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对于中国英语的小小看法(转) (1人在浏览)

中X弹又来了
 
QUOTE(kimwindy @ 2005年08月31日 Wednesday, 04:06 PM)
中X弹又来了
[snapback]651912[/snapback]​


因为"钟X丹"有对人名誉权的侵犯,所以改个名字...希望大家可以认得我
 

附件

  • av-8942.gif
    av-8942.gif
    9.7 KB · 查看: 147
  • av-5678.gif
    av-5678.gif
    47.1 KB · 查看: 146
QUOTE(Waiting Yu @ 2005年08月31日 Wednesday, 01:43 PM)
It's not a little long . It's very long.
No free time to read it all.
[snapback]651576[/snapback]​


太长了,我也没有读..
不过肯定是对中国英语教育的批评的文章
 

附件

  • av-5678.gif
    av-5678.gif
    47.1 KB · 查看: 144
  • av-8942.gif
    av-8942.gif
    9.7 KB · 查看: 136
QUOTE( @ 2005年08月31日 Wednesday, 12:30 PM)
没人理你的说!
[snapback]651294[/snapback]​




那我一个人为你鼓掌``
 
QUOTE(№绿豆冰≯← @ 2005年08月31日 Wednesday, 12:27 PM)
支持全球普及黎话
[snapback]651274[/snapback]​
 
QUOTE(kennylee @ 2005年08月31日 Wednesday, 04:44 PM)

[snapback]652045[/snapback]​


反对
 
笔者对中国英语教学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带过多的质疑成分,对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对英语作出的教学改革理解也非全面。国际化程度以及语言环境之间的关系,笔者分析得非长透彻。然而,实际上,在一个不可能孕育出优良的英语语言环境的国家里,难以要求教育部门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教育部门能够做到的只是通过英语教学来使学生适应社会对于市民的英语要求。

中国教育主管部门近几年已经认识到,在已经进行英语教学的那么多年来,英语学者对英语学习已经有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也就是说,人们对与英语学习的认知产生质的变化。然而教育主管部门在很多方面已经进行或者计划进行的改革上也是顺从这种变化而进行的。例如,在研究生入学的英语考试中,抛弃了过去或者说是现在高考采用的托福英语水平考核模式,而更注重的是考核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和语言逻辑理解和运用能力。而笔者只是在过去多年我们走的路中找弊端,而非着眼现在或者未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正在进行或者将会进行的教学改革。国家教育部门还拟订了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取消非英语专业英语试必考的规定,让学生们花更多的精力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

本人同意国内对英语热应该降温。实际上,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并入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就是一种进步。国家教育部随着这个举措提出了大学生与社会人士英语水平的统一衡量,从侧面降低了对大学生英语基本水平的要求。英语热,很大程度上是有媒体与及市场经济造成的。因此国家教育部的几项教育改革降低对大学生的基本英语水平要求,在降温上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近几年普遍的大学生里,口语比过去几年大学生明显要好,但是读写能力却没有提高。本人同意应该重视读写能力上的提高,但是却不能忽略口语的重要性。总不至于一个学了多年英语的学生,连基本的简短的日常对话也不能完成,这样就真是悲哀了。笔者不应对国家教育部吹毛求疵,在如此恶劣的英语学习环境下,国家教育部能走到这一步以可比走蜀道;在如此恶劣的英语学习环境下,还能涌现出一批高层次的英语人才,我们应该在此看到希望,并支持国家教育部,而非过多的像香港非典问责团的时候诸葛的责难。
 
QUOTE( @ 2005年08月31日 Wednesday, 11:50 AM)
cx.gif
可能有点长,有兴趣就看完吧!――――
一、强调了20多年的英语口语为什么上不去?
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提倡英语“听说领先”了,这20多年来对英语口语的强调是有增无减,最近教育部又把它列为教改目标。为什么英语口语强调了20多年还上不去?这个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不是教师不努力,也不是教学方法问题(中国教育界引进的英语教学法之多是没有其它任何一个国家比得上的),而是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由于真假语言环境对一个人的口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其在头脑中留下的记忆痕深浅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学习效果完全不一样。(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和同胞说话要故意使用英语显然不是一件自然、愉快或令人兴奋的事)中国国内真实英语环境的缺乏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先天致命伤。我们不妨看一下中国最大最开放的城市上海,其常住外国居民人口迄今为止也仅占全市常住总人口的1%都不到(美国纽约的这个比例高达20%)。其它城市及全国的这个比例恐怕只有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都不到。很多大城市无法组建英语接警台,不是因为没有口语人才,而是因为一年也接不了几个警,没有这个必要。(即在缺乏学习环境的同时也缺乏应用环境。不成为殖民地,英语是不可能成为中国人的第二语言的。)我们还可以再看一下国内某大城市的对外贸易学院,其近万学生的校园里很少能见到外籍教师。将来要从事外贸工作的大学生的语言及专业教学工作几乎都要由没有出过国的中国教师来承担。学生学口语的最佳场所也只是“英语角”。这样的条件英语口语怎么上得去?(在美国,外语课都是由本族语教师或到语言所在国生活、进修过的教师担任的。在美国,你是看不到美国人在当地跟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学中文的)
说到底,口语(说话)是社会活动的产物,不是实验室、课堂的产物,也不是“英语角”的产物。革命导师马克思本人的英语口语就是在大英帝国的国土上学的,是跟地道的英国人学的,而不是在德国课堂上跟土生土长的德国人学的。(而且德语和英语还是同一语系的)在非真实语言环境中学口语,其效果就像没有水在空气中学游泳,只有极少数天才能较快地学会学好。对一般普通人来说,即使能得到最优秀教练的指导,其效果还是少、慢、差、费,事倍而功半。所以如果说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不如人意,那是因为中国的国际化、现代化程度(根据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中国的二次现代化指数仅为31, 而瑞典则高达111) 还远远达不到那个水平,英语口语学习的客观条件太差。要想全体中国学生在现有的artificial(假的)语言环境里真正学好英语口语,即使应用最先进的教学法再折腾20年也未必会有什么结果。事实上,中国外语界过去20多年奋斗的结果就是在中国大上英语口语运动“不可行性研究”的实践结论。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外商投资的增加并不对等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就好像学校数量的增加并不对等于教育水平的提高一样。

二、英语口语并不等于素质,也不等于中国大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及主流媒体片面强调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有意无意地贬低书面英语知识,把英语日常口语能力等同于素质教育。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特别是在中国的国情下。我们知道,卢森堡人几乎人人会说三、四种语言(法语、德语、卢森堡语混合语),我们是否可得出卢森堡人个个都是高素质的结论?印度贫民、菲律宾农民能说英语,他们的素质是否就比中国人高?口语流利的英语导游的素质是否就比不会说英语的科技研究人员高?为什么印度、新加坡、甚至香港地区的一些行政长官能用英语作即兴演讲?那是因为他们有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为什么中国的国家领导人不能用英语作即兴演讲?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英语口语水平与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并不成正比。如果说英语口语好就等于素质高,那英美人岂不是人人生而优秀完美了?英美人岂不是天生的优等民族了?
对于将来要接待外国客人的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无疑是一种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的中国大学生、研究生来说,由于中国的国际化程度有限,他们毕业以后很少有机会和外国人面对面直接打交道或真正生活在一起,所以英语日常口语未必是他们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他们来说,对英语资料、文献的顺利阅读与正确翻译要远比用英语指路、问好更为重要。毕竟,正常人接受的信息有8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特别是先进科技的交流更依赖书面英语的方式。我们的国策是“科技兴国”,不是“英语兴国”,更不是“英语口语兴国”,中国大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应该体现在哪里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一名外贸学院的学生因为英语日常口语流利顺利地通过了英语口试,并且成绩优秀,但他看不懂或只能部分看懂,有时甚至还经常误解英语经济学及经济法法律、法规、术语,没有能力也不敢和英美人在反倾销或知识产权官司上对簿公堂,(现在这种所谓口语过关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那些在国内拿到口译高级证书的学生中有几个是真正能在打国际官司时派上用场的?)你说他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究竟算好还是算不好?现在国内强调英语口语即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做法只会促进口语的“应试教育”,用大量的投入来培养服务生,其后果比书面英语的“应试教育”更糟。
说到底,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什么是一个人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因人而异,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更不能由教育部来一刀切。但现在“在虚假的语言环境里学说话”竟成了中国大学英语的共同特点和教改亮点,岂不笑话?

三、对英语口语重要性的强调要实事求是
英语口语水平高往往(并非绝对)是国际化程度高的一个自然的副产品,但反过来英语口语水平高却并不能直接导致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有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基本的因果关系。但国内媒体对英语口语重要性的强调往往言过其实、夸大其词。比如上海一家大报在2003年的一些理论文章中指出,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衡量标准,其中之一是其居民人口的40%要能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同时,该文又肯定日本东京为世界级一流国际性大都市。这就是说,东京有40%的居民能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对此,去过东京的人都说这是谎言。其实这种所谓的衡量标准只不过是个别英美人的一面之辞。英语现在还远远不是世界语,它要成为世界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超级英语大国美国周边的一些邻国除加拿大外都不通用英语)我们没有必要更没有义务过早地、盲目地帮着去拔高它、促进它。再说,上帝也并不希望英语成为世界语,如果抛弃我们的自卑心理,我们有理由相信,若干年以后汉语也完全有可能替代英语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媒体还把大学生应聘外资企业的失败归罪于所谓的“哑巴英语”。其实,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招聘并不取决于你们的英语口语水平,而是取决于它在华投资规模的需要。它要招10名雇员就招10名,决不会因为你们英语口语好而多招一名。这10个名额你们自己去竞争吧,贬值不贬值是你们的事。事实上,外资企业大多聘用有国外留学背景的华人青年当代理人。因为他们更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更熟悉国际商务游戏规则,更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他们的口语才真正派得上用场。而国内靠“大胆开口”、“疯狂英语”通过千百遍死板的条件反射训练培养出来的英语口语“人才”大多只能进行低层次的日常交流,派不上大用场。所以即使你的英语日常口语再流利,代理人的位置也轮不到你。
但媒体的力量是惊人的,在它长期、反复的宣传下,错误的观念也会“深入人心”。据报道,最近有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本科生专业课、书面英语都考得相当不错,(应该说是当研究生的好材料)但就因为英语口语不好而落选,最后反而让专业课、书面英语不及他而口语成绩好的考生考上了。学有专长的学生因为所谓的英语口语不好而遭淘汰,这种事若让蔡元培先生知道是会很痛心的。而事后,这位落选的考生还表示“很服气”,因为他承认“自己的综合素质、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如人”。但该考生报考的却并不是英语专业,而是理工科专业,凭什么一定要求他英语日常口语流利?应付这样的“素质考试”,建议考生考前到对外宾馆服务三个月或到封闭式强化英语口语培训班学习两个月,你就很可能会被考官认为素质高而予以录取了。
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英语口语巳成为一种众人向往的“小资”标志兼先进的“大众文化”代表,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需要。英语学习巳丧失了其真正的价值和本来意义,成了束缚中国人手脚、桎梏中国人思想的工具,而真正得利的却并不是我们自己。

四、 不要盲目贬低、伤害自己,不要随意混淆、偷换概念
语言学与心理学关系密切。被教育界领导及媒体称为“哑巴英语”的中国学生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哑巴。在真正需要的真实环境下,他们中大多数人往往还是能用英语作简单交流的(毕竟他们在学校学的是有声英语。与过去相比,语音设备条件也越来越好),只不过因平时缺少实战练习,不能形成说的习惯,会反应较慢,显得紧张结巴或表达不太清楚。也就是说,在他们身上始终存在着一种可以较快开发的隐性的听说交流的能力。但由于媒体对“哑巴英语”的强化宣传,不但公众接受了这种说法,而且连学生自己也以为自己是真正的“哑巴英语”,造成了这方面的自卑感与胆怯心理,在中国学生原本谦虚内敛的性格上雪上加霜,完全丧失了他们用英语交流的自信心。媒体这种不实而自卑的宣传实在是一种不明智、不负责任的做法。事实上,中国过去培养的几十万所谓的“哑巴英语”大学生出国以后有几个是因为英语口语过不了关而打道回府的?恐怕几乎没有。因为他们有较扎实的英语文化基础,有隐性的口语能力,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在国外真实的语言环境里突飞猛进,不但很快闯过了语言关,而且在国外生活、学习得很好,甚至建功立业、成名成家。媒体报道的打道回府者实际上不是“哑巴英语”,而是“文盲英语”。“文盲英语”与所谓的“哑巴英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随意混淆。
国内媒体在介绍宣传名人时如有可能总要添上一句“讲得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以显示他们素质之高及英语口语之重要(如对英若诚、宋美龄的介绍)。但媒体闭口不谈他们的流利英语是如何学成的。其实英若诚是从小在教会学校跟洋人学的,宋美龄则从小在美国读书,她在美国居住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英语不流利才怪呢。现在中国国内学生有他们这样的条件吗?
此外,中国教育界还把美国国内对非英语移民子弟的英语教学模式当作先进模式介绍到中国课堂英语教学中。其实这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因为那些到美国生活的移民子弟已经完全生活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中了,他们周围的人几乎都真正使用英语交流,而中国国内学生则根本没有这种真实的英语环境。所以这两种英语学习是没有可比性的。甚至还有媒体把在国内学英语的中国学生(没有真实语言环境)和在中国学汉语的美国留学生(有真实语言环境)进行比较,指责中国学生“哑巴英语”开口能力差。这种指责实在可笑。难道你不知道和这种美国学生比较的应该是中国在外的留学生吗?假如要美国学生在同样的条件下学汉语,恐怕其结果也同样会是“哑巴汉语”,因为美国人决不会傻到抛弃自己的专业去学什么“疯狂汉语”。

五、中国缺少的是高层次英语人才,不是“非驴非马”。“大炼钢铁”后果堪忧
中国进入WTO以后最需要的是能够真正与外国人谈判、交涉、打官司的英语书面语、口语精英人才。只有依靠他们才能减少不公平贸易、对抗西方国家转嫁经济危机,才能反倾销、争出口、反技术壁垒、打知识产权官司,甚至在国外多办跨国企业挣洋人的钱。这也就是说,中国当前最需要的是高层次的英语人才,也即英语人才的优质钢、特种钢。所以,高层次英语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但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却忘记了国家的这一根本需要,不是狠抓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而只把眼睛紧盯着并非专业的大学公共英语的口语上。真是该抓的不抓,不该抓的狠抓。
能说几句简单的日常英语使来华投资、旅游的外宾感到方便仅仅只是停留在低层次的“服务”上,而且这些工作本来就是陪同翻译、导游的份内事,不需要你专业人员或负责人亲自去说去服务的。但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不精通,看不懂或不能真正看懂各种英文的法律、经济法规与经济合同,不能在涉外诉讼、经济官司上与洋人唇枪舌剑地当堂辩论,那么在深层次的“生意”和“竞争”上你就可能会经常帮对方送钱,经济上吃了亏还要向别人赔礼道歉。(中国不是已经发生过此类事件了吗?而且还有搞英语口语教育的学校)
笔者曾见过两位英语节目主持人在电视上共同主持一台有关教育的节目。其中一位留学英国多年的主持人面对听众侃侃而谈,不但语言地道、规范,而且能深入透彻地分析、解释一些大家关心的热门话题,使听众有所收获。而另一位国内培养的主持人虽然能大胆开口并没有怯场,但说来说去就是这么几句话,这么几个词,根本无法深入下去,显得平庸、贫乏、肤浅。显然这两位主持人在通用英语及专业英语上都不是一个层次的,尤其是在专业英语上。(当然有少数语言天才在国内非真实语言环境中学英语口语也能学得很好,但这毕竟是极少数)
中国教育界在英语教育上的“大炼钢铁”运动实际上是在拼命缩小专业与非专业英语的差距。其后果是搞英语的学生达不到英语专业的要求,高级英语人才凤毛麟角;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却被夺了大量本该投入本专业的时间、精力去学英语,特别是学所谓的英语口语能力,以致国家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的研发能力大大削弱,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上的排名这几年不升反降。这难道只是巧合吗?绝对不是。因为大学生、研究生,还包括年轻科技工作者学专业的时间被英语挤掉了,学英语的时间被口语挤掉了,最后成了专业、英语、口语都没有学好的“非驴非马”。同时由于英语教育的“大炼钢铁”削弱了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各自的专业水平,使他们不能成为自己本专业的合格人才,从而也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当然,与这“大炼钢铁”联系在一起的恐怕就只有“生铁”、“劣质钢”、“浪费”、“劳民伤财”这些字眼了。

六、中国与日韩对英语的不同态度
在外语学习上,中国与美国没有可比性,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与欧洲各国也无可比性,因为欧洲各国关系密切,打成一片,连货币都通用;与印度也无可比性,因为印度曾长期沦为英国殖民地。中国只与亚洲的日本、韩国有一定的可比性。但总的说来,学习英语的客观条件还是日韩优于中国。日韩对外开放的时间比中国长,经济条件比中国好(在请外教、出国进修、小班化教学、网络化教学等各方面机会更多、条件更优越),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却并不比中国学生强。奇怪的是,中国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国内拼命大学英语口语,却还要不断指责自己“哑巴英语”。
总体看,中国与日韩对英语的不同态度及效果可归纳如下: 1、中国人与日本人、韩国人都羡慕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但前者是纯粹羡慕、崇拜,而后者却有双重的平衡,即既羡慕、崇拜,又敌视、抵触。在语言文化上,中国人有更强的Cultural Cringe (民族文化自卑感),也更愿意放弃自我(如中国是参加2001年莫斯科申奥会所有申办国中唯一使用非母语在会上陈述申请的国家。又如中国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不去教外国人汉语,而去教中国同胞英语口语),所以在西洋人眼里,日韩有民族文化禁忌,中国人好像已经没有自己的文化禁忌了,而中国人却把西洋人的点滴文化禁忌都牢记在心。2、中国对英语口语重要性的宣传言过其实,而且往往以官方、半官方(如教育主管部门、主流媒体)的形式来加以贯彻、强调。日本、韩国没有这种现象。3、书面英语曾是中日韩三国人的强项,英语口语则向来是中日韩的共同弱项。现在日韩继续扬长避短,凭借了自己高效、精确的阅读、翻译能力,让国内的科技工作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世界最新科技文献、科技情报的正确无误的译文,从而真正掌握跳动的世界脉搏,与世界交流,与世界接轨。而中国却扬短避长,在根本缺乏客观条件的情况下认定死理硬上口语。结果是英语学习挤占了学生大量专业课时间,真正的英语口语能力上不去,而书面英语能力、翻译、写作水平却大幅下降,专业水平大幅下降,影响了自己的业务,又影响了科技交流,拖了人才培养的后腿,拖了四个现代化的后腿,完全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前不久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韩美科学家最新合作成果----人类早期胚胎克隆的成功。我们从电视上看到韩国科学家在科学大会上不但没有用英语演讲,而且没有用英语宣读论文,而是用韩语在宣读论文。难道这说明韩国科学家素质太差?另一方面,中国学生的英语演讲比赛如火如荼,标准的美国发音美国腔令美国教师都叹为观止,但实际上却只是一种表面的模仿秀,并没有实用价值。(其中不少参赛选手甚至对裁判的提问答非所问,显然是在使用事先准备好的文字答案,有的则连问题也没有听懂)还有国内一些主流媒体(如S市的W报)还经常把大都市的外事警察用英语为外国人找厕所、指路当作新闻作专门的报导。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还是新闻吗?日本人韩国人会在他们的报纸上作这样的报导吗?这种种现象都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心态。
我们有权崇拜西方文明,但如果这种崇拜竟只是强烈地体现在在本国的非真实语言环境中狂热地学习英语口语上,那肯定是一种失败、一种悲哀。把大学英语的重点与教改亮点定位在英语日常口语上就是把中国高教的目标从大学生、研究生下降到服务生,不是赶超日韩,而是赶超越南。这是大方向错误。

  七、所谓的“哑巴英语”对中国利大于弊
  与正统的主流媒体宣传的观点相反,笔者认为中国学生所谓的“哑巴英语”并非一件坏事,它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现有国情(即第一节谈到的国际化、现代化程度)所决定的。中国学生学英语口语的不利条件不但中国教师解决不了,就连你教育主管部门也解决不了。你有办法把上海的常住外籍人口比例从不到1%提高到10%吗?你有办法保证中国每所中小规模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部都请两位外教吗?你有条件把大批大学英语教师送出国去进修提高口语吗?你能把目前的大班都变成小班吗?你能减少来自笔试的压力吗?这些都是由国情与经济实力决定的,是中国现有国情的必然产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中国教育界不必为此自责或羞愧。而且它并没有引起国内初级英语口语人才的短缺。即使不计非专业的大学公共英语,全国数以千万计的外语院校、外语系培养的、归国的、甚至自学成才的“英语口语人才”已足以应付中国大地上的英语外来人口,而且渐趋饱和、剩余态势。如果我们能全面、客观、理性地从宏观的角度,从国家、民族利益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哑巴英语”对今天的中国实在是利大于弊。
1、有利于成功实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的国策
英语毕竟只是一种工具,英语好未必就是人才,而光能说几句英语日常口语就更谈不上人才了。中国当前迫切需要的是基础科学、应用科学方面的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首先要确保他们学习本专业的时间与精力。还要确保他们具有与国际最先进科技交流、接轨的能力,也即书面英语的理解、翻译、写作能力。传统的所谓“哑巴英语”强调语法、翻译能力的培养,从而也确保了这种科研能力、科研交流能力的培养。而强调空对空的英语口语教学则强调说话,削弱文化,培养文盲、半文盲英语,其结果是削弱、甚至剥夺了这种科研能力的基础。这种做法与“人才强国”、“科技强国”的国策是背道而驰的,同时也违背了我们的科学发展观。
2、有利于保护中国文化、保护汉语、提高汉语的价值与地位
  相比于西方文化及英语,中国文化与汉语目前在世界上绝对是处于弱势地位。汉语在世界市场上的价值甚至远不及日语,这与13亿人口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而且由于中国继续在国内大力提倡英语口语,这种弱势在继续扩大。英美人来中国经商、旅游简直如在本土一样方便,根本不需要学什么汉语。只要不口吃,没有任何资格证书的英美人(包括文盲)都可以有机会在中国被聘为英语教师(因为中国人重视口语,而他们的口语确实地道、流利,其流利程度远远超过我们外语系的教授,当然有市场价值),拿高于一般中国教师的报酬。〔对于这种“外籍教师‘南郭’多”(《文汇报》语)现象媒体竟不敢指出它的真正原因。为什么“只要鼻子高,就敢上讲台”(《中国青年报》语)?媒体难道真的不知道?〕而我们有博士、硕士文凭的中文系毕业生要想在英国或美国找一个教汉语的职位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为英美人大多没有这个兴趣或需要)。权威的欧盟同声传译培训中心的十多名教师都是资深职业翻译高手,他们基本上个个精通四五种语言,但却都不懂中文。中文在世界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英国话是个宝,难道中国话就是根草吗?我们实在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再去帮强势英语“持强凌弱”,更不能再继续“劫贫济富”欺侮自己。此长则彼消,彼长则此消,我们在国内大力提倡英语口语实际上是在贬低汉语的价值和地位。而传统的所谓“哑巴英语”恰恰是对汉语的一种保护(我没有力量攻出去,但我至少可以守住自己的领土),而对汉语、对中国文化的这种保护事实上要比我们对死的出土文物的保护更重要百倍。当然,这种保护也有助于培养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哑巴英语”的“哑巴”是假,“厚积薄发”是真
  中国学生所谓的“哑巴英语”已被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及媒体彻底批倒批臭。而且由于种种原因,连一些“海归”留学生也帮着批评国内的“哑巴英语”。其实,“哑巴英语”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不学语法、不学翻译、不重视书面英语的“文盲英语”的好处究竟有多少,“海归”心里比谁都明白。既然英语口语那么重要,“海归”们的口语又那么好(按说教学效果会不错),那为什么回来的“海归”们很少愿意到大学英语部来教口语呢?
还是让我们用留学生来作为例子吧。留学生,特别是早几年出去的留学生基本上都属于今天批评的那种“哑巴英语”。其实他们并不是真哑巴。他们学的是有声英语,只不过因为缺少真实语言环境、缺少实践,没有养成说的习惯而已。这种能力在国外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会马上被激活,并且进步神速(这一点在前几节已有说明)。也正因为他们在国内学的是所谓的“哑巴英语”,在语言上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有很大的词汇量,熟悉语法、惯用法现象,理解较复杂的语言结构,特别是利用母语的英汉、汉英翻译练习对他们理解英文的帮助更大。有的学生在出国前还学过(被归入“哑巴英语”的)专业英语,熟悉专业词汇。所以他们在国外大学听课的适应性就比较强,并能较快地适应国外的学习,包括听课、做作业、查资料、写论文,甚至与同学讨论、辩论。这实际上都是国内所谓“哑巴英语”厚积薄发的功劳。而相反,在国内只热衷于日常英语口语交流的学生,因为不重视书面英语,词汇量很小,认得的词很少。除了有限的几句日常用语,语言基本功很差,复杂一点的句子根本看不懂或要误解。至于专业英语更是白纸一张。这种学生在国外的大学课堂就很难适应了,因为他们在国外近乎“文盲”。他们最后很可能就会因为书面语言基本功太差、专业英语一窍不通而打道回府。换句话说,一个“哑巴英语”和一个“文盲英语”一同出国留学,假如“哑巴英语”的适应期为三个月,那么“文盲英语”的适应期将是三年。哪种英语教学法更有效不是一目了然了吗?也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哑巴英语”出国去留学有希望较快地融入西方社会的知识界、精英界。而我们(重说话轻文化的口语教学法培养出来)的“文盲、半文盲英语”出国以后不但进不了西方社会的知识界、精英界,而且很可能根本就混不下去,甚至走投无路。
从长远的观点看,国内的“哑巴英语”、“文盲英语”也会是同样的结局。
辩证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所谓的“哑巴英语”的“哑巴”是假的,而它的“厚积薄发”却是真的、实实在在的。只要你有了这种“哑巴英语”的基础,无论在国内国外都可以速成“非哑巴英语”(在国内可参加封闭式口语强化训练),而且能比“文盲英语”说得更深入更深刻。也就是说,“哑巴英语”可以进退自如,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的道路,而“文盲英语”在现代社会里则迟早要被淘汰。
中国当前的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实力决定了中国目前的大学英语实施所谓的”哑巴英语”的合理性甚至必要性。就好像家里就这么一点钱, 你就只能吃粗菜淡饭(“哑巴英语”), 不能吃大鱼大肉(真正地道有用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英语)。 如果你一定要打肿脸充胖子摆阔气, 那你这一点钱就只能买人造鱼人造肉(课堂上硬上的英语日常口语)。 可问题是, 人造鱼肉的营养还远不及粗菜淡饭, 吃了粗菜淡饭你还有力气干体力活, 吃了没营养的人造鱼肉会贫血,不仅干不了重活,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使中国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严重贫血, 受损, 甚至失血, 瘫痪。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所谓的“哑巴英语”对中国是利大于弊。现在是还它清白的时候了。

总之,中国当前的英语热应该降温,英语学习应该计划生育少生优育了,同时也不要再以任何借口强化英语口语了。中国的老百姓对英语的追捧本已疯狂,政府就不要再火上加油了。今天中国之所以在许多科技领域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其中教育主管部门强调了20年英语口语的做法“功”不可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官方、半官方对英语和英语口语的过分强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做的最大一笔亏本生意。在这笔生意中,外国人得利80%--90%,而中国得利仅为10%--20%。事实上,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不但应符合中国的国情,而且要符合市场规律,不要以官方(如教育部)的形式凭主观的想法去强调这强调那(这是计划经济),不要把外国专家的话当作绝对真理(要有中国特色)。对学生(也包括对教师)的要求不要面面俱到,不要一刀切。比如完全可以把英语口语这块蛋糕的大部分让给社会办学(如新东方语言学校)去搞。政府在这方面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政府,它最该关心的应该是如何捍卫我们自己的母语中文,如何让“汉语水平考试(HSK)”在海外热起来,而不是在国内大力提倡全民学英语、说英语。
[snapback]650923[/snapback]​




还说有点长
呵呵
是太长了吧
我眼都花了
那个家伙把它看完
不秀逗也差不多了......
kun.gif
kun.gif
kun.gif
 
好长啊!!灌水灌甘长??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