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1960年前拍的电白一中几张旧照片 (3人在浏览)

tianya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5-04-23
帖子
6,195
反馈评分
407
点数
191
性别
电白一中搞百年校庆,有网友说,怎么不见有人放出几张旧照片看看。以前,我曾上传过若干张这类照片到论坛,现在再次炒冷饭,供新注册的坛友浏览。



[attachmentid=335139]

图为电白一中历史上最牛的一班高中生,这班学生几乎全部考上大学,高三班语文老师是茂名市石浪村人杨茂藩(第二排左起第6人)。杨老师个头1.75米,旧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气质脱俗,好有架步!杨老师曾住在我家的隔壁,他解放前就在水东实践中学教高中了,后来实践中学更名为电白四中,他又教电白四中,1956年下半年,水东的电白四中与电城的电白一中互换校名,他又教电白一中,一直教到1966年7月,同年8月,杨老师以“历史反革命分子”罪被清洗出教师队伍,由一中红卫兵押送回乡。1970年,政府思贤,派人到石浪村请回来教书,杨老师拒绝了!查实,杨老师在解放前读大学时,学校当局要求全体学生加入国民党三青团,不加入就无书,肯定加啦。杨老师毕业后一直是教书,从不介入政治。


电白一中校名是七径镇新屋仔人刘发昌书


中山大学教授倪兆球曾在《我永远都忘不了母校电白一中》一文中深情地回忆了杨茂藩:“杨茂藩教语文,布置学生写作文,很重视培养的写作能力学生,花了许多心血为学生批改作文。我看了他批改的文句很佩服。......”见电白一中百年校庆特辑《灼灼其华》16页。



[attachmentid=335141]

图为学生在电白一中篮球场合影,这个篮球场的周围已得到绿化,种的是木麻黄树,照片拍摄时间应是1959年。楼主是篮球爱好者,曾在这里打过篮球,对这处的环境印象极为深刻。那时的电白一中没有保安守门,周六下午和周日非本校学生都可以进去打篮球的。


[attachmentid=335142]

图为1957年的电白一中初三学生。前排右一的学生是水东人,1960年考上中大。前排左一的学生水东人,1960年考上BJ外交学院,他走遍了全世界40多个国家。
 
世道变故,沧海桑田。当年考上大学含金量是很高的,不知这些当年的天之骄子在今年一中校庆时有没有回来?
 
QUOTE(闲言碎语 @ 2014年11月27日 Thursday, 08:56 PM)
世道变故,沧海桑田。当年考上大学含金量是很高的,不知这些当年的天之骄子在今年一中校庆时有没有回来?
[snapback]3718315[/snapback]​



--------------------------------------------------------------------------------


他(她)们是否回来参加百年校庆我就不知道啦,他们读一中初中时,我还没出

生,哈哈。是的,他(她)们智力高,学习成绩优秀,而且道德品质高尚!杨茂藩老师生

前以他(她)们为骄傲!我认识杨茂藩老师,和杨老师的儿子阿仔是童年的玩伴
 
QUOTE(这ID不错 @ 2014年11月27日 Thursday, 08:57 PM)
不错。支持楼主!
[snapback]3718317[/snapback]​



-----------------------------------------------------------------------------


那些敬业爱岗的老师的很值得大家的尊重!电白一中在文革前培养的学生素质是顶呱

呱的,要上一中,考不上就别上。那时,电白文教局不设招生办,电白一中放榜取生非常

公平,评卷老师一评完试卷,就马上登记分数,当天登记完,当天发出录取通知书。旧一中

怎么不教人怀念?如今的学校充满铜臭味,校园里的腐败分子无处不在
 
QUOTE(ddg @ 2014年11月27日 Thursday, 09:08 PM)
珍贵相片
[snapback]3718319[/snapback]​



--------------------------------------------------------------------------------


[attachmentid=335143]
这张照片珍贵吗?他(她)们当中有些人成了我的优秀高中老师、优秀小学校长!树木的后头是水东海的滩涂,我小时在这一带抓过小鱼小虾。哈哈,各位看官,什么叫沧海桑田,进去参观一下电白中学就有体会了。
 
前排左一,气质不凡
http://0668.es/uploads/post-4115-1417087461.png(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那时代人很纯朴,读书很努力.放假还要干农活,同样读得好书.现在有些人,专门读书,但都读不了两个字....哈哈,现在的人不是人了.不知是什么了.
 
QUOTE(牛皮 @ 2014年11月27日 Thursday, 10:45 PM)
前排左一,气质不凡
http://0668.es/uploads/post-4115-1417087461.png(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snapback]3718362[/snapback]​



--------------------------------------------------------------------------------


此人曾做过周恩来的临时翻译,他的堂弟与我是电白红卫中学的同班同学。他在BJ工作期间,娶了一位BJ大学女教师。





往 事 最 堪 回 首[/B]

―― 回忆在电白一中的往事

作者 xwr

我们一走进一中的大门就与劳动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人自备两个粪箕一把

锄头,并选了憨厚老实的梁汉基同学为劳动班长。我们班在各项劳动中都起了模范作用。无

论是除四害还是植树造林,抗旱或防寒,挖共青河或筑海堤,修路或筑桥等等都有我们班的

汗水和笑语歌声。劳动是人类第一需要,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也增进了同学的友谊,缔造

了我们牢不可破的战斗集体。

我们班男生宿舍的门口摆了一个特大号的水缸,两人一组轮流夜里挑水供同学们洗

擦用。水东没有溪流,淡水只靠有数的几口井。因此水东的水特别珍贵。而井水主要靠天下

雨补充。倘若天大旱,井水枯竭,担水就更加困难。在此种情况下,只好下井,用鲎壳一瓢

一瓢加人水桶中,舀满一担水至少要 10 多分钟。我却很喜欢下井舀水,尤其是盛夏,井下

特别清凉。倘若学校的井没水,我们到镇东庙菜地的井,最远是去三角庙大井。该井与西沙

井由于水质优良并列为水东的两大名井。有一次当值班的同学把最后一担水倒进水缸时,水

缸突然破裂。一夜的辛苦白干了,值班的同学感到倒霉而懊悔。

一讲到井,就想到晏镜村的奇井.这口井就在海边,涨潮时,海水浸没了,退潮后

撇去面上的海水,井水清甜可口。以谢树春为首的我班 141 锻炼小组常在星期天去现看我

们心目中天下第一的奇井.一晃就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不知此井是否容貌依然。

有一个晚土杨炳坤同学生病了,发高烧。虽然志雄已敲了熄灯钟,但我们却没有睡

意,一直牵挂着炳坤的病。熟谙祖传秘方的姚观保同学先用生姜片敷在炳坤的额头上,炳坤

病加重了,开始说糊话;后来观保改用敷湿毛巾,炳坤才‘安然人眠。

后来,学校的宿舍太拥挤 r .水东的学生就回家住。杨树熙、冯崇枢和我一起,住

在东阳街杨树熙家的二楼厅里。我们齐出齐进,宛如兄弟。同学们冠以我们为三剑客的美

名。那时县里正搞除四害运动、有一个星期天我们一起去七迳打老鼠。家住七迳的冯永基同

学为人风趣,那天他一个又一个地讲了许多笑话.逗得我们捧腹大笑。因此我们送给他‘笑

源’的雅号。他家有棵酸杨桃树,我们摘了一大包带回水东切成片,晾乾用糖腌起来。因是

我们亲手制作的,吃起来比果摊买的另有风味。

冯景芳和岑景杏等女同学就住在东阳街中心台附近的冯景芳家的屋仔(小屋)这间

屋仔在我们同学中很有名气是同学们行街时歇脚和聊天的好去处:近年同学聚会时,我经常

听到她们谈起昔日在屋仔居住时的姐妹情义。

有一年水东特别冷,我们班下乡帮助农民防寒。用稻草盖蕃薯地.当寒风来袭时.

生起堆火给蕃薯取暖,此外还帮农民用麻包袋盖着耕牛。天气预报说,水东气温要降到零下

4 度,是百年不遇。我们从物理课学到.水在零下就要结冰。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晚上, 把

一碗水放到房顶上。次日早晨取下来.这一碗水表r结了一层薄薄的冰,人家争先恐后围过

来石我们第一次看到冰,都感到特别兴奋。我现在想不起有此创举者是谁。我猜测是樊瑞雄

同学。他学习好而勇于实践。教我们音乐的王格伦老师,组织课外活动小组自己动手做小提

琴。樊瑞雄同学最认真投人,他的小提琴做得最好。

我心目中的孩子王程鹏伟同学;也是我所敬仰的兄长。鹏伟同学聪明能干.小孩子

玩的游戏,如打尺,转钱,放风筝,弹弓打鸟等等,他件件都精通,而且样样领先。他家离

我家不远.自上刘家书房后我们常在一起玩。那时候广州会馆(解放后改为镇政府)的后院

有两棵高大的洋杉树,其树脂可粘铜仙。我常跟着他溜进院子里采树脂。我生性懦弱又内向

缺乏创意,只好当配角,跟着别人学。

我们学校的东面原是盐田,堤坝被台风和海浪冲塌后,涨潮时海水直灌盐田,退潮

后有许多海鸟常在废弃的盐田啄吃小鱼小虾。我们课室的窗口就看到此般场景。鹏伟同学就

产生钓海鸟的念头。我就跟着他钓海鸟。他把竹杆裁成每节一尺长,一头结上黑线,线的另

一端结上鱼钩,挂上活蹦乱跳的虾卜,潮水退走后,把竹杆插入海泥中。就回课室透过窗口

观望着。运气好时,一日可钓获三、五个海鸟。有时我们忘了收钓,潮水退后还钓上了鱼。

我们把海鸟杀了,在酱油碗里腌着,然后晒乾,放在饭盅中蒸腊味饭吃。比我们高两三年级

的许宝良同学为此写了一文章发表在中国少年报上。为了增添文章的风趣,他把我们写成躲

在大石后面观望。

有一个星期日下午,有喊声,放坝了。鹏伟拉着我.带上洗脸的木盆.直奔猪肚

坝。这一回可满载而归.我们俩捉了满满一木盆螃蟹。当我回到学校时正好碰到了厨房大师

傅福哥担水经过,他把螃蟹煮熟了,拿回班里.大家饱尝一顿海鲜。

1958 年夏天.正是大跃进高潮,推广深耕密植.学校组织高中学生去大榜公社青湖

大队帮农民插秧。我们每个班组带了每隔一寸远处钉口小钉的标尺,准备按要求插一寸乘一

寸密度的秧。农民有经验.太密因通风不好容易烂秧。因此,他们让我们只插路边几行.以

应付上级检查,其余地方就按老习惯办。我们插秧确实很累,有同学建议,晚上去儒洞趁墟

轻松轻松。我们回来时路过大队部遇上李荣老师。他狠狠地批评我们一顿,还特别指着我,

因我是个小头目。我觉得冤枉,就和李老师顶撞起来。发了我平生中最大火,因怒火攻心,

我当时已不清醒了,同学们七手八脚把我送回住地。我住在晒谷场的田头屋。因常下雨地很

滑。陈斌同学因送我而滑倒跌得脑震动,

我每次见到他就感到内疚。我顶撞李老师是错误的.回校后学校团委会给予批评,

并将我团委副书记降为宜传委员。

疯狂年代不是始于文化大革命.而 1958 年大跃进就够疯狂了。“人有多大胆,地

有多高产,”的豪言壮语刺激下,那种虚报、浮垮、急燥之风席卷全国.人民日报天天放卫

星.最大的卫星可数由吴芝圃书记领导的河南省.亩产粮食十多万斤。当我们把这特大的好

消息,告诉大榜公社的农民时,他们骂我们是书呆子。他们说一亩地有多大,把十万斤粮食

铺在一亩地里,堆起来比稻子还高,不知道用什么生产的.你们也信这些鬼话。

1958 年另一件疯狂的运动就是全民大炼钢铁.在超英赶美全国钢产量当年翻一翻的

前提下,中央号召全民动员.大张旗鼓地大炼钢铁。电白县也不例外,大炼钢铁运动如火如

茶.我们一中在三觉庙附近大炼钢铁工地上筑起了小高炉,用自行车改装带动鼓风机,师生

轮班踏动鼓风机。我们到离水东三、四铺路的羊角煤矿去担煤,这条路挑煤炼钢的人络绎不

绝,蔚然壮观。夜里去公岭挑铁矿.经过曰以继夜奋战了一个多月电一中终于炼

出“钢”了!打锣打鼓向县政府报喜,并在电绿报刊登此捷报。科学证实.小土高炉根本不

可能炼出钢来.炼出来的都是矿石烧结的毫无用处的炉渣。电一中所炼出的所谓‘钢’就是

废生铁烧熔后冷却而成.这场大炼钢铁运动事实上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有些地方大砍木

头为燃料,破坏森林,破坏了生态平衡。

违背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是要受到惩罚的。 1959 年就出现了全国性大灾荒。卫星

放得越大,灾难越重。受其害最惨的是河南省。因虚报粮食产量,上征粮食就要多。为了完

成上缴任务,村干部就到社员家搜粮食,连社员的口粮和种子一搜而空。为了活命.社员不

得不挖野菜啃树皮吃观音土,不得不出外逃荒。听说河南信阳地区某些县十户九空。在国家

三年困难时期,据不完全的统计,全国饿死的人不少于三千多万。这就是大跃进的代价,有

良知的人都应记取。

1959 春夏之交大雨连日倾盆,沙琅江上游的黄沙水库发生险情。县里组织电一中和

电师的师生去沙琅抗险防洪。主要任务是动员沙琅江边村庄的农民搬到高坡地方以防洪水的

来临。但此项工作很费口舌,农民们说,他们祖祖辈辈都住在此地,从来未听说过,洪水淹

到他们村边.但时下情况不同,巨大的黄沙水库发生险情.等我们做完动员工作走出村子

时,第一洪峰己经来到.田野已被水淹没,原来一跳便过的水沟,已变成难以跨越的大河。

洪水冲下来的毒蛇虫鼠,漂浮在水上一个会游水的同学带着很粗的缆绳,游到对岸的山坡

上,将缆绳拴在一棵大树上.其他人就借助该缆绳.游到对岸的山坡上.我们所在的山坡已

成为孤岛.要再次游水才能到达陆地.电师有一位同学在第二次下水时,被洪水冲走了,壮

烈牺牲了.我从水东去沙朗,因是第一次乘车,一路吐得一塌糊涂,又加上午的忙碌,当我

到达山坡时,已经软弱乏力,老师和同学都劝我留下。我们十多位师生在生产队山岗上的大

棚(似是昔日生产队公共食堂)过夜,待第二天洪水退走后才过去.在抗洪中牺牲的电师同

学,在他的家乡电城的山上安葬,电师和一中都派人(我是其中一个)参加葬礼。

1958 年寒假.县兵役局请我们四位同学誊清全县的兵役登记表格,连续抄写了近十

天,兵役局发给我们每人几块钱的劳务费。这是我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的第一笔钱,感到特

别高兴,而且结识了兵役局的同志,建立了很好的关系。

高中毕业那一年,空军在我县招收飞行员学员,我县高初中毕业班集中到大会堂进

行体检.第一天一百多人被刷下来,剩下十余人进行第二天的检查。最后只有我、岑起凤等

三人.要留在大会堂过夜,让医生检查我们夜里的睡眠情况。我是最后坐转椅时,因怕旋转

而标了一身冷汗,被淘汰了。我们那一届没有人考上空军。因没有考上空军,兵役局就推荐

我上桂林步兵学校。但电一中非常重视升学率,校长要我以我是独生子,家里不同意我当兵

为藉口,推托去桂林步兵学校的安排。就是一步之差,否则我将改写简历穿一辈子绿军服

了。

我们班的学习在电一中颇有名气。 19 60年高考,考上大学的人数之多及考分之高

在一中的历史上是空前的。我们班的学习尖子有陈斌、樊瑞雄、杨振民以及岑景杏等等同

学。陈斌是我校学生会主席,社会工作也十分出色。由于学习好,劳动好和工作好,他被推

选为电白县劳动模范并且第一个入了党。这都为他后来担任ZG湛江市委副书记、ZG海口

市委副书记打好了坚实的基础。陈斌同学是我们班的光荣和骄傲。

我们班不仅是在学习上拔尖,而且在文体方面也是全校赫赫有名.我虽腼腆.当众

说话面红耳赤,班里同学给我起了“红头仔”’的外号,但蔫人却有些鬼点子,善于当幕后

的导演和策划。记得我高中时曾写过一个独幕剧剧本 《 为了集体的荣誉 》 ,由谢汝当、

赖绮文和杨振民等同学扮演,在学校文娱晚会上得到好评,并被推荐参加县文艺会演而且得

奖,奖给我一支金星金笔。后来县文化馆陈孔杰在南海霞里竹轩大屋举办戏曲培训班点名要

我参加。

在学校另一次文娱晚会上,我策划了双簧(吹箫)的节目,我带了五、六个同学把

放在学校井边又长又粗的大竹杆抬到会场中来.另安排会吹横箫的同学坐在观众席内。节目

开始坐在观众席上的同学吹起横箫,跟着箫声,抬竹杆的同学,一个做吹箫的动作,其余做

按萧孔动作就活动起来。这个恶作剧逗得满场观众抱腹大笑。这个节目后来有批评意见,但

我认为文娱晚会目的是娱乐。不必要小题大作。

我们班在体育方面名列前茅在历届运动会上都取得好成绩。我们班同学是学校以至

县篮球队的主将,张平、黄校、杨振民、樊瑞雄、程鹏伟、苏肖桃、林国珍以及粱瑞屏等同

学,分别为男女球队的骨干。黄校的乒乓球打得很好,还参加湛江专区的培训。在水东运动

场举办电白县高中生运动会,我个人在 100 米和 200 米短跑和跳高和跳远四个项目都有名

次。这不是偶然的,是长期锻练的结果.班里同学组织锻练小组,每天天不亮我就绕水东跑

一圈。日月如箭,不知不觉五十多年已过去了。去年我回家扫墓时,见到当年参加高中生运

动会的电三中的同学何春汉,他还提起我当年在运动场的成绩。

我非常热爱初 14 和高15班的集体,五十多年来我无论在天南海北都深深地怀念着它。




[attachmentid=335145]

图为《往 事 最 堪 回 首―― 回忆在电白一中的往事》一文的作者 XWR
 
那年代,一班同学几乎全考上大学,真的是牛的不得了。那些老师不是一般厉害
 
QUOTE(涯系观珠人 @ 2014年11月27日 Thursday, 09:24 PM)
挂校牌的那栋楼是现在电白中学的哪个位置?
[snapback]3718323[/snapback]​



----------------------------------------------------------------------------------


挂校牌的那座瓦屋是电白一中的办公室,具体这个位置在今电白中学哪里我也不清楚,待查啦。



水东实践中学是私立性质,校长是原国民党广东化县县长杨竹轩的长子,她的高中教师有的是美国留学生、有的是曾在陈济棠开办的茂名县德明中学任过数学课!实力不容忽视!1950年,电白第四中学在原水东实践中学校址设立,1956年下半年电白第四中学改为电白县第一中学。四中乐叔说的对,电城的电白一中不是今天的电白一中,彼此的确没有传承关系。


[attachmentid=335146]

合影照片的背后是电白一中的水塘。我家离旧电白一中是80米远,我长这么大,从没见过旧电白一中有一个四眼仔-----没有戴眼镜的学生。现在有的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是否有前途还未知道,但视力和体质已严重下降了。
 
QUOTE(蛙子 @ 2014年11月27日 Thursday, 10:42 PM)
那年代,一班同学几乎全考上大学,真的是牛的不得了。那些老师不是一般厉害
[snapback]3718391[/snapback]​


当然了,认真读书还是好的。
 
QUOTE(tianya @ 2014年11月27日 Thursday, 10:37 PM)
--------------------------------------------------------------------------------
此人曾做过周恩来的临时翻译,他的堂弟与我是电白红卫中学的同班同学。他在BJ工作期间,娶了一位BJ大学女教师。
往 事 最 堪 回 首[/B]

―― 回忆在电白一中的往事

作者 xwr

我们一走进一中的大门就与劳动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人自备两个粪箕一把

锄头,并选了憨厚老实的梁汉基同学为劳动班长。我们班在各项劳动中都起了模范作用。无

论是除四害还是植树造林,抗旱或防寒,挖共青河或筑海堤,修路或筑桥等等都有我们班的

汗水和笑语歌声。劳动是人类第一需要,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也增进了同学的友谊,缔造

了我们牢不可破的战斗集体。

我们班男生宿舍的门口摆了一个特大号的水缸,两人一组轮流夜里挑水供同学们洗

擦用。水东没有溪流,淡水只靠有数的几口井。因此水东的水特别珍贵。而井水主要靠天下

雨补充。倘若天大旱,井水枯竭,担水就更加困难。在此种情况下,只好下井,用鲎壳一瓢

一瓢加人水桶中,舀满一担水至少要 10 多分钟。我却很喜欢下井舀水,尤其是盛夏,井下

特别清凉。倘若学校的井没水,我们到镇东庙菜地的井,最远是去三角庙大井。该井与西沙

井由于水质优良并列为水东的两大名井。有一次当值班的同学把最后一担水倒进水缸时,水

缸突然破裂。一夜的辛苦白干了,值班的同学感到倒霉而懊悔。

一讲到井,就想到晏镜村的奇井.这口井就在海边,涨潮时,海水浸没了,退潮后

撇去面上的海水,井水清甜可口。以谢树春为首的我班 141 锻炼小组常在星期天去现看我

们心目中天下第一的奇井.一晃就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不知此井是否容貌依然。

有一个晚土杨炳坤同学生病了,发高烧。虽然志雄已敲了熄灯钟,但我们却没有睡

意,一直牵挂着炳坤的病。熟谙祖传秘方的姚观保同学先用生姜片敷在炳坤的额头上,炳坤

病加重了,开始说糊话;后来观保改用敷湿毛巾,炳坤才‘安然人眠。

后来,学校的宿舍太拥挤 r .水东的学生就回家住。杨树熙、冯崇枢和我一起,住

在东阳街杨树熙家的二楼厅里。我们齐出齐进,宛如兄弟。同学们冠以我们为三剑客的美

名。那时县里正搞除四害运动、有一个星期天我们一起去七迳打老鼠。家住七迳的冯永基同

学为人风趣,那天他一个又一个地讲了许多笑话.逗得我们捧腹大笑。因此我们送给他‘笑

源’的雅号。他家有棵酸杨桃树,我们摘了一大包带回水东切成片,晾乾用糖腌起来。因是

我们亲手制作的,吃起来比果摊买的另有风味。

冯景芳和岑景杏等女同学就住在东阳街中心台附近的冯景芳家的屋仔(小屋)这间

屋仔在我们同学中很有名气是同学们行街时歇脚和聊天的好去处:近年同学聚会时,我经常

听到她们谈起昔日在屋仔居住时的姐妹情义。

有一年水东特别冷,我们班下乡帮助农民防寒。用稻草盖蕃薯地.当寒风来袭时.

生起堆火给蕃薯取暖,此外还帮农民用麻包袋盖着耕牛。天气预报说,水东气温要降到零下

4 度,是百年不遇。我们从物理课学到.水在零下就要结冰。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晚上, 把

一碗水放到房顶上。次日早晨取下来.这一碗水表r结了一层薄薄的冰,人家争先恐后围过

来石我们第一次看到冰,都感到特别兴奋。我现在想不起有此创举者是谁。我猜测是樊瑞雄

同学。他学习好而勇于实践。教我们音乐的王格伦老师,组织课外活动小组自己动手做小提

琴。樊瑞雄同学最认真投人,他的小提琴做得最好。

我心目中的孩子王程鹏伟同学;也是我所敬仰的兄长。鹏伟同学聪明能干.小孩子

玩的游戏,如打尺,转钱,放风筝,弹弓打鸟等等,他件件都精通,而且样样领先。他家离

我家不远.自上刘家书房后我们常在一起玩。那时候广州会馆(解放后改为镇政府)的后院

有两棵高大的洋杉树,其树脂可粘铜仙。我常跟着他溜进院子里采树脂。我生性懦弱又内向

缺乏创意,只好当配角,跟着别人学。

我们学校的东面原是盐田,堤坝被台风和海浪冲塌后,涨潮时海水直灌盐田,退潮

后有许多海鸟常在废弃的盐田啄吃小鱼小虾。我们课室的窗口就看到此般场景。鹏伟同学就

产生钓海鸟的念头。我就跟着他钓海鸟。他把竹杆裁成每节一尺长,一头结上黑线,线的另

一端结上鱼钩,挂上活蹦乱跳的虾卜,潮水退走后,把竹杆插入海泥中。就回课室透过窗口

观望着。运气好时,一日可钓获三、五个海鸟。有时我们忘了收钓,潮水退后还钓上了鱼。

我们把海鸟杀了,在酱油碗里腌着,然后晒乾,放在饭盅中蒸腊味饭吃。比我们高两三年级

的许宝良同学为此写了一文章发表在中国少年报上。为了增添文章的风趣,他把我们写成躲

在大石后面观望。

有一个星期日下午,有喊声,放坝了。鹏伟拉着我.带上洗脸的木盆.直奔猪肚

坝。这一回可满载而归.我们俩捉了满满一木盆螃蟹。当我回到学校时正好碰到了厨房大师

傅福哥担水经过,他把螃蟹煮熟了,拿回班里.大家饱尝一顿海鲜。

1958 年夏天.正是大跃进高潮,推广深耕密植.学校组织高中学生去大榜公社青湖

大队帮农民插秧。我们每个班组带了每隔一寸远处钉口小钉的标尺,准备按要求插一寸乘一

寸密度的秧。农民有经验.太密因通风不好容易烂秧。因此,他们让我们只插路边几行.以

应付上级检查,其余地方就按老习惯办。我们插秧确实很累,有同学建议,晚上去儒洞趁墟

轻松轻松。我们回来时路过大队部遇上李荣老师。他狠狠地批评我们一顿,还特别指着我,

因我是个小头目。我觉得冤枉,就和李老师顶撞起来。发了我平生中最大火,因怒火攻心,

我当时已不清醒了,同学们七手八脚把我送回住地。我住在晒谷场的田头屋。因常下雨地很

滑。陈斌同学因送我而滑倒跌得脑震动,

我每次见到他就感到内疚。我顶撞李老师是错误的.回校后学校团委会给予批评,

并将我团委副书记降为宜传委员。

疯狂年代不是始于文化大革命.而 1958 年大跃进就够疯狂了。“人有多大胆,地

有多高产,”的豪言壮语刺激下,那种虚报、浮垮、急燥之风席卷全国.人民日报天天放卫

星.最大的卫星可数由吴芝圃书记领导的河南省.亩产粮食十多万斤。当我们把这特大的好

消息,告诉大榜公社的农民时,他们骂我们是书呆子。他们说一亩地有多大,把十万斤粮食

铺在一亩地里,堆起来比稻子还高,不知道用什么生产的.你们也信这些鬼话。

1958 年另一件疯狂的运动就是全民大炼钢铁.在超英赶美全国钢产量当年翻一翻的

前提下,中央号召全民动员.大张旗鼓地大炼钢铁。电白县也不例外,大炼钢铁运动如火如

茶.我们一中在三觉庙附近大炼钢铁工地上筑起了小高炉,用自行车改装带动鼓风机,师生

轮班踏动鼓风机。我们到离水东三、四铺路的羊角煤矿去担煤,这条路挑煤炼钢的人络绎不

绝,蔚然壮观。夜里去公岭挑铁矿.经过曰以继夜奋战了一个多月电一中终于炼

出“钢”了!打锣打鼓向县政府报喜,并在电绿报刊登此捷报。科学证实.小土高炉根本不

可能炼出钢来.炼出来的都是矿石烧结的毫无用处的炉渣。电一中所炼出的所谓‘钢’就是

废生铁烧熔后冷却而成.这场大炼钢铁运动事实上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有些地方大砍木

头为燃料,破坏森林,破坏了生态平衡。

违背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是要受到惩罚的。 1959 年就出现了全国性大灾荒。卫星

放得越大,灾难越重。受其害最惨的是河南省。因虚报粮食产量,上征粮食就要多。为了完

成上缴任务,村干部就到社员家搜粮食,连社员的口粮和种子一搜而空。为了活命.社员不

得不挖野菜啃树皮吃观音土,不得不出外逃荒。听说河南信阳地区某些县十户九空。在国家

三年困难时期,据不完全的统计,全国饿死的人不少于三千多万。这就是大跃进的代价,有

良知的人都应记取。

1959 春夏之交大雨连日倾盆,沙琅江上游的黄沙水库发生险情。县里组织电一中和

电师的师生去沙琅抗险防洪。主要任务是动员沙琅江边村庄的农民搬到高坡地方以防洪水的

来临。但此项工作很费口舌,农民们说,他们祖祖辈辈都住在此地,从来未听说过,洪水淹

到他们村边.但时下情况不同,巨大的黄沙水库发生险情.等我们做完动员工作走出村子

时,第一洪峰己经来到.田野已被水淹没,原来一跳便过的水沟,已变成难以跨越的大河。

洪水冲下来的毒蛇虫鼠,漂浮在水上一个会游水的同学带着很粗的缆绳,游到对岸的山坡

上,将缆绳拴在一棵大树上.其他人就借助该缆绳.游到对岸的山坡上.我们所在的山坡已

成为孤岛.要再次游水才能到达陆地.电师有一位同学在第二次下水时,被洪水冲走了,壮

烈牺牲了.我从水东去沙朗,因是第一次乘车,一路吐得一塌糊涂,又加上午的忙碌,当我

到达山坡时,已经软弱乏力,老师和同学都劝我留下。我们十多位师生在生产队山岗上的大

棚(似是昔日生产队公共食堂)过夜,待第二天洪水退走后才过去.在抗洪中牺牲的电师同

学,在他的家乡电城的山上安葬,电师和一中都派人(我是其中一个)参加葬礼。

1958 年寒假.县兵役局请我们四位同学誊清全县的兵役登记表格,连续抄写了近十

天,兵役局发给我们每人几块钱的劳务费。这是我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的第一笔钱,感到特

别高兴,而且结识了兵役局的同志,建立了很好的关系。

高中毕业那一年,空军在我县招收飞行员学员,我县高初中毕业班集中到大会堂进

行体检.第一天一百多人被刷下来,剩下十余人进行第二天的检查。最后只有我、岑起凤等

三人.要留在大会堂过夜,让医生检查我们夜里的睡眠情况。我是最后坐转椅时,因怕旋转

而标了一身冷汗,被淘汰了。我们那一届没有人考上空军。因没有考上空军,兵役局就推荐

我上桂林步兵学校。但电一中非常重视升学率,校长要我以我是独生子,家里不同意我当兵

为藉口,推托去桂林步兵学校的安排。就是一步之差,否则我将改写简历穿一辈子绿军服

了。

我们班的学习在电一中颇有名气。 19 60年高考,考上大学的人数之多及考分之高

在一中的历史上是空前的。我们班的学习尖子有陈斌、樊瑞雄、杨振民以及岑景杏等等同

学。陈斌是我校学生会主席,社会工作也十分出色。由于学习好,劳动好和工作好,他被推

选为电白县劳动模范并且第一个入了党。这都为他后来担任ZG湛江市委副书记、ZG海口

市委副书记打好了坚实的基础。陈斌同学是我们班的光荣和骄傲。

我们班不仅是在学习上拔尖,而且在文体方面也是全校赫赫有名.我虽腼腆.当众

说话面红耳赤,班里同学给我起了“红头仔”’的外号,但蔫人却有些鬼点子,善于当幕后

的导演和策划。记得我高中时曾写过一个独幕剧剧本 《 为了集体的荣誉 》 ,由谢汝当、

赖绮文和杨振民等同学扮演,在学校文娱晚会上得到好评,并被推荐参加县文艺会演而且得

奖,奖给我一支金星金笔。后来县文化馆陈孔杰在南海霞里竹轩大屋举办戏曲培训班点名要

我参加。

在学校另一次文娱晚会上,我策划了双簧(吹箫)的节目,我带了五、六个同学把

放在学校井边又长又粗的大竹杆抬到会场中来.另安排会吹横箫的同学坐在观众席内。节目

开始坐在观众席上的同学吹起横箫,跟着箫声,抬竹杆的同学,一个做吹箫的动作,其余做

按萧孔动作就活动起来。这个恶作剧逗得满场观众抱腹大笑。这个节目后来有批评意见,但

我认为文娱晚会目的是娱乐。不必要小题大作。

我们班在体育方面名列前茅在历届运动会上都取得好成绩。我们班同学是学校以至

县篮球队的主将,张平、黄校、杨振民、樊瑞雄、程鹏伟、苏肖桃、林国珍以及粱瑞屏等同

学,分别为男女球队的骨干。黄校的乒乓球打得很好,还参加湛江专区的培训。在水东运动

场举办电白县高中生运动会,我个人在 100 米和 200 米短跑和跳高和跳远四个项目都有名

次。这不是偶然的,是长期锻练的结果.班里同学组织锻练小组,每天天不亮我就绕水东跑

一圈。日月如箭,不知不觉五十多年已过去了。去年我回家扫墓时,见到当年参加高中生运

动会的电三中的同学何春汉,他还提起我当年在运动场的成绩。

我非常热爱初 14 和高15班的集体,五十多年来我无论在天南海北都深深地怀念着它。


[attachmentid=335145]

图为《往 事 最 堪 回 首―― 回忆在电白一中的往事》一文的作者 XWR
[snapback]3718389[/snapback]​



陈斌,1940年1月出生,汉族,广东遂溪人,1958年12月加入中国GCD,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同年参加工作。曾在部队锻炼过两年。1970年到BJ半导体器件一厂工作,担任过技术员、工程师、技术科副科长。1981年调任湛江无线电一厂厂长、湛江电子公司副经理、党委副书记兼经理。1983年至1986年,任ZG湛江市委副书记兼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1986年,调任ZG海口市委常委、副书记。1990年至1997年担任ZG海口市委副书记兼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1998年4月,再次当选为海口市政协主席。
 
QUOTE(tianya @ 2014年11月27日 Thursday, 08:52 PM)
--------------------------------------------------------------------------------
[attachmentid=335143]
这张照片珍贵吗?他(她)们当中有些人成了我的优秀高中老师、优秀小学校长!树木的后头是水东海的滩涂,我小时在这一带抓过小鱼小虾。哈哈,各位看官,什么叫沧海桑田,进去参观一下电白中学就有体会了。
[snapback]3718336[/snapback]​



真是57年的吗?
 
这篇回忆录实为一篇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献。大跃进时期的历史真相得以再现,作为后辈,拜读了!
 
那时没有网吧,没有手机,能安心读书的孩子基本不用干农活的了,如果家里很多活干,很难读的进去的。我爸三年级就不读了,家中老大,天天干农活,哪有时间读书
 
QUOTE(什么是民主 @ 2014年11月28日 Friday, 01:21 AM)
真是57年的吗?
[snapback]3718414[/snapback]​




[attachmentid=335147]

这绝对是1957年拍的,这班学生一共65人,是毛泽东时代电白一中人数唯一最多的

班级,班主任是柳兴(左起第一排第7人)拍摄地点:电白一中厨房。电白一中厨房座东

朝西,厨房背后是鱼塘,塘边种着木麻黄树和椰子树,我在这片池塘捉过鲫鱼。当时,杨

展华以电白县抓文教副县长的身份兼任水东的电白四中校长,水东的电白一中校长,又可以

向1956年以前的电城的电白一中发号司令,同时,他又是电白教育科(教育局)的顶头上

司,当然了,杨展华的工作是以一中为主。你说,杨展华算不算今电白四中的校长?算是,

可他从来不到过电城四中上过课,不主持过电城四中开学典礼,他在电白教育历史上是不是

一个很特别的校长呢?今电白四中是否有资格继承水东的电白四中那段办学历史?如不能继

承,那么今电白一中百年校庆就没有历史依据了,哈哈
 
QUOTE(tianya @ 2014年11月27日 Thursday, 08:43 PM)
-----------------------------------------------------------------------------
那些敬业爱岗的老师的很值得大家的尊重!电白一中在文革前培养的学生素质是顶呱

呱的,要上一中,考不上就别上。那时,电白文教局不设招生办,电白一中放榜取生非常

公平,评卷老师一评完试卷,就马上登记分数,当天登记完,当天发出录取通知书。旧一中

怎么不教人怀念?如今的学校充满铜臭味,校园里的腐败分子无处不在
[snapback]3718334[/snapback]​


支持楼主的观点,文革的一中生顶呱呱,现在一中生不怎么样!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