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批一批这个滨海新区的冼太夫人铜像 (1人在浏览)

谁家烧香敬毛主席的?

那玩笑开大了:伪信徒是也!
 
QUOTE(喜大普奔 @ 2015年01月11日 Sunday, 09:40 AM)
滨海新区搞了个冼太夫人铜像,从图中看出,冼太夫人坐姿披甲。从肩甲来看是山纹甲,但她那个年代还没有这个形制。最可笑的是,肩甲有了,连护臂甲都有了,而最最重要的躯干部位却没有甲的保护,稍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冼太夫人甲下是一件质地柔软的布衣,很明显地把女性的“曲线美”显露出来,作者不给冼太夫人躯干着甲就是为了突出这两个波?我承认我第一眼看到这个铜像图片是第一个念头就是冼太夫人戴了奶罩?在秒否了第一个念头后出现的第二个念头就是冼太夫人坚挺啊。

还是东湖那个冼太夫人像好,批甲骑马行抱拳礼,英姿飒爽又避免了凸奶尴尬。

我想即使是在胡风盛行礼教未兴的南北朝,哪个工匠敢给冼太夫人弄这么一个波波坚挺的铜像会被拖出去砍头吧?

对此,我的评语就是极其缺乏常识,极其不严肃。

[attachmentid=336648]
[snapback]3729169[/snapback]​


作品让作者死去,不管塑像者的原形如何,有人这样解读,就有其道理。
凸奶尴尬?
千千万万的观世音和洗太夫人像,没有为凸奶而尴尬。
女人凸奶是正常的,但不见双峰坚挺之间显出山沟的样子。
 
喜大普奔:
我承认我第一眼看到这个铜像图片是第一个念头就是冼太夫人戴了奶罩?在秒否了第一个念头后出现的第二个念头就是冼太夫人坚挺啊。
我说
一、古人是有抹胸的,不知道陈朝时如何。
二、既然披甲,必有护心,不可能和网游中的女人穿三点式持冲锋枪。
三、冼太夫人的确是一个大美人,但穿戎装不可能显现这样的曲线。
塑造神明的像,一定要庄严。
 
QUOTE(byronroy @ 2015年01月12日 Monday, 12:02 AM)
到底是神还是历史人物?

是神,如菩萨,各种形象都有,人为何无恶念?

是历史人物,到底是纪念还是用来烧香敬拜?
[snapback]3729345[/snapback]​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纪念,对于商家来说是利用名人效应,但对广大的民众来说冼太夫人像是用来烧香敬拜的。
 
QUOTE(byronroy @ 2015年01月12日 Monday, 12:09 AM)
谁家烧香敬毛主席的?

那玩笑开大了:伪信徒是也!
[snapback]3729352[/snapback]​


你没有看见很多人建房子请毛像来镇鬼神的,而且如果建房时请了他,入宅后一定要帖贴毛像于神台镇宅。
纪念是政府行为,对请毛像的人来说只为了顶礼膜拜。
 
我本人对冼太夫人是极其尊敬的,因此我不希望看到亵渎神明的现象。
重复:按接受美学的观点,作品让作者死去。
不管作者的原意如何,作品的价值取决于读者观众。
虽然没有看到塑像,但仅凭图片已经觉得塑像有些不合情理。
现在从电白论坛中已经看到好几个人的批评,这说明这个作品的确是存在观众不能接受的一面。
这个塑像就是面对广大观众的,如果有许多人觉得不妥当,这个作品就达不到塑像的预期目的的。
 
QUOTE(绿色长城 @ 2015年01月11日 Sunday, 10:34 PM)
东湖铜像,冼的右手在外无误,男女相反的
男右手在内表友好,右手在外将决斗。
女的右手在外,表友好。
[snapback]3729298[/snapback]​


百度下
作揖编辑[zuō yī]
作揖,汉族民间传统的一种礼节,拱手为礼,是古代宾主相见时常用的礼节。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它相比于外国人的握手有更卫生、优美、自主、有文化底蕴的特点。然而,近代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中国人接受并使用握手礼,像作揖这样优美的见面行礼方式却渐渐地被中国人所摒弃甚至遗忘。

作揖根据不同场合有不同用法,右手在内左手包于外上称为“吉拜”,常用于过年等喜庆场合,反之则是“凶拜”,一般用于吊丧。女性的手势和男性是相反的,左手握拳右手包于其上是“吉拜”。
以上是百度的。

在武术中,面对敌人,举手请神的作揖动作是是右手在外,这样是准备打架了。
在中国央视版的《三国演义》中这个动作总是右手在内,而香港片总是右手在外,为什么?
香港人不懂!
 
这画怎样?
 

附件

  • DSC_1771.jpg
    DSC_1771.jpg
    2.3 MB · 查看: 211
据说冼夫人是带着孩子去打仗的,还有更夸张的传说小孩可以从她背后吃到她的奶,这说明冼夫人的波的确很大。滨海新区冼夫人铜像,也许是她在帐篷里开会的场景,穿成了这样是方便给孩子吃奶。
 
可能是因为冼太夫人是圣母,哺育广大子孙后代的喻意。小时候听过这样的传说,不记得说观音或冼太夫人了,大灾之年出现,见两个饥饿小孩,抱一个背一个,前面的直接喂,后面的把奶伸到背让孩子吃。
 
QUOTE(byronroy @ 2015年01月12日 Monday, 12:02 AM)
到底是神还是历史人物?

是神,如菩萨,各种形象都有,人为何无恶念?

是历史人物,到底是纪念还是用来烧香敬拜?
[snapback]3729345[/snapback]​


对于电白的许多人来说,冼夫人是历史人数,但更多的时候是神明。正是因为她是历史上真正实在的,因此她这个神更为人所敬重。
如果她仅是一个历史人物,谁去理她?
如果瑚塘村有个韩公(愈)祠,我也是几年前才知道。
 
QUOTE(lnxm @ 2015年01月13日 Tuesday, 08:08 AM)
据说冼夫人是带着孩子去打仗的,还有更夸张的传说小孩可以从她背后吃到她的奶,这说明冼夫人的波的确很大。滨海新区冼夫人铜像,也许是她在帐篷里开会的场景,穿成了这样是方便给孩子吃奶。
[snapback]3729679[/snapback]​


呵呵,这个塑像的创意来源于此?
 
QUOTE(寻电城镇供销社陈宽蔡玉夫妇 @ 2015年01月13日 Tuesday, 09:52 AM)
可能是因为冼太夫人是圣母,哺育广大子孙后代的喻意。小时候听过这样的传说,不记得说观音或冼太夫人了,大灾之年出现,见两个饥饿小孩,抱一个背一个,前面的直接喂,后面的把奶伸到背让孩子吃。
[snapback]3729703[/snapback]​


那就是另外一层意思了。
 
看塑像,冼太夫人坐得端正,一面端庄,哪像要给孩子哺乳的样子?
 
QUOTE(lnxm @ 2015年01月13日 Tuesday, 08:08 AM)
据说冼夫人是带着孩子去打仗的,还有更夸张的传说小孩可以从她背后吃到她的奶,这说明冼夫人的波的确很大。滨海新区冼夫人铜像,也许是她在帐篷里开会的场景,穿成了这样是方便给孩子吃奶。
[snapback]3729679[/snapback]​




能把这类无稽之谈当一回事的人大概其文化素质也不会太高。冼夫人她家世代都是南越首领,长大嫁的也是朝廷汉人太守,怎么会没有妈子丫鬟?信这些的大概都和皇帝用金扁担挑担差不多。
冼夫人能摄服南越众多势力镇压武装叛乱,杀伐果断,靠的绝不是什么母性的伟大。
 
QUOTE(喜大普奔 @ 2015年01月13日 Tuesday, 11:59 AM)
能把这类无稽之谈当一回事的人大概其文化素质也不会太高。冼夫人她家世代都是南越首领,长大嫁的也是朝廷汉人太守,怎么会没有妈子丫鬟?信这些的大概都和皇帝用金扁担挑担差不多。
冼夫人能摄服南越众多势力镇压武装叛乱,杀伐果断,靠的绝不是什么母性的伟大。
[snapback]3729742[/snapback]​


崔伟栋曾著文说上世纪六十年代许,电城有传说娘娘庙里冼太显灵乳婴儿后被村民看到而绝迹的故事。
冼太夫人作为谯国夫人,有传略与丰功,这是其阳刚的一面。但是同时,她的懿德泽民,近悦远来,正是因为德行这点使她成为岭南圣母。
冼太夫人是刚柔既济、德智俱全,既有行兵打仗的阳刚,更有以德服人的母性阴柔。而且,她也是一个大美人。
冼太夫人是完美的化身。
 
冼夫人被称圣母,而不是圣人,为何!至少这个圣母被历史记载下来,还没有听过圣人被记载过。这个铜像或者是她历史传说中的一个。
 
QUOTE(lnxm @ 2015年01月13日 Tuesday, 11:30 PM)
冼夫人被称圣母,而不是圣人,为何!至少这个圣母被历史记载下来,还没有听过圣人被记载过。这个铜像或者是她历史传说中的一个。
[snapback]3729898[/snapback]​


你说的圣人是指什么?
圣母不是圣人是什么?
 
可能是准备给小孩吃奶或刚吃完
奶,突然有紧急军情来报,所以马上要端正身体,认真听来报军情。
 
《忆仙姿》,词牌名,是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自度曲。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中的“如梦”改名《如梦令》。又名《宴桃园》,《不见》,《如意令》,《无梦令》,《比梅》等。原词为单调。正体33字,7句5仄韵1叠韵。

你看古代的文人对词牌名都非常谨慎。
塑像,可不?俸酰
 
词语解释


编辑

词目:圣母

读音:shèng mǔ

玛利亚

释义

1.有神通、有地位的神话女性

2..我国称某些女神。如

西晋葛洪《神仙传》:“东陵圣母者,广陵海陵人也。”

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金灵圣母得知,率领众仙,迎接教主,进了阵门,上了八卦台坐下。”《洞冥宝记》:“左一席,乃女娲圣母。右一席,乃玉皇圣母、圣后眷属。”明代朱名世《牛郎织女传》:“圣母所谕之言,小仙谨宜领受,此时只好遵行便了。日后尚乞圣母。”

3.天主教徒称耶稣的母亲玛利亚[2]

基本释义:

(1) [a female deity]∶旧时迷信的人称某些女神

(2) [the (Blessed)Virgin Mary]∶天主教徒称耶稣的母亲玛利亚

详细解释:


怀抱圣子的玛丽亚

1. 君主时代对皇太后的尊称。 宋 苏轼《上清储祥宫碑》:“大哉! 太祖 之功、 太宗 之德、 神宗 之志,而圣母成之。”《宣和遗事》前集:“自古母后临朝,那曾见有如圣母手书还政的,可做万世法则。”《宋史・乐志十三》:“圣母有子,重光类。”《清史稿・世祖纪二》:“朕自弱龄,即遇皇考 太宗皇帝 上宾,教训抚养,惟圣母皇太后慈育是依。”按, 清 制,嗣皇帝即位,称生母为圣母,尊称圣母皇太后。参阅《清通典・嘉礼二》。

2. 旧时对 孔子 母亲的尊称。 清 魏源 《孔子年表》:“ 孔子 十有五岁,圣母 颜氏 卒。”

3. 古代民间尊称有殊功于民的妇女。《隋书・列女传・谯国夫人》:“后遇陈国亡, 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4. 古代对女神、女巫之称。《后汉书・郡国志三》“ 广陵 有 东陵亭 ” 李贤 注引 晋 张华 《博物记》:“女子 杜姜 左道通神,县以为妖,闭狱桎梏,卒变形,莫知所极,以状上,因以其处为庙祠,号曰 东陵圣母 。”

5. 旧时各地多有圣母祠、圣母庙等。 唐 鲍溶 《送王炼师》诗:“圣母祠堂药树香,邑君承命荐椒浆。”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余尝过 小孤山 ,庙像乃一妇人,而卸钗圣母庙,岂止俚俗之缪哉!”按,《封神演义》中亦有 龟灵圣母 。

6. 基督教徒尊称 耶稣 之母 马利亚 。 冰心 《南归》:“母亲闭着眼微微的笑说:‘我像 观世音 了。’我也笑说:‘也像圣母呢!’”按,通称圣母 马利亚 。

新意:

近几十年来人们随着思想的交流,出现了一众热爱生命及对他人或事或物给予极大帮助。而唯独对自己切身利益给予忽视,这样之人已经成为圣人一般。为了让他们光荣事迹传播更加广泛,人们送给这些人一个伟大的称号圣母。
 
古代民间尊称有殊功于民的妇女。
冼太夫人有殊功于民,她的为人处世足以为民之表率,其德泽化民,其德行无亏乃为圣母。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