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教育需以远视眼育人 (1人在浏览)

海滨人

小学二年级
注册
2014-05-16
帖子
162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导语:作为教育人,我们常常看见着急得要命的家长,所急为何?无非是孩子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分数不理想,甚至是月考分数不理想。而这个孩子多大了?十岁左右而已!对于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形象得将其比喻为“育人的近视眼”。但育人,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需要看见和培养固化的,更多应该是可以维系人的一生的一些优秀品质和点滴习惯,而不是某些会成为过眼云烟的虚浮假象。
不妨先分析一下这个现象里的孩子――
多数的孩子在十来岁的时候,心理还没有成熟到懂得“志于学”的地步,于是他们并不能够全力于学习;部分孩子认为学习和自己生活以及前途几乎没有关系,是给老师学习、给家长学习,于是也并不能够全力于学习;另一部分孩子已经很讨厌天天学习、天天考试,讨厌没完没了看老师脸色、听家长训斥;还有一个关于学习务必关注的客观因素,即基因。性格基因、智商基因、兴趣基因等都影响着学习的程度和情况。
综合这些原因于学习,就出现一个结果:只有极少数孩子在有意识地主动学习,并且学习得很好。这个部分的孩子在校受老师亲睐、同学爱戴;在家也是同样,他们成了父母的脸面、祖辈的骄傲。我想问的是,此时此刻我们对于孩子的沮丧也好,骄傲也好,会保持至多会儿?
带着疑问,我们再作一组分析――
请回忆我们的儿时,再回到今天我们的真实世界,以我们当下的生活与儿时曾经历的人生相互关联一下,会发现一个现象:今天我们的幸福指数并不完全由当初的分数决定!
那么,是什么相对更加重要的东西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是我们曾接受的关于价值观的教育,以及在这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是我们的个性,是我们的兴趣爱好……总之,分数并不是决定人生的全部,甚至并不是起到最重要的作用的因素。即便我们是名校毕业生,确实曾经由于名校而获得了生活最初的幸福,却也不见得由此而保持了幸福。
此时,让我们来看身边一个孩子的生活:男,初一,十三岁,聪明伶俐,个性外向,好动,善良,勤劳,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由于学习不好,他的善解人意、他的帮助同学、他的聪明伶俐都不是什么被认同的优点,班里没谁会把他当回事。而他的个性外向、好动等特点,顺理成章成了众矢之的。这个孩子的生活充满了阴霾与反抗。由于他外向,所以他有力量想办法去抗争他遭遇的不公平。但这抗争于一个十来岁的娃儿来说,是那么无力!
于是,导致一个结果,孩子现在开始已经敌视老师,敌视家长……那么将来呢?他的善良一天天在被他的生活本身所否定,他的勤劳也在被师长以及他自己所否定,因为与分数无益的这些勤劳与善良,并不能被任何人认同――为家人做热乎乎的一餐饭所得到的认同,远不及分数提高了一分让父母开颜。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未来可能会活在追求个性的被认同而与世俗抗争的纷争的人生将有多可怕……
再来看一个孩子的生活:女,十二岁,初一,温和,听话,学霸。父母包揽了生活的一切,为之肝脑涂地在所不惜且乐此不疲!老师节节课表扬,同学们把嫉妒恨隐藏着示以羡慕和恭维,甚至是恭敬。孩子的内心该很幸福吧?完全相反,她感到很痛苦,尽管她完全不知道痛苦的原因。
这个孩子常常透露出一种对长大和上大学的期盼――不是对于未来有多么充实的遐想,而是对自由的期盼。她认为:上大学了,老师的期待、父母的愿望就实现了,我就可以好好的玩儿了!那么,这个孩子的未来,我们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眼前看见的这个貌似优秀的孩子,未来的人生会如同今天的分数一样沉甸甸吗?
教育需以远视眼育人
最初,孩子言行举止其实都是其人性本我的展示,在这些本我里,隐着无限多的、可以让孩子的未来丰满美好的特质。我们要能够以小见大,以眼前洞察未来;并且要有勇气去肯定这些与暂时的世俗(过度关注分数)无关的潜质,大力去扶持这潜质。
比如,这个男孩子勤劳、善良,父母肩负的责任便是去肯定并鼓励、甚至去扩大之,因为我们该可以看到这些品质未来对于他的人生将有多么重要。要有勇气让孩子继续善良,继续勤劳。即便是目前常常不被理解和认同,也要告诉孩子,这是对的,而且这恰恰是他一生优于懒惰之人、优于麻木之人的高尚之处。
那么,相同的道理,孩子的言行举止里,其实也有一些部分属于会伤及未来的地雷,这个地雷孩子可能根本就不认识,而父母不可以不认识,不仅要认识,还要戳穿,还要帮助孩子摒弃――尤其是那些以貌似优点而存在的危机,父母在很多时候也会被迷惑,或者产生迷恋。我们要保持头脑清晰,要以远视眼看今天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所有细节。
 
我从不以分数来区别对待学生,只要他认真去学习,和老师同学相处融洽,平时有自己的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课余时间敢于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乐观地生活,就是个好学生。
 
  如果我们从更远视的角度来看,人的每种特质可能都很可贵或者很可悲。比如独立思考加性格外向,在最近六十余年里,你有思想并且爱说话,可能足以让你全家死掉。而没有思想、单纯听话却是一种很优秀的品质。
  我们培育孩子,无非是想孩子更适应社会,更“远视”地看,是适应人类目前生存的全部自然及人文环境。如何培养孩子,作为家长是该仔细掂量一下的,如何取舍,我想这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价值观。也就是说,最佳状态下,家长持什么观念,孩子成就为什么样的人。孩子在上学阶段,学习是最重要的目标。有家长认为学业非常重要,当然就重视学业成绩;有家长认为玩非常重要,当然应该给孩子买最好的手机。如果孩子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我们的目标:成绩不好、玩得也不开心。那我们只好自我安慰了:读书成绩不是最重要的;玩也不是最重要的。
  你有什么样的本事,你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地球适合什么样的生物生存,这三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持恐龙的价值观并且有恐龙的本事,在现代,恐怕也只有灭亡的份。前几天有人讨论男人的性问题,那我就再以性能力举个例。比如某男子性功能非常厉害,每次必须六十分钟之后才能射精,这在现代人类,可能是非常宝贵的品质。如果大猩猩也拥有这种本事,可能就要绝后了,大猩猩必须在七秒内结束战斗,否则女性就会逃走。作为人类,如果本事可以培养,我们一定是努力培养孩子拥有人类最宝贵的品质。什么品质最宝贵,在于家长的价值观。如果努力了我们也达不到七秒以上,就只有安慰自己:淫技奇巧违背上帝准则,七秒更符合天理!
  在古代,“成功”的机会不多,要么不读书作田舍郎,要么读书致仕登天子堂。现代社会足以容纳人的多样性,读书成绩如何,读不读书,可能都不重要了。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以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只要认识字,会说话的人都会读书,稍加训练也能写点文章,读书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是个人都应该会的东西,而不读点书,恐怕还是不太妙的事情。
  有人总纠缠于读书成绩好和幸福的关系,其实这两样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就好象性格外向爱交朋友未必就幸福是一样的。幸福是一种能力,或者是三观的问题。任何一个现代社会都能够容纳人的多样性。不是谁都能读得好书,也不是谁都必须读书。让爱读书的人去把书读好,让爱玩的人去玩得开心。逼着爱读书的人去玩,爱玩的人去读书,大家都痛苦。道理就这么简单,判断孩子好不好,在于你持什么样的观念。你信全能神,不给你手机号的人,自然是该乱棍打死的。
 
psy_lover说的非常在理:
(1)最佳状态下,家长持什么观念,孩子成就为什么样的人。
(2)作为人类,如果本事可以培养,我们一定是努力培养孩子拥有人类最宝贵的品质。什么品质最宝贵,在于家长的价值观。
(3)判断孩子好不好,在于你持什么样的观念。
所以我认为教育改革首先得改变学校办的家长学校管理办法,把这个真正落实在学校管理计划中,扎实地进行家庭教育方法引导,不要老是盯着学校的成绩考试!
其次把农村文化室真正办成教育宣传的阵地,不是麻将。。。。。
 
电白县时期,校长主任公开买卖,2万到50万不等,买卖得来的职位能真心为民尽职吗,感觉楼主就是怨妇一个,花了人民币在电白的官员身上,现在滨海新区接管了,以往投资泡汤,所以到处唱你是疯儿碗是傻。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