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008
高中一年级
- 注册
- 2018-03-26
- 帖子
- 588
- 反馈评分
- 248
- 点数
- 41
茂名:因腐败痛失黄金十年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重生
“南方油城”茂名,位于南海之滨,广东西翼。
因为有油页岩,经过数十年发展,茂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之一,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不仅是自然生态的破坏,还有曾经一度恶化的政治生态,也给茂名带来相当大的伤痛。
党的十八大以来,茂名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重构政治生态,以打好水、气、土壤污染整治“三大战役”来改善自然生态。短短几年间,昔日满目疮痍的废矿坑,变成了美景良田环抱一湖碧水的休闲胜地;曾经风气不正、腐败严重、人心涣散的局面,转换为清风劲吹、正气充盈、人心凝聚同谋发展的新面貌。
反思·那十年因何而失?
南海潮涌,东方风来,位于改革开放先行地的茂名,拥有许多有利的发展条件。然而,进入21世纪,本该加速向前发展的茂名却放慢了前进的步伐。
从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间,茂名主要经济发展指标排名全省倒数位次,经济总量从全省第6位下降到第8位,各地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却变成了茂名“失去的十年”。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腐败!
腐败破坏生产力、瓦解凝聚力、削弱战斗力。腐败让茂名痛失黄金十年。党的十八大前,茂名相继发生了系列领导干部腐败案件,涉及包括市委原书记罗荫国在内的省管干部24人,县处级干部218人,涉案人数之多、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恶劣,在茂名历史上前所未有。
系列腐败案发,揭开了政治生态持续恶化多年的“盖子”。
一位副区长想当区长,时任市委书记罗荫国的妻子亲口对他说:“现在是市场经济,干什么都要钱。”于是这位副区长奉上了30万元美金。
时任常务副市长的杨光亮,被查处前在一次会议上也说,某一件应该办的事,他一个常务副市长批了字都不好使,当事人给经办人300块钱,事情很快就办好了。
政治生态不好,风气不正,必然人心涣散、弊病丛生。省道七那线改造立项13年、剪彩3次都无法动工,茂名市区官渡路修了几十年仍然是条“断头路”……这样的状况,发展步伐怎么能快得起来?
反腐·用坚决惩治打破坚冰
系列腐败案发后,新一届市委班子深入剖析案件,举一反三,汲取教训,决心重拳反腐,深挖根源,全面扭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被动局面。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反腐败斗争陷入苦战,扭转局面步履维艰。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惩贪治腐,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因势而为、趁势而起,茂名市委、市纪委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以坚决查处腐败案件为突破口,打破腐败和不正之风仍在蔓延的“坚冰”。
从化州市委原书记成济荣、秦刚,到茂名高新区党工委原书记谭国锋,从茂名市交通局原局长潘北林,到茂名市政法委原副书记、市综治办原主任陈文松等,一个个正处级干部相继落马。据统计,十八大以来,全市共处置反映干部问题线索6219件,立案421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823人,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其中立案查处的县处级干部202人,总数远远超过此前10年的总和,查处的数量和质量均排在全省前列。
抓大而不放小。茂名市纪委监委建立查办农村基层腐败案件督导制度,班子成员挂钩包片督导问题最集中、工作最难开展的镇(街)。近年来,立案查处镇村基层干部1921人,涉及村(居)书记、主任185人,维护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赢得了基层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正与邪,此长而彼消。坚决惩治,打下腐败分子一度嚣张的气焰;与全国一样,茂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不断向好。
茂名市昔日露天矿坑整治后变身为风景优美的露天矿生态公园。 黄信涛 摄
重构·建章立制风成于上
反腐败需要重拳猛打,而树立良好风气、重构政治生态则需要在从严管党治党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茂名市细化遵守党章和党规党纪的措施,出台了《茂名市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十个严禁”》等规范性文件,把纪律挺在前面,紧紧盯住关键节点整治“四风”问题,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十八大以来,茂名市纪委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26起,处理184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59人,通报典型问题85起。
为严肃整治为官不为,茂名市纪委制定了《茂名市“一线问责”实施办法(试行)》,问责不担当、不作为、庸懒散等为官不为行为518人。
化州市扶贫办原主任吴某管理民生资金失职,受到免职的问责处理;茂南区人大常委会选任工委原主任周某履职不到位,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一个个案例,像一座座闪烁的警灯,触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
茂南区一位镇党委书记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基层干部,为民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勤、亲、实、严,是我们的应有作风。踏实做好每一件事,就是最踏实的为民、爱民。”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市委主要领导,提出了“干字当头,问题导向,重点发力,以上率下”的工作要求并身体力行。
风气与选人用人紧密相连。茂名市委坚持从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大事件一线考察培养选拔干部,出台“一线考察干部”实施意见,在全市形成“重基层、重一线、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敢于担当、争先作为逐步成为干部队伍的主流……
党风政风,悄然转变。风气的变化,体现在一件件具体事上,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以前到镇政府办理计生、村建等手续,先到镇领表,再到村委会盖章后交表,一般一个星期都办不完。自从2015年镇里大抓干部作风,整合行政中心窗口,完善值班制度后,我现在到镇办事,基本一天就能办完。”化州市南岭村村民文土明说。
发展·风清气正促再次振兴
风清气正则政通人和。十八大以来的6年间,茂名政治生态的改善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经济社会呈现振兴发展的良好态势。
大力推进“就业民生工程”“医疗民生工程”“教育民生工程”“住房民生工程”等系列民生工程,茂名在亲民惠民上下功夫。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0%,年均增长2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6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95.5%,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3.7万人,解决234.4万人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
与此同时,城市扩容提质快速推进,“向东向南靠海”的发展战略让茂名从一个工矿城市变成了宜居宜业的“滨海绿城”;“港、业、城”联动战略的实施,也让茂名摆脱了过去石化一业独大的状况,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全面发展的喜人局面。2018年3月,茂名高新区升级为茂名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批海内外行业龙头先后落户、投资建厂。
发展环境的改变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催生了在外创业的乡贤回归投资的热潮。目前,全市“回归工程”企业达到300多家,投资额近1000亿元。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的发展势头,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2017年,茂名与全国31个城市一起参加《魅力中国城》竞演,在网络投票环节中,广大市民自发行动,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彰显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茂名最终获得“魅力中国城”称号。
风雨过后现彩虹。在全面从严治党中,茂名实现了涅重生。如今,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茂名正以加强党建为舵,以担当实干为帆,开启新征程、驶向更加光明的远方。
“南方油城”茂名,位于南海之滨,广东西翼。
因为有油页岩,经过数十年发展,茂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之一,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不仅是自然生态的破坏,还有曾经一度恶化的政治生态,也给茂名带来相当大的伤痛。
党的十八大以来,茂名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重构政治生态,以打好水、气、土壤污染整治“三大战役”来改善自然生态。短短几年间,昔日满目疮痍的废矿坑,变成了美景良田环抱一湖碧水的休闲胜地;曾经风气不正、腐败严重、人心涣散的局面,转换为清风劲吹、正气充盈、人心凝聚同谋发展的新面貌。
反思·那十年因何而失?
南海潮涌,东方风来,位于改革开放先行地的茂名,拥有许多有利的发展条件。然而,进入21世纪,本该加速向前发展的茂名却放慢了前进的步伐。
从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间,茂名主要经济发展指标排名全省倒数位次,经济总量从全省第6位下降到第8位,各地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却变成了茂名“失去的十年”。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腐败!
腐败破坏生产力、瓦解凝聚力、削弱战斗力。腐败让茂名痛失黄金十年。党的十八大前,茂名相继发生了系列领导干部腐败案件,涉及包括市委原书记罗荫国在内的省管干部24人,县处级干部218人,涉案人数之多、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恶劣,在茂名历史上前所未有。
系列腐败案发,揭开了政治生态持续恶化多年的“盖子”。
一位副区长想当区长,时任市委书记罗荫国的妻子亲口对他说:“现在是市场经济,干什么都要钱。”于是这位副区长奉上了30万元美金。
时任常务副市长的杨光亮,被查处前在一次会议上也说,某一件应该办的事,他一个常务副市长批了字都不好使,当事人给经办人300块钱,事情很快就办好了。
政治生态不好,风气不正,必然人心涣散、弊病丛生。省道七那线改造立项13年、剪彩3次都无法动工,茂名市区官渡路修了几十年仍然是条“断头路”……这样的状况,发展步伐怎么能快得起来?
反腐·用坚决惩治打破坚冰
系列腐败案发后,新一届市委班子深入剖析案件,举一反三,汲取教训,决心重拳反腐,深挖根源,全面扭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被动局面。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反腐败斗争陷入苦战,扭转局面步履维艰。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惩贪治腐,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因势而为、趁势而起,茂名市委、市纪委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以坚决查处腐败案件为突破口,打破腐败和不正之风仍在蔓延的“坚冰”。
从化州市委原书记成济荣、秦刚,到茂名高新区党工委原书记谭国锋,从茂名市交通局原局长潘北林,到茂名市政法委原副书记、市综治办原主任陈文松等,一个个正处级干部相继落马。据统计,十八大以来,全市共处置反映干部问题线索6219件,立案421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823人,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其中立案查处的县处级干部202人,总数远远超过此前10年的总和,查处的数量和质量均排在全省前列。
抓大而不放小。茂名市纪委监委建立查办农村基层腐败案件督导制度,班子成员挂钩包片督导问题最集中、工作最难开展的镇(街)。近年来,立案查处镇村基层干部1921人,涉及村(居)书记、主任185人,维护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赢得了基层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正与邪,此长而彼消。坚决惩治,打下腐败分子一度嚣张的气焰;与全国一样,茂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不断向好。
茂名市昔日露天矿坑整治后变身为风景优美的露天矿生态公园。 黄信涛 摄
重构·建章立制风成于上
反腐败需要重拳猛打,而树立良好风气、重构政治生态则需要在从严管党治党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茂名市细化遵守党章和党规党纪的措施,出台了《茂名市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十个严禁”》等规范性文件,把纪律挺在前面,紧紧盯住关键节点整治“四风”问题,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十八大以来,茂名市纪委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26起,处理184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59人,通报典型问题85起。
为严肃整治为官不为,茂名市纪委制定了《茂名市“一线问责”实施办法(试行)》,问责不担当、不作为、庸懒散等为官不为行为518人。
化州市扶贫办原主任吴某管理民生资金失职,受到免职的问责处理;茂南区人大常委会选任工委原主任周某履职不到位,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一个个案例,像一座座闪烁的警灯,触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
茂南区一位镇党委书记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基层干部,为民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勤、亲、实、严,是我们的应有作风。踏实做好每一件事,就是最踏实的为民、爱民。”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市委主要领导,提出了“干字当头,问题导向,重点发力,以上率下”的工作要求并身体力行。
风气与选人用人紧密相连。茂名市委坚持从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大事件一线考察培养选拔干部,出台“一线考察干部”实施意见,在全市形成“重基层、重一线、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敢于担当、争先作为逐步成为干部队伍的主流……
党风政风,悄然转变。风气的变化,体现在一件件具体事上,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以前到镇政府办理计生、村建等手续,先到镇领表,再到村委会盖章后交表,一般一个星期都办不完。自从2015年镇里大抓干部作风,整合行政中心窗口,完善值班制度后,我现在到镇办事,基本一天就能办完。”化州市南岭村村民文土明说。
发展·风清气正促再次振兴
风清气正则政通人和。十八大以来的6年间,茂名政治生态的改善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经济社会呈现振兴发展的良好态势。
大力推进“就业民生工程”“医疗民生工程”“教育民生工程”“住房民生工程”等系列民生工程,茂名在亲民惠民上下功夫。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0%,年均增长2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6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95.5%,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3.7万人,解决234.4万人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
与此同时,城市扩容提质快速推进,“向东向南靠海”的发展战略让茂名从一个工矿城市变成了宜居宜业的“滨海绿城”;“港、业、城”联动战略的实施,也让茂名摆脱了过去石化一业独大的状况,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全面发展的喜人局面。2018年3月,茂名高新区升级为茂名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批海内外行业龙头先后落户、投资建厂。
发展环境的改变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催生了在外创业的乡贤回归投资的热潮。目前,全市“回归工程”企业达到300多家,投资额近1000亿元。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的发展势头,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2017年,茂名与全国31个城市一起参加《魅力中国城》竞演,在网络投票环节中,广大市民自发行动,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彰显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茂名最终获得“魅力中国城”称号。
风雨过后现彩虹。在全面从严治党中,茂名实现了涅重生。如今,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茂名正以加强党建为舵,以担当实干为帆,开启新征程、驶向更加光明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