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关于忠良街的牌坊 (11人在浏览)

天涯如果看魏碑,包括《张迁碑》(属汉隶类,书法为过渡期作品,但因其风格与魏碑有相似之处,并开魏碑之先河,有学者将其划入魏碑类),一定气得吐血!
魏碑的书无定法,风格多样,写法争奇,迥异于南帖,一定令天涯惨不忍睹。
天涯如果看廖静的魏碑体楷书,即使不定 败笔,也一定鄙而远之!
 
QUOTE(生命的真谛 @ 2016年03月23日 Wednesday, 01:04 PM)
天涯啊天涯,该怎么说你好啊!对于伊体字,你不感冒人人皆知。你不喜欢、不懂欣赏也就罢了,竟然说那伊体字、童体字是不三不四的书法,说那是全国最丑的对联字!连书法的败笔概念都不懂,也在大谈败笔。弱弱的问天涯一句,“金石品格”这几个字是不是不三不四呢?是不是败笔呢?冼夫人对联中,字迹有大有小,按天涯的逻辑,败笔无疑吧!

你口口声声说不否定陈光宗其他书法,貌似你对“东湖公园”“电白区第一小学”这些字不屑一顾呢,甚至还极力贬低。

天涯说陈光宗书法影响力不会超出茂名地区,殊不知仅仅冼夫人这幅对联,足可笑傲书法界了。不过天涯是不会懂的。
[snapback]3793371[/snapback]​


---------------------------------------------------------------------------



冼太夫人景区来来去去都是茂名地区的游客为主!而且客流量有限!





不是写一副楹联放在冼太夫人故里就可以扬名大江南北的!


人家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法被皇帝埋下地下,那才是不朽的名作。
 
《张迁碑》,中的“文”字与陈光宗写楼阁堂联的文字大体上神似,而张迁碑的“文”字左撇上提,陈书“文”字左捺上提,这又是形似。
 
前面曾经议过,陈光宗写楼阁堂联的下联后三字尾笔皆为上提,有人认为是失章法,查其他字,少有此明显的写法。
有明人估计,章法问题对陈大师来说是小儿科的问题,此处为陈大师故意为之,其用意或更深。
 
出了茂名地区,他的书法作品能卖到多少钱一幅呢?谁买的?水东收藏家邓伟昭

收藏他的书法作品价钱如何?可以说说吗?


不好意思说,我抽空去问问邓老板,不知道邓老板肯不肯说,我也是做泥水工出身的。
 
post-4115-1458141133.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多么好的字啊!
天涯老师竟然完全不会欣赏!
作为一个外行,偏要弄斧至班门求教。
一、七字笔力遒劲,气势洪大。七字入木二分九(比王书稍逊一点,这样说有人会高兴一点)。这样老辣的笔力,没有几十年的修养是练不出来的。
二、笔画粗细配合和谐。《张迁碑》的隶书必有一主笔较粗,据说伊体字的粗细也较匀称(没有看过,不知道)但陈光宗革新了。七字中笔画粗细不拘一格,变化自如,“电”字首笔粗,其他笔细,而“白”是第一二笔粗,“区”是第一笔和里面的小横的笔画较粗,“第”字的竹字头全为粗笔。笔画的粗画全为整体美而来,不拘一格,大师虽为中国当代伊体第一人,早在汉隶的基础上自由腾飞了。
这样写字既追求每个字的整体美,更能表现全篇的整体美。如电城故里的冼太碑坊上联的“悠”字重复,但写法不一样,笔粗细浓淡有别。
三、全篇气脉流畅,一气呵成,七字的气脉如长江之奔涌,川流时高时低,正直或曲,或正或奇,给人以淋漓尽致之感!看完七字感觉是痛快之极!从七字看,似乎前呼应,我觉得“电”字呼,“学”字应。前后奇,中间正,奇正相生,完美成篇。
四、刚劲有力,充满生气,又呈现出返朴归真的美。正是因为此呈现的童真美,这是其他字体无法表现的。
天涯认为像小孩子写的字。但小孩子能写出这样如此气韵的字吗?
五、笔画间似偶“留白”。你看有些笔画里面是没有墨的,是“留白”(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说),这也是手写和印刷体不同的之处。没有高明的雕刻师也雕不出这种效果。或者这是陈光宗效法造化,取法于古碑自然裂开的结果。
六、七字似以行笔为主,但“学“字又有草字的写法,“区”、“第”字近于行楷,字如此不拘不格,我更觉得全篇写法灵活,变化莫测,七字摇曳多姿,又能完美成篇。
七、细看“一”字已经见功夫。“一”字是最常见的字,其笔画也是写字人必练的横,但陈光宗此字超凡脱俗。起笔饱满,收笔自然,气脉盎然,如削如刺,不取燕尾的上挑,也不效欧、颜、柳的向下顿收法,已为可观。一横内上下的弧度不一,相信这个难度可能也不小,非运笔自如者不能为之。
我不会书法,书法知识贫乏,因为喜欢也试着说说,也为了向内家请教。我说错了是正常的,说对了是好运。
 
QUOTE(湖海山人 @ 2016年03月24日 Thursday, 01:45 AM)
post-4115-1458141133.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多么好的字啊!
天涯老师竟然完全不会欣赏!
作为一个外行,偏要弄斧至班门求教。
一、七字笔力遒劲,气势洪大。七字入木二分九(比王书稍逊一点,这样说有人会高兴一点)。这样老辣的笔力,没有几十年的修养是练不出来的。
二、笔画粗细配合和谐。《张迁碑》的隶书必有一主笔较粗,据说伊体字的粗细也较匀称(没有看过,不知道)但陈光宗革新了。七字中笔画粗细不拘一格,变化自如,“电”字首笔粗,其他笔细,而“白”是第一二笔粗,“区”是第一笔和里面的小横的笔画较粗,“第”字的竹字头全为粗笔。笔画的粗画全为整体美而来,不拘一格,大师虽为中国当代伊体第一人,早在汉隶的基础上自由腾飞了。
这样写字既追求每个字的整体美,更能表现全篇的整体美。如电城故里的冼太碑坊上联的“悠”字重复,但写法不一样,笔粗细浓淡有别。
三、全篇气脉流畅,一气呵成,七字的气脉如长江之奔涌,川流时高时低,正直或曲,或正或奇,给人以淋漓尽致之感!看完七字感觉是痛快之极!从七字看,似乎前呼应,我觉得“电”字呼,“学”字应。前后奇,中间正,奇正相生,完美成篇。
四、刚劲有力,充满生气,又呈现出返朴归真的美。正是因为此呈现的童真美,这是其他字体无法表现的。
天涯认为像小孩子写的字。但小孩子能写出这样如此气韵的字吗?
五、笔画间似偶“留白”。你看有些笔画里面是没有墨的,是“留白”(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说),这也是手写和印刷体不同的之处。没有高明的雕刻师也雕不出这种效果。或者这是陈光宗效法造化,取法于古碑自然裂开的结果。
六、七字似以行笔为主,但“学“字又有草字的写法,“区”、“第”字近于行楷,字如此不拘不格,我更觉得全篇写法灵活,变化莫测,七字摇曳多姿,又能完美成篇。
七、细看“一”字已经见功夫。“一”字是最常见的字,其笔画也是写字人必练的横,但陈光宗此字超凡脱俗。起笔饱满,收笔自然,气脉盎然,如削如刺,不取燕尾的上挑,也不效欧、颜、柳的向下顿收法,已为可观。一横内上下的弧度不一,相信这个难度可能也不小,非运笔自如者不能为之。
我不会书法,书法知识贫乏,因为喜欢也试着说说,也为了向内家请教。我说错了是正常的,说对了是好运。
[snapback]3793405[/snapback]​


--------------------------------------------


水东人说,这类字体像鬼子画符,严重影响小学生的书法审美观。



--------------------------------------------

[attachmentid=349478]
大众化的书法才是名家的成功之作。
 
天涯也认为是鬼划符?
 
阳江沙扒陶然居
对联:陈T
书法:钟之美
 

附件

  • UC_Photo_114.jpg
    UC_Photo_114.jpg
    95.3 KB · 查看: 320
踏浪
 

附件

  • UC_Photo_115.jpg
    UC_Photo_115.jpg
    77.7 KB · 查看: 334
天涯,你已经已经脱了内裤逛街了。
 
陶然居可以思考两个问题:
一、非正楷书同样可以做对联,而且看到了,漂亮。这算不算大众化我就不知道了。
对于一个只能接受正楷书的家伙,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二、“陶然居”应该从右到左还是从左到右。
我昨晚刚好向陶然居的老板黄马宝先生请教过这个问题。
他说:尊重大多数人的看法。
我明白了。
首先,人家要看的是这栋房子的名称,从左到右读是现代人的习惯,因此“陶然居”按现代人的习惯读法。
自然,对联是按右到左分上下联的。
实际情况就是人们先按由左向右看清楚“陶然居”的名字 ,至于对联,很多人是不看的。
人们找宾馆,首先是要找到宾馆,至于宾馆如此,那是以后的事情。
因此,你不能让人从左到右读“居然陶”后再解释,下面有对联,应该从右到左读。客人有很多时间陪你玩?
只有少数人,才会慢慢站着欣赏那副对联。
从生活实际来看,就应该从左到右写“陶然居”。
另外,我们可以说“陶然居”并非对联横额。
对联是次要的,不能由次定主。因此,“陶然居”为主,按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当由从左到右。

忠良街也是一样,人们首先需要从左到右读知道的是这里是“忠良街”。至于读不读对联,很多人第一时间是不看阅读对联的。
所以说,从左到右写“忠良街”是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实际的。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我也支持尊重大多数人的习惯,从左到右写“陶然居”,同样,“忠良街”应该从左向右写。
至于对联是竖字,应该从古。
将“陶然居”与对联分开来按横书左起而竖书右起的方式是对的。
 
沙扒镇藏龙卧虎,黄马宝先生作为春光诗社社长,精通诗联,对文字的游戏规则了如指掌,更何况身边文人雅士成群,他对“陶然居”从俗从众的排列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忠良街""的排列问题我认为得到答案了。
即使如此,仍有人泥古不化,上智下愚不可移。
 
昨天在沙扒镇有一件事很好笑的。
当时在那里,有人写了两副对联,谢景东老师就说:“看来 喜欢写对联字。”
我问:“你的意思是那就不是书法喽?”
他说:“当然也是书法。”他转头看看另一副对联说:“老干体的诗歌也是诗歌啊!“
我大笑了,这就什么话都不用多说了。
 
天涯喜欢平常的对联字。
 
在谢老师笑言对联字当然也是书法,对我来说是个更多程度上是个笑话。
昨天席上有人批评陈光宗的书法,我默然。
我看他的字,俗不可耐,连书法的门都未进。
当我,俗笔也是书法。
 
谢老师昨天写了白居易的诗,他的笔法实际上是来自于王羲之的书法。
当天晚上我看了王的书法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