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湖南24名“高考状元”现状调查:大多已湮没无闻 (1人在浏览)

异乡飘零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9-02-08
帖子
5,478
反馈评分
202
点数
101
7月10日,湖南高招开录,在无数考生和家长(微博)绞尽脑汁想怎么填个好志愿、上个好大学时,高考(微博)状元却成了各大名校争抢的对象,让无数人艳羡不已。“高考状元”这个光环到底能保持多久的光鲜?本报综合有关数据,调查了1977年至1999年湖南24名状元的职业状况,竟发现无一人成为所在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甚至大多已湮没无闻,有的成了全职太太。

  “高考状元”为何难成“职场状元”?状元人生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教育弊病?本报特地展开调查。
 
状元人生

珍藏的“状元”

竖立的发型、黑框眼镜、黑底衬衣上印着白色的祥云纹、黑西裤、黑皮鞋,展现在记者面前的龙赞如他的思想一般新潮。一见面,龙赞从白色的肩包中拿出了一叠报纸的复印件,最上面一份是1985年8月8日出版的《湖南广播电视报》,这是他毕业后特地从图书馆复印珍藏着的。在头版头条处,模糊印着:“文科"状元"由湘潭市十一中的杨锟夺得,成绩是519分。隆回县一中的龙赞以547分的高分夺得外语冠军。”

“我才是那年真正的文科状元。”龙赞和记者反复强调:“上世纪80年代初,学校高考分文科、理科、外语三类,考试科目都一样,我的总分最高,是实质上的"状元",只报道外语冠军是不够的。”
 
分歧的人生

当年的龙赞,顺利进入了复旦大学中文系,一方面是他想当一名作家,另一方面在他看来:“上海不仅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城市,更是一个比较前卫的城市,它的一举一动皆是时代的风向标,我是状元就该去这种地方。”然而,进入复旦仅半年,因为曾作为状元“优人一等”的感觉不再,龙赞产生了思想动荡,开始质疑起中国的心理教育问题。

随后,在听了几场中西方教育学专家在华东师大的专场讲座后,龙赞决定:我要转学,要做中国教育界的权威。1986年,龙赞转入华东师大,1993年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至上海某师范大学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工作。

迷失的方向

正当龙赞准备大展拳脚、在教育行业有所建树时,“下海”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看着同学们开始成为弄潮儿,他蠢蠢欲动。

1994年,龙赞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并在对外经贸大学研究院学习了三年的“市场营销”。

1997年,龙赞和同学一起创办文化传播公司,出版直销畅销书,很快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但昙花一现后的1998年,国家大力打击非法传销,直销也划入打击之列,公司被迫转向,但方向从此不再明朗。

2000年,龙赞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亲子教育”概念,并将公司更名为东方穆迪亲子教育研究所。

2004年,龙赞再次转移了公司的主营业务,成立企业管理咨询顾问公司。

如今,45岁的龙赞已沉浸在商海十余年,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名学者,在他的每一份简介里,第一头衔也都是“亲子教育学专家”。当然,每份简介的第一句话都是“1985年湖南省高考状元”。
 
调查

30名湖南历年高考状元能查到职业状况的仅9人

“大多数高考状元已湮没无闻”

云南教育厅长罗崇敏一共研究了1977年到2009年32年来全国的124名高考状元,他在6月25日公开发表调研结果:“他们一个都没有成为所邮轮耙盗煊虻牧炀宋铩!蔽薅烙信迹缭2007年,中国校友会网课题组负责人、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公布了中国首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的全国近400名高考状元,鲜有领军人物。

高考状元难成职场状元

7月11日,中国校友会网总编、“高考状元研究”课题组专家赵德国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课题组调查了自1952年至2011年全国范围内的1400名高考状元,现有的职场状元名单中出现了高考状元的身影(两院院士),但交集非常少,且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高考状元。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高考状元无一人成为职场状元。

大多状元已去向不明

其中,课题组还调查了湖南自1977年到2011年的高考状元73名,其中1977年至1999年的高考状元有30名,但和其他省份相比,能查到职业状况的状元仅9人。“大多数高考状元都已湮没无闻。”这让专家非常困惑。

随后,本报记者依据这份数据核实了1977年至1999年间24名高考状元,在24名高考状元中,9人职业状况去向不明,在已核实工作去向的5人中3人从事科研工作,仅一人从政,无一人经商,且无一人成为所从事工作领域的领军人物。核实工作去向的5名状元中,现在的职务分别为湖南师范大学公管院教授、湖南潇湘技师学院党委书记、亲子教育专家、凤凰卫视记者、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教授,无一人成为所从事职业的领军人物。另据记者了解,1988年的湖南文科状元已成全职太太。
 


高考未必考出真状元

“任何时代都有选拔人才的指挥棒,只是指挥棒是否科学而已。”在龙赞和其他教育专家看来,导致高考状元成不了职场状元的关键原因是高考这根指挥棒并不科学。

“目前的高考选拔机制更侧重于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能力水平的考核不够。”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丁道群认为,真正的状元应该知识储备与能力水平齐头并进。现有的选拔机制未必能考出真“状元”。

“当然,状元要成为领军者,也需要时间。”丁道群表示,根据国外研究发现,不同学科领域成功的高峰期不一致,一般自然科学专家需要敏捷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在35岁左右最容易出结果;而人文社科类专家需要深厚的底蕴,需要的成功时间比较长,一般在45岁以后。

状元大多情商低

“在中国,"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职场。”丁道群解释。“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做得最好的20%的员工和最差的20%的员工,他们的智力水平是一致的。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性格、人际关系、情绪调控力和坚强的意志。” 湖南大学教科院副院长姚利民亦表示,个人在职场成功的关键因素不在智力,而在于个性、情绪智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状元也一样。

“在中国的中学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分数,忽视了性格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丁道群指出。

而据中国校友会网高考状元课题研究组专家调查的1400名高考状元,发现大多数内向、高傲、情商低。“封闭的环境,加上老师、同学对于学习好的同学比较包容,容易将他们打造成"温室的花朵"、"象牙塔内的状元"。如果未在大学调试好,进入社会后短期内将很难适应,对社会的理解、接受度也不高。”
 
现在的高考状元大部分是记忆的机器。
 
电白县目前大力创办教育强县,究竟以什么为强?衡量强的标准是什么?
 
有个调查说过,那些“神童”,包括十岁左右读大学的那类,很多成年后也是碌碌无为。。。。
 
出到社会后,做人所需要的知识只有20%来源于书本。
 
论坛很多老师,平时对教育说得头头是道,怎么对此没有任何评论?
 
QUOTE(异乡飘零 @ 2012年07月12日 Thursday, 10:51 PM)
论坛很多老师,平时对教育说得头头是道,怎么对此没有任何评论?
[snapback]3388976[/snapback]​


是谁看一个学校是否优秀就是看高考考上多少青华北大,重点本科,上线率,分数高不高?
是谁看一个教师好不好,就看他班的成绩好不好,排名高不高,考上多不多?
是谁。。。。。。。。。。。。。。。。
 
高分未必英雄,低分未必豪杰,一次的好运和成功不代表你永远成功,某时失败不代表永远失败,在某一方面成功不代表你方方面面都成功。人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永远保持上进心才是成功的动力,没有上进心,你连所有的边都擦不上。
 
高考状元只说明书读得好,就不说明工作就一定干得好;工作做得好,不一定钱挣得多;.......
 
QUOTE(成成 @ 2012年07月12日 Thursday, 11:41 PM)
是谁看一个学校是否优秀就是看高考考上多少青华北大,重点本科,上线率,分数高不高?
是谁看一个教师好不好,就看他班的成绩好不好,排名高不高,考上多不多?
是谁。。。。。。。。。。。。。。。。
[snapback]3388994[/snapback]​


家长?领导?
 
教育要反思,社会就不要反思?
状元之所以成为状元,因为他们的努力和思考有正确的逻辑来认证,而社会的一切就不是了。
你不见那些情商高,智商低的人在班里叫得最响?
社会也要思考一下:
为什么是状元不行?
状元如果不行,他如果又可以成为状元,
为什么不说一下:劣币驱逐良币?
 
中国也许不够重视知识分子,知识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有知识的人也不能人尽其才,我有时用经济知识为我父亲赚了不少钱,但他从不认为是知识赚钱而感谢我一句话,或给一丁点奖励,其他人可想而知。中国人喜欢内斗、官斗,热衷于钱和利,以钱和权作为成功的标志。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眼里,中国人什么都不信,只信仰金钱,作为一个民族如此短视,必将后患无穷。
 
上有网友说得不错,为什么要教育反思?

高考状元在某科拿第一说明他有这方面的天赋,一个人本应成为物理学家却成了给私企打工的小白领,这个真不是教育的事、
 
中学的学习方式和大学不同,能在中学阶段取得好成绩的如果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最终只能跟其他所谓半吊子或差生一样勉强毕业,同时回到起点--也许人家招聘的时候会倾向于名牌大学,但如果没实力,最终同样会被淘汰。
我知道有个名牌大学的法学研究生考上某地方中级法院,工作了几年都无法听懂地方方言,和同事都无法沟通,更别说和当地群众了,只能做个小书记员帮人打打下手。这样的知识分子,叫人家怎么重用?自己又不敢辞职再作其他考虑,只能这样了。
 
我崇尚自然法则:适者生存。

本来这一切都不应该是任何人的标签,我们却标签了。
 
一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条件综合的结果。不能将一个人的成功简单归结为教育的功劳,也不能将一个人的失败归结为教育的失败。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