
就算你知道洗夫人是讲哩话的又怎样
 
(一)冼夫人时代的高凉与今高州无关



  高州古今的划分及与高凉的关系

--------------------------------------------------------------------------------


  人们都知道古时粤西有个高凉,也知道自古至今有个高州,但对高州古今的不同之处以及与高凉的关系知道的人甚少。下面就高州古今的划分与变迁及其与高凉的关系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一、高凉的由来
  何谓高凉?《辞海》(89年版)是这样注释的:“高凉,郡名,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孙权分合浦郡置,治思平(今恩平北),辖境相当今广东电白、阳江、恩平、阳春等县和茂名市地。西晋移治安宁(今阳江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曾改高州为高凉郡。”可见,高凉一般是指高凉郡。
  那么,历史上的高凉怎么来的呢?据有关史书地志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郡相当省一级的机构。当时,广东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一部分(电白、高州、化州、信宜)属桂林郡,南路属象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重划岭南郡县,粤西乃属新立的合浦郡的高凉县。高凉县地域为恩平、阳江、阳春、电白、高州(中部以南)、茂名市区、化州、吴川、湛江市区东部等,治所在今阳江市北大八一带。至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东吴孙权分合浦郡设高凉郡和高兴郡,今阳江、阳春东大部及恩平北的圣堂。阳西、阳春西部、高州南部、电白、茂名市区、化州、吴川、湛江市区东部为高兴郡地域,郡治广化(今阳西县城)西晋太康六年(285年),高兴郡并入高凉郡,地域为晋代的高凉郡辖地,郡治乃在阳江白沙。唐武德六年(623年)高凉郡被废,直至唐天宝元年以改为郡,这是最后一次置高凉郡,地域已西移,只辖良德县(武德五年划归高州,地域为今高州的古丁、深镇、大潮、东岸、大井南、曹江、谢鸡、新垌、根子及今电白的霞洞)、电白县(今电白的树仔、电城、爵山、岭门、马踏、望夫及阳西县的新圩、儒洞、沙扒等镇),郡治保安城(连江改名,即今电白马踏禄岳下村)。乾元元年(758年)高凉被废改为高州后,就再也没有恢复郡的建制了。
  二、高州的来
  1、唐贞观二十三年前的高州。
  岭南的州是何时设立的?据史载,东汉建安八年(203年)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地方政制始为州、郡、县三级。为了笼赂俚人渠帅,把俚区纳入郡县,南朝各代尤其是梁、陈两代统治者在粤西大量增设郡县,向俚帅封官,高州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设置的。据史载,当梁大通中(528年)首置高州,治高凉(今阳江西折沙),辖境相当今恩平、阳江、阳春、电白、高州东南部、茂名市区、吴川东部。原高凉地西部置罗州,地域为今的化州、吴川中西部、廉江、今高州西南部、湛江市区东部及广西博白、陆川、北流县相邻边缘地区,州治化州。此制一直延至隋初,冼夫人就是此时代人,隋大业年(607年),高州被废,至唐武德六年(623年)复置,州治仍在阳江,延至贞观二十三年(646年),高州治阳江达105年。
  2、唐贞观二十三年至民国前的高州。
  据《广东通史》、《旧唐书》载,唐太宗晚年为了削弱粤西冯氏的势力,在贞观二十年冼夫人孙冯盎卒后,于二十三年(649年)撤销高州都督府,把冯氏长期把持的高州地域分开,增置恩州。这样高州减少了恩平、阳江、阳春的地盘,同时又把高州州治从阳江迁往偏僻的山区的良德县,以分散冯冼家族势力。次年,永徽元年(650年)复置潘州。今高州的顿梭以南原茂名县地,吴川东部、电白麻岗以西原南巴县地被分出为潘州辖。高州地域只剩下良德、电白、连江三县(今高州、电白东北、东南部。与后高凉地同)。据清道光《高州府志》载,开元元年(713年),因唐玄宗登基,高力士是其庞臣,便把高州治所迁至高力士祖婆冼夫人故乡的连江县(今电白马踏禄岳下村州府。十四年(1381年)化州(原辩州)也划入高州府,高州府六属自此始。成化四年电白县迁治神电卫(今电城镇),高州府也从电白旧城(今高州长坡)迁治茂名县城(今高州镇)。至清代仍称高州府,建制与明代大致相同,辖地为一州六县、即化州县、茂名县、电白县、吴川县、信宜县、廉江县。
  3、民国以后的高州。
  民国初年(1914年),清代的府、州、厅被废改为道,高州府属高雷道,1920年各道撤消,县直隶省。
  新中国成立后,原高州府地域先后属南路行署、高雷专区、粤西行署、湛江专区(地区),治所已不在茂名城,而是在湛江市。
  1959年3月,茂名市成立,茂名县与信宜县合并,改名高州县,1961年10月,信宜县析出复置,茂名县改名高州县,辖地只是原茂名县三分之二。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制,高州县属于茂名市管辖。1993年冬,高州县改为高州市(县级),这就是现在的高州。
  三、高凉与高州的联系与区别
  1、凉与高州的联系。首先,高州是在高凉的基础上产生的。
  从秦始皇设郡县始至东汉末设州,州成为郡的上一级衙门。南朝梁高州设置时,高州的地域就是西汉高凉县及两晋、隋时的高凉郡的绝大部分属地,其次,在唐乾元元年前的高凉郡,除了南朝梁至隋初之外,其级别是和高州相同的,并几经更迭,时而称高凉郡,时而叫高州。这正是废郡制以后历代社会上还称高州为高凉郡,把高州混同于高凉郡的主要原因。第三、从南朝至唐贞观二十三年前,高凉郡都与高州同设治于阳江,从开元元年至大历十一年,高州与高凉郡同设治于连江县城,这又是人们把高州与高凉郡混同的又一个原因。
  2、高凉与高州的区别。一是高州与高凉郡在南朝梁至隋初是
  不同级别政区,高州管辖高凉郡县。二是年代和建制都不同。隋大业至唐天宝年间的高凉郡屯高州虽然同级,但年代不同,不是并存,而是相互更迭单独建制,在建制上二者也不同。三是高凉郡存在时间比高州短,只有401年,并且设立的时间较早,废制的时间也较早。从西汉元鼎六年设高凉县,东汉末置高凉郡,至唐乾元元年废高凉郡,离今已1239年了。而高州是在南朝梁大通中建置的,贞观末治所从阳江西移后,称制虽然各代有所不同,但高州的地区级建制一直不变,至民国初才被废除,而且高州之名沿用至今不变。因此造成不明历史沿革的人们往往把高州混同于高凉。
  3、综述上所述,高凉与高州,时代不尽相同,建制也不同。今高州与古高州是不同级别不同地域的政区。古高州不是高凉,今高州更不是高凉,冼夫人时代的高凉与今高州无关。

 
 

(二)麦英豪山兜之行的效应


  麦英豪山兜之行的效应

--------------------------------------------------------------------------------

  1995年2月27日,广东省著名考古专家麦英豪老先生率先文物工作者一行16人,到位于电白县的电城镇山兜管理区的冼夫人墓城进行考察。
  专家们在冼夫人墓城现场细致地踏勘了方圆2.13万平方米的墓区、近600米长的墓城墙遗迹,搜集、研究分析了散布于墓城区内的各种古代瓦砾和陶片,丈量了原墓碑P恋某叽纾考究了P恋氖质和所刻的龟甲文;又到娘娘庙内研读了原来作小学时被掩盖了、现在才清理出来的、镶嵌于墙上的6块碑记;并指导县、市博物工作者用现代测绘仪器勘测了墓城的规模;然后到电白县博物馆考究了前几年在该墓城区采集到的倒莲花石础、瓦当、狮足、陶片等文物和在霞洞冼夫人后代墓葬出土的墓志铭、铜镜、金钗等文物。
  麦英豪在教授一行此次考察山兜冼夫人墓活动虽然时间不长,但取得的考古科研成果却是显著的,对推动冼夫人研究活动的深入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麦老专程到电白考察山兜冼夫人墓的行为和麦老权威性的讲话再次为山兜冼夫人墓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麦老在考察结束时曾深情地说,我们是怀着对冼夫人十分崇敬的心情到电白来考察的,这次见到有关冼夫人的这么多文物,得到了不少收获,觉得很高兴。他还强调说,这此文物很珍贵,尤其那P粒因为它是隋物,是与墓葬同年代的东西;其余唐、宋、明、清的都有,这说明历代都曾有过维修或重修。P恋某叽绫群愈墓的还要大,榫眼之在,说明原墓碑相当大。此墓城之大,P林巨,及地面宏大的建筑迹象,说明墓主人的身份极高。在岭南,除西汉南越王赵佗之外,唯有冼夫人这么高的封号方能与之相配。把墓城、文物和史志、地方志的记载联系起来,可证此墓是冼夫人墓。麦老此番实事求是的科学论证为山兜冼夫人墓的真实性提供了无可置辩的证据。
  2、在麦老考察期间,茂名市、电白县的博物人员联合重新测量了墓地的规模。经实测计算,证实了清光《高州府志》关于山兜冼夫人墓城规模的记载是准确的。该志在“古迹”中载:“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城北十五里山兜娘娘庙后,土名鬼仔城,茔墓横直俱四十四丈五尺,碑佚,鉴石P劣檀妫离坟一十八丈。”以44。5丈计,墓城区面积应为198025平方尺,折合22002.78平方米。今经市、县文博人员实测为123×173(米),面积应为21279平方米,与《高州府志》所记载的仅相差723.78平方米。经查历代《电白县志》都没有“四十四丈五尺”的数字,可见《高州府志》所记载的这个极其宝贵的资料应是府志编纂人员实地勘测所获得的一第一手资料。如果山兜谯国夫人墓不为当时的高州知府等官员和参与个修志的茂名县秀才们所认许,他们在修志时会这样兴师动众地亲临百十里外的山兜墓地来测量,并郑重其事地记入府志吗?
  3、在此次考察中,市博物馆馆长梁农羲整理了山兜娘娘庙内镶嵌于墙上的、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四通碑文。这些碑文记述了几件与冼夫人有关的重要历史实:
  ①山兜娘娘庙的建置时间问题。高州某些人为了否定山兜娘娘庙是冼夫人故里庙,曾数次胡说什么山兜娘娘庙不是冼夫人故里庙,山兜娘娘庙为清道光黄姓、蔡姓人氏所建。然而这些碑文却告诉人们,清康熙、道光年间,黄姓、蔡姓人氏修缮娘娘庙时,于“墓前已有古庙两座”,而梁馆长考证现存的娘娘庙时也证实了“庙的墙体从墙基至1米高处,为砖石结构,隋唐青砖砌体清晰可辩。外墙约1米处以上为明清青砖所砌。”可见,山兜娘娘庙的始修年代应为隋朝,与墓城应为同时所建,后经唐、宋、明、清多次重修。旧庙幸存着根基是不可置疑的。
  ②这些碑文除了歌颂冼夫人“忠勇俱备,才节兼全,勋业著十州,血食绵千祀,实为古今来巾帼中所未有”的伟大历史功绩,还特别强调指出冼夫人“其钟灵则在神电,卜葬则在山兜”、“我冼太夫人坟墓,安厝山兜,历年虽久而P劣檀妫并非荒诞无稽者”的历史事实,再次印证了《高州府志》、《电白县志》等地方志书上所记载的“谯国夫人故里在山兜丁村”、“谯国夫人冼氏墓在山兜娘娘庙后”是准确无误的。
  ③为仪克中的冼墓题诗正了名。在梁馆长整理的四通碑文中有一通为诗碑,刻诗作8首,题材均为“访冼太夫人墓门吊古”。该诗碑的第一首诗便是仪克中所作,诗前有序,序曰:“秋日与郡芝房过山兜访冼氏墓,时奉宪采访金石。”接着便是仪克中的诗,诗曰:
  “会须割据可乘时,娘子军声百代知。却见两方传马鬣,遥思十郡拜娥媚。年深P琉秋草,夜静笙箫讶古词。共说尧天有潜德,阐幽人此赖丰碑。山西平阳  仪克中  墨农”
  仪克中诗后有两首和诗,都是陪同仪克中到山兜“采访金石”的电白县秀才邵咏和邵济所作。邵咏的和诗为;
  “石龙艳说策勋时,遗烈空山猿鸟知。黄土千年犹鼓角,红颜五代胜须眉。草封城垒余残石,烟锁林峦见古祠。才子多情真不忝,秋风徒倚觅荒碑。”
  此诗的“黄土千年犹鼓角”句有一注释,云“土人云:‘己卯秋,特明府正斋张鹾使苞塘树坟碑后,隐隐闻乐音者一月’。”清嘉庆己卯是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秋”,正是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重立冼夫人墓作此诗的见证人。邵芝房,名咏,字子言,芝房为其号,电白县树仔镇莘陂村人,清隆五十七年优贡,他人国子监读书时,授业于太史冯敏昌门下,后出任韶州训导。曾参加道光・《电白县志》纂修。咏博学多才,冯太史称他的诗、文为广东后来之秀。他的著作甚丰,其中《种芝山房文集》被收入《高凉耆旧文钞》、《高雷文献》、《岭南历代文钞》等文集;《广东文征》收入他的文章9篇,是高雷地区文人的著作选编入该书最多者。据碑文记载,仪克中是在道光三年(1822)秋“奉宪采访金石”时(仪克中任《广东通志》采访)而约旧友邵芝房(仪克中虽是山西平阳人,但他在番禺居住,又是道光十二年举人,因此早与邵有来往)一起“过山兜访冼墓”的。面对兜宫古墓,眼看着秋草掩盖下的P粒遥想着千多年前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诗人们怎能控制得住对冼夫人的崇敬之情报呢?“共说尧天有潜德,阐幽从此赖丰碑”便从肺腑中迸发了出来!这便是流传了100多年有的仪克中《访冼夫人墓门吊古诗》。又幸得山兜贡生黄曙光及时(于道光五年春)地把这些诗作刊刻于石上,又镶嵌在娘娘庙的墙中,这样才为历史留下了真凭实据。
  ④由于受到麦老对山兜冼夫人墓考察的启发,电白县一些冼夫人研究工作者,如陈德藻、林木茂、刘国光等也在近期前往位于电城镇西街的明朝所建的冼夫人庙遗址进行考察,终于也搜集到三块碑文。这三块碑文的年代分别为清顺治十七年(1660)、康熙五十四年(1715)和道光二十一年(1814)等。碑文除了用较大的篇幅歌颂冼夫人“知大义,禀朝廷”,使“岭南十余州不罹锋镝”的丰功伟绩及记述冼夫人庙的重修情况外,还着重记述了“冼夫人生于电”,“夫人与父若兄,夫若子,皆世世长其土者”,“电为夫人父母之邦,生长之地”等史实。对冼夫人的故里问题又增加了新的历史根据。
  由此可见,麦老先生这次考察山兜的效应是非常巨大的,通过将出土文物与史料、地方志资料相结合,以互相印证的方法,再一次证明了冼夫人出生于山兜丁村,死后葬于山兜之原,是不可置疑的历史史实,冼夫人故里、墓葬的研究导正了航向。
 
九十年代的流行语:电白人玩银纸,高州人玩报纸,化州人玩橙子.......这说明高州人用“理论”去争取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很强。
 
就我个人认为,不论何事,茂名都欠公信力。
 
山兜出土的隋代文物来了!
 

附件

  • 20040811suolue.jpg
    20040811suolue.jpg
    66.2 KB · 查看: 306
冼夫人是少数民族的吧?
如果真的如此,又真的是电白人,那说明我们抢了人家的地盘,现在还要抢人家的祖先。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日本人不尊重历史呢?
 
QUOTE(eCat @ 2005年12月07日 Wednesday, 10:23 AM)
冼夫人是少数民族的吧?
如果真的如此,又真的是电白人,那说明我们抢了人家的地盘,现在还要抢人家的祖先。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日本人不尊重历史呢?
[snapback]860247[/snapback]​


这种说法欠妥。一、我们尊重历史,但没有说她就是我们的祖先,我们要为她找到真正的家,这和日本人不尊重历史是两码事。二、大家都知道有敬土地公的习俗吧,土地公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但敬土地公的其中一个意义就是,当我们的先人来到一个地方计划定居的时候,发现这地方原来已经前人开垦,为了表示对前人的尊敬,因不知道他们是何许人也,就立个土地公来拜;冼太夫人是开拓电白的前人,而且不是一般的开拓者,是她那个时代的英雄,是对国家和民族都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人物,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地崇敬吗?
 
QUOTE(eCat @ 2005年12月07日 Wednesday, 10:23 AM)
冼夫人是少数民族的吧?
如果真的如此,又真的是电白人,那说明我们抢了人家的地盘,现在还要抢人家的祖先。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日本人不尊重历史呢?
[snapback]860247[/snapback]​


汉奸语气!
 
QUOTE(eCat @ 2005年12月07日 Wednesday, 10:23 AM)
冼夫人是少数民族的吧?
如果真的如此,又真的是电白人,那说明我们抢了人家的地盘,现在还要抢人家的祖先。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日本人不尊重历史呢?
[snapback]860247[/snapback]​


鄙视你!楼上说得不错,汉奸语气
 
我最近在写一部有关冼夫人的书,在这过程中查找了大量资料,其实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表明冼夫人是电白人。
 
QUOTE(三角墟粉丝 @ 2005年12月08日 Thursday, 11:44 PM)
我最近在写一部有关冼夫人的书,在这过程中查找了大量资料,其实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表明冼夫人是电白人。
[snapback]860898[/snapback]​


支持壮举!!!
 
QUOTE(三角墟粉丝 @ 2005年12月08日 Thursday, 11:39 PM)
鄙视你!楼上说得不错,汉奸语气
[snapback]860897[/snapback]​



您找了那么多资料,我的两个假设究竟是不是吧?如果是那就是事实,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她的后人被人赶走时,大概也是流着泪离开心爱的故土的吧。在那个年代,土地就是打来的,这和汉奸没有关系。如果冼夫人的后人在旁边成了另外一个国家,恐怕您研究历史时又会为我们的先人的这一壮举感到荣耀了吧。
=======
据说当年日本人打死张自忠将军时,也是敬礼加厚葬的,那不也是敬了“土地公公”了吗?

古代的人类始终没有摆脱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抢了就是抢了,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呀。
 
QUOTE(eCat @ 2005年12月09日 Friday, 09:20 AM)
您找了那么多资料,我的两个假设究竟是不是吧?如果是那就是事实,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她的后人被人赶走时,大概也是流着泪离开心爱的故土的吧。在那个年代,土地就是打来的,这和汉奸没有关系。如果冼夫人的后人在旁边成了另外一个国家,恐怕您研究历史时又会为我们的先人的这一壮举感到荣耀了吧。
=======
据说当年日本人打死张自忠将军时,也是敬礼加厚葬的,那不也是敬了“土地公公”了吗?

古代的人类始终没有摆脱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抢了就是抢了,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呀。
[snapback]861012[/snapback]​


好像醉酒的人在说话,胡言乱语,不知所云。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