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一篱秋梦 @ 2015年03月13日 Friday, 11:50 PM)
博贺的植树造林曾被国务院表彰.小学时到博贺渔民文化宫活动,就看过周恩来总理签名的奖状.博贺林带不仅博贺人的骄傲,也是电白人的骄傲.50年代全国三八红旗手就有博贺人,她出在博贺三八青年女子(造林)突击队. 我母亲就是其中一队员. 儿时常听母亲讲突击队的事,可叹的事,这个突击队虽有组织(镇三八林场),由当时的区政府和林业站领导,但无入编制(可能是时代问题), 也没有工资, 造林时只管饭. 后林场解散, 这班人回家. 连工作问题都不解决.听说90年代陶铸夫人专程两次到过博贺探访突击队领头人陈娇老人,曾要求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处理健在的突击队员生活待遇问题,但无人愿意去追踪处理此事,所以不了了之.
上个月我见到原博贺三八青年女子(造林)突击队队长梁惠华老人, 谈及此事,她很激动, 回首往事,看着现在,她无可奈何,愤愤不平.
[snapback]3739183[/snapback]
秋梦好!
开始植树造林时,很多群众(多数妇女)参加的,博美大队的社员也参与其中。后来管理看护林带时就只有十几人了,其他参与植树的群众就各自回原单位。管理场地在“三八林场”西边几百米的看林屋,博贺人称之鸡场。后来这部分人作为承包式管理,当时还没有森林法,所以以林养林,也砍树卖树发工资。七十年代后期,博贺镇成立知青场,原来“三八林场”场部就成了知青场场部,当时场长是梁惠华。后来知青场解散,参加知青场的成员基本都安排了工作,但梁惠华场长到底当时安排不安排,怎样安排,我等就不知晓了。
另外,在八十年代左右,省政府征收了几十亩林地调拨给水产站(公司),安排了十个左右正式职工指标进入水产站工作。林场管理人员都有名额,镇内、博美大队护林员都有人进入水产站工作,当然,博美大队一些干部也“顺手”领取了名额。但到底梁惠华这次有没有指标也不知道。
在对待劳模待遇上,我不知内情不敢盲目评说,但现在看到梁惠华老人的处境真是令人心酸。只能希望政府在对待有功之人的生活待遇方面做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