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分享 我 们 参 与 了 她 的 过 去 ——电 白 一 中 记 事 (3人在浏览)

陈老师是个电白通。

------------------------------

我不算是电白通,只是自己也做教师这行,接触多的也是同行人(包括一中老教师)和历届学兄、学姐,才逐渐知道一中的一些过去。


图为电白一中学64届高中毕业生兄梁倩波,他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文革时期,梁倩波曾担任革总司辖下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队长,他是主要领舞者,这支宣传队曾到过湛江市和全县各个镇、公社演出,所到之处,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梁倩波还是电白县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重要参与者、经历者 ,我曾对多次采访他。

psb (1).jpg

图为梁倩波

psb (3).jpg
 
最后编辑:
好眼熟的老人

------------------------------

psb (3).jpg

他70多岁了,还是那么热爱生活! 楼主拍摄 。
 
最后编辑:
陈老前辈是教育界的骄傲,是我们的榜样。
 
陈老前辈是教育界的骄傲,是我们的榜样。
----------------------------------

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教书匠,与多数同行相比,我不同的是比较喜欢写写文章来消磨时光 。再次感谢你跟帖。
 
最后编辑:
偶遇在水东各菜市场特水东菜市貌见楼主大袋小袋买菜?或许从这方面拟或感觉楼主是个孝顺勤劳体贴顾家的好男人好父亲、、!!:he::he:
 
QQ截图20170326001905.png

我 们 参 与 了 她 的 过 去
——电 白 一 中 记 事
...
陈 贞

民国时期,水东是乡建制,属于电白县第三区,第三区区公所驻地七迳,不要小看这个乡,由于陆路交通十分落后,汽车稀少,水东濒临海洋,有港口,从这里输出输入的货物堆积如山,有力地促进了水东经济的繁荣发展,人口因而不断增加,于是先后出现了两所中学:私立实践中学、电白县第四中学。私立实践中学创办人为民国电白县长杨锡绿,到了他的长子杨蔚青接任校长时,实践中学已三迁校址了。

关于实践中学的历史, 出身地主的 校友邓枢干有这样的回忆:

1938年,实践中学从广州迁回水东,年底再迁至坡心山寮。1942年,邵经训在自己的家乡拔贡府大院子创办实践中学莘陂分教处(分校),招有两个初中班,师资是抗日期间广州沦陷后跟随邵经训逃难到莘陂的原广州名牌中学的高级教师,语文教师是电白大才子邵桐荪,邵桐荪是日本留学生,学贯中西。英语教师颜静宜,复旦大学高材生,30岁出头,未婚,有缘千里来相会,竟与同校的电城人马忠良结为伉俪。还有一个姓李的体育教师,曾参加过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个运动健将。邵经训的爱人梁其芳是广州大华戏院的财务员。抗战期间,广州沦陷后演员们不愿意散伙跟随梁其芳逃难到莘陂,这个戏班的演员个个都是一流老倌,够大,够美,我们80个学生每人每天交半斤大米给这个戏班做伙食,晚上在食堂看没有戏台的戏。1945年秋,我在莘陂分校初中毕业了,莘陂没有高中班,报考高中只能在正校这年,日寇投降,实践中学迁水东,当时实践中学设在水东正街尾的北帝庙,北帝庙右边建起两排竹木结构的大教室10多个,另建食堂厕所两座,校长杨蔚青的小别墅“蔚园”在在北帝庙左边。我在实践中学读完了三年高中。

杨蔚青注意罗致人才,黄耀神、李桐尧、杨茂藩,美国某大学物理系留学生张伟等优秀教师曾在实践中学任教,她的分校更是因为有名师指教,而吸引年轻人不顾路远前往就读。1949年9月,杨蔚青害怕遭新政权清算,弃职独自从油地码头下船逃往香港。杨锡绿父子都是大学毕业生,对电白县教育事业的正面贡献有目共睹。就在人民政府土改工作队包围其家前2小时,热心教育事业的乡绅邵经训带着全家也走上了逃亡道路,从树仔登楼海边下船,历尽大风大浪,安抵香港,并辗转到了澳洲。1983年夏季,我下乡到莘陂搞小学普及教育,曾在拔贡府大院子住宿一晚,多好的环境啊,开门能望见大片的水田和远处与云朵相接的群山。 实践中学、莘陂分校都应名垂竹帛。

电白县第四中学位于我读水东跃进小学的原址。1950年后,电白县第四中学与私立水东实践中学合并,组成新的电白县第四中学,校址仍在北帝庙。提到水东的县四中、水东的县一中必然要涉及杨展华等校领导。

杨展华,生于1923年,电白县南海半岛下里村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读书,正直,读小学时将厚华改为展华,父亲问,答,要做发展中华有用之人,杨展华在坡心山寮实践中学读高中期间,就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该校当时是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有地下共产党员教师李康寿、杨牒清、杨学青、郑康平等人,地下党员学生程允祯、杨逢青等人,他们经常讨论国家的前途,组织宣传队、话剧队宣传爱国、民主、反对官僚压迫的思想,这些师生是反对国民党电白地方政权的力量。

1943年,杨展华在《高州民国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惟有严肃的人生才没有沉闷,愈是荒淫生活愈无聊;懦怯的家伙梢有挫折,便长于短吁,坚强的战士逆境到来,则引吭高歌……” 一个未经战阵,即跃马扬鞭先行的志士仁人形象欲然纸上。

杨展华高中毕业后,留母校教一年,次年受聘水东东阳小学当教导主任。1947年,杨展华辞职回家,不远千里到香港达德学院求学,这应是组织的一次安排,因为达德学院是一所共产党培养青年干部的学校,达德学院后遭港英当局查封杨展华曾一度流落在在香港教书。

1949年10月底,除海南岛外,广东全境解放,杨展华奉命从香港回来,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建设新社会,像燕子下江南——不辞劳苦,到乡村征粮,动员民工支援前线,协助大军解放海南岛。1950年4月,上级任命杨展华为电白县文教科副科长,电白县师范和县三中校长。当时师范和县三中都设在霞洞乡,他经常来往于水东霞洞两地,从水东搭车到林头再步行20多里回到霞洞,人问其故,答,可锻炼身体,可省公家经费。

1954年2月,杨展华调任电白县第四中学校长,他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甘为人梯,常在学校开饭.,他对学生的关爱像一股股细泉流入心田。同年夏季, 特大强台风登陆水东,海潮大涨,大堤被冲垮,四中几间竹木结构的宿舍和教室被海水淹没,学生张雪英遭潮水吞没,几个学生从狂潮中救起她,杨校长叫人将其送往医院救治,杨校长和班主任到院看望,出院后为她报销住院费,还批准给这个贫困学生每月助学金6元;1956年,一个高中毕业生,生活困难,杨校长与老师商量举办一所幼儿园,让该生去管理.....

一些学生回忆杨校长动员学生下乡帮助农民抗旱抢插时说:“拿起笔来是学生,扛上锄头是农民,工作没有贵溅之分,不要轻视细小平凡的工作。荣誉是对国家的贡献,地位是对人民的责任。" 杨校长既是这样教导人,也是这样要求自己,并见之行动,杨展华从教学工作到师生的思想工作,听课到学生作业批改,教学意见的征询,都是亲临其事,为的是办学质量的提高杨展华长期从教,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杨展华在教育战线的才华和贡献,得到社会与政府的高度评价。1957年初,杨展华当选为副县长,县四中与电城的电白县第一中学互换校名后,杨展华以副县长的身份兼任水东的电白县第一中学一把手,这时的县一中正式定为重点学校,7月,面向湛江专区招生。

1957年5月,全国性的整风运动开始,杨展华参加中共电白县委召开的各界人士座谈会,会上杨展华对办好电白教育提了一些意见,悠悠学者情,拳拳报国心,10月,整风整风运动变成反右运动有人却说杨的意见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缪论,把他打成资产阶级右派份子,开除留用,下放劳动改造,杨人生充满坎坷但在逆境中仍然坚持人生宗旨: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杨展华近三年的劳动改造表现获得组织的“认可”。1961年他被摘掉右派帽子。1962年组织安排杨展华到十中(那霍中学)当教师, 那是一所离县城65公里远的山区初级中学,百年松作柴烧——大材小用,虽然发配山区带有流放的性质,但他负责的语文、历史、动物、生理卫生科,课备课一丝不苟,上课娓娓动听。他教的一个班,入学时大部分成绩差,看着学生像入伏的高粱——天天向上,进步明显,做老师的自然喜在心头。杨展华的教学质量得到学校好评和文教局的表扬。

1967年1月,县十中"文革"极左分子硬说杨展华是地主份子,暗地里搞材料报"四清"办公室,将杨清洗出十中,县认为上报材料不真实,不予批准,。可是那班狂徒竟在中央下达停止清理阶级队伍文件后,用伪造、改名的卑劣手段强行开除公职,将杨遣送回农村,因没有县里批准文件,南海公社拒绝接收。

可有一伙人仍不放过杨展华,蓄意陷害他,这伙人匿名写信寄给那霍司派和南海公社下里大队,污蔑杨展华是核派参谋,常在据点指挥战斗。那霍司派通报红一司,请捉拿杨展华,移交对方处理。其实,此时,整个南海半岛的泛核派势力已被革总司全部肃清,南海人民公社驻地下里杨竹轩大宅还是司派的中心据点,杨展华家就在据点附近,谁都知道杨乃是高人雅士,南海的司派头头也不相信杨展华参加任何派性活动,故没有谁去为难他。

可偏偏下里墟有一个哨牙女青年,卖米不带升——居心不良(量),甘当隐形特务,她把杨展华回在家里的消息偷偷报告了县城的红一司。1968年5月9日傍晚,红一司头目陈斗带着林溪全等三个穿军服的人假冒电白军管会的工作人员,开着一辆汽车去下里抓杨展华。在现场,有人质问军管会抓人为何没有逮捕证,来者无语可答。杨展华的妻子赖黛辉是县一中图书管理员,认识陈斗,此时的这个造反份子是窝里的马蜂, 没人敢惹,她说话不敢得罪他,不敢阻拦他,只是上前哭求他:“啊——啊,陈斗同志哟,不要带走他啊,他不做过坏事……”赖黛辉的哭声唤不起这些人的良知,陈斗更是石头心肠——又冷又硬,合力把杨展华推上汽车,绝尘而去。

当时赖黛辉将有人冒充军管会名义抓走丈夫的事报告电白县军管会,要求释放杨,军管会主任冼明再三向陈斗等司派头儿劝说放人,不顶事。.杨被拘留在电白旅行社几天,期间又被红一司麾下的欧阳海兵团私设的公堂逼供、毒打,那些狂徒审不出什么,将杨押送那霍司派,再次被打得遍体鳞伤。

其时,县十中一个姓黎的司派份子,强迫杨向学校领工资给他们做武斗费用,杨不从,可会计竟擅自把杨的工资全交出去了,接着,他被司派押送到那霍公社药材场养牛,杨的铺盖给抄走了,逼得他用树叶当草席睡,用火砖当枕头,他吃的饭菜掺有沙子,饿不死,胀不伤。夜晚,四周旷野蟾蜍、青蛙、蛐蛐在喊,山蚊叮咬,一盏煤油灯,一把葵扇陪伴他,这只失群的大雁,就这样孤孤单单地过了好些日子。终于有一天,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一天, 那霍司派又杀了2个无辜者,要杨展华去挖坑埋人,他断然拒绝.。1968年7月9日,那霍司派将杨捆绑起来,从药材场押走,到了马面山之麓,将其枪杀.。

对于杨展华的惨死,原泛核派县十中(那霍中学)“满江红革命战斗兵团”头头梁口口有过这样的说法:

“ 杨展华在 在派性武斗期间,(那霍)司派 将他控制了起来当忤作佬用,每次杀人就叫他去挖坑和埋死尸,这时也由不得他了。最可悲的是他最后挖的一个坑,却是给他自己挖的。那天他一如往常地挖好坑后,却感觉到有点不对劲了,少了个挨枪子的对象。接着他就被人推下了坑,这时他也明白是什么回事了,就紧盯着杀手,一边求饶一边跟着杀手转圈子。原来杀手不愿当着他正面开枪,要绕到他后面打,就这样转了很久才找到了开枪机会。 杀害杨展华的是司派的一个青年农民,据说,此人后来被提拔当了大队书记。”

杨展华一生与政治结缘,阅人无数,但最终还是没有洞察出时局人心的险恶。他并非是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监管他的人寥寥无几,药材场没有围墙,铁丝网,也没有瞭望台和探照灯,其附近是四通八达的山野,密密麻麻的灌木丛,树叉状的羊肠小道,寅时更深人静,那些乌龟王八也睡熟了,放松了警戒,仗着夜色和复杂的地形逃出50米外远就是生路,他体质好,可担百斤,行百里,又学过地理,太阳是指北针,向北再走10公里,就是阳春县八甲人民公社了,那里有一条繁忙的运河,从码头下船可到漠阳河下游阳江县箦篢,去江门、抵广州,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那时,阳春还未掀起屠杀黑五类的恶浪,八甲墟相对平静。
·
原在那霍教小学的地主份子崔炳汉,眼睛炯炯有神,文革初期被清洗回霞洞,一看形势不妙,他出逃时,放一双鞋在水塘边,伪装投水自杀的假象,追捕他的司派霞垌某大队民兵果然上当,班师回朝。崔炳汉这一逃,就遁入了福建省大山石场,当了一名采石工。1979年春,他从报纸上获悉,黑五类全部摘帽,恢复工作、政治权利,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他回到了阔别12年的故乡!

1983年夏,我和一位青年女干事到电白县南海区公所澳内海小学了解普及教育工作,崔炳汉担任这所小学的校长。人世几回伤往事,崔校长在招待我俩吃饭时,他特意对我俩提起了这段逃亡经历。崔校长肤色黝黑,长期担惊受怕的生活、繁重的劳动使才40多岁的他变成了一个60岁的老头了。1986年,崔校长调往电白县七迳中学教书,50岁左右才娶了高州县一位农村女子。与崔口汉校长相比,杨展华校长的生存智慧还不如山里的狐狸啊,甘为羊羔,终被豺狼所害!

杨展华与妻子赖黛辉生育了四个孩子,取名zhēn、、yǒng、cún。未成家的长子,性格很好,也在文革期间遇害。杨展华一生追求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蜡烛焚自身,光亮照别人,但他和大儿子的最后下场竟然是这样……

话又说回来 。当年杨展华黯然下台后……,谢克明以县文教科科长身份出任县一中校长,这说明一中地位的重要性,后来犯了“右倾主义”错误,1960年初被贬到县二中当校长。1966年,他被作为牛鬼蛇神批斗,学生造反派头头郑口口还在他的已蒸熟米饭的瓦盅内撒下幼沙……

★★★接替谢克明的工作。1960年7月,县一中高考全面丰收,升名校率高,升大人数位居湛江专区(湛江市、茂名市、北海市、合浦、浦北、灵山、钦县、防城、东兴各族自治县、钦北壮族自治县、徐闻、海康、遂溪、廉江、吴川、化县、茂名、信宜、电白、阳江、阳春县)21个县市第四名,为一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继任县一中校长未到两年,造化弄人,在一次例行体检中,被查出患麻风病 ,组织送他去电白东北部山区望夫公社花生村麻凤病医院治疗,问君此去几时还,但在一个对麻风病人严重歧视的社会,他又怎能回归社会呢?★★★治愈后,明智地选择留下,并当了该院的院长,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望夫的孤村落日残霞,大地的绿草红叶黄花,他只能看着这些年年相同的景色,一壶浊酒尽余欢。 ★★★逐渐被人们遗忘了,但是即使50年过去了,还是有一个学生王★华伤感地含蓄地提到了他。

王★华回忆说:“1960年秋,蝉声阵阵由近而远,微微海风吹来应该令人心情宜爽,但这时我却接到高考落榜的通知,眼泪一滴滴往下掉.。一个星期下来,我愁眉不展,寝食不思,真有悲痛欲绝的感觉.。我班的黄光伟、黄经播等8位同学与我同是天涯沦落人,都因家庭社会关系复杂或非工农成分出身而名落孙山。那时,刚好,茂名石油公司到水东招工,条件只招应届高中毕业生。我们喜从天降,像要沉溺下去的落水者抓住了一棵大树。因为正式毕业证书未发,要求学校出具证明,证实我们的正式身份即可。可是,当时的校长,毫无同情心和怜悯心,拒绝我们的正当要求,使我们失去了去茂名石油公司工作的机会。”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这本来应是做校长的思想境界啊。

树看三年,人看一生。”曾经被★★★校长拒绝过正当要求的那位学生先后当过代课教师、文化馆杂工,水电局的临时测绘员,下乡知青,时来运转,他当了建筑工程师,不但事业成功,婚姻美满,而且拥有两栋洋楼,衣食无忧,一对儿女大学毕业……他引用了明朝朱元璋写的一首诗概括了自己的人生 :“雪压竹枝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崔广书,霞洞人,★★★因病离岗就医后,一中正职暂缺,崔广书是第一副校长,取代★★★出任党支部书记,后任正校长。崔广书实际主持县一中、红卫中学工作12年,是一个在职时间最长,品质优秀的校长。

那些年代的一中 :优秀教师多,他(她)们十分敬业,深受社会各界的敬重。
李桐尧,是全国劳动模范,为了学生的升学前途,在高考前夕,他为此放弃了去北京出席全国群英会,见毛主席的机会,在他看来,见领袖是小事,把学生送进大学是大事;杨茂藩是教高三语文的,一中知名校友,中山大学教授倪兆球在《我永远都忘不了母校电白第一中学》一文中深情地提到了他。杨茂藩,茂名市袂花石浪人,大学毕业,斯斯文文,戴着金丝眼镜,冬天穿四只口袋的灰白色中山装,非常讲究装整,行路很有架步,一副资产阶级学者的派头;谭文炘教过初中、高中语文,写的陈罗古庙碑文文辞翩翩,他还是语言专家,编过黎话字典,又是鲜为人知的电白推广国语第一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本县教师不通晓国语,政府为了推广国语,特派谭老师到省城学习拼读国语,掌握这门课后,他在水东传帮带徒,做国语读音示范,国语这朵花终于在电白大地绽开

刘发昌的正式身份:一中职员,羊角坡仔村人,是电白公认的书圣。他是第一个奉上级之命书写(水东)“电白县第一中学”校名,其字迹铁画银钩,一气呵成。文革期间,刘写的红漆大字宣传标语遍及城乡,许多单位排队都请不到他。水东西湖凉亭的“西亭”、东湖的“东亭”、虎头山的“绿海亭”均出自 刘发昌的手迹。“西亭”、“绿海亭”今字迹犹在,“绿海亭”曾进入过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画坛巨匠关山月的眼帘。

那些年代的一中:校园文体活动非常活跃。它有自己的业余文艺宣传队,学生多才多艺,擅长舞蹈、唱歌、演戏。师生曾合作成功排出《七十二家房客》舞台话剧,演出盛况空前 。这方面的学生代表有巫瑞丰(学生文娱部部长)、陈家丰(擅长演奏手风琴)。巫瑞丰,华工毕业,有演戏编舞的天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巫瑞丰是电白县机械厂业余文艺宣传队的编导,曾应邀指导水东漆器厂业余文艺宣传队排练各种舞蹈节目,水东漆器厂业余文艺宣传队演出的节目受到县宣传部领导好评、赞赏。

早在1958年,毛泽东主席就十分强调“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贯切执行这两个'必须",电白一中经常安排学生参加各种义务劳动。辽宁籍学姐徐启芬回忆道:"那时我们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龄,恰逢非常年代,什么“公私合营”,“反右派”、“反右倾”、“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等等都让我们赶上了,往事历历在心田:大炼钢铁,我们从七迳连夜挑矿砂,羊角挑煤,日夜炼铁;沙琅黄沙水库塌方,我们下乡抗洪抢险,洪水滚滚,不惧艰险,冲向前;我们去大榜插秧,一干就是40多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累得腰直不起,弯不下,不知苦和累;我们在水东海堤,东西湖、大礼堂、一中两个大水塘,还有望海岭、小良等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青春的足迹和汗水。"

水东西湖、东湖的前身都是海,一中的学兄、学姐和广大干部群众在县委书记王占鳌的带领下,把海泥挖走、并运去或挑去筑海堤,这样才变成了西湖、东湖。西湖、东湖碧波荡漾,柳绿花红,椰树映衬,一行行沿岸种植的木麻黄树沙沙作响,鸟鸣悦耳,“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那时的东湖水质极为清澈,是一个适合人们常年游泳的地方,实际上也是用来游泳的,湖的北岸台阶贴着用圆形瓷质碗底贴成的大字“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望海岭、小良原本草木稀疏,变身绿波翻涌,是学兄、学姐和广大干部群众、县领导齐齐参与绿化运动的结果……

这位辽宁籍的学姐后来成为了原中共电白县委书记陈荣典的儿媳妇,同班同学、曾任中共海口市委副书记陈斌的妻子。

那些年代的一中,不论哪个人当校长,录取学生严格按照政策从高分取到低分,而且是一改完试卷马上放榜,没有哪位领导会写条子要求照顾自己的子女,连王占鳌书记的长女王桃英,副县长张兆孝的女儿张珍都是一中的备取生,正取生不读了,才能补录,生源是百里挑一,他(她)们学习好,思想好,文体好,粒粒是珍珠。读完高中,若没犯错误,大都有工作安排!到部队当兵,一参军,就可当上排长!军干待遇哟。

1969年秋季,上级统统将市、县重点中学视之为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右的黑窝“、”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培养修正主义苗子的温床”,全国各地同时取消了重点中学,于是过半的电白一中优秀教师被调散,校名也改为电白县红卫中学革命委员会 ,,原电白一中政工员谢天爵出任红卫中学革命委员会主任,一些小学教师调入教初中,招生对象限于水东地区的学生。

1970年深秋,电白邮电局、电白机械厂、电白汽车站、湛江外贸局、茂名石油公司、电白百货公司、电白电力公司、(英德)广东省水泥厂、(英德)广东省重型机床厂、(英德)广东省采矿机械厂、乳源县水电站、(阳春)广东省铜矿厂、阳春八甲水电站等国营企业到红卫中学大量招工,有一些水东家长不同意儿女到外地工作,各个招工小组还上门游说家长。此时的红卫中学学生像皇帝女不愁嫁,县城户籍的学生凑不够招工人数,一些户籍农村的在读高中生也成了被招对象。这年,红卫中学有许多15岁到18岁的学生提前结业,奔赴各地工作,其中有10多人到了乳源县水电站,到英德工作的最多。

招工潮过后,红卫中学办起了校工厂,学生做喇叭、做粉笔、做香糊出售,当时县百货公司文具门市部卖的是红卫牌粉笔、香糊。学生也时不时下乡修水利、帮农民收割水稻、挖备战防空洞……。

为了突出政治,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样板戏,红卫中学除了排练歌舞节目,也排过《白毛女》、《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选场。林榜扮演《白毛女》剧中人杨白劳,黄曙光扮演喜儿,李木森扮演黄世仁,陈良驹扮演狗腿子,在后面举起一把雨伞遮住李木森的头顶;陆水泉扮演《《红灯记》》剧中人李玉和,他符合样板戏高、大、全的形象要求,他举起的那盏红灯分明是照亮了革命的方向。林榜还扮演《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我偶尔在水东大街遇到陆水泉,感觉陆的革命者形象依然熠熠发光,而扮演李铁梅的学姐,一颦一笑,顾盼生辉,那对眼能看穿敌人的五脏六腑,可比美扮演同类角色的专业演员。这些业余演员个个扮相好,把剧中人物都演活了。我对红卫中学业余文艺宣传队演员梁桂芳、梁玉兰、林小娜也有印象,我看梁桂芳演戏看得最多。雷水生、吴土金、何健、陈良驹等校友负责音乐演奏。演出地点:水东中心台、大戏院。每一次演出,观众人山人海。《红灯记》、《北风吹,扎头绳》的选场演出是学兄、学姐的经典之作 。

1973年前,红卫中学业余文艺宣传队走遍全县城乡,为人民群众奉献出一台台精彩的文艺节目,每到一处的演出地点总是水泄不通。1972年春季,工宣队代表林德润率领红卫中学业余文艺宣传队到湛江参加全湛江地区13个县市(含湛江市、茂名市。茂名是县级市,由湛江地区管辖)的中学生文艺汇演,是第一个出戏的演出单位。红卫中学业余文艺宣传队还上过鹅凰嶂岭三架兵营对驻军进行慰问演出。林德润师傅系电白汽车站工人,被组织派到红卫中学当工宣队代表,他抡起大锤会打铁,登上舞台会唱歌,更是难得!

1973年7月,我从水东跃进小学五年级毕业,阳江籍班主任谢汝溪带领全班同学去红卫中学考升学试,出发前,谢老师嘱咐大家,先做容易的题,难题延后做,做完题要检查多几次,我当时小,未能体会到谢老师的一片苦心。放榜时,我在红卫中学办公楼一楼的宣传栏找到了自己的姓名,谈不上什么喜悦,倒是心如静水,因为我在小学阶段的算术、语文成绩都是可以的。我被编为初一(1)班。

在初中阶段,我班班主任、各科的任课老师是:

教语文课的是林波,树仔公社人,长得像政府官员,没有脾气,他的粉笔字很靓,讲《孔乙己》一课,他在教室学孔乙己行路的姿势。

教数学课是郑平世,开平人,她是班主任,身材高挑、模样斯文,脾气温和,下课后偶尔会跟女生们一起踢鸡毛毽。

黎明教初一英语课,罗坑公社人,1977年11月,考上雷州师专英语系,毕业留校,后来当了系主任。

邱鸿达教初二英语,鹤山县人,他妻子是做临时泥水工的,很年轻,身材结实,1.62米以上,耐看,说白话。

梁海滨、郭屏,何少华分别教初一、初二物理。郭屏、梁海滨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都担任过一中校长。

杨炳坤教 政治,潮州人。杨炳坤小时候,就跟随他的胞兄来水东卖农作物种子,归化水东了。 杨炳坤老师后来改行,担任过电白县新华书店副经理、珠海市新华书店副经理。

李扬清教化学课,羊角人。我喜欢李扬清老师上的化学课 。他教我们怎样从水里提取氧气,加热后装水的瓶子不断冒出气泡……他划着一根火柴点着提炼出来的氧气,哇,火是青蓝的!!

黎石廷,恩平县人,教体育课。1980年后,黎石廷移民香港,传闻,他在香港当了一名厨师。

包杰堔,大衙人,教音乐,副班主任。他后来调往电白师范,是我县知名的作词作曲家。

李★★(名字不详) ,22岁上下,斯斯文文,电白坡心正村人,代课,教地理。有人见到李老师曾在潭板墟卖春联。

还有一个杨老师(名字不详),女,教农基,讲起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作用头头是道。

他(她)们爱岗敬业,教学专业水平高。

我入读 红卫中学时,看过班主任郑平世、谭文炘、学生谭公平等人联袂演出话剧《风华正茂》,地点:水东大戏院。郑平世饰演剧中的班主任、谭文炘饰演剧中的校长,谭公平饰演顽生。《风华正茂》主题是班主任、校长是如何转变顽生,教育好顽生的。我没想到自己的班主任还会演戏!我在红卫中学舞台看过校友许富用手提琴演奏《北风吹》,运弓、滑音技巧纯熟。不过, 这时的红卫中学虽说也还有文艺节目演出,但学生中的演艺人才已青黄不接,蓦然回首 风光不再。

初二第一学期,上头号召批判师道尊严。我班一个小同学找来几个人写了一份大字报贴出学校办公楼后门右边课室的墙壁上,批评黎石廷老师在宿舍煮饭,上体育课迟到,对学生态度不好。我亲眼看见黎老师打过学生的耳光,原因是这个挨揍的学生排队不整齐、欠认真,大字报内容属实,不署个人姓名,被黎老师看到了,怒气冲冲出现在教室门:“边个咁假精,放我大字报喔,哼?……” 班里鸦雀无声。黎老师是从县城东风小学调上来教体育的,他是县篮球代表队球员,他的球艺精湛,能够把球神不知鬼不觉从背后或从防守方的胯下突然准确传给队友,接球的那位则快速带球冲入蓝底投篮得分。黎老师上课还是很认真,很负责任的。

红卫中学有一个旦场松山农场,距离水东约9公里。这个农场实际上就是毛泽东时代贯切国家教育方针的产物,我们这一代学生对它太熟悉了,它有自己的田垌,更多是坡园、绵延起伏的丘陵,宜种耐旱的农作物,一年四季,都有总务、炊事员、职工打理农场,搞生产的农具一应俱全,有一头黄牛,农场的厨房,大瓦屋,专门供学生住的大茅屋都建在地势高的小山岗上,农场有一口深井,一口面积近500平方米的长方形的蓄水塘,塘边栽种着许多丛竹、林木,它的西南面有大一片很密的松树林,“如逢东岱雨,犹得覆秦王”,自农场到东面3公里外的松山大队,一路也是松树映目。松林,郁郁复苍苍,秋风韵更长,寒霜十二月,枝叶独不凋。

我们经常行路去松山农场劳动,每人自备两只粪箕、锄头一把,去前有时还被要求装满一粪箕火灰土杂肥从,水东到松山农场的路途都是戴草帽、扛锄头、挑粪箕的男女学生,我是其中的一个,我体质好,行路不感到累,反而像出笼的小鸟一样,觉得湛蓝的天空下松山这片土地多么的迷人,大地绽放着野花,目不暇接的乱生乱长的野草随风起伏,自由自在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们曾在一条小峡谷的两边山头种木木薯,种花生, 那座山头有一些和电影《南征北战》的摩天岭相似,目测其海拔 高度, 高度与宴镜岭接近。


读初二的第二个学期,我们去松山农场劳动一个月,吃住在松山农场,拓草积肥,,种地瓜…… .夜晚,就在大茅屋点一盏昏暗的煤油灯。每天干完农活后,我喜欢在塘边的竹林下,松林下看书,那时,我已迷上了文学,我在阅读中找到了很多乐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一本书像一艘船,能带领人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松山农场的西北面1公里处是广东省国营曙光农场的一个连队, 这个连队有知青近百名,是走出中学大门才两、三年的来自城市的俊男靓女,该连队有一座砖窑在松山农场的旁边,他(她)们过来拉砖。一天,我们吃完晚饭后,应邀前往该连队与他们比篮球赛,我打篮球 , 球艺还不错。过去,我就是小学篮球代表队队员 , 原电白县侨务局局长郭水安是我那时的队长 。.

1975年5月,初中二年级学生、高中二年级学生毕业前夕,红卫中学在球场集合全校师生听知识青年上山下(回)乡先进典型朱克家、邢燕子的录音报告,并邀请已到小良水土保持站插场的两位校友贾红卫(黑龙江人、女)、郑波(茂名鳌头人)回校做先进事迹报告,号召学生做好一颗红心,两种准备,随时到广阔天地炼红心。

1977年9 月下旬,中央宣布废除推荐工农兵上中专、大学的政策,实行“开科取士”。红卫中学第一时间在水东大戏院临时开设免费高考讲座,台下坐满了2000多人,11月开考,红卫中学所有的课室都变成了试室,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当年广东省语文高考试题的作文题是《大治之年气象新》。


一中 65届——68届高中生考上大学、中专的微乎其微,当高考制度恢复时,已是大龄青年了,面对高考,大都力不从心了。1965年高中毕业生李水志,坡心公社正村人,家庭成分地主,获准参加高考时,已33岁了,是全县年龄最大的考生,他也考了三年,前两年也上大学录取分数线,第三年考上了华南农学院。是金子总会发光。

根据资料披露,从1969年到1977年止,在红卫中学毕业的高中班有32班,毕业生大约1600人。1977年 , 我记得报名参加高考上大学录取分数线的大概有17人,这17人的名单曾在国营电白县理发厅南墙张榜公布,潘潇(华工)、潘富明(华工)、李毅坚(湛江农专)、李志坚(华师)、吴锋(中大)、李标(中山医学院)、李志正(大连海军舰艇学院)、黄柏生(海南师专)名列其中。

校友王dān ,女,连续考了4年,考上了暨南大学中文系,一个现代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校友郑春,考三年,也如愿以偿考入了辽宁省大连潜水学校。

传闻,全县上大学录取分数线人数最多的是陈村公社中学,共青团电白县委副书记吴炳就是在该校读完高中,并考上大学的。陈村公社中学校长蔡起予和下放到该校任教的原一中老师功不可没。

1978年8月,德高望重的谢克明出任红卫中学校长, 次年春,“红卫中学”换回电白县第一中学校名,并定为县重点中学。教育局在全县选调优秀教师充实一中。谢强是归队,王文诲,李宽荣是加盟一中,这三人都是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谢强、王文诲讲课水平都很高,他们品质高尚,都是我眼中的优秀语文教师,我也曾是这两位老师的学生。李宽荣,林头籍华南师范学院地理系毕业,曾在海口市一中教初三和高中地理,1957年,他被划为右派,遣送回乡长期种地,他在自留地种的南瓜又大又多。复职后,李宽荣调到县一中教高三。他是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效果明显,更重要的是他一生正直,诲人不倦,关怀体贴穷人子女,他教的文科生有许多考上了重点大学。李宽荣老师有时会到我家聊天,与他接触如沐春风。

1982年秋,谢克明再度担任电白县教育局局长。20世纪80年代,一中先后由郭屏、许汝彦、梁海滨挂帅,他们工作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中在他们的带领下,高考成绩基本与化州县第一中学、信宜县第一中学持平,当时的高考是各县市交叉监考的,阳江派人来电白监考,电白派人去阳江监考,是实打实……

好领导、好老师总会被人们怀念的。

杨厚秾,南海霞里人,中山大学物理系毕业,一中教导主任,他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

朱毅,羊角人,一中党支部书记兼校团委书记,人品很好。他的小儿子凭个人本事考上中专,中专毕业分配到深圳邮电局工作;他的长子与我同届。我看到他的长子搭客,我才知道对方的单位收水了。我对朱老师的长子说,你父亲教过的许多学生都是做官的,怎么不调一个好单位。

郭屏,羊角人,只当过一年名正言顺的正校长,真实情况是,他掌控红卫中学大权近13年,前12年,他是教导主任,却是不是校长的校长。郭屏与崔广书的关系,俨然是曹操与汉献帝的关系,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崔广书出身于工农干部,业务上依赖郭屏,郭屏口才好,教学管理能力卓越,作风强势。

一中党支部书记阮鼎光,华南师院数学系毕业,他原在电白教育局当副局长,作风过硬,性格随和,能力强,在教育战线口碑好。阮鼎光副局长也曾是我的顶头上司,他分工管教育股,当时我在教育股搞普教工作。他后来调回老家台山县任组织部副部长。

许汝彦, 旦场楼阁堂人,高中是在实践中学读的, 广州国民大学毕业,贤良方正 ,他最大程度地维护了招生制度的严肃性,在分数面前,坚持人人平等,择优录取,电白教育局有两个副局长的儿子、女儿考试分数较低,都去了水东中学读高中。那些寒门子弟应该记住他!没有他,你上一中读书的机会可能会被某些有权有钱的人挤掉!

梁燕,个儿高,北师大毕业,说国语,教高二语文兼班主任,像慈祥的母亲,她调到了北京工作。

方树年老师,广府人,中大英语系毕业,方老师在家跟女儿是说英语的。他在电白县工人文化宫夜校教过我的英语。深圳成立特区第三年,他调到那里了,走的是时候。

陈鲁绪,华师毕业,教高中物理。他的妻子是家庭主妇,一家几口人全靠陈老师养活。珠海市教育局答应,只要陈老师肯来珠海工作,就解决其爱人的就业问题,电白不放陈老师走,珠海市教育局为此表态,人来即可,不要档案,就怕他不来!真是特区作风!

崔起益,霞垌人,身材魁梧 , 壮实,他有一副冷静的面孔,一双自信的目光,”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 他是武汉体育学院毕业生,教高中体育,发音洪亮,是毛泽东时代的优秀球员、裁判员、经常出色圆满地主持全县各种篮球赛和学生、职工体育运动会 ,他对电白县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 崔起益后来调入电白县教育局教育股工作,我那时在教育股负责小学普教这块,曾与崔起益同事两年整。时,教育股下设体育组、仪器站。崔起益为人正派,主持体育组业务,不用通过教育局人事股,有权直接调动全县中学体育教师 。当时的教育局局长对他是非常尊重的。1984年,升格后的茂名市教育局指名要调走崔起益,拟委任他为体育科副科长,县主要领导爱惜人才,为了挽留崔起益,破格提拔他当了县体委副主任。

潘华明,华师体育系毕业,教高中体育, 性格随和,没有什么城府。1985年的一天,我在水东东湖见到他,问他哪天调来教育局,他生气地说:“(教育局)陈★★怕我去占他的职位,到处说我的坏话,你告诉陈★★,我不想去教育局,(一中体育教师)李★★想去。” 听说潘老师已移民澳大利亚了。不是猛龙不过江,潘老师是一条龙。

1994年夏,原红卫中学75届初二(1)班同学搞聚会,邀请了已调湛江教书的郑平世老师来水东见面,郑老师返家时,班里的同学悄悄地把2000元现金塞入了她的行旅袋。我因为人生处于低潮时期,没有心情去参加聚会。听说,那次聚会,郑老师找过我。

红卫中学学生专程去鹤山市探望邱鸿达老师 ,邱老师为此非常感动,执意要安排学生到酒店就餐,学生婉拒了。学生给邱老师送上了花生油、海产品,封了一个红包。

2010年3月,一中高十五班同学出版了一本书《五十春秋忆年华》他(她)们在书中说:“我们的老师在知识、品行及师德方面都是很好的,可惜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他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迫害 。像杨展华长等人受到残酷的凌辱,死于非命,作为他们的学生当今想起来,仍然不禁潸然泪下。”

杨展华实际当水东的四中、水东的一中校长一共四年。他是一个值得人们怀念的好校长!有人指出,乡贤邵维祥压根儿就不当过一天水东的一中校长,为了凑够水东的电白一中的百年历史,故意减少 杨展华在水东的四中任职的前三年时间,把这三年时间张冠李戴,戴到邵维祥校长的头上,以便跟电城的电白县第一中学那段历史完全衔接,这是虚荣心作怪,是不尊重历史。

反右运动,一中一共有7人被错划为右派,其中的右派份子是:杨厚秾、邓祝龄、黄继英、袁浩泉、李寅年、李★★。

邓祝龄,大学毕业, 总务主任、高中优秀地理教师,被开除公职,最后在老家陈村人民公社那行村选择了自杀;

黄继英,沙琅人,出身地主家庭,武汉大学法律系毕业,教初中数学,口才极好。电白县南海澳内海发生一桩杀害渔业干部的血案,他曾为三个青年嫌疑犯做无罪辩护,辩赢法官。黄继英在文革第一年被清回老家;

袁浩泉,东莞县人,大学毕业,高中语文教师,他很有个性的,他的宿舍门写着“袁浩泉”。袁浩泉下放湛江专区(电白县大榜)新华农场养牛,晚上睡觉提心吊胆。每逢夜色降临,新华场周边不时有老虎出没,虎啸声令人胆颤心惊,该场干部、职工、右派住的全是没有围墙的一行行的茅屋,点煤油灯。新华农场打死过老虎据原该场职工陈振增说,他所在的自力队共有50多名职工,每晚必须安排三名职工分别手持稻叉,步枪、木棍,大铜锣,通宵值班,以策安全。

新华农场很大,行政级别属于处级单位。 1964年,袁浩泉老师被新华农场小学校长崔有林发现。崔有林校长克尽厥职,在他的带领下,新华农场小学每年都有考上一中的,有一年该校唯一的一个六年级毕业班竟然有6个学生考上一中,升学率全县第一,他深受场长的青睐!崔向场长提出要调袁浩泉来教书,场长马上答应,当袁浩泉见到崔有林时,才知道对方是自己教过的一中学生,袁浩泉向这位学生表示,不愿意再教书了,他希望崔能帮自己调回家乡,袁浩泉找到场长转述袁的去意,场长问崔校长:“你的意见是留他还是放他走呢?”:崔校长答:“我很赞赏袁老师的水平,但不能耽阻他的前途。”场长很快同意放行,嘱咐人事科为袁浩泉即刻办好调动手续……已近40岁,还是单身汉的袁浩泉在落难期间碰到了富有同情心的学生,又遇到了有社会良知的场长他如愿地回到了故土,回到了父母亲的身边。


1966年 6月中旬,电白县文教局党组成员陈厚均率领县委工作组进驻一中,领导该校的文化大革命运动 。 高中语文中教师林★★,课余时间喜欢跟情趣相投的同事李寅年、杨茂藩、黄耀神、吴★★聊天。一中文化革命委员会(简称一中文革)主要领导成员,捕风捉影,一口咬定他们图谋不轨,是反革命集团,要林交出电台。面对“莫须有”的罪名,这几位教师没有什么好交代,于是校文革校文革某领导对他们安上“残渣余孽”、“反动学术权威”的罪行,组织红卫兵逐个批斗,在批斗中不承认罪行的,要跪在碎石的地板,头戴有铁块的高帽,胸前挂上铁线穿孔的木牌写着黑体大字“牛鬼蛇神”、“黑帮”。重点批斗的教师则夜以继日,车轮式拳打脚踢,木棒乱打,皮带鞭笞,刑讯逼供,无所不用其极。校文革某领导还唆使一些年幼无知的初一学生日夜24小时轮流逼迫林交待问题 ,子属乌有的事怎么交待?承认了岂不是死路一条,他们不准林睡觉,林三天三夜未曾合过一眼,难再撑下去了。一天,林低声向监管自己的学生恳求:“请你们这些小同学暂时离开这里一下好吗?我想休息休息再写交代材料。”支走了他们, 已万念俱灰的林在校园南面的石屋从容选择悬窗自尽。林老师冤死后,校文革某领导叫来土工用草席、麻绳捆包,担到荒郊埋掉,不做记号。

杨茂藩 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分子”,由红卫兵押送回老家。杨茂藩,出身地主家庭。那时杨老师一家五口租住水东镇跃进街14组360号两个房间——我家的隔壁。他的妻子玉芬,文盲,平时在家织草篮挣钱,很贤惠的一个妇女。他被清回农村,全家日子曾经过得很艰难。上世纪70年代初,他的长子阿荣后来去了湖南煤矿挖煤,其长女杨婵被好心的谢天爵介绍去当教师。

李★★,他一度留下一中教书,月工资15元,每月为省下0.15元理发钱,他买了一把剪刀,对着镜子剪发。1968年底,全县出身不好的教师集中一中开清理阶级队伍(俗称清队)会议,在会上获悉自己属于被清理回农村的对象,彻底绝望,他开完清队会,吃午饭时在蒸熟米饭的瓦盅内洒下六六粉吃下,组织马上送他去人民医院抢救,李★★最后还是不幸离世了。

阳春籍,当年考上大学的林明锦回忆说:“(高三)化学课老师李寅年,在黑板上写化合物分子式,工整、快速、流畅,一气呵成,十分漂亮。“ 李寅年的父亲李本雄原是一名私立中学校长,死于解放前夕,他的伯父曾当过国民党合浦县县长。新中国诞生前,李寅年是中学校长,1950年后,他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其个人和家族的辉煌趋于暗淡。清理阶级队伍时,他和妻子都被遣送回乡种地,生活过得非常艰难,更令这对夫妇哀伤的是,其长子李洪在文革期间遇害。1970年贫病交迫的李寅年从坡心人民公社驻地潭板圩步行出水东,要求平反复职,途中胃出血死在省道281线七迳雷打石公路沟。


谢瑞中,师范毕业,初中语文教师,地主出身,被清除回乡村当农民。

一中初中语文教师柳兴,广州人,长相斯文,在大学读书期间加入过国民党组织,是国民党党员,尽管这段历史在解放初已初向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照实交待过,在履历表也填写过了,组织也做了审查结论,但到了1958年却被作为历史反革命抓了起来。柳兴一直以教书为业,他在法庭上为自己做无罪辩护,但最终还是被判刑劳改。民国时期的大学学生加入国民党(入党),那时是一种普遍现象。柳兴的妻子欧文照是从湛江市调来水东镇小学教书的,生得十分清秀。柳兴一判刑,这个家就散了,他与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儿子也很帅气,当时才10岁。梨花带雨美人泪,可怜的欧文照

1979年,人民政府冤假错案平反办公室复查旧案,为杨展华、杨厚秾、邓祝龄、黄继英、袁浩泉、李寅年、李★★、柳兴彻底平反。据说,这份迟来的柳兴平反通知书已无法寄出去了,因为已找不到柳兴、欧文照及其儿子的下落……

有一些校友、同学是我老想起的:

我接触过到过五十多个国家的学兄谢伟荣,听他说过美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的见闻,他在政治、经济、环保方面的远见卓识令我大为佩服,我看过他写的专业性文章,学术水平高,绝不是秀才论道!1949年前,他母亲是靠去西山井挑水卖给水东商铺来维持生计的,来回一次要走差不多3公里,含辛茹苦,挣下的每一块银元都浸透着汗水。童年就失去父亲的谢伟荣能从一座滨海小城走出去,操一口流利的英语,跻身名流社会,这不简单。不过,“白屋出公卿,寒门出贵子”在当今社会大都可能是一个童话故事了。

我和知名校友刘华生打过照面。1982年夏季,我、陈振颐下乡到黄岭人民公社水西小学搞普教工作,偶遇来在该校做计划生育工作的刘华生,水西小学官校长向我俩介绍,说:“尼系公社刘(华生)书记。"那一次的意外相遇,我对他便有了印象。当上县长后,刘华生曾回一中参加校庆,风华正茂的他在一中球场边的土舞台上向台下的校友们敬礼,这是我第二次见到他;我第三次见到他时是在县大礼堂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李卓儒事迹报告会上,他和县委书记陈大勋出席报告会,县城机关、事业单位的许多工作人员都去听,我也在场。李卓儒,林头人,电白县立中学毕业,事迹感人。

这位出身于乡村贫困家庭的学兄,是电白1950年以来最年轻、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阅历丰富、思维开阔的第三个本土籍县长,他是个不夸夸其谈,干实事的领导。

刘县长曾在电白县掀起大规模利用瘦地、山头种植荔枝的高潮,许多农民为此获取了很好的经济效益。1984年前,全县只有2.9万亩荔枝林, 他在任职期间已实现了新增加的10万亩种植计划,1990年后,荔枝价格逐步上扬,最高时卖到20多元一斤,广大农民种荔枝的积极性更高了,全县达到了50万亩种植面积。中国荔枝的主产地是广东,电白是仅次于高州的全国最大的第二个主产区,同有荔枝之乡的美誉。现在从沿海、平原、到山区,沿途都是荔枝林,五月,满目荔枝红乡野烟雨中,令人赏心悦目

种植荔枝利国利民,还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刘县长政绩最大的亮点之一。

我在水东海景湾大酒店见过原中共电白县委书记王占鳌的女儿王改英。王改英待人亲切随和,她对我说,他父亲文化低,要是文化高,可以当到高级干部。据说,王占鳌书记的警卫员在河南省就当上了一个县的县委书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批的山西籍干部南下粤西地区担任要职,原中共湛江地委第一书记孟宪德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湛江人民不会忘记孟宪德的巨大功绩,老一辈电白人民也不会忘记王占鳌书记对我县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校友王香泉,高州县师范毕业,教书10多年,工作任劳任怨,后改行当县政协科长,他介绍我去教书,是我人生旅途中遇到的贵人之一,我对他总是心存感激!

校友梁倩波,又名虾哥,经常在水东东湖舞池跳舞,独领风骚。他跳的桑巴舞,打横平展的双臂有力地抖动,犹如空中的苍鹰那对翅膀的拍动,他的拍档阿梅舞姿妙曼。这对活跃于东湖舞池的男女为人们所瞩目。

梁倩波原在水东漆器厂雕刻,漆器厂倒闭后,一直失业,可他无忧无虑 ,爱追求高尚的生活乐趣。他做人很自信。一次,一个舞迷问他:“虾哥,这条舞你识跳吗?”这条舞是指新兴起的舞种。梁倩波骄傲地回答:“虾哥,有哪条舞不识跳?”2016年8月的一个晚上,我和梁倩波并坐水东东湖舞池石椅上,我指着一个戴眼镜的,40岁左右的英语女教师问他:"虾哥, 她没有固定舞伴. 你愿意做她的舞伴?" 梁倩波哥骄傲地回答:" 她有资格做我的舞伴吗? " 原来梁倩波选女性舞伴是有标准的:斯文 , 年轻 。据了解,梁倩波还是当年“革总司”下辖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队长、主要舞蹈演员,到过湛江市区和全县26个公社、镇演出!

虾哥是乐天派,在水东东湖舞池和参加跳舞比赛的场所向人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健康活力,在千人百众欣赏的眼光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我领会了下面这句话的内涵:“对于那些内心充溢快乐的人们而言,所有的过程都是美妙的。”虾哥的生活过程是美妙的。看舞林高手跳舞是一种享!从虾哥和他的舞伴阿梅乐观的神情,优雅的舞姿中我看到的是两朵怒放的生命之花,能给人们一种意气奋发的精神力量。

马莉,黑龙江省阿城县籍,面容清秀,个头1.63米上下,身材健美,性格活泼。她说的粤语、国语,吐音纯正,清晰、甜美。她是红卫中学篮球代表队球员,她和红卫中学女生篮球代表队经常在县工化宫灯光球场和其它球场参加篮球比赛。1971年夏季,其父亲马占清(电白县革委会副主任),在高州县出席一个湛江地区工作会议时,因脑溢血去世,7087部队团长、电白县革委会主任鞠荣章在水东大戏院主持了马占清同志追悼大会,出席追悼会的人员足有2000!追悼会会场摆满了各单位送的挽联、花圈,追悼会完毕,鞠荣章率领人们护送马占清灵柩去墓地……马莉因失去了父亲,她只读到高一,随即被组织安排到湛江市霞山工作,后来参军,出境定居。马莉是最早以港商身份回电白投资办编织袋厂的校友。据传,由于遇人不淑,马莉投入30万美金办编织袋厂,最后血本无归。

校友容发兴,体长1.90米,原解放军某部团长,现在广西柳州工作,他娶了一位柳州军分区司令员的漂亮女儿。我申请早退时,容发兴曾为此帮我致电管人事的某官员,我一直都记住他。

李广平是我的山西籍校友,南下干部子弟,个头高高的,我们以前在一起打篮球,也是水东少年篮球队联队的球友,我对他印象很好。李广平的哥姐也是红卫中学的,哥,高大,是篮球代表队的球员,姐,也很高,容貌清秀,听说都回山西省了。

1984年夏季,我和两名校友去雷州师专探访在该校教书的红卫中学校友,在雷师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我们四人一起去游览了湛江市湖光岩,晚上到原电白县粤剧团少年班教头刘寿山的儿子刘树川家做客。刘树川,山东烟台人,住湛江市赤坎区,说水东话,也是红卫中学校友 ,他当了一名班车售票员,他的班车跑湛江至遂溪线。

我的初中同学 许守仁,遂溪人,劳动委员,现在广州教舞,雷绮玲、戴雄(班组长) 人情味浓;女同学王志远个性活泼,可爱,我偶尔在东湖舞池看见她也在跳舞……


从一中出来的校友更多的成了平凡的劳动者,他(她)们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全县逾400间中小学,其中有许多小学分布在远离圩镇的偏僻农村,许多一中校友默默在这些农村教书育人,如果说社会是一朵美丽的鲜花,那么他(她)们就是一片片不可缺少的绿叶

过去的教育制度强调突出政治,读书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毛泽东时代结束后,分数挂帅,智育第一成了学校的办学中心目标,就这样,红卫中学的松山农场便结束了历史使命。电白教育局在松山农场开办了一所职业中学,第二任校长是黄家伟 ,再后来,松山农场变成了闻名遐迩的电白县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

2015年2月,我和吴建波老师回过一次松山农场,寻找自己曾经熟悉的一草一木。途中,我已找不到当年的那条峡谷,那座山头了,一路映入眼帘的都是茫茫的林海——荔枝树;在松山农场,我已找不到哪怕是一丝的痕迹了,变化是天翻地覆的。我问工友阿基,哪口塘的位置呢?我顺着他指向的遗址,发现水塘填掉也种上了一片荔枝林,水塘遗址的西面50米处的大茅屋变成了水泥路的一部分;松树林也消失了,坡园、田垌无影无踪,展现我眼前的还是一片片的荔枝林。我漫步松山农场遗址,自然想起刘海校长,他是实干型人物,才华横溢,松山农场在他的改造下变得十分美丽了,到处绿树成荫,鲜花点缀。我很喜欢刘海校长一手营造的人文环境,稍有遗憾的是,那口水塘没有保留下来!在水塘栽一些莲藕,夏赏荷花,养一些鱼,在塘边种一些柳树,放一些石椅,岂不更好?经济效益也比种荔枝高。

韶华不为少年留,旧人旧事依然是我脑海里常浮现的历史镜头,旧一中:夏季的凤凰树缀满了朵朵红花,水塘南北约长200米,宽约100米,那座横卧水面之上的半弧形型小石拱桥把这片水塘分成了两半,一半在一中,一半在三反球场、中共电白县委办公区、宿舍区范围;一中石屋水塘边椰林倒影绕塘堤遍植的木麻黄树,婆娑摇曳,水塘的野生鳖蟹、野生虾,野生小鱼可多了,一些家境贫寒的学兄穿着短裤在水塘摸鱼捉虾,然后把捉来的这些鱼虾放下瓷盅撒些粗盐安入一中伙房的蒸笼蒸熟,就着干饭、地瓜吃得津津有味。几年前,我看到了一张以一中水塘、胶檫树、椰树,伙房为背景的拍于1957年7月的初十四班毕业照片,从这张极具历史沧桑感的照片中,我不禁产生了联想,这座自己也熟悉的一年四季炊烟袅袅的伙房曾出现过多少莘莘学子的身影哟,他(她))们在半饥半饱中完成了学业,继而纷纷踏上了寻求美好未来的道路……我凝视着柳兴老师的照片,我感慨很多,他从被带离电白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人生的不幸结局,注定了这个曾令人羡慕的家庭的不幸我想起了松山农场的往昔景物,那一片松树林、稻田、坡园、水塘边、野草、茅屋都留下过自己的足迹……;啊,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我想起了那些曾令自己怦然心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国营广东省曙光农场连队(旦场松山境内)的女知青,我仿佛回到了过去……我们曾拥有青春,啊,“青春,就像受赞美的春天!”



编写于 2017年3月

备注 :这是第二稿,增写了袁浩泉老师和柳兴老师一家的不幸遭遇。


 
最后编辑:
偶遇在水东各菜市场特水东菜市貌见楼主大袋小袋买菜?或许从这方面拟或感觉楼主是个孝顺勤劳体贴顾家的好男人好父亲、、!!:he::he:
----------

我家刚好在 水东农贸市场和上排垌市场的中间线,所以两个市场都去买菜。


psb (3).jpg

我家就在这前头棵小树的后面30米处,站在小树旁边,可以坐水东15路车去南海沙滩玩。
 
陈老师把母校的点点滴滴写下来,给后人留下永久的回忆。
----------


QQ截图20170326154208.jpg

我看到了一张以一中水塘、胶檫树、椰树,厨房为背景的拍于1957年7月的初十四班毕业照片,从这张极具历史沧桑感的照片中,我不禁产生了联想,这座自己也熟悉的一年四季炊烟袅袅的厨房曾出现过多少莘莘学子的身影哟,他(她))们在半饥半饱中完成了学业,继而纷纷踏上了寻求美好未来的道路 ;我凝视着柳兴老师的照片,我感慨很多,他从被带离电白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人生的不幸结局,注定了这个曾令人羡慕的家庭的支离破粹。
 
最后编辑:
当年岁月凗人泪下,同柳兴老师同命运者有不少数,
 
QQ截图20170329230617.jpg



psu.jpg

图为楼主(后排)与电白县某乡村小学学生在一起,楼主当时教他(她)们的语文。楼主和多数默默无闻的一中校友一样,是一个平凡的劳动者。
 
楼主桃李满天下。

我只教了21年书 ,学生很少,不过我曾教过来自10个省份的学生,最远的是新疆学生,我曾在珠江三角洲一所中学教过书。

QQ截图20170404120613.jpg
 
289060-3d5410c62f7098ee28d6681aacad388d.jpg




这张相片很好,很有人文价值,诉说着岁月的绵延……可见年青学子精神面貌不错,也有时代烙印。能保留过去相片和热情写作电白历史,给大家有意义的回忆和生活再认识,很有趣味。生活是一藤苦瓜,也是一坛老酒,让人慢慢品尝。
 
289060-3d5410c62f7098ee28d6681aacad388d.jpg




这张相片很好,很有人文价值,诉说着岁月的绵延……可见年青学子精神面貌不错,也有时代烙印。能保留过去相片和热情写作电白历史,给大家有意义的回忆和生活再认识,很有趣味。生活是一藤苦瓜,也是一坛老酒,让人慢慢品尝。
-------------

QQ截图20170407184355.jpg

图为谢伟荣应邀回电白一中发表演讲后,与母校的校友合影。1957年拍摄的那张照片是学兄谢伟荣提供给笔者的。黑白小照里的那个身子挨着椰子树树干的少年是谢伟荣 。
 
当年岁月凗人泪下,同柳兴老师同命运者有不少数,
---

文革时期,电白一中还有一个姓高的高中教师是被枪毙的,他是电城人,罪名是地主出身,他的妻子带领儿子成功偷渡香港。
 
略拜读,您看了现在的一中了吗?一届36个班10个尖子班最高分580,也只能回忆了,还骗人来这里,呵呵
 
固步自封,守着回忆,这位老人家在回忆过去,回忆电白一中,我看到的现在的电白一中也只剩回忆了,一个年级36个班,最高分580能上什么学?这水准还要学衡水中学,又说衡水中学不好,拿出点东西再说话,我说可以先学某学校从卫生纪律抓起三等生源五年达到省第二,人家说我们要人性化……
 
固步自封,守着回忆,这位老人家在回忆过去,回忆电白一中,我看到的现在的电白一中也只剩回忆了,一个年级36个班,最高分580能上什么学?这水准还要学衡水中学,又说衡水中学不好,拿出点东西再说话,我说可以先学某学校从卫生纪律抓起三等生源五年达到省第二,人家说我们要人性化……
-------------

不明白你说的固步自封与我有何关系,或者是用词不当?我写的是回忆往事。

向海的那个“电白区第一中学”校名,其字体歪歪斜斜,有的字一斤重,有的字8两半重,有人以丑为美,不是好意头。

不入过新一中,只路过多次她的门前,不了解她的生源情况,但教高三的老师心理压力应是很大的!新一中人数庞大,要管理好也真难,每一个人的管理水平有高低差别,这要看谁去管理了。
 
最后编辑:
略拜读,您看了现在的一中了吗?一届36个班10个尖子班最高分580,也只能回忆了,还骗人来这里,呵呵
-------------------------

有人说现在的电白教育实在是不行了
 
最后编辑: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