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5-08-28
- 帖子
- 734
- 反馈评分
- 81
- 点数
- 11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电白,通讯科技相比如今是落后的:互联网还没有诞生;移动电话还是个稀物;固定电话未有程控交换机,拨出本镇都需人工转接;主要联系方式靠写信。那时有一种朋友叫做“笔友”,笔友,即“以笔会友”的意思,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之间通过书信来往建立友情,类似于现在的“网友”。
当年青春年少的我于电白六中读初一。
仍记得初春的那个晚自修课,班主任抱来一叠信分发,最后手中只剩一封时,说:“这封由羊角中学寄过来的信没有具体的收信人姓名,哪位同学有联系人在该校读书的,课间休息时可以确认一下是不是收信人”。班主任把那信交给了生活委员。
也许我们亲爱的生活委员知道是怎么回事吧,她拿到信就把信拆看了,跟着交还给班主任并笑而不语,班主任在我们正纳闷的时间里也看了信,然后走到我桌旁说:“这封信写的是18号座位收,所以是寄给你的”。
在同学诧异眼光下,我打开了那封信,工整娟秀的字映入眼帘,开篇的自我介绍让我知道她是羊角中学初一〈2〉班活泼开朗的女孩,名字叫做李Y娟。接下的内容写寄这封信是希望能认识一个分享校园生活点滴、学业上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笔友。“笔友”这个词,她这第一封信里我明白了个大概意思,在自认为班主任都默许的前提下,在羡慕她那优美的文笔同时,我欣然接受这份盛情,回信给她,告诉她我也很荣幸认识到她。
从此,校园的艰苦生活因书信往来平添几分诗情画意。我们分享着分数排名前进的喜悦,倾诉着考试失手的苦恼,争论着对生活事情的看法,研究着某道题的正确答案,甚至初三面对中考志愿选择的迷茫时的相互打气。两周左右的一封信,记载着我们中学时光的点点滴滴。
中考前夕,收到她寄过来的最后一封信,信中告诉我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相约分数放榜之时要告诉彼此。随信附的一张贺卡,那祝福让我步入考场时更自信,其中的温情,陪我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最迷茫慌乱的暑假。
分数终于放榜了。那天,我在密密麻麻的名单中抄下自己的各科分数,虽不甚理想,但我脑中仍然在第一时间想到打个电话告诉她。快步走到校门旁小卖部那里,把电话号码拿了出来,跟老板娘说我要打个电话去羊角,老板娘热情地帮我拨号。拿起电话等接通的时间里,我内心却很紧张,毕竟几年来都是书信来往,此刻的联系由一根电话线代替,我不习惯,她不知习不习惯?是不是她亲自接电话呢?该聊些什么呢?就在我纠结之中,电话那头有人接线了……
我还没出声,那头一个男声、而且还是那么熟悉的哎话响起:“喂,你找谁?”,我瞬间怔住了:她家讲哎的Or打错了?电话那边再次重复一遍问话,慌乱中,我也用哎话报之:“你好,李Y娟在家吗?”,“李Y娟?没这个名字的人,你打错了吧?”,“哦,不好意思,可能是打错了……”。放下电话,老板娘在旁边说:“羊角讲黎或讲白的哦!可能真打错了,要不要再打一次?”也许老板娘没特意提醒,我还会再打一次,可经她这么一说,我知道一个难题我无法解决:语言不通!在当时,黎话我听不懂,白话我不会说,国语会说却一下子没自信了。于是告诉老板娘我不打了,怅然若失的回到了宿舍,伏床上给她写了封信照她提供的家庭地址寄去。
在家的日子,盼望着能收到她的回音,然而整个暑假过去了,依然杳无音信。而我,在0668地区固话升7位前始终也没勇气再次拨出那个号码,升位以后认为号码失效了就把原号码都弄丢了。后来寄几次信过去她家里都没收到回音,也许她也是在外求学吧,我这么想。
于化州求学期间,每次乘车经过羊角爱群,便趴窗向外t望,幻想着能在她的家乡田间见到她的身影,幻想着我们的若能遇见是多么的激动人心!然而就这样两年的来回经过终无所得,她,就犹如我的中学时光,被时间定格,属于过去。
也犹如中学时光般难忘,与她的那份纯纯的暖暖的友情,不管是在校园间,还是出来工作后,甚至在事隔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忆起时仍恍如昨日般历历在目。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很便捷,通讯的发达也让我们有多种多样的沟通方式并且不那么容易完全失去一个朋友的联系方式,只是在QQ即时联系、微信语音对讲的今天,再也无法体会那等信的心情、写信的意境、收信的喜悦了。
因此,我的笔友,人生中有你相伴一程,回忆才如此闪亮!假若你也上同乡论坛,又恰巧能看到此文,你定会感应得到我一直在心里为你的祝福,此祝福穿越时空,于过去、于现在、于未来……
当年青春年少的我于电白六中读初一。
仍记得初春的那个晚自修课,班主任抱来一叠信分发,最后手中只剩一封时,说:“这封由羊角中学寄过来的信没有具体的收信人姓名,哪位同学有联系人在该校读书的,课间休息时可以确认一下是不是收信人”。班主任把那信交给了生活委员。
也许我们亲爱的生活委员知道是怎么回事吧,她拿到信就把信拆看了,跟着交还给班主任并笑而不语,班主任在我们正纳闷的时间里也看了信,然后走到我桌旁说:“这封信写的是18号座位收,所以是寄给你的”。
在同学诧异眼光下,我打开了那封信,工整娟秀的字映入眼帘,开篇的自我介绍让我知道她是羊角中学初一〈2〉班活泼开朗的女孩,名字叫做李Y娟。接下的内容写寄这封信是希望能认识一个分享校园生活点滴、学业上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笔友。“笔友”这个词,她这第一封信里我明白了个大概意思,在自认为班主任都默许的前提下,在羡慕她那优美的文笔同时,我欣然接受这份盛情,回信给她,告诉她我也很荣幸认识到她。
从此,校园的艰苦生活因书信往来平添几分诗情画意。我们分享着分数排名前进的喜悦,倾诉着考试失手的苦恼,争论着对生活事情的看法,研究着某道题的正确答案,甚至初三面对中考志愿选择的迷茫时的相互打气。两周左右的一封信,记载着我们中学时光的点点滴滴。
中考前夕,收到她寄过来的最后一封信,信中告诉我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相约分数放榜之时要告诉彼此。随信附的一张贺卡,那祝福让我步入考场时更自信,其中的温情,陪我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最迷茫慌乱的暑假。
分数终于放榜了。那天,我在密密麻麻的名单中抄下自己的各科分数,虽不甚理想,但我脑中仍然在第一时间想到打个电话告诉她。快步走到校门旁小卖部那里,把电话号码拿了出来,跟老板娘说我要打个电话去羊角,老板娘热情地帮我拨号。拿起电话等接通的时间里,我内心却很紧张,毕竟几年来都是书信来往,此刻的联系由一根电话线代替,我不习惯,她不知习不习惯?是不是她亲自接电话呢?该聊些什么呢?就在我纠结之中,电话那头有人接线了……
我还没出声,那头一个男声、而且还是那么熟悉的哎话响起:“喂,你找谁?”,我瞬间怔住了:她家讲哎的Or打错了?电话那边再次重复一遍问话,慌乱中,我也用哎话报之:“你好,李Y娟在家吗?”,“李Y娟?没这个名字的人,你打错了吧?”,“哦,不好意思,可能是打错了……”。放下电话,老板娘在旁边说:“羊角讲黎或讲白的哦!可能真打错了,要不要再打一次?”也许老板娘没特意提醒,我还会再打一次,可经她这么一说,我知道一个难题我无法解决:语言不通!在当时,黎话我听不懂,白话我不会说,国语会说却一下子没自信了。于是告诉老板娘我不打了,怅然若失的回到了宿舍,伏床上给她写了封信照她提供的家庭地址寄去。
在家的日子,盼望着能收到她的回音,然而整个暑假过去了,依然杳无音信。而我,在0668地区固话升7位前始终也没勇气再次拨出那个号码,升位以后认为号码失效了就把原号码都弄丢了。后来寄几次信过去她家里都没收到回音,也许她也是在外求学吧,我这么想。
于化州求学期间,每次乘车经过羊角爱群,便趴窗向外t望,幻想着能在她的家乡田间见到她的身影,幻想着我们的若能遇见是多么的激动人心!然而就这样两年的来回经过终无所得,她,就犹如我的中学时光,被时间定格,属于过去。
也犹如中学时光般难忘,与她的那份纯纯的暖暖的友情,不管是在校园间,还是出来工作后,甚至在事隔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忆起时仍恍如昨日般历历在目。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很便捷,通讯的发达也让我们有多种多样的沟通方式并且不那么容易完全失去一个朋友的联系方式,只是在QQ即时联系、微信语音对讲的今天,再也无法体会那等信的心情、写信的意境、收信的喜悦了。
因此,我的笔友,人生中有你相伴一程,回忆才如此闪亮!假若你也上同乡论坛,又恰巧能看到此文,你定会感应得到我一直在心里为你的祝福,此祝福穿越时空,于过去、于现在、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