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ifeng.com/opinion/society/2009...9_1163666.shtml
吴龙贵:谁来完成对司法公信力的救赎
2009年05月19日 08:06华商网-华商报【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评论2条
2000年,广东省电白县发生震惊全国的高考舞弊案,案犯之一、电白县原教育局长陈建明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暂予监外执行”。此后近8年中,陈建明未进监狱一步,迄今依然如“天外飞仙”般脱离法律惩处。8年来,广东省、茂名市公检法部门先后多次介入此事,政法机关屡次追捕无果,至今未能改变陈建明逍遥法外的状况。
很难相信,多年前的这起高考舞弊案,竟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再次跃入公共视野。如果说,8年多前的电白高考舞弊案虽然性质恶劣,社会影响极坏,公众尚可以期待通过司法途径来拯救教育公平的话,那么今天,面对“陈建明未进监狱一步”的事实,我们必须要问:谁来完成对司法公信力的救赎?
相当一部分专家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此案背后“暂予监外执行”的制度漏洞,从司法实务或者纯理论研究的视角,来强调此案暴露出的制度漏洞,不无现实意义。事实上,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制度诟病也并非始于今日。但必须厘清的是,制度漏洞不能与人为责任混为一谈,更不能以制度的名义淡化甚至掩盖可能存在的司法腐败现象。就此案而言,稍具法律常识的人都能看到,将目光过多地集中于“暂予监外执行”的制度因素,显然已经瞄错了靶子。
看看陈建明离奇的“越狱”经历,恐怕没有人会相信,法院误判其“患有传染性乙型肝炎严重性疾病,不宜长期关押,暂予监外执行”,仅仅是因为法律对“重病”没有明确的标准,没有人会相信,陈建明作为公安机关重点监控人口,却一直处于脱管状态,仅仅是因为法律没有规定“多久才算定时报告”,同样不会有人相信,在公民举报、线人情报和民意传言不断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多年来竟找不到一条得力的线索,将陈建明收监。可以说,正是源于公安、检察、法院、看守所、监狱等几乎每一个司法环节的失守,才成就了陈建明“逍遥法外的8年”。
疑问重重之下,“制度漏洞”当真有如此神效,能够遮蔽一群人对法律的践踏?
与一个公民因为发个网帖,就被兴师动众地“跨省追捕”相比,司法机关对陈建明“逍遥法外8年”而无所作为的表现,还让公众生发出对司法公正的强烈质疑。正如没有一种制度是完美无缺的一样,也没有一部法律是没有制度漏洞的,但是,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坚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却是一个法治社会的底线。拿出“跨省追捕”的力度,将陈建明抓捕归案,并彻查此案中存在的司法腐败,或许是挽救司法公信力,重树公民法律信仰的唯一选择。
吴龙贵:谁来完成对司法公信力的救赎
2009年05月19日 08:06华商网-华商报【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评论2条
2000年,广东省电白县发生震惊全国的高考舞弊案,案犯之一、电白县原教育局长陈建明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暂予监外执行”。此后近8年中,陈建明未进监狱一步,迄今依然如“天外飞仙”般脱离法律惩处。8年来,广东省、茂名市公检法部门先后多次介入此事,政法机关屡次追捕无果,至今未能改变陈建明逍遥法外的状况。
很难相信,多年前的这起高考舞弊案,竟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再次跃入公共视野。如果说,8年多前的电白高考舞弊案虽然性质恶劣,社会影响极坏,公众尚可以期待通过司法途径来拯救教育公平的话,那么今天,面对“陈建明未进监狱一步”的事实,我们必须要问:谁来完成对司法公信力的救赎?
相当一部分专家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此案背后“暂予监外执行”的制度漏洞,从司法实务或者纯理论研究的视角,来强调此案暴露出的制度漏洞,不无现实意义。事实上,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制度诟病也并非始于今日。但必须厘清的是,制度漏洞不能与人为责任混为一谈,更不能以制度的名义淡化甚至掩盖可能存在的司法腐败现象。就此案而言,稍具法律常识的人都能看到,将目光过多地集中于“暂予监外执行”的制度因素,显然已经瞄错了靶子。
看看陈建明离奇的“越狱”经历,恐怕没有人会相信,法院误判其“患有传染性乙型肝炎严重性疾病,不宜长期关押,暂予监外执行”,仅仅是因为法律对“重病”没有明确的标准,没有人会相信,陈建明作为公安机关重点监控人口,却一直处于脱管状态,仅仅是因为法律没有规定“多久才算定时报告”,同样不会有人相信,在公民举报、线人情报和民意传言不断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多年来竟找不到一条得力的线索,将陈建明收监。可以说,正是源于公安、检察、法院、看守所、监狱等几乎每一个司法环节的失守,才成就了陈建明“逍遥法外的8年”。
疑问重重之下,“制度漏洞”当真有如此神效,能够遮蔽一群人对法律的践踏?
与一个公民因为发个网帖,就被兴师动众地“跨省追捕”相比,司法机关对陈建明“逍遥法外8年”而无所作为的表现,还让公众生发出对司法公正的强烈质疑。正如没有一种制度是完美无缺的一样,也没有一部法律是没有制度漏洞的,但是,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坚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却是一个法治社会的底线。拿出“跨省追捕”的力度,将陈建明抓捕归案,并彻查此案中存在的司法腐败,或许是挽救司法公信力,重树公民法律信仰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