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清明时节将至,探寻抗日名将陈沛故居 (2人在浏览)

抗日名将陈沛长沙会战威震敌胆

1939年夏,日军重兵攻湘北,意欲沿粤汉铁路南下,直达长沙。于是引发了中外瞩目的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此三战皆捷,是与作为三十七军军长陈沛的出色指挥分不开的。三十七军因此被授予“无敌军”称号。

001136qc25z4beb2xyuuar.jpg

陈 沛 将 军
陈 沛(1898-1987)茂南区袂花镇坡仔村人,字度侯。陆军中将。广东农业专科学校、黄埔军校第一期步科及中央训练团将官班毕业。1939年5月,任国民党第三十七军军长。三十七军在长沙会战被授予“无敌军”称号。1949年任国民党首都卫戍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四十五军军长,同年秋去台湾。
茂南区袂花镇大路村委会椰子村,有一座始建于明代天顺四年(1460年)的陈氏宗祠。据闻,陈氏宗祠不但富丽堂皇,而且宗族中出了不少名人,其中陈沛将军,就是抗日名将。记者近日走进陈氏宗祠,聆听了有关人士细说陈沛的抗日事迹。
闻名遐迩的陈氏宗祠
在椰子村族人的引领下,记者来到椰子村村中央的陈氏宗祠。宗祠正门横额书“陈氏宗祠”四字,雄健有力。据说当年曾邀请四乡书生献字,铺晒于地上,有一云游和尚路过,故意踩踏。众人皆怒,挟和尚赔罪,和尚不假思索,拿起草鞋,蘸墨疾书,一气呵成,令众人惊叹不已,怒气全消,欲谢之时,和尚已不见踪影。宗祠现存面积1200平方米,座东向西,呈长方形,为一座三进结构。上厅陈列先贤和祖宗牌位。中厅为挂匾亭,赦赐的“奉天诰命”匾及多块举人匾曾挂列其间。上中下三厅浑然一体,中空如盒,可纳千人拜祭,其功全赖二十四根石柱支木构架,承托屋面,建筑设计艺术之精巧,今人叹服。
002504xdnexddu5nxdfdev.jpg

陈氏宗祠内景
陈氏宗祠内壁画栩栩如生,雕梁画栋。祠堂内通风透光良好,因有大小天井八个,其地下排水更称一奇,不管雨下多大,雨停天井水即干,但总找不到出水口,有人多次用谷壳试探,下雨时放谷壳于天井中,谷壳随水流尽,但查看四周江河塘泊均不见其踪。此谜至今未解,可谓奇也。据悉,陈氏宗祠,原由落居袂花镇的道崇的孙子——国瑞、国梅兄弟始建,后经十四个祖公努力,积租千担,盛极一方。
出生于撑渡之家的将军
据了解,解放前,陈氏宗祠就一直作学堂,原中共深圳市委书记李灝及其夫人就曾在此读小学。宗祠墙壁挂着陈氏历代祖宗画像,还有国民党中将陈沛的戎装照片。陈沛的党派和政治立场、观点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在抗日抵御外侮时做出了很大贡献,这点还是值得敬仰的。据陈氏族人说,陈沛父亲陈显臣在袂花江以撑渡为生。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又开,多少年过去了,陈家大大小小一直蜗居渡船,食不果腹。1898年,陈沛就出生在这个撑渡之家。长大后的陈沛因得人资助,才得以进入学堂读书。
陈沛中学毕业后,赴穗升读省农业专科学校。在农业学校毕业之时,适逢黄埔军校开办,一心向往军营的陈沛报考黄埔一期,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军校毕业后,陈沛参与东征之役。翌年誓师北伐,被编入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因作战英勇,不及一年,即积军功晋升陆军第
一师第一团上校团长,并获胜利勋章。北伐胜利不久,爆发中原大战。陈沛奉命率部参战,得胜而升任第十师二十八旅少将旅长。1934年,陈沛升任师长。抗日军兴,六十师转战江浙,固守淞沪扬泾河、罗店一线。陈沛亲临前线侦察敌情,主动迭次乘夜出击,杀敌甚多,大挫敌寇嚣张气焰。
长沙会战威震敌胆
1938年冬,日军占领武汉,翌年春南昌沦陷。其后敌军重兵攻湘北,意欲沿粤汉铁路南下,直达长沙。
1939年夏,国民党六十师调防湘北,师长陈沛升任第三十七军军长。该军担任汨罗江南岸扼守第二道防线。9月23日晨,敌寇分三路进攻,炮火排山倒海,气势汹汹,形势危在旦夕。为挽狂澜,陈沛率三十七军主力六十师和一四零两个师从第二防线驰往增援。经过近一个月的战斗,敌军大势已去,原不可一世的日军已成强弩之末。无奈之下,冈村宁次在10月1日不得不下令开始北撤。至6日,我军完全收复原有阵地。长沙首捷,战区司令部授予三十七军“无敌军”(锦旗)称号。田汉、胡兰畦率领慰问团到该军慰问。当田汉得知军长陈沛别字度侯时,便立书联赠之“立身怀有君子度,报国何须万户侯。”
此后,不甘失败的日军在1941年9月和12月,不到三个月时间内竟连续两次大规模进攻长沙。面对中国军民的奋勇抗击,日军均以失败告终。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陈沛三十七军担任正面防守,先在福临铺毙敌甚众,后又截击北溃之敌,予以重创。沿途敌人遗尸累累,数以千计。后收集尸体数千具,葬于福临铺附近,名“倭寇万人冢”。因军功卓著,1945年1月,陈沛升任第三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5月至8月参加长衡战役,其后率部进击驻温州之敌。1945年兼浙东前敌总指挥。日本投降,陈沛为宁波地区受降长官。
抗战胜利回乡建校
抗战胜利后,陈沛乘回粤省任职之便,为选址建校,数次返家乡,创办显臣中学,以纪念父亲显臣公养育之恩。该校是袂花地区第一间中学,有力地推进了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学校,改名为袂花中学。茂名建市后,该校命名为茂名市第六中学。1949年,陈沛任国民党首都卫戍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四十五军军长。同年陈沛去台湾。1987年,陈沛病逝于台湾中坜市。
据了解,陈沛故居在袂花圩,非常阔气宠大,解放后用作镇政府办公场所,保存基本完整,现已归陈沛后人。据悉,陈沛的子孙散落在海外各地,家族物业遍布香港和美洲等地。据陈氏族人说,2013年8月30日至9月2日,茂名市第六中学65周年校庆时,陈沛长孙陈德亮应邀回乡寻根问祖并参加了庆典。陈德亮一行参观了陈氏宗祠和故居,以及茂名其他景点,这是陈沛后人首次回乡寻根。
 
敬礼。。。。
 
故居?
陈将军以前住在这里或者在这里生活过?
不是吧?!这里是他们全族的祠堂吧!
在祠堂里挂陈将军等优秀族人或长辈的画像,是祭祀和纪念的意思!
故居和祠堂,不同的!要分清!
 
故居?
陈将军以前住在这里或者在这里生活过?
不是吧?!这里是他们全族的祠堂吧!
在祠堂里挂陈将军等优秀族人或长辈的画像,是祭祀和纪念的意思!
故居和祠堂,不同的!要分清!
多谢指教更正,据称陈沛将军故居在现茂名市第六中学,原叫显臣中学。每个人故居应泛指出生地和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吧。如毛主席曾经居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都被当地政府称为毛泽东故居纪念馆。陈沛将军是袂花坡仔村人,村中祖屋己不存在。陈将军父亲是在袂花江摆渡船为生,居无定所,以船为家,在江边搭有简易茅屋吧。陈氏宗祠曾是陈将军读书学习之地,因祠堂内有多间客房,不知陈将军是否住过?所以说是陈将军故居也不是不靠谱。英雄不问出处,陈沛将军永远是吾辈学习的楷模。向陈将军致敬!
 
应该考察下将军村的风水,祖坟及祖宅的风水。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