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交流 黄叶闲话贴 (2人在浏览)

在我的心目中,卫道远远没有观珠佬可爱,明白为什么那么多老师不敢为玉楷同学说话了,因为有一把无形的指挥刀放他们脖子上,也这样才显出观珠佬的难能,不期望人人学阿B,这个太难,期望多一些人学观珠佬总是可以的吧。
 
从别人介绍的文章看到,约翰•洛克,从三个方面分析人类社会,奠定欧洲启蒙体系的框架:人性《论人类特性》、伦理《论宗教宽容》,体制《政府论》,欧洲文艺复兴,主要是沿这三条径路前行……中国呢?从网上一些理念看,还处在前洛克时代,跟欧洲千年黑暗期差不离……我是认同福泽俞吉将世界分为三个,即开化,半开化(半野蛮),野蛮,中国是半野蛮民族的理念的,西方的英国人在考察大清(前清)后,也有跟福泽相似的理念,就电白论坛某些批评看,用后清形容当下相当合适。

所谓前后清,一个是权力的野蛮,一个是权力高压下,愚民术造成的人民野蛮,论坛比较能反映人民的野蛮……
 
居然看完了,作者牛逼
谢谢阅读,开帖的意思,就是交流,至于楷叔,不是我关注的目标,刚巧首页有三两个相关帖,所以借楷叔条船开帖。认同一个理念就是,五四诸子几十年的启蒙,于几千年的半野蛮来说,力量微小,况且建政后又大踏步倒退,华夏当下实际上处于前启蒙时代,相当于欧洲中世纪黑暗期,所以启蒙可能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也是一些有觉醒意识的所谓读书人力所能及的事。为免岐义的误解,多生不必要的事端,说说个人理解的启蒙:首先是个人开始的觉醒意识,就是自我启蒙,然后是交流,也就是相互启蒙,交流以各自表述为主,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大家都是同学,没有权威,没有老师,用老设计师的话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可以借鉴别人,比如西方的英美海洋系,法德大陆系,东方的日本……个人认同一个理念,也是越来越多读书人认同的理念:东方的日本对于中国比西方的英美法德更有借鉴意义。
 
最后编辑:
刷屏分享一个文章 关于杜月笙同学的,然后可能会啰嗦几句,不喜的同学请跳过,谢谢!
 
杜月笙:当年流氓真君子,今日君子真流氓

01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
末等人,没本事,脾气大。

在30年代的上海街上,杜月笙穿着蓝色长衫。
身材很瘦,像个教书先生。
真实身份是当时中国最大黑帮的教父。

他身后跟着几个小乞丐,吹着口哨,对着他喊:
“水果月笙,给点钱!”

杜月笙并不生气,吩咐手下多给点。

杜月笙14岁闯荡上海,一开始在水果店做事。
练就了单手削梨的本领,削掉的梨皮不仅薄而且不断。
江湖上称他为“水果月笙”。

在杜府里,熟悉的朋友坐一起侃大山。
也会打趣道递上一只梨:“削一个!”

杜月笙不生气,削好梨和大家一起分享。
他常说一句话: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
末等人,没本事,脾气大。

杜府的佣人也常说:杜先生好侍候,我们做错事,他也轻言细语。
杜月笙从底层来,知道下人的辛苦,能够包容下人的错误。

杜月笙穿着教书先生的长衫,手里握着刀子,在老上海。
杜月笙可以杀死任何人,但他可以将刀子放下。
隐藏在他的内心里,给予最底层的人足够的仁慈。

当年上海滩的黄包车夫、短衫阶层,
也曾喊出了“做人要做杜先生”的口号。
 
02

做事看能力,做人看格局。


掌握黄公馆财政大权的林桂生

19岁时,杜月笙便在黄金荣家做事。
刚开始是黄金荣夫人林桂生的小跟班。
1910年,黄金荣家的鸦片被偷了。
大佬黄金荣也没办法。

杜月笙说“老板娘,我去跑一趟吧!”,林桂生也不在意。
以为是这个青年人想快速出人头地。
杜月笙找到偷烟土的人,只说了三句话。
烟土就回来了。

“放心,没人要你命,黄公馆里什么时候做过人啊!”
“但是你要和我走一趟!”
“桂生姐刀子嘴豆腐心,菩萨心肠!”

事情做成了,杜月笙并不居功自傲。
好像刚刚立的大功和自己无关一样。

可是,林桂生依然不信任眼前的这个年轻人。
有一次林桂生生病,半个月杜月笙鞍前马后,衣不离体。
林桂生一呻吟,他立即奉上她想吃的想喝的。
耳到、眼到、手到、脚到、心到。

林桂生病好了,想试探他。
带他去赌场赌博,一下子赢了2000大洋。
林桂生心想:拿去吃喝嫖赌,那这个青年人就是小混混的料。
如果拿去买房娶妻纳妾,那此人贪财,日后必起异心。

可是这个年轻人拿着钱就跑了。
黄金荣也很好奇,让手下人盯着这个年轻人去干啥。
黄金荣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拿着钱,坐着摆渡过了陆家嘴。
到了一个叫金桥的地方,把两千大洋。
全部分给了一起闯江湖的弟兄们。

黄金荣惊叹:恐怕我死后,黄埔滩就是杜月笙的了。
黄金荣错了,短短十年后,黄埔滩就是杜月笙的了。


青帮大亨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

那时候的两千块大洋,可以在上海滩买房置业。
鲁迅在北大教书,一个月也才300大洋。
换做现在,2000大洋够买一套位置很好的学区房了。

杜月笙常说,做事靠能力,做人靠格局。
他用了自己的舍,换来了人气。
换来了一堆为他出生入世的兄弟。
 
03

伤什么,都别伤女人心,女人是用来疼的。


孟小冬和梅兰芳

孟小冬,京剧伶人,上海滩最大的美人,人称“冬皇”。
杜月笙一直喜欢孟小冬,如果他愿意用强。
全上海滩的没有他得不到的女人。
杜月笙整整爱慕了孟小冬十年。

1927年,孟小冬嫁给梅兰芳。
之前,气傲的孟小冬不愿意给人做妾。

梅兰芳承诺:“你过来后,和福芝芳平起平坐。”
孟小冬这才嫁给梅兰芳,进入梅家之后。
追求孟小冬的人很多,甚至还闹出了人命案。
加上孟小冬多次被福欺辱,四年后与梅兰芳离婚。

杜月笙不但没有用强,而且放低身位。
用真诚打动了孟小冬,孟小冬从北京到上海跟了他。
而从中做媒的人竟然是杜月笙的二太太姚玉兰。
这个男人该是多么有魅力,才能让妻子如此包容。

孟小冬到上海后,杜月笙宠爱得不得了。
请京剧大师余叔岩到府上手把手给孟小冬教课。
最后,孟小冬成为余派京剧名角,执牛耳者。


孟小冬和杜月笙

1950年,杜月笙打算全家移民美国。
他数着全家需要办27张护照。
孟小冬在旁边轻轻说了一句:
“我跟着去,算丫头还是算女朋友呀?”
其他人没听懂,杜月笙却听懂了:
“办护照的事情暂停,赶快把我跟阿冬的婚事办了。”
当时,杜月笙常年多病。由于和孟小冬办婚事。
全家错过了移民,当时的香港缺医少药。
杜月笙也错过了去美国的治疗,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但他不亏女人,直到最后都给心爱的人一个交代。

杜月笙五房姨太太,四位是名旦名角。
名角为什么都愿意跟她?
因为他不冷落女人,五房姨太太都是他的手心肉。
他和段正淳不同,他不让任何一个女人伤心。
他常说:“打什么,都不能打女人,女人是用来疼的。”
“女人很傻的,从他爱上你的那一刻,便身心俱付。”

而同样的黑帮大佬黄金荣呢?
为了一个戏子露兰春,打了浙江中军卢永祥的卢筱嘉。
卢永祥一怒之下。把黄金荣抓起来,准备极刑。

杜月笙不忘本,不卸磨杀驴,四处托人。
最后白送了自己苦心经营的“三鑫公司”的股份。
这才把黄金荣救出监狱。

后来,黄金荣和妻子林桂生离婚。
最后,露兰春带着钱财和新欢溜了。
黄金荣落了个人财两空。
杜月笙给林桂生买了院子,当着长辈供养,直至终老。

抗战期间,梅兰芳寓居上海,拒绝为日本人唱戏。
蓄须明志,靠卖字画为生,生活捉襟见肘。
杜月笙派人偷偷去买,帮梅兰芳渡过难关。

做男人做到这份上,大概也只有杜月笙了吧!
 
04

“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张学良

9.18事变发生后,少帅张学良没放一枪丢了东北。
在全中国人的心里,张学良是个罪人。
要暗杀“卖国贼”的人排成了一排。
其中就有斧头帮老大王亚樵,他曾暗杀过
直系军阀淞沪警察厅长徐国梁、上海招商局总办赵铁桥。
他暗杀的名单里甚至有汪精卫,蒋介石。
连日本人听他名字都害怕,叫他“人间魔鬼”。
业界称他为“暗杀大王”。


王亚樵

张学良无处可去,杜月笙就说了一句:
“到我府上,你可安心住下!”
无路可去的张学良在住在杜府,还成功戒掉大烟。

1923年,大总统黎元洪被赶下台。
所到之处,世态炎凉,人人喊打。
到了上海,杜月笙带着保镖车站亲自迎接。
日夜守护,寸步不离。

黄炎培生活拮据,杜月笙便每月差人送去500大洋。
杜月笙刚刚进入青帮时,拜陈世昌为“老头子”。
后来陈世昌儿子不争气,赌博输了。
杜月笙就送去二万五大洋,后来又挥霍掉了。
杜月笙也不生气,又差人送去两万大洋。

在上海摊,凡是认识杜月笙的人。
几乎没有人没有接受过杜先生的帮助。
从底层到商界、军界、政界都是如此。
杜月笙还有个习惯,送别人钱不许第三个人在场。
就是为了保全被帮助人的面子。

杜月笙常说一句话:
“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如此做人,杜月笙被称为“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
当时上海滩有一句话叫: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05

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杜月笙手札

杜月笙不识字,却对读书人很敬畏。
国学大师章太炎晚年住在苏州。
对杜月笙这样的地痞流氓非常看不起。

他的侄子在英租界发生了纠纷。
不得不请拉下脸请杜月笙帮忙。
杜月笙对章太炎说:
“你个事情我晓得了,我会替你办妥,好!再见。”

摆平之后,自己亲自去苏州拜访老先生。
临走的时候,偷偷将一张2000酷爱大洋的票子,
叠成小方块,放在茶碗下面,顾全读书人面子。
表达他对文化人的敬仰和尊重。

章太炎是民国的狂人,外号章疯子。
疯起来连袁世凯、蒋介石都骂,可是到了杜月笙这里。
却从此订交,亦师亦友。

杜月笙请章太炎当老师,杜月笙之前的名是月生。
章太炎觉不够文雅,让他叫月笙。
教他读书,把杜月笙从大字不识的粗人,
成功打造成能写一手漂亮小楷,穿长衫,满口儒雅的中国教父。


章太炎

戴笠早年是流落上海的小瘪三,
到杜月笙的赌场赌博,杜月笙一看此人不简单。
“我给蒋先生写封信,推荐你去报考黄埔军校!”
戴笠命运从此大变,几年后,戴笠重返上海。
立即和杜月笙定为结拜兄弟,后来戴笠成为通天的人物。

杜月笙用听评书的方法来了解历史和时事。
直到远走香港,还专程派人回来请评书艺人。

杜月笙一生都让孩子读书学习。
不沾鸦片和赌博,大儿子杜维藩不好好学习。
杜月笙就狠狠揍他,杜美如回忆父亲。
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问孩子功课。
后代在海外都能靠本事安家立业。

杜月笙一生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什么文凭。
但他知道识文断字是本领,他喜欢让别人叫自己杜先生。
而不是杜老板,或者杜大帅。
 
06

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
杜月笙常说:“我的处世之道,尽在一个诚字!”

淞沪会战时,为了阻挡日本进攻。
杜月笙把公司所有船沉没,阻挡日本军。
上海沦陷后,日本人拉拢杜月笙。
杜月笙说:“我是一个中国老百姓,碍于国家民族主义,未敢从命!”

同样是青帮老大的张啸林,后来当了汉奸。
杜月笙就让手下亲自把他干掉。

1931年,杜家祠堂建成。
京剧名家荀慧生、程砚秋、梅兰芳、尚小云、小翠花、徐碧云。
杨小楼、龚云甫、李吉瑞、马连良、言菊朋等57位三代同堂的演员。
齐聚上海,这是唯一一次京剧名家同时登台。
连最爱京剧的慈禧老佛爷都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
这在历史上号称“天下第一堂会”!


“天下第一堂会”合影

给他家族写序的民国狂人大学士章太炎,
“杜之先生帝尧,夏时有列累!”
把他家族史直接鼓吹到了到了尧帝!

送匾额的大人物拍成一长队。
你猜有谁?

“孝思不匮”——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贺。
“好义家风”——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贺。
“明望之后”——国防部部长林辉贺。
“世德扬芬”——军政部部长何应钦贺。

文化界,戏曲界,政界,商界。
杜月笙样样通吃!
 
07

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
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


杜月笙晚年

1930年,上海法租界工人大罢工。
刚开始是水电工人罢工,后来连环卫工人也跟着罢工。

整个法租界是无水无电,臭气熏天。
法国人托市长找杜月笙出面调解,杜月笙觉得时机不对。
就推辞“我不行啊,声望不够!”

罢工形势越来越激烈,又来找杜月笙出面。
“好吧,我试试!”
杜月笙给法国人打电话:
“工人要求工资上涨一倍,你看着办,不然我也解决不了。”
“不行,只能上涨75%!”
“那就75%,就这么定吧!”

杜月笙在府上召集罢工领袖,问他们希望上涨多少?
有的说30%,有的说40%。
杜月笙挥着扇子:“你们要求太低了,我帮你们要到了75%!”

大家欢呼:“谢谢杜先生!”

杜月笙说:“法国人不答应罢工期间付工资,你们看行吗?”
大家一看工资上涨了75%,都说算了,算了。
杜月笙又摇着扇子:“不过,我决定罢工期间工资我来贴!”

大家惊呆了,那是一笔不少的钱。
这一贴,杜月笙就贴了30万大洋。

“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每月存款折上多几个零不算你有多少钱,花出去多少钱才算你有多少钱。”
对求到府上的人,不管是高官还是老百姓,几乎都是三句话:

“你的事情,我晓得了!”
“我会替你办好!”
“好,再会!”

在旧上海,杜月笙常常散财给乞丐。
手下的人都说只许乞丐们领一次。
杜月笙说:“不必在意,大不了多发几次,乞丐也是有脸的!”

他还常说: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
杜月笙一生仗义疏财,几乎买了整个上海滩的交情!
 
08

1951年的香港,潮湿而炎热。
他的哮喘越来越严重,这一年照全家福,他卧病不起。
无法参加,他知道自己快要撒手人寰。


杜月笙全家福

这位曾经上海滩上的中国版教父,一生仗义疏财。
到了香港常常倾囊散财帮助难民。
临终前仅剩11万大洋。立下遗嘱,如此分配:
“每个太太拿1万,长子拿1万,没出嫁的女儿拿6000,出嫁的拿4000。”

这年8月16日,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天。
他让大女儿杜美如去银行拿来一个保险柜。
杜月笙自己打开,保险柜里满满都是借条。
最少的一张5000美元,最多的一张500根金条。
有商界大亨,有政界大元。

他自己亲自一一销毁,销毁的全是钱啊!
儿女们非常不解,都很诧异。他说了句:
“借出去的看上去是钱,实际上是交情。”
“感恩的,会永远记住杜家的好!”
“不感恩的,你们去要,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我不希望,我死后,家里还碰刀斧!”

他撕掉借条,别人欠的账也就在尘世一笔勾销了。
死前,杜月笙对儿女们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没希望了,你们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他是个一生带刀的人,却把刀子隐藏在长衫里,无影无踪。
做人做到杜月笙这样,也是绝了!
 
敲一个余光中在龙应台《野火集》二十年的序言吧

不能熄火——余光中

二十年前《野火集》初版问世,干草烈风,很快成燎原之势,火势之大不仅烧热了文化界,甚至也薰出了广大的市井小民,一时议论纷纷,掌声压倒了嘘声,不久我去台北演讲,提到当代的女作家,曾以“龙卷风”来形容《野火集》的年轻作者。
“龙卷风”的风势,二十年来虽然偶有间断,却未中断,而在她卸下台北市“文化局长”一职后,又倒卷回来,风力依然可惊,风圈似乎更大,几乎凡华文所及,都风起云涌,风吹草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本书畅销至今,足见台湾的社会与中华的文化里,有一些东西是顽固到永远烧不尽的。尽管如此,只要风势仍强,野火仍旺,我们的陋规恶习,文化底层的怯懦与自私,就不可能像莠草那么漫山遍野,肆无忌惮。

应台是才学并高的性情中人,一生的作为其实都取决于自己的真性情。当年她从美国学成回台,在中央大学任教,并发表小说评论,似乎要成为学院派的批评家。幸好那些杂文并未铺张成引文成串附注成排的“学术论文”;而自《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刊出之后,她显然就从文学批评转向了社会批评,尽管“天还未亮”解严还得等待三年,她英勇的笔锋所指,已经是文化意识,社会陋习有种种患处。所以激起了有心人的普遍共鸣。

在五四之后七十多年,龙应台竟然还象梁启超那样披上启蒙先锋的战袍,用直接而有力的杂文,“笔锋常带情感”来揭示我们社会的病情,那笔锋,介于胡适的理性和鲁迅的感性之间,但能把握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在《生气,有用吗?》一文中,应台曾痛贬台北“是我所见最缺乏气质、最丑陋、最杂乱的都市”。当时她恐怕全未想到,十五年后这丑陋的都市竟会请痛骂它的人来变化气质。她竟然肯跟马英九回台北来做首任文化局长,大家都担心,担心如此的文化英雄,怎能像骆驼一样穿过市议会的针孔。果然上任不到十天,尚未进入会期,她竟然尝到了一位女议员的警告,有一次对朋友说着,忽然大哭起来。朋友们都担心,龙卷风真抗得住夜长梦多吗?

不料风势能伸也能缩,三年下来,飓风竟然变成了化雨,无论对文化遗产,耆宿故居等等维护或利用,或者文艺活动的安排与倡导,应台都全力以赴,做得有声有色,真正提升了台北市的文化气质,而使马英九团队成了一头醒目的龙马。台北市文化局举办或倡导的文艺活动,凡我参加的,都可以见证局长从容主持,而且无论用中文或英文致词,都言之有物,流畅且有文采。

不过人在官场,当然无暇执笔,而且不容畅言。苦练三年之后,龙卷风终于恢复了自由,言路更宽,讲台更大,听众更多,风势更劲。她把讲台搬去香港,更为整个中文世界所注目、所聆听。在统独之上,中西之间,风声不绝。至于毁誉,她似乎不在意,因为有风过处,树林总不免飒飒而鸣。
 
大哥好,好久不见了
 
大哥发达了
 
我以为大哥进贵哥的团队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